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哈克

日期

#Tag

副食品初體驗~~

2008年01月13日
公開
16

雖然麻麻有在藥局索取到桂格胚芽米精的試用包,但她還是想讓我先吃網路上也很推薦的二個歐洲品牌..貝康/HIPP~~~所以今天跟拔拔還特地帶我到媽媽的店去買呢!!本來麻麻只想去買完米精就走人,沒想到我那個擁有Combi愛用者稱號的拔拔,又幫我選了好多玩具..雖然不同質但感覺顏色很雷同...讓麻麻很傷腦筋!! 今天晚餐是我的"副食品"初體驗...麻麻用一瓶匙的米精配上30mL的溫水調配給我吃...剛開始我覺得怪怪的,不太趕張開嘴嘴...但後來覺得很新奇...我就高興地不停咯咯笑....終於吃到母奶以外的食物ㄌ!!不過,拔拔堅持不讓我吃完全部,他認為第一次就試試看就好...還差點跟麻麻意見不合而吵架呢!! ============================================================= 雖然上回馬偕醫生建議六個月後在吃副食品,不過,那是因為他認為我大腿上的小疹子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會有過敏體質之虞,可是拔拔跟麻麻並不認為如此,他們認為醫生阿伯言重ㄌ!! 而且麻麻說如果滿六個月剛好是在台南過年的時候,況且我們母女倆1/26就要先提前回去台南,所以麻麻跟拔拔討論後,還是認為回台南前就要先開始練習為副食,以免回去手忙腳亂地..... 還有~還有~麻麻發現我大腿上的小疙瘩好像是因為沒有擦乳液的關係耶!!因為麻麻覺得我的皮膚沒很乾,所以根本沒有幫我擦乳液,可是那天聽醫生阿伯說要擦乳液後,這幾天都幫我用新買的Mustela乳液擦身體,感覺好像疙瘩沒這麼粗了!!再觀察囉~~要準備吃副食品囉!!咦~~好奇怪的味道喔!!好吃好吃!!麻麻...謝謝妳喔!!

一定要懂的異位性皮膚炎知識

2008年01月09日
公開
58

康健雜誌12月號 一定要懂的異位性皮膚炎知識 ■ 回天下雜誌群 時事深度報導頁 撰文:朱芷君 解惑篇 ?問: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病?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嬰、幼兒,並不會傳染。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通常會合併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等,也就是所謂的過敏兒。 濕疹是皮膚非感染性的發炎症狀,通稱為皮膚炎。皮膚炎的種類很多,包括接觸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等,小朋友身上發癢或突然出疹子,並不一定是異位性皮膚炎,最好請醫師診斷。 隨著年齡變化,發作的部位也會改變。嬰兒期(兩個月到兩歲)以頭部為中心,臉頰、頸部、頭皮出現紅色丘疹,並延伸到四肢伸展側,皮膚有輕微的脫屑和分泌物,水泡抓破會形成痂皮。 兒童期濕疹分布範圍擴大,延伸到手足、四肢彎曲處和脖子,臉上反而較不明顯,皮膚變粗厚,嚴重時可能會蔓延全身。成人期發作時,濕疹部位以四肢彎曲處為主。 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就是癢,尤其睡覺時,常因癢而無意識搔抓,導致發炎,增加傷口感染的機率,嚴重時甚至要住院治療。 由於皮膚常處於慢性發炎,外觀乾燥、脫屑,變黑、紋路變多,急性時傷口還會有滲出液,流湯流水,影響孩子情緒很大,也是異位性皮膚炎難纏之處。 ?問:異位性皮膚炎能治好嗎? 黃小弟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從嬰兒期就發病,醫生曾告訴媽媽:等他一歲就會好;接著又說兩歲會好……到現在又有人安慰她,青春期就會好,她只好祈禱真有這麼一天。 台灣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大多在5歲前發病,2∼7歲是高峰期,之後逐漸減緩,「到青春期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會不藥而癒,」開設過敏與免疫性皮膚病門診多年,小女兒也是患者的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家瑜說,這只能用幸運來形容。但也有人長大反而惡化,或到青春期才發病。 由於病情容易時好時壞、難以預測,父母難免為了想根治病急亂投醫,「每個人發病、惡化的曲線不同,沒辦法說幾歲一定會好,這是上帝決定的,」朱家瑜強調,但好好治療會更有希望,像唸書要考第一志願,平常就要努力保持在前段,「增加上帝選到你的機會。」 ?問:異位性皮膚炎可以預防嗎? 父母之一若有過敏體質,孩子有三分之一的機率遺傳到,如果兩者都有過敏體質,孩子遺傳到的機率將提高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台灣約有15∼20%的人有異位性體質,但不一定都會發病,異位性皮膚炎小孩的父母,可能從未察覺自己過敏的徵兆。 而且異位性體質發作的部位也不固定,除了異位性皮膚炎,鼻炎、氣喘、結膜炎都有可能。 想預防孩子成為過敏兒,可從飲食著手:懷孕期少吃易過敏的食物,哺餵母乳至少4∼6個月,母乳有助對抗由腸道進入的過敏原,也可避免牛奶中的過敏原。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甚而建議,若孩子屬於過敏體質高危險群,最好餵母乳到一歲以上,母乳不足時,則以減敏水解蛋白嬰兒奶粉補充。 環境也是引發過敏的重要因子,應儘量減少塵、灰塵,保持居家清潔。 ?問:要不要為孩子做過敏原測試? 抽血檢驗過敏指數或過敏原,並非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依據,而嬰兒發育尚未完全,「一歲前做意義不大,」朱家瑜指出。沒測過的可以做,但不要太依賴結果,「經驗法則比抽血還準。」 比如有人測出來對蛋過敏,吃了10年卻都沒事,有人一吃某些食物就病情惡化,檢查卻正常,這時該相信身體的反應而非數據。 他認為,過敏原測試只能參考,或針對治療成效不彰、原因不明的病人,找出是否有忽略的地方,不需要常常測。 ?問:提高免疫力有幫助嗎? 異位性皮膚炎屬於免疫型疾病,七∼八成的患者,血液中可測得E型免疫球蛋白(IgE)上升,但這種免疫功能異常不等於缺乏免疫力。 一般認為免疫力好有助身體健康、抵抗疾病,但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是因為免疫失衡才造成過度敏感,「要調節回歸正常,不是用力去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合作醫療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慧滿說。 「免疫力就像軍隊,負責對抗外來病菌,」朱家瑜比喻,過敏就像軍隊火力太旺盛,對抗敵人時卻不慎打到自己,「這時候去提升,反而可能惡化病情。」 治療篇 「治療的最高境界,是用最少最簡單的藥物,達到最佳控制效果,」朱家瑜認為。早期有效治療,能穩定病情,增加青春期後痊癒的機會。 異位性皮膚炎成因複雜,治療也需要多管齊下,除了藥物之外,生活中避免惡化因素,做好皮膚保養,才能打破「癢→搔抓→濕疹發炎」(見184頁圖)的惡性循環,減少發作。 ?1.外用藥物 包括消炎用的類固醇和非類固醇藥膏,改善乾燥皮膚的保濕劑如尿素,及止癢藥膏。 類固醇並不可怕 傳統是以不同種類的類固醇藥膏治療,「類固醇還是臨床上最有效的藥膏,」朱家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時,類固醇可以迅速抑制,但長期使用的確會出現皮膚萎縮變薄、色素改變、長毛、毛囊炎、微血管擴張等副作用,令不少家長聞之色變。 「類固醇用得好可以救命,濫用就是毒藥,」具有中西醫背景的鄭慧滿認為,目前使用的類固醇藥膏,從超強效到弱效一共可分為七級,必須根據濕疹的狀態、部位,及患者的年齡評估用藥,劑型、劑量也因人而異,只要依醫師指示,即可降低副作用影響。使用時應注意: 1.遵守塗抹藥量和次數。不可自行打折,例如有些人自作聰明把擦2次改成擦1次,療效降低,一直擦不好反而帶來副作用。但也不能把類固醇當保養品,擦比較多次不會更有效。 2.不要自行購買使用。每次發作狀況不同,使用的類固醇也可能改變,不嚴重卻買了強效類固醇來擦,得不償失。 3.如果在意副作用,一定要跟醫生溝通。很多家長對類固醇知識不夠,又不敢問醫生,任意停藥或減藥,都會惡化病情。 4.正確擦法:藥量以病人手指一節塗完一個手掌面積為準,把藥膏點在濕疹上,輕輕塗開兩三下即可,不要搓揉皮膚。沒有發炎的地方擦保濕品即可,不需要擦藥。 原則上,出現紅疹、發癢、流湯流水代表急性發作,需要擦藥膏。單以濕疹面積分,病人的一個手掌是1%,如果面積超過30%就是中重度,30%以下則為輕度。 因為皮膚厚度不同,臉部通常擦輕到中效的藥膏,中效到強效的藥膏則擦在身體上。 ■外用藥新選擇:非類固醇局部免疫調理藥膏(普特皮、醫立妥) 新一代外用藥膏可以直接抑制皮膚的免疫反應,改善中重度病情,輕度症狀也適用。朱家瑜建議,免抑制劑藥膏適合長期間歇性使用,可以預防大發作。病情回到低幅波動時,擦保濕劑即可,發作初期時改擦免疫抑制劑藥膏,迅速解除症狀;如此可以避免病情嚴重到高峰,甚至「一年不會用到類固醇。」 不過目前健保只針對中重度患者提供給付新一代藥膏,輕度則需自費使用。 ■止癢藥膏手邊常備 嚴重發癢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難忍受的症狀,常見愈抓愈癢、愈癢愈抓而惡化病情。 止癢藥膏不含類固醇,擦起來涼涼的,「儘量多擦可以增加效果,」朱家瑜建議,只要癢就擦,逐漸改掉抓癢的習慣,能預防嚴重濕疹。尤其教小孩子自己擦止癢藥膏,家長會輕鬆很多。 ?2.口服藥物 包括止癢的抗組織胺及口服用類固醇等。 口服類固醇由於副作用大,通常只在病情極嚴重時短暫使用,由於會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必須特別謹慎,「我幾乎很少用在病人身上,」朱家瑜表示。 因口服類固醇效果強大迅速,有些「短視近利」求快好的人,會讓醫生下藥猛,「覺得這個醫生很有效,卻不知道長期下來可能吃了很多類固醇,」朱家瑜感嘆,和病人溝通如何長期控制病情其實更重要。 第一代抗組織胺藥效較強,但會有嗜睡作用,第二代雖不會嗜睡,但效果也比較差。因此醫師會建議晚上睡前服用第一代抗組織胺,不會影響白天作息,也能幫助減輕睡眠時無意識的搔抓。 異位性皮膚炎的口服藥有好幾種,醫師開藥時可以問清楚,認為藥物就一定有類固醇不敢給孩子吃,反而延誤治療。 藥物和皮膚保養雙管齊下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先天皮膚代謝、保護功能異常,使過敏原容易侵入,引起發炎。使用藥物治療濕疹,再做好保養,強化皮膚防禦機能,將更有效控制異位性皮膚炎。 藥物:外用藥物有消炎鎮靜的作用,並能緩解癢感。 皮膚保養:加強使用保濕劑,提高皮膚保水度,避免乾燥。 ================================================================== 異位性皮膚炎 臨床表現 又稱過敏性皮膚炎,與遺傳和環境有關的慢性,反覆發作,皮膚乾燥及發癢的皮膚炎,約有一半患者會合併氣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的現象。嬰兒期發病後,濕疹樣變化先侵犯(臉部)及(身體伸側),(週期性惡化及改善),一歲逐漸移到軀幹,身體屈側等易摩擦部位,可因搔抓造成化膿續發性細菌感染。 可分三個時期 嬰兒期:兩個月大∼兩歲間 幼兒及青春期:兩歲至青春期 成人期:進入青春期後發生的 治療 醫師會依據症狀的輕重(皮膚發紅癢)來給適當的藥物。 1.口服抗過敏藥物,抗組織胺的使用,來長期控制病情。 2.局部外用藥膏 3.注意皮膚保養、清潔:  (1)使用敏專用肥皂(如燕麥皂或cetaphil)或清潔液清洗,避免過度洗掉保護魯肪膜。  (2)洗完後,水份未乾前擦上過敏皮膚專用潤膚劑(moisturizers)。(如燕麥乳液或cetaphil) 注意事項 避免環境中惡化因素: 1.食物  (1)一歲以前對牛奶、蛋及花生易過敏,餵食時應小心皮膚過敏症狀。  (2)任何年齡食用過敏食物小心皮膚症狀有否惡化,有則禁食一段時間。   1.易過敏食物:牛奶、蛋、花生、小麥、有殼海鮮、魚、有核水果。   2.食物過敏的診斷:以吃後有否皮膚反應為主,抽血檢驗結果只做參考。 2.衣著  穿純棉寬鬆內衣、衣褲,不穿緊身衣、材質粗、易磨擦的衣著。(如羊毛、尼龍) 3.住家環境  避免接觸空氣中散落寢具的灰塵、花粉、徽菌、貓狗皮屑、二手煙等過敏原,會改善皮膚及呼吸道症狀。 4.運動  避免流汗日曬過久,游泳完儘速沖掉身體消毒劑,擦上潤膚劑。 5.注意天氣變化及避免流汗  a.夏天悶熱,室內用冷氣機減少流汗,流汗時用平滑毛巾擦汗。  b.冬天乾燥,注意空氣濕度(50~65%),多擦潤膚劑。 6.避免皮膚接觸其他刺激物  如有機溶劑、肥皂、香水、清潔劑。 7.心情放輕鬆  避免情緖壓力異位性皮膚炎惡化。 8.指甲剪短  晚上睡覺考慮戴連指手套,避免搔抓引起感染。

回板橋娘家~~

2008年01月05日
公開
42

今天老公剛好要去西門町參加喜宴...所以就把我們母女倆丟在板橋娘家囉!! 而我想說頭髮也掉得亂七八糟的....乾脆就去修修頭髮...順便做頭皮理療,看看是否會讓頭髮長得快一點... 十一點多才到板橋家的我,沖沖忙忙得吃了簡單的羹麵午餐,連跟妹妹說聲再見都沒有,就快速的離開家裡前往剪髮的地點....事先就已經交代黛比的我,也很快速的在一個半小時內搞定頭髮,看看隔壁就是麗嬰房...就想說進去逛逛看有沒有厚一點的縮口上衣...當然又敗了一點點小錢囉!! 二點左右回到家...一進門看到門窗是關起來的,感覺裡面好像有人在看電視,心裡就想說.."不妙!!"應該爸媽都沒睡午覺吧!!那會造成平常有午睡習慣的他們沒有午睡的原因是啥呢!!接著就聽到妹妹用力的哭聲.....原來在我出門後沒多久,妹妹就因為找不到我而哭了二小時,媽媽也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分段餵了60mL的奶,看到妹妹哭的流了滿臉的眼淚,覺得好可憐喔!!媽媽說"已經會認人ㄌ!!" 可能是比較少回娘家的關係吧!!所以對爸媽比較陌生,才會一直哭哭ㄌ!!但是,一看到我回家就破涕為笑,而且是馬上笑喔!!爸爸說"一進門看到她一直笑,想說應該會很好搞定"~~~~沒想到"看錯囉!!" 嘻嘻~~~我想是因為每天都跟麻麻相處,所以對其他人都會比較陌生的關係吧!!這樣黏人...對我好像也不太好喔!!是不是應該來訓練一下~~~

成功哺乳.全攻略

2008年01月04日
公開
71

在寶寶與媽媽進行第一次肌膚之親時,那種「激情」早已超過初戀時心中的悸動。常聽見媽媽的ㄋㄟㄋㄟ是給寶寶最好的禮物、是寶寶第一劑天然預防針,在了解母乳好處的同時,媽媽也要收集更多資訊讓哺乳的過程更順利。 【文�林佩蓉、吳碧芳】 新手上路 談及哺餵母乳前,先讓媽媽了解自己身體的構造,以及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整個泌乳歷程。 乳房的構造 乳房由腺體組織、結締組織及脂肪所組成。萬芳醫學中心副院長許淳森表示,乳房是人體構造中一個分泌線體,泌乳並提供新生兒養分是其主要功能,而其分泌乳汁量的多寡,與外觀的大小是沒有關聯的。 泌乳歷程 乳房中腺體組織又分為肌肉細胞及泌乳細胞,分別經由催產素及泌乳激素的刺激,讓他們各司其職開始工作。從懷孕中、後期開始,直到寶寶離乳後,整個泌乳歷程中,激素及組織都會有不同的變化,而乳汁的營養成分也有些許差異。 儲備戰力 哺餵母乳對媽媽及寶寶有許多好處,但也常聽到長輩說:如果媽媽吃得不營養,製造的母乳就不營養。更有研究指出,因為媽媽長期處在污染的環境之中,造成母乳中可能參雜環境中有害物質,母乳可能是不安全的! 1 均衡飲食 •提供寶寶完整的保護 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表示,其實這些說法,只反映了部份焦慮,事實上,母乳中含有最適合寶寶成長的營養素、多種生物活性因子和抗體,可以為寶寶提供完整的保護,並促進寶寶發展的成熟。透過均衡飲食及規律生活,媽媽可以為寶寶創造優質母乳。 •母乳寶寶不偏食 高宜伶秘書長表示,許多研究指出,食物的氣味會透過子宮內的羊水與母乳傳遞給嬰兒。透過哺乳的過程中,母親吃下肚的食物味道,轉化到母乳之中,因此,在寶寶還沒開始吃副食品之前,就已經透過母乳嚐過了不同的食物味道,等到開始吃副食品之後,對各種食物的味道都不陌生,接受度自然比較高,長大後也比較不會偏食。此外,要說服寶寶多吃蔬果的最好方法,就是媽咪自己在懷孕時與產後多吃蔬果。 2 少量多樣 •勿過度依賴發奶食物 高宜伶秘書長表示,在哺乳初期,為了讓奶水快快來,新手媽媽往往期待透過所謂的「發奶食物」,來達到促進乳汁分泌的功效,因此可能猛喝各種湯湯水水,甚至有媽媽因為擔心自己奶水不足,每天喝2公升的鮮奶,結果導致寶寶過敏不適的情形發生。 其實讓奶水充足最好的方式,就是勤於哺餵或增加乳房排空的次數,高宜伶秘書長說,喝湯水雖能產生奶水,但必須注意高過敏原食物,例如鮮奶、有殼海鮮等,並非完全不能吃,而是應該適量即可。因此,她建議媽咪在哺乳的過程中,仍然應該謹記「均衡飲食,少量多樣」的大原則,並觀察寶寶的便便及體重成長情形,作為判斷母乳是否安全、健康的參考依據。 3 飲水要適量 •每天多消耗500大卡熱量 哺乳的媽咪每天會多消耗500大卡的熱量,因此,營養師會建議媽咪可以每天攝取多500大卡的食物來補充身體所需。高宜伶祕書長表示,哺乳期間身體的循環代謝快,選擇優質食物,媽咪們可以兼顧美食又吃得沒有負擔。 •水分攝取要適量 但是,她說,如果媽咪每天攝取的水分不足,不但無法讓體重減輕,還可能造成乳汁分泌減少,因此,媽咪無論多忙,都應該要注意每天攝取至少2000c.c.∼3000c.c.的水分,開水、豆漿、黑麥汁、褒湯等湯湯水水都有幫助。然而,高宜伶秘書長提醒媽咪,水分攝取過多,只會增加媽咪身體的負荷,甚至可能引起電解質不平衡,媽咪也不要矯枉過正。 4 時間管理 (圖片�媽媽寶寶提供) •哺乳媽咪更要善待自己 高宜伶秘書長表示,不論是全職媽咪或是職場媽咪,在哺乳育兒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是學會妥善的分配時間,善待自己。因為如果媽咪老是自怨自艾,沒時間打理自己,只會搞得自己情緒不好、營養不均衡、生活失調,反而容易發脾氣,情緒低落也會影響乳汁分泌,所以時間管理得宜,也是製造優質母乳的重要撇步。 5 觀察及調整 •寶寶脹氣不適 母親的飲食會直接轉化到母乳之中,被寶寶吸收。高宜伶秘書長表示,當母乳寶寶出現肚子脹氣等不適症狀時,媽咪在排除病理性的因素後,必須回頭思考是否自己大量攝取了哪些食物,並透過調整自己的飲食,來改善寶寶肚子脹氣不適的情形,媽咪可以減少或暫停攝取這類食物。 6 持續哺乳 •母乳成分隨寶寶成長改變 「母乳是會變動的液體。」高宜伶秘書長表示,母乳並不是單純只提供寶寶成長所需的熱量而已,母乳的成分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改變。簡而言之,寶寶出生後前半年的母乳,含有較多的脂肪,是高膽固醇及高脂肪的食物,能夠提供寶寶大腦發育所需的營養。 當寶寶滿6個月大,開始學習翻身、爬、坐等肢體動作之後,母乳中的脂肪含量會慢慢減少,而抗體成分則會增加,這時期寶寶從胎盤獲得的抗體漸漸減少之後,母乳中的抗體就能夠持續的提供寶寶必須的保護。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07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滿五個月的成長記錄∼

2008年01月02日
公開
13

時間真的過得好快喔!! 沒想到妹妹已經滿五個月ㄌ!!而我也從一個新手麻麻變成半手麻麻∼∼∼ 雖然這期間也歷經許多事情..不過..不管是開心的~難過得~~也就這樣渡過了五個月,雖然有時有也會感到心力交瘁...不過總算快要熬出頭ㄌ!! 回想這一個月妹妹的成長及變化好像還蠻多的!! (1)喜歡玩手及抓腳~~無聊的時候玩手手或吃手手,換尿布的時候愛用手手抓腳腳 (2)俯趴時會抬頭ㄌ~~這個動作可"愛"著呢!!因為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3)遇見喜歡的事物會大聲地咯咯笑~~比如:照鏡子/玩趴趴/講故事/坐飛機... (4)會將手帕從臉上移開~~ (5)喜歡抓身邊的東西或抱著時會抓大人的五官及眼鏡~~妹妹已經很有力氣抓東西ㄌ!!所以戴在臉上的眼鏡常常會被抓下來呢!! 尤其吃奶的時候,很喜歡拉我的手手晃來晃去,或是抓我背後的枕頭或抱枕...並摳出聲音來!!! (6)發聲更加明確清晰~~不會像以前只是伊伊呀呀的發聲,因為偶爾會發出一些單音..而且現在的發音感覺比較像是有意義的表達ㄌ!! (7)喜歡把東西丟地上~~自從發現玩具丟地上會出聲或被麻麻念念或麻麻會幫忙撿起來就開始愛玩丟東西的遊戲ㄌ!!害我要一直消毒玩具!! (8)喜歡看TV~~愛看新聞及卡通...尤其是要坐著看...會看的很專心還會笑笑呢!! (9)開始愛流口手或玩吹泡泡及噗噗噗遊戲~~ (10)偶爾會厭奶~~常常吃不到五分鐘或才吃一二口就不想吃ㄌ!!還會臉臉漲紅一副很生氣的模樣,但是讓她立起來看電視就會笑笑!! (11)喜歡觀察四周~~對於沒看過的東西會產生好奇!! (12)喜歡看大人吃東西,且會舔舔嘴做出也想吃的動作~~只要在她旁邊吃東西,就會一直盯著妳看..還會舔舔嘴...而且是目不轉睛的看著妳!!看到會吃的不好意思呢!! (13)坐在拔拔的書桌前會二手扶書桌玩敲敲~~每次抱她上網時,就會一副很有架式的模樣,二手一放..放在書桌上..感覺好像是包青天喔!! (14)對選台器及電話有興趣~~看大人講電話會好奇..撥電話會想搶..按選台器時也會手手一直想要拿拿!! (15)便便時偶爾會發出"嗯""嗯"的出力聲 (16)會尋找發聲源~~對於突然的聲響會試圖尋找音源,最近天氣比較冷,拔拔會拿泡腳機來泡腳...他就會好奇的探頭去看看噗噗噗的水聲從哪來? (17)奇怪會這麼多...卻還不會自己翻身...只會翻一半但就是翻不過去ㄌ!!人家好多同期的都早就會翻翻ㄌ!! (18)頭髮變多ㄌ..臉臉變白ㄌ~~自從二個多月起就開始掉胎毛的妹妹,終於頭髮長出許多ㄌ!!不然我這個為娘的還真擔心前面快要掉到禿頭的妹妹,萬一頭髮長很慢或長不出來就慘囉!!好險有遺傳到我的頭髮,感覺應該會蠻多的,而且也算長得快ㄌ!!只不過~~~開始長髮的妹妹遇上我這個產後大掉髮的麻麻...喔!!!究竟還要掉多久ㄌ!!很煩耶!! 公公聽到我產後掉髮,不斷叮嚀老公要去買雞精給我喝...因為他認為補充蛋白質應該會對掉髮有所幫助...感覺每天一罐白蘭氏似乎有一點效果喔!!持續觀察囉!! 不知道還有沒有漏掉地...我想一定會有吧!!想到再來補囉!!

嬰幼兒補充水分5要訣

2007年12月28日
公開
56

嬰幼兒補充水分5要訣 不論喝母奶或喝配方奶,很多媽媽都會疑惑: 「要不要另外給剛出生的寶寶喝開水?」 「葡萄糖水可以幫寶寶去胎火?really?」 「寶寶發燒需要額外補充電解水嗎?」 白開水、葡萄糖水、蜂蜜水、果汁水、電解水……究竟,該如何給寶寶補充這些水呢? 文�王文珠 採訪諮詢�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王崑伊.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生兒科護理長謝明萱 一訣∼新生兒不需額外給水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除了睡,喝ㄋㄟㄋㄟ是他唯一的需求,早在準備新生兒用品時,妳一定也採購了「喝水用的奶瓶」,那麼:「是否需要給嬰幼兒額外補充水?」 對此,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王崑伊表示,不論母奶或配方奶,它有80%都是水分,如果寶寶有按時間喝奶,在營養和水分的供應上應是足夠,理論上3個月以前的寶寶是不需要再給他額外喝水。 另外,由於新生兒的吞嚥功能尚未健全,單純的白開水對他來說太稀,容易嗆到,所以也不適合單獨補充,王崑伊主任醫師說:「通常給新生兒單獨喝水的目的是——清潔口腔。」 二訣∼葡萄、蜂蜜等糖水不宜 對於以前人說:在兩次餵奶中間,可以葡萄糖水來增加寶寶的營養,以及糖水可以去胎火等說法。王崑伊主任醫師表示,西醫並沒有所謂的胎火之說,喝糖水是萬萬使不得,寶寶不但沒有補充到營養,害處還很多,如下: 1.甜味容易滿足食欲,反而使寶寶正餐的奶水不願意吃,甚至提早進入厭奶期,而且葡萄糖水的營養成分遠不及正常的奶水。 2.糖分過高會導致脹氣,寶寶一旦脹氣,不但不喝奶,還容易哭鬧不止。 3.糖水在口腔內若停留過久,容易與細菌發酵產生酸化唾液,讓寶寶的脆弱乳齒提早破壞(齲齒)。 另外,也有人會給寶寶喝蜂蜜水,王崑伊主任醫師認為,在蜂蜜來源無法確認的情況下,最好別給寶寶喝,萬一有肉毒桿菌則後果不堪設想。 三訣∼寶寶便秘先檢視奶粉沖泡方法 有些新生嬰兒會有三、五天才解便的現象,王崑伊主任醫師說:「新生兒的腸胃消化和解便等功能均未發育健全,需要時間調適,若是喝配方奶的寶寶,更是需要時間觀察,並非類似大人的便祕問題,所以並不一定是水分不足所致,因此不一定是要給他多喝水,嚴重者還是請醫師做診斷。」 若是喝沖泡的牛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護理長謝明萱建議,要依照所購買的奶粉說明沖泡;除了先放水再放奶粉外,奶粉和水的比例也要正確,市售奶粉所謂的「一匙」是指「平匙」,這是許多媽媽容易忽略的。 四訣∼3個月後開始單獨補水 新生兒的活動力不多,水分消耗少,可以不喝水。但是,寶寶長到3個月大以後,活動力、新陳代謝都增加,則可以開始另外給他喝水。 至於喝水的最佳時機,護理長謝明萱建議在寶寶喝完奶後,在兩餐中間。如果是已經長牙的孩子,還可以在喝水時清潔口腔中的奶渣。 若是夏天,雖然寶寶也都待在冷氣房間,一樣容易流汗、流失水分,更應該多補充水分。 五訣∼電解水不要隨便喝 因為抵抗力較弱,感冒發燒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有些媽媽會在寶寶發燒時,沖泡電解水粉末包給寶寶喝,說是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對此,王崑伊主任醫師說:如果只是單純的發燒應該不需要補充電解質,只有當寶寶有腹瀉、嘔土、嚴重脫水時才需要(例如腸胃炎合併脫水等)。 對於一歲以下的幼童,若有不正常體溫升高(尤其高達38.5℃以上),王崑伊主任醫師建議: 1.不要自行使用一些退燒藥物或物品退燒,這樣會干擾之後的病情診斷,緊急送醫才是上策。 2.一般退燒流汗所流失的水分,僅需要多給寶寶喝開水即可,在不需要的情況下,給寶寶補充過多的電解質反而會造成腎臟負擔。」 較大寶寶的補水原則 水分是人體所必需,給較大寶寶喝水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項: 1.最好的飲料是白開水。市售飲料大多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較多的電解質,喝下去之後不會如開水般快速離開胃,可能長時間滯留,對胃部產生不良刺激。 2.當寶寶開始有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需求時,家長最先想到的是果汁,第一次給寶寶喝果汁最好也是稀釋過後再喝(可從果汁:水=1:2開始)。 3.喝奶或吃飯前不要給孩子喝水,這樣會使胃液稀釋,不利於食物消化。恰當的方法是,在飯前半小時讓孩子喝少量水,以增加其口腔內唾液的分泌,有助於消化。 王崑伊 主任醫師 現任: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 經歷: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 學歷:中山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謝明萱 護理長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護理長 學歷:台北醫學院護理學士

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2007年12月28日
公開
56

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咀嚼能力差,對於寶寶未來的進食習慣、營養吸收以及牙齒發育都會有影響,因此,家長從4個月大開始,就要特別注意寶寶咀嚼能力的訓練。 文�高子茗 採訪諮詢�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任裴仁生 執行�蘇麗華 很多人以為,寶寶與生俱來就有吞咽、咀嚼的能力,所以時候到了自然就會吃東西,應該不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其實,這樣的觀念不完全正確。 Chapter 1:咀嚼的重要性 寶寶從一出生後,就有尋覓乳頭及吸吮的本能,一旦吸入母奶之後,寶寶就會進行吞嚥奶水的反射動作,而且隨著月齡的增加,吞嚥能力會越來越協調且進步。 咀嚼能力需要漸進發展 但是咀嚼能力的完成,是需要舌頭、口腔、牙齒、臉部肌肉、嘴唇等配合,才能順利將口腔裡的食物磨碎或咬碎,進而吃下肚子。 所以,咀嚼能力是寶寶整個口腔動作長時間且經常的練習使用,才能達到良好的能力,如果家長沒有積極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並忽略提供各個階段不同的副食品,等寶寶過了1歲之後,家長就會發現寶寶因為沒有良好的咀嚼能力,而無法咀嚼較粗或較硬的食物,有可能造成營養不均衡、挑食、吞嚥困難等問題。 Chapter 2:口腔動作的發展&咀嚼訓練 月齡:4∼6個月 發展狀況 4個月大以後,寶寶的吸吮及吞嚥液體食物的動作已成熟,可以順利喝進奶類食物,而不容易流出來。 此階段開始,寶寶的舌頭也變得較靈活,他會嘗試利用舌頭及口腔的動作,將嘴中的糊狀食物或果汁進行吞嚥,不過,動作還不是很協調,有時會把食物推了出來或是只吃進去少量的食物。 訓練重點 *建議從4個月大開始(如果有過敏體質可從6個月大開始),媽媽就要開始給予寶寶糊狀或泥狀等奶類之外的食物,讓寶寶有機會訓練口腔的動作。 *為了配合寶寶的嘴巴大小,建議媽媽使用小型、材質安全且較淺的湯匙來餵食。 *剛開始寶寶或多或少會將食物頂出或吐出,媽媽不用灰心,也不要太心急,只要每天嘗試就會發現寶寶吃進食物的機率越來越高。 *果汁或菜湯類的食物,媽媽可以用小湯匙來餵食。 *到了6個月大左右,媽媽可以準備一些小牙餅,讓寶寶自行抓握、塞進口中,幫助寶寶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 副食品形態:流質或半流質。 副食品建議:米麥粉糊、蘋果泥、果汁、菜湯、合適的牙餅等。 月齡:7∼9個月 發展狀況 大約到了7個月大,寶寶也開始長牙了,此時期寶寶咀嚼及吞嚥的能力會較前一個階段更進步,寶寶會嘗試以牙床進行上下咀嚼食物的動作,而且,寶寶主動進食的欲望也會增強,有時看到別人在吃東西,他也會做出想要嚐一嚐的表情。 訓練重點 *媽媽可以提供更為多樣化的副食品,並讓副食品的形狀較4∼6個月大時更硬或更濃稠些。 *提供寶寶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培養寶寶的咀嚼能力,並能促進牙齒的萌發。 *媽媽除了餵寶寶吃食物之外,如果寶寶已長牙,也能夠提供寶寶一些自己手拿的食物,例如水果條或小吐司。 *因為長牙,寶寶可能會覺得不舒服,建議媽媽準備幾個不同感覺的固齒器,除了可以讓寶寶磨磨牙之外,也能幫助咀嚼能力的發展。不過,使用時務必要注意固齒器的清潔。 副食品形態:半流質或半固體。 副食品建議:菜泥、較粗的果泥、水果條、麵包片、豆腐與稀飯等。 月齡:10∼12個月 發展狀況 寶寶已經長出4∼6顆牙,咀嚼能力及口腔動作更加協調,寶寶會嘗試先咬碎或咬斷食物,再進行簡單咀嚼的動作。此階段開始,寶寶能否好好的咀嚼食物,對於牙齒的發育也有影響,適當的咀嚼,可以刺激乳牙的生長,增進下頜、臉部肌肉的發育,同時,也能使寶寶透過副食品得到身體健康需要的營養。 訓練重點 *寶寶的副食品已漸進到成人化的階段,不過,原則上,不易消化或太油膩的食物還是不適合讓寶寶吃。 *可以選擇成人化的食物中,較軟、較易咀嚼的食物。 *除了大人幫忙餵食之外,也可以培養寶寶自己進食的能力,媽媽不妨為寶寶另外準備一個防水圍兜以及一支適合抓握的小湯匙,讓寶寶自己也舀食物來吃,這樣還能訓練寶寶手眼協調的能力以及自理能力。 *三餐漸進改以副食品為主,牛奶為輔,一天約提供三∼四次副食品,二次的牛奶。 *開始訓練寶寶改用水杯喝水,最初可先用裝有吸管的水杯,慢慢再改為一般的鴨嘴杯。 副食品形態:半固體或固體。 副食品建議:軟麵條、蔬菜粥、肉粥、肉泥、蒸蛋與煮爛青菜等。 月齡:12個月以上 發展狀況 過了1歲,寶寶已經慢慢可以處理成人化的食物,同時越來越善於利用牙齒,另外,這個階段寶寶也有不錯的模仿能力,家長不妨常常做示範動作,提醒寶寶要把食物咬一咬、嚼一嚼,讓寶寶能夠順利轉換到一般的正餐食物。 訓練重點 *提供給寶寶長條的水果、煮過的蔬菜段或稍硬的餅乾,讓寶寶習慣吃固體的食物。 *只要寶寶願意,可以提供大人化的食物給他,不過,還是要觀察一下寶寶的消化吸收反應。 *大概到寶寶1歲半左右就能完全提供和大人一樣的食物,只是有些食物需要幫寶寶切成合適的大小或塊狀,但不要切得太細。 *提供寶寶比較容易舀或抓握的食物,最好讓寶寶學習自己進食。 *平時可提供寶寶一些訓練或刺激口腔動作的玩具,例如小喇叭、哨子等,也可以教寶寶吹紙片、泡泡等。 副食品形態:固體為主。 副食品建議:可給予易消化的六大類食物。例如魚肉、白飯、切成段青菜、切成塊水果。 Chapter 3 優缺點 訓練咀嚼能力的好處 1.讓寶寶順利從副食品慢慢轉為成人化的食物。 2.有利於腸胃功能的發育。 3.有利於寶寶的營養吸收。 4.有助於牙齒的發育及排列。 5.有助於臉部、口腔肌肉的生長。 6.舌頭、嘴唇等口腔器官的靈活度,會影響未來說話的發展。 7.練習自己進食的過程中,也提高了手眼協調的能力。 阻礙咀嚼發展的錯誤做法 *沒有把握副食品關鍵期:寶寶學習咀嚼、吞嚥動作的關鍵時期就在於4∼12個月大。家長給予寶寶副食品的時間,最慢不要超過6個月大,家長就必須添加適當副食品,否則可能會影響寶寶咀嚼的發展。 *把食物烹煮的太軟爛:即使是大寶寶,有些家長仍認為他沒有良好的咀嚼能力,因此,只提供稀飯或煮爛的青菜、肉類,而讓寶寶沒有機會嘗試需要咀嚼的食物。 *主副食需要調整:寶寶大約10個月大開始,主食就要調整為以副食品為主,牛奶為輔,讓寶寶有足夠訓練咀嚼的機會。 裴仁生 醫師 現任 署立桃園醫院小兒科主任 經歷 桃園榮民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學歷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

又認識社區的新麻麻囉!!而且很巧喔!!

2007年12月27日
公開
11

又認識社區的新麻麻囉!!而且很巧喔!!二個妹妹都是惠生寶寶!! =================================================================== 今天難得好天氣又沒啥風的...剛好又遇到沒早餐可吃ㄌ!!所以就帶妹妹去吃早餐~~昨天八點半就睡覺覺的妹妹居然睡到九點半才甘願起床(中間喝過二次ㄋㄟ),所以又搞到快十點才去吃早餐囉!! 一進早餐店剛好看到一個麻麻也推了一台推車..麻麻就看看順便問多大,沒想到是比妹妹大二天的小姊姊...二人就開始聊起來ㄌ!! 不知道聊到啥事時,那個Peggy麻麻提到月子中心....麻麻也是順口問一下住哪間??沒想到居然都是惠生一館耶!! 難怪!!一眼就覺得這個麻麻似曾相識,一開始就想問她是不是住惠生,只是沒開口罷ㄌ!!還真是湊巧!!!我會對這個麻麻有印象是~~~當初一直有看到一個麻麻頭始終包著毛巾在一樓的電梯口會客...幾乎每天都有遇到!!但是那個麻麻對我沒印象~~~我是個蠻會認人的人,所以印象深刻~~~最後也證明~~~沒錯!!她就是那個人ㄌ~~~~ 與Peggy麻麻聊過後,發現我們對媛怡太過保護...有很多事情也都沒有協助她..幫忙她成長~~比如說!!要協助她翻身~~我只知道妹妹會想翻,但還差臨門一腳~~竟不知道這是要靠父母協助地~~還笨笨等她慢慢來~~剛剛幫她翻一下,她似乎還蠻開心地!!還有他們家的河豚妹妹已經吃副食品(也是純母奶寶寶),還有喝水水...我們家妹妹都沒有耶!!還有還有~~~我看到河豚妹妹推車已經立起來,我才稍微把她立高一點點,讓妹妹稍微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看來~~~我要幫助妹妹的事情好像還有很多喔!!我還以為自己已經偷偷進行很多事情ㄌ!!沒想到進度還是落後呢!!因為公婆都認為時候到ㄌ自然就會,不需要特別練習什麼....嗚!!怎麼辦??我不要落後!!!

認識yoyo麻麻隔壁的新阿姨~~

2007年12月25日
公開
9

今天麻麻看天氣不錯,就帶我出去走走~~只是風還是很大ㄌ!!沒關係有擋風遮雨的塑膠套~~~ 剛好要回家時,看到有一個阿姨也推著一個平躺的小baby,麻麻想這應該也不會太大~~索性就隨口問了一下~~麻麻果然厲害~~是個比我小一個月的弟弟ㄌ!! 麻麻隨口問住幾樓?阿姨回二樓~~~麻麻馬上說妳住之4吧!!應該是住yoyo麻麻隔壁的鄰居,阿姨嚇了一大跳~~~麻麻說~~因為上回去yoyo麻麻家有聽到隔壁有小baby哭聲,麻麻就想說應該有個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囉!!今天終於見到廬山真面目!!! 三個人(阿姨的婆婆)在樓下大廳小聊了一下哺乳經驗~~ 弟弟也是吃母奶,只是阿姨奶量不像麻麻這麼多,所以還有添加配方奶....剛好有提到促乳的問題....麻麻就把之前吃了會乳線阻塞的崇德發黑麥汁送給那個曉琳阿姨(麻麻只吃過一罐),阿姨還來我們家參觀了一下...一直覺得三間房間比較舒適...因為他們的格局只有二間房.... 這個阿姨很厲害喔!!還有辦法煮飯耶!!麻麻就沒辦法~~ 不過,雖然這個阿姨有辦法煮飯及洗衣,卻沒時間打掃或上網...據說連吃藥的時間都沒有~~~ 而麻麻是利用時間打掃洗衣或上網~~但沒有時間煮飯~~~ 看來自己帶小孩的麻麻都差不多ㄌ!!真不知道上一輩的人怎麼這麼強??可以連生好幾胎...有自己帶...又可以自己煮飯~~~~真是深感佩服阿!! ================================================================== 難得有人來我們家走走...好開心喔!!阿姨逗我~~~我也以熱烈的笑容回應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