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Charming Que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如何促進孩子的表達能力?遊戲:玩偶搬家公司

2010年01月20日
公開
15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2.php?catid=2&subid=2&cid=749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著 身體遊戲,讓孩子學會表達與傾聽 平時多和孩子聊生活點滴,讓孩子學習表達自我,建立和別人對話的自信和傾聽別人的能力。 【爸媽傷腦筋】 孩子和別人講話時,常常沒辦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不是語無倫次、就是結結巴巴,我真替孩子擔心呢! 我的孩子很愛說話,常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了,不管是在什麼場合、對方是什麼人都一樣。能夠盡情表達自我,當然是件很好的事,但是我還是希望孩子能學會「傾聽」別人,跟別人有更好的互動。 孩子遇上陌生的大人時,連話都不會說了,只會張大眼睛,盯著別人看,該怎麼辦呢? ★後援團貼心話: 陪孩子聊天、分享生活點滴 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建立和他聊天的習慣,每天分享彼此對生活的點滴觀察。等孩子上學之後,這樣的分享習慣,也能讓爸媽對孩子的學校生活,有更多的了解。比方說,爸媽可以問孩子今天上學時,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嗎?請他說出3件覺得自己做得很棒的事…。 提醒爸媽,在這樣的分享時刻,千萬要「傾聽」重於「指教」,不要評斷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更有意願分享自己的生活。而透過這樣的分享,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不論在語言、情緒表達、邏輯及因果關係方面,也自然更加純熟。 遊戲:玩偶搬家公司 透過遊戲,孩子可以練習傾聽別人的意見,合作移動時,也要用身體「傾聽」別人的使力大小和移動速度。 Step1擬定搬家計畫 爸媽先準備一些小玩偶,和孩子一起替玩偶搬家。移動玩偶前,先和孩子討論該怎麼「一起」搬?是要用「手」「肩膀」,還是「肚子」? Step2確認搬家姿勢 和孩子一起把玩偶放在約定的身體位置,試著走幾步看看,會不會掉下來?如果不太穩當的話,可以再討論是不是要換姿勢? Step3開始搬家囉! 爸媽和孩子一起慢慢往約定的目標地移動,用身體感受彼此使用的力道及移動的速度,小心不讓玩偶掉下來,到達目的地後,再和孩子一起數「1、2、3,放!」輕輕地把玩偶放下。 ★溫馨叮嚀: •遊戲時,可以先從較容易的身體部位,來開始搬家,像是肩膀、肚子;接下來,就可以挑戰較困難的部分,像是腳、後背。 •移動過程中,如果玩偶掉下來,爸媽可以和孩子研究看看,玩偶為什麼會掉下來,是速度還是施力不協調,才會掉下來。 •移動的速度,也會影響遊戲的難易程度,一開始可以先慢慢移動,等親子都玩得很熟練之後,就可以試著加快速度移動,看會不會掉下來。

如何加強孩子的挫折容忍度?遊戲:鬥牛遊戲

2010年01月19日
公開
16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2.php?catid=2&subid=2&cid=767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著 迎接挑戰,不畏挫折一級棒 時下七、八年級分別被冠上「草莓族」「水蜜桃族」,讓爸媽好擔憂: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模樣?其實只要讓孩子多嘗試、習慣接受挑戰,自然能強化挫折容忍度。 【爸媽傷腦筋】 我的孩子適應時間很長,剛讀幼兒園時連續哭了3個禮拜,升小學後因為換了新同學新老師,又抗拒上學。 我家寶貝回家常哭喪著臉,卻都只是為了芝麻綠豆大的事,譬如考試少了隔壁同學幾分,或者沒當上幹部等。 我的孩子「臉皮很薄」,每次稍微唸他,就低頭不說話、紅眼眶。 ★後援團貼心話: 安心放手、讓孩子習慣輸贏 剛開始看孩子學走時,總擔心他東跌西撞,但爸媽能做的,其實是為他們做好安全準備,然後放手!比方學騎腳踏車時,可以和孩子一起選購安全帽、護膝(肘)和手套,當孩子摔車時發現自己毫髮無傷,就不再那麼害怕跌倒。 而且,還可以機會教育:大大地誇讚勇敢的孩子「跌倒姿勢很帥」,幾次下來,他或許會幽默地做出不同摔跤姿勢叫媽媽看;而自尊心較強的孩子則給他最溫柔的擁抱,讓他知道有爸媽陪伴,願意鼓起勇氣再試一次!下棋時孩子若因為快輸了而耍賴,爸媽不應相讓,反倒要多陪他玩幾次,讓他不那麼在意輸贏。 遊戲:鬥牛俱樂部 孩子想在這個遊戲裡以小搏大、將爸媽推過界,就必須精準地傾全力,不然,可是會感到挫折連連喔。 Step1劃定楚河漢界 在家裡先找可以畫格子、界線的道具,如掃把、毛巾和絕緣膠帶等。 Step2鬥牛預備 和孩子面對面,腳跨弓箭步,爸媽手臂伸直,將手掌心放在孩子額頭。 Step3推擠過界 爸媽發號施令:「開始!」孩子用盡全身力量,透過額頭,推擠爸媽的手,如果成功推過界線,孩子就算贏。 Step4換屁股頂一頂 可變換不同身體部位使力,如腰和屁股。屁股推擠的姿勢很簡單,只要背對背,屁股頂屁股就行;腰部的話,則需要跪在孩子身側,一手放在孩子肩膀、一手放在腰部,讓孩子練習施展橫向力量。 ★溫馨叮嚀: •玩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喊著「你推我,我擠你」的口謠助興。 •側身推擠時,請爸媽特別留心腰部力量的使用,千萬別 閃到腰,也別失手推倒孩子唷。 •和孩子屁股頂屁股時,爸媽要記得儘量將重心蹲低,以配合孩子的身高。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遊戲:是的,你是!

2010年01月18日
公開
23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2.php?catid=2&subid=2&cid=768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著 鼓勵,是孩子自信的起源 孩子個性退縮,爸媽總擔心他被欺負,但催促過度,卻容易造成反效果。該怎麼拿捏,孩子的自信心才會成長茁壯呢? 【爸媽傷腦筋】 我的孩子很怯懦,沒看過的東西絕對不敢主動摸索,沒走過的路也不敢輕易嘗試。 我家寶貝從小怕生,一遇到陌生人就躲在爸媽身後,連打招呼都不願意。 我的孩子到公園,雖然很想盪鞦韆,但缺少爸媽陪同便裹足不前,遇到別人插隊更是畏於幫自己發聲,所以怎樣都輪不到他。 後援團貼心話: 多嘗試、勤鼓勵 孩子如果內向、膽小,可以經常帶他出門「見世面」,讓他從買單、點餐中學習與各種人接觸。如果他膽怯,先不要勉強、也不要責罵,給他充足的時間鼓起勇氣,一旦成功完成任務,便鼓勵他:「你可以的!」倘若在遊戲場遲疑不前,爸媽千萬不要幫他「伸張正義」,因為他如果真的很想玩,行動必然加快。 剛開始接觸團體生活時,孩子可能總是躲在爸媽的身後,尤其如果別的家長說:「你的孩子怎麼這麼害羞?」還會造成媽媽壓力感,有時甚至將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但這是孩子的天生氣質,只要累積幾次成功的經驗,就能增加他的勇氣。 遊戲:是的,你是! 告訴孩子他有多棒,讓孩子學習欣然接受別人的稱讚,並用身體去證明,正是自信心的展現。 Step1學習稱讚他人 和孩子面對面坐在地上,請孩子先讚賞爸媽的優點,爸媽聽完後,就拍拍雙手並回答:「是的,我是!」 Step2認同別人的稱讚 換成爸媽說出孩子的優點,孩子拍手回答:「是的,我是!」 Step3有多棒就跳多高 和孩子一起手牽手站起來,爸媽說:「你有多貼心就跳多高。」孩子回答:「我可以跳得比天花板還高!」然後兩人同時奮力跳躍。 Step4手舞足蹈 爸媽和孩子輪流自由擺動身子跳舞,另一個則以眼神微笑和掌聲欣賞。 ★溫馨叮嚀: •雙方相互稱讚時,眼神的交集很重要,請務必四眼相對。 •誇讚孩子的優點時,請儘量具體且發自內心,孩子會更加容易被說服自己真的很棒。 •盡情跳躍的過程,可以讓孩子透過身體去證明自己有多棒。

如何讓孩子喜歡動?遊戲:彈跳123

2010年01月15日
公開
16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2.php?catid=2&subid=2&cid=769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著 跳呀,鑽呀,動來動去真好玩! 適量運動能促進身體健康,所以爸媽總希望孩子動靜皆宜。 只要讓「動」和趣味相結合,孩子一定願意動起來! 【爸媽傷腦筋】 每次假日計畫外出旅遊,我家寶貝總是興趣缺缺,只肯到不太需要走路的地方,譬如百貨公司玩玩具。 我的孩子彷彿得了懶病,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每天像根軟骨頭似的。 每次看到電視小朋友唱歌跳舞,我都鼓勵寶貝一起動,但他始終不肯,還直推說「無聊」。 ★後援團貼心話: 多外出+玩樂心=愛上運動 常常帶孩子去做戶外運動,應該是治懶病最好的方法之一。週末和孩子一起到河濱公園騎腳踏車,而且一次騎得比前一次遠一點點,不但令孩子充滿成就感,也樂於接受下一次挑戰。但如果父母都喜歡窩在沙發看電視,怎麼叫得動孩子去運動?所以爸媽應該以身作則,假日帶孩子一起去遊山玩水,平時則讓孩子參加學校的課後運動班玩球、跑步。 參加「生活律動」課程也能讓孩子精神一振,因為到教室不僅可以任意舞動身子,還能更進一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很好玩,想不動都難! 遊戲:彈跳123 跳躍是很有趣的運動,只要爸媽循循善誘,讓孩子從簡單的跳躍開始,再逐漸提升難度,就能強化孩子的活力。 Step1跳躍輕拍 尋找家中高處目標,譬如掛在書櫃的小吊飾,讓孩子助跑然後跳躍,拍中目標。 Step2袋鼠彈跳 拿出1個大枕套,將孩子雙腳穿在枕套內,讓他像隻袋鼠般地彈跳,從沙發跳到餐桌再跳回來。 Step3奮力一跳 請孩子先縮緊四肢,然後如同煙火一樣綻放,奮力跳躍起身、同時伸展四肢。 ★溫馨叮嚀: •請爸媽共同參與,孩子才會覺得好玩、比較想動。 •爸媽可以找孩子有興趣的誘因,譬如他最愛吃的冰淇淋,活動後獎勵他,增強孩子的動機。 •難度建議由簡到難,譬如目標愈找愈高,袋鼠彈跳距離愈來愈遠…。但請爸媽注意:這不是體能訓練,不用嚴格規定孩子今天跳50公尺,明天跳100公尺,讓孩子覺得「動」很有趣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讓孩子靜下來?遊戲:1-2-3木頭人

2010年01月14日
公開
19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2.php?catid=2&subid=2&cid=770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著 盡情地動,動完自然靜下來 看著自己的孩子不受控制,爸媽總是很羨慕那些「坐得住」、安靜看書下棋的孩子。其實只要滿足「動」的需求,孩子靜下來好好學習並非難事! 【爸媽傷腦筋】 我的孩子從小就精力旺盛,除了睡覺時間以外,整天跳上跳下,永遠處於很high的狀態。 我家寶貝一天到晚吵著要出去玩,但出門在外又橫衝直撞,不是撞到別人就是弄傷自己。 我的孩子喜歡玩危險遊戲,溜滑梯硬要倒栽蔥,盪鞦韆還妄想金雞獨立,每個照顧他的大人都嚷著體力吃不消。 ★後援團貼心話: 外出消耗體力,玩夠了就看書 孩子精力無窮,就帶他到處趴趴走消耗體力,舉凡公園遊戲場、各大親子館都是親子共遊的好去處。假日帶孩子去騎車、踏青,回家比賽爬樓梯,一旦覺得孩子玩夠了,就開始從事靜態活動,對他說:「去挑本喜歡的繪本,媽媽念給你聽。」從孩子baby時期就可以展開共讀,以翻翻書、洗澡書入門,然後是繪本、幼兒雜誌、國語日報、橋樑書,最後則是自行閱讀。 或許有些爸媽會好奇:男生怎麼可能安靜坐下來聽媽媽念書?其實,再好動的孩子都無法拒絕窩在媽媽身邊聽故事的魅力!不去試看看怎麼知道行不行? 遊戲:1-2-3木頭人 簡單的木頭人遊戲,其實蘊含著大道理;跑步時不但能滿足「動」的需求,急停的指令,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專注力與自制能力。 Step1學做好木頭 和孩子一起玩木頭人遊戲,當孩子成為木頭人後,爸媽去拉拉他的手、腳確認一下,這是不是一塊穩固的「好木頭」,然後互換角色。 Step2隨叫隨停 讓孩子自己去玩玩具,當爸媽隨時喊:「1-2-3木頭人!」孩子即停止不動。 Step3變身家具,水桶人 也可以將「木頭人」替換成動植物、家具,甚至水桶人。 ★溫馨叮嚀: •將「木頭人」角色替換成其他,可以增加小孩的創意、遊戲的趣味性以及動作的豐富度。 •玩過這個遊戲以後,當孩子平時玩很high時,爸媽可以隨時喊「1-2-3木頭人」,讓孩子學習立刻靜止下來。

如何提升孩子的觀察力?遊戲:Super變身大道

2010年01月13日
公開
17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2.php?catid=2&subid=2&cid=771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著 模擬鍛鍊眼力、觀察力大躍進 孩子的觀察力,絕對可以透過練習改善。除了多引導孩子比較、發現大自然的法則,藉由模擬和遊戲,更能直接考驗觀察力的縝密程度。 【爸媽傷腦筋】 我的孩子每次遇到難題,便習慣向身邊的人詢問答案,從不願自己觀察、揣摩出解決方法。 我家寶貝每次都將白頭翁、燕子和麻雀混為一談,植物也只分得出葉子和花,至於是什麼花,完全一頭霧水。 每次和孩子玩「大家來找碴」,要他找出兩個相似圖案的幾處不同,始終找不齊全。 ★後援團貼心話: 張大眼睛觀察生活周遭 當孩子開始問「為什麼」,爸媽可以鼓勵孩子把觀察的事物記錄下來,譬如當花園來了一隻背上沒有星星的瓢蟲,就可以拿出隨身畫冊把牠畫下來,再和家人分享。平時請爸媽放慢走路的速度,和孩子一起觀察路途中的形形色色,比方看到貓咪,就和牠相互對峙看誰先動?昨天半夜下了一場大雨,便與孩子共同數水窪、踩濕腳印。 也可以每天選定一個時間、地點,做同一件事,譬如選定路邊的一棵樹,觀察不同季節,影子的長度、樹葉的顏色,看穿上長袖衣服時,樹葉是什麼顏色?影子在行道磚上的第幾個磚頭?讓孩子從和自己相關的事情開始,藉由每天觀察周遭事物,觀察力自然增強。 遊戲:Super變身大道 孩子通常習慣模擬人物,偶爾也讓孩子用身體模擬生活周遭物品,不僅能刺激思路創新,同時也集中注意力。 Step1孩子變香蕉 蒐集多種生活中隨時可見的物品,如香蕉、絲巾等,供孩子模擬。爸媽可以從旁引導:「你可以讓身體變成香蕉形狀嗎?」 Step2剝皮ing 當孩子擺好香蕉形狀,爸媽繼續出題:「現在,我把香蕉皮剝了一片。」孩子接著回應:「我的手變成香蕉皮,被剝下來了!」 Step3再變絲巾 變完香蕉,改將絲巾平放在地上,請孩子模擬。 Step4:絲巾抖一抖 請爸媽拎起絲巾一角,或者輕輕一抖,讓孩子仿照絲巾的模樣而改變身體動作。 ★溫馨叮嚀: •本遊戲的重點是相像、不是競速;當爸媽操作物品時,速度請勿太快,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觀察。 •儘量準備不同質地的物品,比方可以削皮、形狀差異大的水果,或者可以任意撐大變小的氣球,其他譬如繩子,也是能創造許多空間和線條變化的好材料。

孩子記性不好,常常忘東忘西,怎麼辦?遊戲:來當跟屁蟲

2010年01月12日
公開
19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著 常玩觀察遊戲,記性自然好 記性不好、丟三掉四,困擾的不只是爸爸媽媽,孩子自己也會很沮喪。陪著孩子一起玩觀察遊戲,幫助孩子擴充大腦的記憶體容量吧! 【爸媽傷腦筋】 我的孩子常常忘東忘西,交待他做的事情,常常忘記,為了擔心出錯,只好從早到晚盯著孩子,結果親子關係變得很緊張。 孩子今天拿回一張滿滿紅字的考卷,讓我很煩惱,平時孩子就常因粗心漏寫問題,但這次只寫正面,背面都忘了寫,未免也太誇張了吧! 我家寶貝記性不好,常到就寢時間,才突然想起作業還沒寫、明天要用的文具沒買。叫他寫下來,他卻連紙都不知道放哪裡! ★後援團貼心話: 「你給我記住」的兩個方法 想脫離嘮叨爸媽的行列嗎?有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請孩子為自己做一張「每日清單」貼在門上,每天早晨要出門前,檢查該帶的東西是不是都帶齊了,輔助記性不好的孩子,做自我檢查,避免丟三又落四。 另外,不要一味的「吩咐」孩子該做什麼,爸媽可以改用「討論」的方式。比方說,陪孩子走路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討論回家後該做的事有哪些,想玩的遊戲又有哪些,再請孩子說說看,他計畫怎麼安排這些事情的先後順序。透過討論,加深孩子的印象,而能夠安排自己的工作順序,也會讓孩子很有成就感。 遊戲:來當跟屁蟲 從一種動作,到一連串的動作組合,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遊戲情境,愉快練習擴充記憶能力。 Step1請你跟我這樣做 爸媽先想好動作,比方說一邊唸著「請你跟我這樣做」,一邊用手輕拍肩膀。 Step2我會跟你這樣 這時,孩子就要一邊說:「我會跟你這樣做。」一邊學著用手輕拍肩膀。 Step3記憶力大考驗 難度提高些,爸媽在唸著「請你跟我這樣做」的同時,連續做完2個動作,例如:先拍肩膀,在熱情的打開雙手!再請孩子試著做一次! ★溫馨叮嚀: •玩的時候,可以逐漸增加遊戲的難度,從做1種動作、連續3種動作、到5種動作,可以依照孩子玩遊戲時的反應來決定,可以增加到多少種。 •爸爸媽媽和孩子也可以輪流當帶頭的人,孩子會發現,原來發明動作,也不比記動作輕鬆呢!

today's little game~誰是鬼臉王

2010年01月08日
公開
18

我的孩子不懂得分享,怎麼辦?遊戲:把笑傳出去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著 微笑與擁抱,讓孩子體會分享的快樂 分享是需要學習的,在生活中多提供孩子共玩與分享的練習,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 【爸媽傷腦筋】 我的孩子是獨生子,從小都沒有玩伴,上了幼稚園後,才發現孩子不懂得分享,手上的玩具都不分別人玩! 我的孩子很「鴨霸」,想玩的玩具,即使正在其他小孩的手上,他都想要立刻「拿」過來玩,怎麼講都講不聽。 孩子跟別人玩時,常常玩沒兩下,就不歡而散。原來是他不懂得察顏觀色,雖然很想跟別人玩,卻玩不起來,。 ★後援團貼心話: 從共玩開始,學分享 想教孩子「分享」,先從公園的遊樂器材開始分享吧!爸媽可以帶著孩子到住家附近的遊樂設施,讓孩子和其他孩子一同玩溜滑梯、盪鞦韆、搖搖馬,讓孩子理解什麼叫「輪流玩」、並練習等待,很快的,孩子便學會怎麼跟別人「分享」遊樂設施。 再讓孩子練習和別人分享玩具。幫孩子製造和其他孩子共玩的經驗,事先不妨和其他爸媽商量好,每個孩子只帶一兩樣玩具,讓孩子發現「分享,能讓玩具變多、變好玩」。慢慢的,孩子就更願意跟別人分享囉! 遊戲2:把笑傳出去 想學著逗別人笑,孩子就必須敞開心胸、覺察別人臉上細微的情緒,預測自己該怎麼加油添醋,讓別人樂開懷。 Step1誰是鬼臉王 爸媽和孩子面對面坐著,雙眼凝視對方,身體不動,臉部可以做出各種怪表情,想盡辦法逗對方笑,看誰比較厲害,先把對方逗笑? Step2看誰最好笑? 遊戲規則不變,看誰比較厲害,能先把對方逗笑,但是這次除了表情,還可以加上聲音和全身的動作來玩喔! Step3搞笑表演秀 在家中選擇合適的地點做舞台,爸媽請事先準備一些道具,比方說絲巾、帽子、身體彩繪塗料,妝扮自己後,盡情的搞笑表演吧! ★溫馨叮嚀: •爸媽別擔心因為搞笑,喪失威嚴形象。事實上,透過遊戲拉近親子間的距離,讓孩子覺得「你和他是一國的」,教育孩子時,更能事半功倍。 •這個遊戲也可以成為親子間的潤滑劑,當家中有人心情不好時,其他的人都可以做搞笑的表演,來讓他的心情好一點。

3歲~父母的三種典型教育風格分析

2010年01月07日
公開
20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2.php?catid=2&subid=1&cid=2096 鄔里希•戴克邁醫師◎著 不同的教育風格,對孩子人格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民主式的互動風格將為孩子建立自信及穩定情緒。 只要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在許多情況下,你對待孩子的方式都十分相似。比如說吃午飯、送孩子上床睡覺、或是在兒童遊戲場上。比如說對孩子提出的警告和要求,還有對孩子的要求及想法的回應。你的行為基本上由你個人的教育風格來決定。 關於教育風格對孩子影響的研究,最早是由社會心理學家雷文(K. Lewin),李比特(R. Lippitt)以及懷特(R.K. White)所開始。早在一九三九年,他們就在美國進行有關青少年團體中的領導風格的研究,而這些研究經由反覆的實驗而獲得相當廣泛的證實。事實也證明,這些研究結果可以轉用於父母的教育風格上。他們研究的是三種典型的風格:專制的、民主的、以及放任的。儘管這些研究至今已遠超過半個世紀,可是依然提供了有關教育風格基本而重要的思考。 權威式的領導風格:專制的教育風格 研究的過程 這個青少年團體的領導者得到的任務是,指揮這些青少年的所有活動,但並不說明其目標,逐步告訴那些孩子下一步該做什麼。領導者並非不友善,也不冷淡,他的批評總是就事論事,但並不提出該如何改善的建議。個別的孩子表現良好時會得到友善的稱讚,但是整個團體並不會因此得到稱讚。 在這種領導方式下,孩子的表現漸漸有所局限。他們表現出一種受限的個人行為,比較提不出豐富多樣的建議,也減少了自動自發的活動。這些青少年間的關係日益緊張,而他們對領導者的依賴則日益加深。青少年間的合作日益減少,他們停留在一開始就組成的小團體裡,甚至連這些原有的關係也日漸冷淡了,卻並沒有建立新的關係。 結果 如果父母大多數時候以專制的態度面對孩子,將會限制孩子能力的發展。自動自發的能力、創造力、敏感度,甚至連行動力都會在發展中停滯。如果父母經年累月以專制的方式面對孩子,將會使孩子變得依賴,缺乏自發的能力,總是等待父母給他指示。孩子將無法獨立自主地做決定,同時也影響其自信心的建立。孩子雖然也能令人滿意地完成被交代的事情,但是卻感受不到成就感。 在社會行為上,這種權威教育下的孩子沒有堅持到底的能力。而這種專制的教育方式如果再加上對孩子的敵意(像是體罰)以及對孩子公開的排斥(不受父母喜愛的孩子、不是父母期待中的孩子、父親或母親自覺孩子的出生,限制了他們本身的自由),將造成格外嚴重的後果。孩子將變得暴躁,而當他發現自己的攻擊性並沒能引起更多的注意和關愛時,就會轉而變得抑鬱。 還有一點需要加以說明,也就是「權威」和「專制」間的差異。雷文和他的研究同仁使用「權威」這個字,因為這個字乃源於希臘文,原意是正面的。而此處使用「專制」一詞,意思是「統治別人」,也就更能顯示出這種教育方式可議之處。 民主的領導方式:講求互動的教育方式 研究的過程 在某些青少年團體中,領導者態度民主。他事先說明活動的目標何在,提供詳細的資訊,提出計畫供大家討論,而最後由大家共同決定該如何進行。他們自己分配工作,自發地組成小組來進行活動。 領導者要求青少年做出自主的決定,幾乎不下任何命令。有時他會提出自己的建議,然而決定權則在青少年手中。領導者不會打斷或中止團體的活動,工作的進行也由青少年自行規劃負責。在這些以民主方式領導的團體裡,領導者依然在大處加以規範,但卻並不直接參與,他也和青少年談論他們的個別問題。 在這種領導風格下,團體的成就明顯提高,特別是在創造力和多樣性上。青少年之間彼此合作良好而有建設性,跟領導者之間的關係友善而近於夥伴。對領導者判斷的依賴明顯小於以權威方式領導的團體。 青少年彼此間的交往以自由的方式進行,自動自發地形成小組,且能維持頗長的時間。即使領導者暫時離開,或是較晚到場,這些青少年也能自己找事做,不像以權威式風格領導的團體,領導者一定要在場控制。 結果 孩子發展出主動的性格,學習到如何分配工作,並且重視完成工作的品質。對於所完成的工作滿意度較高,和父母間的關係也比較接近夥伴。父母親不把自己視作唯一能做決定的人,不自視為「統治者」。他們把自己視為提供幫助的人,向孩子提出建議,盡量給予孩子最大的決定空間,讓孩子可以自己決定或是參與決定。孩子不再視同齡的夥伴為競爭者,而是合作的朋友。孩子的情緒表現比較不緊張,他的獨立性增強,同時也逐漸建立自信。 要補充說明的是,「互動式」這個名詞是由一對學者夫婦陶斯(Tausch)所提出,比起雷文所使用的「民主式」一詞更能強調彼此間的合作和連結。 反權威的領導風格:放任式的教育風格 研究過程 在一些實驗的團體裡,領導者採取被動收斂的態度。他既不對工作採取任何建議,也不幫助青少年組織小組,只是回答所有由青少年所提出的問題。他不主動參與青少年的活動,不過態度友善,並不冷淡。他也不參與討論,對於完成的作業也不加以評斷。 在這種領導風格下,青少年往往自發地組成小組,可是由於意見太過分歧,無法確定共同的目標,往往又很快解散,未能達成原先計畫完成的活動。在很多方面他們還是相當依賴領導者,而整個團體對自己的活動成果並不滿意。 結果 在一九七○年代初期對「反權威教育」所持的許多憧憬,最後都未能實現。 常被引用的尼爾(A.S. Neill)的教育風格(他的著作《反權威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加強了這方面的討論)其實廣受誤解。尼爾所屬意的教育風格雖然是「反權威」,但卻並非「放任式」,而是互動式的! 在所謂放任式的教育風格下,孩子得自己找出行為的準則。在學習上,這種「自我規範」的要求使孩子進步緩慢。孩子得不到讚賞和認可,這對他們培養決斷能力以及自信心的發展都有不良影響。而由於沒有得到大人足夠的關心,導致孩子產生暴力傾向,進而將之發洩在整個周遭環境上,最後甚至會發洩在孩子自己身上。而在實際生活中,這種放任式的教育風格很難長時間維持,因為面對孩子,尤其是幼兒時,成人總難免要加以帶領或幫助,因此已經接近互動或是專制的教育形式。 不同的教育風格,產生不同的結果 請你試著就專制、互動、和放任這三種教育風格,檢查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請再讀一遍各種不同教育風格的特徵,包括對於孩子人格發展的影響。你會發現,你的風格可能有助於達到某些教育目標,而不利於達到另一些目標。在現代的社會體制下,互動式的教育風格應該是比較有意義的。至少在孩子上小學前的這幾年裡,家庭教育應該是如此。在學校裡,由於組織形態多半是一位老師面對一群學生,所以多半還是屬於較強調權威的教育風格。 在追求成就的工業化社會中,雖然發展出各種不同的領導風格,不過上司權威式的行事風格還是占了多數。有趣的是,現在已經有很多企業,在許多經理人員的研習中,引進了夥伴式的合作方式,有時也訓練學員應用這種合作方式,以便真正運用在實際的職場上。 ★不同教育風格的影響 專制的教育風格 1.限制孩子自動自發的能力、創造力、敏感度,甚至連行動力的發展。 2.影響其自信心的建立。 3.沒有堅持到底的能力。 4.變得暴躁。 5.當他發現自己的攻擊性並沒能引起更多的注意和關愛時,就會轉而變得抑鬱。 互動的教育方式 1.發展出主動的性格。 2.學習到如何分配工作,並且重視完成工作的品質。 3.對於所完成的工作滿意度較高。 4.視同齡的夥伴為合作的朋友。 5.情緒表現比較不緊張。 6.獨立性增強,同時也逐漸建立自信。 放任式的教育風格 1.孩子進步緩慢。 2.決斷能力以及自信心的發展不佳。 3.產生暴力傾向,並發洩在周遭環境,甚至會孩子自己身上。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風格 不同的心境也會影響你的教育風格。比如說你身心愉快,前兩天在工作上獲得不小的成功,而你所敬重的某人剛對你表示出賞識之意(不僅是隨口一聲恭維而已)。在這種情況下,你是不是對孩子比較有耐心,比較願意讓孩子參與決定,比較能配合孩子的需要?而反過來說,你心情正糟糕透了,急著要做某件事,而孩子偏偏在路上鬧彆扭,這時候親子間難免要起衝突。 而孩子的年紀也影響大人的行為方式。幼兒沒有學齡兒童自立,而在個別的情況下你的行為方式也隨之不同。 對於時髦的教育風潮我們往往也不能免疫。如果有一本教育方面的暢銷書出現,我們馬上把書中提及的行為模式拿來和自己的行為做比較,有時會忘了每天例行的任務。 對孩子及其發展而言,重要的是:不要突然或經常改變你的教育風格,或是受到特殊情況的影響(親友來訪、職場上遭遇問題等等)而改變,否則你在面對孩子時的可信度及說服力、都會因此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