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ane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對與錯?

2008年04月24日
公開
20

今天有一個同事說 孩子被保護得太好,所以會對環境沒有抵抗力 才會容易生病 這個說法是因為 有另一個同事 老婆在家全職照顧小孩 老大今年(四歲)才去唸幼稚園 去了大約第二個月 就被傳染感冒 感冒未痊癒 孩子吵著要回去上課 結果沒二天 因為左右同學都感冒 又被傳染二次感冒 這次還是肺炎鍊球菌感染 所以同事才會有這樣的說法 覺得這孩子是被保護得太好 一直處在太乾淨安全的環境 才會一接觸到學校那麼複雜的地方 就連續的感冒,而且還是重症 我想,這個理論是有點根據,有點道理的 但是也不盡然全是這樣 孩子初到一個新環境 一定有些不適應 蕃茄爸說 這個季節正好冷熱交替 孩子本來都在家裡 加減衣服都有媽媽打理 上學了,老師不一定會完全注意 常玩到流汗再吹到風 就很容易感冒 我倒覺得蕃茄爸說的很有道理(不愧是學理工的理性派) 其實孩子生病 大人很容易就把責任往身上攬 照顧孩子已經很辛苦 沒有人希望孩子生病 凡事都各有利弊 每個人也都有教養孩子的方式 其中的好壞對錯 絕大部分還得看孩子的性格 比如嘉嘉是沒有下床氣的孩子 一起床不管在哪裡,都不會哭鬧 弟弟的兒子下床氣很重 只要睡醒看到的不是他要的人 比如爺爺.媽媽 就會大哭幾分鐘 一定要等他情緒過了才行 大家會說嘉嘉比較乖 但這不全然公平 哥哥只是比較敏感的孩子 大人只要知道他的個性 就不會胡鬧太久 但若是覺得這是壞習慣,強硬的要導正他 那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抗拒 很多大人自己都有下床氣 卻不能包容孩子有情緒 這樣不是很奇怪嗎 經驗是可以傳承的 但是絕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用同一套方法教養 每個媽媽都是自己孩子最好的老師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

2008年04月22日
公開
55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第一屆地球日是在1970年4月22日,是由美國威斯康辛州參議員蓋洛˙尼爾森與丹尼斯˙海斯所發起的,以遊行方式走上街頭以遊說國會議員通過環境生態法案。 1989年夏天,十多位台灣的環保人士前往美國加州進行為期二週的環科之旅。途經史丹福大學附近的1990地球日總部,翌年9月國內環保團體共同成立長期的「台灣地球日」環保團體,與地球日總部連線,逐年參與世界地球日活動。 地球日以環保為主要訴求,但環保的範疇不是垃圾清潔而以。關於讓地球更加美好這件事,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少用電 迎接422世界地球日,全台灣率先提出「反怠速」政策的台南市,21日上午10時07分至09分在成大榕園舉辦「真愛地球」活動,千人揮舞涼扇、搧涼地球動作。同時透過福衛二號衛星拍攝活動影像。 3月29日晚上8點,全世界為對抗地球暖化,舉行了「關燈一小時」的活動。在這一個小時,關上家裡所有的電源,停止所有電器的使用,僅僅這一小時,可以讓全世界減少很大量的能源消耗。 當然,即使不是在這一天,你也可以這麼做,和你的孩子一起關燈一小時,當成一個家庭日的活動。 假日,請帶著家人到郊外走走,不要待在家裡吹電扇和冷氣。 書籍交換 中時的開卷,在4月23日是國際閱讀節(或稱世界書香日),你可以選擇二種方式參與。 讓書去旅行 你可以挑選一本(或多本)你想與其他人分享的書。下載並列印活動貼紙,在「贈書人」欄位簽上你的大名,黏貼在書的封面或封底,4月23日起,將書放置在大眾交通工具(如:捷運、公車、火車、高鐵)車廂內明顯處。 與書相遇 你也可以從4月23日起,留心發現貼有「書本•去旅行」貼紙的書,然後拾起翻閱。如果你喜歡這本書,請放心帶回家慢慢閱讀。讀完之後,請讓此書繼續去旅行,讓更多人有機會與它相遇。 然後,上網分享閱讀此書的感動,看看其他同好的評論(www.yumau.com)。 少開車 多乘坐大眾運輸工具,騎單車上班。 飲食的環保 吃得剛剛好,上餐館或參加喜宴時盡量把剩餘的菜餚打包回家。 盡量使用環保餐具。 少吃高冷蔬菜和高山茶。您可能不知道,高山茶、高冷蔬菜讓台灣的森林消失、破壞山地水土保持,無法發揮儲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農藥與肥料,污染水源與水庫的生態。 吃素。 穿的環保 盡量穿著天然棉、麻等有機自然材質的服飾。 少買一件衣服。 集中清洗衣物可以減少用水,減少洗衣劑的使用。 生活的環保 拒買貓狗防蝨圈;貓狗防蝨圈中殺蟲劑的成分,對地球的殺傷力很強,並對動物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 不買或取用氣球。氣球是非常困難分解的化學物質,它造成地球上嚴重的污染,除此之外,野生動物或海洋生物誤食氣球,會導致死亡。 相關網站: 奇摩知識→關於台灣地球日 台灣地球日→官方網站 EarthHour 中時開卷→4.23書本去旅行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試讀心得

2008年04月21日
公開
35

這本書的作者:莫欣•哈密,1971年生,看到這四個數字,很意外,因為這是我出生的年代。這已經不是很年輕的年紀了,但對於寫出這本書的這件事,我真的心生敬佩。尤其是政治、戰爭,民族和國際這樣的議題,這要對自己的國家有很深的認同、很深的瞭解。我對生活了三十幾年的這塊土地,對我自己的國家,有多深的瞭解?多深的情感?真的要說,我可能沒辦法用太多太具體的文字來表達。 這部小說是在911事件後經過多次修稿潤飾完成的。初稿的寫作和911事件並無關連,而因為911的發生,莫欣對於所謂恐佈份子,和所謂受害者--美國這個國家,寫出了另一種不同於一般的觀點。 成吉思→本書的主角,一個巴基斯坦的年輕人,以他在美國求學優異的成績為傲,也以他能找到一個人人稱羨的工作為傲,因為他是巴基斯坦人,因為他在美國。(附帶一提,成吉思這個名字,就是我們在歷史裡讀到的成吉思汗,李有成先生在導讀中說到,成吉思在南亞一帶是相當普通的男性名字。) 然而從911恐佈攻擊事件後,他的世界變了,當然他巴基斯坦人的身份,讓他在美國變成了尷尬的角色,不管他的表現如何優異,仍然會受到很多質疑的眼光。 在911之後,成吉思刻意的蓄了鬍子,而那個鬍子卻正是讓美國人相當介意的恐佈標幟。即使主管多麼善意的勸告,他仍是執意將鬍子留在臉上,在我的解讀,這也是他為自己國家表達不平的方式。 整本書都用獨白的方式進行,而那位成吉思敘述故事的對象--美國陌生人,從頭到尾都沒聲音,只有許多動作回應上的描述;很像桑多•馬芮的「偽裝成愛情的獨白」這本書的形態(這是更龐大的獨白了)。獨白式的小說很具有想像的空間,閱讀時彷彿自己就是傾聽成吉思敘事的對象。 成吉思從一開始進入美國求學、求職,進入職場後優異的表現談起,當中充滿了自我肯定的驕傲;當敘述進行到911攻擊事件後,成吉思的情緒明顯激昂了起來,也就是911事件後,成吉思對美國的崇拜轉變成了仇恨。應該說,是愛恨交織吧。 最後的結局充滿了詭譎的想像,光是思考可能的發展,我就有好幾種想像的版本,這也是獨白的有趣之處。

又被處罰

2008年04月19日
公開
45

今天傍晚弄了一碗切丁的蕃茄給嘉嘉吃 因為還在洗其他的蕃茄 所以拿了叉子請她自己坐在小椅子吃 沒想到 等爸比到客廳時 她已經將整碗的蕃茄倒在桌上和地上 真是氣死人了 決定處罰坐小椅子 這次直接把小椅子拿到靠近門口的地方 明白告訴嘉嘉 在媽咪沒有許可之前 都不能離開小椅子 然後媽咪和爸比就躲到旁邊去了 一方面是不在場比較不會有耍賴的機會 另一方面是想觀察 爸比媽咪沒看見時 她會不會犯規 在旁邊偷看了很久 嘉嘉都乖乖坐在椅子上 一開始晃動二隻小腳 然後把手上的圍兜甩著玩 嘴裡還可以哼哼唸唸 只有一段聽得懂 「找爺爺...好!!」「找舅舅...好!!」「找舅媽...好!!」... 一個個點名 十分鐘後 嘴裡還是碎碎唸著 但已經變成 「找爺爺...不要!!」「找舅舅..不要!!」「找舅媽...不要!!」...「不要不要不要」(小ㄚ頭發火了..哈) 在處罰的過程中 媽咪上了一下子網,爸比上床小瞇了一下 後來二人覺得時間夠長了 才出現 唉... 也不知道處罰有沒有效 但又不想使用暴力 嘉嘉什麼時候才可以控制自己 不要再亂丟玩具或食物阿..... 爸比說是模仿 媽咪則是認為 模仿其他小朋友當然是有可能 但是,自己的行為要自己承擔 以後還會接觸到更多的小朋友 若是所有好.壞的行為都要模仿 那會是誰的問題? 又該怪誰? 學著自己判斷 什麼樣的行為值得學習 什麼樣的行為要引以為戒 才是重點 雖然現在說這個太早 但是該好好思考

<蜂鳥的女兒>試讀心得

2008年04月17日
公開
12

我必須坦白說,對於墨西哥這個國家,我真的是一片空白。 要我說出具體的印象,可能就是很熱情的大帽子、仙人掌吧,喔∼還有墨西哥捲餅。(這些認識真可說是非常薄弱吧) 翻開蜂鳥的女兒這本書,一開始還挺難進入狀況的,所以閱讀進行1/3時,我還做了點功課,上網查閱了關於墨西哥。 墨西哥是在西元1810年宣布獨立,並進行了一場獨立戰爭,而後在西元1821年獲得承認。在1860年被法國侵略,趕走侵略者後,1910年爆發革命,革命成功後又陷入長達20年的內戰。 墨西哥是個天主教國家,絕大部分的人口都信奉天主教。 充滿戰亂的國家,總是會有傳奇性的人物出現。就像聖女貞德。 主角-泰瑞西塔就是這樣的人物,來書名來看,蜂鳥的女兒指的就是泰瑞西塔,而蜂鳥,是泰瑞西塔的母親。當然,蜂鳥是她的別名,蜂鳥在墨西哥,是神聖的象徵,在宗教意義上甚至有聖母的形象。但其實泰瑞西塔的母親,卻是被當成娼妓般看待的。 蜂鳥會生下泰瑞西塔,是和風流的牧場主人一段婚外情所致,露水姻緣後生下泰瑞西塔,而後蜂鳥丟下女兒跑了,將女兒留給已經育有好幾個孩子的姐姐。 既然被稱做聖女,命運就不會太平順,泰瑞西塔一直被阿姨打罵,直到有一天,把她帶到人世的接生婆--崴拉,帶她去和親生父親相認。親生父親非婚生的孩子不只一個,所以承認她的過程,並沒有什麼曲折,接下來泰瑞西塔的生活,開始有了一般女孩的單純幸福。 到這時候,泰瑞西塔也還沒有展現太多的神蹟,只有崴拉知道,她有一些和她一樣的天賦。 16歲這一年,泰瑞西塔被牧場工人強暴致死,就在父親備好上等棺木時,泰瑞西塔復活了。她也許根本沒死,只是呈現靜止狀態一段時間而已。在這之後,她開始不平凡的生活,在瀕死的那段時間,上帝現身交付給她任務,她成了上帝的代言人。 泰瑞西塔用治病的方式展現神蹟,和聖女貞德有著很大的不同,貞德是用戰績來驗證神蹟,而泰瑞西塔,其實比較像個單純的少女,單純而善良。大家知道她可以治癒一切疾病的消息傳開後,她開始有了大批的信徒,每天的生活就陷在展現神蹟中。 她的神力在不小心傷害同父異母哥哥之後,讓父親徹底崩潰,父親禁止她再使用神力。有時候,不平凡帶給人的是無比的成就,也是無比的負擔。所以有句話說,平凡就是幸福,但是大多數的人都不會甘於平凡。 這本書的簡介,最初寫到泰瑞西塔最後被處死,書中結局卻不是如此,泰瑞西塔和她的父親只是被驅逐出境,這倒是很有人性的結果,聖女泰瑞西塔不凡又辛苦的一生,終於有了平凡的句點。 書中還有許多墨西哥歷史中非常具代表性--拓荒過程的描寫,戰爭血腥的場面也有幾段,還好殘暴的過程描寫並不多。 蜂鳥的女兒號稱媲美馬奎斯的百年孤寂,同樣都具有華麗和奇幻。我想過些時候可以再看第二次,應該會有不同的體認。朋友還因此去看了百年孤寂呢,書和書中的連結也是很奇妙的吧。

【夜市】試讀心得

2008年04月15日
公開
11

恒川光太郎的《夜市》這本書,榮獲第十二屆日本恐佈小說大賞,所以這是一本恐佈小說。 我一直對恐佈小說或電影敬而遠之,對日本的恐佈電影印象更是停留在貞子或七夜怪談這類型,斜眼歪嘴斷頭缺腳的可怕型態。 偏偏可以閱讀這本書的時間,又只有女兒入睡後的深夜,對於這樣的書來說,可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呀… 《夜市》是由二部故事組合而成,第一篇就是書名的《夜市》 閱讀這本書的人,一定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對,就是幾年前紅極一時的「八號當舖」,只要你想得出來,想要得到的東西,有形的、無形的,都可以在夜市裡買得到,只是,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就不一定了。 雖然是這樣恐佈的交易,但夜市裡還是有著明確的規則,甚至比人世間的交易還要童叟無欺,一切的一切都是你情我願。 人的一生中有三次進出夜市的機會,而夜市的規則就是一定要有交易才能離開;主角裕司再次回到夜市裡,是為了彌補遺憾,對他而言,即使就此失去一切,也才是他人生的圓滿。 在閱讀的同時,我甚至天馬行空的想著,會不會慾望很強烈時,《夜市》就會出現在眼前?《夜市》也許是因為慾望而反射出的意境。 若我有機會到這樣的夜市裡,我想要買到什麼?青春?智慧?財富? 我旋及想到的,是要付出高昂的代價,那是不真實的實現,就像害怕看恐佈小說一樣,我是膽小的,這個膽小,讓我不願意去冒險來滿足慾望。 但若我真正的身在夜市裡,看到那麼多可以實現美夢的《商品》,那可就很難說了,是吧?慾望是使人進步的動力,但也是毀滅的陷阱。 閱讀至此,就像一場奇幻之旅,沒有一絲恐懼的感覺,我迫不及待要將第二部一起看完。 第二部是《風之谷道》 風之谷道讀起來更奇幻了,彷彿進入了宮崎駿的世界。 二本書的主角都是少年,第一次經歷奇幻的年紀都在幼年時,可能單純的孩子比較容易感受到不思議世界吧。人類長大之後,某個部分的資質就會變得駑頓了。 二名少年藉著風之谷道闖入另一個世界,而開始了一連串奇幻的際遇。 要進入古道需要一點機緣,但一旦進入古道,想要離開便不是那麼容易。這一段故事和前一段的夜市,有一點共同之處,那就是古道同夜市一般,有著牢不可破的規則。所有屬於古道的一切是不能帶走的。而什麼是屬於古道的?那當然是由古道來認定。 這一場際遇裡,有友誼、有親情、也有割捨。 二部故事奇幻中都有溫馨,倒是沒有恐佈的感覺,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樣類型的閱讀,如果你喜歡宮崎駿的奇幻帶有隱諭的作品,那你應該也會喜歡《夜市》這本書。 試讀活動引用自→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5712127

【三杯茶】試讀心得

2008年04月14日
公開
12

<三杯茶> 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預訂5月25日上市 580封信,1萬2千元美金,加上十年的努力 這是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 而且是個真實的故事 葛瑞格.摩頓森--三杯茶的靈魂人物 因為攀登K2峰時迷途 而誤入巴基斯坦科爾飛這個小村莊 摩頓森在這裡受到了熱情的招待和協助 在離開的時候 他許下了對這個小村莊的承諾 這個承諾同時改變了他的一生 --為這個地方蓋一個學校 摩頓森回到美國之後 才發現 要蓋一個學校並不如他想像中簡單 應該說,要做一件「好的事情」並不簡單 故事一開始敘述了許多關於登山 所謂的登山 當然不是散散步那種小山坡 K2峰,也就是喬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 在喀拉崑崙山的中段 海拔8611公尺 1954年義大利登山隊首次成功登頂 前後歷時100天 花100天去征服一座山 對我而言實在很難想像 所以在看摩頓森嚐試登頂的過程 簡直就像在看一段歷險一樣 科爾飛的村長哈吉.阿里對摩頓森說的這一段話 「如果你想在巴基斯坦成功,你就得尊重我們的方式」 「當你第一次跟巴提人喝茶的時候,你是個陌生人。第二次你再喝茶,你就是上賓了。而第三次你再喝茶,你已經成為家人,而對於我們的家人,我們會願意為他們做任何事,甚至是死。」 「葛瑞格醫生,你必須花時間喝這三杯茶。雖然我們沒受過教育,但是我們並不笨,我們已經在這裡居住生存了很久。」 我想,是摩頓森堅持承諾很重要的理由 美國是個強大的國家 強大,而且有效率 而美國和回教國家之間的敵對 也是全世界都非常清楚的 美國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戰爭 去解決所有的問題 而摩頓森卻做著相反的事 他用教育,去改變回教世界 在他獲得許許多多認同及讚美的同時 也得到了更多的批判 而且是來自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同胞 很多人質疑他為什麼去幫助回教國家的人民 在他的最大贊助者--尚.霍爾尼博士的支持下 「蓋學校」甚至成了他這一生的職業 現代人的物質充裕,而心靈卻是極度貧乏 所以要做善事的管道比以前多很多 人們可以捐發票,也可以在便利商店順手捐零錢 麻煩一點的 可以藉由報紙或某些基金會去捐一點錢 然後我們可能也不知道 到底做了些什麼 前幾週的一則新聞 有一群富豪 為了捐助落後地區的這個「善行」 組了一個行善旅行團 在實地訪查之後,順便來了一個優雅而豐富的旅行 他們做的當然是善事 但對他們而言 那是高高在上的施捨 摩頓森在和當地人一起蓋學校的過程中 學到了更多的東西 就像他自己說的 「不是自以為是的要教給他們些什麼」 讓我感動的是 摩頓森這樣的行為 是源自於一個溫馨而特別的家庭 在他15歲時 全家就跟著父母前往非洲坦尚尼亞擔任傳教士及教師的工作 在他生命中 根本沒有所謂「種族歧視」的問題 因為他不認為不同膚色的人種有什麼不一樣 這讓我想到台灣的所謂「族群分裂」和「族群對立」 每次我都覺得這個議題很可笑 心中有族群對立的意識 才需要一直強調「族群融和」 那是種精神上的催眠 告訴自己必須那麼做 如果沒有族群分別這樣的想法 根本不需要去做什麼「族群融和」 Ok,離題了.. 「三杯茶」這本書還讓我看到了家庭教育的真諦 這個體認 當然又是因為為人母這個角色 生了孩子之後 總是會在這個點上有特別多的感觸 在這本書的封底,還加上了一些實際提供協助的方式 →三杯茶官網 →馬可孛羅《三杯茶》活動網頁 →本書共同作者之一,也是主角的葛瑞格.摩頓森的個人網站→Greg Mortenson's blog 本試讀活動引用自→http://blog.pixnet.net/marcopolo/trackback/858dcb68b1/15824562

第一次上圖書館

2008年04月13日
公開
7

家附近就有一個西屯區圖書館 除了以前曾經去投票之外 搬到這裡八年了 還不曾進去過圖書館呢 那天和Ling在msn聊 經Ling提起,才知道圖書館裡有兒童閱讀區 我想每個圖書館都會有吧 今天早上吃過早餐 就和爸比推著嘉嘉一起去探險 圖書館一樓就是親子閱讀室 整個房間都舖了木地板 所以進門口就必須將鞋子脫下 放在旁邊的鞋櫃裡 裡面有好多的兒童報紙.雜誌 還有繪本和漫畫 嘉嘉看了幾本繪本 被其他大小孩吸引 一直想走來走去 於是媽咪只好帶嘉嘉離開 繼續到二樓的借書區看看 媽咪牽著嘉嘉爬上高高的樓梯 中途遇到一個阿伯 阿伯用閩南語說:「用抱的卡緊啦」 是阿...這是大人常常會有的心態吧 為了外速和方便 所以抹殺了孩子們嚐試和學習的機會 ((只是爬個樓梯阿..媽咪妳又想太多了,哈哈...)) 因為阿伯的那句話 我決定牽著嘉嘉繼續慢慢的走樓梯(←果然是脾氣硬的鐵齒媽) 二樓的書很多 基本上西屯圖書館比娘家的黎明分館大多了 所以連空間看起來都比較舒服,藏書也比較多的感覺 嘉嘉一開始很怕,必須讓媽咪抱著 過一會,發現整個房間裡都是書耶 決定自己下來走了 看到很多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都坐著看書 也自己去挑了一本書 跟媽咪說要「坐坐,看!」 媽咪看了一下嘉嘉挑的書 哇...山達基教派的書ㄟ 原來喜歡心靈探討類的書阿,還真高深..哈哈 嘉嘉很認真的坐在一整排的圓形沙發椅上看自己挑的書 很認真的翻喔,嘴裡還唸唸有詞 看完之後把書閤上並交給媽咪 非常認真的說:「看完了!」 把書放回書架上後 又很認真的牽著媽咪的手 說 :「下來找把拔!」 嗯..是下去, 不是下來喔 圖書館是個打發時間的好地方呢 爸比還可以坐在一樓悠閒看報紙 以後週末應該可以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