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Celine╭☆愷&霓のmami☆╮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幫助baby打擊感冒

2007年11月27日
公開
27

發燒、哈啾、酷酷嗽…… 幫助baby打擊感冒! 文╱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湯國廷 輯╱張玉櫻 又進入秋冬的時節,每年到了此時,幼童紛紛開始向門診報到,其中大部分的病患以感冒為主,高峰期可能從12月中旬開始,一直到農曆過年後才會逐漸降溫。要如何打擊感冒、預防感染呢?由小兒專科醫師告訴您!   雖然傳統觀念認為感冒與著涼有關,但是就目前的研究顯示,天冷與感冒並無直接的因果關係,只是在天氣較冷時,容易有感冒病毒的流行,再加上剛進托育中心的嬰幼兒或幼稚園的小朋友對感冒病毒大多沒有免疫力,接觸感冒來源的機會變多了,因此只要有一位小朋友感冒,很快的其他人也接著受到感染。根據統計,上了托兒所或幼稚園後,前面6個月至1年,平均1個月要感冒1次。    一般感冒病毒vs.流行性感冒病毒   什麼是「感冒」?簡單來說是一種上呼吸道(鼻咽部)的急性病毒感染。超過200種的病毒與感冒有關,其中鼻病毒就佔了1/3。一般的感冒病毒在引起疾病以後,我們的體內就會發展出對抗這種特殊病毒的免疫能力,這種保護力至少會持續數10年。所以得到一種感冒以後,我們在數十年之內就不會再得到同樣的病毒感染。   在這數百種的病毒當中,流感病毒是很特殊的一種病毒,流感病毒可以分為 A、B、C三型,其中只有A型與B型可以引起大規模的流行,C型流感則在臨床上不太重要。病毒的外表有兩種被稱為H與N的抗原,根據這兩種主要抗原的不同,我們對於不同的流感病毒加以命名。這些抗原很容易發生突變,當它發生重大突變時,因為所有人都沒有免疫能力,所以容易發生大規模的流行。    認識感冒的流程與症狀   若感冒發生在嬰幼兒,剛開始的症狀通常是鼻子不舒服和喉嚨發癢,在幾個小時內,鼻水和噴嚏便接著發生。而由於鼻涕倒流和張嘴呼吸的原因,較大的寶寶可能會向父母表示喉嚨痛,然後肌肉酸痛、疲倦和食慾下降也經常隨之而來。   有些發燒的幼童還會抱怨頭痛或眼睛不舒服,而發燒(6歲以下常見)通常會持續3天。在第2?3天時,鼻涕開始越來越膿稠,雖然此時寶寶會覺得比較舒服,但打噴嚏,和因為鼻涕倒流造成的夜咳、喉嚨痛還是常見。大部分全身的症狀會在一個星期內緩解,但乾咳和流鼻水可能要到第二個星期時才會消失。   若感冒發生於嬰兒,症狀可能變化較大,且經常伴隨著發燒。嬰兒常會躁動不安。鼻子的症狀及病程與幼童相同,但鼻塞常會造成嬰兒餵食困難和無法入睡;咳嗽時腹壓增加造成嘔吐常常可見,有些嬰兒甚至有輕微腹瀉的現象。   相較於一般感冒,感染流感時,一般是全身性的症狀來得快又急且較嚴重,如高燒伴隨著寒顫、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而且因為流感病毒易於突變的關係,多數人沒有免疫能力,所以容易造成全家大小接二連三地生病。   流感的嚴重性主要是它所引起的併發症,其中有些可能導致死亡。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肺炎,其他還有肌肉炎、心肌炎、心包膜炎、神經系統併發症,以及小孩的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 小兒科醫師的建議   若寶寶身體不舒服,即使是看似簡單的發燒、咳嗽或流鼻水,因為要分辨是否有肺炎等感冒的併發症,或是其實不是感冒的氣喘之類的病症,還是應帶寶寶去看小兒科專科醫師,並且最好由固定的醫師看診。畢竟兒童的疾病種類特殊且病情變化快速,如果診治醫師未曾接受過完整的兒科專科醫師訓練(至少3年),可能無法做出完善的醫療處置。 (詳文請見2007.11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寶寶會發疹子的疾病

2007年11月23日
公開
34

  寶寶會發疹子的疾病 呂適存醫師提供 痱子: 現代家庭都有冷氣,小寶寶因為天氣熱而長痱子的機會不多,年輕的父母也可能不太知道甚麼是痱子?近幾年來,時常看到的現象就是寶寶出生後,父母把寶寶包的太多,寶寶的額頭、頸部、甚至於身體的軀幹上有時會長一些痱子,父母在不了解的情形下著急的帶小寶寶來看醫生。 標準的現象是除了身體出汗的部位有細細顆粒狀的疹子之外,寶寶並沒有過任何其它發燒、咳嗽等生病的症狀;也沒有接觸過藥物、食物造成過敏的可能。有經驗、年齡大的一點的醫生,一眼也看的出是痱子。只要教導父母改良一下照顧的方式就可以了。 另一種寶寶容易長痱子的情形是:當寶寶一生病發燒的時候,有些傳統的父母就拼命把小朋友包的一層又一層,如果問家長為甚麼包這麼多?家長的回答大概是:「外面有風」、或是說「他的手還是涼」。如果當時是夏天,家長又會說「車裡有冷氣」。時常會看到寶寶熱的的臉色發紅,滿頭是汗。 包個一、兩天,長痱子是很常見的;於是下一回來看診的時候,又會緊張的問:「是不是出麻疹」? 寶寶的衣服到底要穿多少? 寶寶的衣服到底要穿多少才是正常?基本上我們建議,不論大人、小孩,有生病、沒有生病,衣服只要穿到人感覺不冷就可以了,穿衣服的目的就是要保暖,但是穿的太多、太熱了出汗了,反而是太過之。 記得我自已在美國芝加哥的第一個秋季,天氣剛開始轉涼,大約在攝氏18度左右的時候,我就開始穿上毛衣出門,但是到了醫院,辦公室裡台灣去的醫師立刻私下警告我:不要穿這樣多,會被老外笑是「東亞病夫」的,果然看看四週的老外都穿短袖,自已也不好意思的敢快把衣服脫掉。以後就是看別人穿多少,向己也穿多少。外國人的衣服穿的是不多的,自己入境隨俗一段時間後,也逐漸有一種感覺:人真的不是那麼怕冷,有點涼的時候,抬頭挺胸吸一口冷空氣,身體也不會冷到會發抖,反而不穿太多衣服沒有擁腫的感覺,滿舒服的,也沒有因為穿的比台灣少而著涼感冒。 在寒冷的地方住過以後才感覺到我們在台灣的大多數人真的是太怕冷,而且是過度保護了。 給小寶寶的包的太多或穿太多衣服,不但容易長痱子,而且過度的保護會使寶寶的身體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變的弱不經風,有一點風寒就不適應,容易感冒著涼。 生病發燒時寶寶手腳發冷,那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在醫學上手腳的血管時常因為生病發燒時反射性的收縮而循環不良特別容易摸起來涼涼的,但是這一種手腳發冷的現象並不會因為身體穿的衣服或包的多就能改善,要變暖最好的方法反而是趕快為寶寶退燒,如果身體包的太多反而會使溫度更不容易散掉,甚至於發燒的更高。 最好的處理方法建議為寶寶沖個溫水澡,既能降溫又能讓寶寶的循環很快恢復正常,手腳很快就不冷了。 玫瑰疹(嬰兒玫塊疹) 玫瑰疹是一種病毒感染,最標準的症狀是六個月到一歲半大的小寶寶忽然出現發高燒,溫度大多高於攝氏39、5至40度,但是高燒的時候除了兩個小臉頰會燒到紅紅的以外,並沒有其它咳嗽、流鼻涕之類的感冒症狀,小寶寶的胃口、活動力也都還好,檢查起來除了喉嚨有紅腫之外,可能頸部的淋巴腺有一些腫大的現象,有的小寶寶也可以有點瀉肚子。 最常見的是發燒三天,燒退以後由身體到頸部出現許多細細的密密麻麻的小紅疹,疹子可以向臉部、四肢延伸,此時小寶寶並不會有任何不適的現象。大約一到三天內疹子會自動消失,身體上不會像得麻疹一樣有任何色素沉著或脫屑現象。 造成玫瑰疹的病毒,以腺毒病(Adenovirus)及一部份的克沙其病毒(Coxsakie virus)最常見。這是一種良性的疾病,很少有併發症或後遺症。發生的年齡雖然以六個月到一歲半最常見,但是小至兩、三個月,大至兩、三歲的小朋友都可以得到。 感染到玫瑰疹時最常發生的困擾是小寶寶因為高燒所引起的抽筋,這一個年齡的小朋友因為腦細胞的發育還不完全,高燒的時候,容易引起腦細胞之間亂放電的現象。亂放電就會引起四肢突發性的抽筋。父母們常會為此嚇的不知所措。在醫學上如果只是玖瑰疹或感冒引起抽筋,而不是得到腦炎、腦膜炎之類的腦子本身疾病。是不會對寶寶有甚麼長久影響或後遺症的,父母不用過度擔心。關於發燒與抽筋的問題本書在另外一章中已經另做討論。 腸病毒所引起的病毒疹 腸病毒除了造成手足口病、咽峽炎爺人談虎變色外,有許多腸病毒中間的克沙奇病毒在感染到小寶寶時,可以使小寶寶除了有感冒症狀外,也會有身體出疹子的現象。這些疹子大部份也是類似於玖瑰疹或痱子的樣子,但是差別是小寶寶同時可以有咳嗽鼻涕等感冒現象。疹子也是三天之內自動褪去。沒有甚麼後遺症。 麻疹 目前因為打預針,已經在都市裡很少見到麻疹,但是有鄉下仍然有人迷信出麻疹對寶寶身體好,而不肯打預防針的,所以仍然可以看到零散的病例。 由母親經胎盤傳給小寶寶的抗體大約到第六個月左右開始消失,這個時候寶寶就有機會得到麻疹。全世界先進國家的麻疹疫苗大多在寶寶滿十五個月大的時候與德國麻疹、腮腺炎一同接種,那時候的效果最好可以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成功率,但是國內因為怕不到十五個月大有些寶寶就被傳到了,所以在九個月大時先注射一次,到滿十五個月大再打一次。 麻疹傳染到以後大約有七到十四天的潛伏期,早期的症狀,都是咳嗽、流鼻涕、發燒非常像感冒。可是症狀會愈來愈重,咳嗽、發燒會加劇,兩三天後在第一大臼齒旁的口腔黏膜上會出現醫學上稱之謂「克氏斑」的白色小點,同時眼睛也有發紅、怕光有結膜炎的現象。 大約是第四天開始出疹子,疹子是由髮際及頸部開始出,再向下出到軀幹到四肢。這時候嚴重的咳嗽很容易併發肺炎,此外腦炎、中耳炎也是這段高峰期容易出現的併發症。出疹到第三、四天以後可以看到上半身出的疹子是互相連接、融和在一齊的樣子;下半身的疹子則是是分散式。全部疹子大約在第七天才會消退,但是咳嗽可能會多持續一個星期才恢復。 麻疹的疹子在消褪了以後,長過疹子的皮膚會有髒髒的,有色素沉著而且有脫屑的樣子。 麻疹最大的問題是有許多併發症,除了在急性期出現的腦炎、肺炎、中耳炎之外,在恢復以後的幾個月到兩三年之間,都可能因為殘留在腦內的病毒再引起另外一型稱之為亞急性硬化型全腦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的疾病,孩子的身體發育,智能,行動都因腦部受損退化而變的非常怪異,雖然發生的機會不多,但是醫學上仍非常注意。。 因為現在年輕一代的醫師看到的麻疹病例不多,時常會不認得這個病,這一種疹子是主要的特性是:出疹子的時候會同時有高燒、嚴重的咳嗽,眼睛發紅、怕光。 德國麻疹(俗稱風疹) 也稱三日疹,因為一般三天之內就消失,症狀不重,可能有點發燒,但溫度不會太高,有的人有點關節痛。 現在也像麻疹一樣,因為打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的預防針很少見到,但是因為如果孕婦感染到德國麻疹可能會造成胎兒的畸型,在醫學上仍將此病例為重點監測的疾病。 出疹的地方最先出現的是在臉部,在一天內蔓延至全身,可能疹子會有點癢,疹子的分佈很均勻,不是呈融合性。 德國麻疹的潛伏期可以長達兩個星期主要的症狀除了發燒、出疹之外,淋巴腺會在明顯的腫大現象,尤其是後腦及耳後的淋巴腺最為明顯,大約要一個禮拜才會消失。 傳染性單核球過多症 這是一種所謂EB病毒引起的感染,主要症狀也是發燒,出疹子,疹子的型狀是全身密密麻麻平均的細小疹子;但是會有明顯的淋巴腺腫大、甚至扁桃腺化膿。此外肝臟、脾臟也會出現腫大的現象。此種疹子年輕人較多,小嬰兒感染到的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