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Irene

日期

#Tag

如果你錯過了寶寶的咀嚼期

2007年06月14日
公開
45

如果你的寶寶快2歲了,依然拒絕吃固體食物;入了幼兒園,吃飯還像個小老太婆一樣不會用磨牙;爸媽一定很著急吧,怎麼辦呢? 一些寶寶不愛咀嚼,只吃糊糊。有時候爸媽提供較硬的食物,他們往往對愛吃的東西,兩眼一翻硬吞下去;對不愛吃的東西,便給你吐出來拒不進食。這樣的寶寶通常都是家裡的寶貝疙瘩,全家人對他疼愛有加,又對咀嚼能力極不重視。 遇到這樣的情況,爸媽想要改變寶寶的飲食習慣,一定不能急於求成。咀嚼培養是個較漫長的過程,錯過了「咀嚼敏感期」想要補課就更需要加倍的耐心了,想在短短兩三天時間裡有徹底改觀簡直是天方夜譚。本文的主角——天巴魯就是一個十分鮮活的實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天巴魯媽媽培養他寶寶咀嚼能力的辛苦經驗吧。 問題根源 依據在網上求助的結果,雄心勃勃著手訓練天巴魯的咀嚼能力,他卻十分地不給我面子——只吞不嚼。究其原因旺仔小饅頭的個頭太小,不入天巴魯的眼;也不在於磨牙棒模樣怪異,問題更不在於媽媽笨嘴拙舌,不知循循善誘為何物——天巴魯囫圇吞棗的意識根深蒂固! 來個追根溯源吧!我家的輔食添加是這樣進行的: 出生至3個月:純奶類,60ml/次 4個月:蛋黃泥+營養米粉,果泥少量 6個月始:蛋羹+營養米粉 10個月始:爛糊面 12個月始:菜肉粥+爛糊面 從此,菜粥和爛糊面就成了天巴魯的主力食譜。 水果就是蘋果和香蕉。其中蘋果買的都是黃焦、蛇果之類容易刮泥的品種,香蕉也是刮著喂。各類嬰兒輔食罐頭以及果汁作為替補隊員。 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我沒有及時地把握咀嚼敏感期,直白的說就是沒有重視這個很關鍵的階段;另一方面,缺乏第一時間的補救措施。再加上全家人對於天巴魯的食譜毫無異議,一致認為這樣的食物既易消化又營養齊全,寶寶願意吃,大人喂起來省時省心。況且天巴魯各方面的生長發育良好,體質也不錯。 發現問題 麻痺狀態一直延續到天巴魯18個月的時候,家人開始提及送其入托的問題。入托勢在必行,但是到幼托機構一打聽,人家很明白地告訴你:自己不會餵飯?沒問題,有老師幫忙。自己不會嚼飯?問題嚴重了,總不能讓老師代嚼吧?托兒所是統一食譜的,不可能為一個寶寶專開小灶。 解決問題 從那一刻開始,全家人意識到要入托,就必須學會咀嚼。於是再沒有人有異議地齊心投入到天巴魯咀嚼的惡補行動中來。 要培養能力,首先要樹立意識 鑒於23個月大的天巴魯已經具備了良好的溝通能力,所以一開始我覺得只要講講道理就能輕鬆搞定。 告訴他已經是個大寶寶了,不應該一直吃小時候的食物,只有吃飯才能長得更高更聰明。 天巴魯摸摸自己的大腦袋,使勁蹦躂幾下,自信說我已經長得很大啦。 告訴他如果不自己咬東西吃,小牙齒會很傷心很生氣,就會一個個地離開他。 天巴魯眨眨眼睛,說外婆是自己吃飯的,但是怎麼也沒有牙齒了呢? 告訴他如果不自己咬東西吃,蚊子啊蒼蠅啊就知道牙齒是中看不中用的,就會一天到晚盯著他。 天巴魯氣勢洶洶地說,那他就拿寶劍、錘子去和蚊子打架! 道理說不通,就採取實際行動吧! 按照育兒雜誌上的菜譜,我開始全心全意地在廚房裡倒騰,精心烹製了色、香、味俱全的精緻小菜若干,畢恭畢敬端到兒子面前。天巴魯拈起一片胡蘿蔔,驚奇地說這不是個太陽公公嘛!媽媽樂滋滋地表示贊同,天巴魯卻又把小爪子伸到菜碟裡亂抓一氣,弄得湯汁淋漓無法入口。 小傢伙不自覺?只好來硬的 奶粉等會兒喝,水果不給吃,到時間了,肚子餓了?好,飯菜的伺候!天巴魯扳下我手中的碗,要先看看給他吃的什麼東東。一看,不是麵條不是粥,也不是他的新歡小餛飩?馬上吵鬧開來。媽媽說要麼就吃碗裡的,其他不給做。爸爸也在旁邊敲鑼打鼓,做出很饞的樣子表示飯菜真的很好吃。天巴魯半信半疑張開口,一勺飯進了口。沒兩秒,馬上「撲」的一聲給吐出來,還連嗆帶咳的,小臉通紅,嚇壞了大家。 軟硬結合見初效 前思後想幾次的失敗,結合天巴魯的個性特點,我終於總結出必須軟硬結合才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從感情上說服他,從行動上改造他。 舉個例子,給他吃飯前先下若干小餛飩放一邊。天巴魯說要吃餛飩?嗯,給他看一下,他放心張嘴,媽媽舀一半的飯加一半的餛飩,湊些鮮湯,小傢伙毫不猶豫地笑納了。 如此,飯是落了肚,但還是沒有怎麼咀嚼。 即時教育不可忘 正好有次餵他魚肉,其中有根較大的刺沒挑出來。天巴魯在嘴裡抿了一下,小臉就變色了,吐了出來。後怕之餘,媽媽覺得這是個絕好的教育機會。我跟他說,幸虧寶寶自己咬了咬,不然媽媽還不知道肉裡有刺呢,萬一真的吃到肚子裡就「慘」啦。天巴魯感到很自豪,好幾天都拿這事自詡不已。當然了,以後給他喂東西,他都會自覺地嚼幾下。 有不少時候,因為飯菜沒有原來的粥或麵條那麼容易吞嚥,所以天巴魯會相對吃得比較少。開始的時候我總擔心他吃不飽,會考慮再下點麵條或者其他的什麼來補充。但最後我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因為米飯比較耐饑,即使量少些,也不會餓到。而且如果再下點麵條什麼的話,會給小傢伙造成錯覺,以為不吃飯也不要緊,反正媽媽還會給他吃別的東西。 如此訓練至今,天巴魯能吃比較軟的飯了,不過湯是不能離的,蔬菜要爛點才行。喜歡啃咬切得薄薄的水果片,就是吃的慢點。比起以前,已經算是進步很多了。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漫漫育兒路,看來我還要無盡地跋涉啊。 來源:聰明寶寶

睡得好 孩子長高5公分

2007年06月11日
公開
71

「孩子,我要你長得比我更高!」是家長普遍的期待,不少家長正計畫要利用寒假帶孩子去打生長激素。醫師指出,雖然身高受到遺傳影響,但只要把握長高關鍵期,並用對方法,孩子的身高可以比預估值多出7到10公分。 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指出,如果覺得孩子比起同年齡的青少年矮,從國小中年級就要開始記錄,每學期開學都應紀錄身高體重,拿給醫師評估,如果比起同年齡孩子低於兩個標準差,則身高確屬不理想。 丁綺文說建議,採用「階段療法」,其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需半年,第一階段完全不用藥、不花錢,只需要醫生評估和諮詢指導。從9歲開始進入第一階段,先評估生長曲線和骨頭年齡,然後規劃治療時程。 階段一「生活型態調整」:調整飲食、睡眠、運動以提高自身的生長激素。飲食補充優質蛋白質,生長激素由191個胺基酸所組成,俗話說吃肉長肉,肉類蛋白質提供胺基酸原料去製造生長激素,做出來的生長激素使肌肉質量增加,讓骨質變好。 睡眠的時間和深度也影響生長激素的濃度,夜間11點至清晨3點,生長激素分泌最多,深度睡眠促進生長激素,青春期青少年沉迷網路,經常錯過最佳睡眠時機,許多孩子在調整作息後,半年內就長高5公分。 運動以大塊肌肉群運動較有效,跳繩、打籃球都是青少年喜歡的運動。丁綺文說,階段一適用於所有生長期的孩子,如果確實做到,效果仍不滿意,可以再加上階段二。 階段二「補充適當營養品」:精胺酸營養品能促進生長激素釋放出來,若注射精胺酸後,生長激素不升高,代表庫存不夠,需要補充。市面上有口服、鼻噴劑、舌下噴劑號稱生長荷爾蒙的,多半是含這類胺基酸成份的營養補充品。但最好先問過專業醫師的意見。 丁綺文說,大多數的孩子經過階段一和二的處理,都能跟上生長曲線,發育得好,只有極少數希望突破遺傳限制的人,需要用到階段三的生長激素療法。 階段三「注射生長激素」:是最直接有效的,缺點是必須天天打針,且生長激素價格高昂,長高5公分,需要花費150萬元以上。副作用有水腫、關節疼痛,必須在醫師協助下使用才安全。 長高關鍵期》女10到12歲 男12到15歲 青春前期男孩及女孩都有一段「快速成長期」,這段時間是長高關鍵期。此時生長激素促進骨骼的生長板擴張,每年可長高6至7公分,青春期之後,性荷爾蒙使生長板成熟關閉,身高就固定了。 女孩青春期較早,快速成長期是10歲到12歲,男孩較晚且較久,約在12歲到15歲,過了這段時間,還能長一年半左右,但幅度不如關鍵期。男孩骨齡超過16歲,女孩超過14歲,生長板關閉就不再增高了。 想要測知骨頭年齡,可以評估生長板,只需照一張左手掌的X光片就能得知。其實骨頭年齡不一定等於實際年齡,有些孩子因為體質因素會提早或延後。

“正確幫寶寶戒尿布“

2007年06月01日
公開
57

訓練寶寶如廁,絕非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務,除了要考慮寶寶的發展是否適合之外,照顧者也要提供一個舒適愉快的如廁環境,當然,適度的鼓勵與讚美也是如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謝雅蕙 指導老師�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 參考資料�《跟尿布說拜拜.幼兒的大小便訓練》台灣麥克出版.《新手父母的2歲孩子》.信誼出版 寶寶ready.訓練才開始 美國小兒科醫師貝瑞布列茲頓,曾觀察2,000名小朋友發現,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等待寶寶具備足夠的條件之後,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則寶寶抗拒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 6大徵兆,寶寶ready go! 徵兆1:寶寶一天當中至少有2個鐘頭以上尿片是乾的。 徵兆2: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有發現,寶寶在玩的時候會突然停下來大小便,這就表示寶寶已察覺自己的身體正準備要大便或小便了。 徵兆3:當寶寶能瞭解並遵守簡單的命令時,或者是有時候寶寶會表現給妳,尿片濕了的訊息。 徵兆4:當寶寶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如:想要刷牙或使用刀叉……)。 徵兆5:寶寶可以持續3∼5分鐘的時間乖乖坐在小椅子上聽妳講話或說故事。 徵兆6:寶寶情緒平穩,不是處於情緒大幅起伏的階段。 破解迷思.如廁延後有原因! 1997年,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醫學院針對健康的學步兒進行一項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寶寶學會上廁所的年紀有延後的現象。這個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以下3點會導致寶寶如廁成功的年齡隨之延後。 如廁延後的3因子 1.紙尿片的發明:幫助照顧者在換洗尿片與清洗大小便的麻煩減到最低。 2.如廁地點不固定:雙薪家庭的增加,使得現在的寶寶,白天當父母親上班時就是由保母或長輩照顧,到了晚上才由父母親接回,寶寶可能不是一整天在家,就沒有一個固定且熟悉的地方,可以讓寶寶學習如廁。 3.家庭人數減少: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使得寶寶缺乏可模仿與學習的兄姊,如此一來,寶寶缺乏可模仿的對象,也就會延後寶寶如廁的時間。 開始訓練的第1階段 當妳發現,寶寶有以上6個徵兆占了大部分時,就代表著妳將可以開始準備訓練寶寶如廁。不過,當寶寶準備好時,妳也應該確定至少可以有幾個星期穩定又規律的生活,可以訓練寶寶如廁,這樣將可提高效果。 1.選對穩定時機.增進學習效果 盡量避免在家庭生活會出現大變動時訓練寶寶如廁。由於如廁訓練期間,寶寶必須學習並且習慣新的生活模式,所以當他可以不必一再調整自己,以適應不同的環境、不規律的時間、不一樣的人時,他的學習效果會比較好。 【tips】:對於平常忙於工作的父母親而言,可以把握度長假的時光,訓練寶寶如廁,因為此時大家都處於輕鬆的心情,寶寶如廁成功的機率也將會增加。 2.訓練坐小馬桶 小馬桶寶寶坐起來是否舒服,可以觀察寶寶坐下去之後雙腳是否能踩到地板。小馬桶坐得是否舒適,對於寶寶如廁的成功率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tips】: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認為,因為有便意,帶著寶寶坐在馬桶上,可以幫助寶寶將大小便與馬桶輕易地做連結,讓寶寶知道,有便意時就可以蹲坐在馬桶上。 開始訓練的第2階段 如廁訓練是一項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計畫,特別著重於親子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如廁訓練並不求「快」,目的是要訓練寶寶獨立,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 1.固定時間坐馬桶 盡量選擇輕鬆的時段(如:用餐後、上午10點多、午睡起來或是洗澡前……),無論選擇哪一個時段,都應要讓寶寶感覺到坐在小馬桶上是很自在、愉快的。 【tips】:若寶寶對於每天蹲坐小馬桶沒有多大的興趣時,照顧者或父母親可以先暫定1、2個星期,每一次坐小馬桶的時間也不要太長,而且最好也避開寶寶正專心於一項遊戲的時候。 2.把握如廁的絕佳時機 抓住寶寶想要大小便的時機,對於訓練寶寶如廁可是一大助力。例如:當寶寶早晨起床或是午睡起來時,尿片是乾的,這就是帶寶寶去坐小馬桶的絕佳時機。 【tips】:在如廁訓練中,父母親的鼓勵與讚美相當重要,可以讓寶寶有自信心與成就感。 3.不包尿片訓練法 為了讓寶寶可以迅速坐在小馬桶大小便,不包尿片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不過,要讓寶寶穿著方便穿脫的衣褲。一旦不包尿片,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約2個鐘頭)提醒寶寶去坐小馬桶,提醒寶寶如廁的目的,是要幫助寶寶建立成就感。 【tips】:如果妳必須常常催促寶寶蹲坐小馬桶,或是寶寶拒絕聽從一切的提醒,這個時候,不妨就先暫停如廁訓練,就先順應寶寶的發展,待寶寶有意願時再開始。 4.適度的讚美 讚美對於寶寶學習如廁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適度的讚美可以讓寶寶覺得,他會坐馬桶是一件很棒、很能幹的事。鄭世儀所長指出,充分的讚美,對培養寶寶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是有相當大的助益。 【tips】: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以緩慢穩定的步伐一步步地幫助寶寶學會自己上廁所,是一件比較省事又省時間,又可以培養寶寶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如廁小幫手 上班族父母如何訓練寶寶如廁 1.保持生活的規律:寶寶若是知道每天的生活節奏都是一樣的,並且都在他的預期之內的話,對於寶寶如廁的訓練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2.訓練寶寶一早先如廁:當如廁訓練正式展開後,第一次練習坐馬桶最理想的時間,就是早晨起床解開尿片之後。當寶寶了解早晨起床後要先上完廁所,才能開始一整天的活動時,如廁訓練的成功率也會因此提高。 3.把握晚上重聚的時間:接回寶寶後,可以先陪伴寶寶15分鐘,安撫好寶寶的情緒,再找出適當的時間讓寶寶蹲坐馬桶。 4.週末也是訓練如廁的好時機:週末假期是大家身心較為輕鬆的時光,假如寶寶發現,週末在家蹲坐馬桶能贏得父母更多正面且沒有壓力的關注,就能更早幫助寶寶達到如廁成功的目標。 【專家開講】 訓練如廁.父母應知道的4件事 鄭世儀所長根據多年的實務經驗以及理論基礎,認為當父母親與照顧者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有以下5點,是需要知道的。 1.「大便」對寶寶的意義: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幫助寶寶將馬桶與大便之間做個連結,也就是當寶寶有大小便的需要時,就可以帶著寶寶坐上馬桶,讓寶寶瞭解,馬桶與大便之間的關聯性。 2.家長應陪伴孩子成長:鄭世儀所長強調,在寶寶如廁訓練的過程中,家長應要懂得陪伴孩子走過這段訓練的過程,並且與寶寶一同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當寶寶已經學會如廁,但是偶爾還是會尿濕褲子或尿床,家長就應帶著寶寶一起收拾,並且去深入瞭解原因(如:正專注於一個有趣的遊戲、寶寶2歲前的括約肌還沒發展成熟的生理因素……)。 3.馬桶的選擇:鄭世儀所長指出,根據經驗,大多數父母親使用寶寶便盆的時間較短,當寶寶長大,隨著自主力的增強,很快就會不想使用小馬桶,因此,可以利用坊間販售的小型馬桶蓋或是在馬桶前擺放凳子,不但具實用性也省了一筆花費。 4.大寶寶的退化問題:當家有新生兒來臨時,較年長的寶寶會以尿濕褲子或是發脾氣的方式來引起父母親的注意。這個時候,父母親應讓寶寶了解父母親仍然很愛他、重視他,以解決寶寶的退化問題。

玩具清潔法 細菌走開 健康滿分

2007年05月25日
公開
47

玩具清潔法 細菌走開 健康滿分 玩具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小朋友必須經由手接觸玩具,或是正處一歲左右口腔期的幼兒,容易把玩具放到口中,若是玩具充滿著細菌,很容易病從口入,因此玩具的清潔與保養就萬萬不可忽略。 材料工具 嬰兒油或綿羊油、酒精、牙刷、棉花棒、布、洗衣袋、漂白水。 消毒水diy 將漂白水稀釋,比例為1:99,漂白水1,水99的量去稀釋,就可以將玩具清潔殺菌。 可水洗的 塑膠類 1 將沒有裝電池的塑膠玩具放進水中,倒入漂白水稀釋,浸泡約30分。 2 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部分刷洗,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3 最後再用乾淨的布將玩具擦乾淨,再放進乾淨的玩具箱來存放。 小叮嚀 因為消毒水的濃度非常低,所以浸泡過後只需用清水沖洗一次即可,若是不喜歡消毒水的味道,則可多沖洗幾次。 布質類 1 洗滌前,把玩具放入1:99的稀釋漂白水中浸泡30分鐘。 2 再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地方刷洗乾淨。 3 將布質玩具放進洗衣袋中,再以一般洗衣程序進行即可。 小叮嚀 洗滌前一定要看清楚標示的洗滌說明,標示上載明可使用水洗者才能使用以上方法,以免入水後造成玩偶變形或產生起毛球的現象。 芭比類 1 娃娃的頭髮就跟人洗髮的程序相同,用洗髮精先洗髮再潤髮。 2 身體就以塑膠玩具的方式清潔即可。 不可泡洗 絨毛類 1 絨毛娃娃較不能水洗,但可用毛巾沾消毒水輕輕擦拭,再沾清水擦拭一遍。 2 拿至太陽底下曬曬陽光,也能趕走藏在毛絨絨娃娃裡的細菌。 3 送至洗衣店乾洗是不錯的選擇。 小叮嚀 家中若有會過敏的孩童,應避免絨毛玩具及容易發霉的布質玩具。若不得已就要照上述方法來清潔,並常拿出去曝曬,建議選擇不易沾灰塵,好清潔的玩具,如塑膠類。 木製類 可用嬰兒油或綿羊油來擦拭,或用稀釋的酒精或酒精棉片擦拭,再用乾布擦拭一遍。 小叮嚀 ◎因木質材料的玩具容易潮濕生蛀蟲,所以不能水洗,除非選擇有上漆的木質玩具。若玩具表面上過浸泡漆,就可以水洗並陰乾即可。 ◎而好的木製玩具是比較耐玩也比較安全的玩具,保養上也不困難,長期擺放若讓木頭變黃,只要用磨砂紙磨一磨即可。 電子類 1 用布沾些酒精或以1:99的稀釋的漂白水來擦拭塑膠殼。 2 隙縫處可用棉花棒或牙刷來清潔,再以乾淨的布沾水擦拭一遍。 小叮嚀 ◎有裝電池的玩具,如會動的玩偶、玩具電子琴、音樂鈴等,這類玩具也不能泡水來清洗。 ◎若有外層布料,如衣物等,可先拆解下來。 維護保養 看說明 在使用說明中應標明維護保養或清潔的方法,如圖說明要以溫水30度來清洗玩具。嬰兒玩具應注意是否有清潔或消毒方法。 要檢查 3歲以下兒童的玩具,應要定期檢查,如螺絲釘是否鬆動;毛絨玩具上的小零件是否鬆脫;塑膠玩具的外殼有否破裂引起其他危險的產生等。 要清潔 乾電池用完應及時取出。童車應定期進行加潤滑油防等保養工作。絨毛玩具應定期乾洗或以擦拭方式再曬太陽,以減少細菌滋生等。 小撇步 沾有化妝水的化妝棉用完不要丟,也可利用內含少許的酒精成分,來隨手清潔擦拭塑膠玩具唷! 娃娃的布料外層衣物脫下後,可以洗衣程序方式進行,或用冷洗精浸泡來洗淨。 選購玩具注意事項 1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懵懵懂懂的階段,常因好奇心及口腔期等因素將玩具放入嘴巴,加上寶寶的肌膚細嫩及抵抗力較脆弱,所以在選購時必須特別注意下列事項。 ★玩具上彩色漆料是否為無毒漆料,防止寶寶因長期咬食而造成漆的脫落。 ★是否可清潔或可使用特殊清潔液清潔,防止細菌的滋生。 ★玩具接合處是否平滑,避免割傷寶寶。 ★絨毛玩具之毛長是否過長,是否容易脫落,避免引起寶寶的呼吸問題及滋生細菌。 ★玩具的材質是否堅固,避免碎裂而割傷寶寶肌膚。 ★有音樂的玩具其分貝不宜過高或尖銳,而影響寶寶的耳膜及EQ的發展。 專家說 蔡淑美說, 除了定期清潔保養玩具,家長還可準備乾淨的收納箱來存放洗淨的玩具,避免與其他物品混雜或散落各地,才能更加延長玩具的壽命。她還建議家長,利用廢物來收納玩具,如塑膠盒、冰淇淋盒或鞋盒。父母親也可以在容器上貼上文字或圖片標籤,讓孩子很容易辨認,孩子同時學會了辨認圖片、文字還有分類整理及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妳知道自己的排卵狀態嗎?

2007年04月30日
公開
67

妳也可以知道自己的排卵狀態 作者:長庚醫院 張明揚醫師 有月經就有排卵?月經每個月來就有排卵?體溫表有高低溫就一定排卵?抱歉,您錯了!真正要判定排卵的方法是:有懷孕,便一定有排卵;從超音波中看到卵泡長大並突然消失,便是有排卵;以及從腹腔鏡中看到卵子排出來的紅斑,才叫有排卵。 可是,對不起!以上雖然都是標準排卵的判定方式,但實際上根本無法應用。因此目前在門診所判定的方法,都是間接的,大概只能達到實際的百分之八九十左右。 以下就介紹幾種判定排卵的步驟,有些妳也能在家自我應用一番: (一)月經規律性 問:月經規律,波動約在三天以內。 a.是:大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有排卵,且排卵日亦可很容易算出(下次月經日往前回溯十四天),妳的每個月懷孕率在百分之十 - 二十。(如果其他都正常的話;以下亦同)一年的懷孕率約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b.否:月經不規律 (1)月經大致規律,每個月都來,但時快時慢,有時慢個五天,有時慢個十五、二十天:大約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機會,排卵有問題,有時排卵,有時不排卵,有時幾乎不排卵。 (2)月經很不規律,無法預測月經日,甚至好幾個月都不來;或每天、幾天出一點血,並無真正月經。約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機會不排卵,每年的排卵次數大約不到三、四次。 (3)月經打針才來,不打針不來,甚至打針都不會來。幾乎不排卵,需荷爾蒙才可能排卵,有時偶爾排卵一次,但亦有懷孕的機會。 (二)排卵自覺徵兆: 問:月經乾淨後有一兩天的陰道黏液分泌,有時有一點少量出血,下腹部也會有飽漲感,一兩天後突然覺得一側下腹部的刺痛感,之後數天覺得乳房飽漲,一直到下次月經來臨。 a.是:標準的排卵跡象,如果每個月都有相似的感覺(不一定每種徵兆都會發生),百分之九十以上排卵是正常的。 b.否:不用擔心,排卵的感覺有人很明顯,有人不太明顯,有人甚至一點跡象也沒有,因此這些症狀沒有,並沒有診斷價值。   (三)基礎體溫表(BBT) 問: 測量基礎體溫表,由本次月經來潮到下次月經開始,至少兩天量一次,發現在下次月經來潮前有十二天以上的高溫期(36.5℃以上或OV22℃以上)並在月經來過之後回到36.3℃或OV20℃以下。   a.是:如果每個月都有此種現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正常排卵。 b.否: (A)有高溫,但高溫不穩定,或短於三十二天,其間並伴有少量出血,是所謂的黃體期不足情形。 (B)高溫短於五天,時高時低,或大多處於低溫期,甚至體溫都量不到(低於36℃),不管月經來不來,都是標準的不排卵體溫。 (四)測量尿液(或其他方法)排卵激素(LH)反應(對月經波動性不超過五天者方有效果) 問:在下次月經來潮日往前回溯十六天左右開始,每天測量尿液中的LH反應(可在一般藥房買到,但價格不便宜),每天測一次(固定時間),如尿液反應略顯輕陽性,則增加次數到一天兩次,如:上午八點、下午八點,直到強烈反應為止。   a.有如上反應,表示排卵在強烈反應的十二至十八個小時會發生,接近百分之百有排卵跡象。 b.沒有如上反應;反應不明顯、不強烈,測不出反應:表示可能抓日子不正確,技術錯誤,或真正不排卵等。此方法因牽涉因素複雜,不正常亦不能代表不排卵。 (五)超音波或抽血追查排卵反應 問:在月經來潮(第一天)開始之後七天(第八天)持續性地每隔一段日子(如:三天)以陰道超音波(或腹部超音波)觀測兩側卵巢,看是否有卵泡大過1.4公分(直徑),如有,則改為每天觀測一次,直到接近2.0公分,並消失。在觀測卵泡的同一時間抽血,看血中動情素(E2)是否持續上昇,並在排卵前下降。   (1)有如上反應,表示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有排卵,但只代表當個月反應,不能預測下個月或上個月是否如是反應。 (2)否: (A)偵測過程都未發現卵泡出現,E2也沒有上昇:本週期無排卵(下個週期則不一定), (B)有卵泡出現,E2也有增加,但無法大過1.4公分,便不再成長,或突然消失:無排卵或排卵品質不佳。 (C)有卵泡出現,但E2一直不上昇:本週期無排卵。 結語:如同本篇最前面所說的,除非懷孕或真正看到排卵過程,否則都不能證實排卵。此外,有排卵也不代表卵子健康或品質良好,希望以此文章教導各位簡易地了解自己的排卵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