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妤娃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報平安(三)

2007年06月06日
公開
11

早上7:40左右就接到了小娟老師的電話 " 曜華媽咪早∼給您報平安啦∼" 呵呵))) 一早就聽到小娟老師愉悅的聲音 心情真得粉不錯唷~~~ 才再想要打電話問老師曜娃昨晚的情形如何而已... 昨晚媽咪要入睡時,真得好想再打一通電話給老師ㄋㄟ 後來實在是太晚了,也不好一直打擾小娟老師他們,所以作罷... 昨天要為曜娃洗澡時,曜娃說會自己洗 於是小娟老師就在旁邊陪著他... 洗完後,小娟老師為他穿衣服... 然後兩人在房間內一起看故事書 小娟老師一連唸了幾本故事書給曜娃聽 曜娃粉專心聽著...和老師討論著故事情節... 聊到很興奮時還呵呵呵~~~大笑的好誇張唷))) 心情顯得非常的開心...曜娃真得還蠻喜歡看(聽)故事書滴!! 後來小娟老師要去洗澡了 問曜娃要不要去和叔叔一起看電視啊?! 曜娃搖搖頭... " 那曜娃就在房間裹看喜歡的故事書好了,小娟老師去洗澡囉~~~洗完澡再回來陪你唷 " 小娟老師洗完澡走出來時 發現曜娃獨自坐在一樓與二樓間的轉台處等她 剛才曜娃是在一樓洗澡的 但曜娃不確定老師是在一樓洗還是二樓洗 於是乾脆就坐在兩樓間等... 一直撐到了晚上十一點 " 曜娃~~~要準備睡覺囉~~~ " 入睡前... 曜娃又開始想念起媽咪的懷抱了 老師躺在曜娃的身邊陪伴著... 請曜娃要放心!! 明天必須要很早起,訂六點的鬧鐘 因為小娟老師家離學校很遠,所以一定不能賴床唷 所以要快快入睡ㄋㄟ 要不然會起不來哦~~~ 被鬧鐘叫起的曜娃一刻也沒賴床 以超快速度刷牙洗臉完畢 上學去囉~~~ 一路上曜娃心情很好 開心的咀嚼著小娟老師請他吃的蛋餅... 小娟老師知道媽咪擔心 拍啦拍啦傳述著昨晚的總總... 真得太感謝小娟老師的體貼與用心了 " 好!!媽咪∼我請曜娃過來和您說說話 " " 媽咪∼呵呵 " " 昨天有沒有睡得飽飽呀?! " " 有!!呵呵 " " 你好棒~~~要乖乖唷~~~媽咪下午就會去接你了~~~ " " 好~~~呵呵~~~ " 哇))) 光聽聲音就知道曜娃今天的心情好好唷 不錯ㄋㄟ!! ღ ღ ღ 謝謝小娟老師 ღღ ღ 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8/135633/142761.14498170.wma

老師來電(二)

2007年06月05日
公開
15

八點半,老師來電... 小娟老師說:曜娃是不是沒有過這樣自己外宿的經驗 當然囉!!曜娃長這麼大 除了媽咪生妤娃在醫院的那兩天是和外公睡以外 都馬是跟在爸爸或者媽媽身邊的 這樣單獨的情況倒是頭一遭!! 老師說 曜娃很拘謹,跟在學校活潑的模樣大大的不同 曜娃是排行第四位被帶回家的小朋友 之前來到家裹作客的小朋友都會粉輕鬆自在 因為家人都會好呵護,很高興家中有小小客人的到來 四位小朋友中,也只有曜娃沒法盡情放鬆 老師走到哪,他就一定會跟到哪... 請他在客廳和叔叔一起看小叮噹 就是不要唷!! 晚餐吃得也不多... 問他為什麼吃少少 " 想媽咪~~~ " 和老師聊了許多曜娃最近在家的情況以後 老師請曜娃來跟媽咪說說話 " 媽咪~~~嗚~~~ " 曜娃哽咽的說不出半句話 你要乖乖聽話唷 明天老師就會帶你來學校了 你乖乖的,媽咪明天就可以去接你回來... 誰叫你不乖去踢到許婉瑜的耳朵 這樣玩耍的方式很危險的ㄋㄟ 老師昨天不是就有跟你說過 再不聽話就要帶你回家 你看,老師是不是說到做到 " 嗯~~~鳴~~~ " 所以,曜娃也要說到做到知道嗎?! 你乖乖,沒關係的...要聽老師的話唷~~~ 晚上老師會陪你睡覺的.你不用害怕,知道嗎?! " 嗯~~~嗯~~~好~~~ " 說著說著...連媽咪都快哭了...捨不得他這樣... 老師說:剛開始在學校要離開時,曜娃一直一直在重覆著那些說詞 " 我下次不會再這樣子了!! 你再給我一次機會好不好?! 你看我的表現~~~ 我一定會做到!! 我會把它記在心裹面的... " 費了好久的時間,才讓他知道,今天是一定要和小娟老師回家的 等曜娃自己接受了這個事實,兩人才一起走出校園的... 小娟老師說她不想要硬拉上車,所以花了好久時間來進行溝通... 即使上車後發現曜娃的盥洗用具沒帶,也是小娟老師在車上等,請曜娃自己進教室拿的... 為了他好,這是一定要得啦!!不這樣,他會以為我們都在唬人 要讓他學著,一定要想辦法說到做到!機會如果沒好好把握,就不會再有的!! 曜娃 媽咪知道,你今天一定會很不好過,粉難熬... 不過,沒關係~~~媽咪會在這邊陪著你~~~ 這是老師的用心 長大後,你自然就能體會,也一定會感到好欣慰 在成長路上曾經有個老師這麼用心的對待你.教育你!!! 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8/135633/142761.14499357.wma

12招養出快樂小孩

2007年06月04日
公開
12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 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等,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用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1.確認他的問題。2.讓他描述他想到解決方式。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孩子15種表情背後的真相(心理分析)

2007年06月01日
公開
10

★★表情一、打人、咬人 孩子總喜歡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 可能孩子對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邊去,他就會覺得受到威脅,然後主動進攻。 辦法:媽媽應多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幫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時間我一直在反思,然後就開始行動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幾份,帶著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裡一起吃,或拿到別人家吃。禮尚往來,別人也會有好吃的想著我們。這樣關係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覺也越來越好。 變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門,想見見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還說: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時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們總是做些他不喜歡的事情,他想把這個事實排除掉。如:他拿個小碗,用土來做飯。小朋友過來就往他的碗裡放土,但他不想這樣,因為破壞了他原有的計劃和目標。他對小朋友嚷,但人家不聽,他嚷了幾次,發現不管用,就會動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沒有錯誤,只是不想被打擾。但他的舉動是不好的。有時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長不讓做,他也會用打的方式來解決,只是想把家長不讓他做事的這個事實排除掉。所以我覺得更多時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樣,樂爸總不聽我的,我也會打他。說不過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實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辦法:加強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教他用語言來和別人表達思想。如人家往他碗裡放土打人這件事,媽媽可以告訴他:「如果你不喜歡人家這麼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對別人說『不喜歡你往碗裡放土,我正在做飯!』」然後告訴他,打人無法解決問題,打人是不好的行為。他就明白了。當然要達到完全用語言表達還需要一個過程,媽媽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長到這個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輕打屁股來逗著孩子玩)的行為。孩子會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別人身上 辦法:家長要反思自己是否有這種形為,如有應即時改正。 感想: 其實孩子打人,根本也不會打怎麼樣,如果別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沒什麼。如果他打了別人,當父母的總會說自己的孩子不對。我的想法是:當他打了人後,要及時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分析原因,然後告訴他如何用語言來解決。再告訴他打人是野蠻的行為(幼兒園總這麼說,所以我也要家園一致)。然後告訴他媽媽愛他(以免他有種做錯事不被愛的擔憂)。這樣,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對,也知道下次該怎麼解決,還知道媽媽無論何時都是愛他的。孩子感覺被愛包圍著,他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無論怎樣,媽媽都應把握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愛他的,他永遠都是好孩子,對事不對人,一時行為不對,不能說孩子就壞呀。 有時候孩子不順心,可能會拿媽媽撒氣,我倒覺得挺正常的。因為媽媽是他最親近的人,和最親近的人發洩內心的壓力是很正常的事呀,發洩完了,孩子會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狀態,也會更加愛媽媽。樂有時就這樣,我就會說:給我捶背呢!給他一個積極的暗示就夠了。多理解孩子,他畢竟還很小,心智還沒有成長到可以自己解決一切問題的程度呀。然後每天大聲對他說:媽媽愛他!或在耳邊輕聲地說:「媽媽告訴你一個秘密,就是『我喜歡你!』」孩子的心情會馬上陽光燦爛、晴空萬里。有時他做些壞事,如把腳放到飯桌上,你越說不行,他越邊壞笑著去做,有時我急了就會問他:你是不是覺得我愛你不夠呀?他說是。我就說:那從現在起,我多愛你一點。他馬上就規矩了。所以有時我覺得對孩子大吼生氣都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最佳的辦法就是:讓他知道媽媽愛他。 ★★表情二、插話 孩子打斷別人的談話,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徵引起的,大體在以下幾種情況出現: 1、孩子對講話中的部分內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決心中的「疑問」。 2、別人談的或討論的內容,孩子曾經聽說過或有點似懂非懂,產生「共鳴」、激動,急於想「表現」自己,講一講自己的「看法」。 3、孩子獨自玩耍或獨自嘗試著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難,這時他急於求得幫助,可能會不顧場合打斷別人的談話。 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處理方式。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1、「因事制宜」 即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相應適當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導。當孩子對大人談話內容提出疑問,或遇到困難求助時,千萬不要因一時惱火而當別人的面訓斥孩子,否則就傷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家長可以跟孩子講明,談話結束後再解答,還可以再誇獎他一句:「你真愛動腦筋!」這樣孩子是會諒解的。但事後一定要實行諾言,並教育孩子在別人談話時不要隨便地打斷,告訴他這樣做是不禮貌的。 如果大人在閒聊時所談及的內容使孩子產生「共鳴」,孩子因急於想表達自己的意見打斷別人的談話,家長不妨給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先徵求與你交談的對方的意見,然後讓孩子參與進來。不過,談完話後應很委婉地指出孩子剛才隨便插話是不對的。這樣孩子是比較容易接受你的批評的,因為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 2、「相機誘導」 即家長要利用一切可以用來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機會,對孩子加以啟發和誘導,特別要注意運用發生在孩子身邊的事情來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啟迪和提高。例如,爸爸媽媽帶孩子上街玩,看到了別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別人講話時插在中間吵個不休而受到批評,就可以問自己的孩子:「剛才那個孩子做得對不對?為什麼?你喜歡他嗎?」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 3、「言傳身教」 即做家長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別是「行」,這給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較強,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因此父母應樹立起一個禮貌地與人交往的榜樣。 ★★表情三、撒謊 你聽我說,我們家有三個電視機。 「哎呀,太棒了!」「一個是爸爸的,一個是哥哥的,還有一個是我的。」「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動畫片啦。」「當然啦。一吃完飯,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你多美呀!」 當這個孩子的謊話被揭穿時,他受到了母親的斥責。媽媽責備他「撒謊就是當小偷兒的開始。」 ★兒童的心理分析: 兒童根本不懂撒謊和小偷兒究竟有什麼必然聯繫。對孩子來說,與其說不懂,還不如說這兩者之間根本沒有任何聯繫。 「有三個電視機」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話不能單從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確理解它的真正含意。 講這句話的孩子當時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個電視機該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個電視機,爸爸就不會因為要看夜間棒球比賽而霸佔電視機了;哥哥也不會因喜歡足球賽節目而獨佔電視機了;當然我也就可以獨自看我所喜歡看的動畫片了! 他把這個願望和空想聯繫在一起了,因此,採取了「有三個電視機」的語言表達形式。幼兒的心理結構,往往是主觀與客觀融為一體,這種現象稱為「主客觀未分化心理」,是幼兒心理的一個特徵。 ★媽媽的高招: 兒童「說謊話」的種類繁多,想像謊話、願望謊話、無知謊話、遊戲謊話、辯解謊話、方便謊話、友情謊話、吸引注意力謊話、復仇謊話、以及欺騙謊話,等等。 幼兒的大部分謊言來自想像、願望、遊戲和無知,偶爾有出自辯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無論哪一種都不屬於真正的謊言,更不至於發展成性質惡劣的小偷行為。 如果不能充分理解這一點,就談不上正確的處理辦法。我們應該認清隱藏在謊話背後的兒童心理,採取與其心理狀態相符的辦法解決。 例如,當你聽到孩子說「我家裡有三個電視機」的時候,你就應該接著說:「哦,是嗎!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願望和心情,然後再說:「真的,如果能有三個電視機,那該有多好啊!」 ★★表情四、嫉妒 孩子的嫉妒,是對小夥伴中在智能、名譽、地位、成就及其他條件比自己強或比自己優越的孩子懷有的一種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孩子嫉妒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不許爸爸媽媽親近或愛別的孩子。 2、別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學習上有了進步,或受到教師的表揚時,認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氣,對別的孩子中傷、諷刺、排斥等。 3、別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多,或小夥伴多,就打擊、嘲弄、疏遠,甚至怨恨。 4、別的孩子沒有滿足自己的慾望,就產生對立情緒,或怨恨,或採用另外的形式補償和替代,如別的孩子不借水彩筆給他,他就向別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且不借給那個孩子玩,以借此壓倒對方。 一般來說,對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導,便可以變壓力為動力,激發孩子發奮上進,養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導,就會影響健康成長。 對於好嫉妒的孩子,家長應採取心理疏通並輔之以思想教育來消除。 1、對孩子嚴格要求。鼓勵孩子勤奮踏實、積極進取、樂於助人;對於浮躁、損人利己的不足的行為要予以處罰、教育,以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 2、對孩子的讚許、表揚要恰當。既要實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認自己的成功之中,有周圍夥伴的貢獻和幫助,而不可趾高氣揚,好圖虛榮;同時,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驕傲自滿,過高估計自己,藐視別的孩子。 3、激發孩子把嫉妒轉化為競爭意識,使孩子在趕、超先進中調整自己的行為,增強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從而使壓力轉變為動力,超越嫉妒。 4、教育孩子誠實待人。要教育孩子心胸豁達,不斤斤計較;學會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理解小夥伴,交流和溝通感情,增強與小夥伴團結共進的氣氛。 ★★表情五、哭 「哇……哇……」「好啦,好啦,別哭了。」「哇……哇……」「叫你別哭了,有什麼可哭的,你說呀!虧你還是個男孩子呢。」「哇……哇……」 母親拚命想辦法不讓孩子哭,可是孩子卻越哭越起勁。母親認為,首先應該使孩子停止哭,一切問題要等停止了哭以後再說。可越這樣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兒童心理分析: 哭的行為是一種結果,是某些問題表面化的結果。既然有哭的行為表現出來,內心裡一定有某種「感情」在活動。把著眼點放在這一方面,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比如,有時是悲傷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時因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覺到痛或熱而哭泣。特別是愛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於想讓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賴心理所致。 此外,愛哭的孩子都是膽怯的孩子,當受到小朋友的欺負,不和他玩,不適應朋友關係或集體生活時,就會哭起來。 總之,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不要忘記愛哭的孩子,多半是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因此,僅僅勸他停止哭泣的行為,而不解決他內心的感情問題,是止不住哭的。 ★媽媽的高招: 當孩子哭的時候,不要只說:「別哭了。」而首先應該關心的是瞭解他為什麼哭,哭的原因和心情。 然後,對孩子的悲傷心情或氣憤心情,總之是對孩子當時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並把這個信息傳達給孩子,也就是說,把孩子的感情反饋過去。 切記莫用大道理去批評,而無視孩子的感情。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暢了,其結果,不僅停止了哭泣,而且愛哭的毛病也會逐漸得到克服。 ★★表情六、重複 我發現我五歲的孩子最近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在看動畫片、圖畫書時,特別喜歡重複。即對看過的動畫片和圖畫書不厭其煩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對新的、未看過的反而不太感興趣。請問這樣正常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兒童心理分析:這位家長對孩子的觀察很細心。四五歲的孩子出現喜歡重複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的現象並不是個別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這一特點。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個性的原因。在對待事物的態度上,能表現出人的個性的不同特點,孩子的個性正在形成和發展,這種個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表現出來。喜歡重複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正是一部分孩子喜歡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喜歡重複的個性的一種體現。二是心理發展水平的原因。由於幼兒的認識能力、想像能力和記憶力的發展還很不完善,所以就不可能像成人一樣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大量的信息。這樣,孩子如果是每次都看不同的動畫片和圖畫書,就會出現記不住、無法接受的現象,而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則能避免這一現象,使孩子在重複中檢驗自己的記憶和期望,從中體會到一種成就感。一般來說,隨著孩子心理水平的提高,這種現象也會逐漸消失。 所以,孩子喜歡重複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的現象並沒有什麼不正常的,一般也不會有什麼害處。如果這種現象的程度非常嚴重時,家長可以適當進行引導。 ★★表情七、撒嬌 我女兒特別愛撒嬌,家中的老人說:孩子哪有不撒嬌的?大了就好了;但我姐又不時地告誡我:撒嬌過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糾正。我該聽誰的? 兒童心理分析: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具體情況應區別對待。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學會區分孩子的撒嬌哪些是合乎情理的。例如,孩子生病、身體不舒服時,容易撒嬌;嬰幼兒每天午飯後和晚上要睡覺時會撒嬌;外界擾亂了孩子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吵鬧、撒嬌;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因為不熟悉環境而產生心理不愉快也會撒嬌。另外,專家認為孩子也有生理節律的週期性變化,當孩子情緒低落、心情不舒暢時也容易撒嬌。這些撒嬌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是親子情感交流的一種形式,父母都應予以理解,並給予安撫。 但是對那些因不順心、不講道理而故意發脾氣撒嬌的孩子,父母就不能聽之任之、百般遷就、百依百順了,否則會養成孩子任性、霸道的性格。 ★★表情八、不合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門惹是生非,總是把孩子關在家裡,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兒童心理分析: 1、寶寶表現為怕生。總是停留在同齡群體之外,鬱鬱寡歡,孤獨沉默。這些寶寶往往不願入托或入園,常因此與父母生氣。 2、是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會不高興。 3、是由於孩子身上的某些缺點。例如,愛搗亂、愛罵人等原因,小朋友們是不歡迎他加入遊戲隊伍的。 4、體弱多病的孩子也不願意參加集體遊戲和活動。對於他們首先要增強體質,要找大夫診治,把孩子體力恢復起來。有了強健的體魄,你的孩子就會改變過去那種靦腆的、懦弱的、只縮在家裡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習慣了。 5、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總願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這也不奇怪。如果大人硬讓他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由於智力跟不上,他就免不了受朋友們的欺負和排擠,因而造成孩子易怒、粗暴,產生自卑感,收到相反的效果。 6、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願和朋友一起玩。他們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內轉變。對於他們,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還要找心理專家和精神科大夫咨詢,以便矯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7、住在樓房,本單元上下沒有同齡孩子。 8、 大人怕把屋子弄贓,不讓孩子帶同學到家裡玩。 9、 擔心出事,乾脆誰家也不讓孩子去。 10、 孩子沒常性,與別的孩子玩一會就鬧個不歡而散。 11、 不愛和同學說話,總是自己埋頭看書。 12、 沒老實勁,不是逗弄這個,就是推倒那個,結果誰也不願和他玩。 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與同齡兒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邊,也不要叮囑太多,甚至孩子們的爭吵,哭鬧等事也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家長盡量不要去干預。讓孩子廣交朋友。同各種類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於鄰居親戚家的孩子。盡可能改變孩子的依賴狀況。要讓孩子自己穿衣吃飯,夏天自己洗澡,單獨睡覺,自己起床,自己決定一天的活動等。如果孩子一時離不開媽媽,可將他們寄放到親戚家,讓其適應一下離開媽媽的生活。 ★★表情九、摸生殖器 2歲多時,豪豪開始時不時地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從小帶大他的爺爺奶奶認為,男孩子嘛,都是這樣,長大自然就好了。有時爺爺甚至還以此當眾逗樂。3歲多上幼兒園後,老師漸漸地發現了他的問題,這才引起父母的重視,但似乎已經來不及了,耐心說服、批評教育、甚至巴掌「伺侯」,軟的硬的都用過了,豪豪卻只不過將原來的公開行為轉為地下。白天躲在沒人的地方玩,晚 上入睡前或早晨醒來後躲在被窩裡玩。更糟糕的是爺爺此時仍不以為然,有時父母教育豪豪,爺爺還充當其保護傘。 兒童心理分析:孩子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外部世界和自身世界的過程,所以,孩子對性的探索是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一部分。理論上講,七八個月時,豪豪的小手就應該偶爾摸到過自己的生殖器,不過這時,如同摸到眼睛、耳朵一樣,他完全是無意識的探索。慢慢的這種探索開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增多,但仍然不受性慾和性幻想的驅使;他們只產生感官上的愉悅反應,而不會引起各種複雜的情感反應。 不過,探索精神再值得嘉獎,我們還是有責任引導孩子選擇恰當的方式。尤其是如果孩子玩生殖器已經影響到日常活動,就不再是小事一樁了,家長有必要採取恰當的方式盡早糾正。 ★★表情十、執拗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大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可愛順從的小寶寶逐漸變得執拗起來,不太聽話了;有時你讓他向東,他偏向西,帶有一種故意性。基於此,家長們採取了打、罰、哄、物質引誘等方法,但效果也只體現在一時一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出現了副作用。那麼運用哪種行為規範、採取何種溝通方式,才能處理好此類問題呢?對此需要認識以下幾點: 兒童心理分析:我們知道意識是由物質決定的,人的意識就是人腦對特定物質生活環境的反映。孩子從嬰兒到幼兒,大腦開始有一個大的運動過程,換言之,孩子開始用自己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去看待世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童心、童趣。成人認為孩子執拗,相反,在孩子眼中家長倒有可能是執拗的,這關鍵是個理解、溝通、引導的問題。家長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漸進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舉例來說,讓一個4歲的孩子寫字一定要非常漂亮,他一定擔心寫不好,因為他不具備這種能力,因此會拒絕,繼而遭到家長的打罵,甚至懲罰,他就會以他的執拗來表示反抗。通過這個例子,應該瞭解,孩子的熱拗、違抗,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在它的後面藏著擔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因此,當孩子執拗不聽話時,你應認清原因,注意溝通,正確引導。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隨便發火、懲罰孩子,更不要打罵孩子,因為這種沒耐心的專制的做法只會令孩子更加反感,成人的束縛、壓制,會使孩子覺得難為情,受到威脅,他們就會更執拗。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成人與子女間以民主方式進行交往,可以互提意見時,對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大有好處,在管束壓抑的氣氛中,是很難培養出創造性人才的。 ★★表情十一、發脾氣 在商店玩具櫃台前我們常可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要父母買某一玩具,父母不肯,孩子就大發脾氣,吵鬧不止、甚至躺在地上打滾。怕丟面子的父母趕緊以滿足孩子的願望來使孩子停止吵鬧折騰。 兒童心理分析:孩子由此感到,只要我發脾氣,在人前大鬧,父母就會滿足我的願望。於是,每當孩子有新的願望,父母不答應,孩子就大發脾氣,最後家長不得不屈從。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脾氣也越來越大,人也變得越未越任性、粗暴。 另一方面,到了會走路的時候,孩子的「什麼都想自己來做」的意欲便開始萌發出來了。例如,吃飯時想自己吃,可因為還不會用調羹,撒掉的比吃進去的還多,結果會變成用手抓著吃了。不過,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發性,即便是這樣也不要去阻止他。 開始表現出自發性的孩子,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話就大發脾氣,不是哇哇叫喚,就是倒在地上打滾,或者是亂扔東西。 對於媽媽來說,這是一個很傷腦筋的時期,於是,當孩子想自己一個人做什麼時,媽媽很可能就不由分說地訓斥道:「不行。」 但是,孩子的這種自己來做的願望正是意欲在成長的表現。因此,媽媽要瞭解1歲左右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時候就讓他試著做一做。並且,當孩子因達不到自己的想像而又吵又鬧時,大人要若無其事地應付過去。 愛發脾氣是孩子在1歲前後出現的現象,一旦不如意,便大聲哭鬧、跺腳、打滾。這種「動肝火」不一定是對著別人,有時候還會衝著自己。 希望別人「那樣」,自己想要「這樣」--這些慾望過於強烈,而現實又無法滿足,這時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亂起來,在情緒上表現出不安定。想睡覺了、肚子餓了、感到累了的時候,一點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發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應不聲不響地把他抱起來,或者是平靜地注視著他,等待孩子自己安靜下來。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這種脾氣暴躁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媽媽爸爸們需要瞭解這一點。不要覺得孩子這是「變壞了」,去責怪、訓斥他。 ★★表情十二、偷竊 不少孩子都有過順手牽羊,偷拿東西的行為。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採取的措施常常是非打既罵,而收效卻甚微。其實對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反應過度和「姑息養奸」都是不可取的。那麼到底該如何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呢? 兒童心理分析:由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偷東西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教導方法也要因人而異。 幼兒園的孩子拿東西很可能是因為他不知道,也沒有意識到這些東西要花錢來買,不懂得不付錢,不打招呼就隨便拿東西是錯誤的。他們還沒有分清楚「自己的」與「非自己的」的概念,道德的概念還沒有完全形成,只是原始意義的「戀物」而已,所以當家長發現他偷拿東西的時候,不要給予過多的責怪。此時的拿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偷」。但是大人應該通過這件事設法讓他意識到偷竊是錯誤的。告訴他:「如果你沒有經過同意或沒有付錢就把東西拿走,就會給別人造成損害,別人會很傷心。」 如果孩子從超市悄悄帶出了糖果,父母要帶著孩子把糖果還回去。如果他已經把糖果吃了,一定要把孩子帶到超市,讓他向店主道歉,並替他還錢。再次帶他去超市時,就要多注意他的行為,看看他是否又將喜愛的東西放進了自己的口袋。在付款時,對他說:「每一件東西都有價錢,媽媽只有把錢給收款的阿姨,才能拿走,這些東西才能屬於我們。」讓寶寶注意到你付款的細節。也可以讓寶寶拿一件小東西,在收款台前,讓寶寶自己付款,加深寶寶買東西要付款的印象。小孩子對於父母囑咐的事情常常一轉臉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下次他們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時,家長的吼叫、責罵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家長必須反覆和寶寶講道理,讓他明白這種事情的危害性,他才會逐漸改進。如果寶寶的表現良好,家長則可以在房間裡為他貼上一枚小星星以示表揚和鼓勵。 ★★表情十三、恐懼 很多父母難以忘記孩子恐懼的表情,他們經常害怕的說:「那聲音太響了」「夢裡的怪獸」「危險到處都有」「分離」「沒嘗試過,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兒童心理分析:也許嬰兒經歷的第一次恐懼是由巨大的噪聲和強烈而陌生的刺激造成的。這種恐懼通常出現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因為孩子在出生後失去了母體帶來的安全感。第一年裡,他們剛開始認識外界環境。因此,任何他們不熟悉的刺激、光線、聲音都會使之產生恐懼感。顯然,嬰兒是逐步適應世界上的新事物的。 在2-4歲之間,孩子會害怕動物。父母適當地控制局面能為孩子提供幫助。要讓他們瞭解,有些動物很危險,而有些動物卻很有善。幫助孩子熟悉動物很重要,父母可以給他們看圖片,為他們買動物造型的玩具,給他們講關於小動物的故事,和他們一起查閱展現動物生活形態的資料。父母永遠不能強迫孩子接近他們害怕的動物,這樣只會使他們身心不快,並使他們的恐懼心理變成恐怖心理。 孩子常常會對暴雨、閃電和響雷感到恐懼。在自然環境中,暴雨通常很危險。應該告訴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但是,要注意不能讓孩子的恐懼感變成一種持久的不快。此外,兒童對黑暗的恐懼也很常見。不要忘記,孩子到6歲時往往還不能區分虛幻和現實。如果孩子夜間醒來,應該關著燈哄他入睡。不要讓他們感到恐懼總是伴隨著黑暗。 ★★表情十四、害羞 讓媽媽頭疼的是每次家裡有生人來,女兒點點總是顯現出六神無主的樣子;那麼小的人兒,顯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好靜不好動,每次到朋友家裡串門,她會一路吵著「不去」,即便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釘在地上一樣就是不進人家的家門。 兒童心理分析:由於孩子的天生氣質決定的。例如像妞妞就屬於內向型的孩子,比較不愛動,膽小害羞,而且適應性差,對於新事物或陌生人,經常採取拒絕的方式,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比較容易顯示不愉快的心情。 由於家庭的教養方式有問題。一些父母的性子急、對孩子缺乏耐心;對孩子要求過高、管教過嚴;對孩子指責、約束過多等。有的家庭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他們總是陪伴孩子玩,為了安全起見,不讓孩子與外界接觸,使得孩子缺乏與他人交往的機會,變得膽小、害羞、依賴性強。還有的父母經常採用懲罰、體罰、恐嚇等方法教育孩子,對於一些敏感、情緒不穩定的孩子來說,會使孩子的神經長期處於過度緊張的狀態,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膽小、孤僻。 作為家長平時要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瞭解他們的氣質,並運用正確的教養方法引導孩子,孩子就會變得活潑大方、開朗樂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表情十五、纏人 獨生的兒童由於環境的特殊性,容易產生纏人、磨人的壞習慣。比如:吵著要你幫他找玩具,幫他找出來了,玩了不一會兒,他又丟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絨線當球踢;你寫東西他也要寫,給了紙、筆還不幹,又要搶你手中的筆等等,很容易讓家長惱火。 ★兒童心理分析: 1.是缺乏感情的表現。我們可以從嬰兒的行為中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嬰兒啼哭,不光光是因為肚子餓的原故,有時看到大人從他身邊走過來卻不抱他,也會哇哇哭起來,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趕快抱他。這是一種感情需要。兒童纏人也出於同樣的道理,問你要東西、跟你搗亂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這種心理在獨生子女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當有人陪、有事幹的時候是不會磨人的,當他東張西望不只做什麼的時候,就會來找你的麻煩了。 2. 是一種心理依賴。有個性、活動能力強、會玩的孩子較少磨人。相反,過於嬌生慣養,樣樣都由父母安排停當,會使孩子養成離開父母就無法生活的習慣。這種依賴性反映在情緒上,就是圍著父母胡攪蠻纏,甚至被父母罵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穩了。這種情況正是兒童行為不獨立、內心情緒不安定而採取的一種發洩。挨罵挨打反而轉移了焦慮,被動地穩定了情緒。這就是許多家長常說的"孩子是賤骨頭,好說歹說不行,罵一頓到舒服了。同時越是自卑的兒童越容易纏磨大人。 3. 家庭成員的態度不一。請注意孩子專找寵愛他的人纏,也專找態度曖昧、容易妥協的人纏,因為經驗證明,他們總是在責罵之後滿足他的要求。所以要分清情況分別對待。 要從根本上糾正還取決於對兒童個性的培養。纏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緒不定,改變這種個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過分保護孩子,而應培養孩子自立能力,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選擇。這樣孩子反而對自己的行為會作出負責的選擇,再不會整天磨著你幫他幹這幹那,也不會不知深淺地提出無理要求

4-5歲的教養觀念

2007年05月31日
公開
7

如果有人問:“幼兒最吸引人的階段是什麽時候?”專家一定毫不猶豫地說:“4歲”。 但是對一般的大人而言,這個年齡卻是最令他們頭痛了。 與3歲或5歲的時候相比這下,4歲兒童最不溫順;由於他們正處於所謂“精力旺盛年齡”,身體的一切機能都生氣勃勃地向各方面開始發展。 家中有4歲兒的父母,有時被孩子煩得幾乎手足無措,甚至泄氣得不想理他們,這時候他們才深深體會到育兒工作實在不簡單;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父母親也必須經歷這一階段才能自我成長。 4歲兒的確是精力充沛,但並不像大人認爲那樣是反抗意識強烈,反而十分喜歡與人親近地接觸社交生活;只不過富有傲慢、自信和獨立的反抗意識而被人認爲喜歡反抗。 此外,4歲兒非常喜歡任何事都嘗試,不論是錘子、剪刀、秋千或三輪車,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見他披著花衣服模仿電視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們在這時期成長的腳步非常快。如果他們稍加停留,用認真的眼光注視著某件事時,一定會發現一些新奇的玩意兒,接著便窮追不捨地發問:“這是什麽?怎麽會這樣?爲什麽呢?媽媽。”對4歲兒來說,這世界上的事對他們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爲了想瞭解,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去追究。對幼兒這種窮追不捨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4歲兒同時也有大方、自誇且喜歡吹牛的一些特點。如果談到他們有趣的話題,往往令大人自歎弗如。總之,4歲的幼兒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影,日後會很巧妙地陸續表現出來。 迅速成長所導致的偏差和混亂,普遍地出現在4歲兒身上,希望大人以寬容的心來面對這些問題。 這階段的幼兒,家庭教育必須留意下列幾點: (1) 不要嫌煩 首先要父母接受幼兒這階段的多話現象。 語言的發達必須經過“聽與說”的階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應爲小孩確立正確的說話典範,同時也要當幼兒忠實的聽衆。 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兒說話的欲望,父母對他們的話要表示關切,請多製造些愉快氣氛;而例如“羅唆!”“閉嘴!”等禁止小孩說話的態度是最不應該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們會影響談話時,可先告訴他:“等一下再聽你說好不好?”讓他養成等待的習慣。以上的說法並非要父母隨時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鐘耐心地陪他就夠了,其餘的時間媽媽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應和說:“原來這樣呀!”並注意著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對他的話是有反應的。 這雖然只是非常簡單的反應,但已令孩子相當滿足了。 此外,在母親爲晚餐忙碌時,由父親代爲陪伴孩子也是個好方法,這時候父親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見聞告訴幼兒,更能滿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進父子(女)間的情感。 (2) 內外的差異 話再多的4歲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裏那麽健談了。尤其是面對陌生環境時,這種傾向就更加明顯,這時候大人也許馬上急躁地說:“在家不是講得很好嗎?現在怎麽搞的?” 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語言問題,不如說是社會性的問題。只要讓他們習慣不同的人和環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這種障礙了。 (3) 不要在意孩子的粗話 4歲兒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順利進行,粗話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會經常脫口而出,這時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會化禁止他們說粗話而干涉他們的交往,反而等於禁止了他們的生活。 當4歲兒第一次說粗話時,父母不妨對他說:“這句話不好聽,不應該這麽說哦!”然後教導他正確的說法;如果以後再聽到他說粗話就故意悶不吭聲,讓他以爲這種話無法與大人溝通,自然而然就會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驚小怪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總之,幼兒是不斷在學習新辭彙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確的語言方法,粗話的新鮮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1、 過渡與完成期 身心獨立、手腳靈活的4歲幼兒,大人可從他的生活習慣上看出成長、進步的狀況,這段時期即是所謂的“完成期”4歲幼兒有過於自信、難應付的傾向,但對於事物的嘗試很熱衷,只要父母細心地加以指導,就可以培養他的獨立性。 不管是已上了幼稚園、還是未上幼稚園的4歲兒,都要重點式地讓他處理自己的事。 (1) 飲食 能夠正確地使用筷子吃飯是5歲以後,4歲兒雖然還不太會拿筷子,但也要讓他經常使用,以漸漸學會正確的方法。 4歲兒的食欲相當旺盛,不過,在興奮、疲憊、運動過度、睡眠不足、生活不規律時,則會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這時候不要勉強孩子一定要吃多少,他不想吃就作罷也無妨。 4歲兒通常和家人共同進食,但有時因爲過於熱衷說話或和兄姐吵架而中斷吃飯;當這種情形發生時,父母最好讓他獨處,不要讓他養成邊吃邊玩的習慣。 “你可以吃快點嗎”“不曉得待會兒的甜點是什麽?”“你幫媽媽把醋瓶子拿來好嗎?”像這樣給幼兒一點刺激也是預防不專心飲食的方法之一。如果一餐飯吃了三四十分鐘仍然沒吃完就把它收拾好;事後幼兒再叫肚子餓,也只能表示同情而不再給予正餐。這樣才能使他養成吃飯定時的習慣,不過點心還是要照常供應。 (2) 排泄 到了4歲左右,排泄的習慣會逐漸養成,而4歲半時他已能自行用衛生紙擦 屁股了,不再像以往由於熱衷遊戲而將大便拉在褲子裏;幼兒若在半夜上廁所,家長要從旁給予協助。 另外,幼兒到4歲的階段會慢慢對上廁所感到害羞,這時父母可以把握機會 教導他,不該在別人面前說出“我想尿尿”“我想大便”等不文雅的話。 (3) 脫衣服 這階段的幼兒對於脫衣服會顯出很高的興致,但若脫不好還會發脾氣。這時 候父母可以教導他們穿衣服的順序、襯衫和毛衣前後的區別、扣鈕扣的順序以及收拾換下來衣服的方法,如果一開始就讓他養成這種習慣,4歲兒就已經可以自己處理換衣服的問題了。另外,鈕扣如果不是太小的話,也要讓他養成自己扣鈕扣的習慣。 4歲兒對於穿襪子、戴手套、戴帽子、穿鞋子等小事都非常樂意學習;一般來說,幼兒在5歲以前已經可以分辨鞋子的左右了。 時常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而中斷穿衣服是4歲兒的特徵,這時候別責怪他,應以幽默的口吻提醒他、讓他自己發現。還有一點要提醒的是,要教導孩子不能光著身體在人前到處亂跑。 (4) 清潔 儘管容易把衣服弄髒,但愛乾淨也是4歲兒特徵之一。在這個階段,像漱口、刷牙、洗臉、擦鼻涕、梳頭(但不太會拿梳子)等大致都能做好。就連一直到3歲都不太愛乾淨的幼兒,這時也會對髒的東西敏感起來。 父母在小孩不小心弄髒衣服時,請不要不聲罵:“髒死了!”只要指導他徹底 做到飯前或吃東西前洗手即可。 一般家庭可以安排在晚餐前讓幼兒洗澡,這樣飯後還可以讓小孩從事其他活動。洗澡時要教導孩子清洗每一個部位,若讓他自己一個洗,很可能只會洗固定的一個地方。 (5) 睡眠 一般而言,睡眠大約是11個小時,但個人差別很大,並沒硬性規定。有的小孩有午睡習慣,有的卻不愛午睡,即使強迫他上了床,他也會在床上玩或趁父母不注意時溜出去玩。 勉強孩子午睡,容易使孩子産生抗拒心理;除非孩子特別疲倦,否則就不用勉強他非睡不可。 另外,對黑暗懷有恐懼感的小孩大人最好在他入睡前留一盞小燈,或是大人在旁邊爲他念一段故事看著他入睡。有些小孩很容易因惡夢而驚醒,因此父母的臥室最好不要距離孩子的房間太遠。

火大...不捨...

2007年05月29日
公開
44

下午四點多 想說該換衣服出門去接曜娃了 沒想到這時侯的妤娃卻鬧著要媽咪抱抱 我請她等我一下下... 她極度不悅馬上倒頭.跺腳大哭又大叫 如何的轉移注意力都不行,依舊咆哮著... 用超速的動作整裝完畢 抱起妤娃稍微安撫一下 準備戴背巾背她出門 她一秒也不能等 才剛停的哭聲.牛脾氣全部通通又回來了 看她盧成這樣... " 等媽咪一下下就好啊~很快就好了,要出門接哥哥呀~~~ " " 你不要哭哭了啦...又沒有那麼嚴重... " " 再這樣...媽咪就不理你了唷))) " " 不哭哭...媽咪才抱抱... " 經過了幾番安撫,仍不見起色 我火都上來了... " 好吧!!那你一個人在這裡哭哭好了,媽咪要出門了~~~ " 房門一關,妤娃哭得很驚慌,手手猛拍打著門 " 媽咪~媽咪∼媽咪))) " 約三十秒我把門打開... " 抱抱~抱抱∼抱抱))) " 我馬上把妤娃抱起來 " 不要哭哭囉!!這樣媽咪才疼疼呀~~~ " " 等媽咪一下下就好,媽咪用背巾背背... " 又...開始不爽大哭))) " 好!!那你繼續哭哭好了啦))) " 我又再次的將房門關上 妤娃大哭幾聲...音調明顯變小了... 約二十秒時間我開門進去... 妤娃雙手捧著小涼鞋,很著急的樣子 " 鞋鞋~鞋鞋∼穿鞋鞋))) " " 好!!媽咪幫你穿鞋鞋,啊你不能再哭了唷))) 再哭哭媽咪就不抱抱你囉∼ " 看著妤娃強忍著哭意 想哭又不敢哭的小臉... 當然媽咪的心裹也很捨不得 但是妤娃的倔脾氣實在是很誇張 一發起來都要盧到天昏地暗 真得是要好好的幫她適時調整 要不...真得令誰都吃不消 在家中她年齡最小最得寵 行徑最刁蠻,事事都要以她為優先 太獨大了 這樣下去真得不行啊))) 為了她好,也為了曜哥哥好 一定要讓她知道 哭哭沒關係,媽咪瞭解這是發洩不滿的唯一管道 但要適可而止 超過一點點也無所謂 可是大大的離譜就該試著改善!! 妤娃寶貝~~~我們一起努力好不好!!! 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8/136498/143723.49144664.wma

愛的管教.點滴累積大效益~給一歲寶寶的媽咪

2007年05月28日
公開
55

到底要怎麼管教bobo呢? 我可以在他「不乖」或「不聽話」時,斥責我的孩子嗎? 為什麼打罵之後,他很快又忘記了呢? 我的bobo很暴力,猛抓著另一個小朋友的頭髮不放! 我的bobo很愛鬧脾氣,不高興,就躺在地上撒野。 我們會發現那漸漸長大的bobo,有時可愛的像天使,有時兇悍的像惡魔。 我要怎樣才能管定我自己的小寶貝呢? ღ 1歲bobo是行動家•需要被了解 早在孩子4、5個月大時,我們就會發現他的需要愈來愈多。有的父母會抱怨自己的小孩脾氣大,身子扭不停!愛哭又哭得好大聲!他會爬之後,bobo愈來愈有自己的意見。1歲之後的bobo會走路之後,就像腳上裝上風火輪的音速小子,走來走去一刻不停歇。父母或照顧者,總是要小心看好他,免得「啥米攏不驚」的幼兒,誤闖禁區。 父母需要了解bobo的身心需要,才能與他安然共處。我們總以為bobo還小,一定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事實剛好相反,他往往清楚自己要得是什麼!bobo的哭鬧總是有因可循,找到他的問題,滿足他受助的需要,一旦幼兒得到安撫,就會自然停止吵鬧。1歲多的bobo是行動家,他用行動清楚表達自己的當下。 照顧bobo的成人,一定要去了解他想要表達的是什麼!當幼兒發現成人能夠了解他所想表達的,還會協助bobo來表達自己,對成人的信任就會愈來愈多,願意學習合作的可能也會愈來愈增加。 1歲bobo脾氣大,是因為他想要的,不是拿不到,就是不可以拿到。另一個原因是,成人不知道bobo要得是什麼?他只會指指點點,照顧者就得和幼兒大玩猜猜看的遊戲。如果,成人老是猜不著,有可能會讓他失去耐性,於是開始吵鬧。不過,要是猜對,就很容易贏得他的信任。默契總會慢慢建立。另一種方式,就是多和bobo說話。特別是當他指指點點,我們又猜對時,一定要用簡短的字句說出來,譬如,「杯子」、「喝水」等等。這樣做,會讓bobo知道還有比指指點點更有效表達需要的方法。當他知道成人很想「了解」,也很「在乎」他的需要時,他也會比較放鬆,比較有耐性的「努力」來溝通。 ღ 支持探索•保護安全 幼兒滿1歲之後,親子間容易衝突的另一個原因是,他變得愈來愈愛探索。由於bobo分辨危險的能力很低,好奇心又強,常會讓照顧者嚇出一身冷汗!成人在受到驚嚇時的正常反應是,情緒會變得緊張,不是大聲斥喝,就是動手阻止。結果,好奇bobo常在不知錯在哪裡時,就已經受到驚嚇。這對正在探索與學習而行動力超強的好奇bobo來說,也是一種阻擾。他會覺得怎麼自己老是做不對的事,老是被說「不可以」或「不行」! 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讓成人與bobo都能相安無事的相處呢?我覺得畫出地盤,讓成人與幼兒各自有自己可以自得其樂的空間,會讓事情變得容易些。另一種方式是成人稍作犧牲,讓bobo擁有比較多的空間,特別是家中空間較小時。很快地,他會長大,慢慢就能再調整回來。 從環境上調整與預做安排,可以減少很多親子間衝突,這是上上策,也能讓親子的互動,變得容易一些。成人不會覺得一直要糾正孩子,孩子也不會覺得自己老是被看管。照顧者可以將這些能量,轉化成很多的支持,讓bobo盡情探索。成人可以在確保幼兒安全的空間裡,放置他可以玩的玩具或和他一起玩,漸漸地,他就會知道自己可以在歸屬的空間,放心玩耍,對於誤闖禁區也不會有興趣。因為在安全的空間裡,幼兒已經得到大量的正向注意力,他會知道在哪裡,用什麼方式,讓自己可以得到更多「正向注意力」! ღ bobo需要很多身體的活動 至於對身體有活動需要的bobo,成人唯一可以化解親子衝突的方式,就是一定要滿足他「需要」活動的身心需求。這段時間的幼兒,為了要讓自己全身從頭到腳的神經系統,能夠更成熟發展,他的精力特別旺盛,他需要不斷的「活動」身體。當bobo的活動足夠時,大肌肉發展會更敏捷,小肌肉發展會更加精緻化,大腦也會變得更聰明,整個身體的平衡感也會更好。 當身體活動的需要得到滿足時,bobo就會安靜下來,好像多出來的電能被用盡,可以重新的儲蓄電能!那種新鮮的感覺,就是幼兒最喜歡的時刻。所以,放電與蓄電得當,都會讓當天的親子關係變得容易與放鬆。照顧者可以觀察bobo身體電能的極限,不要讓他累過頭,無法統整回到平衡而大發脾氣。 成人最需要學習的地方,是了解多少的活動對自己的bobo才是恰到好處!成人也要觀照自己的極限,以免自己累過頭而變得缺乏耐性,對孩子的容忍力也會自然下降。這需要花點時間留意一下,多試幾次,就會找到平衡點。 ღ 管教有堅持•也有界線 往往成人只要想到「貓狗都嫌」的大bobo,總會覺得「愛的管教」談何容易!不過,這卻是很值得練就的功夫。因為,孩子「從此以後」就會不斷試煉成人愛的能力。動手管教是不合格的,動口罵人也是下策。處於這段發展的期間,當他犯錯時,可以多用「隔離」與「交換」的法寶。一方面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讓他「踢到鐵板」。因為您已經用行動告訴他,不可以的事就是不可以。若是bobo耍賴大哭大鬧,也只能讓他發洩情緒,慢慢消融情緒與接受現實,成人只要等待他安靜下來。不過,這些過程都需要「時間」來經歷與感受!但願,忙碌的新手父母,也能在管教孩子的事情上,放慢腳步,不要以效率來論斷bobo與自己的親子行為。 最親密的親子關係,在親子衝突的關鍵時刻,要巧妙運用力氣,時間也要用在最有價值回收的片刻裡!愛的管教,需要一點一滴累積,用心精算!重要的是,投資報酬率很高喔,而且是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成人最需要學習的地方,是了解多少的活動對自己的bobo才是恰到好處!成人也要觀照自己的極限,以免自己累過頭而變得缺乏耐性,對孩子的容忍力也會自然下降。 轉貼自bobo小天才雜誌

0∼2歲嬰幼兒的成長遊戲

2007年05月25日
公開
29

玩,其實是人們的共同天性,只不過在嬰幼兒時期,不知壓力為何物,生活對於孩子來說,唯一要做的就是玩,而遊戲不僅是玩耍的重要形式,更是成長學習有力工具,所以理應善加運用。   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在遊戲的國度裏,孩子們完全放鬆,全身心投入,因此對孩子來說,遊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遊戲;同時,遊戲也是孩子認識世界、發展智慧、增強體質和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種活動。爸爸媽媽要充分認識到遊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更要瞭解孩子愛玩是他們的重要特徵之一。   爸爸媽媽應讓遊戲伴隨孩子的整個童年,甚至從寶寶一出世爸爸媽媽就可以給小寶貝做遊戲了。 ★不同年齡寶寶的遊戲   遊戲,是嬰幼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孩子們童年時代一種最好和最自然的活動形式。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遊戲的內容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爸爸媽媽要針對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為孩子安排或選擇一些遊戲,既讓孩子感受到了快樂,同時還能達到開發孩子心智的目的。 新生兒 ●用顏色鮮豔的、會發聲的、可動的玩具在離嬰兒眼睛20∼30釐米處逗引,每次2、3分鐘,每天3次。 1個月寶寶 ●在日常生活中儘量讓孩子經常看到媽媽的身影、聽到媽媽的聲音。 ●在寶寶的小床上方懸掛上色彩豔麗、可動、會響的2、3個玩具,促進嬰兒視、聽能力的發展。   ●在寶寶俯臥時將一個彩色的玩具向上拉過他的視野,讓他的眼睛和頭部追隨著運動。 ●爸爸媽媽經常用溫暖的手撫摸寶寶的手心、腳底、臉頰、頭面和背胸腹部的皮膚,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溫暖,每次5∼10分鐘,每天2∼3次。   ●按摩寶寶的手指,和孩子玩數手指的遊戲,展開每個手指,幫助他放鬆。對小寶寶的腳趾也可以這樣做。 2個月寶寶 ●當寶寶趴著時,拿一個色彩鮮豔的玩具放在他的正前方,稍離開些,讓他必須抬起頭才能看到。 ●可用枕頭將寶寶的頭和身體稍稍抬高,在他的旁邊擺放各種柔軟、豔麗的玩具,鼓勵他用手去抓。 ●除了給寶寶做全身按摩外,還要經常逗弄寶寶的小手和手指。還可以用不同質地的物品摩擦他的手,但質地不能太粗糙、太硬,摩擦的動作也不可太用力,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 3個月寶寶 ●給小寶寶一些不同質地、重量的玩具供他抓、握和感覺,注意玩具的材質應是無毒的,且沒有纖維脫落,大小和雞蛋一樣大即可。   ●把一隻撥浪鼓放在寶寶的手裏,讓他學習抓、握和搖動,有助於他對玩具質地的瞭解和對聲音產生興趣。 4個月寶寶 ●可以在寶寶的胸腹部懸掛一些大的玩具,一端用鬆緊帶套在寶寶的手腕或足踝上,另一端繫在玩具上,誘導他只運動一個肢體來牽動玩具,並用手抓、摸、撞擊、翹起兩腳蹬踢。   但要注意的是爸爸媽媽離開時一定要給寶寶解開鬆緊帶,免得帶子纏住寶寶的手腳。 5個月寶寶 ●為了訓練寶寶集中注意力,可以給他創造多看、多聽、多摸玩具的機會;還可以給他做嬰兒體操。 ●跟寶寶做一些鏡中認人的遊戲,可以增強寶寶的自我意識。 ●5個月的寶寶對音樂開始表現出明顯的興趣,並會隨著音樂節奏擺動四肢,他對音樂已經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爸爸媽媽可以反覆放一些好聽的曲子或是模仿動物叫聲的音樂,增強孩子的節奏感。  6個月寶寶 ●給寶寶一些能拿、搖、轉著玩的玩具,如皮球、不倒翁、塑膠娃娃、喇叭、鈴鐺等等,這些玩具有助於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 ●像5個月大時一樣,寶寶還喜歡聽有節奏的音樂和童謠。爸爸媽媽可以多給他哼唱一些兒歌或是放一些音樂給他聽,來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兒歌要反覆地唱,音樂可以是樂曲,也可以是動物的叫聲,或是大自然的各種聲音。 ●嬰兒體操還可以堅持做,鏡中認人的遊戲也應該繼續做,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7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孩子練習獨坐,時間可以適量延長。可以開始學扶站、扶著邁步。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做遊戲,提供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交往的機會,並學習“再見”等禮貌用語。  8個月寶寶 ●寶寶此時獨坐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爸爸媽媽可以開始讓寶寶學習扶著(東西或大人的手)站立和邁步。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做遊戲,教寶寶學習“再見”、“謝謝”等禮貌用語 9個月寶寶 ●9個月的小寶寶能用拇指和食指相對摘取小東西,喜歡兩手握物把玩,還喜歡把手中的物件放入盒內或從盒裏取出。爸爸媽媽要給寶寶創造這樣的機會。 ●此時親子之間的對話要增多,因為9個月的寶寶喜歡爸爸媽媽跟他講話,唸兒歌給他聽。爸爸媽媽此時應和寶寶進行發音遊戲,所有的語言、動作都要和物品、玩具聯繫起來。 10個月寶寶 ●寶寶喜歡重複的遊戲,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一起做遊戲,如拍手遊戲、躲貓貓等。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看書或雜誌上的圖片,讓寶寶說出它們的名稱。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玩玩具,如小動物的玩具等,並就此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孩子聽。  11個月寶寶 ●這個時期的寶寶,會覺得家裏的東西比玩具更有吸引力,但玩具可以幫助嬰兒運動。讓嬰兒玩球、喇叭、動物玩具、木製能拉的小汽車等是比較合適的。 12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在孩子1歲時可以開始教孩子認識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比如,媽媽可以先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這是媽媽的鼻子”,再用寶寶的手指,指著他的鼻子說:“這是寶寶的鼻子”。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爸爸媽媽此時給寶寶講故事要注意營造故事情節,讓孩子去體會故事的內容,還要鼓勵寶寶對故事情節進行大膽的聯想。  13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一些玩具,讓他放進大玩具箱裏,藉此鍛鍊寶寶的手眼配合及協調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一支筆,一大張紙,讓他隨意進行塗畫,這是開發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的遊戲。  ●爸爸媽媽可以教寶寶學習辨認事物和給新事物命名。 ●爸爸媽媽還可以教寶寶學習稱呼別人。 14個月寶寶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積木和畫筆,讓小寶貝自由想像,隨意搭積木和畫畫。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貝一本漂亮的小畫冊,讓他自己去看。   ●此時,爸爸媽媽要給寶寶買一些他們喜歡的玩具,男孩子就給小汽車、小飛機,女孩子就給布娃娃,讓他們自己去玩,去想像。  ●帶孩子一起玩沙、玩水是非常好的遊戲,可以讓寶寶與自然親密接觸。  ●孩子的玩具最好放在櫃子底層的抽屜裏,便於孩子拿取。抽屜裏的玩具最好時常換,這樣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5個月寶寶 ●此時的寶寶已經能堆四塊積木了,還能找到被藏起來的玩具。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和他做這種遊戲,鍛鍊他的記憶力。   ●15個月大的寶貝很喜歡對著電話模仿大人打電話的樣子,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玩。  16個月寶寶 ●寶寶此時不但走路已經很穩了,甚至還可以小跑呢,他對家裏的人、事、物表現出自己的喜愛,喜歡注視大人的語言、行為並進行模仿。爸爸媽媽可以根據這個特點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提高他的動手能力,這其實是他最喜歡的遊戲。  ●此時的寶寶還喜歡玩指眼、耳、鼻、口、手的遊戲,爸爸媽媽要予以配合,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這種遊戲可以幫助他認識自己。 17個月寶寶 ●17個月的寶寶對玩水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趣。爸爸媽媽可以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讓小傢伙盡情感受一下玩水的快樂。此時教孩子游泳也是不錯的遊戲和運動。 ●搭積木和追趕遊戲,也是這麼大的寶寶非常喜歡的遊戲,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在玩中發展孩子的智力。 ●培養孩子的小手為自己服務,對於17個月的寶寶來說已經完全可以做到了。爸爸媽媽可以嘗試著讓孩子自己握杓吃飯、脫鞋襪、收整玩具等。然後再讓他學著幫助爸爸媽媽做事,如拿報紙等。 ●爸爸媽媽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小手的靈活性,如握筆畫畫、摺紙等。    18個月寶寶 ●寶寶已經1歲半了,此時和他玩一些需要向後退步走的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倒退走的能力。這是對孩子四肢協調能力的訓練。 ●給18個月大的寶寶一些可以推或拉的玩具,鼓勵他掌握更多的動作。如,用柔軟的球和他玩踢球比賽,鼓勵他把球踢出去。 2歲寶寶 ●2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較強的節奏感,喜歡做類似跳舞的動作,聽到音樂,他就會跟著節拍搖擺,非常可愛。爸爸媽媽可以放點音樂,讓他伴著音樂起舞,做些跪地或搖擺的動作,邊唱邊拍手。同時還利用故事、音樂磁帶等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2歲的寶寶可以給他鉛筆或顏料,鼓勵孩子畫畫,畫他喜歡的東西。  ●爸爸媽媽可以幫寶寶把各種圖形,如矩形、正方形,或各種立方體嵌如玩具或是盒子的正確位置,激發孩子的立體感,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細小的肌肉活動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給2歲的孩子讀一些長一點的、複雜一點的故事和童話,他完全可以理解你所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