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波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皮紋檢測?

2008年05月19日
公開
44

紋能夠預測孩子的未來嗎? 摘自《學前教育》91年9月號 文╱洪蘭 陽明大學神經研究所教授 ........................................................................... 在捷運上,看到小男孩安靜的在看自己的書,我忍不住誇獎兩句,他母親非常得意地從皮包抽出一份報告說:「你看,他以後要得兩個博士呢!」原來,是一種類似性向測驗的報告,裡面描寫性格的語句模擬兩可,語焉不詳,但是推論未來的部分卻寫的很肯定、很大膽。一個幼稚園左右的孩子,一切尚在發展中,這個測驗是根據什麼來做此推論呢?一問之下,原來是測孩子的指紋,將十個指頭的指紋輸入電腦後,電腦依指紋來判定腦紋,再推測孩子的性向與聰明智慧。這真是令人驚訝極了,兩個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東西,竟然成了生命共同體,指紋變成可以測腦紋了。 ◎指紋≠智力≠成功 很多人迷信腦大等於聰明,大腦跟智慧當然有關係,但相關係數只有0.34而已,也就是說,只有百分之十二(0.342=0.12)的智商可以歸因到腦體積的大小,皮紋檢測並不足以預測一個人智慧的表現,更何況一個成功的人並不是最聰明的人。愛因斯坦是公認的二十世紀天才,他死後遺體火葬,但是大腦特別分離出來保存,許多科學家都想從他的大腦上找出腦與智慧的關係,結果發現愛因斯坦的腦竟然沒有比別人大,他的腦重1230 克,比一般男性的1400克少了170克,令大家跌破眼鏡。也有人比較了林肯、貝多芬、高斯(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的腦,發現也沒有特別大。 父母不應該太過注重孩子有多聰明,而要將教孩子的重心放在品德、毅力上。一個成功的人往往不是這一群中最聰明的人,但是他一定是這群人中最勤奮、最有毅力、最鍥而不捨的人。

0歲起培養孩子語言能力

2008年05月07日
公開
36

語言,不僅僅是指聽說讀寫能力,或只限於溝通,許多研究指出,語言代表一個人的思考方式與邏輯能力。從小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能幫助他未來在人際互動、認知學習與抽象思考,都有良好的發展。 撰文�張瀞文 諮詢�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何祥如 參考資料�〈學前幼兒的語言發展與學習〉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副教授 林佩蓉 許多爸媽以為,認識許多物品的字彙、口語表達佳、能使用外語等,就代表孩子的語言能力佳,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何祥如指出,除了上述意義,語言更是思考的工具,例如,當bobo在路上看見花貓時,他心裡想:「昨天媽咪讀的故事裡,那隻貓跟這隻很像,可是這隻看起來比較胖。」這些想法運作的過程,就算他沒有說出、寫出,仍需要透過語言的邏輯進行思考。因此,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是同時成長的。 嬰幼兒語言發展 嬰幼兒的語言發展有其階段性,每一個階段的表現都值得父母期待! 說第1個字之前 •3∼6個月大,會發出咕咕聲,重複〝aah〞、〝ooh〞等各種母音。 •6∼10個月大,發出結合子音和母音的聲音,例如:〝mama〞、〝baba〞、〝dada〞等,但尚未將這些聲音與特定意義連結。 •10個月大,開始藉由手勢和發出簡單的聲音表達需求,也會模仿大人的語音和語調,但還無法說出真正的字詞。 說單字 •1歲左右,第1次說出真正的字詞,例如:「爸爸」、「媽媽」或「再見」等生活常見用詞。 •此時以單字當成句子傳達許多意義,例如:「鞋鞋」可能表示「這是我的鞋子」,也可能表示「我要穿鞋鞋」。 發展字彙 •12∼18個月間,幼兒了解聲音與詞彙之間的關係,字彙量慢慢增加,詞彙的主題大多與身旁的人物、喜歡的食物、常見的交通工具或物品等有關。 •18∼24個月左右,字彙量會迅速成長。但因為字彙仍然受限,所以會創造新的字詞用法,例如:把名詞改成動詞。 發展句子 •大約2歲左右,會發展合文法的簡單字句,如:媽媽抱、吃糖糖。 •在孩子還無法說出完整句子之前,就能夠把字詞的聲音及所象徵的概念連結,但要理解抽象字詞所指稱的概念仍較困難,例如:高矮、大小。 創造豐富多元的環境 何祥如表示,孩子一出生就在學,透過感官感受環境中的每個訊息,語言教育不是等孩子會說話才開始,尤其是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以豐富詞彙量與表達力,因此,創造一個多元的語言環境很重要。 方法1.多跟孩子對話 一個語言表達能力佳、願意開口說話的孩子,通常有個樂於表達的照顧者。照顧者運用愈多口語與孩子互動,不但讓他理解語言的運用方式與功能,更可提升其語言能力,讓他不斷串連字詞語言關係。何祥如提醒爸媽,和孩子說話時,速度要放慢,適時重複或在重要字句加重語音。 她認為,大量閱讀是增加詞彙很好的方式,不妨每天抽段時間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她提醒,為孩子讀書甚至從嬰兒期就可以開始了,別以為bobo根本沒在聽,只要你說,他就會吸收。 原則2.在生活情境中學習 何祥如強調,語言的學習要有效果,就必須落實於生活情境中,最簡便也最好的方式,是爸媽在做任何事時,一邊做一邊說明自己在做什麼:「來,媽咪幫你換尿布,你先躺下來,把褲子脫下來……」或是「媽咪要煮飯囉。先用量米杯量3杯米……用水把米洗乾淨…放到電鍋煮。」孩子除了吸受大量生活情境的詞彙外,也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甚至,也透過語言了解煮飯的過程。有時候,你會看見bobo獨自拿著小盒子,喃喃自語地假裝自己在煮飯,就是他在練習說你說過的話。 另外,爸媽展現對語言的興趣和多元使用語言很重要。何祥如舉例,在出門採買前,討論要買的物品並寫下來,到了賣場拿著字條找尋物品,讓bobo看見,語言能夠變成文字,文字又可以幫助記憶事情等。 原則3.鼓勵孩子重述生活經驗 何祥如指出,讓孩子經常講述發生在身邊,或者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讓孩子練習從單詞的使用到句子的表達,不僅能培養幼兒語言能力,也能建立他的自信心。孩子說話時可能斷斷續續,也很難說得完整,爸媽要有耐心,不要心急,適時在孩子不知如何表達時,稍加提醒,但不要搶著把話說完,而剝奪了他練習的機會。 原則4.多聽•多看•多體驗 孩子的所見、所聞、所觸摸的各種體驗均可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爸媽要多帶孩子出去玩,為孩子讀童話和圖畫書。豐富的感官經驗,讓他易於將生活發生的事與書本情境連結,語言內容自然更豐富。知道如何談自己實際看到的、感受到的事情並體會其快樂性,求知的好奇心也得到了發展。 聽CD學習語言好嗎? 何祥如認為,小時候讓孩子聽不同語言的CD,能夠刺激聽覺,但不表示他就「學到」此語言,語言的學習還是需要透過大量的互動,不是CD所能取代。 研究指出,正常嬰幼兒可學習世界上現存所有語言中的任何一種。在學習過程中,某些發音是母語不會使用的,或疏於練習而無法發出;某些發音則經過練習成為熟稔的表達工具。所以,讓孩子聽不同語言的CD,有助於培養對那個語言的熟悉感,也比較不易喪失原來具備發某些音的能力。 語言教育的4個迷思 爸媽莫不希望孩子有好的發展,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因此,希望給他們最好的教育,但是給得多並不等於給得好、給得正確,若能避免落入常見迷思,才有辦法給予孩子最佳的教育。 迷思1.孩子較慢開口說話是不聰明 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速度不一,但是語言的學習速度與智商並沒有關聯,有些孩子會說話的時間很晚,但是一開始就能說較複雜的句子,在孩子開口說話前,他都在接收與準備,父母只要給予大量的語言刺激即可,不必過度擔心。 但是,若語言發展速度與一般孩子差太多,爸媽還是需要注意,何祥如表示,在兒童健康手冊上有初步的判斷準則可參考,爸媽可先做初步判定。若是2足歲時,一直沒有任何詞彙出現,或是到了3歲,沒有說過任何簡單的句子,建議還是請兒科醫師診斷。 迷思2.中文不需要教 談到語言學習,許多父母會將重心放在外語的學習,認為「中文不用學就會了」。在生活環境中,說中文的確很自然,但是溝通、組織、理解、論述等能力,卻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的,需要學習與不斷累積。 何祥如提醒,對於幼小的bobo,任何學習都需要透過生活的情境、遊戲的方式,以達到效果。所以「教」中文並不是送孩子去才藝班,而是大量的和他說話、唱歌、讀書,等孩子更大一點,不妨設計一些遊戲:文字接龍、指認相似顏色、故事接龍等,以培養他使用語言的能力。 迷思.3外語愈早學愈好 許多家長聽過語言學習有「關鍵期」,何祥如解釋,第一語言(母語)的學習的確有關鍵期,嬰幼兒時期被剝奪語言學習機會的孩子,未來在語言的學習與發展上,易有難以彌補的傷害。至於在外語學習上,發音正確性的確是愈早學習,效果較佳,但是詞彙、句法等較抽象的語言結構,反而是年齡較長者較具學習優勢。 何祥如表示,語言是學習的重要媒介,在許多強調「No Chinese(全美語)」的幼兒園中,孩子常常因為一個關鍵詞不懂,又無法以熟悉的語言發問,致使學習中斷。而且,當孩子無法以自己熟悉的語言充分表達意見、抒發情感,甚至對自己的語言感到自卑、羞愧,不但不能學好英語,也失去學習中文的關鍵期,更可能出現文化認同和人格發展上的問題。 迷思.4 英文好=競爭力佳 強調全球化的現代,許多爸媽迷信於「英文好=競爭力佳」的口號,何祥如笑著請爸媽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美國人與英語系國家的人都是「有競爭力」的人。語言是學習、思考與表達的工具,必須能夠運用才能產生效果,但當前就因不少人陷入這個迷思,使英文的學習變得很沉重,學校要求孩子在幾個月內必須背幾百或幾千個單字、多少個句型,甚至要通過各種檢定考試。於是,孩子常在各方的過度期待之下,承受過多的壓力,自然容易產生排斥英語的心理。 何祥如強調,爸媽不要被幼兒美語廣告弄得很緊張,反而忽略了什麼對孩子的未來才是真正重要的。她舉例,當bobo看見一輛車開過去時說:「car!」的孩子,思考創造力遠不如:「這輛車比我們家的大耶!」前者僅能指物,後者卻已可做事物的連結,並且比較大小了。 避免落入迷思,並從生活中營造一個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讓孩子從 0歲起,就在語文能力扎下良好根基! ~原文刊載於2008年1月號《bobo小天才雜誌》

精省育兒大作戰

2008年05月06日
公開
35

節儉有理•13招讓您「儉」到錢 對許多新手爸媽來說,養兒育女無疑是不小的負擔,畢竟家中有新成員加入,也意味著多了新的開銷支出,尤其在物價高漲的時代裡,更是讓新手爸媽大嘆難為。為了減輕育兒工作所帶來的經濟重擔,本文將告訴您如何運用精省妙招,從日常生活中節省各類開銷,讓您不再視養兒育女為畏途,而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文•執行╱吳佩儒 採訪諮詢╱消費高手支藝樺•省錢達人張偉明•省錢達人楊賢英 攝影�江建勳 【觀念篇】節儉•是種生活態度 身處不景氣的時代,只要稍不注意,荷包很容易就會大失血,因此,「省錢」儼然已經成為新的全民運動;特別是家中有小寶寶的家庭,面對可觀的養育費用支出,更是不能忽略節儉的重要。 養兒育女大不易 根據學者及媒體的調查估計,現今養育一個小孩從出生到成年,少則五百萬,多則近千萬,即使是一個年收入約百萬的中產階級家庭,對養兒育女的經濟負擔也倍感壓力,甚至不敢再生第二胎。 若從養兒育女所需的費用來看,學齡前的花費大多是在養育、保母等項目,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教育費用則是讓爸媽感到最沈重的負擔。消費高手支藝樺表示,現代人子女數較少,為人父母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教育費用的支出相對大幅上揚,所以打從孩子一出生,除了支付現有的奶粉、尿布等生活費用之外,還可能需要預存一筆教育基金,以因應日後龐大的教育費用。 省到就是賺到 國內經營之神王永慶有句名言:「賺一塊錢不能算賺,省一塊錢才是真正賺一塊錢」,也就是說,很會賺錢還不夠,要能把錢省下來、存下來,才是真正賺到錢。 許多人認為,開源是減緩經濟壓力的重要關鍵,這個觀念固然沒錯,但如果忽略了節流,無法有效控管開支,即使賺進再多的錢,還是難以改善沈重的經濟負擔。支藝樺表示,現代人大多具備理財觀念,卻經常忘記節儉的重要,事實上,財富是從小錢累積而成,雖然每天省下的幾十塊錢看似不起眼,但時間一久就能成為一筆資金,無論是用在其他支出或理財,都是讓小錢變大錢的最佳模式。 節儉生活≠苦日子 日前曾獲得廣大迴響的「佐賀的超級阿嬤」,劇中阿嬤有句至理名言:「做人不能小氣,但節儉是美德」。的確,大多數人一聽到「節儉生活」,直覺反應就是要過苦日子或窮人的專利,事實上,這並不是正確的觀念,因為節儉生活其實是種生活態度,與其說是省,不如說是理性的適度消費。 省錢達人張偉明表示,以他自己為例,他不窮也不缺錢,之所以一家三口省錢過日子,是因為將節儉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他們完全不如外界所想像的,必須餓肚子或受委屈;相反地,節儉生活讓他們覺得相當踏實,甚至能從各種省錢智慧中獲得許多樂趣,對他們來說,這樣的日子正是時下最流行的「樂活」。 達人這麼說!節儉如同減重•放鬆不得 面對物價不斷飛漲,許多人都想要力行節儉,但真正能持之以恆的卻是少數;省錢達人楊賢英表示,節儉其實就像減重,隨時隨地都不能放鬆,才不會前功盡棄。舉例來說,大多數人在花大錢的時候,因為金額大會仔細思考,但對於日常生活的小錢,卻經常認為沒多少錢而花得不手軟,無形中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支出;因此,任何一筆花費都應該認真盤算,任何一筆小錢都應該省,只要抱持這種觀念,自然而然就能持之以恆地實踐節儉。 【基礎篇】節儉•學會記帳為先 記帳雖然看似瑣碎,卻是省錢及理財的第一步,當知道錢都花到哪裡去了之後,就可以調整消費習慣,針對該省、能省的部分下手,節省開銷。如果您還沒有記帳習慣,別忘了從現在就開始! 分門別類找出金錢流向 記帳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讓自己清楚知道花了哪些錢,掌握金錢流向,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楊賢英表示,記帳講求方法,不是把一天的流水帳記下就好,而是應該分門別類,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分成食、衣、住、行、育、樂、其他等七大類(可視個人需要再加以細分),再依據不同類別記下消費金額,如此一來就能清楚知道錢花到哪裡去。 另外,有些人雖然每天都記帳,記的卻是糊塗帳,也就是只記錄總額,而沒有記錄細項。舉例來說,如果到大賣場購物共消費2,543元,應該將每個購物細項分類記錄下來,千萬不能只記下花了2,543元,這樣不僅無法了解金錢流向,記帳的目的也會大打折扣。 任何一筆小錢都要記 美國知名理財專家大衛•巴哈曾在《富貴成雙》一書中提到:「每天少喝兩杯拿鐵,30年就省7000萬元」,意指每天看似不起眼的瑣碎開銷,經年累月卻會變成可觀的支出,而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非必要開銷即被稱為「拿鐵因子」(Latte Factor)。 記帳的原則就是滴水不漏,任何一筆小錢都要記錄下來,因為日常生活中常有些不容易被注意到的開銷,像是一杯咖啡、一杯珍珠奶茶、一包菸,長久累積下來的金額卻不容小覷,透過記帳便可輕鬆察覺這些「拿鐵因子」。 定期分析各項開支 記帳是了解個人日常消費結構的最佳方式,但單是記帳還不夠,應該要定期去分析各項開支,讓記帳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1.歸納出固定及非固定開銷 從記帳內容中找出每個月的固定開銷(如房貸、車貸、水電瓦斯費)及非固定開銷(如朋友聚會、添購新裝),針對非固定開銷做檢討,提醒自己哪些是不必要的開支。 2.擬定每個月的開銷預算 記帳記了一段時間之後,可大致估算出不同類別所需要的基本花費,此時就能事先規劃每個月的開銷預算,讓自己知道有多少錢可以花費及運用。 3.隨時調整消費比重 除了確實記錄各項開銷之外,透過記帳本定期檢視自己的支出狀況也很重要,畢竟有時候難免會有臨時的額外開銷,如果發現某個類別的花費已經超出預算,就可以儘早調整,減少其他類別的花費,將總花費控制在預算之內。 達人這麼說!兩段式記帳•輕鬆不麻煩 對於第一次接觸記帳的人來說,記帳的確是項繁瑣的工作,甚至讓人想打退堂鼓。支藝樺表示,自己剛開始記帳時,也是花了錢就拿出記帳本,深怕漏記了哪一筆,結果讓自己整天變得緊張兮兮。後來,她改用「兩段式記帳法」,也就是花任何錢都會拿發票或收據,每天分別在中午及晚上各結算一次,如此一來就不會因為隨時要記帳而覺得麻煩。 【實戰篇】節儉•從生活中做起 打從寶寶一出生,家庭基本開銷勢必有所增加,為了因應日後的經濟重擔,新手爸媽可得加緊展開省錢大作戰;其實,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省錢玄機,只要懂得掌握撇步,輕輕鬆鬆就能省小錢換大錢。 PART.1孩子養育費聰明省 現代人生得少,對孩子都是萬般呵護,總希望給他最好的,無形中花錢就像流水。不過您知道嗎?如果善用下列妙招,既可以讓孩子獲得一樣好的照顧,更能省下不少開銷喔! 妙招1.樂於接收二手用品 從得知懷孕開始,準爸媽不妨開始列出新生兒所需用品的清單,主動打聽是否有親友在這幾年剛生下寶寶,並詢問是不是有可以接收的用品,尤其是嬰兒服、嬰兒床、玩具這類消耗品,只要有人樂意贊助,就應該樂於接手,等募集一段時間後,再檢視清單上還有哪些用品需要自行準備。當然,如果朋友預備要送禮,新手爸媽也可以主動告知還缺哪些新生兒用品,這樣非但送禮者不用費心,收禮者更是受用。 達人這麼說! 接收別人的新生兒用品是最方便、直接的省錢方法,但楊賢英特別提醒,收到這些用品時還是應該稍做檢查並適度清潔,畢竟這都是要給寶寶使用的,衛生及安全問題絕對不能忽略。 妙招2.四方蒐集特價情報 所謂「貨比三家不吃虧」,新手爸媽平時應該養成蒐集特價情報的習慣,一旦需要添購寶寶的用品時,立刻就能找出最優惠的店家;至於一些常備的消耗品,像是尿布、奶粉,也可以趁店家推出折扣時先購買,值得提醒的是,即使價格誘人仍不宜貪多,買齊一次所需的數量即可,才不會無形中又造成浪費。此外,許多與懷孕育兒相關的雜誌或網站,常會不定期推出試用品或贈品的索取活動,新手爸媽不妨積極參加,一一收集這些免費的用品,就可以省下不少購物開銷。 達人這麼說! 新手爸媽外出時,不妨多注意各式各樣的店家,支藝樺表示,像她自己就曾經在倒店大拍賣的店家中,幫寶寶買到物超所值的衣服;還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店隱身在菜市場中,其實是老闆自己到國外批貨來賣,也就是俗稱的跑單幫,其產品品質好且價格優惠,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妙招3.網購、團購都能撿便宜 網購是現今非常流行的購物方式,由於少了實體店面的成本支出,賣家大多會將產品價格壓低以回饋消費者,建議新手爸媽可多利用網路為寶寶添購各類用品,不僅產品本身比較便宜,又能省下外出購物的交通費,一舉兩得!至於團購也是撿便宜的好方法,新手爸媽可以集結有相同購物需求的伙伴,或是加入網路上的團購募集行列,透過以量制價的方式,享受最優惠的價格。 達人這麼說! 0∼1歲的寶寶長得很快,許多用品過了一段時間就不適用,張偉明建議,新手爸媽可以找幾位家中有不同年齡層寶寶的爸媽,共同組成「省錢團」,也就是大家各出一筆錢,集體去購買各自所需的寶寶用品,再一一傳承或輪流使用,最後再將用品上網販售,賺取下一次的購物基金。 妙招4.哺餵母乳營養又經濟 各項民生物資喊漲聲不斷,就連嬰幼兒奶粉也跟著漲價,讓家中有小寶貝的爸媽負擔愈來愈沈重。其實,母乳是上天賜給寶寶最營養的天然食物,哺餵母乳不僅有益寶寶健康、能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密,更可以省下每個月好幾千元的奶粉錢,可說是好處多多!當然,若媽咪真的有不可抗力的因素而無法哺餵母乳,建議可採用以量制價的方式去選購奶粉,像是團購、一次購買一箱;或事前多比價,到販售價格比較便宜的店家或賣場購買,甚至加入店家的會員招募,即可享有更優惠的會員價。 達人這麼說! 當寶寶開始進入吃副食品的階段,新手爸媽不妨儘量自己動手製作副食品,既能省下荷包,又能兼顧營養及衛生。楊賢英表示,由於寶寶每次吃的份量少,經常會讓新手爸媽不知道該如何準備,其實只要善用正確的保存方法,新手爸媽就可以一次製作較多份量,省時又省工。舉例來說,新手爸媽如要製作菠菜粥給寶寶吃,可先將菠菜燙過並分裝,放置在冷凍庫保存,每次取一份加入粥裡熬煮即可,如此一來就能省去每次處理菠菜的手續。 妙招5.紙尿布、布尿布交替使用 尿布是寶寶不可或缺的必備用品之一,然而以市售的紙尿布價格來計算,一片紙尿布將近10元,一個月使用下來價格可是相當驚人。建議新手爸媽不妨準備一些傳統的布尿布,與紙尿布交替使用,尤其是在家中或夏天時,無論更換、清洗都比較方便,此時就可多使用布尿布,一來既能省錢,二來也能減少垃圾量,為環保盡一份心力;等到寶寶月齡較大時,建議爸媽可及早訓練寶寶如廁,若正值夏天,在家中甚至不需要穿尿布,就能大大降低紙尿布的用量。 達人這麼說! 爸媽在幫寶寶換尿布時,大多會準備清潔紙巾,以便於清潔寶寶的小屁屁。楊賢英建議,如果是在家中換尿布,爸媽可以改用溫水及方巾來清潔小屁屁,不僅清潔效果一樣好,也能節省清潔紙巾的採購支出,一舉兩得! 妙招6.呼朋引伴學才藝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大多數爸媽都非常重視教育問題,從小讓孩子學習才藝也就成為相當普遍的現象。然而,孩子學才藝不一定要上才藝班,建議爸媽可找一群有相同需求的家庭,募集5∼6個年紀相仿的孩子,共同聘請一位老師到某人家中教學,如此一來,不僅孩子有共同學習的伙伴,可提升學習意願與效果;所有爸媽也能分攤支付老師的鐘點費,省下不少開支。 達人這麼說! 家教老師的行情不一,如何用最經濟的方式請家教老師,其實也是有撇步的。支藝樺表示,以她自己為例,她會到人力網站中的家教網去搜尋,其鐘點費的起價比較便宜,且又有相關評鑑與介紹,是相當不錯的管道之一。 妙招7.自製簡易玩具 有孩子的爸媽大多有這樣的經驗,孩子對玩具的熱度通常都很短暫,喜新厭舊更是常有的事,導致家中的玩具總是買得多、玩得少。建議新手爸媽不妨自己動手做些簡易的玩具,像是將綠豆裝在空的保特瓶中,就是簡單的搖鈴;在紙卡上畫出不同顏色的形狀,就是簡單的遊戲圖卡,不僅能省下玩具的採購費用,也可以發揮無限的創意,讓孩子擁有獨一無二的專屬玩具。 達人這麼說! 除了自己動手做玩具之外,多帶孩子到戶外接近大自然,以親子遊戲取代玩具,也是相當不錯的方式。楊賢英表示,大自然中有許多值得孩子去探索的元素,走向大自然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有許多助益。 PART.2日常生活費輕鬆省 近年來物價不斷上漲,薪水卻遲遲沒有動靜,新手爸媽養育孩子也變得愈來愈困難。因此,如何節省其他的日常生活開銷,挪來支付育兒費用,也是精省育兒的重要作戰法! 妙招1.挑對時段購買食材 民以食為天,吃飯可說是少不了的開銷,然而為了節省飲食費,減少外食機會、儘量在家開伙絕對是基本功。準備食材是在家開伙的首要工作,新手爸媽除了要多關心物價波動的新聞,儘量選擇當下比較便宜的食材之外,也該懂得在適當的時間去採買,舉例來說,愈接近中午或快收攤的時候,傳統市場的菜價就會愈便宜;而大賣場則是會趁快打烊前,將生鮮食材便宜出清。因此,若能在這些時間去採買,就可以大大降低採購食材的開銷。 達人這麼說! 大賣場販售的商品多、價格便宜,許多人一進去就會不小心淪陷,把購物車堆得滿滿的,反而愈花愈多。張偉明建議,到大賣場購物前應該先列購物清單,並事先掌握是否有特價商品,等進了大賣場就只拿清單上的商品,拿完就停手;另外,大賣場的商品眾多,且幾乎都是大包裝,比價時可別只看總售價,而是應該比較相同單位的單價,才能買到真正划算的商品。 妙招2.聰明烹調省瓦斯 隨著國際油價飆漲,瓦斯費也跟著調漲,新手爸媽應該懂得掌握烹調上的小技巧,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達到節省瓦斯費的目的。舉例來說,有些料理需要長時間的燉煮,像是滷肉、熬湯、煮咖哩等,都得慢火細燉才能入味,但時間愈久,瓦斯費也就愈多,建議不妨先用大火煮到沸騰,再關火並蓋上鍋蓋用燜的,一段時間後開蓋試吃,如果不夠軟爛,則照著同樣的程序再來一次(若家中有不要的厚外套或毛衣,也可以拿來包裹鍋子,效果會更好);另外,煮紅豆、花生這類要花長時間才能煮透的食材時,可先將紅豆、花生用水泡過,就能縮短不少烹調時間。 達人這麼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楊賢英表示,市面上有許多快鍋或燜燒鍋,不僅可以節省烹調時間,甚至一次就能做出一餐所有的菜,方便又省錢。此外,定期檢查瓦斯爐嘴是否有阻塞,也是避免浪費瓦斯的重要方法。 妙招3.插頭分類是省電基礎 一般家中所使用的電器,大致可簡單分為「有待機功能」及「無待機功能」兩種,所謂有待機功能的電器,指的就是一旦插上插頭,電器上就會有發亮或閃爍的指示燈,只要按下遙控器或Power便可以啟動,像是電視、錄放影機,床頭音響、冷氣機等,這類電器即使沒有開啟,也因為在待機狀態下而會用到電。因此,建議新手爸媽將家中有待機功能的電器插頭,依照功能及區域集中插在附有開關的延長線上,用完就隨手將延長線的開關關掉,以節省用電量。 達人這麼說! 冰箱是耗電量相當大的電器之一,張偉明提醒,除了儘量減少開啟冰箱的次數,東西放進冰箱前應該先規劃好放置的位置,並將這些位置畫在紙上,貼在冰箱外面,這樣每次要開冰箱拿東西或放東西時,就可以迅速完成,減少開啟冰箱的時間。另外,切記不要將熱的食物直接放入冰箱,以免因為要急速降溫,造成壓縮機不斷運轉的狀況,既浪費電費,也會減少冰箱的壽命。 妙招4.洗澡水妙用無窮 省水不僅可以省錢,也是珍惜資源的重要概念,一般人提到省水,直覺地就會想到將要洗的東西集中一起洗,不過您知道嗎?善加利用每天使用的洗澡水,其實也是省水的絕佳方法。舉例來說,每次等水變熱之前都會先流掉許多冷水,如果能用水桶將冷水蒐集起來,無論拿來清洗貼身衣物或拖地,都相當方便;另外,如果家中有浴缸的話,建議不妨站在浴缸中洗澡,將洗澡的肥皂水蒐集起來,既可順便清洗浴室,也能用來沖馬桶。 達人這麼說! 許多人一打開水龍頭就是開到底,任由水嘩啦嘩啦地流,無形中就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放費。楊賢英建議,每次開水龍頭應該只開一半或不到一半就好,或加裝一些可控制水流量的裝置,以減少每次的用水量。 妙招5.多加利用大眾運輸工具 國內油價每公升已突破30元大關,為了減少交通費的支出,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不要自己開車,能走路就不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如此一來不僅省了荷包,更增加了運動的機會,對健康也能加分。此外,共乘制也是相當不錯的方式,如果上班地點在外縣市,不妨問問附近鄰居的上班地點是否屬於同一個區段,再評估共乘計程車的費用會不會比較划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可以採行共乘制,既方便又能敦親睦鄰。 達人這麼說! 如果偶爾想帶孩子到外地旅遊,或是遇到下雨天不方便,需要自己開車時,也別忘記調整自己的開車習慣,節省用油量。張偉明表示,急催油門或急煞車的開車法,其實是相當耗油的,且坐在車裡的乘客坐起來也不舒服,因此,開車時應該緩緩地踩油門與煞車,您會發現每公里所花的油費會稍稍降低喔! 妙招6.善用信用卡省錢 使用信用卡是現代人常見的消費模式,但是您知道嗎?如果能善加運用,信用卡也能幫您省到錢喔!利用信用卡省錢的第一步,就是挑選適合的信用卡,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辦卡之前務必要貨比三家,了解各發卡銀行的相關規定,像是有無年費、紅利積點如何計算、有無相關優惠等,再集中辦理2∼3張對自己最有利的信用卡。至於信用卡的使用,首先要整理出每張卡的結帳日與繳款日,才能知道什麼時間該使用哪張卡;另外,多注意發卡銀行的優惠活動,尤其是比較大筆的消費,像是年繳保險費、稅金、學費等,都應該仔細比較,使用優惠較多或紅利積點較划算的信用卡進行消費。 達人這麼說! 善用信用卡固然有助於省下荷包,但如果缺乏正確使用的觀念,則會帶來嚴重的反效果。楊賢英表示,信用卡是一種先享用後付款的消費模式,刷卡之前一定要先確認是否有其預算,千萬不要使用循環利息,以免陷入高利率的惡性循環中。 ~原文刊載於2008年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從0歲起,陪養睡眠好習慣!

2008年05月05日
公開
27

你想過嗎?漫長人生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而生命的起源階段也是從「睡覺」開始的。黃基家小兒科診所院長黃基家解釋:「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並無生理時鐘的問題 ,他(她)大部分處於「動眼期睡眠」的狀態中。這也是為什麼剛出生的嬰兒幾乎都在睡覺,甚至有嬰兒出生頭一、二天,不管你怎麼吵他,他就是不會醒,連喝奶都是一邊喝一邊睡,甚至可以不用喝奶喔!」  認識「動眼期睡眠」∼免驚! 動物的睡眠狀態可以簡單分成「非動眼期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s,NREM)及「動眼期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 黃基家院長表示,所謂「非動眼期睡眠」則簡單可以分成4個階段:昏昏欲睡、淺睡、深睡、深沉的睡。 而「動眼期睡眠」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睡覺時,眼睛卻一直在動,而呼吸、心跳也呈現忽快忽慢或不規則狀,甚至四肢也會跟著抖動等。這種情形在新生兒身上最為明顯。有統計數字顯示,新生兒睡眠的時間中,有50%處於動眼期睡眠的狀態,慢慢到6個月以後,動眼期睡眠的比例會降到25∼30%左右。 此階段除了眼球會快速移動,大腦的神經元的活動與清醒的時候相同,所以多數在醒來後能夠回憶的栩栩如生的「夢」就是在動眼期睡眠時發生的。 【關鍵提醒】寶寶真的醒了嗎? 提醒新手父母,當你發現嬰幼兒睡覺時眼睛在那轉呀轉,或者手腳在那輕輕抖動,千萬不要第一時間就去驚動他,因為他可能還處在動眼期睡眠。一次優質的睡眠可能是多次動眼睡眠與非動眼睡眠週期相互交替完成!總之,過於緊張的父母反而可能會干擾寶寶的睡眠喔! Part 1「一暝大一寸」∼系金A? 或許你也聽過長輩在哄小寶寶睡覺時,嘴裏會喃喃哼唱著:「囝仔囝囝睏,一暝大一寸;囝仔囝囝惜,一暝大一尺。」睡覺對新生兒真有這麼大的好處嗎? 黃基家院長表示:「睡眠對成長中孩子的重要性早被證實,因為他們正處於腦部極速發育的黃金階段;父母除了要特別注意新生兒的睡眠時間與品質外,養成優良的睡眠習慣也同等重要!」 【醫學小常識】關於生長激素 研究指出:與人體生長所需最有關係的生長激素,在沉睡階段分泌的量最多,尤其嬰幼兒在睡眠時所釋出的生長激素幾乎是清醒時的3倍或以上。而且要有足夠的生長激素,才能促進神經系統和腦部發育,寶寶也才能健康成長。 另外,睡眠也能加強釋放肌肉生長與修復的主要激素,生長激素能幫助嬰幼兒燃燒脂肪,進而轉化成肌肉能量,幫助身體強化韌帶與肌腱,加強蛋白質合成等。 「愛不愛睡覺」∼天生注定? 就因為睡眠與寶寶發育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許多父母對於不愛睡覺或者睡眠不佳的孩子分外頭疼。對此,黃基家院長強調:「睡多久才算睡飽、容不容易入眠、夜裡會不會常醒來……這些跟睡眠有關的問題都跟先天體質以及後天環境有關,而前者的影響力又大於後者。」 【睡眠糾察隊】2個優質睡眠檢測法 黃基家院長說,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不同,嬰幼兒在未建立起自己的睡眠習慣前,父母可以從以下二方面來判斷寶寶的睡眠是否適當: 1.觀察喝奶及哭鬧狀況 俗話說,囡仔吃飽睡、睡飽吃。「如果孩子睡眠不佳,醒來就比較容易哭鬧,進而影響喝奶的情緒和量,這是常見的嬰幼兒照顧問題,它會呈現好的循環或壞的循環。」黃基家院長補充道:「根據統計,有90%的嬰兒在出生2、3個月之間,可以有一次晚上睡眠時間可長達5∼6個小時以上。如果到了3個月大之後還是沒有,那父母就必須試著調整了。」 2.留意寶寶成長曲線表 一歲前的寶寶,每個月幾乎都有明顯的成長指標可供父母參考(詳見新生兒手冊),黃基家院長認為,每個人都有他的先天體質,對於不易入睡或睡眠時間較短的孩子,如果逐月的成長曲線(頭圍、身高、體重)在合理的範圍,醒著的時候也不會愛哭鬧,那父母最好放寬心情去接受這樣的特質。 Part 2「睡眠好習慣」∼從0歲開始! 雖然睡眠有先天體質的限制,但黃基家院長認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後天的睡眠環境因素以及主要照顧者的態度,才是日後孩子成長中所需優質睡眠的影響關鍵。 【不易入睡寶寶這樣做】 1.檢查寶寶睡覺的聲光環境 光線 白天適時打開窗簾讓光線亮一些,傍晚以後燈光暗一些,晚上可以開小燈,讓寶寶有白天和晚上的區別。 聲音 白天時允許某種程度的聲音,到了傍晚或晚上,聲音就要盡量減少。 2. 讓寶寶白天醒著的時間多一些 黃基家院長建議,可以在白天時多陪寶寶玩、抱抱寶寶,藉機多認識寶寶,或稍微提早喚醒寶寶換尿布或餵奶。尤其在傍晚的時間不要睡太久,目的是希望寶寶晚上可以睡久一些。 3.慢慢拉長晚上的睡眠時間 晚上讓寶寶玩的時間少一些,講話少一些,燈光暗一些,循序漸進拉長晚上睡覺的時間。如果晚上需要餵奶或換尿布,不要打開大燈(開小燈),動作及聲音要儘量輕柔,讓寶寶的影響儘量減少。 【不優睡眠習慣要避免】 1. 拍打入睡。 2. 搖晃入睡。 3. 抱著入睡。 4. 含乳頭/奶嘴/奶瓶入睡。 5. 和大人同床或同房入睡。 外力助眠的困擾 黃基家院長解釋:「這些拍背、搖晃或抱著等安撫寶寶的動作,的確是多數寶寶安然入睡的最佳良伴,但這些動千萬不能一直持續到寶寶已經入睡了才停止,最好在寶寶昏昏欲睡時,就慢慢地、有節奏性的停止,然後把寶寶放在床上,讓寶寶自己睡著。否則,寶寶一旦養成有外力介入才能入睡,那半夜醒時,也同樣需要這些才能入睡!」 外物助眠的後遺症 很多媽媽為了省事,會讓奶嘴、奶瓶或者自己的乳頭陪伴孩子入睡,這樣除了容易造成寶寶蛀牙問題外,寶寶一旦沒了這些東西,就會產生不安全感的問題,甚至大一些會衍生戀物癖(固定拉扯枕頭、棉被一角)的問題。 同床同房的缺失 據國外研究發現:從小獨睡的孩子,其獨立性較與父母同睡的孩子高。黃基家院長建議,大人小孩分房睡,父母可藉助一些監視器來探勘孩子的睡眠情形;若無法分房至少也要分床,大小孩一起睡,容易互相影響,並非明智之舉。 【媽媽寶寶雜誌】

如何啟發幼兒智能

2008年05月04日
公開
25

聰明的孩子喜歡閱讀   閱讀是孩子們認識社會和大自然的最主要方式。有關資料表明:早慧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喜歡閱讀。早期閱讀對於提高孩子的智力尤為重要。   1、早期閱讀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閱讀能刺激孩子的大腦,是健全大腦神經組織的最好方式,讓孩子早早閱讀,可以讓他們汲取知識的營養,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使孩子的童年生活變的豐富多彩,樂趣無窮。   2、早期閱讀是孩子個性正常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閱讀能增加孩子的交往,孩子的性格、興趣、理想、世界觀的形成都與閱讀的內容密切相關。通過閱讀,孩子可以豐富經驗,增添生活的感受,培養獨立的個性。所以,早期閱讀對兒童個性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3、早期閱讀是孩子今後學有所成的一個重要前提。閱讀能力是孩子日後學習知識的基礎。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兒童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一習慣會陪伴和影響他的整個求學生涯,提高他的整體素質,使他終生受益。 ■5個高招開發嬰兒的智力 ★ 39健康網   隨著寶寶的長大,寶寶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有的活潑機靈,熱情好動,善於學習和模仿;有的羞怯膽小,缺乏探索精神,接受和掌握新事物、新技能較慢。產生這些差別的關鍵在於你是否給寶寶進行了計劃周密、方法得當的早期智力開發教育。   我們有幸邀請到有著二十餘年幼教經驗的張園長給父母們介紹嬰兒智力開發的五個基本要素。   一、媽媽摸一摸,寶寶笑一笑   撫觸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擁抱,對嬰幼兒來說更為必要。不僅能開發孩子的觸覺能力,促進他們成長,還傳遞著父母的愛心,讓孩子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培養健康的心態,是親子交流的絕佳手段。(撫觸應在孩子清醒時進行,父母一定要洗淨手,除去戒指、手鏈、腕表之類的飾物,以免劃傷孩子。撫觸時用力要輕柔,時間不宜過長,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鐘即可。)   二、美妙的聲音讓寶寶更聰明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耳聰目明,口齒伶俐,盡早地訓練與培養孩子良好的聽覺,非常有益於孩子語言水平的發展與智力的提高。正常的嬰幼兒一出生就有聽覺能力,聽聲辯源是主要的訓練方法。要堅持輕柔親切地反覆地對孩子講話,這能在寶寶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信息。孩子特別喜歡短小歡快、節奏鮮明的兒歌,可以多念給他聽。但要注意,聽覺訓練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   三、飽覽大千世界 寶寶見多識廣   初生的嬰幼兒視力較弱,只能近距離看物,隨著月齡增加,三個月時能看清五六米外的東西,六個月即可遠距離視物。所以視覺訓練應該循序漸進,孩子對鮮明的顏色較為敏感(尤其是紅色),繽紛鮮艷的色彩,豐富多變的物品最能激發寶寶的興趣。   四、運動寶寶身體好   運動不僅讓孩子變得健康結實,更有助於孩子多種感覺能力的全面發展,培養他良好的方向感和平衡能力,使孩子聰穎活潑。但做運動時要結合孩子的本身體質,運動量、力度、難度要適中,不要讓孩子過度疲勞。   五、寶寶愛模仿 進步可不小   嬰幼兒有著驚人的學習能力,求知慾極強,如海綿吸水般「貪婪」   地探求著。父母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幫助寶寶認識周圍事物。要細緻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的需要與興趣,更要耐心教導,不厭其煩,決不能生硬急躁,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更為重要的是,應注重「身教」,以和藹的態度,體貼地照料,耐心的重複和不斷的鼓勵為孩子營造溫暖的氛圍,培養愉悅的心境,這樣,孩子會形成健康的心態,熱情自信的性格,樂觀向上的品質,讓孩子收益終生。 ■增強記憶力的11個小遊戲 ★ 39健康網   記憶是知識的寶庫,有了記憶,智力才能不斷發展,知識才能不斷積累。下面提供幾則有助於增強幼兒記憶力的遊戲。   寶寶出生後兩三天就有一定的記憶能力,出生後6個月左右就出現了形象記憶。如何提高寶寶的記憶力呢?   遊戲1:從哪兒開始   講有連續性的童話故事,每天講到哪兒,都讓他記住。第二天開始講時,可以先問問他:「昨天講到哪兒了?」長期這樣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寶寶的記憶力。   遊戲2:動物運動會   給每個小動物玩具編號,請寶寶記住。然後媽媽再將號碼拿起來,並把號碼弄亂,再讓寶寶給每個小動物把它們原來的號碼貼上,訓練寶寶把號碼和小動物一一對號入座。   遊戲3:看圖記憶   讓寶寶看一張畫有好幾種動物的圖片,限定在一定時間內看完。一開始時間可以長些,逐漸縮短看的時間,將圖片拿走後,讓寶寶說出圖片上都有哪些動物。如果他記住的不多,可以將動物分類記,如獸類有幾種,鳥有幾種,魚類各有幾種,這樣就能記得快些。   遊戲4:打電話   和寶寶同向坐好(同時面向前)。媽媽伸出大拇指和小指湊到耳邊模仿打電話,問寶寶:「喂,你是誰?」「你家住哪裡?」「你爸爸叫什麼名字?」「他在哪兒上班?」……要求寶寶一一回答。   遊戲5:看櫥窗   路過商店櫥窗時,先讓寶寶仔細觀察一下櫥窗裡陳列的東西。離開以後,要求他說出剛才所看到的東西。你也可以觀看其他的事物,如觀察文具盒裡的物品,然後說出盒中共有多少件東西;觀察公園裡的花壇,說出有幾種顏色的花。   遊戲6:重複手勢   讓寶寶認真看著你做的5個手勢。要求他在你做時不要跟著做。等你做完後,讓他按順序重複做出來。如果寶寶不能順利回憶5個手勢,你可以把手勢數量減少到3~4個,以後再增加到5個。   遊戲7:回憶姓名   和寶寶看電視或讀書的時候,要求他注意記住故事中人物的名字,然後讓寶寶回憶每個人的名字。   貼士:   寶寶一天中記憶力最好的時間是在睡覺前,這時給他講故事或講一些生活常識,學習效果最佳。採用形象生動、有聲有色、顏色鮮艷分明的東西作為記憶材料。用這些寶寶感興趣的形式,讓他在不知不覺中記住許多東西。   幼兒寶寶的記憶小遊戲   1、依次說出名稱把6樣東西按先後次序排列在桌上,讓孩子看上幾十秒鐘,然後遮起要求孩子憑記憶依次說出這6樣東西的名稱。   辨顏色讓孩子閉上眼睛,說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襪是什麼顏色的。如果你也閉上眼睛說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襪的顏色,將會引起孩子對這種遊戲的更大興趣。   2、找物品當著孩子的面把8種不同的小物品分別藏好後,再讓孩子將這些物品一一找出來。   3、看圖說話把15張不同內容的圖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會兒,然後蓋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圖片內容盡可能準確地敘述一遍。   「飛機降落」將一張大紙作為地圖貼在牆上,紙上畫出一大塊地方作為「飛機場」。再用紙做一架「飛機」,寫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圖釘。讓孩子站在離地圖幾步或十幾步遠的地方,先叫他觀察一下地形,然後,蒙上眼睛,讓他走近地圖,並將「飛機」恰好降落在「飛機場」上。   4、看櫥窗這個遊戲適合在帶孩子外出時進行。路過商店櫥窗時,先讓孩子仔細觀察一下櫥窗裡陳列的東西。離開以後,要求孩子說出剛才所看到的東西。

11個月寶寶的發展遊戲

2008年05月02日
公開
53

為了讓寶寶從出生那天起就能接受刺激,充分發揮潛能,媽媽或照顧者對寶寶而言就顯得格外重要。相對的,也必須有正確的養育方式,並具有無限的愛心和耐心。所有的養育方法都需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愛」,在給寶寶任何活動或遊戲中,要經常讚美、誇獎他的表現。當他接受到愉快的刺激時,腦中的「中腦皮質」系統就會發揮作用,使他學習順暢,因而樂於學習。 研究指出,經常受到適度刺激及關懷的寶寶,遇到困難時,自己就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地付出行動。而有這種能力及行動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 這個月齡的寶寶自我意識更強了,很多事情喜歡「自己動手做」,例如要自己拿湯匙吃東西、自己拿杯子….等,不要大人餵他或代勞。同樣,他的認知能力越來越好,模仿能力也很強,身邊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他模仿的對象,所以大人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讓他在溫馨、祥和、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就是給孩子最好、最永恆的寶藏。 一、好好吃 看到美味的食物人人想吃,寶寶也不例外。他可能迫不及待希望食物趕快入口,但媽媽要把握餵食要訣,一定要注意:食物不能太燙,約近人體體溫即可。平時寶寶自己拿湯匙進食,不但可訓練手指靈活還能培養獨立能力,應多讓他自己來。但如果這種食物是寶寶從未吃過、喝過的,最好由媽媽親自喂他,因為大人要教寶寶用舌尖感受食物的美味。 方法:餵食時,媽媽自己先示範吃一口,邊吃邊說:「真好吃!」然後再說:「啊!」讓他打開嘴巴,給他吃一、二口後,再把食物放在他對味覺最敏感的舌尖,讓他品嘗食物的味道,不要一下子就把食物放入嘴巴的最裡面。 二、找圖遊戲 寶寶喜歡做尋找的遊戲,透過玩而學習新事物。讓寶寶學習把言詞和圖片連結起來,記憶圖片的名稱,練習手的動作和爬行的動作,及增加記憶能力。 方法:在大紙盒上貼一張寶寶熟悉的圖片(如動物、水果、汽車、家人照片….等),和他一起坐在地板上,跟他說這張圖片的特點。例如「小白兔耳朵長長的」、「汽車嘟!嘟!響」、「娃娃在笑,好可愛!」等,讓他好好看一會圖片。熟悉後,再將紙盒轉向,問他:「小白兔呢?怎麼不見了?」寶寶會將紙盒翻來翻去,終於找到小白兔了,他會笑得好開心喔!別忘了讚美他:「你好棒!」、「寶寶真聰明」。如果寶寶不去找,可把圖片再轉回來,重複以上動作。每天玩一次,如果寶寶不願意再玩了,就不要強迫。 玩幾天後,再貼新的圖片在另一面,叫寶寶先找出第一張,再找新的圖片,每次要加幾張,可視寶寶的學習情況而定,這個遊戲可玩好一陣子。 三、盡情塗鴉 讓寶寶開始學習使用蠟筆或彩色筆盡情塗鴉,可發展他手指的靈活性、培養對色彩的興趣,及提供對自我世界的探索。 方法:讓寶寶先看著你用蠟筆在紙上畫些簡單的圖案、塗上顏色,引起他的興趣後,再給他一支蠟筆,讓他把玩一下,告訴他:「這是蠟筆。」教他用全手握筆。開始可手把手教他在紙上畫,最後放開手讓他自己塗鴉。不管他的「傑作」如何,都要誇獎他。 如果寶寶拿了筆要亂塗家具或牆壁,要告訴他蠟筆或彩色筆只能畫在紙上,建立他正確的習慣。 四、選選看 你是否曾有過拿幾樣東西讓寶寶挑選的經驗?寶寶想喝水了,想吃東西了,不要直接拿給他,再拿另一樣不同的東西讓他選,當你的寶寶有機會做選擇時,可能會產生很有趣的「笑」果,及學習思考、認知的效果。在選擇嘗試中,他會學會了解自己的需求及認知各項物品的功能。 方法:利用日常用品讓寶寶做選擇,如他要吃稀飯時,給他一根湯匙及一支小叉子讓他選;喝水時,給他一杯有裝水的杯子及一杯沒裝水的杯子隨他挑選;出門時,問他腳上應該穿襪子還是手套;洗手時,問他該用香皂還是積木……等。 如果他選錯了,那麼就照他選的給他,將錯就錯,讓寶寶自己親身體驗錯誤。就讓他用小叉子吃稀飯;喝沒有水的杯子;腳上穿手套;用積木洗手。在有趣的試行錯誤中,你跟他一起歡笑吧。接著,讓他再選一次,如果他選對了,要讚美他。有時寶寶會故意選錯,對這種滑稽錯誤他感到非常有趣,這時你就幽默一下,跟他開懷大笑吧!

11-12個月離乳食階段即將結束

2008年05月01日
公開
40

專家 / 謝宜芳 振興醫院營養師 寶寶就快滿周歲了!媽媽辛苦所養育的寶寶,自5、6個月大時,由喝奶漸漸轉進吃離乳食的階段,如今,離乳食階段就快結束了,很快地,寶寶就可以和爸爸媽媽一同在餐桌上吃飯了。這時候的孩子愛動,吃飯會不專心,只要有引起他興趣的東西,他就會去碰,所以孩子吃飯時,要給他一個可以專心吃飯的環境,最好是將他平時玩的玩具或布偶收到房間內,並且勿在正餐之後給孩子吃太多零食。你可以幫孩子準備他專屬的餐具,提高他用餐的興趣,而且應選在孩子真正肚子餓的時候才給他食物,如果他還不餓,可以把吃飯的時間延後,而不要強迫他吃。度過出生後的頭一年,寶寶滿周歲了,所以飲食已和大人們逐漸相近。看著寶寶的可愛模樣,回頭想一想,這一年是不是充滿幸福與滿足?新手媽媽也變老手了,加油吧! 你可以參考這種餵養模式 ◆早上8點吃離乳食; ◆10點左右喝一次奶; ◆中午12點左右餵離乳食; ◆下午2點餵食水果、喝奶; ◆晚上6點左右吃離乳食晚餐; ◆睡前10點再喝奶。 食物的型態 食物切成約0.7公分見方的大小,可比之前稍硬一點。 11∼12個月寶寶一天的攝食量 食物種類 可選擇的種類 1天的量 五穀類 稀飯、吐司、馬鈴薯、地瓜、芋頭、 麵糊、饅頭、太白粉、玉米粉、蓮藕粉 1碗 蛋豆魚肉類 魚肉、雞肉、雞蛋、豆腐、毛豆 6大匙,全蛋一個 蔬菜、水果類 各種蔬菜、水果 8大匙 油脂類 奶油、沙拉油 1大匙 註:1碗約100公克的食物量 11∼12個月寶寶的營養佳餚 軟飯 生米煮成軟飯為:1杯生米加3杯水。 熟飯煮成軟飯為:1/2杯熟飯加1杯水。 洋菇豆腐絞肉燴飯 材料:洋菇2朵、豆腐30克、絞肉20克、飯60克、白菜1片。 做法: 1.將白菜、洋菇切成細丁。 2.鍋中放1/2杯水,煮滾後加絞肉、白菜、洋菇、豆腐一起煮熟,加調味料後用太白粉勾芡,淋在軟飯上即可。 牛肉蕃茄拌飯 材料:洋蔥末少許、牛絞肉20克、蕃茄丁1/2碗、蛋黃1/2個、飯60克。 調味料:醬油1/2大匙、高湯1/3杯。 做法:鍋中放調味料,將洋蔥煮軟後再放蕃茄丁、牛絞肉一起煮軟,最後再打入蛋黃呈半凝狀,淋在飯上即可。 壽司 材料:飯60克、糖1小匙、醋1/2小匙、肉鬆1小匙、海苔粉1/2小匙。 做法:將軟飯加糖、醋及海苔粉拌勻,做成一圓圈狀,上面撒肉鬆即可。 鹹蛋黃醬吐司 材料:去邊吐司1片、鹹蛋黃1/2個、熟蛋黃1/2個、沙拉醬1小匙、葡萄乾5顆。 做法:將鹹蛋黃、熟蛋黃加沙拉醬一起拌勻,抹在土司上,撒上葡萄乾即可。 紅豆地瓜 材料:地瓜1條、煮熟的紅豆1大匙、黃豆花生粉1小匙。 做法:將地瓜放入鍋中煮熟搗成泥,然後將地瓜泥加紅豆泥拌均勻,外面沾黃豆花生粉即可。 山藥絞肉 材料:山藥1/2碗、絞肉1小匙、枸杞5粒。 做法:將山藥蒸熟搗成泥,取一鍋,放少許油,將絞肉炒香,加太白粉勾芡,淋在山藥泥上即可。 水果麵條 材料:草莓1個、橘子2瓣、香蕉1/3根、熟麵條1/2碗、紅糖1小匙。 做法:將草莓切丁、橘子去皮切丁、香蕉切丁,加在麵條上,拌紅糖即可。 寶寶的飲食評量 寶寶主要營養源:以離乳食為主,母乳可以開始斷了,在兩餐當中,可以餵食配方奶粉或較大嬰兒奶粉為輔。 一天喝奶的次數:3次,每次180∼225cc 餵離乳食次數:一天3次,每天再加一次單獨水果,吃完離乳食,可再補餵奶。

快速停止幼兒哭鬧的方法

2008年04月28日
公開
37

快速停止幼兒哭鬧的方法 Quick! Stopping crying. 撰文�高子茗 諮詢�資深專業保母王美智.資深專業保母陳淑珍 哭和笑都是一種情緒反應,不過,有的孩子特別愛哭,或是習慣以哭的方式來達到目的,這種三不五時就一把鼻涕眼淚的模樣,不僅讓父母心疼,更是深感頭疼。且讓我們來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麥擱哭啊」! 哭,是孩子出生後就發揮的第一項本能,也是他們和外界溝通的方式之一,不過,隨著年齡增長,說話、肢體等等表達能力愈來愈好之後,孩子慢慢就不再凡事採取「哭」的手段。 但哭也是一種自然的情緒反應,對幼兒來說,有些時候當他生氣、難過、身體不舒服時,有可能選擇哭泣的方式,如果只是偶爾的情緒抒發,對孩子有減輕壓力的效果,所以,哭不見得都是不好的,或是非要禁止的。 就怕凡事一哭二鬧 最令家長比較害怕的,莫過於孩子經常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要求某種目的,或抗拒大人的意見而選擇大哭大鬧,例如非要大人買玩具、非要大人讓他看電視等,這種動輒以哭來要脅的方式,相信令大多數家長難以接受。 資深保母淑珍媽媽表示,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懂得察言觀色,所以,父母從小就應該要有一定的尺度,孩子自然會了解父母的原則是什麼,就比較不會以哭鬧來左右父母。此外,她認為,父母希望孩子能有穩定的情緒,就必須先想想自己是什麼樣的父母及家庭環境,例如有些父母經常吵架,或媽媽的情緒喜怒不定,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就沒有辦法建立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就可能容易哭泣或顯得退縮。 從小讓孩子習慣動手做 資深保母美智媽媽覺得,現代孩子生得少,有些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幫孩子做很多事,結果可能讓孩子面對父母時就會耍賴,或父母沒幫他做什麼事就發脾氣,所以,她建議父母親應該依孩子的年齡,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能力所及的事。因為在動手時,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解決問題,也能增加他的挫折忍耐度,以後碰上不會或做不好的事情時,孩子就比較有耐心去面對,不會立刻以哭鬧的方式尋求幫助。 快速化解•4種常見的哭泣場面 場景1 兄弟姐妹之間的爭吵 家有二個孩子以上的父母,大概經常要面對手足之間的爭吵畫面,特別是在1∼3歲的幼兒階段,因為孩子還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加上隨時可能因為搶玩具、搶先後順序、爭對錯等,輸的一方就大哭來表達不滿。 方法1 美智媽媽建議可嘗試讓哭泣的寶寶轉移注意力,例如拿另一個有趣的玩具出來(媽媽最好輔助生動的表情,讓寶寶覺得你拿出來的另一個玩具很好玩),或是告訴他「等20分鐘再換你來玩」。比較好溝通的孩子,多半能接受這樣的意見。 方法2 媽媽也可以先要求兄弟(姐妹)商量誰先玩,或是先以猜拳的方式決定先後,贏得人可以先玩30分鐘,如果兩個人都不願意妥協,就暫時把玩具收起來,兩個人都不要玩,如果選擇繼續哭泣的人,可以告訴他「下次也沒得玩」。 方法3 淑珍媽媽建議如果家有年齡接近的孩子,不妨一樣的玩具準備兩份,連顏色也要一模一樣,這樣可以減少爭吵的機會。 保母叮嚀:孩子之間總是吵吵又合合,所以,有些時候父母不一定馬上要介入孩子的紛爭,可以試著讓他們解決看看,原則上,父母的處理方式要盡量做到「公平」,讓紛爭能夠平和落幕。 場景2 有所目的且要求大人妥協 在玩具區域裡,偶爾就有機會看到某個孩子耍賴不肯走,哭著非要媽媽買玩具;或是在超市裡,某個孩子大哭要求媽媽幫他買糖果或飲料。孩子一哭,有些父母可能受不了旁人的眼光,或為了趕快止住哭聲,就只好妥協。 方法1 如果孩子著耍賴甚至躺到地上,美智保母媽媽建議,媽媽可以立即走人,讓他也只好離開買玩具的地方,明確讓他知道,哭是沒有用的,幾次之後,孩子就會了解媽媽的原則。 方法2 出門前約法三章,先講好只能買什麼,如果孩子不守規定,媽媽下次就不要帶他出去,或是取消他的某些權利。 方法3 告訴孩子「可以買,但是你要先達到某些要求」,例如一個星期都遵守規定、自己穿衣服、自己把飯吃完,如果他做得到,下次就來買,這樣也可以訓練幼兒延遲滿足的等待能力。 方法4 如果媽媽覺得可以接受讓孩子買玩具,那麼就告訴他,「請你好好用說的,如果你能好好說,而且也願意只挑1個玩具,媽媽這次可以讓你買玩具」,接著約法三章,例如這次如果要買,一個月內都不能再買別的玩具了。 保母叮嚀:如果不希望孩子老是以哭來要脅,父母最好在第一次就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沒有用的。如果知道孩子沒有很好的自制力,那麼,最好不要帶他經過這些賣玩具、糖果的地方。 場景3 轉換環境讓孩子不安時 孩子要去新保母家或上幼兒園,對於新環境及新的照顧者不熟悉時,孩子就可能以哭來表達他的情緒。或是初到朋友家作客時,可能因為陌生而害怕的哭泣。 方法1 新環境的老師或保母,面對新的孩子,通常都會盡量安撫他,例如說故事給他聽、馬上帶他出去逛逛,讓他分散注意力,轉換情緒。 方法2 給孩子一些安撫、拉攏的小東西,例如送他一個小玩具、拿出小點心,然後告訴他,「如果你10分鐘不哭,等下還有新的東西會出現喔」。 方法3 去作客時,請朋友不要先抱孩子,也不要一直盯著他看,只要給他一些玩具,然後大人自己專心聊天即可,通常孩子會先觀察四周環境,如果發現父母聊得很開心,慢慢就會卸下心防。 方法4 孩子不安時,父母或照顧者可以先抱抱他,告訴他「我知道你的感覺」,接著嘗試轉移話題,讓他慢慢忘記為什麼而哭。 保母叮嚀:每個孩子到了新環境,都免不了要哭上一陣子,等一段時間過去後,孩子熟悉環境,問題就慢慢消失了,這段時間要特別給予他心理層面的關心,以及言語上的鼓勵,讓他建立新的安全感。 場景4 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 每個人都有情緒高低的波動,孩子也不例外,特別是某些特殊狀況,例如有些孩子起床氣很嚴重,剛起床時如果不順他的心意,就立刻大哭;或是有些孩子沒睡飽、疲累時,也可能以哭來宣洩。 方法1 美智媽媽建議,如果孩子脾氣很大時,可以告訴他,「我讓你哭10分鐘,不過,等10分鐘之後,我們就要做什麼事了」,然後就不要再去理他,等10分鐘後提醒孩子,「請你要停止哭泣,否則媽媽就要生氣囉」。通常孩子覺得自己沒戲唱了,也哭過了,情緒就會好轉一些。 方法2 如果知道孩子容易有起床氣,或沒睡飽就會哭鬧,家長就要更重視他的睡眠安排,盡量讓他有充足的睡眠。另外,平時不要讓孩子玩得太過頭,以免孩子疲累壞了,而出現哭鬧行為。 方法3 教他處理情緒的技巧,例如當他心情不好時,請他可以去睡個覺、泡個熱水澡、讓他用說的方式說出來,或者讓他看一部他喜歡的卡通等。當他情緒平和時,告訴他「如果你只是用哭的,媽媽聽不懂也不能理解」,讓他知道必須換個方式來表達。 保母叮嚀:有時候孩子的哭鬧,可能顯得莫名其妙、無理取鬧,會讓父母覺得很無奈及生氣,不過,父母最好盡量保持冷靜的態度,可以給他一些發洩的時間,接著就下一些指令動作,例如去喝一杯水、請你去穿鞋等,讓孩子有事可做;如果父母因而發火,多半會演變成孩子繼續大哭,父母自己也很生氣的尷尬場面。 王美智 經歷�19年保母資歷 丙級執照�保母進階班結訓 85年加入寄養家庭行列 溫媽媽義工隊第三屆隊長 家扶中心優良義工表揚 鄰里托育服務義工隊第一、二屆隊長 基隆保母業職業工會代表 保母工會講師�家扶中心保母訓練講師 陳淑珍 經歷�二十多年保母資歷 台南市保母協會理事

寶寶抗夏的肌膚護理守則

2008年04月27日
公開
43

寶寶抗夏的肌膚護理守則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惠文表示,寶寶肌膚脆弱又敏感,家長對於寶貝的肌膚需要給予更細心的呵護,炎熱的夏天,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服裝】建議讓寶寶穿著透氣、吸汗、純棉的衣服。 【清潔及保養用品】應挑選天然、不刺激的產品。 【水溫】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也不需過度刷洗。 【流汗處理】寶寶玩耍流汗時,最好盡快以毛巾擦拭汗水,並更換衣服,可減少肌膚問題的發生。 【肌膚】當肌膚出現問題時,應請小兒科或皮膚科醫師給予合適的藥物,不要任意塗抹成分不明的藥膏。 Part 2:疾病篇 夏日常見的肌膚疾病 夏天暑氣逼人,蚊蟲也開始肆虐,加上高掛的太陽,出門十分鐘,大人及小孩就已經滿身汗,因此,夏天到,寶寶容易發生許多「皮癢」的疾病,例如:蚊子叮咬、長痱子、異位性皮膚炎等。以下,針對夏日常見的肌膚疾病,提醒家長做好預防動作,以免寶寶受皮癢之苦。 防蚊篇 夏天到蚊蟲開始孳生,特別是在草地或公園裡,寶寶經常被叮得滿腳包。蚊子通常較喜歡叮咬易流汗、體溫高的人,加上小寶寶行動及反應能力沒有大人快,這也是蚊子老愛找寶寶下手的原因。被蚊子叮咬後,因為蚊子的唾液會使寶寶的肌膚產生過敏反應,容易腫成一個大包,通常只要不搔抓,適當塗抹蚊蟲藥膏,兩、三天後,就會消腫復原。 【預防的方法】 1.想要預防被蚊子叮咬,到戶外郊遊時,可幫寶寶穿上薄的長袖、長褲。 2.或幫寶寶塗抹防蚊液,如果,擔心防蚊液對寶寶肌膚有影響,回家之後可以沖洗一下,或利用防蚊貼片來防蚊。 3.晚上睡覺前一、兩個小時,可先使用電蚊香或使用蚊帳。 4.居家環境應保持清潔,經常疏通排水溝並勤換家中花盆裡的水。 被叮咬後護理重點 * 最初紅腫時,可先用冰塊稍微冰敷寶寶肌膚,減輕腫、癢的感覺。 * 接著塗抹蚊蟲專用的消腫、止癢藥膏。 * 盡量不要讓寶寶搔抓,以免抓破皮,造成感染。 *如果出現嚴重紅腫及水泡時,就一定要找小兒科或皮膚科醫師診治。 防尿布疹篇 尿布疹是嬰兒相當常見的皮膚疾病,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穿了尿布的小屁屁及大腿內側等部位的皮膚疹。造成尿布疹主要是因為寶寶在便便或尿尿後沒有及時處理,在潮濕的情況下,加上寶寶移動時的摩擦,使得這些刺激物質侵犯寶寶的肌膚。鄭惠文醫師表示,若長期處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還可能併發黴菌感染,造成念珠菌皮膚炎。 【預防的方法】 1.預防尿布疹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保持寶寶小屁屁的乾爽,如果尿布已經明顯濕了,就要適時更換。 2.每次便便後,最好用溫水清洗一下屁股。 3.記得,每次更換尿布時,先稍等屁股乾爽後,再包上尿布,可以減少尿布疹發生的機會。 4.有需要時,也可以在寶寶的屁屁上塗抹薄薄一層凡士林,或氧化鋅軟膏,但不建議使用痱子粉。 罹患尿布疹護理重點 * 如果只有輕微的徵兆,家長可以積極注意尿布的更換,盡量選擇吸收力佳、透氣性高的尿布,並保持屁屁的肌膚乾燥。 * 如果已經出現明顯的尿布疹,最好先帶給醫師檢查,由醫師開立合適的藥物,並按時塗抹,不要任意使用藥膏,以免越抹越嚴重。 * 夏天時,有些時間可以只讓寶寶穿棉質短褲,暫時不包尿布。 * 清洗寶寶屁屁時,使用溫和的溫水清洗即可,不要太過用力擦拭或過度清洗。 防痱子篇 夏天炎熱,許多寶寶會因為流汗而在脖子、臉、身體皺摺等處長出一顆顆紅色小疹子,也就所謂的痱子。痱子是由於汗腺周遭因流汗悶熱引起發炎所造成的疹子。夏天因為溫度及濕度高,如果沒有使用冷氣,寶寶又穿不吸汗的衣服,就容易長出痱子。 另外,有些家長因為擔心冷氣太冷,結果幫寶寶穿了太多衣服、又蓋被子,密不透風反而長痱子。痱子會有刺痛感,並讓寶寶覺得非常癢,此時,多半會造成寶寶哭鬧或煩躁不安的表現。 【預防的方法】 1.最簡單的方式,即是保持涼爽的室內溫度,同時不要讓寶寶穿太多的衣服,原則上穿著和大人一樣或多一件即可,並穿著吸汗、透氣的衣服。 2.天氣炎熱的時候,盡量少曬太陽,還要讓寶寶多補充水分。 3.如果身上流汗了,最好以冷毛巾幫寶寶把汗水擦掉。 4.可以的話,也能幫寶寶多洗幾次澡。 長痱子的護理重點 *長痱子時,可透過上述預防的方式,來減輕痱子的症狀,通常一段時間就會改善。 * 鄭惠文醫師建議,可以使用痱子水或痱子膏,只需薄薄一層,不要過量塗抹,盡量不使用痱子粉,免得讓寶寶有吸入的危險。 * 如果寶寶搔癢不適或痱子情況較為嚴重時,可以請醫師開立適合止癢及治療的藥物。 防曬篇 陽光高照,長時間待在大太陽底下,如果沒有做好防曬措施,寶寶皮膚就可能曬紅、曬黑,嚴重時還可能曬傷。曬傷時,皮膚會出現紅腫、刺痛的症狀,甚至會脫皮、起水泡。一旦過度曝曬陽光,引起曬傷的同時,也要留意是否有中暑的問題,應幫寶寶多補充水分。 【預防的方法】 1.每天早上十點到下午二點,是太陽最強烈的時間,應避免待在陽光下。 2.假日戶外活動或外出接觸陽光時,記得適當為寶寶塗抹防曬乳,寶寶防曬乳選擇以物理性防曬成分為主。 3.幫寶寶戴遮陽帽、穿上淺色的薄長袖。 4.不要讓寶寶在太陽下待太久,盡量選擇有遮蔽的場所,例如騎樓、樹蔭。 曬傷的護理重點 *輕微曬傷時,可使用冷水浸泡曬傷部位或以毛巾冷敷約30分鐘,一天敷3∼4次。 * 可塗擦含有蘆薈配方、較溫和的保養品,以減緩紅腫。 * 如果明顯曬傷,則需要請醫師檢查,並針對曬傷嚴重部位給予合適的處理,或開立適合的藥物讓寶寶塗抹。 * 曬傷後,洗澡水的溫度不要過高,不要使用太多的清潔用品。 * 盡量選擇柔軟、摩擦力小的衣服。 資料來源:媽媽寶寶

0~3歲嬰幼兒生活習慣教養絕招

2008年04月24日
公開
42

採訪撰文�莊惠旭 採訪諮詢�社團法人台北市保母協會理事長 何雲鳳    剛開始學吃東西時,寶寶會想要用手抓取,容易將食物散落一地,照顧者應有耐心地指導他學習使用餐具;到約2歲大時,只要在一旁照料即可。 6~8個月    此時期的寶寶就會催促照顧者快一點將餐具拿出來,甚至會將手伸進碗裡,或嘗試要自己使用湯匙。雖然此時他們還不會自己運用餐具把食物放進嘴裡,但是卻對「吃」感到有無比的興趣。約到8個月大時,寶寶還會自己用手抓起碗裡的食物,雖然他們可能將食物灑落一地,但是家長們千萬別忙著阻止,給孩子一點探索的樂趣吧! 1歲~1 歲半    對於用手抓食物的動作已非常熟練,且能進一步自己動手抓取小蕃茄等比較小的食物或煮的蔬菜;漸漸脫離過去用手握湯匙或叉子把玩的習慣,會開始認真將它們當作餐具來使用,但是還是會出現用手抓食物的情形,畢竟一下子要寶寶習慣使用餐具較為困難,但是家長在教養時千萬別灰心,不要抱太大期望,應稟持耐心,一次又一次教寶寶學會使用餐具。 2歲    能夠靈巧使用湯匙及叉子,但是吃飯技巧還不純熟,容易將食物灑得到處都是,此時照顧者應多給予鼓勵,讓他有學習的機會,即使寶寶筷子拿不好,您也不要生氣,應讓寶寶多嘗試學習使用。為了讓孩子不偏食,所有食物應儘可能讓孩子能嘗試。另外,為避免寶寶吃飯分心,最好不要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開始斷奶階段餐後用白開水清潔即可   此時寶寶吃的食物較單純,每次餐後讓他喝白開水清潔口腔即可,但要養成清潔習慣。 開始長牙用紗布巾清潔 開始長牙後,可用紗布巾清潔牙齦,保持口腔清潔。 換衣服+收拾+上廁所problems   換衣服、收拾及生活常規如同刷牙及洗手,應從小就養成習慣。您可將遊戲納入這些習慣教養中,會更加容易讓寶寶養成習慣,且孩子很快就能上手。 換衣服   活潑好動的寶寶要靜下來換衣服根本不可能,常讓家長們感到頭疼,但是寶寶愛玩,容易流汗及弄髒衣物,常需要一天換好幾次衣服,此時需掌握「和樂氣氛及快速」2大重點,才能讓寶寶好好換衣服。當寶寶開始會協助您幫他換衣服,您應多加鼓勵,讓他逐漸學習自己換;等到寶寶完全會自己換時,可利用循序善誘或玩遊戲的方式,讓他學著自己完成。 收拾   教孩子收拾的重點是不能勉強,只需大致收即可。0歲以內寶寶只要教他和您一起將玩具及用品放回原來地方即可;1歲以上寶寶則可用「我們一起來收玩具吧!」等簡單話語指導,教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習慣;2歲以上寶寶可進一步教他學習分類收拾,同時輔以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認為收拾事件有趣的事,且要養成習慣的重要性。 上廁所    約1歲半左右,寶寶會開始懂得尿尿會濕濕的感覺。約到2歲時,開始知道如果想尿尿要告訴大人;到了3歲左右,可以開始訓練白天不用再包尿布,但是夜晚還是可以包,教孩子學習上廁所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不可以在教導時一邊說著「好臭」、「好髒」,如此也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即使寶寶動來動去,讓尿液或糞便沾到其他地方。幾次之後寶寶就能逐漸學會自己上廁所。

尿布疹or念珠菌感染?

2008年04月23日
公開
45

林政賢�高雄市林政賢皮膚科院長】 兩歲愛哭的宗韋(化名)由媽媽帶來看診。媽媽一面把小朋友放在診療床上,一面問我:「醫師,我家小朋友的尿布疹好久了,都不會好。您這裡有沒有比較好的藥?」 我仔細觀察小朋友的疹子,在他的胯下及臀部,有整片的紅疹,邊緣處同時合併有一顆顆紅色散在性的丘疹。 「小朋友之前是不是有給他擦什麼藥?」我問。 「有啊!藥局的藥擦過很多種了,剛開始的時候很有效,立刻退紅,但一停藥就立刻復發。」媽媽回答。 「嗯!小朋友得的是『皮膚念珠菌感染』。這主要是因為包尿布處潮濕、悶熱所引起。」 我進一步解說這個疾病,並給予適當藥膏,病患的狀況沒幾天就好了。 「皮膚念珠菌感染」在包尿布的小朋友身上很常見,屬於一種黴菌感染,或者說是皮膚的發黴(類似麵包發黴)一樣。主要是因為尿布不常更換,尿液或糞便停留在皮膚上,皮膚變得潮濕,導致念珠菌大量繁殖所致。 另外,感冒時服用抗生素,造成腸道菌落的不平衡,若再加上拉肚子,臀部的皮膚會更髒更潮濕,也很容易產生念珠菌感染。長期臥床且包著尿布的老人家,使用衛生棉的女性,以及胯下容易摩擦出汗的人,也都是好發的族群。 皮膚念珠菌感染最典型的樣子,除了在胯下、陰部及臀部,有整片的紅疹外,還可見到在周圍有些散在性的小紅點,稱為「衛星狀病灶」。有時,這些小紅點很少,顏色很淡,不容易觀察到,造成診斷上的偏差。腋下、乳房下的皺褶也都是好發的部位。 最容易與此病混淆的皮膚病就是尿布疹。尿布疹也是好發在陰部、胯下及臀部。但是,尿布疹是一種因為尿液及糞便的刺激所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因此,在皺褶處因皮膚交疊起來,不易受尿、糞刺激,比較不會紅;反而是皺褶外部的皮膚較易受刺激,較易發紅。更重要的是,尿布疹不會有衛星狀病灶。當然,嚴重時整片都會發紅,失去特色,診斷上就變得不容易。 皮膚念珠菌的治療,只要診斷正確,通常很快就會改善。往後只要勤換尿布,保持乾爽,可以讓發作頻率降低。在藥局買的藥,多是含類固醇的複方藥膏,短期內會有退紅的速效,但反而會將念珠菌愈養愈多,讓它不但很快就復發,且變得更嚴重。 另外,念珠菌感染及尿布疹也可能同時存在,或者交替發生。因此,正確的診斷及治療很重要。

嬰兒食諎

2008年04月17日
公開
57

轉載謝宜芳 振興醫院營養師 6個月大的寶寶充滿了好奇心,可分辨媽媽和其他人,開始會怕生,也開始長牙了,離乳食物的角色更加重要。 食物的型態 當寶寶6個月大時,媽媽可以讓食物的型態再糊一點,也就是說可以再稠一點,如果寶寶吞嚥的能力已經有足夠的進步的話,如開始有舌頭上下動的咀嚼動作,就可以選擇稍微固體狀的食物。 你可以參考這種餵養模式 早上8點喝一次奶,10點左右餵一次離乳食,中午12點左右吃水果,晚上6點左右餵第二次離乳食,量可以少一點,約為前一次的1/3量,睡前10點再喝奶。 一天食物該吃多少量 食物種類 可選擇的種類 1天的量 五穀類 稀飯、吐司、馬鈴薯、地瓜、芋頭、麵糊、饅頭、玉米粉、蓮藕粉 1/3碗 蛋豆魚肉類 魚肉、雞肉、蛋黃、豆腐、毛豆 2大匙 蔬菜、水果類 各種蔬菜、水果 2大匙 油脂類 奶油、沙拉油 1/2大匙 教妳學做離乳食 五穀類 米粥 生米煮粥為:1杯生米加7杯水。 熟飯煮粥為:1/2杯熟飯加3杯水。 玉米粥 做法:取煮好的粥半碗,加玉米醬1大匙,煮5分鐘即可,要邊煮邊攪拌才好吃。 蔬菜水果類 木瓜丁 做法:將木瓜切成小丁。 水蜜桃丁 做法:將水蜜桃切成小丁。 橘子丁 做法:將橘子剝皮取果肉即可。 肉魚豆蛋奶類 鮪魚優格 做法:將半罐的水漬鮪魚罐頭搗碎,加1大匙優格即可。 豌豆鱈魚 做法:將鱈魚(約20克 )及豌豆仁(約10克 )煮熟,分別剁碎,再回煮一下即可。回煮目的是殺菌,如果能保持乾淨,不一定要回煮。 五穀類+蔬菜水果類 海苔粥 做法:將煮好的米粥拌上海苔醬即可。 蕃茄粥 做法:將半個蕃茄剁碎,放入煮好的粥中,煮滾後再煮5分鐘即可。 馬鈴薯花椰菜 做法:將馬鈴薯及花椰菜煮熟後分別剁細,拌勻即可。 五穀類+肉魚豆蛋奶類 燕麥牛奶粥 做法:將2大匙燕麥放入半碗的溫水中,以小火煮熟軟,再加嬰兒奶粉即可。 糙米黑芝麻糊 做法:買磨好且炒熟的糙米粉,取2大匙,再加熟的黑芝麻粉1大匙,二者加開水拌成糊狀即可。 鮭魚粥 做法:將鮭魚蒸熟後剁碎,放入煮好的粥裏,再煮滾一下即可。 黑芝麻薯泥 做法:馬鈴薯半棵切丁煮熟,淋上1大匙黑芝麻粉及1大匙優酪乳即可。 麥粉蛋黃粥 做法:鍋中放半碗水,先加嬰兒麥粉2大匙煮溶,再加蛋黃半個煮滾即可。 蔬菜水果類+肉魚豆蛋奶類 香蕉蛋黃泥 做法:香蕉1/3根剁成泥狀,蛋煮熟只取1/4個蛋黃,二者扮勻即可。 柳橙豆腐泥 做法:豆腐1/2塊用湯匙剁碎,加柳橙汁1大匙,二者拌勻即可。 白蘿蔔幹煮鮭魚 做法:白蘿蔔去皮切成小丁,取約20克 ,鮭魚去皮剁碎,取約20克 。先將白蘿蔔放入鍋中加半碗水煮至熟軟,再加鮭魚煮熟即可。 花椰菜優格 做法:將白花椰菜、四季豆及胡蘿蔔各20克 ,放入鍋中煮熟,撈起剁碎,再放回煮至軟,取優酪乳1大匙淋在蔬菜上即可。 五穀類+蔬菜水果類+肉魚豆蛋奶類 白菜豆腐粥 做法:將一片白菜洗淨,燙過後切碎,豆腐磨泥,放入煮好的粥中煮一下即可。 菠菜地瓜優酪乳 做法:取菠菜6片,煮熟後,剁碎,地瓜煮好搗成粗泥,將菠菜和地瓜拌勻,再加1匙優酪乳即可。 香蕉豆腐地瓜泥 做法:地瓜(約10克 )煮好搗粗泥,香蕉1/4根磨剁泥狀,豆腐約10克 搗碎,三者拌勻即可。 草莓吐司牛奶 做法:將吐司烤酥,磨成細粉,草莓磨碎,取嬰兒奶粉2匙加60cc的水泡勻,再加吐司及草莓即可。 玉米雞肉粥 做法:鍋中放1碗水煮滾,分別放入雞絞肉1大匙、2大匙的白飯及1小匙的玉米醬,用小火煮至稠狀即可。 肉泥拌飯 做法:取雞絞肉1大匙放至小鍋,加1小匙糖及1小匙醬油煮熟,胡蘿蔔煮熟磨泥,取量約1大匙,菠菜葉2片煮熟剁碎,將雞肉、菠菜及胡蘿蔔擺在煮好的粥上面,拌著餵寶寶。 寶寶的飲食評量 給寶寶主要營養源: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 一天喝奶的次數:3次,每次180∼210cc 離乳食次數:一天2次,每天再單獨加一次水果,吃完離乳食,可再補餵奶

小兒細支氣管炎的拍痰照顧原則

2008年04月16日
公開
39

什麼是細支氣管炎 東元綜合醫院 兒童過敏氣喘科 陳君毅 醫師   小兒細支氣管炎是指病毒感染後,造成細小支氣管的發炎腫脹,分泌過多痰液阻塞呼吸道,引起幼兒發生咳嗽、喘鳴聲及呼吸困難的一種疾病。 臨床症狀 大多發生在冬季,以呼吸道融合體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呼吸道病毒也可引起,易發生在2歲以前孩童,尤其6個月以下嬰兒。 初期症狀似感冒,有微燒、鼻水、咳嗽,接著咳嗽逐漸加劇,呼吸速 率變快,吐氣出現喘鳴聲(似吹笛子的咻咻聲)或呼嚕呼嚕的痰聲,肋骨間及肋骨下方皮膚隨呼吸出現凹陷起伏的現象,也可能有食慾不佳或餵食困難的現象,嚴重時甚至會因嚴重的呼吸道阻塞而有缺氧、嘴唇發紫等呼吸衰竭的現象。 拍痰的方式及重要性   痰積於肺部深處,除靠化痰藥幫忙之外,更要靠拍痰改善,否則會逐漸發生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請家屬務必配合拍痰,明顯改善至少需三至四天。 拍痰時間:餵奶前1小時或餵完奶2小時後開始,每次拍15~20分鐘,每4小時一次,如同時有噴霧蒸氣治療,則可吸藥後再拍。 拍痰技巧: (1)小朋友趴於床上或家長大腿上,成頭低腳高的姿勢(可墊枕頭或棉被於下半身)。 (2)家長雙手手指併攏,然後手掌彎成碗狀,再以雙手手掌之邊緣,以適當力道拍擊小朋友之後背。 (3)拍擊時注意小孩呼吸是否順暢,勿遮住口、鼻以免無法呼吸。 拍完痰後,小朋友維持頭低腳高的姿位引流,約15~20分鐘,使痰因重力原理流至大氣管或口鼻。 居家處理原則 吸入溼熱空氣,可增加化痰效果,並配合拍痰及引流(浴室放蒸氣,吸入20分鐘後再拍痰,1天3-4次),若家中有簡易型氣霧機器,每次可加上煮沸過的3-4 c.c.清潔開水,吸入化痰。 安撫病童,避免哭鬧,過度活動會使呼吸更為急促。 補充足夠水份,少量多餐餵食,配合拍痰,避免因咳嗽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 下列情形應考慮住院治療 有潛在疾病(如慢性肺病變、先天性心臟病等) 小於3個月的嬰兒 餵食困難,活動力下降 高燒不退 中度至重度呼吸窘迫 照顧能力不足或居家遠者 病程及預後    整個病程需1-2星期才會痊癒,急性期約1星期,咳嗽會較久,若反覆出現細支氣管炎或一直不見好轉,需考慮是否合併有其他問題,如嬰幼兒氣喘、胸腔內發育構造異常壓迫支氣管、免疫功能低下等,醫師會依臨床需要做進一步的檢驗及治療。

愛爬的寶寶最聰明

2008年04月15日
公開
47

愛爬的寶寶最聰明 文 / 潘捷  專家 / 許積德 兒童保健科教授 美國醫生丹普爾等人聯合倡導被動爬行模式,他們認為,爬行需要四肢和大腦的充分協調,是一個非常好的外界資訊刺激,對於開發孩子的智力具有顯著的效果。 心理學家溫格和雷蒙.達德人類研究所的研究也都指出,允許嬰兒自由在地上爬行的民族,與嚴格限制嬰孩爬行的民族相較,前者的文化或技術水準較高。 爬行不是必然階段 許多擔心孩子發育的家長,都問過醫生類似的問題。許積德教授說,雖然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經歷爬行的階段,但爬行並不是孩子生長發育的必經階段,所以不能只因為孩子不爬行就認為他發育落後。爬行是孩子從坐到站、再到走的一個過渡動作,也就是說,爬行是孩子站、走的準備動作,但有些孩子沒有經歷過爬的階段就直接學會站和走,家長也不必太為此擔心。不過,可能的話,還是應該多訓練寶寶爬行,可有助於其成長發育。 寶寶學爬好處多 爬行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說,的確有很多益處: 1.由於爬行必須抬高並左右轉動頭部,還需要胳膊及手腕的力量支撐整個上半身,因此有利於強化寶寶手、腳、頸部的關節,並使腹部、頸部、四肢的骨骼關節和小肌肉群得到鍛鍊,同時促進骨骼的生長、增強體力,並為將來的動作發展打下基礎。 2.爬行時,需要上肢及下肢的共同參與,是一個全身性的協調動作,因此爬行可以增進大腦對四肢及眼睛的控制能力,鍛鍊手、腳、眼的協調性,有效預防感覺統合失調。 3.充分爬行可擴大孩子的活動範圍,擴展他的視野,並促進大腦發育,開發孩子的智力潛能。當孩子在襁褓中時,視聽所及的範圍很小;當他坐著或躺著時,視聽範圍略有擴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但當孩子開始會爬行時,姿態由靜到動,範圍由點到面,他所接觸和觀察到的事物便逐漸增多,認識世界的範圍也在擴大,同時,他的思維、語言與想像能力也會相對地得到發展。 創造學爬好環境 環境因素是導致很多寶寶不會爬的重要原因,所以要讓寶寶學會爬,首先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1.解決家長的心理問題 有的家長擔心寶寶在學爬的過程中受傷,也有人擔心寶寶會爬後,容易到處活動,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出意外,使寶寶受傷,因此,不是抱著他就是將他放在床上,實際上這是剝奪了孩子運動的權利。其實,只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多注意爬行時的寶寶,一般而言,是不會發生什麼意外的。 2.多給寶寶提供學爬的機會 當孩子3、4個月大時,如果你總是背著他或將他放在推車中,他可能就不知道自己其實可以有更多的運動,如學習爬;而當他8、9個月大時,如果你常常將他放在學步車中,任他自己去「走」,寶寶用慣了學步車,發現藉助學步車可以快速到達他想去的地方,拿到他想要的東西,當然就更不願意再學爬行了,所以應該把寶寶從嬰兒背帶、推車和學步車中解放出來,多給他學爬的機會。 3.給寶寶爬行的空間 學習爬行,首先要給寶寶足夠的空間,比如一張大床或是家具擺設較少的房間;其次是要注意爬行空間的安全舒適性,寶寶爬行的地方應該軟硬適中,摩擦力不可過大或過小,因為摩擦力過大會增加寶寶爬行的困難,而過小又容易使寶寶摔倒。建議你可以在地板上鋪一塊毯子,也可以買一些軟墊地板,為寶寶拼出一塊學爬的安全園地。 4.做好安全防範工作 寶寶會爬了,他能看到更多的事物,此時,他的「探索欲」會變得很強,說不定你一眨眼,他就爬出你的視線之外了。正由於寶寶不可能隨時都在大人的注意範圍裡,所以爸媽們必須做好安全防範工作。 ♁房間裏易碎、易絆倒寶寶的物品要收起來,如杯子、花盆、玻璃器皿等。 ♁剪刀、水果刀、針線等物品要收拾妥當。 ♁塑膠薄膜、塑膠袋、氣球等物品要收好,以免造成寶寶窒息。 ♁藥品,尤其是糖衣錠及其他不適合嬰兒吃的食品也都要收起來。 ♁將所有尖銳的桌角、櫃角套上保護墊,以免寶寶不慎撞到。 ♁注意電源線,並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套防護蓋或使用安全插座。 開始訓練寶寶學爬行 給了寶寶良好的學習環境,下一步就是訓練寶寶學爬行。寶寶要學會爬行,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事情,所以爸爸媽媽要在這幾個月的過程中,作好寶寶的老師。 專家研究發現,寶寶運動發育的階段性為:新生兒俯臥位時即有反射性的匍匐動作;2個月時能在俯臥位交替踢腿,這代表匍匐動作的開始;3∼6個月時可用手肘支撐上身達數分鐘之久,是寶寶爬行的準備階段;7∼8個月時能用手支撐胸腹,使身體離開地面,有時還能在原地轉動,已經可以開始進行爬行訓練;9∼12個月時能用上肢往前爬,並逐漸開始由手膝爬過渡到手足爬;1歲時開始較熟練向前爬行;1歲半時已經會爬台階。但每個孩子的狀況有所不同。 1.準備階段 在寶寶2個月大時,他已經能俯臥,還能踢腿,這時,不要讓寶寶老是仰臥著,應該要讓他有足夠的俯臥,並用玩具、遊戲、聲音等引逗寶寶抬頭、轉頭,以鍛鍊寶寶的頸部肌肉;當頸部肌肉足夠強健後,才能在爬行時支撐起頭部。 在寶寶會抓東西、會坐之後,可以蓄意地引導寶寶做一些需要一點力量,且寶寶的雙臂能參與的遊戲。在寶寶躺著的時候,可以用手頂住寶寶的腳,輕輕地向上推幾下,活動膝關節。 2.腹爬階段 腹爬是爬行的基礎,一般寶寶學爬都是從腹爬開始的。學爬時,先趴在地上,肚皮著地,頭自然抬起,屈肘、腿伸直,然後教寶寶右手向上伸直,左腿向上屈,用右肘及左膝的力量向前爬,直到左膝伸直,然後再換左手和右腿。注意爬行時腹部不能離開地面,屁股不能翹起來,呈交替式前進;如果寶寶不會,爸爸媽媽可以分別握住寶寶的手和腳,讓他體驗一下。 3.由腹爬到匍匐爬行階段 由腹爬到匍匐爬行的這一階段,中間通常有一個「原地打滾」的過程,也就是說,此時寶寶在學爬的時候,通常不會直接往前,而是不由自主地在原地打圈圈。這時,爸爸媽媽可以用一條粗帶子或是毛巾輕拉住寶寶的腹部,在寶寶爬行的時候略微往上提;這一方面是在幫助寶寶,讓他能腹部離地往前爬,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訴寶寶:「如果你把肚子往上抬,就能像現在一樣爬得更快更輕鬆了。」 4.從匍匐爬行到手膝爬行階段 此一階段在剛開始時,很多寶寶的動作都會不協調、亂動,甚至在原地不動,這樣的情況大約會持續個幾天或1∼2個星期,慢慢地,當寶寶的胳膊能撐地了,便能學會藉助腹部蠕動與手臂的力量,帶動身體往前匍匐爬行。 在訓練時,可由一個人在寶寶的前方,用玩具或其他物品來吸引他注意,同時還可以對寶寶說話,例如:「寶寶,這個東西好好玩唷,快到媽媽這裏來拿……」,注意力可以激發寶寶向前爬的意識。如果寶寶還不會爬,則可由另一個家長站在寶寶身後,用雙手手掌抵住寶寶的小腳掌,左右手分別用力,促使他的腳向後用力蹬,這樣他就能向前挪動。在訓練的過程中,家長還可以用兩手輕輕地托起寶寶的胸脯和肚子,幫助他的手和膝蓋著地,然後再向前稍微送一下,讓他有一個爬的感覺;如此經過反覆的練習,孩子很快就能學會用手和膝蓋向前爬了。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寶寶在學習爬行時,都會出現「一手匍匐爬行」的現象,即用一隻側手臂或肩膀來帶動整個身體,還有的是用一隻腿爬行來帶動另一隻腿;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寶寶在剛開始學習爬行時,手或腳的力量並不平衡,動作還不夠靈活、協調,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這種狀況維持得太久而沒有改善的話,就要請教醫生了,因為寶寶可能患了肌肉神經或腦性麻痹等異常狀況,也可能是髖關節脫位。 5.從手膝爬行到手腳爬行階段 經過以上階段,寶寶爬行時,肚子已經不再貼著地,也不再靠腹部蠕動向前移行了,他已經逐漸學會用手和腳撐地向前爬行,而且到了最後,爬行時兩臂和兩腳都能伸直。 當寶寶能熟練地用手和膝蓋爬行後,媽媽可以教寶寶手腳爬行,亦即讓寶寶趴在床上,用雙手抱住他的腰,抬高小屁股,同時使寶寶的兩個小膝蓋離開床面,讓寶寶把腿蹬直,用胳膊支撐著地;經過這樣的練習,寶寶四肢的支撐能力將會大大提高。而當寶寶的支撐力逐漸增強後,媽媽可試著鬆開手,用玩具逗引寶寶往前爬;經過反覆訓練,寶寶就可以運用自如地隨意爬行了。 當寶寶已經可以自由自在地到處爬行時,在這裏要再次提醒您,別忘了周圍環境的安全問題。爬行不僅能鍛鍊寶寶的肌肉和關節,還能讓他學會重心轉移,為學步打下堅實的基礎;相信就在不久後的某一天,您會突然發現,寶寶竟能自己搖搖晃晃地走到你面前哩! 寶寶的爬行裝備 選擇好的裝備可以使寶寶學爬更容易。 1.連身衣(兔裝) 連身衣適合寶寶學爬時穿,這種衣服沒有太多累贅的東西(如口袋、裝飾品等),不會影響寶寶學爬,而且爬行時不會露出寶寶的小肚子而使他著涼。 2.護肘和護膝 細心的媽媽可以利用家裏的舊衣服,為寶寶做護肘和護膝,這樣就更不用擔心寶寶會磨破皮膚了。 3.玩具 訓練寶寶爬行時,寶寶喜歡的玩具,尤其是新奇的、色彩鮮豔的、能發聲、會動的玩具或其他物品,都可以吸引他往前爬。

寶寶鼻塞怎麼辦呢 ?

2008年04月14日
公開
63

台中世鴻耳鼻喉科診所 曾鴻鉦醫師 林太太黑著眼圈,抱著她的小寶貝,走進診間,還沒坐上診療椅就直嚷著 說:醫師!有沒有比較好的藥,能讓我的小baby晚上不要鼻塞,能夠讓我 好好睡個覺。我已經連續三個晚上都不能好好睡覺,快瘋掉了!! “我每天晚上都要用鑷子,將小朋友的鼻屎挾掉,不然她會鼻塞的不能睡覺!”“小Baby鼻塞流鼻涕,很不安穩,胃口變的很差,牛奶也不大肯喝!” 的確,當您傷風感冒、鼻塞流鼻涕的時候,經常會覺得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因為用嘴巴呼吸,也常會感覺口乾舌燥。而小小孩鼻腔的空間,本來就比較窄小,又不會擤鼻涕,稍有鼻涕或鼻胛腫脹,就容易鼻塞。只要為人父母者,相信在夜深人靜時,都曾遇到小Baby因為鼻塞流鼻涕而翻來覆去,煩躁不安,無法安睡的情形;看著小小孩無法安睡難過的模樣,真恨不得是自己生病。結果經常搞得大人小孩都不得安睡,白天又要上班,連著幾天下來,實在受不了。也難怪常會碰到有些年輕的父母親,會要求醫師,可不可以開一些安眠藥,讓小Baby晚上能好好睡覺。 我們在臨床上,通常是使用抗組織胺及麻黃素類的血管收縮劑來緩解鼻塞流鼻水的症狀,傳統的抗組織胺經常有頭昏想睡的副作用,也就是一般人常認為感冒藥中含有安眠藥的成分(其實不是安眠藥,而是抗組織胺的副作用)。而麻黃素類的血管收縮劑則可能有讓小小孩心跳加快,甚至血壓上升的副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鼻塞流鼻水,吃這些藥就能立刻鼻腔暢通呼吸順暢。有些小小孩,甚至還會更加煩躁不安與興奮,晚上更睡不著。所以,對小小孩使用這些藥物,最好還是經醫師診治後處方比較安全。醫師會根據每個小朋友的體質及當時情況,給予適當的處方。 那麼當晚上遇到小小孩鼻塞流鼻水時,可以做哪些居家保健療法呢? 1.儘量不要平躺,頭部保持較高的姿勢。因為平躺時,由於重力的關係, 鼻塞會比較嚴重些。 2.可以用熱毛巾,熱敷鼻腔,持續熱敷 5-10分鐘,會改善鼻塞。 3.多喝開水。雖然鼻塞時,小小孩食慾較差,吸奶也較困難,經常吸一兩 下,就要停下來用嘴巴呼吸;但是仍然要常給予開水餵食,因為身體水 分如果不足,鼻水會更黏稠,鼻塞會更嚴重。 4.使用高濃度的鹽水來噴鼻子。可以到診所、藥局或嬰兒用品店,買一個 可以噴鼻子的小塑膠瓶,調配高濃度的鹽水(在1000cc的溫開水中加入 27公克的食用高級精鹽),每1-2個鐘頭就給小Baby噴一噴鼻子。如果鼻 塞嚴重,甚至每半個鐘頭噴一下都可以。 5.如果鼻水很多,也可以用一般的吸鼻器把鼻水吸掉。不過最好先噴鹽 水,等鼻水流出來後再吸。同時使用吸鼻器時,要注意使用的方向: 吸左(右)邊鼻腔時,要朝左(右)眼內側方向,不可朝右(左)眼內側方 向,以免吸到鼻中隔而引起流鼻血。 6.如果發現鼻腔被鼻屎塞住時,可以用濕的手帕或濕的棉花棒,輕輕的在 鼻孔內轉一轉,讓鼻屎先潤濕再慢慢清除。不可用鑷子挾掉,因為乾的 鼻屎,通常都會與鼻孔內的黏膜沾黏。用鑷子挾除,很容易使鼻孔內黏 膜受傷,不但鼻屎容易再生成,也可能導致流鼻血或發炎。 7.注意溫差的變化。鼻腔通常比較怕冷,所以冷風或冷氣不要直接對著鼻 孔吹,當寒流來時,在睡覺時,頸部、肚子、手腳等最好都能蓋住保 暖。 8.過敏性鼻炎要控制好。如果有過敏性鼻炎,除了使用藥物控制外,也要 注意居家環境,如減少灰塵,避免養寵物等。 9.快速解除鼻塞的噴鼻藥水偶而使用沒關係,不過不可長期持續使用,以 免產生依賴及引起反彈性鼻炎,而讓鼻塞更形惡化。 *本文刊登於2003.08.01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 曾鴻鉦醫師小檔案 現任:台中市世鴻耳鼻喉科診所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耳鼻喉科駐院醫師 經歷:台中榮總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專長:鼻竇炎、中耳炎、中耳積水。 網址:曾鴻鉦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曾鴻鉦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

2008年04月13日
公開
48

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 高雄市陳進成小兒科診所院長 陳進成醫師 2000-8-29 感冒是病患求診最常見的原因,雖只是簡單的呼吸道感染,卻可能引起身體每個器官嚴重的併發症,稱之為「百病之源」實不為過,在討論這主題前,先認識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這兩個常見名詞的定義。 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的定義: 廣義:在解剖上「上呼吸道」是指喉部以上的呼吸道。所以廣義的「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引起喉部以上呼吸道感染的所有疾病。包括由感染引起的鼻咽炎、鼻竇炎、喉嚨發炎、扁桃腺炎、哮吼等。 狹義:狹義的上呼吸道感染僅指急性鼻咽炎,即俗稱的感冒。 臨床講上呼吸道感染,通常就是指急性鼻咽炎(感冒),本文介紹的上呼吸道感染重點即集中在此。 致病菌: 1.病毒:急性鼻咽炎超過90%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包括超過150種不同的病毒。最多的是鼻病毒,其次是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 2.細菌:僅少於10%的急性鼻咽炎是由細菌所致。 傳染途徑:感冒的病人鼻涕裡病毒的含量較口水、痰液多,所以打噴嚏較談話或咳嗽更易傳染。小孩鼻子癢時用手去抓或挖鼻孔,玩耍時再經由手的接觸把病毒帶到同伴的鼻腔內而感染。 流行病學:平均小孩每年感冒約5-8次,顛峰時期是在2歲以前,通常年紀越小感冒越厲害也越容易產生併發症。 症狀:有超過150種以上的病毒會引起感冒,所以我們一生中才會不斷地感冒,也可解釋為什麼感冒有時輕微,有時卻很厲害,有時會發燒、有時卻不會發燒,這是因為每次感冒都可能是由不同病毒引起。 感冒病毒進到由鼻腔和咽部,會引起局部發炎,造成鼻子乾燥、鼻癢、喉嚨刺痛,數小時之後開始打噴嚏、流鼻水、咳嗽,有時會發燒、畏寒、頭痛、肌肉酸痛、全身無力、胃口變差。大約一至三天時喉嚨最痛、鼻水變濃、變黃。 通常年紀較小的嬰兒感冒,發燒會較高,大孩子通常不發燒或較低。在幼兒感冒有時發有腸胃炎症狀,腹痛、嘔吐、腹瀉。如果沒有併發症通常病程約一週到二週。 有許多病毒感染,初期和感冒類似,可能開始以發燒、喉嚨發炎,有或無咳嗽鼻水,接著才出現特定的症狀,如腸病毒、玫瑰疹、麻疹、水痘等。 併發症:由於繼發細菌入侵,感冒可能併發以下等疾病。 1.中耳炎:如果發燒持續數天不退,耳朵痛,幼兒搔抓耳朵必須考慮中耳炎。 2.鼻竇炎:鼻涕太久,變濃變黃。 3.細支氣管炎和支氣管炎:咳嗽變厲害,痰液很多。 4.肺炎:咳嗽變厲害,痰液很多。 5.誘發氣喘發作:有氣喘體質,在感冒時氣喘易發作。 6.腦膜炎:如果感冒時病菌由呼吸道轉移到腦部引起腦膜炎,病患會昏睡、活動力很差、甚至意識不清、頸部變硬。 治療: 一般的感冒併無特效藥,看醫師目地有三:正確診斷、症狀緩解、注意併發症產生以便即早治療。一般感冒時多休息、多喝水,醫師會開藥使症狀緩解,如退燒鎮痛、止咳化痰、抗組織胺等。小孩感染退燒藥應儘量避免使用阿斯匹靈,避免雷氏症候群產生。抗生素對一般感冒無效。幼兒因鼻腔較小,鼻塞經常很厲害,加上又不擅張口呼吸,影響睡眠,鼻塞也會使進食不易,所以在進食前和和睡前可使用鼻吸器抽鼻涕、也可使用含鼻黏膜縮收劑的鼻噴劑,使鼻塞快速緩解,但鼻黏膜縮收劑建議不要連續使用超過4到5天,避免對鼻黏膜產生刺激。 預防: 1.在感冒流行時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2.常洗手、多喝水、戴口罩。 3.保持室內通風。 ※小孩常常感冒,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嗎?NO!!:有的小孩常常感冒,甚至每個月感冒,要留意是不是有過敏體質。常感冒也不建議注射免疫球蛋白,理由如下:1.免疫球蛋白是人體血清製劑,每批製劑

認識感覺統合

2008年04月08日
公開
47

<媽媽寶寶雜誌11月號> 文�賴秀媛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暨兒童復健科王錦滿主治醫師.台北市立療養院復健科醫師高麗芷主任認識 >感覺統合 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在清醒或睡眠狀態時,我們身體的觸覺、味覺、聽覺、前庭覺、嗅覺、運動覺等等都會接收到我們腦波所傳達出的訊息,讓我們感受到身體的狀況,甚而處理身體所發出的訊息。寶寶從一出生開始也是如此,透過腦部傳達出的各種感覺來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及外在環境的訊息。再依訊息透過腦部做過濾、促進、統合的工作,讓身體的肢體動作能夠靈活運用,做出適當的反應能力,這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發展十分重要 如果寶寶感覺統合發展正常,他的情緒穩定、學習力旺盛、對人、事、物都會感到興趣,尤其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較好的孩子,比較會保護自己,而且對於環境的學習也較易顯現孩子的反應能力;如果孩子走路常常跌倒等感覺統合失調,也會間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學習反應以及其他社會性互動的障礙。因此,從小打好感覺統合的基礎十分重要。 台北市立療養院復健科醫師高麗芷主任,建議家長應提早認識嬰幼兒發展里程碑的過程,可做為家長發現孩子發展異常的初步發現,隨時多注意孩子各項精、細動作的肢體發展,家長才能有效提早預防及治療。 >感覺統合與身體的互動性 嬰幼期的感官教育十分很重要,因為視、聽、嗅、味、觸及平衡感,這六種感覺可以決定嬰幼兒大腦、神經體系及身體感覺互動協調的成熟。視覺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東張西望和爬行都是不可缺的過程;音辨能力來自觸覺;嗅覺是潛在的智慧基礎;味覺會影響生活品質;觸覺不足會引起學習障礙;平衡感不良造成幼兒好動不安。 *孕期.寶寶感覺統合建立的第一步 >前庭神經系統 胎兒9週時,前庭神經系統就已開始發展,隨著媽咪日常生活作息及活動,不論在搭乘電梯、走路、坐車等晃動,無形中都會刺激胎兒前庭神經系統的運作。如果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刻意減少活動,胎兒就比較缺乏前庭系統的刺激了,建議準媽咪依然可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除了避免太過勞累之外,不必刻意減少活動量,這對寶寶未來平衡感有密切關係喔。 >聽覺及視覺 胎兒6個月大前,聽覺器官已漸漸成熟,寶寶聽到的都是媽媽的心跳聲、呼吸聲以及腸胃消化的聲音。6個月大之後,胎兒對母體外界的聲音已有接收音波頻率的能力,建議準媽媽應該輕聲細語,此時可多聽些曲調溫和、節奏簡單的胎教音樂。提醒您,任何吵雜、尖銳的聲音都會讓胎兒受到驚嚇,準媽媽要避免長時間處於這些環境下。此外,胎兒透過肚皮對視覺的刺激雖然不大,但是對於強光也會有閃躲反應,準媽媽也須避免。 >觸覺 懷孕過程中,胎兒的觸覺已經發展,準媽媽經由肚皮按摩時,胎兒也會有觸覺的刺激,並且常保持在心情愉悅的情緒下,有助於準媽媽分泌良性的荷爾蒙,亦可幫助寶寶在良好氣氛下培養好的EQ。 *重視孕期的感覺統合的啟發 懷孕期間若沒有重視感覺統合的啟發,寶寶出生後可能會是個磨娘精、睡不好、愛哭泣,並且因為睡得淺所以會有長得不好、胃口不佳等問題,因此準媽媽應該從懷孕開始就應重視可能貸給胎兒的刺激,讓寶寶出生之後能成為妳心目中的乖孩子喔。 *感覺統合階段性的發展 >0至一歲的發展 1.觸覺在這個階段對寶寶來說十分重要,從吸吮乳頭開始,除了獲得營養之外,透過吸吮的動作可讓寶寶獲得安全感與情緒上的穩定。此外,孩子在6個月之前,還不太會翻身時,家長可幫孩子做嬰兒身體按摩。一般而言,兩個月大前可先幫寶寶做簡易身體按摩,兩個月後再幫寶寶做全套式嬰兒按摩,這些都是有效幫助孩子奠定日後肢體動作發展的基礎。 2.以前庭神經系統來說,寶寶的翻身、抬頭、學會坐、爬行及站立等能力都是逐漸發展而來的,家長應給孩子適當機會讓孩子擁有沖分的活動時間與空間,尤其以爬行來說對寶寶最為重要,因為爬行的動作牽動全身肌肉,而且爬行可啟發手部觸覺,促進及增加手部的靈活,如此一來,孩子日後手部的精細動作會運用得很好,例如寫字、畫圖、剪貼等細部動作。 3.肢體動作通常是在視覺導引下發展出來,家長不可太過保護孩子而限制了孩子該有的行為發展,適度地讓孩子學習眼睛的追視能力不可或缺,而且孩子若看到的影像越少,日後腦發展越慢,智力開發就會更慢。因此,家長不可小看視覺與腦部開發的重要性。 >異常現象的判斷 孩子出現下列異常現象時,家長必須特別注意: 1.當妳叫他、跟他說話時,他的眼睛不會注視在妳的視線上。 2.當妳跟他玩遊戲時,他的眼睛不會做視覺追蹤。 3.孩子6個月大前,頸部肌肉張力是否發育完全,這影響日後肢體發展的能力。 >一至二歲的發展 一至二歲的孩子,此階段的發展重點在於肢體動作,孩子大多活動力旺盛,走路走得穩,這階段的孩子可以多體驗不同地面的地板刺激,同時家長應注意孩子跌倒時,是否有頭部先著地的現象,這意味著孩子的反應能力較差。 2.這個階段的孩子也喜歡到處鑽爬,只要家長注意安全及衛生,鑽爬的動作可幫助他手部抓握有力,腳部腳弓能力良好。 3.孩子喜歡拿湯匙自己動手吃飯,家長可讓孩子自己發揮,孩子會有成就感之外,手眼協調能力會更好。尤其不妨從食用副食品開始,就讓孩子建立自己吃飯的習慣,不但口腔感受到不同的味覺及咀嚼、吞嚥能力,對於日後講話方面也會有所助益。 >異常現象的判斷 孩子出現下列異常現象時,家長必須特別注意: 1.孩子超過一歲三個月,仍然不會走路。 2.一歲半了,走路腳步仍然不穩,搖搖擺擺的。 3.跟他說話,他還不能理解妳說話的內容。 4.吃飯吞嚥能力較差者。 5.不喜歡玩玩具,玩遊戲。 6.不喜歡飛高高或是轉圈圈者,日後可能會有懼高症。 >多項遲緩家長須謹慎 語言發展是孩子各項發展差異性最大的一種,也就是說,有些孩子可能不到一算就開始會說話,有些孩子可能晚到兩歲才開始說話,這些都是可接受的範圍。重點在於家長要檢視孩子是否還伴有其他方面的遲緩,如果單只是語言方面的發展較慢,家長不必太過擔心,只需要以誘導的方式讓寶寶學習用說的方式表達出來即可,但,若孩子還伴有其他方面的發展遲緩,家長可能就要懷疑孩子有發展遲緩的可能,建議家長此時必須前往復健科醫師處做進一步診察,確實找出原因。

蚊子咬到去癢妙方大全

2008年04月07日
公開
39

去癢妙方 1、在家庭中可用濃肥皂塗抹可迅速止癢,或用香皂蘸水在紅腫處塗抹。 原因是肥皂高級脂肪酸的鈉鹽。如:C17H35COONa。這種脂肪酸的鈉鹽水解後顯鹼性(含OH-),蟻酸水溶液中含H+ ,因為肥皂水中的OH-與蟻酸的H+中和成H2O因此可迅速消除痛、癢。 2、塗點氨水止癢,原理同上。 3、如果叮咬處很癢,可先用手指彈一彈,再塗上花露水、風油精等。 4、用鹽水塗抹或沖泡癢處,這樣能使腫塊軟化,還可以有效止癢。 5、可用蘆薈葉中的汁液止癢。被蚊子叮咬後紅腫奇癢時,可切一小片蘆薈葉,洗乾淨後掰開,在紅腫處塗擦幾下,就能消腫止癢。 6、萬金油和鹽的塗抹,可讓局部麻醉並舒緩神經,減輕癢的感覺。 7、將阿斯匹靈藥丸磨碎和水塗抹在傷口上,也有消炎消腫功效。 8、 把一顆蒜瓣掰開,用斷面塗抹蚊子咬的包,一會就好,而且止癢。 9、被叮咬處不能去抓。 被蚊子叮到,我們會馬上去抓。可是抓燒後,皮膚裏的組織液、淋巴液等滲出,腫成一個包,就會越抓越癢,而且還不易消退,長滿紅包的“赤豆腿”就是這樣被抓出來的。如果堅持不抓,一般10至15分鐘後,癢感就能明顯消退了。 三、防蛟招數 1、 如果對蚊子叮咬較敏感的人,不妨在外出前,吃一粒抗組織胺藥物。 最近芬蘭報告指出,抗組織胺藥物阻斷免疫反應,可以減輕蚊蟲咬的癢和腫脹。 但抗組織胺的副作用是想睡覺,開車者避免服用。 在下極不贊成網友為了怕蚊子咬而吃抗組織胺之西藥,為了蚊蟲叮咬會癢,就輕易的建議大家吃西藥,是極為要不得的,這會誤導大家的 健康! 2、 只要肯改吃鹼性蔬菜之飲食,體質及血液是微鹼性的,不但蚊子不愛叮,就算被叮之後,也不至於會太癢! 如果叮到,可用自己微鹼性之口水,塗抹蚊蟲叮咬處,亦能止癢! 3、 幾個人在一塊就叮你一個主要還是跟氣味有關,你也吃點蚊子討厭氣味的東西: 4月10日中央2台為您服務欄目講了一個預防蚊子的辦法:吃維生素B1,如果去野外要提前3-4天吃。她說人感覺不出來,蚊子可受不了那味,會遠離你,據說特有效,可試試。 這種水溶性維生素是沒有副作用的,多餘的分量完全排出體外,不會貯留在人體中。 4、 吃大蒜可有效驅蚊,因為蚊子不喜歡人體分泌出來的大蒜味。 5、 維生素B1泡水擦身也會讓蚊子不敢近身。 6、 用調味品中的八角、茴 各兩枚,泡於溫水臉盆中,用其水洗澡,蚊子不敢近身。 7. 在室內點燃乾桔皮,可代替蚊香 ,既能驅蚊,又可消除屋內異味。 8、 穿淺色衣服。 大家注意嘍!伊蚊(又叫花斑蚊)最喜歡停在黑色衣服上。所以大家儘量在炎熱的夏天、穿一些顏色比較淺的衣服。 9、 儘量穿襪子。許多人喜歡夏天光腳穿鞋,殊不知穿襪子後,蚊子感覺人的皮膚濕度降低、皮表揮發物減少,會減少叮咬。 10、蚊子黃昏前喜歡停息在窗臺附近,入夜後喜歡停息在房中表面色澤較深的 物體上,按此規律拍打蚊子,事半功倍。 11、家庭水生植物要定期換水。 12、在使用驅蚊藥時,一個品牌在連續使用2個月後,換一種藥物驅蚊,效果更好。 13、戶外黃昏時蚊蟲成群飛舞,使用電蚊拍撲殺、直接有效。室內夜間可用捕蚊燈誘捕。 14、 巧用清涼油、風油精.在臥室內放幾盒揭開蓋的清涼油、風油精 或樟腦油。點蚊香,氣味嗆人;掛蚊帳,空氣沉悶。如果能在點蚊香前,在整 盤蚊上滴灑適量的風油精,則可使蚊香不嗆人,而且滿室清,驅蚊效果好。如果能在進蚊帳之前,在蚊帳上灑幾滴風油精,可以改善蚊帳 內的空氣狀況,而且增加驅蚊效果。 把用過的失去藥力的蚊香藥片,輕輕滴上幾滴風油精,插上電源,就能達到較強的驅蚊效果,又節約藥片。遇上停電還可以把用過 的一兩片藥片滴上風油精,一塊點燃,幾分鐘後,就能起到驅蚊滅蚊的效果。 15、擺入驅蚊鮮花 黃昏前,在室內擺1,2盆盛開的茉莉花、米蘭或玫瑰,最 好是夜來香。因蚊子不能忍受這些花的香氣而逃避。 16、使用驅蚊草驅蚊時,在15平方米左右的室內,放置一盤株高30釐米左右, 葉片數量在40片以上的驅蚊草,效果最好。 17、室內安裝橘紅色燈泡,由於蚊子害怕橘紅色的光線,所以能產生很好的驅 蚊效果。 18、將陰乾的艾葉等搓成繩索,點燃後放在室內,其煙味可驅蚊。 19、將曬乾後的殘茶葉燃燒,可以驅除蚊蟲。 20、用空酒瓶裝35毫升糖水或啤酒放在桌面或室內蚊子較多處,蚊子聞到甜酒味就會注瓶子裏鑽,被糖水或啤酒粘住致死。 21、關上門窗,在窗前放置一個盆子,盆中加點混合洗衣粉的水,第二天,水盆中就會有一些死去的蚊子。每天持續使用這種方法,幾 乎可以不用再噴殺蟲液去殺蚊子了。而且蚊子也會越來越少。 為什麼肥皂水可以滅蚊呢? 因為洗衣粉帶鹼性,蚊子是不宜生長在帶堿的水中,可是洗衣粉水中有香料,又會讓母蚊誤以為有食物就把卵產在其中。從而就達到了滅 蚊的效果。 四、七大植物驅蚊蟲高手 在美麗的植物世界裏,有不少花草既具有觀賞價值,又可以驅趕蚊子喲!下面,就讓我們帶大家來一起認識一下它們吧! 1. 食蟲草 是一種菊科草本植物,可長到1米來高,花小黃色,一株達數百隻花頭,各花頭的週邊有粘液,就像五個伸開的小手指,很有趣。只要有小蚊蟲落在上面便被粘住,之後,蟲子屍體被其慢慢消化作為其生長營養。若有灰塵粘落上面數天后也被消化得無影無蹤,盆栽擺放一盆在家中捉蚊又吸塵。 2、豬籠草 是典型的食蟲植物,它長有奇特的葉子,並且頂端掛著一個長圓形的“捕蟲瓶”瓶口有蓋,能開能關。豬籠草有幾十種之多,不同種類 ,捕蟲瓶的形狀、大小和顏色也不一樣。豬籠草可藥用,對肝炎、胃痛、高血壓和感冒等疾病有一定療效,更是捕蚊高手。 3 夜來香 又名夜香樹,原產美洲熱帶。 葉片心形,邊緣披有柔毛。每逢夏秋之間,在葉 腋就會綻開一簇簇黃綠色的吊鐘形小花,當月上樹梢時它即飄出陣陣清香,這種香味,卻 令蚊子害怕,是驅蚊佳品。 4 薰衣草 是一種藍紫色的小花。原產地為地中海,喜乾燥,花形如小麥穗,通常在六花。 薰衣草本身具有殺蟲效果,人們通常把用薰衣草做成 香包放在櫥櫃中,也有的把它放在臥室,用於驅蚊。 5、天竺葵 天竺葵花團錦簇,豐滿成球,南北各地都能適應。高溫時節,擺放室外疏蔭環境;寒冷時節,在明亮室內觀賞。天竺葵具有一種特有的氣 味,這種氣味使蚊蠅聞味而逃。 6、七里香 這是一種四季常綠的小灌木,外形呈傘房狀,分枝多,葉小亮澤,花白繁密,開花後還能結紅色漿果,為陋室增加美感。摸其葉片,會感 到濃濃的甜香味,驅蚊效果很好。 8、驅蚊香草 驅蚊香草散發的擰檬香味主要是有驅蚊功效的香茅醛、香茅醇等多種芳香類天然精油,達到驅蚊目的。 針對驅蚊草的特性,養護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驅蚊草比一般花木好養護,且較耐有機肥,生命週期可達8年以上。 平時要注意多通風,多光照,保持泥土疏鬆濕潤。白天不用時,可放在明亮通風的窗臺或陽臺上,最好每天能接受一兩個小時的陽光直射 。 第二,晚上蚊子要出現時,把驅蚊草放在房間中間。使用前,用專用小型噴霧器把水均勻地噴在葉片的正反面上(不噴水,效果不佳), 半小時後再噴一次。 第三,使用過程中,最好換用較大的花盆。驅蚊草根系發達,可從花盆中吸取較多有機質,還要注意經常保持泥土濕潤,一周左右澆一次 透水。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驅蚊花、草只有驅蚊作用,對蚊子沒有殺死功能。為防止蚊子產生適應性,在使用的最初兩天,要對房間徹底滅蚊。這樣 ,才能將蚊子拒之門外。

10種遊戲克服感覺統合障礙

2008年04月03日
公開
38

10種遊戲克服感覺統合障礙 資料來源�育兒生活雜誌 台灣社會高度都市化的結果,剝奪小朋友「玩」的空間及機會,進而使不少小孩都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困擾。所幸,要增進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並不難,只要花點時間,陪寶寶玩點小遊戲,很容易就可以達到目的,而且邊玩,還可以邊促進親子關係喔! 您的寶寶很「龜毛」,不喜歡別人碰觸?還是個性孤僻,很難交到朋友?抑或是平衡感很差,經常跌倒?那麼您得提高警覺,趕緊動手開發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否則待寶寶長大後,想後悔,可來不及囉! Part1.感覺統合啟蒙 營造和諧人生 臨床上有些潔癖的媽媽,經常讓寶寶處於極完美的環境,寶寶不能在地上爬、身上不容許一點小污垢、不准旁人抱等,這些看似對寶寶有益的環境,反而是造成寶寶感覺統合失調的主因。親愛的媽咪,偶爾讓寶寶接觸一些「不太完美」的事物吧!玩些無傷大雅的小豆子、小砂子,反而可以創造出感覺很「完美」的寶寶! 何謂感覺統合? 爸比、媽咪來上課囉!身為現代寶寶的家長,您不能不知道什麼是感覺統合,否則擔誤寶寶啟蒙的黃金時期,可就糟了!何謂感覺統合?適健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組長張旭鎧說明,感覺統合就是神經發展的過程。簡單來說,即人類受到感官刺激,經由大腦統合,最後做出反應的歷程。其發展程序包含:聽覺、前庭覺、本體感覺、觸覺及視覺等部分。 千萬不要小看感覺統合的重要性!倘若寶寶這項能力發展不全,可能會在集中注意力、組織、自制力、學業學習、抽象思考、身體與大腦的單側專業化,與理解等能力,及自尊心、自信心等出現障礙,並影響往後的課業成就及人際發展。為了讓家長有更深一層的認知,將各種感覺失調可能造成的影響列於下: 1.聽覺 聽力對寶寶有重要的影響力!倘若寶寶的聽覺發展不完全,可能影響大腦的接受能力,進而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及注意力等。舉例來說,當您叫喚寶寶,但寶寶卻時常沒反應,就有可能是聽覺受損。 2.前庭覺 前庭主宰人類的身體平衡感,與重力安全感,如果前庭不夠敏銳,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感覺、身體雙側協調及手眼協調,進而產生容易暈車,或是為了滿足大腦的需求,不斷地跳躍,卻不會感到疲累等反應。 3.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影響人的肌肉張力及姿勢,與人的動作計劃能力有絕對的關係。缺乏時,孩子可能會懶的動,例如坐著時,會用手支撐頭部;爬樓梯時,會有執行困難,不知該先抬那隻腳等。 4.觸覺 觸覺發展主要是藉由吸吮、吃等,母嬰親情及觸覺快感,來獲得滿足。寶寶如果觸覺發展有困難,可能會在活動度、注意力、情緒穩定上出現困難,呈現的表徵有:挑剔衣服、不喜歡人碰觸、不敢接近人群等。有些嚴重的寶寶可能會產生觸覺防禦,假設您輕碰,寶寶也會覺得痛而反抗。 5.視覺、嗅覺、味覺 喜歡用聞的來辨識東西、對味道有特別的偏好的孩子。 感覺統合發展重點 「七坐八爬」是耳熟能詳的幼兒發展階段口訣,而「八爬」正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重點。許多家長擔心寶寶在地上爬會弄髒身體或受傷,所以直接省略這個步驟,但您可能不知道,爬對寶寶手腳的觸覺刺激很有幫助。 張旭鎧表示,人的大腦會針對爬行時所接收到的刺激,做整體的比較、整理,進而促進腦部的發展。所以聰明的父母,在寶寶不斷學習新事物的同時,應給予其充份的刺激,給其大腦足夠的學習機會,才能培養出聰明的寶寶! 至於家長何時才會發現寶寶有問題?大體來說,從寶寶八個月至一歲起,是其大動作發展的主要階段;到了三歲起,主要發展重點則為轉為精細動作、小肌肉及認知等。而一般父母大約會在寶寶二歲左右,與其他寶寶接觸較頻繁時,才會發現寶寶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 感覺統合失調 原因大剖析 寶寶為什麼會感覺統合失調,張旭鎧分析原因有二:一為遺傳,二為環境。首先來談遺傳因素,先天性的輕微腦部受傷,也可能造成感覺統合失調。所幸,人類的神經具有可塑性,所以70%的患者,可經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改善。 其次,現代父母較為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小朋友,但為了安全因素又必須將小孩侷限於一處,使其失去探索世界的先機,進而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此外,不少新生代的父母對小孩過度保護,也是原因之一。家長因擔心小孩在地上爬會割傷,爬高、倒吊會跌倒、摔傷,其實只要環境許可,且確定在安全範圍,就不需刻意阻止小孩玩,讓小朋友自由發揮,反而才是對的喔!要知道小孩也有玩的權力! Part2.玩出好人緣 來玩遊囉!想訓練寶寶,玩遊戲是最好的方式!從遊戲中悄悄地訓練各種技巧,寶寶反而會樂在其中,想培養感覺統合能力,一點都不難,只要運用身邊一些垂手可得的小工具,六個月後,就可以明顯看出成效! 1.擺盪遊戲:(0∼1歲起) 從寶寶出生起,就得開始訓練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只要由家裡的長輩將孩子抱在懷裡輕輕地搖晃,就可以達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應、增加肌肉張力的效果。等到寶寶一歲大左右,就可以找一條大毛巾,並將孩子置於毛巾中間,由爸爸、媽媽各拉住毛巾的一邊,輕輕搖晃。 2.丟接球:(1∼3歲起) 寶寶一歲時,可將直徑約20公分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並鼓勵孩子主動伸手拿球;待寶寶二歲後,就可以玩進階遊戲,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然後與孩子間隔約2公尺,分別坐於地上,用滾球的方式與寶寶玩傳球遊戲。寶寶三歲就可以完高階遊戲,將您與寶寶的距離拉長至3∼5公尺,並改以彈跳的方式傳球。如此一來,可以改善寶寶的手眼、雙側,及視覺追蹤的協調性。 3.地面探險:(1∼2歲起) 僅需不同材質的拼裝地毯,就可以提供寶寶觸覺及本體覺刺激,有助於改善其動作計劃能力。玩法很簡單,寶寶一歲時,就可以在家裡佈置各式不同材質的地毯,讓寶寶在地毯上爬或走,或從事任何遊戲,讓寶貝接受不同材質的刺激。等到寶寶二歲起,媽咪就可以做難度稍高的設計,將地毯高度任意變化,讓寶寶在不同高度的地毯上,從事各種遊戲。 4.鏡子遊戲:(2歲起) 從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玩模仿遊戲。藉由孩子模仿父母動作的過程中,可藉機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區辨左右方向,這對寶寶的觀察,與動作計劃能力有長足的進步。不過,一開始不要太難,應從一隻手開始,再進展到全身,以免動作太複雜,寶寶一時記不清,而產生挫折。 5.疊積木:(2∼3歲起) 自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精細動作訓練,工具是約5公分立方的積木,讓寶寶嚐試用一手或兩手將積木疊高即可。待寶寶長大些,到了三歲,就必須換小一些的積木,約3公分立方來訓練,讓寶寶試著使用積木,進行疊高或創作遊戲,有助於改善手眼協調,並可順道訓練寶寶的創造力,及注意力,一舉數得。 6.跳格子:(3歲起) 現代都市寸土寸金,孩子遊戲的空間大大縮減,想玩跳格子遊戲,似乎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不過,也有變通的方式,不能在戶外玩,換個地點在家裡也可行,只要運用家裡的拼圖地墊,就可以享受童年。玩法很容易,將每塊地墊放置於地,並固定,注意喔!每塊的間距需為20∼30公分,然後就可以讓寶寶用跳的方式踩地墊,很有趣吧!這對baby的空間概念訓練,及本體覺刺激,都相當有幫助,不妨多進行。 7.打鼓遊戲:(3歲起) 使用最簡單的工具──手,也可以玩出興味!在不同材質上拍打,然後請孩子模仿。遊戲進行時,可配合節奏,先在某一器材上連續拍打一次或二次,接著再換拍另一項材質製品。有順序地進行,可一併訓練寶寶的記憶力、動作計劃能力,此外,因使用的材質不同,也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 8.沙箱:(3歲起) 動手製作沙箱或豆豆箱,並不如想像中困難,裝放家電用品的小箱子就很好用。為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可發揮美術創造力,將空箱子的外表好好裝飾一番,愈有想像力愈佳,或者可讓寶寶自由發揮,自己試著替箱子穿衣服。準備完成後,在小箱子中,藏放筆、鑰匙、小豆子等,讓小朋友閉著眼睛,以手找出東西,並猜猜看是什麼?在尋找及觸摸的過程中,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增進觸辨覺能力,及注意力。 9.黏土創作:(3歲起) 讓寶寶親自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小玩意。買一包黏土,含各種色,讓寶寶發揮觀察力及想像力,用黏士捏製動物,或其他感興趣的小東西。製作時需靈活運用手部動作,對寶寶的觀察力、精細動作及雙側協調,都有不錯的幫助。 10.手指畫:(4歲起) 寶寶的手偶爾弄髒了,先不要急著罵人,其實這也是訓練寶寶觸覺刺激的一種方式。找一天晴朗的好天氣,不管身上的顏料有多難洗,盡情地和寶寶一起玩一場色彩遊戲。拿些水彩顏料,沾在手指上,就這樣輕鬆地畫一幅美麗的畫作吧!除了觸覺刺激外,空間概念及注意力也一併訓練完成,絕對值得。

10個月寶寶成長遊戲

2008年04月02日
公開
58

純粹分享、收集,如有侵權請告知> 作者﹕睿璿 這個月的寶寶一般都能長時間平穩地坐著玩耍,讓寶寶學會專注地獨自玩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平時不要過分逗弄小孩。你要盡量和他互動,例如和他說話、微笑或從旁關心他,但不要一直有事沒事就逗弄他,以免養成他粘人、磨人、任性及過分依賴的壞習慣。如果他能獨自一人很專注地玩玩具時,就讓他專心的玩,盡量培養他玩遊戲的熱忱,注意不要中斷他的玩耍或強加干涉,應該多多給予誇獎和鼓勵。 父母可從平時遊戲活動中培養他的專注力、思考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健全的人格。 一、配配看 一般的積木或組合玩具常會用到重疊、插入、蓋上或拔出等的動作技巧,這些動作可讓寶寶充分運用到手指指尖或手指頭,可增加手指的靈活度及專注力。其實,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物品,也可成為寶寶的最佳玩具,例如:紙箱、紙盒、線軸、瓶瓶罐罐…..等,只要加點巧思,也可運用到以上的操作技巧,就可讓他玩得不亦樂乎喔。 方法:拿個鞋盒,盒蓋上挖2個大小不同的洞,洞口以你要寶寶插入的物品的寬度為準,例如乒乓球和小塑膠碗,讓這2件物品剛好卡在大小洞口,再拔出來。就像小寶寶喜歡把浴缸的塞子拔起來、塞進去一樣。這個遊戲不但可訓練寶寶的手指技巧,亦可讓他學會分辨大小、增加手眼協調,及專注力。 二、交朋友 寶寶看寶寶越看越有趣,寶寶喜歡和同齡的小朋友相處,看到他們會笑、會打招呼。如果寶寶不會和小朋友打招呼,有可能是沒有機會和小朋友接觸。當寶寶開始學站立時,或牽手學走路時,最好常帶他到有小朋友的地方看他們遊戲、跑步等的活動。當寶寶看到別人在學步、遊戲時會特別開心,這會促進他想要參與,而加快想學會走路的慾望,及奠定將來與人相處的良好基礎。 所以家長要帶寶寶和不同年層的小朋友交往,孩子們和孩子們在一起較少怕生,也可互相學習。但家長最好在旁觀察,如寶寶有不好的動作,或模仿他人不良的習慣,都要適時與予改正。改正不是責備,寶寶這時已懂得大人心意,不要嚇著他,以免影響他日後的學習。 三、聽聲取物 這個月的寶寶認知能力發展很快,已經學會聽聲指物,問他熟悉的東西或圖片時,他會用手指指出。讓寶寶透過聲音的重覆刺激,他會更容易學會更多的新事物。 方法:放2-3種寶寶的玩具在他手拿得到的地方,媽媽先教他玩具的名稱,然號說:「把大象拿給媽媽。」如果他拿對了,要表揚及讚美,例如說:「好棒喔!這是大象。」如果拿錯了,媽媽和寶寶一起玩這個遊戲,並介紹這個玩具的特徵。例如,大象鼻子長長的;猴子會爬樹、喜歡吃香蕉;車子會跑;兔子耳朵長長的等,這樣寶寶很快就能分辨清楚了。 四、滾鐵罐 這是很有趣的爬行訓練遊戲,能促進寶寶的全身運動。 方法:在奶粉罐裡面裝些滾動時會發出聲音的小物品,如彈珠、鈕扣等。讓寶寶邊爬邊滾動奶粉罐,物品和奶粉罐滾動發出的聲音,會吸引寶寶一直想滾動它,他會很開心喔!媽媽也可以把奶粉罐先滾到遠處,讓寶寶爬過去再滾回來。 五、蹲下撿物 前2個月的寶寶應學會扶著東西,雙腳分開平衡地站立了;到上個月學會雙手扶著東西學路;接著就可單手扶物向前移動,這時可教他蹲下再站起來的動作。蹲下撿物是應用上下肢協調,及手、眼配合較複雜的運動,每個寶寶的成長規律不同,如果寶寶還不會,只要耐心教導,假以時日也一定學會。記得不要太勉強寶寶喔! 方法:寶寶會單手扶物前進時,大人將玩具放到寶寶的腳旁,引誘他蹲下來檢。他會一手扶著東西蹲下來,另一手去檢玩具,然後再站起來。但有時因想急著檢新鮮的玩具而摔倒,大人要在旁看護。但學步期的小孩幾乎沒有不摔跤的,小孩摔跤時大人要保持鎮定,不然反而容易嚇到小孩。 如果寶寶不敢蹲下來,不要勉強他,可以牽著他的一隻手,另一隻手學檢物,先讓他適應蹲下和站起來的動作,漸漸他就會獨立扶著家具或其他物品蹲下去檢東西了。

10-11個月可食用軟主食

2008年04月01日
公開
29

專家 / 謝宜芳 振興醫院營養師 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用手支撐身體,想要坐起來,也可以用繩子拉著東西玩,開始會表達思想了。此時寶寶會逐漸學習很多語言,並可以簡單說一、二個詞,因此,媽媽要比以前更常與寶寶說話,因為孩子是從理解媽媽的話開始,才逐漸學會具體的語言,所以媽媽可多與孩子說話,讓他學習由語言上成長;而寶寶的記憶力也會增強,藏在箱子裏的東西可記著一分鐘。 你可以參考這種餵養模式 早上8點喝一次奶,10點左右餵一次離乳食,中午12點左右吃水果,下午2點餵第二次離乳食,晚上6點左右餵第三次離乳食,睡前10點再喝奶。 10∼11月寶寶每日進食量 食物種類 可選擇的種類 1天的量 五穀類 稀飯、吐司、馬鈴薯、地瓜、芋頭、麵糊、 饅頭、太白粉、玉米粉、蓮藕粉 1碗 蛋豆魚肉類 魚肉、雞肉、蛋黃、豆腐、毛豆 6大匙,蛋黃一個 蔬菜、水果類 各種蔬菜、水果 8大匙 油脂類 奶油、沙拉油 1大匙 註:1碗約100公克的食物量 食物的型態 食物切成約0.7公分大小,可比之前稍硬一點 離乳食食譜 寶寶可以開始吃軟飯。 軟飯 生米煮粥為:1杯生米加3杯水;熟飯煮成軟飯為:1/2杯熟飯加1杯水。 鰻魚飯 材料:蒲燒鰻魚(取尾部)、飯60公克、菠菜1片。 做法:將菠菜切細丁,鍋中放2大匙水,煮滾後加飯拌一下,將鰻魚加醬油及糖煮軟,放在飯上面即可。 親子飯 材料:洋蔥絲少許、雞丁20公克、蛋黃1個、豌豆6顆、飯60公克。 調味料:醬油1/2大匙、高湯1/3杯、黑糖少許。 做法:鍋中放調味料,將洋蔥煮軟再放雞丁、豌豆,最後再打蛋黃呈半凝狀,淋在飯上即可 三色飯 材料:綠花菜2顆、水煮蛋之蛋黃1個、鮪魚1大匙、飯60公克。 做法:鍋中放少許水,將綠花菜煮軟剁碎,再將蛋黃、綠花菜及鮪魚分別放在白飯上即可。 雞肝醬吐司 材料:去邊吐司1片、雞肝200公克、洋蔥丁、鮮奶油、鹽。 做法:雞肝切細丁沖去血水,放入鍋中加洋蔥一起煮熟,加鮮奶油、鹽一起放入果汁機中打成泥,即成肝醬,抹在吐司上即可。 火腿蕃茄麵 材料:火腿丁1大匙、蕃茄1/4個、西洋芹泥1大匙、義大利麵條1/2碗。 做法: 1.將義大利麵條燙熟,將蕃茄切丁。 2.起油鍋,將蕃茄丁、西洋芹及火腿丁炒過,加少許水煮成醬汁,淋在義大利麵上即可。 芝麻芋頭 材料:芋頭丁1/2碗、芝麻少許。 做法:將芋頭丁放入鍋中,加水滿過後,以大火轉中小火煮熟,加鹽調味,起鍋前加炒香的芝麻即可。 南瓜絞肉 材料:南瓜丁1/2碗、絞肉1小匙。 做法:將南瓜蒸熟,取一鍋子放少許油,將絞肉炒香,加太白粉勾芡,淋在南瓜上即可。 青江菜炒肉片 材料:薄火鍋肉片1片、青江菜2片、太白粉少許。 做法:將火鍋肉片切小片,調和太白粉,青江菜切小丁,鍋中加少許油,將肉片炒熟,再加青江菜炒熟,淋少許醬油即可。 碎肉綠花菜 材料:豬絞肉1小匙、綠花菜碎丁2大匙、醬油、太白粉少許。 做法:將豬絞肉加醬油及太白粉醃一下,將綠花菜碎丁放入鍋中煮熟撈起,取一平底鍋加少許油,將豬絞肉炒熟,加太白粉勾芡,再淋在綠花菜上即可。 高麗菜煮胡蘿蔔 材料:胡蘿蔔絲1大匙、高麗菜絲2大匙、高湯1/2碗、玉米粒1小匙。 做法:將胡蘿蔔絲、高麗菜絲、高湯、玉米粒放在鍋中一起燉煮至熟軟即可。 寶寶的飲食評量 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 一天喝奶的次數:2次,每次180∼225㏄ 離乳食次數:一天3次,每天再加一次單獨水果;吃完離乳食,可再補充餵奶。

不動怒•才能教出好孩子

2008年03月27日
公開
34

父母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也是兼具言教與身教的第一位老師,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外顯個性及未來的處事態度。雖然,教育孩子的確不是容易事,要達到不動怒的境界,需要父母更多的堅持與耐心。 對1歲前的嬰幼兒而言,因行為能力有限,處處需要照顧者的照顧與關懷,而建立出與照顧者必須建立一套緊密的依附關係,照顧者如果每天都處於不穩定的情緒狀態,自然會讓孩子感受到惶恐不安的情緒,而對其失去安全感。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沈玉培表示,成人擁有自己的情緒,可以運用智慧加以控制,但對年幼的bobo來說,天性與情緒自然連結,對外在旁人的情緒敏感度高過成人,如果經常感受來自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情緒波動,自然也就跟著躁動不安,容易緊張。她提醒,當主要的訊息來源屬於不安定的狀況,這樣的情緒連結就會跟著孩子一起長大,進而影響他的發展與未來的處事態度。 情緒•影響後日後發展及表現 即便是在胎兒階段,母體對外界的情緒反應就直接影響腹中胎兒的胎動情形,出生後的情緒發展則是透過模倣仿學習而來,即使視力仍舊模糊(初生不久後的嬰孩的視力就能看到了,不至於是模糊),依然可以感受到週遭人物的不同情緒表達,也因此,嬰幼兒期的環境、照顧者的教養方式及親子互動的模式與他自身的特質等,都會影響日後的情緒表現及未來的發展狀況。 沈玉培指出,孩子年幼時經歷事件的感受,即便雖無法透過意識回憶起來,但仍儲存在人的大腦中的一1個區塊中有一組專司記憶的區塊,這會讓孩子在長大後仍能依稀感應2歲以前的情緒反應,而孩子的成長認知主要就是依靠情緒的連結,一旦連結出當時情境屬於不安且躁動的環境,自然會讓他日後產生保護自己的意圖,如此一來,會導致易養成凡事不願意冒險與挑戰的性格,一切以穩定自己為優先考量。 她說,雖然這樣的孩子美其名是「固本」,但卻大大侷限了日後的發展。由於孩子的大腦神經需要不斷地接收刺激,以複製並連結腦神經網路讓其功能日漸發揮,這就如同每個人都具備基本的跑步能力,但卻有人能夠發揮到極限,讓這項能力充分發揮。而大腦也是如此,如果缺乏刺激,自然會影響日後的學業表現。這也是許多學理強調大腦情緒發展的關鍵期是在3歲以前的原因所在,而這個階段,父母親就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引導與被模仿學習的角色。 Tips情緒出口要適時宣洩情緒 沈玉培提出情緒的「火山理論」,提醒父母要注意讓適時釋放自己及孩子有宣洩的負面情緒的機會,以免因累積過多,又不及時疏通,屆時若爆發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她說,誰都無法預料自己的情緒臨界點,但如果能在平日就慢慢釋放,就可以能降低一1次爆發的可能性。至於如何紓抒發情緒,她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利用撕紙、寫日記(或網誌)、拿枕頭亂打等方法,來以宣洩情緒,舒緩心情。 5大要訣•可減少亂發脾氣 沈玉培強調,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維,父母要掌握他的情緒的確不易,因此建議必須從改變自己的脾氣做起,讓bobo能學習正確的情緒管理。至於要如何才能避免亂發脾氣?可以試著學習5大要訣,降低不自主的發怒機率。 •要訣1:觀察bobo的天生特質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與氣質,事先了解有助於先做準備與防範,沈玉培說,只要多一分對孩子個性的了解,就可以知道並應對他的行為模式,並避免因孩子的情緒爆發而影響自己的心情。 •要訣2:了解bobo的發展狀況 1. 各階段擁有不同的發展能力:很多人以為2歲小孩就是調皮,難以教育,沈玉培說,這個階段的bobo的正處於小肌肉持續發展時期,自主能力增多,喜歡運用自己的能力做新的嘗試,更利用探索的方式去了解自己的能力與外界的新事物,這不是調皮,父母反而該慶幸孩子能藉由不斷地探索,去發揮既有的能力,因此,不要給予過多的限制,才能了解他的能力與優勢。 2. 語言與認知理解尚不成熟:直到bobo進入學齡階段,語言與認知能力發展雖已有長足進步,但往往仍無法理解成人世界中的事物,卻因此被歸類為「不聽話」,沈玉培表示,有時這種反應不是故意,而是他根本不了解父母想表達的重點何在。 3. 專注力不夠:bobo的專注力不比成人,但父母總是因為孩子不能規矩地「做完一1件事」而生氣,其實這是因為不了解孩子的專注能力,也就是說,長篇大論對專注力不夠的孩子實在沒有多大用處。 •要訣3:熟悉孩子的日常作息 熟悉孩子的日常作息,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怒氣,例如:平日下午1點該是孩子倦了該午睡的時刻,父母卻硬要他吃飯或洗澡,當他處於需求沒被滿足時,自然就容易跟父母鬧脾氣,因此,沈玉培提醒,了解孩子的作息,並在固定的時間滿足生理需求,就能降低「起番」的機率,自然就不會影響自己的情緒了。 •要訣4: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 教育的確需要花費很大心力,不論是全職媽咪或有工作的職業婦女,一定會累積壓力與情緒,但如果沒有事先照顧好白天所累績的情緒,讓自己也有喘息與宣洩的管道,就容易在bobo面前爆發,沈玉培建議,父母一定要擁有獨立的自我空間,及適當的休閒活動,定期好好地抒發自我情緒。 •要訣5:體認自己的情緒罩門 父母若能自覺情緒罩門何在,預先為情緒地雷做準備,就能知道生氣時該如何面對與處理。沈玉培說,父母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到底哪些行為是可以容忍的?在出現這些行為時,又有無讓步空間?尤其,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深遠,在得失之間,必得再次衡量所堅守的原則對孩子的幫助有多大?唯有自覺後,才不會讓孩子一直誤觸自己的地雷,不斷上演爭執戲碼。 出自bobo小天才

從寶寶便便看健康

2008年03月26日
公開
55

為「便便所苦」的大人們,別讓解不出便、拉不停狀況同樣發生在您的寶寶身上,從出生起就開始觀察孩子的便便吧!這樣做不僅能揪出嚴重的嬰兒肝膽疾病、了解便秘與腹瀉的處理原則,2歲前更是奠定飲食與排便習慣養成的好時機,孩子的便便順暢,自然就能長得又高又壯。 寶寶便便大不同 人體的消化道在胚胎時期開始發育後,隨著消化道機能的成熟、營養吸收度、食物攝取種類、年齡、疾病,寶寶的排便穩定度會有微妙的改變,從孩子出生到能食用副食品之後,寶寶的便便型態也大不同! 出生∼第一次進食 一般而言,寶寶在出生二十四小時之內就會開始解胎便,台中慈濟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科馬益群醫師指出,胎便是寶寶在媽媽子宮內,吞入羊水中物質,經腸胃道後排出,混合著胎脂、胎毛和膽汁色素等,顏色接近純黑色或墨綠色的黏便。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陳世彥醫師進一步表示,新生兒排出胎便並開始餵奶後,不管餵配方奶或母奶,一直到消化道能完全分解吸收脂肪、乳糖和蛋白質等營養之前,寶寶大便會呈黃略帶綠色,這都屬於正常的排便色澤。 滿月∼2、3個月大 這個時期寶寶便便的形狀多呈半固體、固體,一天可能多到5、6次,陳世彥醫師提醒家長,這樣的便便次數並不一定代表寶寶在拉肚子,而是因為他的腸道反射功能還未完全發育成熟,無法一次排空的結果。 而純餵母奶的寶寶在此時大便會呈黃色且特別稀糊,但一直到寶寶3、4個月大,開始嘗試餵副食品之後,便便才會轉換為棕色或棕黃色,和一般餵配方奶寶寶的便便沒有差別,而這時有些配方奶粉特別添加的高蛋白或高鐵成分,也可能會讓便便呈綠色甚至是灰綠色。 3∼4個月大 寶寶排便的次數會開始減少,次數從3天1次∼1天3次不等,陳世彥醫師解釋這是由於1.寶寶的腸道漸已成熟。2.若開始嘗試接觸副食品,食物種類增多。3.腸道生態環境改變,這些都會影響他的排便次數,研究指出若在出生後,持續餵食母乳將比餵食配方奶能夠幫助寶寶腸道環境易於增生益生菌,而腸道益生菌的增生,可產生許多短鏈脂肪酸,提供腸道細胞能量來源,因而促進消化吸收及腸道免疫系統更臻成熟。 4∼6個月大 馬益群醫師表示,這個階段因為寶寶舌頭和嘴部肌肉的控制漸漸成熟,可開始練習吃副食品。建議副食品添加先從米、麥粉開始。如家中有過敏史,怕小寶寶對食物過敏,副食品的添加建議從6個月大時開始,可選擇先從米粉開始,因其為單一穀類,較不易引起過敏。並建議可將米粉加入母奶或涼開水攪成糊狀,可訓練寶寶咀嚼。添加新食物由少量開始,一次試吃一種,濃度由稀漸濃。此時大便有一點小變化,例如稍微稀便沒有關係,不必要為此放棄嘗試副食品。疑似過敏體質的寶寶建議新食物的添加最好一個星期試吃一種,若有長紅疹、明顯腹瀉等症狀,則須暫停此種食物。 6個月大以後 陳世彥醫師解釋,6∼9個月大的寶寶的消化系統已經慢慢成熟到能提供足夠及功能成熟的胰蛋白?及脂肪?等酵素來分解大分子的蛋白質、脂肪,特別在8、9個月後可以適當的給予寶寶肉湯及肉泥或者烹調用油。 寶寶在6個月大之後排便應大都是成形固體狀、條狀的軟便,這階段腸道消化及吸收更為成熟,大腸對水份吸收也漸趨穩定,由於新的副食品,像是食物中的蛋白質會讓便便成固體狀,頻率由1天3次∼2、3天1次不等,加上吃得多,便便的量也會變多,而顏色也會因為吃進去的食物種類而有變化,從棕色到咖啡色不等。提醒家長注意,若是寶寶1歲之後仍多解水稀便,又非疾病引起的腹瀉,則要評估孩子的腸胃消化吸收狀況,避免孩子長久下來造成體重過輕、營養不良的情形, 「嬰幼兒在2、3歲之後便便的狀態就會漸漸與成人相似」,馬益群醫師強調,在2∼3歲前建立孩子的如廁習慣與健康飲食將是孩子維持健康便便的關鍵。 Attention!便便發出的危險訊號 當寶寶的消化道功能成熟之時,家長就可以從便便的性狀來注意寶寶是否有特殊的腸胃道症狀,陳世彥醫師表示,便便的性狀可分為:硬便、軟便、稠便、黏便、糊便、稀便、水便這七大類;不正常的便便顏色包括:1.極淡黃色、白色、灰白色便。2.紅便、黑便。3.綠黏便等危險便便顏色,都反應出寶寶腸胃道的健康狀態,不健康的便便爸媽可以這樣分辨: 持續黏便、糊便 原則上,6個月大以上的寶寶應該解軟便,而以母奶為主食的寶寶解便通常會較黏稠一些,但若是寶寶持續解出黏便與糊便就要特別注意觀察,是否合併有哭鬧不安、吃不下、吐奶等症狀,這也極可能是腹瀉的情況,需要帶寶寶到小兒科門診進一步了解腹瀉原因。 硬便與稀便、水便 發生便秘的寶寶會排便頻率少(1星期不到2次)、解硬便,特別是已經成顆粒狀的硬便容易造成解便時的不舒服,但並不只有解硬便才是便秘,如果排不出去的便便持續堆積在腸道出不來,寶寶也可能每次上大號都只能解一點點的水稀便,或者有前段硬便、後段稀便的狀況發生,需要留心辨別。此外,若寶寶一直解水便、稀便,且一天解便次數超過5、6次,則是寶寶腹瀉的典型症狀。馬益群醫師指出寶寶長期便秘或腹瀉的原因亦可能與牛奶過敏有關。 若寶寶解出下列4種顏色的便便,家長也得留心: 大便卡色號(1∼3號):極淡黃色、白色、灰白色便 馬益群醫師特別強調,寶寶出生後若有膚色黃、眼白黃的黃疸現象,且持續3到4週仍未消退,家長們就得留心比對兒童健康手冊上第4頁大便卡的色號,如果寶寶大便的顏色呈現淡黃或灰白色,即1∼3色號,即有可能是「膽道閉鎖」、「肝臟發炎」等造成膽汁滯留肝臟的疾病,膽汁無法順利排到十二指腸裡,與糞便混合而造成寶寶糞便呈現近白色。 爸爸媽媽一旦發現寶寶上述情況,必須趕緊帶寶寶至兒科門診診治,如果錯過出生後2個月的黃金手術治療期,會造成寶寶肝硬化、死亡(多在2歲前)的嚴重後果。 紅便、黑便 如果寶寶解出紅便,極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的腸炎或肛裂的情形,或者解出瀝青狀的黑便(胎便除外),則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好發於嬰幼兒的特殊急性腹症—腸套疊,則於後期會出現草莓色果醬樣便便,都需要馬上至兒科就醫。 綠黏便 寶寶的便便若呈綠色黏稠狀又合併發燒、拉肚子、腹痛等症狀的話,陳世彥醫師指出極有可能是細菌性腸炎,如沙門氏菌感染的情形,也需家長留心觀察就醫。 異常的便便顏色可能發出危險訊號,但是陳世彥醫師提醒家長,光是觀察便便顏色並不純粹是消化道的問題,寶寶食用食物的顏色也可能對應到便便的顏色,例如給寶寶吃火龍果、蕃茄,便便顏色自然會呈紅色狀,家長也要配合寶寶飲食習慣來觀察才更準確喔。 出自媽咪寶貝 採訪撰文陳其暉 諮詢台中慈濟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 馬益群

最關鍵的第一年 探索0∼1歲寶寶的感官發展

2008年03月25日
公開
32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家長們無不絞盡腦汁,現今更吹起「促進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的風潮。然而,到底什麼是感覺統合?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又可以利用哪些方式,促進寶寶的感官發展……? 我們除了告訴你這些感官發展的歷程外,還設計各式遊戲,讓家長在與寶寶輕鬆互動遊戲的過程中,瞭解寶寶的成長進程。 認識感覺統合系統 正視寶寶的神經發展 老一輩人說:「大雞晚啼,免操煩。」年輕人則說:「怎麼和別人家的寶寶不太一樣,會不會哪裡有問題。」專家學者則是大聲疾呼—「千萬別錯過寶寶的成長關鍵期。」 嬰幼兒期是孩子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期;家長如何協助(讓)寶寶在充分的狀況下站上起跑點,這遠比「提早起跑」來的更為重要且更為實際喔! 文楊雅馨 採訪諮詢臺安醫院小兒復健科主治醫師黃謙瑄 寶寶的親身經驗 人類出生前感覺系統即已開始發展,只不過在嬰兒時期的寶寶,大腦對這些訊息的處理能力尚未發展成熟,因此,這些感覺系統(即觸覺、聽覺、視覺、嗅覺、味覺等)對他們而言還無法運用自如。 所以,寶寶必須逐漸依靠自己的親身經驗將這些感覺訊息,經由腦部開始組織、吸收訊息,並加以體會及整合。臺安醫院小兒復健科主治醫師黃謙瑄進一步解釋說道“親身經驗”是寶寶學習成長的第一步,也是感覺統合的發展必經過程。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過度保護而剝奪寶寶親身體驗的機會,那麼寶寶就有可能無法將生活中的感覺訊息加以整合,而發生「感覺統合障礙」方面等問題。 認識感覺統合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各式各樣的感覺接受器,負責接受外界的訊息,以便立即將周遭環境的資訊輸入到腦部,腦部會再將接受到的訊息分析與整理,最後再發號司令決定當下該做何種反應;換言之,感覺統合(SensoryIntegration)是大腦組織整合感覺訊息,為應付環境需求,做出「適應性」反應的一個過程。 感覺統合是一個正常的大腦需具備的功能,寶寶的大腦就是一部處理各種感覺刺激的機器,這段時期寶寶都是直接藉由各樣感覺來認識他自己的身體以及周遭的環境。而,一個大腦健全的寶寶,便能從日常生活的活動當中,主動去攝取適當的感覺刺激,進而發展他的潛能與學習新技巧。 感覺統合3部曲 環境感覺輸入→神經系統組織→適當行為反應 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系統 觸覺系統—判斷外界刺激是否有害 觸覺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之一。「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除了幫助我們分辨「主動」接觸到的物品,也能幫助我們感受「被動」接收到的外來刺激,因此可以讓寶寶避開或抵抗危險,黃謙瑄醫師表示—觸覺對寶寶心理社會化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寶寶經由觸覺,在早期,可以和父母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在以後,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另外,在手部動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可以促進寶寶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也是往後認知發展重要的基礎。 前庭覺—讓身體保持平衡 「它」能使寶寶去感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及身體各種形式的移動及運動。而前庭覺是指藉由位於內耳的前庭接受器,提供身體「重力」與「空間」的感覺訊息,以便讓我們的身體不論是否處在移動的環境中,都能維持平衡的狀態。 前庭覺與眼外肌也有密切的關連喔!所以對於寶寶「視覺—動作」的協調,也有很大的幫助;前庭系統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即是對肌肉張力的影響,它能使寶寶發展出正常的肌肉張力(尤其是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維持姿勢、產生動作及發展出正確的身體空間概念。 此外,它還會告訴我們個體在環境中的空間關係,使人在身體與情緒上有安全感,當然也有助於寶寶的心理發展。 本體覺—建立自我身體形象概念 本體覺指的是運用及整合來自肌肉、關節、骨骼等較為深層組織的感覺,可以幫助人感覺來自身體的各種訊息,告訴大腦目前身體所處的姿勢型態與生理狀況。 「它」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另外,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覺、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響個體計畫活動的能力。同時,因為本體覺本身還有「抑制性作用」,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本體覺活動,使活動量太高的寶寶安靜下來。 寶寶成長.仰賴父母多用心 感覺訊息的整合,是成效「好」與「不好」的差別,而不是「有」與「沒有」的差異。黃謙瑄醫師嚴肅說道—沒有人能夠絕對擁有完美的感覺統合能力,當然也就不會有人完全沒有這些能力;因此,做父母如何去發現寶寶統合成效不彰,是一門相當重要的學問。 黃謙瑄醫師進一步提醒家長,其實觀察孩子是否有感覺統合問題並不難,健康的寶寶除了肚子餓了、尿布濕了或生病不舒服時會哭鬧外,其餘時間應該都能快樂和家人相處,如果寶寶常常在操作日常生活活動(如:換尿布、吃飯等)或甚至沒有任何理由就哭鬧,晚上非得爸媽抱著搖晃才肯入睡,那麼就要觀察寶寶的感覺系統發展,甚至請教專業人士協助。 尤其,寶寶成長有其黃金關鍵期,家長千萬不要有「寶寶年紀小,過一陣子長大就好的觀念」,因為唯有適時、適切給予寶寶需要的支援,才能幫助寶寶未來的成長路程走的更順利。 出自媽媽寶寶

教你省錢存大錢!

2008年03月24日
公開
15

物價漲不停,民生用品不論怎麼買似乎都無法省錢,在這樣的情況下,唯有「省小錢才能存大錢」,一小步一小步的累積,以達到短期目標去成就長期目標,優質家庭生活就離你不遠囉! 一個月的生活支出當然離不開食衣住行育樂,而一般上班族的收入固定,生活專家楊賢英表示,應該先把必要的開銷列出來並估出大略的花費,這就是生活的零用金。家庭中必要的生活支出主要有兩個部分,其一是寶寶的生活;其二是大人的生活,不過,楊賢英提出一個論點-「寶寶不能忍,大人要能忍」,寶寶的生理需求一定要被滿足,才能夠健康的成長,而大人只要溫飽,其他部分則必須控制自己的慾望,才能真正省錢,否則,一個家庭的收入很快就會用光。 估出花費預算 楊賢英建議,可將每個月的生活支出按照項目分類好,並將每個分類可能的花費先提領出來放在信封袋,像是「寶寶飲食」、「大人飲食」、「寶寶生活用品」、「大人生活用品」等。假設規劃寶寶飲食一個月需花費2000元、大人飲食一個月需花費5000元、寶寶生活用品需花費3000元、大人生活用品需花費4000元,那麼就先把這些錢放在信封袋中,並將信封袋寫上「寶寶飲食費用」等,如此一來,便較能控制各項目的生活支出,也才能了解支出的細節,不過,楊賢英表示,可以將預算稍微放寬一些,例如,大人飲食粗估是5000元,那就在信封袋中放入5500元,而若是當月5500元仍不夠用,就知道自己的支出已超過預算,得從下個月補回來,這樣的做法才能確保收支平衡。 而若是某個類別的零用金有剩餘,建議用於投資或是累積到下個月的該項支出,投資在寶寶身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像是可以另開一個帳戶當作寶寶未來的教育基金,每個月多餘的錢就存在這個戶頭。 跟會、定存還流行嗎? 保險、基金、股票是大家熟知的理財管道,不過還有一些傳統的方式,像是跟會、定存,不過楊賢英表示,跟會雖然是朋友間的互相協助,但不少人都有被倒會的經驗,而現在又有多種管道可投資理財,一般較不建議跟會的方式以降低風險;另外,定存雖然能確保錢財不會流失,但以現金銀行的低利率來看,將錢存在銀行也不見得能夠獲利,但是適合保守型的投資者。 一定要有的用錢觀 1.列出支出預算:列出支出預算是用來檢視自己每個月的支出,楊賢英表示,最好能將每個類別作仔細的區分,在一個月過後,再以實際的花費和當初的預算來檢視自己是否超支或仍有結餘,如此才能在平日就掌握好自己的支出狀況,而不是不明不白的不知道錢花到哪裡。 2.立下短期目標:短期目標一般是半年或一年的目標,像是半年要存15萬或是一年存15萬,楊賢英建議可以用定期定額扣款的方式,強迫自己存錢。 3.訂出長期目標:短期目標的達成便可協助長期目標的實現。楊賢英表示,長期目標應是較大規模目標的設定,比如說,10年後要存到500萬,買一棟房子,這便可以提升自己存錢的動機。 考量要素 每個家庭在做短期、長期目標時的考量要素會隨著個人價值觀、家庭需求而有不同,楊賢英建議爹地媽咪在做規劃時,應以長遠的目標來看,再逐步縮小,好確定平時應該要省下的錢、要做的投資為何。 日常家庭開銷的省錢法寶 交通費: 交通費是日常生活必需的開銷,楊賢英也表示,這個部份是最難節省的,因為上班通勤族一定需要這筆支出,如果可能的話,建議夫妻共乘自家的小轎車上班,至少可節省一個人的交通費。另外,有時出外郊遊,開車會比坐大眾交通系統來得省錢,像是家住台北市,週末計畫到淡水郊遊,一家三口來回的票價就要300元,而自己開車往返的油錢約只有一半而已,因此,建議爹地媽咪在周末要外出郊遊時可以多想想怎麼作才會比較省。 餐飲費: 省餐飲費的最大原則就是減少外食,盡量在家開伙。楊賢英表示,一個人一天外食的餐費大約150元或甚至更多,兩個大人一個月至少就要9000元,再加上寶寶的奶粉錢等等,一個月的餐飲費往往破萬;若是能在家開伙,中餐也盡量以帶便當的方式,雖然開伙還得加上瓦斯費、水費,但零零總總加起來還是可以省下約35的伙食費。 若是上班媽咪怕麻煩,楊賢英也建議可以利用週末較有空時將一週的食材全部買齊,並且將菜類一次洗好,肉類也可在週末先料理好,之後每天只要把菜類拿出來烹調、肉類加熱即可。而菜類洗淨後的保鮮法則是在保鮮盒內部底層先墊幾張餐巾紙,再將菜放到保鮮盒中,最後在菜上面蓋上餐巾紙、闔上蓋子,放入冰箱冷藏,這樣的方式約可保鮮五天。而肉類料理好後待其冷卻放入保鮮盒後同樣放入冰箱冷藏即可。 娛樂費: 一家人的休閒娛樂可以找家中附近適合散步遊憩的場所,像是公園或是學校,當寶寶還小的時候這些地方是最好的娛樂場所,既省錢又方便,可以讓寶寶有活動的空間,也可和其他家庭交流感情。至於爹地媽咪和朋友的交際費也要能省則省,最重要的是要克制住慾望。 一般日常用品費: 一般日常用品如果能廢物再利用也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費用。乾淨的廢棄紙箱即可拿來收納寶寶的玩具,日曆紙的背面也可以讓寶寶塗鴉。此外,楊賢英表示,其實不需要花太多錢買玩具給寶寶,父母可以動動巧思自己動手做,像是可以將空的寶特瓶裡面裝綠豆,再拿一個皮球當作保齡球,就成為保齡球組;能自己畫的字卡就不需要買,雖然都是簡單的玩具,不過楊賢英表示,親情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寶寶衣物、用品費: 寶寶的衣服可以向親戚朋友詢問是否有二手的,即能省下一筆開銷,特別是寶寶還小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是待在家中,若是爸媽忍不住買了許多可愛的衣服卻鮮少有機會穿到,而寶寶的成長快速,衣服往往很快就穿不下了,便形成多餘的支出。 此外,和朋友共享或是和幾個家庭組成玩具交換俱樂部也可以分享許多資源,像是一套繪本買下來動輒上萬,其實可以和朋友商量一人買一半交換著看,這也是一種省錢的方式,而玩具俱樂部則可以交換許多玩具,寶寶容易對新玩具有新鮮感,不過做父母的當然經不起一直將錢投資在玩具上,因此,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讓寶寶玩到更多的玩具又可省錢。 大人衣物、用品費: 父母的部份當然是能省則省,建議爸媽可以買素面、好搭的單品作搭配,因為流行品往往容易過季、被淘汰,搭配性也不高,到時又要再添購一批新的衣服。另外,也建議不要再花錢購買家居服,家居服找以前淘汰下來的外出服使用即可。 出自媽咪寶貝

帶寶寶學走路

2008年03月23日
公開
39

勇敢踏出第一步 當寶寶循著古諺「七坐、八爬、九發牙」慢慢發展到會扶著東西站立的階段時,爸爸媽媽既希望寶寶學會自己走,又擔心他給摔疼了,牽著孩子的手究竟何時該放開?又該如何放開?走起來內八或外八的腿型需不需要治療?讓本文為您解惑。 寶寶學步期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會自己走路?」、「我的孩子一歲了還不太會走,是不是發展比較晚?我該怎麼辦?」在孩子會坐會爬後,憂心的家長常會提出這些疑問,究竟何時是寶寶的學步期?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廖淑芬醫師表示,多數寶寶大約在1歲左右漸漸學會移步,有些寶寶可能還需要扶著東西才不至於容易跌倒,但一般而言,孩子在1歲2、3個月就能放手自己邁出小步走,只是步伐仍會搖來晃去,並不穩固,就像企鵝走路一樣,能真正的走穩必須等1歲半後,當家中小寶貝能移動自如時,要寶寶小跑步都不成問題囉。 如何發現寶寶走路發展遲緩?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謝如蘭主任指出,寶寶過了1歲還不會扶東西站立,在排除環境支持度不夠與心理上害怕不敢放手的因素之後,通常在之前生理上的發展,像是翻身、立坐、爬行時,就會被發現他無法漸進式的學習這些大肢體動作。 「很少單純走不好的孩子」謝如蘭醫師表示,寶寶如果動作不協調通常無法順利由坐立進階到扶站(7∼10個月)階段,而這個階段有以下幾個指標可以協助家長判斷孩子的生長發展是否慢了: 3、4個月大:檢視寶寶在被抱著或趴著時,可否自己抬頭。 4、5個月大:讓寶寶趴著,看看他能不能用兩隻手的前臂撐著,將自己的頭抬起來達90度。 7個月大:寶寶能自己坐著。 孩子1歲了為什麼還無法扶站學走? 謝如蘭醫師表示,孩子在1歲之後若還未能扶站學走,有可能是多面向的原因,這關乎孩子的認知、環境支持、神經學上是否有異常(反射與肌肉張力)、聽力、視力、語言、心理是否有障礙等,並非單純的行走困難,而且通常是前端發展,例如翻身、爬行就已經慢了,因此,謝如蘭醫師強調,每個階段的動作發展評估不可不慎,當家長覺得孩子動作怪怪的,有這個敏感的直覺時,就應該帶他到小兒科或復健科門診進行評估。 廖淑芬醫師進一步指出,在兒童發展評估門診中,會特別針對0∼6歲孩子,安排兒童復健科、小兒神經科、兒童心智科、遺傳免疫科多方的評估鑑定。如果醫師在問診中發現寶寶是因為環境的因素,例如常常被主要照顧者抱著、放在嬰兒床裡,讓寶寶沒有練習爬行及走路的機會,或是寶寶因為害怕跌倒而卻步等心理因素,通常只要家中能建構安全學習環境,爸爸媽媽可以在家中的硬地板上鋪上軟墊,身邊隨時有人看顧,營造安全的學步環境,並給寶寶放手練習的機會及充分的安全感,就能獲得改善。 帶寶寶學步的訣竅 不會走期:環境刺激最重要 爸爸媽媽應從嬰兒期就提供寶寶多方面的刺激,從靜態的語言、告訴他物體在哪裡(視覺刺激),讓寶寶的小手去碰碰木頭、塑膠,感覺不同材質物體觸感(觸覺刺激),進而到肢體動作的刺激,帶寶寶去拿他有興趣的東西,慢慢試著讓他自己去探索身邊的事物,這些互動經驗經過時間累積,會適時地讓孩子發展出各階段動作能力。 刺激寶寶小腳ㄚ這樣做 謝如蘭醫師表示,在寶寶學步前,爸爸媽媽就可以趁著幫孩子換尿布時,進行腳掌按摩,刺激他的小腳ㄚ,漸進式地讓他適應腳踩地面的感覺,由於孩子先天氣質的不同,按摩方法也要有所調整,先天氣質敏感的孩子只要來回輕柔地撫摸他的腳掌即可,反之,俗稱「神經線較粗」、較不敏感的孩子,可以藉由刷子或舊毛巾來回摩擦他的腳掌。 等寶寶到了學步期,在家中不需要特別幫孩子穿上鞋襪,讓寶寶光著腳自己去感覺不同質地地板的觸感,並多帶他接觸草地、沙地等不同質感的地面,藉此讓他的小腳ㄚ有更多的刺激與感受。 扶站期:安全引導移動 當寶寶會扶站但仍不敢放手走時,需要兩個大人來幫助他,一位大人坐下在寶寶背後扶住寶寶的骨盆位置,另一人則站在寶寶前面以寶寶喜愛的玩具或食物引起他的注意,當他有想移動去拿的動作,扶住寶寶骨盆的大人再試著放開固定寶寶站姿的手。 走不穩期:不著痕跡來誘導 寶寶能自己站立走幾步路,但是走得不夠穩,容易走幾步就坐下,或者需要大人牽著走時,爸爸媽媽其實要保持順其自然的心態,因為其實寶寶需要跨過一些心理的障礙,適度地給他一些刺激,建立他行走的穩定度,就能幫助他,一樣可以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或食物放在離他較遠處,不著痕跡地吸引他去拿取,這時切記要避免在寶寶跨出幾步路之後又稱讚他:「你好棒。」以免讓他意識到自己沒有人牽著她走,很容易一下子又坐下了。 謝如蘭醫師表示,這些小活動都不需花上許多時間,但是要持之以恆每天撥出30分鐘,陪寶寶練習,讓他不知不覺就能夠走得又久又穩。 等寶寶會走也走得穩之後,廖淑芬醫師建議家長可以帶寶寶到有上下坡的草地或安全路面,這些都是讓孩子練習平衡感的好地方。 學步車(螃蟹車)能幫寶寶學步嗎? 廖淑芬醫師表示,當寶寶還不會行走時,坐螃蟹車容易搖晃,使寶寶受傷、韌帶鬆弛,而當寶寶會自己移位扶站時,通常也不需要被限制在學步車裡,因此,未學會走路的寶寶並不需要特別乘坐學步車學走。 謝如蘭醫師也指出,學步車最大的功用,只是方便家長將孩子抱到車子裡,成為一個移動式的搖籃,因為孩子還不會走路時,多是踮起腳尖被輪子帶動罷了,而墊腳尖的動作反而容易造成寶寶日後外八或內八的腿型。 另外,針對目前市面上有針對小朋友設計的玩具推車,把手高度正好在寶寶手能握住的位置,可以讓孩子推著四輪玩具車走,廖淑芬醫師提醒,讓寶寶練習時,家長要注意在旁控制速度或等到孩子能走得穩再推,避免急速前進造成孩子驚嚇跌倒。 結語 幫寶寶度過學步期,爸爸媽媽得檢視寶寶的生長進度、建構安全的學習環境、利用環境刺激引導,更重要的是,要放開緊握的手讓孩子自然學會行走,而「適時放手」正是父母親一輩子得學習的課題。 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主任 謝如蘭 彰

你家寶寶會爬了沒?

2008年03月21日
公開
36

俗諺7坐8爬,可見中國老祖宗早已注意坐、爬是寶寶發育的重要里程碑。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暨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黎璧賢說:一般父母會格外重視「爬行」,主要這是寶寶動作發展的一大步。同時,對照顧者來說,寶寶學爬後,也需要特別留意整體居家環境的安全。 但臨床上偶而會發現寶寶跳過爬行階段,直接嘗試站立走路……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對寶寶日後的動作發展或身體發育會有影響嗎? 5大因素影響寶寶爬行 爬行是屬於人體控制運動的本能發展,黎璧賢主任說:「當寶寶的腦部發育到達某一個程度,周邊神經系統的串連也達到階段性的需要,腦、神經及肌肉協調都成熟了,又沒有外力限制的話,寶寶自然而然的就會開始學爬了。」 因此影響寶寶爬行的因素大致上可以分成內、外在兩方面來探討: 【內在】 1.神經細胞的功能正常 若腦細胞缺損(例如腦性麻痺),或者肌肉張力有異常(例如唐氏症)的寶寶,要他像一般正常寶寶爬行是有困難的。 2.神經系統與肌肉骨骼關節合作順暢 如上述,爬行是寶寶身體發育和動作發展到達一定程度,相互合作下的動作成就。 3.寶寶的個性 「活潑好動的寶寶,相對的比較有跨出去探索的意願,但較胖寶寶可能會因為肌肉和神經的負荷不足,而裹足不前。」關於這一點,黎璧賢主任認為是照顧者比較容易忽略的地方。 【外在】 1.環境 即使寶寶準備好了要爬,但是照顧者經常給予活動空間的限制,例如經常坐學步車、抱著、揹著等,寶寶當然會被剝奪體驗學習爬行的樂趣。 2.教養 這是指父母親或照顧者的觀念,因為有些人認為人類是行走的動物,「爬」只是一個過程,略過爬行,之後還是會走路。反之,父母親若認同爬行之必要性,他們會鼓勵、誘導,甚至是訓練。 不爬寶寶的2個疑問 【Question1】略過爬行正常嗎? 臨床上偶有少數寶寶幾乎完全沒有爬行就會走路,對此,黎璧賢主任說:「醫學研究至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正式的報告可以證明,不爬的寶寶會對日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只要之後的發展(例如走路)都正常,父母則無需擔憂。」 【Question2】不爬,會有什麼問題或影響呢? 黎璧賢主任建議,寶寶爬行最好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下自然發展,坊間所謂的多爬或者多抬頭會幫助寶寶腦部發育之說,其實還沒有科學實證。 【爬行的意義】 雖然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研究報告指出:沒有經過貼地爬行或一般爬行等就會走路的寶寶,會影響他日後的腦神經功能發展,但寶寶爬行還是有它的意義: 1.代表寶寶的視覺及其協調功能更精進了 視覺常扮演著調整「坐姿轉移到爬行,爬行再轉移到站姿」的重要知覺。 2.代表寶寶的腦部及手腳運用更自如了 較為成熟的爬行動作,像是左(右)手搭配右(左)腳前進,接著右(左)腳搭配左(右)腳前進。 3.代表寶寶的力氣更大了 寶寶的肌肉張力夠,足以負荷身體前進,而且爬行趨近全身運動,寶寶活動量更大,需要更多的體力來應付喔! 4.代表寶寶更能自由探索週遭世界了 總之,這階段的寶寶正在整合影響姿勢及平衡感的視覺、前庭覺以及體感覺,以便達成腦、眼、神經、四肢及軀幹等協調,為下一階段的重大發展做預備。 寶寶爬行3要記 【時間】 6∼7個月大可說是預備期,有些會先翻身然後開始爬行動作出現;但通常在7∼10個月大時會爬的最多。黎璧賢主任提醒:「若寶寶在10個月大至一歲之間若仍無爬行跡象,應該求助於小兒腦神經科醫師,以整體評估是否有發展遲緩的問題。」 【方式】 寶寶爬行的方式因人而異,黎璧賢主任以兩個英文字來說明: 1.creeping:蠕動、緩慢前進、貼地式的匍伏前進、或者以單手或雙手往前挺的移動,也就是驅幹接觸地面,兩下肢伸展在後的爬行。 2.crawling:爬行、兩手兩腳觸地爬行、或將軀幹高抬的爬行動作,是一種較為成熟的爬行方式。 另外,寶寶一開始爬行,可能會後退、橫行、單手、雙手……各種奇怪的姿勢都可能出現,過程中不需太刻意矯正,只要最後能成熟進步到雙手前進即可。 【安全】 黎璧賢主任特別強調,爬行代表寶寶的活動空間需求變大了,父母或照顧者尤其要注意居家環境的安全。除了給予爬行的空間必需清潔外,油漆碎屑以及易誤食嗆傷的小東西最好都要遠離寶寶! 不要有的東西:電線、插頭、繩索、尖物,以及會讓寶寶食入嘴巴的東西都要提防。 不能去的地方:浴室和廚房的危險物品多,一定要避免寶寶單獨進入。 【媽媽寶寶雜誌�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暨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黎璧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