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蕾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親子之間的說話藝術

2005年07月14日
公開
12

親子之間的說話藝術 〉善用好的語言,促進親子關係 ◎古淑薰 故事一: 媽媽陪著小美做功課。突然,小美想到今天學校發生的事情,想要跟媽媽說。但媽媽卻回應:「現在做功課,不要講話。」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好幾次,漸漸地,小美越來越少主動和媽媽分享學校的事情。 小美覺得,媽媽不再關心自己的全部了。然而,媽媽心裡真正想的是,如果小美一邊寫功課,一邊說話,很容易分心,自己就更沒有時間和小美相處。 故事二: 爸爸正在教益明英文單字的唸法和文法觀念。爸爸反覆講了幾次,益明還是聽不太懂,爸爸生氣地對益明說:「要教幾次你才懂,不是告訴你規則了嗎?你頭腦是不是有問題!」這樣的話語總是在爸爸陪他做功課的時候一再重複發生。 益明每次被爸爸教完之後,都覺得自己很不爭氣,對於學英文也越來越害怕。然而,爸爸也一直很懊惱,他只是希望益明快點學會而已,為什麼英文卻一直退步? 故事三: 凱凱跟迪迪兩兄弟每次洗澡都要花很多時間,他們喜歡在浴室裡面邊洗邊玩。媽媽總是很生氣地對他們兄弟說:「跟你們說了幾百次了,不要在浴室裡面玩水,你們到底要不要出來,再不出來,我就要扣你們貼紙了。」不過,媽媽什麼話都說盡了,同樣的事情還是一再發生。 每次媽媽一叫他們,凱凱和迪迪都覺得媽媽很討厭,玩水真的很有趣啊,為什麼媽媽不瞭解呢?而這位媽媽,其實是擔心小孩再繼續玩水會耽誤到睡覺時間,也擔心用太多水,樓下房間可能會漏水。只是,很明顯的凱凱跟迪迪都不知道媽媽擔心的事情。  以上的場景,您或許都不陌生,也常充滿著疑惑,「對啊,明明已經費盡心力在教養小孩了,為什麼孩子還是不用功、不聽話?」也因此,自己的情緒常常受到孩子的影響,親子之間容易發生摩擦。許多爸爸媽媽為了孩子心力交瘁,孩子卻越來越不喜歡跟父母說話,親子之間好像存在著一道無形鴻溝,無法跨越。  事實上,親子之間溝通不良的關鍵原因在於,爸媽跟孩子在說話時所傳遞的語言訊息,往往不夠清楚。  專長語藝研究的輔大新聞系系主任、同時也是兩個男孩的媽媽的林靜伶教授表示,語言具有內在深層的幽微性,它包含說者對對話雙方關係的認知以及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因此,在傳播的過程(亦即說與聽之間)中,說者(爸媽)和聽者(孩子)若對某些語言訊息有不同的感受與解讀方式,就容易造成溝通上的障礙。 「絆腳石訊息」阻礙親子溝通  人本基金會父母成長班講師程桂英就指出,很多爸爸媽媽對孩子所使用的語言訊息是「絆腳石訊息」。  所謂的「絆腳石訊息」,指的是容易造成親子溝通障礙的語言。這些語言不但容易折損孩子的自尊,也破壞了親子關係。這些語言訊息包括: 一、解決式訊息-告訴孩子應如何切實調整其行為,他必須、最好、應該、可以怎麼做。如「再不出來,我就要扣你們貼紙了。」 二、貶抑式訊息-羞辱孩子、評價其人格、傷害其自尊。如「要教幾次你才懂,不是告訴你規則了嗎?你頭腦是不是有問題!」 三、迂迴式訊息-透過拐彎抹角、規避的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易導致孩子容易失望,覺得父母不感興趣,也無法信任。如「現在做功 課,不要講話。」  程桂英也指出,很多父母所使用的語言訊息常充滿情緒,而且帶有批評、指責、命令、警告的意味。這些語言訊息,對於孩子的品格、情緒以及在學習上會造成負面的影響,而且,當爸媽是用情緒來溝通時,往往無法傳遞真正符合其心意與期待的語言訊息,孩子也就無法確實知道父母的意思,親子之間就容易有誤解產生。  例如,當媽媽一進到房間看到孩子的衣服亂丟,一股火氣冒了上來,很可能霹哩啪啦就開始罵小孩:「每次都亂丟衣服」。小孩當時所感受到的,就只有父母生氣的情緒,而且很容易覺得父母反應過度,只不過是衣服沒放好,何必那麼氣?這時,如果媽媽又說到孩子其他類似的行為,例如,「你也都不把鞋子擺好」……之類的語言,親子之間就更容易產生衝突,原來媽媽希望孩子把衣服收好的目的,也就被後來引發的情緒與衝突所模糊掉了。 「好的語言」是尊重他人的語言  因此,能夠用「好的語言」,將訊息表達清楚、讓與孩子的溝通更順暢,對於親子關係是相當重要的。  而好的語言訊息的要點之一,是用瞭解、同理、接納孩子的方法去說話。  例如,孩子的功課不好、做作業不專心,爸媽不需要一劈頭就說,「你讀書不夠專心。」也不應該用一種已經帶有批判味道的方式問他:「你是不是上課不夠專心?」反而可以直接說出自己的擔憂,例如,「最近幾次考試你的成績不太好,我很擔心,想問問你自己對於成績的看法?」  有的孩子,可能是不習慣老師的教法;有的孩子,則是遇到不適任的老師讓他對學習沒有興趣。這些,都得透過爸爸媽媽的細細詢問,父母才有可能知道原因,進而提供協助。  輔大新聞系系主任林靜伶表示,當孩子在學校感受到挫折,爸媽如果還在語言上讓他更挫折,會讓孩子有落井下石的感覺,更難察覺或改善自己的問題,父母也會因此喪失幫忙小孩的機會。 「好的語言」是說出內心真實感受的語言  不過,有很多爸媽都提到,他們不曉得該如何和孩子說話,以及該說些什麼。其實,無論是對孩子說什麼,即使是想要孩子改一個習慣,如果能夠以一種真正說出「內心真實感受」的方式來說話,就是一種好的語言。  程桂英建議父母,可以練習以「我訊息」的方式對孩子說話。她指出,「我訊息」是以正面、不傷害人的語言,把自己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相較於「絆腳石訊息」,「我訊息」比較能清楚表達出說者(爸媽)內在真實的感受,減少雙方(親子之間)的對語言的誤解(註一)。  例如,當媽媽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的襪子亂丟,她可以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之後,對孩子說:「你把襪子擺在這裡,媽媽覺得客廳很髒亂,會想要收拾,但媽媽工作了一整天,身體已經非常累了,心情會更不好。你回家時,若能把襪子擺好,這樣我一回到家,疲累的感覺就會少掉一大半呢!」。這樣的「我訊息」就比「快點把襪子收好啦!每次都亂擺。」這類的「絆腳石訊息」好得多。一方面,孩子能意識到他隨意丟襪子的行為已經造成媽媽的困擾,而願意多加注意。另一方面,媽媽也抒發了她要為孩子收拾善後的疲累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親子之間的氣氛也就不會因為一件小事而被破壞。  又例如,許多爸媽很想要瞭解孩子的交友狀況,但他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說。中華民國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理事長王貺懿建議爸媽不要過度擔憂,反而可以轉個念頭想,「哇!太棒了,他開始要練習這樣的人際關係。」並給他學習、成長的空間。  一開始,爸媽可以試著問孩子說:「你好像蠻欣賞某某某?你要不要告訴我,他哪一點最吸引你?」許多孩子聽到爸媽這樣一說,大都會迫不及待地跟你分享。如果,在瞭解了孩子的交友情況後,父母還是對某些事情有些擔心,或許可以這樣試著對孩子說:「某某某在另一件事的處理態度,令我有些擔心,不曉得你覺得怎樣?」  如此,父母釋放出的,是「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對孩子來說,就是很單純的父母的真心感受,孩子並不會覺得被「侵犯」而很快地防衛起來。而這個時候,即使孩子說,「不會呀!我覺得某某某的處理方式其實有什麼道理。」爸媽也不用過度擔心。因為孩子在被父母尊重的狀況之下,常會更願意運用自己的智慧以及判斷力,來思考與觀察事情,而父母的意見也總是在他們的考慮之中。  說出自己「內心真實感受」的要點是,任何與你對話的人,無論是孩子、或是配偶,都能瞭解你所說的事情的真相,也能夠瞭解許多平時被情緒或錯誤訊息掩蓋的事情的道理。 「好的語言」,是有「好的內容」的語言  另外,很多爸媽跟孩子聊天時,都是在談孩子的事情,包括孩子的課業、孩子的生活,卻鮮少和孩子提到自己。其實,父母可以跟孩子聊自己的事情,聊工作上的困擾,或得意的事情,或是煩惱等等,讓孩子有機會可以去瞭解爸媽,親子之間將能發展更深層的心靈連結。  有時候,爸媽也會得到孩子意想不到的回饋呢!如當你跟孩子說:「我今天工作好累,因為要跟好多人說話,還跑了很多地方…你可不可以幫我按摩一下?」孩子通常都很樂意的,而且會想跟你說一些他知道的笑話讓你放鬆。  王貺懿也說,其實,「好的語言」,不只是溫柔地與孩子談話、想要瞭解問題的語言,很多時候,就是和孩子談一下「好的內容」,當然也包括爸爸媽媽的生活、工作、以及對世界的看法。  以她自己和孩子的相處為例,貺懿的兒子曾經被留級過,也曾經重考過,但她不會因為兒子在課業上的表現,就對孩子有失望或否定的態度。她反而會在兒子不想讀書的時候,跟孩子談她的工作,聊她最近讀到的書籍,遇到哪些有趣的人等等。而且,她也會跟孩子一起討論對很多事情的看法,讓孩子對自己保有自信心,不會因此就放棄學習,失去探索這個世界的興趣與勇氣。  其實,跟孩子聊天一點都不難。而且,很多時候,孩子都很願意跟爸媽說話。爸媽只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人,把他當朋友一樣的,尊重他、接納他、瞭解他,並善用好的語言,親子之間的溝通就會沒有距離。 註一:關於「我訊息」可參考Thomas Gordon所寫的《讓你與孩子更貼心》(1994)一書。該書由生 命潛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編按:本文取自《人本教育札記》第191期。

法語歌蝴蝶

2005年07月09日
公開
24

歌曲介紹: 原  名:Le Papillon 譯  名:蝴蝶 導  演:菲利浦慕勒Philippe Muyl 歌詞: 娃:Pourquoi les poules pondent des oeufs?為什麼雞會下蛋? 爺:Pour que les oeufs fassent des poules.為了蛋都變成小雞 娃:Pourquoi les amoureux s''embrassent?為什麼情侶們要親吻? 爺:C''est pour que les pigeons roucoulent.是為了鴿子們咕咕叫 娃:Pourquoi les jolies fleurs se fanent?為什麼漂亮的花會凋謝? 爺:Parce que ca fait parti du charme.因為那是遊戲的一部分 娃:Pourquoi le diable et le bon Dieu?為什麼會有魔鬼又會有上帝? 爺:C''est pour faire parler les curieux.是為了讓好奇的人有話可說 娃:Pourquoi le feu brule le bois?為什麼木頭會在火裡燃燒? 爺:C''est pour bien rechauffer nos coeurs or.是為了我們象毛毯一樣的暖 娃:Pourquoi la mer se retire?為什麼大海會有低潮? 爺:C''est pour qu''on lui dise"Encore."是為了讓人們說:「再來點」 娃:Pourquoi le soleil disparait?為什麼太陽會消失? 爺:Pour l''autre partie du decor.為了地球另一邊的裝飾 娃:Pourquoi le diable et le bon Dieu?為什麼會有魔鬼又會有上帝? 爺:C''est pour faire parler les curieux.是為了讓好奇的人有話可說 娃:Pourquoi le lion mange l''agneau?為什麼狼要吃小羊? 爺:Parce qu''il faut bien se nourrir.因為他們也要吃東西 娃:Pourquoi le lievre et la tortue?為什麼是烏龜和兔子跑? 爺:Parce que rien ne sert de courir.因為光跑沒什麼用 娃:Pourquoi les anges ont-ils des ailes?為什麼天使會有翅膀? 爺:Pour nous faire croire au Pere Noel.為了讓我們相信有聖誕老人 娃:Pourquoi le diable et le bon Dieu?為什麼會有魔鬼又會有上帝? 爺:C''est pour faire parler les curieux.是為了讓好奇的人有話可說 *************************************************************** 爺:Ca t''a plu que tu voyages?你喜歡我們的旅行嗎? 娃:Ah oui,beaucoup.非常喜歡 爺:On a vu de belles choses,hein?看到很多美麗的東西對吧? 娃:J''aurais bien voulu voir des sauterelles.可惜我沒能看到蟋蟀 爺:Sauve-toi!pourquoi des sauterelles?為什麼是蟋蟀? 娃:Elles desibelillent.還有蜻蜓 爺:Une prochaine fois,d''accord.嗯,也許下一次吧 娃:D''accord.嗯下次 Je peux te demannder quelque chose?我能問你點事情嗎? 爺:Quoi encore?又有什麼事? 娃:On continue mais cette fois-ci c''est toi qui chantes.我們繼續不過換你來唱? 爺:Pas question.絕對不可以 娃:Tu te pleures.來吧 爺:Non, mais non.不.不.不 娃:Alors, c''est le dernier couplet.這是最後一段了 爺:Tu ne crois pas que tu pousses un peu le pourchas?你是不是有點得寸進尺了呢 *************************************************************** 爺:Pourquoi notre coeur fait tic-tac?為什麼我們的心會滴答 娃:Parce que la pluie fait flic flac.因為雨會發出淅瀝的聲音 爺:Pourquoi le temps passe si vite?為什麼時間會跑得這麼快 娃:Parce que le vent lui rend visite.是風把它都吹跑了 爺:Pourquoi tu me prends par la main?為什麼你要我握著你的手 娃:Parce qu''avec toi je suis bien.因為和你在一起,我感覺很溫暖 爺:Pourquoi le diable et le bon Dieu?為什麼會有魔鬼又會有上帝? 娃:C''est pour faire parler les curieux.是為了讓好奇的人有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