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草莓璇ㄉ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頭腦啟蒙的技巧》

2006年01月17日
公開
3

◎ 以最大的耐性和孩子交談★多湖輝親子館 前面提到,三至四歲的孩子用詞錯誤,正表示他的創造力在萌芽。其實,孩子要把剛學會的話語整理、思考,再轉換為自己的方式說出來,是相當困難的。這段時期,孩子不僅會用錯詞句,甚至會有口吃、語無倫次、說不出話來的情況,但這是孩子隨心所欲駕御語言之前的過渡期現象,等到他們腦部的語言中樞完全形成,這種情形自然會消失。 不過,當父母看到孩子說話顛三倒四、結結巴巴時,都會忍不住催促「然後呢?」或「你好好說嘛!」如此一來,孩子可能會變得自我意識過強,而造成語言發展較為遲緩的結果。因此,孩子說話時,父母最好不要在一旁提醒:「先作個深呼吸,考慮清楚以後再說!」 最理想的作法,就是不要介意孩子說話的方式,孩子中途停下來思索時,也不要著急,耐著性子慢慢等。只要孩子知道父母用心在聽,就不會慌慌張張地說,而吞吞吐吐的情形也會減少。 此外,父母說話時,速度也不要太快,無論是聽或說都應該稍微緩慢,這是和語言發展時期的孩子交談的一大訣竅。 ◎ 注意連接詞可以培養出邏輯性的想法★多湖輝親子館 小孩子說話時最大的特徵,就是經常採用「我、美玲、公園去了!」等電報文體的說法,這在語言心理學上稱為「模仿縮減」。也就是從父母所說的完整詞句裡,擷取名詞、形容詞、動詞,而說出意思上大致可以了解的話(內容語)來。 內容語是傳達意思時絕對必要的,父母可以加上其他的字眼,清楚地說出來,而幼兒語言能力尚未發達,因此只能採用這種模仿縮減的方法。 要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正確發展,首先就應該補充孩子忽略或忘記的話。以前面的「我、美玲、公園去了!」為例,就是將傳達意思的語言(內容語),和連接其間的連接詞(機能語)連起來,使它成為接近完整的句型,這是大人應該負起的責任。 對於孩子不完整、未成熟的說法,父母往往會在無意中加以糾正;「哦!是嗎?我和美玲到公園去了,是嗎?」,這種作法稱為「模仿擴張」。 為了早日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父母應積極地為孩子補充連接詞,引導孩子說話。當然,除了連接詞之外,其他詞類也都一樣。例如,孩子只說「果汁」時,最好引導也說出「我要喝果汁」。經常使用正確的說法,也會連帶地使孩子的思路變得較有條理。

《頭腦啟蒙的技巧》

2006年01月09日
公開

◎ 孩子使用錯誤的說法,證明他的創造力正在逐漸發達 孩子到了三至四歲左右,通常已經學會了很多話,有些三歲的孩子甚至在一年內就學會了一千個以上的字。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很明顯地用錯字。 很多父母為孩子用法錯誤而擔心,其實,這正證明了孩子會自己思考,自己選擇用詞,所以為人父母者不必過於神經質。 幼小的孩子都是機械性地模仿父母、兄姊所說的話,當然比較不容易出錯。到了三、四歲之後,頭腦發達,會自己積極地使用語言,錯誤也就隨之增加。孩子如果到了這個時期仍少有用詞錯誤的情形發生,那就表示他的模仿時期尚未結束。 從這個角度來看,勉強去糾正孩子用詞上的錯誤,無異於禁止孩子本身積極地思考。 所以,不要刻意去糾正孩子的錯誤,當他知道自己說的話別人聽不懂時,自然會學習正確的說法。父母不要過於拘泥語言的規則,而妨礙了孩子自由的思想,否則對孩子的將來絕無益處。 ◎ 知道孩子的意思,也不要搶著替他發言 語言表達能力較低的孩子,費盡心力想和大人一般說話的模樣,看起來的確令人打心底感到同情。 遇到這種情形,身為母親的通常會說:「好啦!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替他把話說完,以減輕孩子的負擔。 但是,站在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觀點來說,這種作法只會帶來反效果。父母一旦替孩子說出了心裡的話,孩子立刻會失去表現的意欲。 因此,即使孩子說得結結巴巴,語句也不完整,還是應該耐心地聽他說完。 ◎ 避免在孩子正熱中某事時逼他睡覺 如果孩子熱中於某件事,而忘了睡覺時間,你會怎麼辦?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遇到這種情形,都會說:「快去睡覺!」強迫孩子上床。 當然,為了使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按時睡覺是很重要的。然而,正如前文所說,孩子的智能發達必須從內在自發性地促進,因此,當孩子熱中於學習時,父母不妨稍微放縱他一點。 本來人類的學習與進步,只有在集中精神時才能達成,而集中精神的習慣必須在孩童時期養成。所以,適時延長集中的時間,也是重要的教育之一。 ◎ 自然地對孩子的發現表示驚嘆 對於智能正一步步往上提升的孩子而言,所見所聞都是新的經驗,新的發現。 在成人眼中看起來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的芝麻小事,孩子卻能從中得到發現的喜悅與驚訝。因此,當孩子有這種喜悅與驚訝時,父母一定要與他們分享。 要激發孩子的才能,最重要的就是引起孩子的興趣,也就是讓孩子去體驗發現的喜悅與驚訝,並且自然地給予評價。

《頭腦啟蒙的技巧》

2006年01月02日
公開
4

◎ 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多湖輝親子館 大多數的人和孩子交談時,都會用孩童的話語,或自動降低知識水準來回答孩子的問題。尤其是孩子問的問題太無聊時,成人就會大笑,或覺得對方是故意在嘲笑自己。 我在美國時,曾經在某個街角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年約四、五歲左右的孩子,抓著一個裝扮得像嬉痞,鬍子亂七八糟的男人問:「你為什麼光著腳走路啊?你的腳不痛嗎?」這個男人先注視著孩子的眼睛,然後像和成人談話一般鄭重其事地說:「這是我的哲學,我想不隔著一層鞋子和地球接觸!」孩子認真地想了一下,才說:「OK,原來這就是哲學!」這個孩子大概從那一刻起,就了解「哲學」這個字眼了。 上述的那個男人,就像和普通成人談話一樣,認真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孩子會覺得自己所提出的問題至少有讓對方回答的價值。換句話說,他對於自己能像成人般問話感到頗為驕傲,進而產生自信,得以推展智慧能力。 相反的,成年人若是表現出不在乎的態度,孩子就會覺得「我問的問題太可笑了,大人根本不理會」,慢慢地產生了畏縮心理。 ◎ 回答孩子的問題,不必過於拘泥於邏輯性及科學性★多湖輝親子館 孩子到了三歲以後,很喜歡問「為什麼?」、「怎麼樣?」這就證明孩子的探究心、求知欲正在成長。為人父母者常覺得,在這種情況下不能隨隨便便回答孩子的問題,而會絞盡腦汁去找出自認為很合理的答案。 換言之,父母總是想以科學性、邏輯性的說法,來培養孩子正確的認知。不過,對孩子而言,不管父母提供什麼答案,心中的疑問仍不可能完全解決,所以不必過於執著於這一點。 ◎ 經常拿孩子提出的問題來反問他★多湖輝親子館 為人父母者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孩子怎麼會有那麼多問題要問呢?其實,孩子就是透過這些問題和答案,來擴大自己的思考領域。只要父母在回答問題時,稍微運用一點技巧,就能更有效地促進孩子的智能發展。 這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讓孩子去思考問題的本質,自己去發現答案,也就是以「如果……」的形式去反問他。 例如,孩子問「為什麼晚上要睡覺?」時,你就可以反問他「你認為晚上不睡覺會怎麼樣?」孩子會從各種角度去思考晚上不睡覺的結果,最後他可能會回答:「晚上不睡覺就會想睡」、「會疲倦」、「早上起不來」。 利用反問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思考自己所提出的問題,以及所有可能的答案,培養孩子的思考力。

《頭腦啟蒙的技巧》

2005年12月30日
公開
8

◎ 讓孩子尋找代用品★多湖輝親子館 人如果任何東西都沒有匱乏之虞,就很容易滿足,使精神流於懶散,失去思考意欲。因此,生活在物質豐富的現代的孩子們,和以前的孩子比較起來,似乎都不太善於思考。目前,沒有自來水就找不到水的孩子,和沒有碗筷就不曉得怎麼吃飯的孩子之所以愈來愈多,就是因為生活所需從來不缺乏的緣故。 換句話說,他們只有在缺乏東西時,才有思考的機會。的確,橡皮擦不見了,只要花錢去買一個就解決了。但是,這種作法永遠培養不出獨立思考的孩子。 ◎ 和孩子交談時,盡量用無法以「是」、「不是」回答的問題★多湖輝親子館 新聞記者採訪時的訣竅之一,就是盡量詢問對方不能以「是」、「不是」回答的問題。 例如,「你是千葉大學的學生嗎?」「是的!」「你唸的是大學部嗎?」「是的!」這種問話方式,根本沒有給對方發表意見的機會。 如果改成「你對千葉大學的看法如何?」對方就必須動腦筋去思考,說出自己的意見。 因此,愈是優秀的採訪者,愈會採用能導出對方個性、想法的詢問方式,不至於讓對方一直以「是」、或「不是」回答。 和孩子交談時,也可以運用這種採訪式問話。常看到有些母親和孩子交談時,一開始就把孩子自由發表意見的機會奪走,例如「那個是郵筒吧?」對於這類的問話,孩子回答的範圍自然有限,根本沒有思考的餘地。 因此,和孩子談話,至少要讓孩子說出「什麼」、「在那裡」、「什麼時候」、「怎麼樣」、「為什麼」。經常讓孩子回答這樣的問題,對於培養思考力、表達力是非常有效的。 ◎ 避免百分之百回答孩子的問題★多湖輝親子館 有些父母常覺得,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如果回答得不夠完美,有損於自己的面子。因此,如果孩子提出自己不會回答的問題,就會語焉不詳地說:「大概是這個樣子吧!」或「我以後再告訴你」。 相反的,遇到自己比較了解的問題,就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好像要把所有知識傳授給孩子一般。 其實,即使你將所知道的一切全部教給對方,也不會有什麼效果,因為孩子根本沒有自己思考的餘地。所以不要毫無保留地回答孩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