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Celine╭☆愷&霓のmami☆╮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教你分辨病毒性與細菌性腸胃炎

2007年11月04日
公開
23

教你分辨病毒性與細菌性腸胃炎 採訪/林嬪嬙 諮詢/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偉燾 病毒性腸胃炎以輪狀病毒最嚴重,容易合併上呼吸道感染,初期症狀為嘔吐,之後出現水瀉,發燒很少超過39℃;而細菌性腸胃炎中沙門氏菌感染時,發燒多會超過39℃,且會有血便情形。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多洗手,以降低感染率。 病房中,10個月大的小寶手上正打著點滴,原本活蹦亂跳的小寶貝,經不起連續3天的腹瀉,到院的時候已出現嚴重脫水現象,整個人瘦了一圈,虛弱的身體看在媽媽眼裡盡是不捨與心疼……。氣溫驟降,又是輪狀病毒蠢蠢欲動的季節,面對腹瀉、嘔吐等來勢洶洶的症狀,家長往往感到心慌與無助,因此,父母們必須對腸胃炎有所認識,同時做好防範措施,才能避免小寶貝因感染而受苦。 病毒性腸胃炎以輪狀病毒最嚴重 馬偕醫院小兒科陳偉燾醫師表示,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除了輪狀病毒外,也包括星狀病毒、腺病毒、諾羅病毒等。但其中以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的症狀最嚴重,也最明顯,好發季節多在病毒最活躍的冬季,尤其輪狀病毒在每年一、二月會進入感染高峰期,嘔吐、腹瀉是主要症狀。 輪狀病毒在感染後兩天發病,病患先發燒或嘔吐,數小時或隔天開始以水瀉表現,腹瀉期間可能長達5∼7天,嚴重時會脫水甚至酸中毒;諾羅病毒腹瀉情形約2∼3天,此外,腹痛也是兩者共有症狀;至於星狀病毒,其症狀類似輪狀病毒,但較輕微;腺病毒的腹瀉時間較長,可長達10∼14天。 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於2歲以下抵抗力較差的嬰幼兒,大一點的小孩及成人感染機會較小,即使感染,症狀也較輕微。 病毒性腸胃炎的傳染途徑包括:(1)食用或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2)接觸病患的嘔吐物或糞便。(3)接觸受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經由飛沫傳染。 細菌性腸胃炎以沙門氏菌最嚴重 細菌性腸胃炎的類型包括沙門氏菌、曲狀桿菌、志賀桿菌(痢疾菌)以及大腸桿菌等,此類住院病患中,以沙門桿菌感染者最多,症狀也較厲害,主要症狀包括高燒超過39℃、嘔吐、大便呈黏液狀或是血便、帶有腥臭味,有時會出現綠色大便,並合併腹痛。 沙門氏菌全年皆有案例,其中以夏季居多,它多存在於雞、魚、肉類表面以及動物糞便,甚至雞蛋表面,尤其雞蛋的蛋殼上常沾有雞糞,生吃雞蛋或打蛋時未洗手,都可能受到感染,此外,不乾淨的山泉水也容易有病菌,在吃下受病菌污染的食物數小時到72小時後就會發病。 沙門氏菌需要較多菌量才有傳染可能;志賀桿菌則不需太多菌量就具傳染能力,所以比較起來,志賀桿菌較容易發生群聚感染,國外有調查發現,居家環境中常有沙門氏菌的足跡,如地板上沾有的泥土,也可能有沙門氏菌存在;至於曲狀桿菌則會發生在各年齡層,症狀比較輕微。 1歲以下寶寶以及65∼70歲以上抵抗力低弱的老人,都是細菌性腸胃炎的高危險群,2、3歲幼兒也容易受感染。 病毒感染與細菌感染症狀不同 病毒性感染與細菌性感染主要不同在於病原體的差異,感染後許多症狀的差異,可以做為診斷上以及家長分辨時的參考。以病毒性腸胃炎中的輪狀病毒,和細菌性腸胃炎中的沙門氏菌相較,前者容易合併上呼吸道感染,嘔吐為主要初期症狀,之後出現水瀉,約每天4∼6次,此時嘔吐會趨緩,大便有酸味,發燒度數不高,約在38.5℃,很少超過39℃;受到沙門氏菌感染時,發燒症狀較明顯,多超過39℃,患者大便出現黏液,帶有腥臭味,甚至有血便情形。 預防腸胃炎必須遵循以下事項: 1.室內保持空氣流通,並維持良好衛生習慣、多洗手。 2.避免生食,尤其肉、魚類必須煮熟再食用。 3.處理嘔吐物或糞便後必須洗手。 4.使用稀釋的家用漂白水清洗、消毒污染的衣物和物品。 腸胃炎以「避免脫水」為主要治療原則 腸胃炎的治療以「避免脫水」為主,其他再依個別狀況給予症狀治療。初期出現腹瀉症狀時,必須補充水份和電解質,建議家長使用醫療專用的電解質口服液,此類口服液市面上相當普遍,藥局和大型藥妝店都有販售。很多家長會以運動飲料做補充,陳偉燾醫師強調,運動飲料甜分偏高,且鹽分不足,無法達到理想效果。 急性胃腸炎時,一般不建議積極給予病患止瀉,以免體內病菌及毒素無法排出;若水瀉很厲害,會適度給予收歛劑。而其他包括:嘔吐、發燒等症狀,必須依嚴重程度進行症狀治療,如果病患出現持續高燒、腹痛、嚴重嘔吐、精神狀況很差時,必須住院做進一步治療。 家長在照顧小病患最困擾的還是症狀部分,尤其飲食無法正常、持續的拉肚子,往往讓家長感到心慌,由於腸胃炎症狀非吃一天藥就能改善,如發燒可能持續3∼5天,整個病程也要一星期以上才能緩和,因此,家長應該要有耐心,因為心急也於事無補。 接種疫苗是最佳預防方式 在飲食照顧上,6個月以上寶寶盡可能給予澱粉類食品補充,如稀飯、土司,並且避免餵食甜食及高脂肪食物,尚未開始吃副食品的嬰兒,仍舊只能給予牛奶,不過發病初期建議採取半天或幾個鐘頭的禁食,並適度補充電解質液,由於越小的寶寶越容易脫水,所以住院的可能性越高,特別是2∼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要格外小心,大一點的小朋友多不需住院,除非嚴重腹痛、腹瀉、血便、持續高燒才會考慮住院治療。 疫苗是未來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的最佳方式,陳偉燾醫師指出,墨西哥已正式讓幼兒接種疫苗,目前為止未有明顯副作用出現,成效不錯,國內正與其他亞洲國家包括香港、新加坡等進行同步臨床試驗,現進入第三階段,此項改良過的疫苗有令人滿意的效果,將來對二歲以內幼兒進行接種,可有效防範病毒危害,對家長而言是一大福音。

孩子未來的基石:堅強的人格

2007年11月01日
公開
8

--感謝海水正藍媽咪的熱情分享-- 孩子未來的基石:堅強的人格 「要吃飯你才會長得高又壯。」這句話您一定從小就不陌生。儘管那時候您聽到這句話時,並不以為意,甚至還會嘲笑這句話,但是您現在一定也這樣期望著孩子:要身強體壯。 我們的孩子要面對的是前面的未來,他們需要的不只是塗了奶油的麵包和蘋果而已。如果我們想讓孩子能夠適應未來,就必須增強他們的整體人格;因為──生活會愈來愈艱難,四處都潛藏著危機。 想要在未來的社會站得穩的人,首先必須能夠面對現實。他們必須夠堅強,必要的時候,才能貫徹自己的堅持、鞏固自己的想法。我們的孩子需要有自信心、安全感和對抗的能力,才不會遇到挫折就敗下陣來。我們的孩子也需要有勇氣在必要的情況下說「不」──即使他們剛開始常常因此落得被排擠的下場。 我們的孩子將要面臨的危險名單很長──暴力和毒品、性侵害和網路色情、厭食和瘋狂購物、邪教和宗教狂熱……而在未來幾年,這張清單肯定不會變短,說不定還會有我們現在根本完全無法預見的新風險出現。只有堅強的人格才能成為孩子面對各種威脅時的盾牌,因為堅強的孩子不需要用代替品來滿足自己、不需要用攻擊來發洩,也不需要逃避到現實以外的世界;只有擁有堅強的人格,我們的孩子才能避免偏離成功\之路、完全脫離了軌道;只有堅強的孩子才能在未來生存。 自信地展現自己的優點 孩子最喜歡當個酷酷的人了。但是,他們往往覺得自己並「不酷」。根據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每七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認為他們的父母「寧可要別種樣子的孩子」。請仔細觀察您自己:是否老是跟在孩子後面批評或糾正他?您有多常讚美他、支持他循序漸進地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呢?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優缺點、天賦和特質,值得我們去發掘及加強。 如果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的孩子就能夠肯定自己、接受自己、相信自己,並且對自己有信心,最後發展出面對未來的堅強實力。 擁有正面自我形象的孩子,也會自然表現出強烈的自信。相對地,外在的許\多危險和誘惑就無法那麼輕易沾染到他們身上。他們將充滿自信及力量,勇敢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而且還能夠很酷。 「為了讓孩子對自己有好的感覺,父母應該先對孩子有這樣的感覺。」 ……………亞蘭.大衛森博士(Dr. Alan D. Davidson) / 發展心理學家 ……………羅伯.大衛森(Robert E. Davidson) / 人力資源專 這樣的孩子將能夠堅強地面對未來 有自信 →能夠堅強面對未來的孩子都很開放,而且對自己有信心,不會隨便讓人嚇唬他,也不會因為一件小事就懷疑自己。 能試著從實際的角度去推論事情 →他們能接受自己的短處,如同接受自己的長處。他們也了解自己的痛處和個人的極限,並且重視它。 →他們嚴以律己,並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 →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會對自己訂定可能達成的目標,而不會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尊重自己的感受 →他們尊重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並且重視它。他們會透過表情、動作,或用「我覺得……」的句子清楚、明白地表達他們的感受。 →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很滿意,感到身心平衡。 能接受自己的成敗 →他們在遇到困難和失敗的時候,能夠堅強面對。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克服挑戰,不會輕言放棄,並且嘗試尋找新的解決方式。 →他們會為自己的成功\高興,但不會把它視為不過是「幸運的巧合」罷了。 →他們不會將錯誤和問題視為是個人的失敗,而是將它當做挑戰──並動手解決。 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 →他們有自己的主見,也堅持自己的聲音──即使自己和別人的想法都不一樣。 →他們大方接受讚美和肯定,同時也肯定他人的成就,並能讚美他人。 →他們有樂觀的人生觀,而且會從正面的角度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 盡其所能貫徹己見 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吵大鬧,這是孩子在公園或學校常有的事,而贏的總是那些講話的孩子。根據一項問卷調查顯示,91.9%的父母認為,在現今的社會,需要比以往擁有更多「貫徹自己意見的能力」。這個觀念是正確的,而未來也仍會是如此。 但是,貫徹己見不能與不顧他人感受及耍流氓二者混淆了:混混和街頭的小流氓並不是未來優勢的榜樣。「攻擊性的行為」永遠是懦弱、沒有安全感和缺乏自信的象徵。能夠貫徹己見的孩子不需要這些,他們用言語和行動代替拳頭。 不躊躇也不遲疑,朝著目標盡力去完成的孩子,比較有機會發展出健全的能力來貫徹自己的想法。對父母來說,雖然有時孩子的執拗的確很令人困擾,但父母仍必須和孩子進行溝通,而不是妨礙他們的發展。讓孩子去試試自己的實力究竟有多少,他們將更有能力去掌握未來。 「弱點也可能是優點,如果我們能發現它的價值,並正確地運用它。」 ………凱特蓮娜.姬蒙(Katharina Zimmer) / 心理學家 這樣的孩子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意見 他們知道自己的目標,並且努力朝著目標前進。 →他們能鎖定目標,針對所希望達成的目標安排自己的行動。 →即使有反對的聲音,他們仍然堅定追求自己的目標、忍耐、不輕言放棄,並不斷為自己加油。 →他們專注於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事。對於他們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他們也學著接受。 他們能說服別人。 →他們能夠表達並維護自己的意見及想法。 →他們有能力去影響事件的發展,或其他人的行動,而且還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他們能顧及他人的看法,並尋求和解。 →他們能尊重其他人不同的意見,並努力與對方溝通,在不放棄自己的堅持下找到雙方的平衡點。 →他們具有社會化能力和交際手腕,並能迅速、機動地適應變化的情況。 →他們能與人合作,有問題時他們也懂得尋求幫助與支持。 →他們願意有計畫地解決衝突──不用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