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HE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0年11月16日
公開
14

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聽說人一輩子看到一個人一眼只有1/61的機率,今天能與大家見面,希望大家把緣分放在心上,我們好「有緣」,好「惜緣」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 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 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 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麻? 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 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 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 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 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要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 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 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 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佈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或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 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 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 希望孩子能夠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 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 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 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 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 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 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 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量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 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 而是:有笑話嗎? 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 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 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 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 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 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 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 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 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原成一個人,馬上就要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2010年11月11日
公開
18

典阿嬤返台

典阿嬤返台

2010年11月10日
公開
18

典外婆去深圳

典外婆去深圳

2010年11月09日
公開
17

典姨婆回去

典姨婆回去

2010年11月08日
公開
8

愛河

愛河

2010年11月07日
公開
15

兒童主日學

兒童主日學

2010年11月05日
公開
25

終結孩子的頂嘴行為

終結孩子的頂嘴行為 無論是哪一個年齡層的孩子,口語上不禮貌的表現對於家 長、保姆和老師來說,都是相當困擾且令人沮喪的行為問題,不但會阻礙親子間正常的溝通管道,對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與心智發展,更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聰明的 父母不妨和我們分享一套簡單明確的四步法,除了能有效終結孩子頂嘴的行為,更有助於恢復學齡前到青少年親子關係的平衡發展。 處理頂嘴的四步法 孩子頂嘴時,可以採取以下幾個簡單的步驟來處理。 步驟1:首先,作家長的必須要知道什麼樣的行為算是頂嘴。判別的方法很簡單:如果孩子的行為讓家長覺得傷心、難堪、惱怒甚至無助,那麼這樣的行為就是頂嘴。 步驟2:接下來是選擇正確的應付代價。家長平時就應該先想好頂嘴行為的應付代價,而非臨時決定。例如當孩子做出無理頂撞父母的行為時,最理所當然應付的代價,就是禁止他去做他喜歡或事先計畫好的事情—不准去看電影或不許去朋友家。 步驟3:再來就是將應付代價付諸實現。例如媽媽必須告訴孩子他不能去朋友家玩,然後平心靜氣地對孩子說,他出言頂撞的舉動讓媽媽得花許多時間、精力和愛心 來處理,這種行為非常要不得,所以他今天不准去朋友家玩。如果孩子對媽媽的這番話表示強烈的抗議(通常都會如此),那麼媽媽就應該採取下一個步驟。 步驟4:處理孩子頂嘴的第四個步驟是對孩子的憤怒抗議置之不理。媽媽一開始應不去理會孩子的抗議,繼續做自己的事,如果孩子依然不肯罷休,那麼媽媽應該冷靜地把正在大聲抗議的孩子帶進房間,讓他一個人獨自留在房裡,不給他任何機會和媽媽討價還價,迫使媽媽改變心意。 對某些家長而言,以上這四個步驟看起來或許很容易執行,但對於那些過度溺愛孩子的家長來說卻是一大挑戰,必須要有很大的決心、經常的練習和堅決的自制力才 能完成。其中的一個大難題在於,現代的父母都想成為孩子的好朋友,而非扮演老師或上司之類的權威角色,但是他們很難了解,有時候孩子根本就不想當父母的好 朋友,反而會像典型的叛逆少年一樣,刻意去嘗試各種不當的行為。 總之,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應該立刻採取上述的四個步驟來處理,這樣孩子就會了解父母不但說得到、做得到,而且還會堅持到底。

2010年11月03日
公開
32

典姨婆來

典姨婆來

2010年11月03日
公開
15

典阿嬤去印度

典阿嬤去印度

2010年11月02日
公開
16

都會公園

都會公園

2010年11月02日
公開
19

扛尿布

妙頂 S*2 M*2

2010年11月01日
公開
18

屏東海生館

屏東海生館

2010年10月31日
公開
10

兒童主日學

兒童主日學

2010年10月29日
公開
12

典曾祖母來

典曾祖母來

2010年10月25日
公開
6

文化中心散步

文化中心散步

2010年10月21日
公開
16

妹回台北

妹回台北

2010年10月19日
公開
10

戶外教學--科工館

戶外教學--科工館

2010年10月17日
公開
10

7個原則,強化愛的關係

7個原則,強化愛的關係 大衛•賽門◎著 秋涵宇◎譯 對於我們多數人而言,關係帶來了最大的情感自由挑戰。幾乎人人都希望和其他人在生活中經歷和平與和諧的關係經驗,但往往卻是掙扎於慾望鬥爭中。大多數人嚮往一個建構在共享利益、開放溝通、互相滋養和熱情的理想親密關係。由於許多人一直無法創造這種程度的情感聯繫,於是他們決定更努力地「經營」,來製造他們所尋求的愛。人們經常告訴我,他們正在尋找一段「認真」的關係,但我的經驗是,輕鬆的關係通常更容易取得、也更持久。 掙扎在一段既定關係的人經常抱怨:「我已經明白我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領悟,因為如果人們相信他們是活在兩個不同軀體的同一個人的話,他們很可能會失望。唯有接受「沒有兩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需求、期望、信念或意向」這個概念,才能創造成功的關係。尋找共同點的同時,應誠實面對看法和觀點的差異,這是健康關係的基礎。 雖然沒有公式可以證明這適用於所有的關係,但這涉及在你心中的幾個主要原則,它們將減少衝突並強化愛的流動。這些原則在友誼和商業關係中是有價值的,在家庭、婚姻和親密夥伴關係中也是如此。 我的關係是建立在平等之上 建立在不平等之上的關係,可能會存在下去,但永遠不會有所發展。愛是來自看到自己和另一個自己的結合。儘管經濟能力、教育背景,身體外表或智商上難免會有差異,但你具有深度且無懈可擊的自我對話必須是:我不在你之上,但也不在你之下,我們以不同的形式表現,但擁有相同的基礎,因此,具有同樣的價值。你可能聽說過梵文的問候語:namaste。這個語辭的本質是,「我的心念認同你的心念,並且知道它們會成為一體。」在日常的交流中,namaste一詞可被解釋為,願意看到對方的觀點並承認它是有效的,即使你可能不同意他們的觀點。 我的人際關係是自我反射的鏡子 如果在一個不和諧的關係中,問問自己,你是如何導致衝突的。在指責對方做了或不做哪些事之前,先找尋你的心,看看你可以如何思考、如何說、如何做不同的事以改變狀況。如果你正在尋求更多的關注,你能更注意別人嗎?如果你正在尋求更多的感情,你能更親切嗎?如果你正在尋求更多的感謝,你可以更欣賞他人嗎?如果你正在尋找更大的認同,你能更易於接受其他事物嗎? 改變他人遠比改變自己困難,而改變自己也是不容易。將別人視為自我的鏡子,授權自己去改變你所控制的人(你),而不是對你無力改變別人而感到失望。真正的祕訣是,當你改變自己,你周圍的世界自然也會改變。 我的關係有改變的空間 生命本質上是動態的。一切都在不斷變化,包括你的思想、感覺和細胞。我們都在變化之中尋求某種恆定。我們常常被能提供穩定的關係所吸引,但過於穩定時卻又渴望衝突。對人們來說十分司空見慣,也就是一般常說的:「你不是我當初結婚的那個人,」或者「你已不是我初次見面的你了。」雖然這聽來都只是一個指控,但這的確是個事實。每個人都沿著改變之河前進,兩個人不一定會以同樣的方式、以同樣的速度改變。唯有從內部,改變之門才會打開。 接受變化是生活的一部分。人類的進化要求我們以創造力去適應改變。找出方法,讓你的關係能接納並頌揚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變化,同時尋求能超越變化領域的連結及承諾。 在我的關係中,我讓過去成為過去 在每一段關係中,人們經歷衝突或困境,留下殘留的憤怒、傷害或失望。這些過去戰爭的殘餘物常常被拿來作為下一次爭辯的軍備。「你竟然做了這件事!」「你竟然沒有這樣做!」帶著過去來到現在升高了衝突,但很少真正幫助我們得到我們想要的。作出承諾,在處理當前的問題時,不涉及過去的違規行為。在發生分歧或爭論時重提舊傷口,很少能產生療癒、和解或改變。練習定期為過去做個總結,並且允許每一天的開展不會被過往所支配。 在我的關係裡,我選擇「要快樂」勝過「要正確」 如果你選擇要分出勝負,有時候你會因為贏得某場爭論,而經歷短暫的興奮,或因為輸了而感到暫時的挫折或尷尬。然而,無論是勝利還是失去,請將它們轉化為愛。人們不同意對方,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或者至少比另一個角度好),很少有人能改變既定的立場,其結果是造成激烈的爭辯。相反的,我們花費越多的情緒力氣在強化自我觀點上,越有可能造成其他人在背後扯我們的後腿。 另一種方法是不去管明顯的差異,尋求共同點。人們進入防禦陣地時,他們覺得自己的觀點被貶抑。看看你是否可以小步地朝其他人的立場方向前進,並要求在同一水平上尋求妥協。藉由認知彼此的不同能化解衝突,同時尋求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如此可以使得你們雙方的需求同時得到滿足。 我透過關注、感情和時間的力量,來滋養我的關係 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增強我們的生活上,因此,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蓬勃發展的關係,你必須願意花費你的時間和精力去灌溉它。正如我們之前所討論的,許多分歧和情感反應,其根源是為了滿足關注和喜愛的基本需求。和夥伴爭論對方花費多少時間在工作上,可以被一個充滿愛的擁抱和一段從容的對話所解決。只要注意聽,便可以滋養關係。這意味著有意識地承諾在他人陳述完想法,且你至少得花幾分鐘消化這些訊息之前,先不做回應。在其他人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前做回應,會變成每個人都在說話(且常常會演變為吼叫),但其實沒有人聽到對方在說什麼的情況。 有時我們透過身體語言,證明我們的注意。幾分鐘的目光接觸,以及直接面對面的姿勢,顯示了:「你值得我的注意。你對我很有價值。」這種注意的力量不可低估。它猶如為關係施肥,無論注意的對象是小寶寶、寵物、你的伴侶或你的朋友。作為一位醫生,我要再三強調「關注」所能帶來的療癒力量。 肢體的感情也為關係提供了基本的養分。根據對觸摸的療癒力量的研究,提醒我們,這對人類的健康發展是多麼的必要。經常觸摸早產兒可以讓他們發展得更快,且儘快讓他們離開保溫箱。如果經常擁抱感染愛滋病毒的兒童,他們的免疫力會變得穩定。愛的撫觸,替全身注入了天然的止痛及情緒提升藥劑。 觸摸是我們所擁有的、能夠接近「分離」和「合而為一」之間鴻溝的最直接方式。科技使我們能夠從遠處看到和聽到對方,但不能創造透過撫摸而產生的必要連結和滿足。愛降低了心靈的喋喋不休,促進了人們安全、舒適和放鬆的感覺。簡而言之,愛撫對身體、心理和靈魂都很好,所以要慷慨地付出你的感情。 我們藉由願意投入時間的多寡,來表明我們安排的優先順序。為了讓關係進一步發展,必須將時間分配在上面。我曾多次發現,一個最有效的干預就是,我可以建議一對正掙扎於關係中的夫婦外出共度一個週末。當這對夥伴能夠重新體驗彼此,而不是僅作為被定義的角色(我的丈夫、我的妻子、我的生意夥伴),通常可以重新點燃這段關係中最初的熱情。 在我的關係中,我已經準備好去溝通我的期望和需求 關係在數百萬年前就已開始發展,因為它們提供了進化時的利益。亞原子粒子「決定」聚集成原子,認為對它們而言是最佳利益。原子認為他們可以透過共享電子和給合分子而獲益。單細胞一起走向多細胞群體時,它們會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正如同我們在對某段關係做出承諾時。我們依信念行事,期望藉由從單一的「我」改變成「我們」,能讓我們的生活將越來越美好。 交出你的自主權,需要付出代價。付出你的關注,意味著你將無法探索其他方面的利益。這同時意味著,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你無法得到所有你想要的;但取而代之的是,你會在其他情況下,得到更多你想要的。你對於給予和期望回報的談判技巧,決定了你一段關係的成敗。如果你可以更有自覺地識別和溝通你的期望,你就越有可能創造一個健康、不斷發展關係。 如果你的心因為你的感情投資沒有得到良好的回報,而產生了不適的訊號,問自己有哪些是你需要但你目前未得到的。然後,以最有可能達到它們的方式來表達你的需求。這包括傾聽對方的要求,並願意在談判中找到雙贏的解決方案。不論你正尋求修補現有的關係,或打算建立一個新的關係時,都適用這些原則。 新手父母出版 《以愛療癒》

2010年10月17日
公開
10

enmo來訪

enmo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