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恩光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如何和小小孩說話

2008年10月10日
公開
38

當孩子開始學說話,你跟他的溝通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跟孩子聊 天,是引導他發展的第一步,如果你是一個懂得跟孩子聊天的父母, 那麼,你不但擁有開啟他心房的鑰匙,也是跟他做朋友的開始。   研究顯示,如果孩子聽到的詞彙愈多,他學習語言的速度也就愈 快,專家發現,常對孩子說話的父母通常會使用較多的形容詞、提出 較多的問題,並說明事情的原委,而不是只對孩子說「不行」 「停」、「吃下去」等這些單調的詞彙。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他又 聽不懂、說那麼多也沒有用」,不過孩子其實從大人的說話中會漸 漸了解意思,因此你不需要一直問孩子問題或期待他回答,而是要幫 助他發展理解能力,進而奠定未來的表達能力。當然每個階段的孩子 都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陪他說話聊天,才能讓他的語言世界多采多 姿。 ★陪一歲以下的寶寶聊天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他也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有時候咿咿呀呀, 有時候會大聲吼叫,他們開始逐漸喜歡說話,父母記得這時候起,就 要多和寶寶說話。 1.配合寶寶表情和他說話   例如看見寶寶打哈欠,可以說「你累了嗎?今天玩了好多遊戲一 定很累了吧!」。聽見寶寶在發出ㄜㄜ的聲音,也可以學他發出一樣 的聲音,順便問他說「你是不是肚子餓了呢?為什麼ㄜㄜ叫啊!媽媽 沖奶粉給你喝好不好?」 2.幫寶寶熟悉自己的名字   例如「這是小奇的書」「小奇該起床了」,讓寶寶對名字熟悉, 不過不要使用太多的名字,有的父母會取別名、英文名、阿公阿媽慣 稱的小名等,這時候用得太複雜,他可能會搞混。 3.搭配肢體語言帶領寶寶說話   可以舉起寶寶的手說,「寶寶的手舉得很高喲」;或者看到寶寶 的雙手揮舞,可以說「寶寶很開心對不對」。如果他指著電視,你就 說「那是電視,看太多電視不好」。 4.從遊戲中陪他聊天   例如陪寶寶玩球,球在滾動時就說「球是圓的、所以會滾動」。 或者突然把臉藏在一塊布後說「媽媽不見囉!寶寶看不見媽媽了!這 時候的寶寶對於會移動的物體或是突然消失的東西都會感到很有趣, 透過遊戲激發他的好奇,也會讓他慢慢學習這些詞彙的意思。 ★陪一到兩歲的寶寶聊天   一歲之後的寶寶開始逐漸會說單字了,漸漸地一個詞也會跑來, 到了18個月之後,詞彙可能突然會爆發出來,甚至會將幾個詞彙組合 在一起。這時候的父母和孩子聊天時,要多培養他的理解能力。 1.帶孩子邊做家事邊聊天   這時候的孩子模仿力能強,可以讓他學著拿小掃把來掃地,父母 可以順便告訴他「這是掃把、畚箕,把地掃乾淨,寶寶就不會弄髒身 體了」。也可以讓他陪著你澆花,一邊陪他說「澆花就好像是給花兒 喝水一樣,如果它都沒有喝水,就好像寶寶一樣會覺得很渴、會不舒 服」。 2.順著寶寶的問題來陪孩子說話   如果寶寶拿起電話問這是什麼?除了回答他「這是電話」之外, 也可以順著說明「電話就是可以講話的工具,如果媽媽出去買東西, 寶寶有事要找媽媽,可以打電話給媽媽」。如果寶寶看著圖卡上的魚 充滿好奇,媽媽也可以解釋「魚是住在水裡的,它在水中會游來去, 下一次媽媽帶寶寶去河邊玩,一起去看魚住的地方」。 3.多引導寶寶將東西從A處拿到B處。   媽媽可以說「飛機、拿飛機給媽媽」。當寶寶順利完成任務時, 媽媽除了拍手讚美之外,可以多說一些關於飛機的常識,例如說「飛 機?在天空飛的,可以飛好高好遠…..」也可以拉著寶寶的手一起玩 飛機,讓寶寶對這個物品有深刻的記憶。 ★陪兩到三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寶寶喜歡模仿、對什麼事物都充滿高度興趣,因此他們 還會常常問問題,最喜歡問的就是「那是什麼」「他們是誰」「要去 哪裡」。他們會用幾個字詞來表達心中的感受,因此父母與他們聊天 時要特別重視引導他們說出內心感覺。 1.鼓勵孩子說出感受   如果因為不能帶他出去玩,看見他嘟著嘴,就問他「心情不好 嗎?怎麼嘟著嘴?」也許寶寶還不太能完整表達出心中感受,父母不 妨替他陳述「你不能去公園玩,所以心情不好對不對?」「媽媽知道 你今天很不開心,因為今天不能帶你出去玩」,透過這樣的親子聊 天,可以讓寶寶知道你是明白他的感受的,也可以趁機說明你今天不 能帶他出去玩耍的理由,讓寶寶理解事情的原由。 2.透過遊戲讓寶寶學習顏色、數字、大小和空間等概念   例如陪著寶寶一起玩積木時,可以告訴他「這個積木是黃色的」 「你把藍色的積木拿給媽媽」「這個積木比較大、那個積木比較 小」。 3.重複讓寶寶說同樣的句子,他才會印象深刻   例如坐上大型玩具車,父母和寶寶一起坐車去玩耍,教孩子說 「叭叭,要開車了」父母也回答「我們要去動物園了」,再引導孩子 說「車子要開了、叭叭開車了」,多重複一些相同的語句概念,讓孩 子記得牢、也讓這樣的遊戲聊天充滿樂趣。 ★陪三到四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小孩語句增加、詞彙愈來愈豐富,可以說一個完整的句 子,只不過有時因為表達有誤差,或是因為創造力強,句子的產生也 常常令父母一頭霧水。例如他會說「今天學校很花」,可能是學校開 滿了花,也可能是老師帶著他去看花。這時,千萬不要指責孩子說不 清楚,應該慢慢引導他形容說出今天看到的一切,反而會充滿驚喜。 1.多談談學校生活   這時候孩子花在上幼稚園的時間愈來愈多,對於學校中老師教的 東西、以及他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每天都不同。所以家長看見孩子可 以說「今天看起來好開心,是不是吃了好吃的東西?」如果父母本來 就知道今天是冬至,學校有安排搓湯圓的活動,一定要問「搓湯圓好 不好玩?你搓了幾個湯圓?好不好吃呢?」讓孩子覺得他今天的點點 滴滴都有人可以一起分享。 2.帶孩子一起閱讀   其實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還可以啟發 孩子的情感認知的世界。不妨每天抽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習慣那 是「故事書時間」,每天念一段故事給他聽,其中可以穿插問一些問 題,聽聽孩子的反應。 ★陪四至六歲的寶寶聊天   四、五歲的寶寶喜歡吹牛。他會說「我爸爸的車子是全世界最大 的」「我爸爸的車子能坐一千萬個人、比你的大」。他們也喜歡大吼 大叫,不過也愛講悄悄話,他們還能清楚表達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概 念。由於他們能言善道,因此父母應該多提升他們口語表達的清晰和 流利程度。至於六歲的寶寶已經充滿創造力,他們很愛想像、勇於創 造、樂於表達自己,甚至開始有自己的心事,這時候的父母和他們聊 天時,要重視他們的創造性,更要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真感情。 1.分享秘密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秘密心情,也認為媽媽會有心中秘 密,不妨讓秘密成為一種遊戲。媽媽可以說:「有個秘密讓你猜猜, 如果猜對了,你也得分享一個心中的小秘密。」因此可能他會說「我 覺得老師好兇」「我覺得同學小玲很漂亮」……,透過秘密的分享, 可以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2.陪他玩扮家家酒   角色扮演可以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生活、也會開拓他的想法。他會 變成「媽媽」,學習照顧你,你也會從中發現他對媽媽這個角色的不 知為何;他會成為「牙醫生」,要你張開嘴看牙齒,你可能才會發現 他原來有多害怕看牙,為什麼怕看牙?不同的角色轉換,你可以順便 告訴他每個角色、每件事情的意義。 1.不管他聽不聽得懂,父母要學習自言自語。 2.和他說話時,記得多觀察他的表情眼神。 3.做個好聽眾,千萬不要忽視寶寶的說話,逕自地表達意見。 4.不要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儘管他的說法很無厘頭,也要有參與感。 5.順著孩子關心的事陪他聊天,不要他明明在看魚缸,你硬要他數積木,反而讓他覺得很無聊。 6.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要他話說得不清楚就指責,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一直比較。 7.讚美、讚美再讚美。只有鼓勵讚美不斷,才會讓孩子和你的話題源源不絕。

從爭吵引導是非觀(載自學前教育2007.7刊)

2008年10月09日
公開
40

文/艾廷軒 塊頭大的小寶,向來很少被欺負,今天回家卻掛彩了!在幼兒園溜滑梯時,有個小朋友插隊,小寶罵了他,兩個人當場扭打起來。哭著回家的小寶,生氣地問媽媽:「明明就是他不對,為什麼我卻被打?」 小朋友相處,吵架甚至相互推打在所難免,但掛了彩總是惹爸媽心疼,就算打贏,萬一把別的小朋友打傷,也會影響人際關係。可是如果錯不在他怎麼辦?當寶貝是對的,但嚐到苦果的卻是他,要怎麼開導他?甚至,當這情況發生在親友相聚場合,可能連大人都會遲疑:如何插手才不會傷了彼此和氣? ◎孩子價值觀始於父母的反應 發展學家Piaget認為,10歲以前的孩子處於「道德他律」期,無法主動判斷對錯,他們的是非價值觀,來自大人的灌輸;道德發展權威Kohlberg也強調,學齡前孩子,對於好壞、是非的判斷,完全依賴大人的反應或事情後果來決定。 當寶貝跟人家打架,爸媽劈頭便問:「有沒有打贏?」孩子可能誤以為打贏才是對的。所以爸媽除了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也要隨著年紀增長,慢慢用些兩難的開放性問題讓寶貝學著思考,譬如「有個窮人,全家都沒有東西吃,他的小孩肚子很餓很餓,最後他只好去便利商店偷東西。你覺得他這樣做對嗎?如果你是警察,你會怎麼做?」 ◎簡單邏輯 引爆衝突 3~6歲的孩子只有一對一的邏輯簡單概念。他們只知道「插隊就是不對」,但不會去想:那個小朋友也許只是想從隊伍之間穿過,或者隊伍有點鬆散,他並不知道後面也有人等著溜滑梯,才直接插入隊伍;但是孩子很容易理直氣壯地質問對方,甚至動手動腳,而對方也未必能在第一時間就把自己的動機行為解釋清楚,就容易以爭吵甚至打架收場。 其實大人也常這樣,生氣吵架時往往各執己見,一味希望對方聽自己解釋,卻聽不進對方的理由。路見不平固然好,但請爸媽教孩子用說的,平靜的說一句「你插隊了哦!」或者「老師說不可以插隊!」,可能會引起所有排隊者的共鳴,插隊的人在同儕壓力下,就只能乖乖排隊,或者改玩別的了。 ◎一起玩 建立遊戲規則 將兩個不到3歲的幼兒放在一起,他們通常會各玩各的,即使模仿對方咬玩具或者傳遞小球,都還屬於「平行遊戲」,他們並沒有「一起玩」的默契。 比起爸媽比任何人都瞭解自己的行動和語言,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就要學習和友伴輪流、分享、共同建立遊戲規則,如何與同伴相處便成為上學後的重要課題。每個孩子習慣的互動模式不同,這廂在打招呼,那廂卻覺得挨揍,加上說話技巧樸拙,偶爾擦槍走火,就讓孩子去解決,但爭執不下便需要大人居中協調。 ※告別爭搶打罵6Tips *要說也要練 有時爸媽很困擾:自己明明已經很兇了,怎麼孩子卻依然故我?那是因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做爸媽實在沒法偷懶,教導孩子任何事,一定要身體力行才會見效;制止孩子打架也是,一定要走過去小心將孩子拉開。好處是,爸媽不僅能維持輕聲細語,又能達到制止的目的,而更棒的是,孩子不會學到對別人大聲斥喝。 *對事不對人 走進孩子之間扮演中間人,請記得對事不對人,更別因為對方孩子動作粗魯,就連帶否定其他優點。抱持這種態度,即使寶貝和親友的孩子產生衝突時,也不會傷到大人感情。 *先觀察,不得已再介入 當孩子和同伴發生衝突時,請爸媽不要急著介入。因為面對未來的世界,最終還是要孩子自己去面對,如果沒有立即危險,爸媽可以先觀察孩子如何應對:他的方法好嗎?他的技巧進步了嗎?面對困境,他是否發展出更多招數了呢?事後再告訴寶貝的進步、他有多棒,他會對自己產生更多信心。 *教孩子自我覺察 孩子身在其中,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當其他孩子發生衝突時,爸媽可以讓寶貝當觀察者:「雖然那個小朋友打贏了,可是你看,其他人不敢跟他玩了!」或者「那個小朋友雖然被欺負,可是他知道要跑、手會舉起來擋,還懂得找大人保護自己!」 *多讓孩子和同伴相處 社交技巧需要學習,尤其學齡前孩子無法抽象思考,經驗是最好的導師。好處是,孩子不但可以從中學習,爸媽也可以觀察到寶貝的社交問題,比較容易針對問題教導。 *建立正確是非觀 當孩子心情平復後,一定要讓他知道是非對錯,譬如:「勸誡別人不要插隊,這樣做很棒、很有正義感,但是你打他也有不對。」或者「你站出來指正他很勇敢,他打你是因為惱羞成怒,不代表你理虧。」最好不要教寶貝打回來,因為一山有一山高,屆時可能傷得更重。教他用語言先發制人,而這年紀的孩子,聽到「老師說…」通常滿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