facebook pixel code

芊芊&小可の馬迷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郭元益抓週預定到囉!

2010年05月31日
公開
20

成功預定到新竹店的名額囉! 9/25前一週會再通知場次!^^ 郭元益收涎抓週新禮俗 99年各場次餘額一覽表 http://www.kuos.com/foundation/cakenew/cakenew72.html 1.本表更新日期:99/5/26,資料僅供參考,依各館實際排班情況為準。 2.彌月訂戶擁有優先報名權利,額滿為止,請儘早報名!報名時請提供您的彌月訂單號碼及下訂門市。 3.查詢電話: 士林館(02)28382700分機457 楊梅館(03)4643545分機1 新竹館(03)522-9723 台中館(04)2226-7086 高雄館(07)235-0866 4.來電報名時間: 士林館:8:30∼17:00 楊梅館:週一至週五8:30∼16:30 新竹館、台中館、高雄館:週一至週五10:00∼16:00 抓週、收涎活動報名須知: 1.『收涎』活動報名場次:請依寶寶出生後滿『4個月』之月份予以報名。 『抓週』活動報名場次:請依寶寶出生後滿『1年』之月份予以報名。 舉例:寶寶99年1月出生,收涎活動僅可報名5月份場次, 寶寶99年1月出生,抓週活動僅可報名100年1月份場次。 出生月份是採國歷出生年、月、日為主 2.寶寶報名月份,請依第一點參加規定予以報名活動場次,恕無法任意挑選場次。 3.因每場次活動均有人數之控制,故已報名成功之顧客,若臨時無法參加該報名場次,恕無法任意『提前』或『延後』場次參加。 4.彌月訂購客戶,一張訂單僅可報名一位寶寶(或雙胞胎),若重複報名則取消參加資格。 5.為保障郭元益彌月訂購客戶優先參加之權利,報名時需請訂戶本人親自來電報名參加,若經查詢為冒名頂替者,即取消參加資格。 6.若報名成功者,當天請攜兒童手冊報到,以確認身份,並蓋上紀念章。 士林館與新竹館 一般名額: 額滿 彌月訂戶名額: 尚餘名額 士林館: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546號4樓 新竹館:新竹市中正路125號2樓

長「老大」?

2010年05月31日
公開
17

昨天因為傍晚時全家睡了一大覺, 直到十點多全家起床睡不著覺, 把拔跟馬迷又開始夜貓活動, 夜半三更出門購物。 記得還沒有小可前, 芊芊常常半夜跟著把拔馬迷一起到24小時營業的頂好或是風尚人文餐廳。 這是小可第一次跟著全家一起半夜出門, 自從小可出生後, 把拔馬迷就沒有帶芊芊半夜出門過了。 第一次逛頂好超市的小可像逛大觀園的劉姥姥, 小腦袋瓜兒東張西望, 雖然被馬迷背在胸前, 小肥手也要學馬迷緊緊抓著推車扶手。 逛到生乳飲料區時, 馬迷提醒把拔要幫馬迷買的鮮乳記得選低脂的, 正當把拔一邊伸手拿燕麥,一邊問馬迷要不要喝時, 芊芊說:「要喝才會長"老大"啊?」 馬迷連聽了兩次都沒聽懂, 問芊芊什麼是"長老大"啊? 芊芊很正經的說:『長高、長帥、也要"長老大"啊!』 馬迷總算會意過來, 還好馬迷有看過那個廣告, 好像是某個廠牌的純濃燕麥廣告, 是小小彬拍攝的。 原來芊芊把『長腦袋』聽成『長老大』了! 呵呵...... 後記: 從頂好購物完畢的全家人, 因為又到隔壁7-11買了咖啡跟茶葉蛋, 索性就坐在7-11門口的咖啡座上吃吃喝喝起來, 把拔吃海綿蛋糕配咖啡、芊芊跟馬迷吃茶葉蛋, 小可吃茶葉蛋的蛋黃跟一咪咪的海綿蛋糕...... 從路邊經過的人一定覺得我們一家很像流浪漢吧! 父母深夜帶著三歲的小孩在路邊的seven騎樓直接吃起了東西, 馬麻身上還背著一個更小的嬰兒..... @@"

針灸、控制飲食,產婦2.5月甩肉11kg

2010年05月19日
公開
35

針灸、控制飲食 產婦2.5月甩肉11kg 更新日期:2010/05/18 12:54 TVBS 洪玲明  最近你應該感受夏天的腳步來臨了!不過想穿細肩帶、熱褲,就怕沒有好身材,許多愛美的女性,減肥方法可是百百款,就有一位產後媽媽,168公分、體重68公斤,靠著針灸減肥,2個半月瘦了11公斤,不過醫生強調,針灸減肥不是萬靈丹,還是得靠著妥善的飲食控制,才能不復胖,真正瘦下來。 雙和醫院醫師張淑人:「風市穴是主導膽經的,膽經是可以排毒的。」 扎上一針,還要再通電,醫生說,這針穴位要到位就能甩肉,躺著也能瘦。張淑人:「天樞穴這邊扎,這個地方可以瘦這個點(小腹)。」 夏天到,人人都想像這個妹妹一樣,身材高眺又纖細,尤其懷孕後媽媽想瘦,可是難上加難,就有一位168公分的媽媽,產後體重飆昇68公斤,針灸療程跑超勤,一星期3次,2個半月下來,瘦了11公斤。 張淑人:「當你針灸針下去的時候,它會增加你的飽足感,所以你就會覺得說,有些病人就會說,我針灸完後就不會這麼想吃飯。」 原來是針灸讓食慾變低,加上春夏新陳代謝旺盛,但針灸,不是萬靈丹,飲食控制要輔助,才真正能跟肥肉說掰掰。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18/8/25v2c.html

飯飯會哭哭

2010年05月14日
公開
44

小可自從開始吃副食品之後就變得很嘴饞, 每次姊姊在吃飯飯的時候, 小可就開始流口水, 流露出一股超想吃的眼神不斷盯著姊姊的碗碗。 於是馬迷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就是姊姊吃晚餐的時候也幫小可備一碗米糊, 然後餵一口姊姊、餵一口小可, 如此一來, 不但姊姊吃得很快, (芊芊會說:馬迷妳都餵弟弟;然後很快把飯吞下去後也要求馬迷餵她一口) 小可也能一道解解饞。 因為小可前兩天便秘, 馬迷今天幫小可準備了黑棗燕麥泥+胚芽米糊(當然也是罐頭), 正準備跟往常一樣如法泡置時, 小可居然把米糊噗出來, 一副完全不愛的樣子, 連續噗了幾次, 馬迷確認這"不是小可的菜"以後, 打算把弟弟的碗碗收起來。 沒想到芊芊一把拿起弟弟的碗碗, 然後告訴馬迷她想餵弟弟, 馬迷說:「可是弟弟現在不想吃飯飯耶!」 芊芊一副非常認真的表情, 把碗碗拿靠近弟弟, 然後對著弟弟說:「弟弟吃飯飯囉!你看,你不吃飯飯農夫會哭哭喔!你看!飯飯都在哭哭了耶!」 弟弟當然還是不為所動, 芊芊拿著湯匙攪動著米糊, 居然一邊嘀咕著:「弟弟都不吃飯飯,難怪農夫都哭哭了啦!......」 真是超有趣!^______________^ 一定是寶貝社區的阿姨教導芊芊的, 阿姨們大概沒想到芊芊也會把這招拿來對付弟弟吧!^^"

京都堂中醫診所複診

2010年05月13日
公開
65

針灸減重進行半個月後的複診, 馬迷的體重持續穩定的下降, 目前已經減重3.7公斤, 看來距離一個月減重5公斤的目標是愈來愈近嚕!^^ 最近好多親朋好友在留言版以悄悄話詢問馬迷, 效果如何?針灸埋針是否會很痛......等等。 對我這種皮肉感覺遲鈍又經歷過剖腹產的馬迷來說, 扎針就像是蚊子盯咬一樣, 加上醫生扎針的手法純熟迅速, 四、五十針歷時不到五分鐘就結束, 根本還來不及感覺痛就扎完了。 所以只能說, 如果平常就不怕打針的人, 應該不會覺得痛, 但如果連平常打針都唉唉叫的人, 可能就會覺得皮皮挫嚕! 至於減重效果如何? 個人認為還是要看體質, 像nono阿姨跟馬迷同時進行, (但扎針的數目較少,每次24針) 兩星期只降了1.5公斤, 進度落後馬迷許多。 當然, nono阿姨並沒有完全遵守醫師的建議, 對於飲食的控制沒有馬迷來的嚴謹。 馬迷雖然還是有偷偷的每天喝一兩杯含糖咖啡, 但對於油炸等食物一律敬謝不敏, 而且嚴守晚餐不吃澱粉類的原則, 所以即使沒有達到每天喝水2500C.C.的要求, 體重還是有持續下降中。 初診時馬迷有詢問過醫生, 所有的體質都適用埋線扎針減重嗎? 醫生很誠實的說, 有些人扎針減重是無效的, 像是運動員、舞者等肌肉結實者, 但像我這種產後肥胖者是最容易看到效果的喔! 本次複診-- 花費:健保掛號100 現大洋 扎針:六盤48針共2640 現大洋 拿藥:440 現大洋

孩子遭體罰 暴力傾向大增

2010年05月08日
公開
30

中國時報【潘勛�綜合報導】 美國一項新公布的研究指出,父母以打屁股來管教幼童,短期內可能叫孩子不敢再犯錯,但長期下來,孩子的暴力傾向會大為增加。原因可能在於體罰會樹立壞榜樣,讓孩子認為:打人可以解決自己的困擾。 《時代》雜誌報導,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學者研究將近二千五百名幼童後發現,三歲時愈常被打屁股的孩子,到五歲時愈可能出現攻擊他人的傾向。這項研究發表在《兒科醫學》期刊。 該研究係由社區衛生科學教授凱薩琳.泰勒(Catherine Taylor)帶領進行。研究中率先控制許多會影響母親身心的變數,如憂鬱症、喝酒嗑藥、配偶暴力、懷孕時是否考慮墮胎等。在控制這些變數之後,學者們發現,打屁股依然是強而有力的預測指標,可預知小孩未來的暴力傾向。 泰勒表示,一個五歲大的孩子,若是在研究開始前那個月被打屁股超過兩次,那麼暴力傾向會增加五○%。泰勒團隊把孩子們天生的不同程度攻擊習性加計進來後,發現挨打會增加暴力傾向的因果關聯依然存在。 這項研究含括美國廿個城市。受訪的母親當中,四五.六%表示,受訪前一個月沒打自己三歲小孩的屁股;二七.九%表示打一到兩次;二六.五%表示打兩次以上。至於五歲大兒童,曾挨打與沒挨打的相比,較會反抗、要求立刻滿足自己的需求、容易感到挫折、突然發脾氣、對他人或動物做肢體攻擊。 專家推測,這種現象很可能是因為體罰會把不良行為套連起來。體罰灌輸的是畏懼而非懂事。即使小孩挨打時不再亂發脾氣,那並不意味他們瞭解自己不該那麼做。打屁股也會立下壞榜樣,讓孩子以為,攻擊行為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體罰愈常使用,效力會愈弱,建議小孩犯錯時,父母最好採取「禁足」處罰,暫停與外界互動一段時間,讓孩子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犯錯行為,以及明白背後的動機。 http://news.msn.com.tw/news169676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