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媽咪保保

我是老天爺送爸比媽咪結婚二週年紀念日..從天而降的超大禮物~

我是老天爺送爸比媽咪結婚二週年紀念日..從天而降的超大禮物~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the best 85-吃大餐

2007年04月27日
公開
7

點這兒,連結照片跟心得.... 冠一到101的一樓廣場開心的走來走去,跑來跑去... 接著我們要上85樓囉!不過在101裡面沒有沒電梯直達的, 所以要從旁邊的辦公大樓進去,從百貨賣場是沒辦法上去的, 連辦公室的人都要經過門禁關卡,要用餐的一定要訂位... 我想是因為要管制吧!!這可是世界第一高樓吔!! 先到六十樓還要換電梯到八十五樓,有點小麻煩~ 坐定位之後,要先點餐..不過,因為有小朋友, 服務生就換了兒童餐具給冠冠,不過冠還是喜歡大人的餐具, 就一直敲敲打打的,有時吵到別桌的,真的很歹勢~ 後來冠就一下要下來走,好在媽咪也吃的差不多了, 一會帶去女廁,一會兒爸比帶去男廁, 呵~居高臨下的感覺真不錯~ 餐點還不錯,但是真的很貴...而且不會讓你覺得很飽, 也不至於撐...不知道這樣是好呢?還是不好? 比起晶華的鐵板燒,還是晶華的鐵板燒好吃多了~ 而且是真的會讓你飽的...價位也差不多... 不過THE BEST 85從1380起...晶華則是從二千起.. 不過我們點的餐也是都在二千起,所以沒差~ 因為我們坐在靠廚師的位置,冠後後一直看廚師用東西, 有一個伯伯就拿海苔給冠吃,後來又倒了一堆松子給我們, 可惜我們太晚聊了,不然他說還要送我們幾道餐點... 應是客套話啦~不然現在送也行啊!幹嘛要下次... 順便問了他,在冰櫃的上有一個船型的擺示... 師傅說那是真的冰櫃哦~價值七十萬呢... 一般冰櫃只要十幾萬~~ 原來,我們的錢就是花在這兒啊!!日記內容 本日記框來自萱萱&柔柔の媽咪

基隆-和平島...

2007年04月21日
公開
28

大姨丈說要去和平島...因為媽咪記得還沒結婚前來過.. 很髒很臭...死水的地方變成青苔,長滿海澡...很惡心...但因大姨二姨說他們之前來很好玩,只好暫時先消除心中的疑慮...冠在睡覺所以也不想太多了, 一個人票要六十..停車也要錢...共繳了三百二進場費,沒想到他們傻眼...反正,這是我意料中的事了,只有我沒感覺... 記得好久以前,大姨跟姨丈剛認識時也來過和平島...那時我超愛這的...漂亮的熱帶魚...後來跟爸比坐公車來過,全變樣了,一路走到海邊,海浪拍打著岩石... 原本在睡覺的冠開心的醒來了...好多大朋友小朋友在抓魚跟螃蟹...冠也開心的下來湊熱鬧... 冠指著海浪開心的叫,然後又站在大岩石上自言自語,東指西比的講著外星語...雖然身為媽咪...但真的不知道你在說啥...二姨跟外婆一直問:冠冠在念什麼...媽咪真的不知道,反正就是開心吧...只知道有"魚"這個字...因為冠指著浪講"魚魚"...其他我就不了了. 二姨說想要抱冠踢水..媽咪幫冠脫了鞋鞋之後,姨就蹲在小小的石頭上,抱著冠讓冠踢水...不過,姨抱著冠,一直讓肚皮露出來,媽咪是有點小擔心肚臍會著涼.. 外婆一直要抓螃蟹給冠,BB姐姐跟妹看,結果被一個小哥哥抓走了,外婆在扼腕,技不如人沒辦法...後來小哥哥把螃蟹放在石頭上讓大家觀賞,冠指著螃蟹,又開始喃喃自語...妹妹也好奇的跟媽咪蹲著看螃蟹....結果,外婆一直要讓螃蟹夾衛生紙,然後要用給冠冠看,結果螃蟹的手手就斷了,媽咪嚇死了,叫外婆趕快把他丟回大海裡不然要死翹翹了啦!! 因為大姨丈約朋友要吃飯,待一個小時就走人囉!! 本日記框來自寶貝軒的新奇樂園

保險公司不會告訴你的8大理賠申請技巧

2007年04月17日
公開
51

花錢買保險,當然是希望將來若不幸發生事故時,理賠金可以派上用場。但是保險的理賠爭議不斷,尤其是醫療險,並不是有保就有賠,不免讓民眾擔憂,繳了保費卻無法獲得保障。其實,只要建立基礎知識,搞懂常見的理賠爭議,就能夠據理力爭,不被保險公司「唬弄」。以下介紹幾個常見的醫療險爭議與爭取理賠金的技巧。 〈爭議1〉住院理賠日額少1天 案例:阿潘因為車禍住院,第3天才出院休養,在申請日額型住院醫療險的理賠後,發現保險公司只理賠2天,保險公司的說法是阿潘只住院2個晚上,因此只理賠2天日額補償金。 威盛保經公司投資理財部經理賴慧珠表示,如果是投保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保險公司依照「醫療單據」來理賠,就不會出現上述爭議,日額型住院醫療險便常出現上述爭議。 保險公司的理賠依據是從「就醫診斷書」上醫生所撰寫的住院天數來給付,因此像阿潘的情況是第1、2天住院,第3天白天出院,若醫師診斷書上寫2天,就是理賠2天日額,除非可以跟醫師特別情商,寫成3天,或是標註從8月12日住院至月14日,保險公司才會理賠3天日額。 〈爭議2〉到急診室吊點滴,卻不理賠急診津貼 案例:阿寶得了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到醫院急診室吊點滴,3、4個小時後才回家休息。向保險公司申請急診津貼理賠時,卻被以「不符合理賠條件」為由而拒賠。 一般保險公司對於「急診」的定義是指在急診室待超過6小時以上,才算符合申請急診津貼的條件;或是待超過12個小時以上,就算等同住院,可以請領住院日額津貼。以阿寶的情況來看,並不符合申請門檻。賴慧珠表示,這些相關說明都可以在保單條款中找到,如果想要請領這些保險津貼,就得「想辦法」在急診室待超過一定時數以上,然後請醫生開立診斷證明,敘述從幾點幾分入院,幾點幾分離院,才能申請相關給付。 〈爭議3〉既有病史被列為理賠除外責任 案例:阿康有胃潰瘍,因此在投保時,被保險公司要求加費承保,條款上還把胃潰瘍與可能併發之疾病列為除外責任,阿康覺得很不公平,保險公司多收他3成保費,除外責任還一堆,那不如不保。 中國人壽理賠部經理蔡榮杰表示,阿康的情況很常見,但也不是從此就無翻身機會。只要在投保後的2年內,胃潰瘍都未復發,阿康可以主動到醫院做體健,由醫師判斷是否已經恢復健康,並開具診斷證明書。阿康只要拿這份診斷證明,並填寫契約變更申請書,便可以向保險公司要求把胃潰瘍與可能併發症的除外責任刪除。 〈爭議4〉癌症併發症不予理賠 案例:阿美得了子宮頸癌,摘除子宮後,膀胱會下垂,必須定期作復健。但在申請相關費用時,保險公司卻以「癌症後遺症不予理賠」的理由拒賠。 一般民眾常誤以為,只要我得了癌症,所有跟癌症相關的治療,保險公司就應該賠,因此「防癌險理不理賠併發症或後遺症」也是常見的糾紛,這在保單條款中已解釋清楚,有些保單會賠,有些保單則規定必須是直接針對癌症的治療,保險公司才會理賠。因此民眾還是要看看自己的保單條款,是否將併發症或後遺症除外。 〈爭議5〉先天疾病不理賠 案例:阿珠在孩子一出生後就幫他投保,孩子在3歲時因為疝氣而住院開刀,阿珠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時,保險公司卻因「該病屬於先天性疾病,不在理賠範圍中」,拒絕理賠。 由於阿珠的小孩是在3歲才發現有疝氣,因此在出生投保時,並不知道有此情形。因此,阿珠可以向醫院調閱小孩出生時的健康檢查表等相關證據,證明出生時並未檢查出與先天疾病相關症狀,阿珠也非惡意隱瞞小孩病情,向保險公司申訴,或向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申請調停,這樣便能提高理賠的成功率。 〈爭議6〉走路意外扭到腳,意外醫療險卻不理賠 案例:阿亮習慣邊走路邊聽MP3,有天為了閃躲疾行而過的機車,不小心跌倒而扭傷腳踝。他跟保險公司申請意外醫療給付時,卻被拒絕,感到很不服氣。 台灣人壽商品企畫部專案經理王永才表示,意外險的理賠定義很明確,只要是外來、突發、非細菌感染而導致的意外,引起的醫療行為,均可申請醫療理賠。因此,以阿亮的情況來看,應該可以獲得理賠。 阿亮之所以被拒,原因就是診斷證明書上的措辭,被醫生寫成「扭傷」而非「挫扭傷」。在保險公司的認定中,扭傷屬於自力所造成的,而非外力,例如走路扭到或是閃到腰,並不符合意外險「外來、突發」的理賠條件,因此下次碰到類似狀況時,不管是否真的是外力所造成,診斷證明書上只要有「挫扭傷」的字眼,就能符合意外醫療險理賠條件。 〈爭議7〉內視鏡切除膽囊,卻無法理賠手術金 案例:阿清前一陣子做了膽囊切除手術,由於現在醫學發達,因此只要做內視鏡清除處理,並不需要真的開刀。不過,保險公司卻不願理賠手術津貼,原因便是阿清「並未實際開刀手術治療」。 除了內視鏡治療外,雷射治療算不算手術?也是常見的爭議。內視鏡或是雷射治療是否算「手術」,可否申請理賠?保險公司間彼此見解不一。有的保險公司認為一定要動刀、要流血才叫手術;有的保險公司彈性較大,認為只要保戶申請理賠的頻率不高,也有治療之實,便可比照開刀手術給予理賠。 賴慧珠強調,民眾想要提高理賠勝算,關鍵就在於「診斷證明書的寫法」。民眾最好事前告知醫師未來有申請醫療險給付的需要,請醫師在診斷證明書上的描述字眼盡量「詳述」,例如將「內視鏡切除膽囊」,詳細描述成「以內視鏡處理手術做膽囊切除」,只要在診斷證明書上有寫到「手術」字眼,保險公司便比較沒有立場刁難你。 〈爭議8〉被醫師證明罹患乳癌,保險公司卻要求保戶提出「病理切片」報告 案例:阿芬覺得胸部有不明硬塊,到醫院照了胸部超音波與相關檢驗後,證實是屬於惡性腫瘤,必須積極治療。阿芬在向保險公司申請初次罹癌保險金時,卻被保險公司要求要提出「病理組織切片」報告,才能核准理賠。 根據防癌險的保單條款,保戶在申請相關理賠時,都必須檢附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報告單,但隨著醫療進步,有些癌症已經可以透過精密的檢驗,即使不需病理組織切片檢查,也能確定為惡性腫瘤。此時,保戶可以主張「診斷證明書上確定罹癌」,即使不附上病理切片報告,也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可能還是沒辦法成功申請理賠。因為保險公司是依照「保單條款」行事,且認定保戶也認同保單條款上的相關說明而簽名、投保,因此如果阿芬不提出病理切片報告,保險公司可以不賠。 只不過,在實務上,罹癌後需要做相關的放射線治療,或定期回門診追蹤,嚴重者也要開刀切除病變組織,在治療的過程中,保單便會理賠相關醫療支出。

六歲以前,教什麼最重要?

2007年04月17日
公開
44

記憶是學習的基石,記憶力的優秀與否對孩子的智力是有重要影響。有了記憶,知識才能不斷累積,智力才能不斷發展。 有系統的記憶力訓練,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智力,還有助於奠定孩子對於各種領域的學習記憶能力,記憶力要從小開始訓練,因為記憶力的增長同時意味著孩子認知程度的成長,學齡前是幫助孩子促進記憶力發展的大好時機。 幼兒記憶力的4大特點: 1. 意識記憶佔優勢  學齡前的孩子還不會控制記憶的內容,經常是自然而然地記住一些簡單事物,如童話、故事、詩歌等。而被記住的事物常常都是直觀的、具體的和鮮明的,能夠激發出他的記憶興趣。 2. 形象記憶佔優勢  幼兒受思維能力的侷限,在觀察事物時很少會深入體會事物的本質。他只對那些形象鮮明生動的東西記憶較鮮明。 3. 機械記憶為主  學齡前的幼兒缺乏生活經驗,無法像大人那樣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記憶,只能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徵死記硬背。 4. 容易記住,也容易忘記  學齡前孩子的記憶受環境和情緒的影響很大,且他們的大腦容易興奮,情緒很不穩定。同時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因此他的記憶活動就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擾。 10個遊戲增強記憶力  遊戲是訓練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方式,更重要的是,利用遊戲可以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建立自主記憶的意識。康得瑛老師向各位推薦10個增強記憶力的遊戲,有效提升學齡前孩子的記憶能力。 遊戲1 娃娃廣播開始了  讓孩子複述他聽到的廣播內容。現在的兒童廣播的內容愈來愈豐富,家裏準備一個收音機,讓孩子每天都定時收聽某個兒童廣播節目,然後把節目內容複述給爸爸媽媽聽。 遊戲2 從哪兒開始?  爸爸媽媽都會說故事給寶寶聽,專家建議最好為孩子說有連續性的童話故事,每天講到哪兒,都讓孩子記住,第二天開始講時,家長可以問問孩子:「昨天講到哪了?今天要從哪裡開始呀?是第幾頁?什麼內容呢?」看看孩子有沒有記住,長期這樣的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記憶力。 遊戲3 寶寶畫冊  家長帶孩子外出或旅遊時,要提示孩子他看到些什麼?回到家後,讓孩子用畫筆把他在遊玩過程中所看到的內容全部畫下來,並把這些畫集結成冊裝訂好。這個遊戲,孩子一定喜歡,而且還能練習他的繪畫能力,等孩子長大一些,這本畫冊也可以成為孩子成長的紀念品。 遊戲4 家庭小劇場  把家裏的客廳當作小舞臺,讓孩子把他在幼稚園裏學到的東西,如兒歌、古詩、歌曲、舞蹈等表演給家人看。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記住他學過的東西,還可以讓訓練孩子展現自己的能力。 遊戲5 什麼不見了?  媽媽可以在寶寶回家之前,稍微變換家裏的物品擺設,也可以藏起某樣東西,等孩子從幼稚園回來後,讓他說出家裏的什麼東西不見了,哪些物品的位置換過了等等。 遊戲6 動物運動會  媽媽可以將家裏的小動物玩具集合起來,事先給每個小動物編上號碼,開始時讓每個小動物都站在自己的號碼上,請孩子記住,然後媽媽再將號碼拿起來,並把號碼弄亂,再讓孩子給每個小動物把它們原來的號碼貼上,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夠準確地把號碼和小動物一一對號入座。 遊戲7 複述圖畫  把15張不同內容的圖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會兒,然後蓋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圖片內容儘可能地複述一遍。 遊戲8 看誰說得對  媽媽和孩子兩個人以打電話的方式來玩這個遊戲。媽媽可以問孩子家庭住址、家裏的電話號碼、爸爸媽媽的名字、生日等。看孩子是否能說得既快又準。如果是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就更有競爭性,孩子會更加踴躍,遊戲的效果也就會更好。 遊戲9 辨顏色  讓孩子閉上眼睛,說出你現在身上穿的衣服鞋子是什麼顏色。如果你也閉上眼睛說出孩子的衣服鞋子顏色,將會引起孩子對這個遊戲的更大興趣。 遊戲10 依次說出名稱  把幾樣(不少於5樣)東西按先後次序排列在桌上,給孩子三十秒的時間記住,然後遮起來,要求孩子憑記憶依次說出這幾樣東西的名稱。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2007年04月14日
公開
55

主講人:游乾桂 地點:國語日報社 聽說人一輩子看到一個人一眼只有1/61的機率,今天能與大家見面,希望大家把緣分放在心上,我們好「有緣」,好「惜緣」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 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嘛?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佈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前,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下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原成一個人,馬上就要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