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addux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36種方法教出資優小孩

2008年11月04日
公開
30

轉載 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 羅文喬 (內容改編整理自Thomas Armstrong博士所撰寫的”50 Ways to Bring Out Your Child's Best”) 傳統的智力評量大多是以單一智能的方式進行。美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證實,幼兒的智能會展現在不同領域(包括: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智能)之中。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也需要多元的人才,各自發揮不同的智能。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才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並不需要成人的教導。成人要做的只是為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佈置、成人、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提出以下幾點給父母的建議,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因為父母的幫助,而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1.讓你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的人習慣於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個人的興趣可以為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成人避免為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營造愉快的學習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潛能開發) 提供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成人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去發覺幼兒的潛在能力。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虫活動的孩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培養正確的判斷力) 幼兒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適當的輔導之下,這些錯誤的經驗將會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週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助長幼兒進行思考,如: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為什麼會出現彩虹?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回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並達到幫助幼兒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促進親子關係及開發孩子的創造力) 利用節慶,,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 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課程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 (依幼兒自己的步調成長)每一位父母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便會放棄,如果父母親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期待,等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再提升標準,很容易便可以達到目標。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進親子關係) 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爸爸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於親子關係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範。另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的話題。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敏銳的感官能力) 0-4歲是幼兒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幼兒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 (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唸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1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自我概念的發展) 學齡前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如: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會了),很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及發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促進親子關係) 幼兒的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根據一項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經常有機會坐在成人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勵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創造力) 15.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增強孩子好的行為) 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向訊息的語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盡量減少使用負向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色太多了。)正向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但負向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6.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增進學習的能力) 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 事.學齡的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7.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情緒的抒發) 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談天的過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過程中成人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的父母還沒有等孩子把話 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8.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培養責任心) 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成人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聞) 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成人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真正抵達時當地對於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行程中成人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20.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促進社會行為及想像力的發展) 如:洋娃娃、絨毛動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幼兒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真實的樣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或找一個裝大型電器用品(如:冰箱)堅固的紙箱,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兒才會知道如何使用) 21.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激發創造力) 允許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這些答案很很可能是創造力的來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好的學習模範) 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幼兒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 23.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幼兒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適切的則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幼兒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且人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盡的。 24. 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促進社會行為發展) 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成人可以協助幼兒選擇一個團體,如:教會中的主日學學校、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幼兒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5.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關心社會) 以適合幼兒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幼兒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幼兒關心社會的同時,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是否會對於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兩性教育) 在現代的真實生活中有許多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事情,許多在以前由男生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生來做(如:火車司機),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如:護士)。成人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不要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27.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尊重個別差異)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8.做一對有原則的父母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年齡小的孩子由於環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密契的關係。成人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9.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增進自信心) 能展現幼兒優點的禮物,可以為幼兒製造成功的機會,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30.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成人可以啟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31.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促進心智的發展) 幼兒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2.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讚美幼兒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培養幼兒做決定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 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4.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表現自己) 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5.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成人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成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成人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學習尊重及欣賞每個人的差異) 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他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現良好,並包容及幫助孩子改善其缺點。花些時間想一想這些缺點真的非改不可嗎?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編按:原文提供的50項原則,由於部份屬性類似,因此幼教專家羅文喬老師特別做整合、補充說明,歸類成36種原則。〉 〈編按:原文提供的50項原則,由於部份屬性類似,因此幼教專家羅文喬老師特別做整合、補充說明,歸類成36種原則。〉

轉載~漂亮的英文從發音開始

2008年10月27日
公開
2

IEI外語中心英語課程講師 勞乃慧 如果你想要說一口流利漂亮的英文,就不得不好好留意你的發音。很可惜的是,在現今的教育體制下,學校的老師為求學生能在考試分數上有所突破,把教學的重點,側重於單字及文法,而忽略了發音的重要。 其實發音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難,只要我們能掌握以下的原則。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當我們在學習母語外的其他語言時,我們很自然的會用模仿的方式來學習,而所謂模仿,就是拿母語中有的音的發音方式來發新學的外語。但是,實際上,有許多的音是相似,而非相同。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的別人聽得懂,但是卻不道地。舉個例子來說,英文的謝謝THANK YOU中的TH,我們應該發音發成/θ/,這個音是國語或台語中所沒有的舌齒音,所以我們會用聽起來相似國語中的"死"來代替/θ/。此外,英文中see的/si/也常常被一些母語是台語的同學,同台語的"死"所取代,因此,要學好英文的發音,第一步便是要了解和釐清,那些音是國語所沒有的,和那些音是相似但仍不相同。 再來第二步便是注意發音時,發聲器官所在的位置。如上所說的/θ/這個古齒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發/θ/這個音時,首先我們要確定舌頭的位置,是否放於上、下兩排牙齒間,如果舌頭的位置錯誤,則大部份的人就會發成/s/的這個齒音。除此之外,英文母語中的/

大學美食~~中原大學

2008年10月26日
公開
10

Daddy跟我喜歡看美食節目 料理東西軍,食尚玩家,非凡新聞....... 上週日看了食尚玩家(莎莎)介紹的中原大學夜市 mommy已經蠢蠢欲動打算假日去中壢瞧瞧 已經唸了一個星期要去嚐美食的mommy 終於daddy決定下午就去中壢 剛好uncle alson來台北看工地 (uncle alson是daddy大學室內設計系的麻吉同學) 看完工地順便來接我們回中壢 uncle alson是香港僑生,中原畢業後沒回香港 定居在中壢開室內設計公司 一到中壢先去參觀uncle的新家 雖然還在裝修中 但uncle說看一年多沒見到maddux maddux已經會走路了,還會叫uncle了 要趕緊完工才是,好讓我們下次來中壢玩有地方住 參觀完裝修中uncle的家 在uncle公司讓maddux先喝milk再去夜市逛 uncle alson:畢業快20年從沒看過中原夜市人多成這樣 daddy:我看要週間來才吃得到 聽到這兩句對話再看看現場人山人海的景象 心裡os:哪裡有像景氣不好,每個人都人手好幾袋.... 想吃的攤各各都排長籠,根本就排不到,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除非排個2hr才有可能買到,人多到好像在"做轎" 最後決定放棄不排了 隨便買個滷味就打道回府 真的是有夠掃興 daddy安慰我:沒關係啦honey, 下次來中壢前我會請alson先把妳想吃的 "碳烤雞排,皇后先生綠茶多多,蔥肉包,蜜汁雞翅,Q粉圓刨冰" 都買雙份,買好我們再來吃后~~~ P.S maddux有說滷味攤的糯米腸"哈漆"(好吃)

好文分享~賴佩霞的衣櫃裡的女兒

2008年10月23日
公開
5

衣櫃裡的女兒】 早晨,剛洗過澡,準備走進房間,我那11歲的小天使跑進浴室對我說: 「媽咪,我有個禮物要送給你,等一下打開你的衣櫃就會看到了,OK?」我問也沒問,笑著說: 「OK!」我當然知道她的小腦袋裡在想什麼,這是我們常玩的遊戲。30秒後,我走出浴室打開我的衣櫃,一眼就看到貼心的禮物。大大的眼睛,翹翹的鼻子,粉紅的嘴唇,甜甜的聲音說: 「Surprise! It’s me! 」 她身材嬌小,一蹬一抱就撞進了我的懷裡,緊緊地抱住我,親著我的臉頰,將頭塞滿我肩膀與脖子之間的空隙。嗲聲嗲氣地對著我的耳朵說:「Mommy, I love you so much ! Thank you! 」 雖然我早就料想到今天的禮物會是她,但這次當我抱住她的時候卻有著很深的觸動。裹著她我心想:的確沒錯,她就是老天爺送給我最棒、最珍貴的禮物。她的出現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存在的恩賜,她的存在就是生命對我最大的慈悲。 只要她按照平常的作息,平平安安地出現在我面前,就足以讓我明白我是個幸運的女人。這是老天爺所能夠送給一個母親最好的禮物。基於這個事實,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感激。因為女兒的平安是整體存在的祝福,是整個環境裡每個人的共同參與,只靠我一個人是不可能實踐的。單單這份啟示,我的女兒就足以成為我的師父了。 我張開雙手全心全意地接受老天所為我安排的禮物,感謝祂的青睞。 我甚至不需要祈禱,這個禮物會不定時地自動送上我的面前,帶來歡笑,帶來驚喜,同時讓我進入她天真無邪的世界裡。每次當她出現,我的眼睛就會亮起來,甜蜜一陣陣湧上心頭。我的快樂,已毋需太多其它理由,只要她在我面前活蹦亂跳,彷彿就在提醒我說:今天又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一個充滿祝福、平安、幸福、禮物的聖誕日。再說,我有兩個寶貝,總會在不特定的時間、地點,交叉穿梭在我面前。想要忘記自己的幸運,實在不可能。 我是個極幸運的女人,主要原因應開是因為我非常喜愛孩子。從我準備懷第一胎的那一刻開始,我便滿心喜悅地承諾自己,要學習做一個真正懂得愛孩子的母親。整個為人母的過程我親眼目睹了自己的改變,而這些改變也教我越來越了解自己、同時也更喜歡別人。回頭想想,我還真要謝謝我的兩個寶貝,若非是對他們如此疼愛,想要改變自己其實是一個遙遙無期且漫長的拉距戰。我的改變是來自愛 ,來自對愛的承諾,來自對承諾的實踐。 孩子對母親的愛是最自然的現象,依戀堪稱世界之最,這樣小小年紀的孩子最深愛的莫過於自己的父母。也由於生理及心裡的養成,對母親的愛相較於父親,又略勝一籌。我之所以能夠擁有她們全然的愛及信任,只因為我是她們的母親。孩子出生時像一張白紙,沒有想法,對我完全敞開、依賴,我就是她們未來世界的創造人。由於自己曾許下對孩 子承諾,不願讓自己失望,我全心全力地珍惜她們與生俱來所對我的信任。就這樣,愛的循環下,我們彼此支持。女兒們也全心全意地祝福我的人生,因為她們深深了解,只要媽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她們的生活也就會無憂無慮了。 做父母親的人,千萬不要小看自己跟孩子的關係。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她的行為、態度完全顯現出父母親的價值觀及生命品質。這也是所有為人父母者最無法忍受,最無法面對的,與其自我反省,父母反而多把箭頭指向孩子,要求孩子改變,好為自己的行為背書。其實,父母對子女不滿,往往是因為無法忍受自己的缺點被挑起、放大 ,為了撫平內心對自己的厭惡,就會利用憤怒來抑止孩子再犯,總而言之,自己實在不願意面對這種內心的交戰。 關係裡最大的問題,就是每一個人都要求別人改變,自己卻沒有改變的意願。因此生活就會形成一連串的拉扯,一連串的衝突,一連串的緊張,一連串的無奈。生命是由關係所組成,從出生的那天起,人的自我認同就是從跟人的關係裡慢慢茁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便養成一種獨到的關係模式,而其共通點就是要改變別人。直到有一天遇到強大的挫折時,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改變, 而後卻又衍生另一種情緒叫做委屈,這樣的循環永無止境的重複。直到有一天你徹底清醒了,發現意圖改變別人就是你關係中最大的衝突,也就是造成你怨世的最大根源。 如果了解這一點,孩子對父母來說更是一項禮物。與其改變孩子,不如反求諸己,為自己的情緒負起完全的責任。孩子的行為也會因為你的調整而改變。這樣不但可以贏得孩子的尊敬,同時才能徹底解決問題的根源。擁有孩子的支持,回歸純真的道路將會越來越容易,越來越清晰。人生許多的困難,就是要靠這般堅定的關係才能穿越。你永遠有機會重獲孩子出生時對你的愛及信任,但前提是,你需要誠實地面對自己內心的掙扎,放棄所有不負責任的指控。切記,你從來沒有不喜歡你的子女,你所不喜歡的是面對自己內心的不平靜。 孩子是老天爺送給我最豐富的禮物,她們比我原先所預期的更有智慧。首先,一步步地挑起我內在的衝突,幫助我看清楚我性格上的固執,然後以她們與生俱來的愛與天真,慢慢地帶領我進入感恩的國度。在這個國度裡,一般人所習以為常的人、事、地、物,卻帶給我無限的感動,這份感激遠遠地超出我的想像。我女兒的把戲,也提醒了我,要時常對老天爺說: 「Surprise! It’s me! 」 我是祢送給自己最棒的禮物,and,「I love you so much !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