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兔子

最近要準備邁入人生的第二個階段--國中的叛逆時期.

最近要準備邁入人生的第二個階段--國中的叛逆時期.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餵食配方奶的嬰兒,智能發展較餵母乳者差!

2008年05月29日
公開
43

餵食配方奶的嬰兒,智能發展較餵母乳者差! 就如同人一生下來就需要呼吸新鮮的空氣一樣的天經地義,人類是哺乳動物,寶寶本來就應該吃媽媽的母乳,然而人類是唯一大量製造母乳替代物並且無限制使用的哺乳動物,這樣的產物對於嬰兒及母親到底有什麼影響呢? 不完整的營養素 嬰幼兒奶粉號稱添加了各種重要的營養素,如DHA等,嬰兒奶粉所以會加上這些營養素,是因為我們不斷發現到母乳中的各種營養素對嬰兒成長發展的必要性而趕緊添加,然而配方奶中究竟應該要添加多少的量?添加後的吸收利用率又是如何,對嬰兒短期及長期的影響是什麼?仍有很多的未知數。 研究發現,吃配方奶的嬰兒的智能發展較餵母乳者差,這樣的差別一直到成人期仍存在,營養素的不完整或許是因素之一,研究也發現吃配方奶的嬰兒青春期時的血壓較高,成人期的血中膽固醇量較高,肥胖的機會較大,這都讓我們不得不正視嬰兒期的營養選擇。 缺乏保護因子 當媽媽接觸到環境周圍的病菌時,體內會產生抗體對抗病菌以保護自己,這些抗體也會進入母乳中保護她的寶寶,研究發現這種抗體中有一種特別的分泌成分保護,進入寶寶的胃中不會被分解破壞掉。 配方奶中並沒有這些活細胞或是抗體,雖然市面上有一些免疫球蛋白添加物的販售,但是當這些外來的蛋白質進入胃部被分解消化後,究竟還有多少功能,則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的。 美國的研究發現,吃配方奶的寶寶得到嗜血桿菌感染的機會比吃母乳的寶寶高出4到16倍,因為任何細菌感染住院的機會高出十倍,下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多出一倍,中耳炎的機會高出三到四倍。 誘發過敏,引發體內發炎反應 配方奶是以牛奶蛋白為基準,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研究發現有過敏家族史的孩童,餵食配方奶後產生過敏的機會比較高,由於過早接觸到外來蛋白質,也可能引發體內產生不當的免疫反應,日後慢性疾病,如兒童期糖尿病,的機會較大。 含有重金屬 配方奶中的鋁及矽的含量為母乳的數十倍到數百倍,對寶寶長期的影響仍不清楚。 細菌污染的機會較大 在歐美地區這兩年仍有新生兒因為配方奶中的細菌污染造成嚴重感染,甚至死亡,每一年,世界各地都有配方奶遭受到污染而被迫回收的案例。 配方奶中可能含有基因改造食物的成分,是否會造成新的過敏原,增加對抗生素的抗藥性等也仍是未知數。 經濟上的花費較大,尤其是有添加特別營養素的配方奶。 寶寶和照顧者有肌膚接觸的機會可能會減少,這或許也是智力發展差異的原因之一。 沒有哺餵母乳影響媽媽的健康 •產後子宮恢復較慢 •產後出血的機會較大 •身材恢復較慢 •得到停經前乳房癌的機會會增加 •卵巢癌的機會增加 •骨質疏鬆機會較大 雖然大多數吃配方奶的嬰兒在一個富裕、安全、衛生及充滿愛心的社會環境中可以無大礙的成長,然而一些慢性長期的結果可能是我們短期內無法看到的,而地震、颱風、缺水、斷電的各種無法預料到的危急狀況下,更再再顯示出母乳的必要及隨手可得性。 因此當我們選擇一種母乳替代物之前,我們應該先想辦法讓寶寶和媽媽可以在一個受到支持及保護的環境下,如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一樣,從出生後馬上開始完全哺育母乳到六個月,並且在添加副食品之後,持續哺乳到兩歲以上。

冬病夏治?三伏天穴位敷貼可預防氣喘

2008年05月29日
公開
40

冬病夏治?三伏天穴位敷貼可預防氣喘 許多疾病的發生都有其天候因素,春季的水痘、鼻過敏、夏季的腸病毒、夏季熱,秋冬的感冒咳嗽、氣喘等,體質因素加上環境氣候變化,疾病發生與流行趨勢週而復始的產生,預防醫學的領域就是從流行病學及統計以宣導疾病預防,提醒民眾重視疾病預防的觀念及養成衛生習慣。 中醫從治病理念強調上醫治未病,從疫癘之學談防治之道,更從節氣上談治病之法,因此『冬病夏治』的觀念就此衍生,中醫『冬病夏治』是指在夏日做好疾病預防措施,以減少好發於秋冬疾病困擾,典型範例就是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許毓芬說,雖然氣喘是一多種因素造成之疾病,但是臨床上發現該病之誘發與喜好冰冷飲品、寒涼食物及季節溫度變化皆有密不可分關係,因此,中醫總要奉勸罹患有氣喘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盡量避免受寒、注重環境清潔及良好飲食習慣養成。 『冬病夏治』觀念中還結合中醫「運氣醫學」與「敷灸療法」的預防性治療,於節氣上所稱『伏夏』期間(小暑至立秋時間內),進行穴位敷貼治療,應用氣候炎熱時,皮膚腠理開泄,有助於藥物經皮吸收,選用一些辛溫香竄、逐痰利氣的藥物,貼敷於背部相關腧穴,以達到溫陽利氣,驅除肺中內伏寒痰目的。 本院從三伏天穴位敷貼治療以進行多年,發現對於氣喘病患之秋冬發作有顯著改善效果,每年從問卷及門診追蹤資料顯示,輕度氣喘於敷貼治療後也鮮少發病,約一成於嚴重感冒時會有發作,另外中重度氣喘、或罹患氣喘病史較久者,其除敷貼外,平日配合中西藥物或耳針治療,症狀都能獲得良好的控制,三年追蹤下,也發現敷貼也能改善部分過敏性鼻炎者(未併有鼻竇炎者)。

恙蟲病流行季節來臨,做好防螨措施沒煩惱

2008年05月25日
公開
8

恙蟲病流行季節來臨,做好防螨措施沒煩惱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今(2008)年恙蟲病疫情,截至今年4月30日止,本年共計75例確定病例,其中以台北市(11例)、花蓮縣(8例)、宜蘭縣(7例)、高雄縣(7例)、屏東縣(7例)、南投縣(7例)最多,男性佔58例(77%),女性佔17例(23%),以發病年齡分析40-64歲(45%)最多。 恙蟲病是亞洲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特有的地方性疾病,經由帶有恙蟲立克次體之恙蟲叮咬而感染。恙蟲喜停留於雜草之尖端,伺機落入經過之人類或動物身上,因此行走雜草叢中遭恙蟲叮咬而罹患恙蟲病的機會較高。 (一)疾病概述(Identification) 由立克次體引起的疾病,通常在被具傳染性的恙蟎叮咬的部位形成特有的洞穿式皮膚潰瘍型焦痂(eschar)。這種急性的熱病在9至12天的潛伏期之後發生,伴隨有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通常也伴隨有咳嗽和用X光偵測有肺炎的現象。若不用抗生素治療,發燒約可持續14天。在未經治療的病例中,致死率為1∼60%,老人較高。,經治療死亡率小於百分之五。 (二)傳染源(Infectious agent) Orientia tsutsugamushi (Rickettsia tsutsugamushi)的不同血清型株別。 (三)傳染窩(Reservoir) 受感染的恙蟎幼蟲。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蟎,會經由卵性遺傳而代傳立克次體,並於其四個發育期中,即卵、幼蟲、若蟲、成蟲各階段均保有立克次體,成為永久性感染。 (四)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被具傳染性的恙蟎幼蟲叮咬,經由其唾液使宿主感染立克次體。 (五)可傳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 (六)防範措施: 1.暑期出遊旺季和恙蟲病的流行期高峰即將來臨,提醒民眾出遊或露營,請做好自我保護措施,穿著長袖衣褲、靴子、手套等;和塗抹驅蟲劑,避免蟲子叮咬。因此民眾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特別是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之參考。 2.消滅恙螨:在特殊地區如營地周圍的地面、植物、礦坑建築物和地方性疾病的流行區使用有效的環境衛生用藥。 3.剷除雜草,尤其在住宅附近,道路兩旁以及田埂等人群接觸頻繁的草地。如情況容許,可用焚燒法減低恙螨密度。 4.於恙螨密度降至相當少的數量後,即進行滅鼠工作,以降低人類暴露於恙螨的感染機會。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吃水果也上火,小心糖尿病!

2008年05月15日
公開
36

糖尿病在現在社會已經是相當常見的疾病,根據書田診所家醫科門診發現,約有8%的人可能罹患糖尿病,輕微血糖異常的人更高達20%,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甚至有些已有症狀卻未警覺自己可能患病。 榮新診所副院長暨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表示,門診診療一名40歲的女性,平時喜歡吃水果,每次在食用許多水果後,特別是傳統醫學中認為上火的水果,像是荔枝、芒果、龍眼等等,就會覺得口乾舌燥,眼睛不舒服,甚至口腔黏膜發炎疼痛,一直以為自己是所謂的燥熱體質,就不以為意,維持了超過半年都沒就醫,直到健康檢查時才發現,空腹血糖180mg/dl及192mg/dl,原來已經罹患糖尿病一段時間了。 何一成指出,一般來說,吃水果後,血糖就會上升,尤其對於糖尿病患者,在吃水果後血糖就會上升的特別快速,特別是吃了傳統醫學中說容易上火的水果,像是荔枝、龍眼、芒果等高升糖指數的水果更是如此。通常建議健康的民眾吃水果時,一次不要吃超過2個橘子的大小,但是糖尿病患者,只要吃超過一個橘子的量,就會出現口乾、尿多等典型糖尿病症狀,但往往被認為是上火罷了,而忽略了就醫治療。 什麼是升糖指數呢?何一成說明,升糖指數是以純葡萄糖為基準,在食用特定食物後與葡萄糖比較血糖上升的情形。食用過量的高升糖指數食物,可能會發生以下害處:1.容易很快又餓,再度找東西吃,易造成肥胖。2.容易耗竭身體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升高罹患糖尿病機率。3.使原本就有糖尿病的人血糖惡化。 究竟如何分辨食物的升糖指數呢?何一成指出,高升糖指數食物會有下面幾個特色:1.纖維少。2.甜度高。像是含糖飲料、甜點、白米、白麵包、香蕉、鳳梨、荔枝、木瓜、芒果、龍眼等都是屬於這類食物;低升糖指數食物則有下面的特色:1.高纖維。2.低甜度。像是番茄、櫻桃、蘋果、水梨等水果,及全麥、燕麥、糙米等。 最後,何一成提醒,有很多疾病的症狀表現不是很明顯,常常會讓人自以為只是體質的問題,因此沒有就醫檢查,長期下來沒有治療,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危害,不可不謹慎。

百億國家疫苗基金明年啟動 新增4公費疫苗

2008年05月15日
公開
37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2008年4月28日電) 國內公費疫苗制度將有重大變革!經建會今天通過國家疫苗基金計畫,5年內將投入新台幣91.75億元,將導入新型百日咳疫苗、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及65 歲以上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等4種公費疫苗,約有數百萬名符資格幼兒、老人可受惠。 近百億元國家疫苗基金將分年推動,明年公務預算將先編列8億元,2009年優先導入新生兒減量新型百日咳疫苗、5歲以下肺炎鏈球菌疫苗高危險族群 (身體已先患有某些病症易感染及弱勢者);2010年導入0歲至2歲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2012年再導入「幼兒」常規接種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2013年導入65歲以上老人接種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 衛生署估計,新型百日咳疫苗每年可望有20萬名新生兒受惠;5歲以下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望有1萬名幼兒受惠;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每年可望40萬名新生兒受惠;常規接種肺炎疫苗可望有40萬名幼兒受惠;65歲以上老人估計約有350萬人(但初估僅約一半的人願接種疫苗)。 另外,由於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捐助一部分65歲以上老人接種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但因劑量有限,衛生署規劃今年起全國75歲以上的老人先行免費接種。 經建會指出,家中幼兒及老人的健康是全家人最關心議題,今天委員會議通過衛生署規劃「設立國家疫苗基金及促進國民免疫力計畫」 (草案),這項計畫預定自2009年起實施,在5年內預計投入91.75億元。 由於國家財源有限,台灣近10餘年來只新納入包括三合一疫苗、流感疫苗及水痘疫苗為免費接種項目,且因國家財源有限,接種疫苗經費須與其他經費競爭,因此衛生署規劃成立疫苗基金制度,除公務預算占60%外,還包括民間捐助15%、菸品健康捐20%及其他5%。 衛生署表示,目前公費疫苗約有8種,未來將新增4種公費疫苗,包括「減量之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先推動5歲易感染的高危險群再推動幼兒常規接種)」、「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及65歲以上老人接種「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 衛生署表示,納入新疫苗對除提興幼兒及老人健康保護外,且疫苗不便宜,以5歲以下的肺炎鏈球菌高危險群疫苗為例,上診所診治加上注射一次約要花費高達1600元。 更重要的是疫苗是最有效的健康投資,據統計,幼兒接種5歲以下的肺炎鏈球菌高危險群疫苗,可減少幼兒住院率及死亡率,估計每年可減少15億元的醫療費用;而65歲以上老人接種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估計每年可減少10億元的醫療費用。 衛生署表示,國家疫苗基金採取的是多重財源制度,目前社會上很許多善心人士也很支持,例如王永慶也捐助疫苗。 早該實行的.要不然自費疫苗那麼貴.又要提倡生育.哪有人負擔起ㄇㄟ...希望可以有更多疫苗可以納入公費.這樣讓更多人受惠...

A型肝炎---禍首竟然是青蔥、香菜?

2008年05月13日
公開
14

A型肝炎---禍首竟然是............... 從來沒想過,但看起來,的確是有可能的喔.. 最近數起A型肝炎的食品中毒事件,禍首竟然是青蔥。青蔥最好別生吃,在顯微鏡下有好多噁心的虫虫沒錯.以前修microbiology 時,在顯微鏡下,看過蔥管內有好多噁心的虫虫..蛋蛋...。 還有:香菜也是(常見大量 fungus), 而且與香菜同保存的食物也會遭到染污 ,而且更噁''''。 所以奉勸愛生吃香菜、青蔥的姊妹們,先把牠燙死再吃! 飲食衛生青蔥最好別生吃。 中國人愛吃脆皮烤鴨, 往往將脆皮烤鴨肉包著生的青蔥段裹著甜麵醬吃;吃炒米粉、貢丸湯、肉羹湯、麵湯、餛飩湯、火鍋料理、燒烤料理及魚肉料理時,也免不了要來點兒青蔥花提味。中國人生吃青蔥的機會實在太多了,麵攤、火鍋店,各個餐廳? p房裡索性就擺一大碗青蔥花,讓消費者自行取用,但是,愛吃青蔥花的人在下箸前可得三思了, 因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日前呼籲消費者注意,最近數起 A型肝炎的食品中毒事件,禍首竟然是青蔥。 A型肝炎病毒是一種肝臟疾病,通常在感染A型肝炎病毒六週後會有症狀,輕微者是發燒、腹瀉、噁心、嘔吐、無食慾、腹痛、 疲倦、皮膚變黃。嚴重者則引發為肝臟疾病。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消費者應將青蔥放入鍋中加蓋完全煮熟,或在烹煮魚、肉類或其他料理放入青蔥時,也應將青蔥完全煮熟後再吃,以降低罹患 A型肝炎的風險 再提醒一次 A型肝炎---禍首竟然是:青蔥及香菜美國食物管理局(FDA -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網站上所公佈的警告。 關於青蔥,最好不要生吃。 這是FDA的網站,可供參考。 http://www.cfsan.fda.gov/~dms/hep-aqa.html 是真的嗎?謝謝 KingNet皮膚科醫師回答 怡人診所 汪威達醫師 生吃任何食物(包括植物如青蔥、香菜等) 只要該植物被污染又無法清洗乾淨或是未能熟食都有可能感染 國外曾經因為各種生菜如萵苣被污染而A型肝炎感染流行 台灣一般不吃生菜沙拉 但是青蔥、香菜確實是另一感染原 KingNet一般內科醫師回答 三軍總醫院 江俊宜醫師 A型肝炎的盛行與水質受到排泄物污染,造成糞口傳染有關。 所以,生吃食物都有可能造成A型肝炎感染。 根據感控雜誌2004;14:76-85 在台灣,一般體檢民眾從41-55、56-70至70歲以上,其A型肝 炎的罹患機率由80%增加至93%,最後攀升至100%。 所以,在台灣的健康成年人,不用太擔心A型肝炎的感染,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感染過。 至於,接受化療或是免疫不全的人,建議不要吃生食包括不用剝皮的水果,生水...等。

什麼時候該刷牙??

2008年05月09日
公開
41

什麼時候應該潔牙?   餐後及睡前是刷牙的最好時機,當我們吃完東西後,很多食物殘渣會留在口中,是提供細菌滋長最好的養分。所以餐後是很好的潔牙機會。另外睡覺時口水分泌減少、吞嚥動作減少,使口腔內自淨作用降到最低,所以睡前把口腔清潔乾淨可以減少牙菌斑的滋長而減少蛀牙。 【正確地替小孩清潔牙齒學齡前孩童由於尚不易獨立將牙齒刷乾,父母必須負起督導的責任,在大部分的情形下應再替孩子刷一次牙;而正確替子孩清潔牙齒的方法,可以使小孩刷牙成為一種享受,增進親子間融洽的關係。】 *嬰幼兒口腔清潔如何開始 (一)出生至七個月時,父母應以手指捲紗布在或用棉花棒以溫開水沾濕,輕拭舌頭、牙齦上的食物殘渣,並養成餵食後即清潔的習慣。 (二)七個月至一歲半時,乳牙開始由前面萌出,每進食完畢,應以紗布或棉花棒沾濕擦拭牙面污穢。 (三)一歲半至三歲時,每進食完畢,由父母負潔牙之責。為減少蛀牙機會,應避免糖分高、黏性強的甜食,及含著奶瓶睡覺的習慣。 *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刷子    二到三歲的孩子就可以開始教他們獨立刷牙,但是學齡前的孩童是沒有辦法徹底刷乾淨自己的牙齒的,因此父母一定要再幫他們刷一次。另一折衷辦法是白天飯後由小孩自己刷,但睡前那一次父母必須親自再替他們刷一次。 *幫子孩刷牙的要領 (一)場地   ●只要是方便舒適、光線充足,父母親可以清楚看到孩子口腔內部,如客廳、書房或臥室。浴室如果地板較滑,則非常不合適的場所。 (二)姿勢   ●重點在於父母可以輕易看到口腔內各個部位,大人應站在孩子後側方的位置。   ●坐在沙發或椅子上,讓孩子斜躺在大人的腿上。   ●孩子扶著桌站立,大人立於其後側方,讓孩子頭部微微仰起。   ●二歲以下的幼兒,可由二個大人膝靠膝對坐,孩子躺在二人大腿上,一人握住孩子拳頭並以手肘固定雙腿,另一人作清潔工作。 (三)手勢   ●務必以一手(如左手)手指將孩子臉頰拉開,才能清楚看到口內情形,再用另一隻手持牙刷刷牙。 (四)方法   ●因乳牙的形狀比恆牙矮胖,以水平方式橫刷即可,但是必須將牙齒的每一面都刷到。 (五)時機   ●飯後及睡前,尤其睡前是一天中刷牙最重要的時機。 (六)牙膏   ●當孩子漱口動作較成熟,不會把漱口水吞下去時,即可嘗試使用牙膏。應選用含氟牙膏,用量只要薄薄一層或如豌豆大小的牙膏量即足,刷完後監督孩子將牙膏漱淨。 (七)牙刷   ●軟毛、圓頭牙刷。   ●刷頭大小合適,可以放到口腔後面。   ●刷頭長度口以一次刷2-3顆牙。   ●刷毛至少3-4列。   ●刷柄易握。 *何時改橫向刷牙為正確的刷牙法   孩童自六歲以後,恆互陸續長出,這時小孩手臂、手指和眼睛的協調較成熟,可以嘗試教導其採取小圓圈式的刷牙。貝氏刷牙法則等到恆牙大多萌換完時較宜。 http://www.drbest.info/ http://drchu.drbest.info/

塵蹣

2008年05月08日
公開
26

塵蹣是什麼?它有哪些種類? 塵蹣是一種蜘蛛綱的八足動物,體積非常小,約100微米∼400微米,一般肉眼很難辨識出來,且分佈於世界各地。台灣地區居家灰塵中之蹣類,經過調查後約有十六種,經臨床醫學測試有歐洲室塵蹣(Dp)、美洲室塵蹣(Df)與熱帶無爪蹣(Bt)三種為重要過敏原,但就其數量以歐洲室塵蹣最多,為台灣重要過敏原。 塵蹣的生命週期約2個多月,每隻塵蹣每日約可產生20個糞便,雌蹣一生可產下100個卵以上,塵蹣以有機物如:黴菌、食物碎屑、皮屑等均是蹣類所喜愛的食物。 註:1公厘=1000微米。 塵蹣所喜愛的居家環境 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高溫潮濕(溫度約20℃∼30℃)(溼度約為60~80%RH)尤其適合塵蹣生長。 當溫度高於55℃時或溼度低於50%的環境中即無法生存。 臥室是家中塵蹣聚集最多的地方。例如,床墊中可隱藏多達兩百萬隻塵蹣。枕頭也是塵蹣棲息的最佳溫床。使用六年的舊枕頭中,其25%的重量是由灰塵、塵蹣和過敏原組成。沙發墊、椅墊、地毯和其餘海綿或纖維織物也都是提供塵蹣生長的溫床,以致於塵蹣大量繁殖,進入每戶人家,無一倖免。 此外,隨著枕頭、床墊等寢具老舊,塵蹣出現的機率就越來越高。普通的塵蹣終其一生可製造多達其體積兩百倍重的排泄物。此排泄物為過敏原所在,也會引發氣喘、過敏反應如瘀血、紅眼症、打噴嚏和頭痛。污染情況日趨嚴重,因為塵蹣的聚集地-枕頭及床墊幾乎沒有被完整的清洗過,所以要大量減低塵蹣的數量,必須先從臥室著手,尤其是在寢具方面的控制。

防蹣大作戰..

2008年05月08日
公開
20

今天去馬偕做複檢.果然沒錯...又被醫生訓了一頓.上了30分鐘的衛教課.唉...老目也不想這樣啊!可是可是...彈簧床要丟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醫生說彈簧床是最容易寄生塵蹣的地方.所以一定要丟掉)而且倫家只是一個弱女子耶!哪搬的動彈簧床啊!醫生..好說歹說只能硬著頭皮答應醫生今天回去一定會徹底實行防瞞大作戰.兩個禮拜後再回來給醫生複檢.一回家老目就把所有床單.枕套.棉被都拿去給它用熱水燙一燙.再用防蹣洗衣精給它用力的洗了2遍.然後把所有的被單.枕套給太陽公公曬一下.接著把千古罪人"彈簧床"給搬到客廳暫放.等10號在把它回歸給垃圾車啦!總算大功告成.可以好好休息一下ㄌ.可是小宇這傢伙因為彈簧床搬到客廳覺得非常新鮮.就在那裡爬來爬去.把他"搬"到房間.又因為床變矮ㄌ可以爬上爬下很好玩.所以就一邊爬上爬下一邊鬼吼鬼叫.害得老目都沒辦法好好休息.小宇..來睡覺啦!老目粉累耶!乖喔!沒想到這傢伙居然跑過來..(老目還以為是要跑過來親老目..沒想到居然是往老目臉上狠狠的咬ㄌ一口)老目痛的跑去準備打小宇的屁股.這傢伙還跑..不要跑...小宇以為老目在跟他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邊跑邊笑..我哩勒...真是敗小宇打敗ㄌ...小宇..你可不可以不要那麼搞笑啊!老目快要被你笑死ㄌ啦!... 防蹣大作戰..真是一件辛苦的事...希望小宇趕快好起來...

嬰幼兒缺乏乳醣酵素,易引起牛奶蛋白過敏!

2008年04月30日
公開
55

由於社會的工業化,母乳哺育的減少,改以牛奶配方牛奶蛋白過敏的罹病率有愈來愈多之趨勢,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的發生率為0.5∼1%,好發生於6個月以下的嬰兒,由於此病的疾狀常為非特異,所以在診斷上須靠高度的警覺,因此值得為人父母者注意。在牛奶中含有許多種引起過敏的蛋白質,其中主要為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牛血清蛋白,更複雜的是當這些蛋白質被消化液分解後,產生的小單位胜鈦類亦可成為過敏原,仍然有致病的可能。 正常的胃腸道有足夠的屏障可抵擋外來的蛋白質入侵,譬如:消化液的分解力、完整的粘膜及粘液層的保護以及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來中和外來的抗原。然而嬰兒的胃腸道發育尚未臻成熟,消化液分泌不足,免疫球蛋白分泌極低,再加上腸壁穿透性較高牛奶蛋白過敏;缺乏乳醣酵素,無法消化乳醣。 臨床上牛奶蛋白過敏的影響主要在皮膚、呼吸道及胃腸道。罹病嬰兒常在臉頰部 、皮膚皺摺處長有濕疹,或在軀幹上長蕁痲疹;鼻炎、打噴嚏、咳嗽;在胃腸道上常以腹絞痛、嘔吐及腹瀉來表現,病嬰常在餵奶後哭鬧不安,腹瀉雖然常見,但程度上有很大差異,從間歇性輕度腹瀉到嚴重患者可致腸粘膜萎縮、而影響至營養不良,約兩成嬰兒的糞便帶有血絲粘液。在行為方面,嬰兒可能拒絕吃奶、哭鬧;最嚴重的過敏者可引起休克。是暫時性的,1∼2歲後即恢復正常,而可喝牛奶。 在實驗室檢查上可見嗜酸性白血球升高,血清特異抗體出現,皮膚過敏試驗呈陽性反應以及腸粘膜切片上有過敏白血球的出現;診斷的依據主要在於病程、症狀、理學檢查,家族史與各方面證據配合,再加上飲食之蛋白質去除及挑釁試驗。在去除牛奶之後數天內,症狀即有所改善。 最好的治療的方法就是避免接觸到牛奶的任何製品替換的飲食包括特別配方的奶粉,如豆奶粉、減敏奶粉、元素奶粉等,這些又名“醫瀉奶粉",可供牛奶過敏或長期腹瀉的寶寶食用。其主要的區別就是以植物性的蛋白質,或是經過分解處理後的蛋白質,來取代牛奶中的蛋白質;以葡萄醣替代乳糖;以短鏈及中練的脂肪酸替代一般奶粉中的長鏈脂肪酸。副食品中易引起過敏的食品如蛋、花生、蚌蟹類海鮮也應避免。羊奶或其他動物奶,因為往往有交互敏感性,因此不主張換用。 以上的處理宜等到病兒長到一歲半至二歲之間才開始嘗試恢復正常飲食。在食物戒免的過程中特別須注意維持足夠營養,使病兒正常生長與發育。隨著嬰兒之長大,大部分病兒在一至二歲大時症狀會逐漸改善;然而也有少部份病兒繼續以間歇的症狀,甚至可能改變臨床的表現,例如由腸胃不適而轉為皮膚或呼吸道症狀。 值得強調的是,在嬰兒初生早期餵予母奶,人乳蛋白不會引起過敏,又其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各種酵素有助腸道之發育及增強抵抗力,可降低牛奶及其他食物的過敏的比例。

寶寶應該要怎麼吃才不會食物過敏?

2008年04月30日
公開
56

根據環保署的調查,愈來愈多孩童有過敏的毛病。1996 年一項針對國內十三至十五歲國中學童的調查顯示,氣喘病的發生率為 10.20 % ,比起 1974 年所調查的數字 1.30 % ,廿年就增加了八倍。 過敏就是當接觸或吃到對一般人無害的過敏原或食物時,身體的免疫系統卻誤把它當作是有害的入侵物,就發動了圍剿的反應,包括釋出抗體和大量的組織胺到全身血液中。當組織胺作用在眼、鼻、喉嚨、肺、皮膚和消化道上就發生各種不同的反應,例如:流鼻水、流眼淚、氣喘、呼吸困難、皮膚發疹、水腫,或是腹絞痛、腹脹、腹瀉等。過敏的反應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因為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和腸胃道尚未完全成熟的關係,發生過敏的機會居多;而且父母若是有過敏體質的,所生的小孩有過敏可能的機率是三分之一∼三分之二。 嬰兒期對牛奶產生的過敏算是最早的食物過敏。餵母奶比嬰兒配方奶較不會引起過敏,應鼓勵母奶哺餵,並且哺乳的媽媽應盡量避免食用自己可能會過敏的食物。有過敏體質的父母最好在寶寶六個月以後才給予副食品添加,而高過敏原的食物,例如:小麥、蛋、魚貝類、花生堅果類、黃豆、巧克力、草莓、柑橘類等,更要延至一歲以後才添加。添加副食品時,要記得一次只能添加一項並觀察餵食後寶寶身體和情緒的反應。 過敏的症狀有些會隨孩子長大而消失,而有些則從一個器官系統轉向另一個器官系統。可能幼兒時期的腹絞痛或濕疹的問題消失了,卻出現了過敏性鼻炎或氣喘,或是轉變成其他潛藏性的過敏反應。自然醫學的研究者就宣稱,慢性偏頭痛、異常好動、關節炎、水腫、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都有可能是潛藏性的食物過敏所引起,但這個可能的病因卻經常被主流醫學所忽略。其實,我們只要試著從飲食上做一些改變,若因此能得到症狀緩和或改善,就可以推論病症與食物過敏的相關了。 在醫院常被用來鑑別過敏症的方法有「皮膚試驗」、「血液試驗」,我們也可以執行「剔除過敏原飲食法」來鑑別過敏症和過敏原。方法就是將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全部從飲食中先排除,大約二至三週不吃這些食物,等過敏症狀完全消除之後,再一一將食物帶回飲食中,然後再看每加入一種食物之後所產生的反應來找出過敏原,就像嬰兒副食品添加時的步驟一樣。進行這樣的試驗期間較長,一定要確保攝取到均衡且足夠的營養素。為了避免長期的飲食不均衡而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對於曾發生過敏的食物應該在不吃一陣子之後,再嘗試一、二次以確認是否該種食物真會導致過敏,如果是,才需遠離該食物,否則,過多而不必要的飲食禁忌反而會影響了孩童的生長與發育。 治療過敏可從藥物及食物兩方面下手。藥物治療方面的目的是減輕過敏的症狀並預防嚴重過敏反應所引起的傷害,而飲食方面除了盡量避免過敏原之外,我們也可以注意營養素的補充以強健身體的免疫系統並幫助減輕過敏的反應。 首先要調整食用油的比例,攝取足夠的ω-3必需脂肪酸。因為 ω-3 必需脂肪酸在身體內所合成的「前列腺素III」(傳達抑制過敏反應訊息的物質),可以和 ω-6 脂肪酸系列所合成的「前列腺素 II 」(傳達激烈反應過敏訊息的物質)產生抗衡,達到抑制發炎,減少過敏反應的強度。因為日常飲食中我們從烹調油、玉米油中攝取到很多ω-6 脂肪酸,而 ω-3 必需脂肪酸就相對不足。因此有過敏體質的人要先控制食用油量,減少高油脂的食品,並以 ω-3 較高的芥菜籽油、黃豆油為主要的烹調油來平衡。並多攝取含ω-3 豐富的魚油(來自深海魚類)及堅果種子類的核桃、亞麻仁籽。 另外,維生素A可以幫助上皮黏膜細胞合成並分泌醣蛋白,覆蓋於細胞表面保持濕潤,維持細胞完整性與正常的功能,所以維生素A可以減少由呼吸道、腸胃道侵入體內的過敏原,誘發過敏的機會。維生素C、維生素E是抗氧化劑,可以保護器官組織,減少被自由基破壞。並且根據研究,維生素C和泛酸(維生素B5 )不足時,腎上腺素的分泌會下降或不足而加重過敏的症狀。因此,每日均衡飲食,攝取豐富而新鮮的蔬果來獲得足夠的維生素A、C、E,也是保護身體、對抗過敏必須做好的基本功。

台灣每十位幼童,就有一人患有異位性皮膚炎!

2008年04月29日
公開
40

因皮膚極度乾燥而使皮膚搔癢紅腫,引起搔抓不止,即是醫學界視為「過敏進行曲之首部曲」的異位性皮膚炎;台灣12歲以下的幼童,每十人就有一人患病,這數字正逐年增加,甚至高達十年前的六倍!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只能減緩不適症狀,為了照護病童,除了有形的醫療與保濕劑費用之外,父母更須付出極大的愛心與耐心,除聽從醫師指示用藥外,更需搭配正確的居家照護與完善的皮膚保溼工作,方能有效控制。理膚寶水連續四年舉辦異位性皮膚炎冬令營,已為全台逾千名民眾提供正確的照護方式,盼能喚起社會對異位性皮膚炎的關心,讓病童能『不痛不癢』的快樂成長。 輕忽「過敏進行曲之首部曲-異位性皮膚炎」,癢癢也可能變成致命病症! 進入乾冷的冬季,許多人因為耐不住搔癢而將皮膚抓的傷痕纍纍導致發炎,可能就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祟!長庚兒童醫院兒童皮膚科主任 施一新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先天過敏性的遺傳體質,加上後天環境、食物、過敏原等刺激所造成的過敏性皮膚病,最顯著的症狀即為難耐的劇癢,是目前台灣民眾常發生的慢性皮膚疾病;異位性皮膚炎大多好發於幼兒時期,根據小兒皮膚科門診統計,台灣12歲以下的幼童,每十人就有一人患病,且逐年增加當中,人數甚至高達十年前六倍!勢必成為台灣每個家庭都需要關注的議題。 針對醫學界有所謂「過敏進行曲」一說法,施一新主任表示,對於過敏性體質的患者,發病順序大多由異位性皮膚炎揭序,隨著年齡的增長,將陸續出現過敏性鼻炎、甚至導致可能致命的氣喘!若父母皆為異位性皮膚炎體質,下一代的遺傳機率將高達80%、甚至100%;施一新主任進一步說明,有「過敏進行曲之首部曲」之稱的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嬰幼兒期且無法根治,而父母在發病初期往往無法接受並勇敢面對,建議以藥物並搭配正確居家護理保濕劑的使用,來降低搔癢症狀,同時須慎防病童因不當搔抓所引起的發炎潰爛等情形。 照護三位異位性皮膚炎病童,母親現身說法:「正確認知+悉心照護,才是長期抗戰的方法」 方太太家中三個小孩皆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滿腹悉心照護的甘苦談,方太太表示,她們家族中就有過敏性體質,當第一個寶寶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時,她總是心疼小朋友每天晚上因為皮膚的搔癢難耐而無法好好入睡;加上皮膚外觀的缺陷,時常遭受其他小朋友與家長的排斥,她除了聽從醫師指示用藥之外,新手媽媽的心急更導致她誤信民間偏方,但症狀依舊沒有改善,讓她感到灰心不已。 累積許多錯誤經驗之後,在醫師的說明下,方太太才終於明白這是遺傳疾病無法根治,因而開始調整心態與步調;方太太表示,在藥物控制的同時,正確搭配居家保濕劑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正確的使用保濕劑,更能降低小朋友對於類固醇藥物的使用與依賴;而家中有此病症的孩子,花費一定比一般家庭高,主要不是醫療費用的增加,而是居家生活的花費,例如需選擇天然純棉衣物以及防塵螨寢具、還需要購買空氣清靜機等等。但方太太表示,聽從醫囑用藥、正確認知、使用身體保濕劑、加上悉心照護,才是他三個寶寶有效控制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的最佳方式。

異位性皮膚炎是遺傳非傳染,做好保濕最重要!

2008年04月29日
公開
41

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 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這三種疾病常常一起出現,因此患有這些疾病的人便是所謂帶有「異位性體質」或俗稱過敏體質的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遺傳體質造成的疾病,病童會有長期身體搔癢的病史,同時身上也會有許多落屑的皮疹。 這些皮疹往往在嬰幼兒期出現在臉上或身體的伸側,到了兒童期則會慢慢轉變成好發於脖子、手彎、腳彎等屈側處的皮疹。這些小孩也常同時有皮膚乾燥、黑眼圈、耳朵下方龜裂、掌紋增加、毛囊角化、色素沉著等情形,若有上述慢性搔癢病史、典型皮疹再加上有過敏體質家族史與上述其他特徵,很容易便可正確診斷。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特殊的遺傳體質,並不是一種傳染病,由於皮膚乾燥發炎的關係,這些小孩的皮膚常會不斷的脫屑,往往會造成家長或同學們的誤會,擔心皮屑會傳染此病,或是讓人誤以為這些小孩比較「髒」,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 異位性皮膚炎病灶的發生有「三部曲」:發癢→搔抓→濕疹,皮膚一旦出現濕疹便會引起更厲害的搔癢,如此形成惡性循環,「癢癢抓抓、抓抓癢癢、越抓越癢、越癢越抓」。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原則 根據目前皮膚醫學界的共識,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式可分為以下三線治療原則,所謂第一線治療原則是指對於一般的患者應首先採用的治療方式,如果第一線治療方式的效果不彰,再採用第二線療法,同理,第三線治療方法則建議留到最後再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此一治療原則會隨著醫學的進展與新藥物的發明而不斷修正。 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一線治療 (1) 保濕劑 平常固定使用適當的保濕劑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的基本功夫,特別是在歐美國家因氣候較為乾燥,幾乎所有的文獻書籍都會強調保濕劑對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性。相反地,台灣地區溫暖潮濕的氣候使得我們的家長與病患常忽視了擦保濕劑的重要。 皮膚醫學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保水功能要比一般人來得差,皮膚也比較乾燥,而皮膚乾燥會使表皮的障壁功能變差,容易受到外來物質的影響而加重原本的皮膚炎,此外皮膚科研究也發現,只要單純地剝掉幾層角質層就可引發一連串的免疫反應、導致皮膚炎的發生。 因此皮膚科醫師會建議患者多擦保濕劑或潤滑劑,傳統上最好的潤滑劑是凡士林,因為它很油、不容易乾掉又幾乎不會引起過敏,然而缺點是相當不透氣,擦完之後常會讓人感覺皮膚無法「呼吸」,有時還會引起阻塞性的毛囊發炎。 此外,尿素(urea)也是皮膚科醫師常用的潤滑劑,它具有含水劑(humectant)的保濕功能,又可以去角質、促進其它藥膏的吸收。實驗證明:在皮膚炎的病灶上塗抹尿素可有效改善角質層的含水量,並使角質層的障壁功能迅速恢復。 以往,皮膚科醫師較不建議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使用一般的乳液,因為其中常含有羊毛脂、香精、防腐劑或殺菌劑,反而容易造成過敏。隨著時代的進步,目前有許多專門給異位性皮膚炎病患使用的潤滑劑,在國外都經過專業的皮膚科測試,也都證明有很好的療效。 隨著人類對角質層的組成與功能有了更多的瞭解,現代最新的潤滑劑往往可以模仿角質層的組成,提供更多具有滋潤效果的油脂、含水劑、維生素。筆者建議:洗完澡後趁皮膚中含水量還很高的時候趕快塗抹合適的保濕劑,可以說是每位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平日保養的基本功,如果時間許可的話一天至少要擦二次,效果會比較好。 (2) 局部類固醇藥膏 局部塗抹類固醇藥膏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可否認的,類固醇藥膏有許多副作用,然而只要在皮膚科醫師的指導下,短暫使用合適的類固醇藥膏,絕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類固醇藥膏是一種精密的技術,必須考慮到各種類固醇藥膏的強度、基劑的特性、病患的年齡與身體各部位的皮膚厚度;建議您在使用前務必要諮詢皮膚科專科醫師的意見,切勿自行亂塗藥,以免造成嚴重的副作用。 (3) 抗組織胺藥物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病患會出現病灶是因為皮膚癢去抓之故,因此治療上最重要的關鍵便是止癢,不癢就不會去抓,不抓皮膚就不會發炎。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口服抗組織胺,尤其是現在新一代的口服抗組織胺比較不會有以往傳統口服抗組織胺的副作用:像嗜睡、口乾、便秘、食慾增加、影響學習、心律不整、心悸等。 同時除了止癢的效果外還有抗過敏、抑制白血球的過敏反應如趨化作用等效果,在歐洲許多先進國家的兒童長期使用後發現可有效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同時卻沒有明顯的副作用。此外,局部塗抹止癢藥膏也不失為一種迅速止癢的好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病患過度搔抓皮膚、防止病灶惡化,只是這些藥膏多半效果短暫。 (4) 抗生素藥膏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很容易受到感染,特別是葡萄球菌與疱疹病毒的感染,許多研究顯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表面有較多的葡萄球菌落數,且菌落數的增加和皮膚炎的惡化有顯著的相關,也有許多研究證明:適度的使用一些抗菌物質搭配原有的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減低皮膚表面的葡萄球菌落數,使得異位性皮膚炎獲得較佳的控制。 (5) 局部塗抹免疫調節劑藥膏 傳統上,治療異位性皮膚的最主要方法便是擦各式各樣的類固醇藥膏,然而大家都知道,長期使用類固醇會有許多副作用:包括皮膚萎縮、變薄、皮膚色素改變、長毛、出現細血絲、皮膚感染,甚至造成許多如妊娠紋般的擴張紋,另外如果吸收到人體之中,還有可能影響到荷爾蒙的分泌,造成發育不良、感染與內分泌失調等情形。 因此造成許多家長「談類固醇色變」,深怕自己的小孩擦了太多的類固醇藥膏,甚至放棄治療,反而造成小孩更多的痛苦。還好,隨著醫學的進步,皮膚科醫師現在有了更新更好的「武器」 來對抗這個難纏的「敵人」 !新一代的「非類固醇局部免疫調理藥膏」直接抑制T細胞的活化,阻止細胞激活素 (cytokines) 的釋出,可以有效抑制皮膚的免疫反應,又不會造成像類固醇一樣的副作用。 其中tacrolimus ointment不論是0.1%或0.03%對於2歲以上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都有顯著的療效,可以短期或間歇性長期使用。在2003年5月號英國皮膚醫學雜誌 (BJD) 中也刊載了異位性皮膚炎的最新治療策略,其中特別強調tacrolimus ointment與pimecrolimus cream的重要性。pimecrolimus 1% cream在治療3個月以上的嬰兒、兒童與成人的輕、中度異位性皮膚炎具有顯著的療效,可以迅速地達到止癢、消炎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研究證實它還具有預防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效果:在大規模的對照研究中,使用pimecrolimus 1%的病患在半年後與一年後仍有高達61%與51%的人沒有復發;相反地使用傳統治療的對照組在半年後與一年後沒有復發的比例只有34%與28%。因此pimecrolimus 1%也具有減少使用類固醇的功能。 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二線治療 (1) 紫外線光療 談起紫外線光療,許多人都覺得很好奇,其實這是一種免疫療法,古代歐洲人就常常流行得皮膚病時要到義大利去曬太陽,演變至今「光照療法」已經成為皮膚科一項專門又博大精深的學問,各式各樣的光源與照射機器也紛紛問世。 紫外線光療的基本原理便是皮膚的免疫抑制,因此對於許多發炎性皮膚病會有療效就不足為奇了。早期的UVB與UVA/UVB混合紫外線光療已被證實對異位性皮膚炎有療效,現在較為流行的窄波段UVB (311)紫外線光療副作用較少,使用上效果也不錯,唯一的缺點是每隔2-3天要跑一趟醫院照光,對於家住偏遠地區的病友極為不便。 (2) 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治療 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治療可用於頑強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但一般來說,皮膚科醫師只會建議短暫使用,目的在於使病人一發不可收拾的病情迅速好轉,避免陷入惡性循環,特別是在兒童病患更是要謹慎使用,因為類固醇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內分泌平衡與免疫力都有嚴重的影響。事實上,只要能善用日常預防保健的措施與上述第一線治療的原則,絕大部分病患的病情都會有顯著的改善;只有極少數的人需要使用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三線治療 從表中可以看出這些治療方法真是琳瑯滿目,其中避免過敏原最常被人提起,事實上適度地減少塵螨暴露、避免吃會過敏的食物,的確會對病情有所幫助。然而一味地限制飲食,反而容易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增加病童的心理壓力、使家長精疲力竭,反而疏忽了更重要的治療措施。 當然,如果家長們真的行有餘力,當然也可以使用減敏奶粉、少吃海鮮、少吃蛋白等飲食控制措施,只是千萬要注意小孩的營養攝取均衡、避免影響孩子的情緒。同樣的塵螨暴露的控制也只是輔助的措施,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否則可能花了很多的時間和金錢,結果事倍功半反而造成治療的挫折感。 對於少數極度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現在已經有一些學者認為應該使用口服免疫抑制劑來控制病情,成效良好且無長期使用類固醇的許多副作用,目前較常使用的藥物包括azathioprine與cyclosporine。 結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今皮膚科醫學界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式,已經不再只有類固醇一種「武器」 ,而是邁向「陸海空聯合作戰」 的治療方式:平時應注意避免惡化因子,長期使用不含類固醇的保濕劑潤滑皮膚、預防發炎,並適度使用止癢藥物。 在症狀發作初期則要及早使用新一代不含類固醇的藥膏,只要每天早晚各一次輕輕塗抹在患部,便能迅速解除皮膚炎的症狀;若是症狀惡化得很厲害,再短暫使用類固醇藥膏,一但症狀獲得緩解,便迅速回復到不用類固醇的治療方式,如此可以提高病患的生活品質、減少病情惡化的次數,同時也可有效避免類固醇副作用的產生。

正確用藥新觀念,拋開錯誤用藥『磨粉』迷思

2008年04月18日
公開
14

正確用藥新觀念,拋開錯誤用藥『磨粉』迷思 您是不是曾在家中小孩就醫後要求醫師在處方箋上註明「要磨粉」,以方便餵食小孩服用呢?為了國人兒童用藥安全,衛生署提醒所有的家長疼惜家中寶貝,重視兒童用藥安全,必須拋開過去舊有錯誤的用藥迷思。 「磨粉」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破壞藥品的兇手。例如緩釋錠、腸溶錠或腸溶膠囊與糖衣錠等藥品類型,即屬不適合磨碎的藥品劑型,若將緩釋錠磨粉與嚼碎後就失去了藥效,將腸溶錠藥品磨碎則會使藥效大大減低或失去藥效,不可不慎。 目前市面上適合小孩服用的口服劑型藥物包括錠劑、膠囊、粉劑及液劑等,所有劑型中以液劑對小兒來說較容易服用。為了家中小寶貝的健康,衛生署建議家長們可在就醫中,家中小寶貝若因治療疾病需要,必須需要服用藥品時,可請醫師開立兒童專用藥劑,且包裝完整及標示清楚的水劑或糖漿劑,不但保持藥品原有的風貌,也可以避免用藥不清楚的情況發生。 另了使小孩藥品服用劑量正確,千萬不要使用家中茶匙或湯匙量取液劑,以免造成錯誤用藥。目前市面上已有一些針對不同特性及不同劑量設計的適當器具可加以輔助,例如適合服用量大於5毫升的液劑的小量杯,及服用量小於5毫升的口服注入筒與滴管等,可以確實掌握服用藥品的劑量,達到正確用藥目的。 家長是兒童用藥安全網的第一道防線,多一份關懷就少一分意外,為了兒童用藥安全,磨粉前務必三思,拒絕磨粉,您可以的。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