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草莓璇ㄉ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頭腦啟蒙的技巧》

2005年10月11日
公開
3

◎ 用不同形狀的杯子讓孩子喝果汁★多湖輝親子館 當著孩子的面前,將同量的水從細長的容器倒到粗短的容器中,孩子會覺得容器的形態改變,水量也跟著改變。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就曾經做過這種保存的實驗。 所謂保存,是指將物體的質量與重量變形、移動時,除非經過削減或增加的作業,否則會保存同樣的值。而這種保存觀念的確立,是促進孩子精神發達的重要關鍵。為了進行這種訓練,給孩子喝果汁時,不妨將同量的果汁倒入不同形狀的杯中,也是一種好方法。 ◎ 讓孩子學習撥電話★多湖輝親子館 我有個朋友把全部親戚朋友的電話號碼都寫下來,貼在電話機旁伸手可及的地方。剛開始時,我覺得很奇怪,就詢問他。這位朋友表示,當他要打電話時,撥號碼的工作都是由五歲的兒子代勞。 他很快樂地表示,只要他一喊:「兒子啊!你來幫我找出某某的電話號碼!」孩子無論在家裡的任何地方,都會興高采烈地跑過來。習慣之後,這個孩子甚至能分辨出打電話來的每一個人。 我認為這作法真是太理想了,讓孩子代撥電話,不但讓他們有機會使用自己感興趣的器具,還可以學習達成目的的行為過程。 ◎ 讓孩子自己選擇玩具★多湖輝親子館 以提倡幼童獨自旅行的獨特教育法而聞名的真鍋博士,在他的著作《獨自旅行的教育》中,曾提起一件有趣的事。 有一段時期,他覺得有必要培養孩子的判斷力與選擇力,於是就帶三歲的兒子到百貨公司玩具部,讓他自由選擇,結果,孩子完全不知道該買什麼,花了一小時,才好不容易下決定。真鍋博士心想也許是時間太長了,孩子才會猶豫不決,於是第二次就限定時間,但是,一直到了最後時限,卻什麼也沒有買成。第三次,真鍋博士又帶著孩子來到玩具部,也許因為有上次的痛苦經驗,孩子一到玩具部,馬上指著其中一樣說「我要買這個!」然而,由於考慮得不夠周到,買回來的東西並不喜歡。 事實上,即使是成年人,都覺得作決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更何況是孩子呢?但真鍋博士卻由他的經驗中了解一點:讓孩子自己作選擇,長此以往,孩子就會依自己的個性去作決定,在短時間內就能培養出判斷力。 頭腦好當然也需要記憶力、分析力,但短時間內將各種要素作適當比較、檢討、判斷力、選擇的能力則更為重要。而培養這種能力,可以說愈早愈好。據了解,歐美的孩子,從幼稚園時期就開始自己選擇衣服、玩具了。

《頭腦啟蒙的技巧》

2005年10月05日
公開
13

◎ 可以作為促進孩子智能發展的材料★多湖輝親子館 有一位詩人曾說:「物與人的關係,愈自由愈好。」例如,看見一枝筆,成人馬上認為它是用來寫字的道具,此時物品與人的關係已經固定化、不自由了。 但是,一枝筆到了孩子手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完全不同了,他會把它當作糖一樣地舔,當成樹葉來折,甚至當成手槍來玩耍,相較之下,孩子與物品的關係實在是非常自由。 這種自由可以進一步伸展,使孩子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物,而發展出各種能力。此外,孩子也可以從一個物品去思考各種可能性,培養出豐富的想像力。 進行這種訓練時,最常被使用的素材就是報紙。在任何一個家庭中,報紙都是經常可見,而孩子也很容易取得的東西。不過,在一般人的觀念裡,報紙的用途是一定的,它只是提供我們新聞資訊的工具,當然,有時候也可以用來包東西。但是,在包裝紙推陳出新的現代,用報紙包東西的機會也不多了。 拿這種關係最容易固定的物品給孩子,可以為孩子製造思考的機會。孩子拿到了報紙,也許會把它摺成望遠鏡、飛機,甚至把它捲成一根棒子用來打球……透過這種體驗,孩子就可以了解物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是非常自由的。 因此,如果孩子把還沒看的報紙拿來把玩,捲成各種形狀,做父母的也不要責罵他,最好能和顏悅色地問:「哦!你做的是望遠鏡啊?你還會做什麼呢?」那麼,孩子的想像力一定更加豐富。 ◎ 盡量讓孩子拿現金去買東西,可促進孩子對數字的興趣★多湖輝親子館 小孩子最喜歡的遊戲之一,就是買東西。他會學媽媽的樣子充當顧客,甚至充當店員。因此,當孩子開始對這個遊戲感興趣時,就可以讓他拿現金去買東西。 遊戲與真實狀況完全不同。以真實的事物來進行教育,才是讓孩子真正去思考的最好方法。例如,讓孩子聽兒歌,不如讓孩子去接觸巴哈、莫扎特的音樂,這已經是目前幼兒教育上的常識了。 但是,一般的父母都不喜歡讓孩子拿錢去買東西,認為孩子太早接觸金錢,會變得過於現實。不過,如果囿於這個觀念而忽視真正的教育,就不對了。 讓孩子在幼稚園裡學習交通訊號,訓練他們判斷紅綠燈的號誌,還不如實際帶孩子上街比較有效果,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讓孩子拿錢去買東西,不僅可以得到實際的教育效果,對於促進孩子對數字的興趣也非常有效。

《管教孩子的技巧》

2005年09月28日
公開
23

◎比照孩子的過去有助於斷奶★多湖輝親子館 孩子無法獨立的原因之一,是孩子對自己的成長缺乏信心。如孩子以自己和四周的成人相比,往往會覺自己渺小而產生自卑感。為克服這種不如人的感覺,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成長的姿態,也是促進孩子精神斷奶的方法。 某位作家曾說,當他精神陷入低潮而無法繼續寫稿時,便翻閱以往所寫的日記。從中比較過去與現在的自己,發現現在的自己比過去成長許多,如此即可恢復信心。從日記中了解以前自己有多幼稚、不成熟,再回頭看看現在的自己,信心自然會大增。這種度過低潮的方法的確十分特殊。 此一方法也可應用在孩子身上,儘管無法利用日記,卻可假藉其他方法比照孩子的現在和過去。如看家庭相簿便是其中之一。目前一般家庭普遍採用相簿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每一家庭都備有經過整理的相簿。當孩子失去信心時,給孩子看相簿,一定能達到和看日記相同的效果。 看相簿定可見到孩子嬰兒時代的照片,比較現在上小學的他和嬰兒時代,孩子當然能認識自己已成長,這對恢復自信有莫大的助益。除此之外,讓孩子和年齡小於自己的孩子玩耍,也可收相同的效果。因年齡小的孩子,正是過去自己的寫照,看他就等於看到自己的過去。 讓孩子照顧年齡小於自己的孩子,是培養獨立的難得經驗,這也在另一項談過。拋開照顧孩子不談,只要給孩子看更小孩子的行為,同樣有助於恢復信心。看幼小孩子的笨拙行為,可發現現在的自己有多大的成長。 成年後回到自己生長的地方,往往會發現和印象中截然不同。如昔日玩耍的地方或家門前的路或河流,現在看來又小又髒,大不如從前,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經驗。的確,人常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因處在連續的時間內,一般都會忘記自己日夜在成長。孩子也有相同的情形,為促進孩子精神斷奶,孩子有必要回顧自己的成長軌跡。 ◎應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多湖輝親子館 為幫助孩子有能力判斷事物,成為有思想、有主見的人,不妨制定家規一類的規定。某一公司的董事長,曾在以「教育自己的力量」為主題的座談會中談到,「不必勉強購買房子,可一直住在只有房間的公寓中。但必須先決定男孩上高中即可離家等方針」。事實上,他的長男到了上高中時便在外住宿,過著獨立的生活。老二也相同,兄弟兩人都獨立生活。 這位董事長也說,「為了確實做到,從小學到國中這段期間,便需從教育方面著手,給予孩子充分的心理準備」。至於準備內容,是以養成精神獨立為基本。  按照古時候的說法,這種做法也就是為孩子舉行成人儀式。以前武士的孩子到達某一年齡,就為孩子剔掉以前留的頭髮,以示孩子已長大成人。孩子上高中時到外面過獨立生活,同樣是幫助孩子認定自己已成熟。這位董事長在他孩子上小學時,即宣布「你們到幾歲,就可一個人生活」,並且幫助孩子加以應對。告訴孩子「到了幾歲可一個人如何」,有助於孩子獨立,筆者特稱此一效果為「成人儀式效果」。教育的方針,首先要確立目標,然後決定細節,同時鼓勵孩子向目標邁進。為此,應只宣布下次準備做什麼,以免孩子養成依賴,如此也有利於父母教育。 例如,孩子剛上小學時,如果父母擔心學校離家太遠,開始第一週可陪伴孩子到校門口,第二週到車站,而第二週起由孩子一人出門,事先規定這種程序,讓孩子知道分寸。由於孩子已有心理準備,即可自然地進入下一階段。 利用此一方法改變整個生活,即使每一階段急速變化,也少有失敗。如孩子單獨買東西或旅行,則開始時父母可跟在身後,但下次要讓孩子一個人去。事先通知孩子,孩子和父母一起去買東西時,便會記住路的順序,也會了解金錢往來的方法,而更謹慎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