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iya

日期

#Tag

小兒泌尿道感染照護

2007年10月16日
公開
39

一.何謂泌尿道感染? 答:只要是泌尿道系統的任何一個組織器官受到感染,包括腎臟、輸尿管、尿道、膀胱或先天性尿路結構異常兒引起感染皆稱之。 二.秘尿道感染是如何發生的? 答:嬰幼兒期是經由血液或尿道上行感染而來,小於一歲以下,已男嬰感染率較高;一歲以後則以女童比率較高,因為女童的尿道較男生爲短,75∼90%的感染是由大腸桿菌造成。 三.當泌尿道感染會有哪些症狀? 答:1.嬰兒期:較無特異性,如發燒、嘔吐、腹瀉、黃疸、生長遲滯等。   2.兒童期:較明顯化,包括發燒、頻尿、夜尿、小便疼痛、尿液惡臭、尿失禁或腹痛、側腰痛等症狀。 四.泌尿道感染有哪些檢查的方法?   1.尿液檢查培養:兒童-收集中斷尿。幼兒-可用導尿方式收集尿液。嬰兒-最好以恥骨上膀胱抽取術或導尿方式,來取得無菌尿液。   2.超音波檢查。   3.腎臟核子醫學掃描。 五.該如何治療與追蹤?   依其年齡即侵犯泌尿道系統程度而有所不同。   1.先做小便細菌培養。   2.以超音波及核子醫學掃描,診斷有無先天性尿路異常或腎X炎發生。   3.同時投予7∼14日抗生素治療。   4.宜每3∼6個月定時返診,追蹤1∼2年。   5.若有復發或有輕度的尿道逆流情形,须依醫生指示服用口服抗生素治療約6個月,以防止反覆性感染,造成日後腎功能衰竭;如為嚴重的尿道逆流病童,則须採外科手術治療。 六.居家照顧有哪些原則?   1.定期返院複診,追蹤尿液檢查。   2.鼓勵病童經常排尿,且要排空膀胱。   3.攝取足夠的水分。   4.女病童宜保持會陰部清潔,便後擦拭方向應由尿道口往肛門處。   5.避免坐浴及不必要肥皂刺激尿道。   6.多攝取果汁以酸化尿液,減少感染機會。   7.沒有醫生指示,勿隨意服用抗生素,以避免腸道正常菌落改變,進一步導致感染的發生。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編印

0∼10歲兒童教養全書節錄--米媽分享--part I

2007年10月11日
公開
37

嚴禁打孩子的小手 打孩子小手的做法太有誘惑力了!許多父母都不用想就會這麼做,但是請考慮一下這麼做所帶來的後果。蒙特梭利是打孩子手心的早期反對者之一,她認為孩子的小手是用來進行探索的工具,是孩子天賦的好奇心的延伸。打孩子的小手實際上是向孩子傳遞了強烈的負面信息。我們採訪過的所有敏感父母都贊成對孩子小手嚴禁進行體罰的,研究也支持了這個觀點。心理學家們研究了一群16個孩子,他們都是14個月大,與各自的媽媽一起玩耍。當其中的一組孩子試圖用手去抓一個不允許的東西時,他們會被打一下手;而另一些孩子則不會受到體罰。在7個月之後對這些孩子進行的跟蹤研究中,心理學家們發現,受到體罰的孩子探索周圍環境的技巧比較低。比體罰更好的做法是將孩子和不允許碰的東西隔離開來,或者對孩子的探索過程進行監督指導,並且防止孩子的小手受到傷害!! 對小手進行指導 孩子探索中的小手總是在搜尋著可以抓在手裡的東西,因此有必要給這個年幼的探索者一些東西相關的語言聯想,幫助他挑選哪些東西是可以用手碰的。對於安全的東西,你可以說:可去碰;而對於嚴禁觸摸的東西,可以說:不能碰;對於臉和動物,可以說:輕輕碰。為了調教任性的,見東西就抓的小傢伙,你可以試一試鼓勵他"用一個手指去碰一碰試試看"。如果孩子想碰的東西你認為完全應該去碰,你可以聯想到另外一些詞,比如"使勁去碰","值得去碰"。 要尊重見東西就抓的小傢伙 你初學走路孩子手裡拿著一罐橄欖,你預見到不用多久她就會把橄欖弄得滿地都是,於是急忙從她手裡把罐子奪了過來,並想都不想,立即發起脾氣,要她別再弄罐子。這麼做,你確實可以免去打掃地板的麻煩,但是却惹來孩子情緒上的麻煩要你操心。 從孩子的手中把她珍視的東西奪走,這種做法在社會生活當中無論如何是不恰當的;這有違孩子的天性,而且這也是不好的教養。"別亂抓東西"你對她說,而正是你把她拿去的東西又抓了過來。把罐子從她手上奪過來一定會讓她感到憤怒,而且還會進一步加重了好亂抓東西的心思。 實際上有更好的辦法,對於一個剛學走路的孩子,你可以和她進行目光接觸,把她的注意力轉移到她喜歡的東西上去。對於稍大一點的孩子,你會告訴她你會幫助她打開罐子,讓她拿一粒橄欖,並且指給她看你要把這罐橄欖放在什麼地方。這樣的做法絕對是在禮貌和尊重當中進行的一種練習,採取了"大人指導"的方式。大人希望孩子做到的行為需要大人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盡量少用玩具來哄寶寶 哄寶寶,讓寶寶安靜下來,這是一項繁重的工作。我們會用搖床,唱歌的teddy bear、電動玩具等等東西來哄寶寶。為了讓照顧bb變得容易一些,勞累的父母往往會抓過這些人造玩意來哄寶寶玩。當父母需要走開一會兒的時候,偶爾可以用這些東西作為代替品來哄寶寶。但是,經常性使用這些代替品會破壞你對孩子的教養。在帶孩子很吃力的時候,你應該使用自身的才智來提高自己的創造力,耐心和自信心----所有這些都是你教養孩子所必須的。如果你過度使用那些人造代替品,那麼你的寶寶很有可能就學會從物質中尋求安慰,而與人在一起反而會感到不舒服。當你流連於嬰兒用品商店的時候,且慢拿出你的信用卡來付款。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過多地依賴那些人造的替代品會讓你以後感到失望,你會認識到沒有任何代替品可以幫助你養育,管教自己的孩子。 嬰兒在夜間的需求 1)嬰兒的入睡與成年人有所不同 與嬰兒相比,成年人從醒著的狀態進入熟睡狀態相對快一些。嬰兒和學步期的孩子需要經歷一段比較長時間的輕度睡眠,然後才會慢慢地進入深度睡眠。對父母來說,使孩子們安穩地渡過輕度睡眠階段,最後進入深度睡眠,這常常是一個挑戰。這種睡眠機制解釋了為什麼嬰兒,什至大多數2歲的孩子在沒有你協助的情況下,沒辦法按你的要求躺下來馬上睡著。父母們應該學會:嬰兒和學步期的孩子需要有大人照料著入睡,而不是把他們放在那兒讓他們自己去睡覺。應該教他們學會放鬆自己,逐漸進入睡眠狀態。 2)嬰兒自然醒來的次數比大人頻繁得多 由於嬰兒和許多3歲以下兒童具有時間比較短的輕度睡眠和深度睡眠週期,因而他們生理上的這個特點就決定了他們比大人更經常地醒過來。一旦一個人從深度睡眠狀態變化到輕度睡眠狀態,那麼他就進入了一個非常容易醒過來的睡眠脆弱階段。嬰兒的睡眠脆弱階段在次數上會比成年人多一倍。父母們應該學會:小孩子們應該被照料著重新進入睡眠。 3)夜間是孩子容易受到驚嚇的時間 當夜間醒來並且發現只剩下他們自己的時候,年幼的孩子們確實會感到與大人分離的焦慮。而且,孩子們也難以弄清楚夢幻和現實的區別,在醒來的時候,他們搞不清楚自己是醒了還是在做夢。他們處理夜間煩惱的能力比成年人弱。父母應該學會:孩子們在夜間需要父母陪伴在身邊。 4)決定孩子睡眠習慣的主要是他們的性情,而不是你在夜間對他們的養育方式 有些嬰兒生來就是睡不醒的人;而一些高需求的寶寶白天精力旺盛,晚上也難以入睡。因此,如果你的鄰居誇口她的寶寶一覺睡到天亮,而你的寶寶卻做不到,你也不要責備自己。也許她的寶寶生來就這樣,而你的寶寶天生就是睡不好。"睡眠好的人"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培養出來的。就算她的寶寶真是一覺睡到天亮,也有可能是她在夜間根本就沒有把寶寶放在心上,寶寶已經不再醒來哭鬧了呢! 5)形成一套夜間管教的觀念體系 "你的寶寶是不是一覺睡到天亮?"一定經常有人問你這個問題,問的人可能關心你夜裡休息得怎樣,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把寶寶是否能一覺睡到天亮與你養育得好不好等同起來。指望嬰兒甚至大一點的孩子一覺睡到大天亮是不現實的。對於那些向你兜售各種使嬰兒幼兒在夜間不打攪父母的方法的所謂睡眠訓練者,你一定要小心,這些人無非是同一種做法的改頭換?B

0∼10歲兒童教養全書節錄--米媽分享--partII

2007年10月11日
公開
50

通過塑造行為來進行教養 管教孩子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學會怎樣和孩子談話。通過你自己與孩子談話的方式, 你教會了孩子如何與別人交談。下面列出了我們在與兒女們相處當中所學到的一些談話技巧: 1)在指導孩子之前首先要親近孩子 在你給孩子以指導之前,你應該蹲下來,視線和他的眼睛處在同一水平上,與他進行目光的接觸,從而引起他的注意。應該這樣教他集中注意力:「我需要你的眼睛看著我。」在你傾聽孩子訴說的時候,你自己也要相同的身體語言,眼睛看著他。有一點要注意,你看孩子的目光不能太尖銳,以免讓孩子覺得你盯著他是要控制他而不是與他親近。 2)要稱呼孩子 在對孩子提出要求時,首先要稱呼他的名字:「小明,請你.....,好嗎?」 3)保持扼要 我們一直堅持只說一句話的原則:你越是囉囉唆唆,你的孩子就越有可能變得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在與孩子談論一個問題的時候,一個很常見的錯誤就是說得太多, 這種做法會讓你的孩子覺得你自己都不確定你想要說什麼。 4)保持簡單 你應該用單音節的詞來構成簡短句子。可以去聽一聽孩子們是怎樣互相交流的,並且記錄下來。當孩子表現出目光散渙,心不在焉時,那就說明他們跟本不明白你在說什麼。 5)要求孩子向你重複你對他的要求 如果他重複不了的話,那就是你對他的提出要求太長太複雜了。 6)提出孩子無法拒絕的要求 你可以和2至3歲孩子講道理,尤其是要避免情緒上的對抗:「小明穿上衣服,這樣你才能到外面玩。」你應該向孩子說明你對他的要求能給帶來什麼好處,向他講明道理,讓他難以拒絕。這樣做能夠給他以動因,使好放棄原先固守的立場。讓他去做你要求他做的事。 7)要採取積極的方式 不要對孩子說:「不許跑!」而要這麼說:「在屋子裡的時間我們要慢慢走,到了外面你才可以跑。」 8)在你發出的各種指令前面加上"我想要...." 不要對孩子說「下來」而要這麼說:「我想要你下來。」對於那些想要大人高興而又不喜歡被別人呼來喚去的孩子,這樣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通過對孩子說:「我想要...」你就為他提供了順從你的動機,而不是僅僅是對他下命令。 9)在...之後...就... 「你在刷牙後,我們就講故事。」,「在你的任務完成之後,就可以去玩了。」這種說法背後隱藏的意思是你期望孩子服從你,比起對孩子說:「如果...」更有效。「如果...」意味著你的孩子可以選擇,而實際上你並不打算讓他選擇去做別的事情。 10)先走到孩子身邊去, 然後再提出要求 不要對孩子這樣大喊大叫:「把電視關掉,現在該吃飯了!」你應該走進孩子看電視的房間,花幾分鐘時間和他一起體驗他的樂趣,然後在廣告時間讓他關掉電視。走到孩子身邊去,將顯示出你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態度是認真的;否則的話,孩子會認為你對他提出的要求是可聽可不聽的。 11)為孩子提供多種選擇 「你想先穿上睡衣還是先刷牙?」「是穿紅色的衣服,還是穿黃色的衣服?」 12)要依據孩子的成長情況,正確地對孩子說話 孩子年紀越少,你對他說的話應該越簡短。必須考慮孩子的理解程度。例如,父母們犯的一個常見錯誤是向3歲的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這樣做?」 就算對成年人來說,大多數也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你可以試試換一種說法:「我們來談談你做的事情。」 13)對孩子說話要符合社交禮貌 即使2歲的孩子也會明白"請"字的意思。你應該希望你的孩子講禮貌,孩子們不應該認為禮貌是可有可無的。因此,你希望孩子們用什麼方式與你說話,你就必須在與他們說話時採取這種方式。 14)要採用正確的心理學方法對孩子說話 喜歡對孩子進行恐嚇和批評的人往往會使孩子採取提防的態度。「你如何、如何...」的說法會讓孩子不願和你說話。而「我如何、如何...」的說法就不是指責式的。不要對孩子說「你最好這樣做...」或者:「你必須...」,而可以這樣說:「我希望你...」或者「我很高興你能夠...」。不要說:「你必須把桌子收拾乾淨。」而應該這樣「我需要你把桌子收拾乾淨。」如果你要向孩子提出一個引導性的問題,而答案必然會是否定的,那麼你跟本別去提這樣的問題。如果問他:「你可以把你的衣服撿起來嗎?」不會起作用,那就只有這麼對他說:「請把你的衣服撿起來。」 15)寫/畫成書面形式 對孩子的提醒難免會變成嘮叨,特別是對於那些10歲剛出頭的孩子,他們會覺得你一遍又一遍的告誡簡直是把他們置於被奴役的境地。其實你可以不用說1個字便可與他們交流。給孩子留下幽默的便條,然後就可以到一邊歇著去,看著孩子照你的話去做。 16)用話語讓孩子平靜下來 孩子越叫喊得大聲,你就要回答得越輕柔。你應該讓孩子自由發表他的意見,同時又要不時地插上幾句:「我明白!」或者「我能幫你嗎?」有時候,只要旁邊有一個體貼的傾聽者,就能讓孩子的怒氣平息下來。如果和他一般見識,那麼你就要面對雙倍的怒火。在孩子面前,你應該具有成年人的表現。 17)安撫孩子的情緒 在你向孩子發出指令之前,你應該恢復孩子情緒上的平靜,否則的話你只會浪費時間。當孩子情報失控的時候,他是什麼都聽不進去的。 18)重複你對孩子說的話 初學走路的孩子需要你反覆地對他說上一千遍。兩歲以下的孩子很難將你對他的指導轉化為他自己內在品性。大多數3歲的孩子開始將你對他們的指導內在化自己的習慣,因此他們會開始聽從你的要求。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你就越來越不需要對他進行重複。10歲出頭的孩子會把你的重複看作是嘮叨。 19)讓孩子有完整的思考 別對孩子這麼說:「不要把你的東西堆得亂七八糟。」可以試試對他說:「小明,你想一想要把你的足球用具放在那兒?」讓孩子自己去完成填空,這很可能就為他開設了一門長期的課程。 20)採用朗朗上口的規則 比如:「如果你去打人,那就罰坐板凳。」應該讓孩子重複這些規則。 21)為孩子提供一種開心的選擇 比如:「你不能自己到公園去,但是你可以到鄰居家的園子裡去玩一玩。」 22)鼓勵孩子用話語代替用身體來進行表達 告訴孩子:「你應該用話語來告訴媽媽你不開心。」 23)預先作出提醒 「我們就要走了,跟玩具們說再見,跟姑娘們說再見...」 24)讓不愛說話的孩子打開話匣子 在與不愛說話的孩子交談時,小心選擇詞句能讓他向你敞開他的心扉。你應該始終圍繞孩子會感到興奮的話題,問他一些答案不單單只是"是"或"否"的問題。談話始終要具體、明確。不要這麼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好嗎?」可以試一試問他:「你今天做的最有趣事情是什麼?」 25)採用「當你...的時候,我感到...,因為...」的說法 比如對孩子說:「當你在商店裡從媽咪的身邊跑開的時候,我感到很擔心,因為我担心你會走失了。」 管教令人討厭的行為 小孩子們都會種種令人討厭的事情,因此你在心裡必須有所計劃,準備好時間和精力去糾正孩子們的這些行為,至少應該使這些行為得以緩和及減輕。在處理孩子的任何不良行為時,可以考慮以下的一般性策略: 追蹤觸發不良行為的原因 你應該走入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孩子為什麼會做出她的這樣行為。是什麼讓她調皮搗蛋?是不是她的週圍有人為她作出了不良行為的榜樣?她是不是感到疲勞、厭倦、 飢餓?或是承受了過大的壓力(比如學步期的孩子晚飯時間到了百貨商場)?通過發現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原因,你就有辦法去避免它。 加強正面的行為 年幼孩子不知道一個行為是"好的"還是"壞的",除非你告訴他們。當他們得到正面的回應時,他們便會被誘導著繼續做出良好行為。而他們反覆地得到負面回應,他們就會放棄自己所做的行為(除非負面的反應在他們看來是正面的;也就是說,他們感到自己受到別人的關注),這就是為什麼要盡早地加以糾正的原因所在。否則的話,不良行為會成為孩子行為方式的一部份,會變得很難糾正。 如何糾正"咬人、打人、推人和踼人" 孩子正在成長發育的牙齒、小手和小腳常常會制造出一些麻煩。學步期的孩子往往會做出攻擊性的行為,很少會注意到自己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 嬰兒為什麼會咬人和打人 嬰兒咬人和打人時,你千萬不要為此而感到憤怒。嬰兒們確實會咬大人給他們餵食的東西(以及媽媽的乳頭)。每一樣東西嬰兒都會用嘴來咬一咬,用手來抓一抓,口和手是他們最原始的社交工具,他們在練習使用這些工具。一旦長出了牙齒,並且手掌能拍打之後,嬰兒會用這些工具對不同的物體進行實驗,看看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對寶寶來說,難道還有比父母的肌膚更為熟識,更能到手的實驗對象?寶寶的任務就是去使用他的那些工具;而你的任務是教會他如何使用。這些早期的抓咬和拍打,儘管看起來是令人不快的行為,但實際上是嬉戲式的交流,了不起也只不過是心理挫敗的表達方式而已,並非是攻擊性的、無禮的行為。 攻擊性的抓咬和拍打是18個月∼2歲的孩子最常見的行為,那時孩子還不會用口頭上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各種需求,因此他們只能透過動作來進行交流。在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形成後,抓咬行為通常就會終止,但打人卻不會馬上就停下來。 學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咬人、打人、推人和踢人 如果不加以阻止,那麼嬰兒期的那些沒什麼大不了的舉動就會演變童年時期的攻擊性行為。學步期的孩子變得具有攻擊性,目的在於釋放被抑壓的憤怒,控制住某個局面,展示自己的力量,或者為爭奪玩具而發生的爭吵中保護自己的領地。有些孩子甚至會做出令人討厭的舉動,借此來孤注一擲地接近關係疏遠的父母。 該怎麼辦 一旦寶寶長大到能夠用語言代替動作來很好地進行交流時,大部分學步期的攻擊性行為都會逐漸地消退。父母們必須對攻擊性行為堅決地糾正,下面給出了一些讓你的孩子避免傷害別人的方法: 1)考察根源 是什麼觸發了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你應該做一個日誌(至少在心裡做一系列的紀錄), 從而確定孩子的行為與引發此行為的環境之間的相關性。舉例來說,「小明在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的時候咬了小豪。小豪搶了小明最喜歡的皮球。那時差不多到了午休時間,太多孩子擠在一個狹小的地方。小豪是十分專橫的。」 2)孩子傷害了父母 用手掌打別人的臉是嬰兒嘗試進行的一種舉動。它在社交上是不正確的。你應該引導重重地拍打別人臉龐的孩子做出另外的、在社交上可接受的行為:「我們一起來猜拳。」同樣,對抓咬的行為也要加以引導不要咬人。「唉喲!好痛啊!你傷害了媽咪!」(你要做出不愉快的表情)然後再引導孩子的行為:「來!擁抱媽咪!這樣就很好。」(向他微笑並且擁抱他)一旦孩子打別人耳光的行為成為表達內心挫敗感的一種方式(比如,你懷中抱著的孩子生氣起來,並且打你,因為你不讓他吃糖),你就必須向她展示她的這種舉動會帶來的自然後果。「你不可以打人」, 並且放下她來。她會仍然為糖果生氣,因此你應該好好地解釋給她聽為什麼不能再吃糖。孩子對父母進行嘶咬、踢打、推擠,你應該用相同的辦法對付她----讓她停下來。千萬不能允許你的孩子把你當成出氣的沙包。你應該讓她知道你不同允許她來傷害你。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不允許她來傷害你的話,那麼她長大後她就不太可能允許別人來傷害她。你可以為她作出如何對別人打自己說"不"的榜樣。比如, 擋住別人的拳頭,阻止別人對自己的毆打,但不要還手打別人。 3)學步期的孩子動手打嬰兒 如果你1歲半大的孩子用玩具銼子重重地敲打一起玩的嬰兒的腦袋,那你就應該拿走所有他可以用來打人的東西。應該示範給他看不能打人,並且告訴他怎麼做,可以為他提供另一種做法(「對bb要友好, 要輕輕地拍他」),同時你應該溫和地引導孩子的小手輕輕地拍打。 4)不要還嘴去咬孩子 你可能並不同意這麼做。「孩子需要懂得咬人會造成傷害。」你會提出這樣的理由。是的,你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還嘴去咬孩子的話,你的孩子就沒辦法明白他不應該去咬人。你可以嘗試另一種"以牙還牙"的做法:把孩子帶到你的身旁,把孩子的上臂壓向他的上齒,就好像他咬自己一樣,你這麼做的時候千萬不要採取一種憤怒的,報復性的方式,而應該像科學家那樣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看!咬人會做成傷害)在他咬了你或其他人之後,你應該立即就給他上這麼一課。你應該要求孩子會體感受別人的感覺。 5)不要還手打孩子 小明動手打了小豪。小明的媽媽(感到不好意思,並且被激怒了)趕緊上前去用巴掌摑小明的手臀,並且說:「不許打人!」在這麼一個情況下,你是否會像小明一樣感到困惑不解呢?因此你事先就應該在腦中盤旋好當孩子打別人時你應該怎麼辦。 6)當孩子傷害了另一個孩子 你注意到一個孩子為了一件玩具打了(或推了、踢了)另一個孩子。你應該告訴孩子採用另一種辦法來得到這件玩具,並且要做給他看。「我們不能打人。如果你想要得到那個玩具,應該等到別的小朋友玩好之後,或者告訴媽媽,我會訂好時間讓你們輪流玩。我要從你那兒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我是不會打你的,我會好好向你提出請求。」如果打人的孩子不與你合作,應該要求挨打的孩子這麼說:「我不跟你玩了,除非你向我道歉並且停止打人。」2歲大的孩子還不能說出所有的這些詞句,但他們懂得這話的意思,因此你可以替他們說出這些話,讓打人的孩子去承受自己行為的後果。 7)將侵害別人的孩子暫時罰出場外 「咬人會傷害了別人,傷害別人是錯誤的。你來坐在我的身邊。」一般到2歲的時候,孩子就能夠在侵害別人和由此帶來的後果之間建立起聯繫。你應該鼓勵孩子說「對不起。」如果他打別人時一點也不生氣,那麼他很可能本來就是想要親吻或擁抱別人。 8)為孩子做出不侵害別人的榜樣 生活在好鬥環境中的孩子會變得具有攻擊性。你是怎樣來表達失望情緒的?你又如何處理各種類的衝突,向別人傳達你的觀點?好鬥的行為具有傳染性,學步期的寶寶和年幼的孩童會從年長的兄弟姐妹那裡學會好鬥的行為。如果年幼小的孩子看到大人之間鬥毆,那麼他們就會得出以下的結論:毆打別人是你對待別人的方式。你應該要求年長的孩子起到榜樣帶頭作用,向他指出他們是小寶寶們的榜樣,並且告訴他們要淨化自己的行為,一方面為了他們自己,另一方面也為了比他們年紀少的孩子們。 搶奪別人的東西是學步期的孩子以及學齡前兒童中常見的侵害性行為(請注意,你不要從孩子的小手中把東西奪過來,從而在無意之中給孩子做出了搶奪東西的榜樣。)要平靜地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他們不能拿那件被他搶過去的那件東西,並且要求他把搶到手的東西還給別的孩子或交給你。你可以用另一個東西來交換他交出來的東西。如果你的孩子即將損害某個珍貴東西,或者很可能會用某件東西傷害到他自己時,那你就應該採用嚴肅的口氣和身體語言來告訴他你希望他立即放下那件東西。 9)避免引發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在一次生日聚會上,一位媽媽向一群男孩發起了一場狩獵搜索活動---在她家裡的所有地方進行搜尋。為了加強狂熱的情緒,她還提供了一份優勝者的獎品。你可以想像到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不僅屋子裡被攪得亂七八糟,孩子們也受到了傷害。他們互相打鬥、推撞,把屋反轉,就是要找出隱藏著的珍寶。結果他們的皮膚被傷著了,他們的感情也受到了傷害。這個故事給我們的教訓是:一定要避免導致孩子做出糟糕行為的發生。 10)使頑劣性格柔順起來 對用力敲打玩具,猛擊洋娃娃,踢打小貓,捶打牆壁的孩子,你要多加照顧。儘管孩子做出這樣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這些行為也可能是心理緊張和憤怒的紅色警示信號。做出這樣行為的孩子很可能以這種方對待別人。你除了要深入深究問題的根源之外,還應鼓勵孩子玩比較溫和的遊戲:「要擁抱小熊。」「要輕輕地撫摸小貓。」「要用心愛洋娃娃。」 11)給予獎勵 3歲以上的孩子會對獎勵作出很好的回應,比如你可以制作一張"沒有打人"的圖表:「每天你友好地對待小朋友的話,我們就在圖表上貼一張笑臉。如果你有了3個笑臉,我們就去吃冰淇淋。」 12)使孩子養成自我控制的習慣 有些衝動的孩子不用思考就會做出打人的舉動。你應該向孩子提出一些建議,讓他一出現打人的念頭就馬上想起另外一些代替行為,從而幫助3歲以上的孩子克服打人的衝動:「每當你感到自己快要打人的時候,就馬上找個枕頭來重重地捶打,或者繞著園子跑幾個圈。」你可以為孩子示範如何控制衝動。比如,下次你想打人的時,讓孩子看著你怎樣擺脫打人的念頭,抓著自己的手並對它說:「聽著,我的手,你不應該打人。」他會認真聽的,尤其是他就是你想打的人。

戒除家庭財務謊言--轉載yoyo媽咪

2007年10月02日
公開
17

其實可以反問的是,如果不是父母呈現處理財務的成功失敗經驗給小孩,要他將來怎麼學習呢?是孩子自己開始有工作收入之後,用自己的工作收入去嘗試錯誤,然後才學習教訓嗎? 一位中產階級的父母對孩子說:「我們家很窮,你要好好用功讀書,否則,你將來的日子會很苦。」事實上,這對夫妻有高收入的工作,勤於投資置產,績效也相當不錯。 對貧窮認知上的誤導 這樣的家庭劇不是特例,很多父母都用這樣的概念在教導小孩金錢觀。你覺得這樣的教法恰當嗎?會這麼教小孩的父母,當然覺得恰當,理由不外是,怕小孩好逸惡勞,怕小孩成為敗家子,怕小孩會不上進。其實,還是可以找到很多例子,有錢人是來自有錢人的家庭,不見得財富一定必須得自貧窮累積,舉例來說,比爾蓋茲就是生在中上財富的家庭,他開創了更不可思議的財富。 問題是,用家庭財務謊言教育子女金錢觀的惡性循環會是什麼呢?主要的影響會是小孩對於金錢實際的狀況不能對焦。他父母告訴他家裡很窮,可是卻在高級地段住著豪華的房子,念著私立學校,他一定會困惑,家裡很窮怎麼還能做這樣的消費?如果他反問他的父母,為什麼家裡那麼窮還比同學家住得好、吃得好? 不懂得利用機會教育孩子金錢觀念的父母,通常會用更多的謊言來掩飾之前的謊言。這樣的父母會順口說:「那些都是貸款買來的。」肯發問的孩子應該還會追問:「貸款就可以過好的生活啊?」扯不下去的父母會說:「小孩好好讀書就是了,不要問那麼多錢的問題了!」對話結束。 如此品質的金錢教育,到底父母想要給孩子什麼樣的金錢觀念呢?只怕父母自己也搞不清楚。反而是在這樣家庭財務謊言下,很有可能會傳達了一個錯誤且致命的訊息:貸款就可以享受。 對有錢認知上的誤導 騙孩子家裡很窮的另一面家庭財務謊言是,父母捏造家裡經濟狀況還不錯的假象。事實上,家裡已經負債累累,房子可能要被法院查封了,不但不知道接下來要住到哪裡,連小孩的學費、生活費都還要想辦法去張羅。 孩子看到父母臉上愁煩的表情,知道家裡應該有財務的問題,他想知道有多麼嚴重,他也想要幫忙,可是卻得不到正確有效的資訊,讓他可以做一些思考和判斷。通常小孩會問,「是不是家裡財務出了問題?」不懂得機會教育的父母會說,「錢是大人的事,你好好讀書就是了,我借也會把錢借來給你交學費。」或者悲情的家庭財務謊言會是,「爸媽沒錢也要給你繳學費,你的學費那麼貴,你要好好讀書,家裡的事爸媽會處理,你只要好好讀書就是了。」 讀書其實是需要穩定的情緒,一個心理擔心害怕卻得不到適當的解釋或說明的人,只是空洞地宣稱家裡財務沒有問題,其實,並沒有說服力。尤其是,國中高中時期半大不小的孩子,他想幫忙沒有能力,他想讀書,沒有心情,會在進退無據的情況下,徒然白白耗掉了寶貴的時間資本。 珍惜父母經驗值的傳承 家庭財務謊言除了可能對孩子造成金錢觀念的偏差之外,其實,真正最不值得去說這樣的家庭財務謊言的原因是,浪費了孩子學習如何處理金錢問題的機會與經驗值。不論父母是會處理財務問題,或者不會處理財務問題,對於小孩來說都是學習的機會。其實可以反問的是,如果不是父母呈現處理財務的成功失敗經驗給小孩,要他將來怎麼學習呢? 是孩子自己開始有工作收入之後,用自己的工作收入去嘗試錯誤,然後才學習教訓嗎?或者等他自己組家庭後,仍然延續家庭財務謊言的家教方式呢?如果,聽起來都不是好方式,那麼,就讓孩子從小跟著父母學習財務上可能面對的狀況,以及每一次成功或者失敗的經驗,做為孩子自己未來要處理自己財務問題時的參考值。 重要的是,父母要透過親子共學,與孩子一起來管理家庭整體的財務。從小鼓勵孩子對於家庭的財務規劃感興趣,不只可以讓小孩可以在時間的推移中,漸進式地學習越來越高深的財務知識,更有價值的是,將來孩子要自組家庭時,他也從他父母身上學到了適當的家庭財務教育方式,可以傳承給他的下一代。

如何照顧拉肚子的嬰幼兒?

2007年09月30日
公開
61

【BB大補帖】如何照顧拉肚子的嬰幼兒? 文:東元綜合醫院小兒科 林子琦醫師 每到夏天或換季時, 拉肚子的小病人就會突然增加, 「林醫師,我家寶貝是吃了什麼東西,才拉肚子? 拉肚子要看醫師嗎?拉肚子時,可以吃什麼?一直吐, 怎麼辦?」 腹瀉之原因很多, 其中以「腸道感染」最多,腸道感染有細菌、病毒等。病毒性為多,如輪狀病毒。細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而慢性腹瀉(腹瀉時間超過兩週), 最多的是所謂「腸炎癒後腹瀉症候群」,也就是腸炎雖已好了,但發生續發性的「乳糖吸收不良」,另外「蛋白質過敏」,也是慢性腹瀉的原因。 寶寶腹瀉時,首先要認定腹瀉的病因,還是其他因素如:使用肛門栓劑、嘗試新食物等。如糞便的次數越來越頻繁,糞便的形狀也跟平日不一樣,水份增加或呈糊狀,或是合併有嘔吐、腹痛就要多加注意了。一日超過五、六次,糞便呈稀糊或非常水狀、有酸臭味、或帶有少量黏液血絲,小朋友開始精神疲憊、無精打采、出現發燒,則都該去找小兒科醫師診治了。 感染腸胃炎時,須在飲食上暫作調整,並觀察記錄每日的大便次數、糞便量、顏色、形狀。最重要是注意小兒的全身狀態,例如活動力、精神、有無脫水現象。腹瀉時, 為了避免越拉越厲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減少對腸黏膜的刺激,所以儘量飲用小兒喝之「電解質溶液」,喝母乳的嬰兒,較少有腸炎情況,如萬一有腹瀉,原則上仍可繼續喝母乳,以配方奶為主食的嬰兒可試給半奶(水份一樣但奶粉量減半),大一點的病兒可停吃牛奶,開始吃些米湯或稀飯、土司等不油不甜的清淡食品。由於奶水是一歲內小嬰兒重要食品,當沖淡還不能解決問題時,就應該考慮使用特殊配方奶粉(如含牛奶蛋白之去乳糖奶粉、含植物性蛋白之去乳糖奶粉),做為此期間的暫時熱量營養來源。如果有嘔吐時,可嘗試少量持續補充電解質溶液,或遵醫囑所給的食物,避免喝大量水又引發第二波嘔吐。 寶寶如持續高燒不退、哭鬧煩躁不安、活動力不佳,有厲害嘔吐、無法進食、或嘔吐物含有血絲、伴有明顯的脫水症狀如:皮膚冰冷蒼白、乾燥無光澤、小便量減少(嬰兒可算尿布量)、口腔黏膜及嘴唇乾裂、囟門及眼眶凹陷、體重下降,則要考慮已有厲害的脫水現象。加上呼吸急促、心跳變快、糞便中有大量血絲或黏液,小孩抱怨有持續嚴重的腹痛、而且痛的部位有改變、腹脹明顯,嗜睡且對刺激反應特別躁動,皆為緊急的狀況,須要立即送醫院做進一步的處理。 基本上,拉肚子多是因腸胃發炎,產生一些多餘的分泌物或發炎物質,所以腸子會想把這些東西排出體外。所以,讓寶寶吃了立即就「止瀉」並不對,醫師會使用一些收斂劑,促使腸道增加吸收,逐漸減緩腹瀉,防止脫水與流失電解質,並在飲食上做一些指導。止吐藥有時會因體質不同,造成類似抽筋的副作用,所以要在醫師處方下小心使用。腹脹腹痛時,可在小朋友肚子上抹一層薄薄的薄荷油,輕輕按摩。拉肚子太厲害而有尿布疹時,保持屁屁清潔乾燥是快速復原之不二法門,可在每次大小便後以溫水沖洗屁屁,以面紙吸乾,擦葯膏,再換上尿布或褲子。雖然治療後症狀改善,但喝奶後就拉肚子,是因為感染腸胃炎後會有一段時間腸內消化乳醣的酵素欠缺或功能不足的現象,年齡愈小,發病時間愈久的,乳醣酵素要完全恢復的時間也就愈長,所以病發後一段時間裡,飲食仍需有耐心的依照醫師的指示進行,如長期受損就容易變成慢性腹瀉及營養不良。 本文由【東元綜合醫院】提供

幫舅舅打廣告

2007年09月18日
公開
11

親愛的朋友 您好, 我是周文冠,荷蘭銀行財富管理顧問。自英國學成歸國後,我便思考著該投入什麼樣的職場環境才能將自身的熱情與專長同時發揮到最大效用,是「金融研究人員」、「交易操盤人員」還是「商品設計人員」?直到一次的面試,有位主管跟我說:「我在金融業界看了二十幾年的人,我看得出你適合做需要接觸人的工作,去做理專吧!我相信你會做的很出色的。」 這句話確實說到我的心裡,讓我不得不承認我內心就是想要從事專業理財的工作。我擁有財務金融與財務工程雙碩士的學位,加上長達七年的實際投資全球市場經驗,我能做到是集研究、交易與精通各種投資商品特性於一身的投資理財顧問;且豐富紮實的學經歷背景也讓我有足夠的本質學能在當今複雜多變的金融環境中,幫助許多的投資人將投資風險降到最低。 理財專員是第一線面對客戶的重要角色,優秀的理財專員不僅僅需要絕對的專業,且其專業性還必須兼顧廣度與深度。曾經,在我的專業分析下,使許多朋友在金融市場及各類金融商品中有所收穫;而每個人手上握有的財富都是辛苦累積得來,如何協助客戶管理好財富並創造更大獲利,這件不易達成的工作除了是我從事財富管理的使命,更是我在專業之外所具有的巨大熱情。 金融市場與金融商品日趨複雜,愈來愈多投資人因為對其所投資的商品及環境不甚瞭解的態度,而冒了無謂的風險;其中有少部分的人在虧損擴大了之後,還能慢慢了解到金融市場的實際狀況與商品的真正特質,但絕大多數的人到最終卻仍不明瞭造成虧損的真正原因;持續以這樣不求甚解的態度來投資,想在市場上獲利,也無非是緣木求魚了。 以近期最熱門的次級房貸問題來說,許多人到現在還是認為美國的次級房貸和台灣的二胎房貸是相似的東西。再拿結構型商品(即連動債券)來說,這本是展現財務工程藝術很好的平台,它能依照投資人不同的風險偏好與對市場的不同看法而設計出相對應的商品;但由於結構複雜、絕大多數的人(包含許多的理專)都不清楚該商品的屬性為何,若在這樣的情形下貿然投資,投資人所面臨到的,將是意想不到的重大虧損。於是乎、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投資人逐漸的對金融商品失去信心,實在是可惜。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根源於台灣的財富管理業一開始是以銷售為導向,也就是不管理專的背景為何,對銀行來說,只要能將金融商品賣出去就是好理專,於是銷售技巧凌駕專業素養,讓越來越多對財富管理領域有興趣的專業之士為之卻步。 期盼台灣的財富管理有朝一日也可以像國外的財富管理一樣是以專業為導向,即使看到理財顧問擁有CFA(特許分析師)執照也不足為奇,並且是從客戶的角度去規劃整個資產配置或對個人的現金流量做管理,而不是純粹的做銷售。要達到此一理想,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您需要的是一位專業誠信的理財顧問,他可以協助您在面對瞬息萬變的投資市場及繁忙工作的同時,財富也能穩定的增加。而同樣秉持著專業與誠信的荷蘭銀行,提供了多樣化的金融工具與完善的金融服務來滿足各種風險偏好貴賓的需求,若您對於投資理財方面有任何問題,或想瞭解特定金融市場與商品,甚至想聽聽我自己是如何成功的理財,誠摯的歡迎您與我聯絡。 敬祝 順心平安 周文冠 Keynes Chou 荷蘭銀行松山分行理財顧問 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碩士 倫敦城市大學財務工程碩士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號16樓(IBM大樓) 專線:(02)7725-7136 | 手機:0922-141529 理財熱線:(02)2778-9999 E-mail: [email protected] www.abnamr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