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智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分享】情緒抓狂 降溫妙法

2008年11月09日
公開
22

《新好父母》情緒抓狂 降溫妙法----慕凡 親子溝通過程中,父母隨時要注意情緒的控制。其實,想要保持良好情緒,有二項要點: 一、笑口常開:百善笑為先,萬惡怒為首。說話時要保持微笑的面容,因為有好表情才有好心情,才會談出好事情。要是擺著臭臉或怒容,孩子避之唯恐不及,那能順利溝通。 二、心平氣和:說話時要心情平靜,語氣柔和,速度不快不慢。要記得「生氣時不說話,說話時不生氣。」尤其不可引發爭執、激辯,甚至口角或肢體衝突,導致親子感情破裂,不歡而散的下場。 父母要是察覺自己情緒快要抓狂失控時,要立刻採取下列冷靜降溫的處理方法: 一、深呼吸:深深地吸飽一口氣,再細細慢慢一口一口的吐氣,連續做五次以上,可讓心臟減輕負擔,自律神經趨向正常狀態。 二、喝口水:生氣時會口乾舌燥,這時喝兩三口冷開水可降低身心的怒火,若不方便時,也可用吞幾次口水代替。 三、手放背:雙手放在背後交握,可免盛怒時隨手舉起打人,發生暴力衝突行為。 四、坐下來:站著說話容易大聲,盛氣凌人引起對方反感,如能及時坐下來,怒氣和聲音都會減弱大半,氣氛就好多了。 五、沖冷水:可到洗手台,捧起水龍頭的水,往臉頰沖洗幾把澆退氣昏的頭臉熱氣。或身旁的礦泉水抹幾下亦可。 六、舌繞圈:話到舌尖繞三圈,可免利嘴誤傷人。你可把舌頭沿著雙唇內側環繞三或五圈,並想一想該不該把話說出口。 七、倒念數:閉上眼睛,由五十起倒數默念四十九、四十八……一直到一,這時你必須集中心思才不會念錯,轉移了注意力,也就降下了怒氣。 八、換想法:就是轉換引起你生氣的想法。例如孩子口頭頂撞你,可能是學校功課壓力大,一時心情不好吧!用寬大體諒的心胸包容他,也就比較不會生氣了。 九、離開他:就是離開爭執或衝突的火爆現場,眼不見不氣,換個環境就可改變心境,怒氣就會慢慢消散了。 切記,空氣會污染,情緒會傳染,父母能掌握良好情緒,和孩子進行溝通,才能祥和滿意。 謝謝阿櫻媽媽分享   

台南凸餅(香餅)的由來

2008年11月07日
公開
16

明初年間民間一般人生活比較拮据,婦女生產坐月子、營養補充上比較不足,所以就發明了以凸餅來補充營養,從那時開始流傳的做月子的補品點心「椪餅」、「凸餅」、「月內餅」等名稱,在台南府城傳統老師傅傳承下,一直保留傳統做法,並在台南府城發揚開來,雖在台灣其他縣市均有販售類式凸餅外觀的傳統餅,但是在製程上缺少真正發麵技術及祖傳配方,所以才能做到皮薄不塌,口味獨特的「凸餅」。 凸餅製作過程中是不添加任何色素、膨鬆劑,完全是以麥芽糖、黑糖、麻油、花生油製成的內餡,遇熱產生氣體膨脹,使得凸餅可以作的圓圓椪椪的。所以只要在製作過程中,外皮有一點破洞的凸餅就作不成。也正因為不添加任何的化學原料,所以很符合現代人所要求的健康食品。 往昔在台南的婦人生產後,一般都會以凸餅煎麻油來當點心進補。老長輩說:吃三個凸餅就等於吃一隻麻油雞一樣補。就現在營養學的觀點來看,黑糖具有涼血作用,麻油含有高熱量,蛋類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磷、鈣,以及蛋白質,真正是吃巧擱吃飽喔。 又經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重新定位,將凸餅代表台南府城名產又稱「台南府城香餅」,更別具意義及特色。 「府城香餅」又稱凸餅,可分為白糖、黑糖兩種口味,以麵粉、砂糖、蜂蜜、麥芽糖等材料製作,往昔在台南的婦人生產後,一般都會以香餅煎麻油來當點心進補。其食用做法是到少許麻油熱鍋,加入薑片,香餅平放於鍋內,餅上開一個洞,打一個雞蛋進去,將雙面煎熟,變得外脆內軟,食用別有一番風味. 凸餅的「熱」的吃法: 一般都會將凸餅戳一個小洞,再以麻油、薑片下鍋放一個生雞蛋或鴨蛋用慢火雙面煎,外脆內軟食用起來別有一番風味,起鍋前再滴上幾滴米酒。如果素食者則以龍眼乾代替雞蛋,如此一道既經濟又美味的坐月子點心就完成了。 凸餅的「冷」的吃法: 一般都會將凸餅戳一個小洞,將一整顆府城道地的古早味烤布丁放入餅中,外脆內軟食用起來別有一番風味,這是老長輩及小朋友的最愛。 食用方式: ☆傳統吃法(冬季補身或坐月子期間) 將些許麻油入鍋加熱,取出香餅,將香餅上面餅皮較薄處往內壓出約5~ 6 c m缺口,缺口朝上置入鍋中,由缺口處放入桂圓2個、米酒2滴,再打入一顆雞蛋,小火煎至蛋熟即可食用 ☆ 養生吃法(寒性體質或經期後營養補充) 將些許麻油入鍋加熱,打入一顆雞蛋,小火煎至蛋熟,取出香餅,將香餅上面餅皮較薄處往內壓出約5~ 6 c m缺口,由缺口處將煎好的蛋放入,即可食用 ☆ 速食吃法(平日營養補充) =>嘴饞吃法 直接拆封即可食用,可搭配鮮奶、果汁等飲品當早餐、下午茶、宵夜

【好文】先根深而後葉茂

2008年10月18日
公開
7

發人省思的小故事 先根深而後葉茂 早些年,我有個鄰居醫生,他很喜歡在自家的大院子裡種樹。 但他很少給樹苗澆水,那些樹長得很慢。 有一天,我決定去拜訪一下那個醫生,問他會不會為樹苗長不快而感到擔心。 他帶著一種自豪的口氣,給我講了他的絕妙理論。 他說,如果老是給樹苗澆水,樹根就會習慣于土壤淺層的舒適環境,而且總等著輕易就能得到來自地面的水。 因為他不常澆水,樹確實會長得慢一些,但這樣樹根就能向土壤的深處生長,去那裡尋找水份和養料。因此,這些樹會有很深的根,更能抵抗惡劣氣候的侵襲。他還告訴我,他每天都會拍打這些樹。 后來,我搬到了國外生活,就再也沒有見過他。又過了幾年,我從國外回來,去看了看先前住過的地方。當我走近那兒時,發現了一片從前沒有的小樹林。 那是一個風大和嚴寒的日子,街上的許多樹都被風吹彎了腰,似乎根本無法與嚴冬抗爭。而當我走進醫生的院子時,我看到了他的樹非常結實;樹幹幾乎紋絲不動,堅強地抵御著大風。 看到這麼奇妙的結果,我思緒萬千…… 每晚睡覺之前,我都會去看一下我的孩子們。我總是為他們祈禱,多數情況下祈求他們的生活能輕鬆一點,少受些挫折與打擊…… 我想該是改變一下我的祈求的時候了,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日后的生活定會遇到不計其數的困難和挫折,生活中總會有疾風豪雨,不管我們情願與否。 我將祈求我的孩子們能帶著深"根"成長,這樣他們就能從最最來之不易的地方得到最好的養份。 (給有孩子的人......為人父母者真是心有戚戚焉,還是想開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