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lulu (喬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忙碌爸爸愛兒六招

2010年03月31日
公開
1

作者:李宜蓁 出處:親子天下 現代家庭的忙碌爸爸,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參與孩子的生活,做個有實質貢獻的爸爸? 父親可以選擇自己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即使再忙,只要相信自己的參與能讓孩子與眾不同,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模式和孩子互動。 1.規劃工作時考慮孩子的年紀與發展: 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分析,職涯中最容易獲得晉升的年齡是三十五∼四十五歲,現代人晚婚,孩子剛出生或還小時,家庭與工作總是兩頭燒。彭懷真建議,太太懷孕、孩子剛上小學時(進入社會化體系)、小四升小五(男孩語言能力驟降期)這三個關鍵期,儘量多留時間給家庭。 2.把陪孩子當成一項專案來規劃 《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提到,許多忙碌爸爸因情勢所逼,運用辦公室裡的創意規劃方式和孩子互動。步驟是: 1、先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2、設定目標後找尋最好的達成方法;3、列出過程中需要克服哪些障礙以及可能的損失;4、最後做評量。為了不當「等一下」爸爸,忙碌父親都儘量在工作時百分百專注,提高效率以爭取更多的下班時間。 3.行事曆記下孩子的重要時刻: 牙醫師李偉文平時行程滿滿,但他有隨時記下雙胞胎女兒重要節日的習慣,百忙中仍可確保不錯過陪伴的時間。彭懷真則建議,不得已長期外派、與家人分隔兩地的父親,也要積極向公司爭取回台灣參加孩子重要節日的機會,儀式在這種情況下格外重要。 4.出差不跨週末,或乾脆帶孩子出差: 緯創資深品牌經理趙蔚嘉說,當了爸爸後,他儘量壓縮工時,即使出差也不跨週末。《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更建議父親帶孩子一起出差,從國內出差開始,和孩子一起規劃行程,儘量過夜,並找時間和孩子一起做工作以外的事。 5.每天固定參與照顧工作: 忙碌父親想融入孩子的生活,應參與照顧孩子的工作,如餵食、洗澡、穿衣和養育等,才能真正成為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員。家庭生活不只是供給家人的物質需要,也要滿足家人每一天永無止境、變化不定的身心需求。 6.下班後轉換心情當爸爸: 下班放學時間是家裡最兵荒馬亂的時刻,媽媽急著弄晚餐,孩子吵鬧不想寫功課,一些爸爸乾脆躲在辦公室等開飯再返家。其實爸爸下班前應該為今日的工作做總結,寫下已做和待做的事項,讓自己的腦袋脫離工作,準備切換到爸爸的頻道。下班途中,給太太、保母或老師打通電話,掌握孩子的最新訊息。返家後把手機、電腦擺一旁,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各自和他們說說話。忙碌爸爸應把握機會用言語、擁抱或細微的體貼,展現父愛。

(分享)激勵孩子快樂學習∼學習動機

2010年03月30日
公開
1

作者﹕文/Andrew Martin 譯/ 陳昭如 什麼是學習動機?我們能做什麼來增強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存在於你的孩子體內、能驅動他們更努力嘗試,更有效率地讀書,獲致長足進步,在課業上表現出其潛力的一種能量。 學習動機可分為思想與行為兩方面來討論。如果你的孩子擁有增強型的學習動機因素,會對他們很有幫助;如果他們具備的是削減型或放任型學習動機因素,將對他們沒有任何幫助。增強型因素的特性包括了自信、毅力與計畫。至於削減型或放任型因素的特性,則包括了焦慮及畏懼失敗。下一章我將仔細說明何謂增強型、削減型及放任型的學習動機因素。不過基本上,這是一本教你如何增強孩子增強型學習動機,並降低他們削減型或放任型學習動機的書。 對於孩子學習動機,你能做些什麼呢?告訴你,可多著呢!你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式,來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 ●加強孩子的自信,在他們生活中建立更多成功的經驗。 ●讓孩子更重視學校的價值。 ●幫助孩子擁有學習焦點,讓他們把能力發揮到極致。 ●協助孩子讀書更有效率。 ●幫助孩子擬定讀書計畫,檢查他們的功課及讀書狀況。 ●加強孩子的毅力。 ●建立孩子的掌控力以邁向成功。 ●減輕孩子對考試的焦慮。 ●降低孩子對失敗的恐懼,讓他們把焦點集中在成功 上。 ●別讓孩子自暴自棄。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往往會產生毫無益處的想法或行為,因此很需要你的指引與支持,才能回到學習的正軌上。在求學生涯中,遭逢連連厄運未必十分罕見,因此學生必須學會用更好的思考方式來面對學習的各種問題。事實上對孩子而言,經歷一段艱困的學習過程,將能建立非常寶貴的能力,幫助他們應付下個階段的學習生涯,並學習如何面對當下的挑戰,讓自己大步向前邁進。 為什麼學習動機那麼重要? 許多研究結果均證實─而且每個老師都會這麼說-良好的學習動機不只會讓孩子有優異的成績,良好的行為及高品質的學習,也會讓他們在學校裡變得快樂、滿足與充實。很多父母指出,當他們孩子有了良好學習動機後,「家」變成一個更快樂、更和諧的地方,而孩子會變得更有責任感,也更容易與其它同樣擁有良好學習動機的學生相處。你的孩子甚至還可能會告訴你,他們變得更有自信,更樂觀,也更喜歡上學了。 父母對孩子學習動機的影響 有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包括他們的朋友、老師、以及在學校的情形等。除此之外,家庭狀況對孩子的學習動機,其實才是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關鍵性因素。 你可以會經由以下幾個方式,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動機: ●你對孩子的評價 ●你對教育的價值觀 ●孩子在家的讀書環境 ●你希望孩子成功而加諸於他身上的壓力 ●你傳達給孩子有關什麼是成功的訊息,以及成功代表了什麼意義 ●你會有意無意比較自己孩子與其它孩子的表現 ●你認定孩子未來的目標是什麼 ●你對孩子的期待 上述提到的每一點,都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樂觀與否的態度、喜不喜歡上學、以及是否願意發揮最大潛能的欲望。就某方面而言,這也將成為你開啟孩子潛力的重要關鍵。 摘自:《激勵孩子快樂學習》(http://www.dajiyuan.com)

(分享)11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2010年03月29日
公開
1

11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一) 1.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 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 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 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劄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 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 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 10 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 ,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裡程碑。 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

【好文共賞】如何讓孩子自動自發寫功課

2010年03月29日
公開
19

作者:王文華  出處:親子天下 文章來源:親子天下網站連結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026&p=1&fp=1 寫功課常讓孩子痛苦,家長更苦惱。 趁早建立孩子寫作業的模式,善用計時器,養成好習慣, 適時放手,親子關係再也也不緊繃。 上了一天班好累,回家打開門,赫然發現孩子賴在沙發上扮毛毛蟲。 「作業呢?寫好了嗎?」 「沒∼有∼」 長長的尾音,滿滿的不耐。 你呢,心頭無名火起:「還沒寫完?快去寫呀!」 「好啦∼」毛毛蟲處於冬眠狀態,尾音愈拉愈長,身體動也不動。 終於,在你忍無可忍,破口大罵後,孩子百般不願的進到書房,開始與作業長期抗戰。 等到華燈初上,你已整治妥當一桌美味佳肴,進到書房看看孩子,作業寫了多少?  「嗯∼嗯∼」 孩子吱吱唔唔,連正眼都不敢瞧你一眼,你將聯絡簿拿來一看,天哪,四項作業只寫半樣,那半樣還是錯字連篇…… 每天每天,都要和孩子這樣奮戰嗎? 如果孩子不能自動自發寫作業,親子相處,只剩下作業的拉鋸戰,親子關係怎麼和諧呢? 別傷腦筋,我們來想想方法: 培養自動自發習慣要趁早 如果你家孩子,現在還是幼稚園、低年級,恭喜你,你還有幾年的親子甜蜜時光,要好好把握。 趁這幾年的黃金時光,孩子的功課量還不重,你可以籌備一個打造完美小孩的計畫。 孩子放學回家,招呼他,洗個手,弄盤水果、點心,陪他坐下來看看功課是什麼。你的笑容要甜美,點心要好吃,更重要的是,讀書寫字的氛圍要足夠,讓孩子明白: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功課。 愈早陪讀,孩子愈早養成自己寫功課的習慣;愈早下工夫,他長大後依賴你的機會就愈少。 書房最好有窗,光線要明亮,寫功課時,放點輕柔音樂,書桌上,只留下作業,書架上,擺滿孩子愛讀的書。 低年級孩子的功課不多,很快就能寫完。即使五分鐘完成作業,你最好再揀本好書讀給他聽,儘量讓孩子維持回家有三十分鐘坐在書桌前的習慣。 遇到不懂的功課,陪著孩子找工具書,和他討論。總而言之,在孩子習慣養成前,你得讓他練習「遇到困難時,我可以得到哪些協助的方法」。 寫字的筆順對不對?看書的距離對不對?如何整理書包,怎樣打電話請教老師或同學? 還有寫作業的態度好不好?是一次解決一項作業?還是每樣作業都想摸,最後什麼都沒做好? 習慣養成階段,你要辛苦一點,等孩子建立好習慣,態度對了,你就會很輕鬆了。 善用計時器,不必再生氣 在台灣,回家作業就像希臘神話薛西弗斯的巨石一樣,天天都有,無法逃避;不同的是,薛西弗斯的巨石是為了懲罰他,老師們出的作業卻蘊藏了希望孩子能溫習、預習功課的目的。 孩子小,往往還不懂得把握時間(也可能是還不懂什麼是時間),這時可以運用計時器來幫忙。現在的計時器功能愈來愈強,價格也不高,我們家就買了兩、三個。 第一次用計時器,可以先幫孩子測一次時間,這樣就有了依據。 家長可以把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切割成兩三個「小節」,節與節間,休息一下。隨著孩子年紀漸長,適度拉長節的時間,略減休息時間。 每個孩子專注的時間不一樣,藉由計時器,可以幫孩子了解:只要專心做一件事,事情就能很快做完。 利用計時器,先要求孩子專心寫功課,再要求他全都要寫對,最後才要求他把作業寫得又快又好,循序漸進。 有了計時器,就不必一直守在孩子身邊。讓孩子在時限內,完成該做的事,習慣養成後,再讓計時器退隱江湖吧! 如果孩子已經中高年級了,回家還是拖拖拉拉寫作業,嗯,別擔心,還是有方法。 家長放手,但不放任 寫作業,是孩子的責任,父母愈把作業放嘴上,孩子愈不把它放心上。想讓孩子自動自發完成功課,先決條件就是──那是孩子的責任,不是父母的。 父母愈早勇於放手,孩子愈早把責任扛在身上。 所謂的放手,並不是放任,家長是孩子背後支持的力量,當他山窮水盡疑無路時,父母就是柳暗花明那一村。鼓勵孩子勇敢去沉思,去練習,想方法自己解決。 當然,你也應該讓孩子記下來,把不會做、做了有疑問、想了卻找不到方法的作業,帶到學校去找同學或老師。 我就要求我們班同學:回家做習題,遇到不會的地方,一定要把推想過程記錄下來,雖然一時沒想到方法,可是動過腦了,隔天找老師,大家再一起找出答案來。 學問學問,要學也要問,利用做功課的機會,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找到解決問題的管道與方法。 這種能力,會陪他一輩子的。 萬一孩子每回寫功課,都寫到很晚很晚,怎麼辦? 別怕呀,偶爾晚睡不是你的錯,他自己拖拖拉拉,隔天就得接受整天沒精神的懲罰;他作業亂寫,隔天老師自然會處罰他。 這叫做自然懲罰法,除非他天天如此,否則偶爾讓老師替你教教孩子,這不就是我們送孩子去學校的目的? 同理心讓孩子甘心練習 很少孩子喜歡寫作業的。 在這裡,狹義的作業指學校功課;廣義作業包含安親、課輔、才藝班的練習作業。 試想一個畫面,上了一天課的孩子放學後,背著沉重書包,趕場上各種才藝、課輔班,回家還要寫作業,你覺得孩子快樂得起來嗎? 大人上班累,孩子上課也累呀,家長要有同理心,告訴孩子,你是站他這邊的。像我都告訴女兒,拔鼻小時候也超討厭寫作業的。 我們也很羨慕外國小孩回家作業只有一點點,能夠享受快樂的童年;但是國情不同(寫到這裡,我想明天開始,我要對學生好一點,功課少一點),學校、家長的要求不同。如何才能培養出一位每天回家,自動自發拿出作業,而且寫得快又好,寫完還自動彈琴,拉小提琴,閒暇還能跳芭蕾,背弟子規? 這種超完美的小孩,應該只有在夢裡才有吧! 既然大多數孩子都不可能是那種超完美小孩,那麼,何不卸下大人的面具,帶著童心,檢查一下孩子的各種額外作業: 英文重要嗎?鋼琴重要嗎?美術重要嗎? 這些額外的學習,有幾項出於孩子的自由意願;有哪幾項是鄰居有,同學有,好像我們家也非有不可的「場面」才藝? 為了你的荷包,為了孩子的快樂童年,勇敢砍掉幾個吧! 安親、課輔也一樣,如果這家安親班的目的,是陪著孩子做完功課,再補充孩子不足的地方,而非「考試都要拿到全班全校第一」,那就留著。否則,你該考慮,要再增加孩子的負擔嗎? 想讓孩子快樂上學,快樂練習,那就應該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肯為它流汗苦練,衣帶漸寬終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