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夏寶貝的媽

臉書_夏媽青草花園生活[email protected]

臉書_夏媽青草花園生活sophie4011@mail.com

日期

#Tag

拐個彎,壞事就是好事

2015年05月20日
公開
8

人生沒有死路! 拐個彎,壞事就成 " 好事多 " 想要 好事多多, 就接著看下去怎麼轉彎吧.... 傑出的語言文字學家、“漢語拼音之父” - 周有光,今年已109歲了, 除了耳朵需要戴助聽器外, 思維敏捷、筆耕不輟, 每月都有相關文章發表在國內外的報刊上。 一次,央視崔永元問起他的長壽秘訣時, 周老說:“凡事要想得開,要往前看。” 主持人開玩笑地說: “要是我還是想不開呢?” 周老跟著一句說:“拐個彎,不就想開了嘛!” 周老認為 “拐個彎,壞事就是好事” 他還提醒人們說: “自殺的人,就是他走到要拐彎的地方,他不能拐彎,就只好死了。” 周老的“拐彎”說,是他百歲養生經驗的總結, 也是他百年人生的智慧,更是對人們的忠告! 從每個人成長的軌跡來看, 人生天地間,路路九曲彎,從來沒有筆直的。 有人說,人在前進的路上就是兩件事 — 前進和拐彎。 前進需要勇氣,拐彎需要智慧。 愛因斯坦曾說:“人的最高本領是適應客觀條件的能力。” 達爾文說得更透徹:“適者生存。” 他們所說的“適”,就是適應、順應,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會“拐彎”。 由此可見,拐彎在人生的字典里是個關鍵詞, 由于每個人對這個詞理解、掌握和運用的水平不同, 就出現了願不願、會不會、善不善拐彎的多種情形, 由此就造成了千差萬別的人生,演繹出五彩繽紛的世界。 我想如果把「拐彎」用英文大寫的字母來表示, 可分出若干種類型 : 一 是把拐彎用字母“V”來表示 不僅形象上非常傳神, 而且真正表達了拐彎的意義: 這不是一種簡單的拐彎,是一種迂回型的拐彎,是形退實進。 左邊的一半,代表向下; 右邊的一半,代表向上。 總會遇到轉折 從左邊的趨勢來說,本應向下, 但到底部終止了,又改為向上。 這是一種消極狀態向積極狀態的轉折。 許多人和事都是這樣由挫折走向成功的。 北大著名教授季羨林,“文革”時被勒令守樓聽電話, 這對別人來說可能是無法忍受的屈辱, 可季老卻在困境中發現了有利因素, 便利用三年看大門的時間, 翻譯了280萬字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宏篇巨著, 為中國翻譯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豐碑。 二 是把 拐彎用字母“N”來表示 這種拐彎和“V”有點相似, 但又不完全相同, 它是表示人們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進時, 原路走不通了,必須拐彎, 但這個彎不是返回原來的起點, 而是拐到一個新的落腳點上, 從而在新的領域獲得新的發展。 人在一生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不幸。 關鍵在于你是否學會了拐彎。 只要你心里拐個彎,就會路隨心轉、超越自我,開創新天地。 紅極一時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維 在一次馬術比賽中意外墜落,成了一個高位截癱者。 他一度絕望過,也曾想就此了結生命。 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終選擇了轉彎,以輪椅代步, 當起了導演,他導演的影片還獲得了金球獎。 他還堅持用牙咬著筆, 寫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書《依然是我》, 後來這部書還成為暢銷書。 三 是把拐彎用字母“W”來表示 這說明人生前進的道路上彎很多, 并不是拐一兩次彎就就能到達人生終點的, 而是要經過多次拐彎的鍛煉, 經歷多次挫折的磨練,經受多次失敗的考驗。 一些偉人、名人成長的軌跡, 就雄辯地證明了他們正是在不停拐彎中才前進, 在不斷拐彎中才獲得成功的。 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 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 實行“三民主義”,經受多次失敗, 但矢志不渝,終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 兩院院士王選一生經歷了九次選擇,也就是九次拐彎, 終于研制成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 引發了我國印刷業“告別鉛與火, 邁入光與電”的一場技術革命,被譽為“當代畢升”。 如果你正在 人生的拐彎處徬徨, 別忘了, 再撐一下下,接下來就是 人生的光明大道了..

【海菲茲語錄:小提琴練習的24條箴言】♩.♪

2015年05月12日
公開
29

【海菲茲語錄:小提琴練習的24條箴言】♩.♪ 1、 如果我每天總是練琴6小時的話,我不相信我會有什麼進步。小的時候要興趣廣泛。 2、技巧是表達音樂的基礎,不要讓聽眾感到演奏者是在那些困難的樂句中掙扎。 3、正確的練習使得一首困難的樂曲變得容易了。當我在臺上演出時,看上去似乎一切都非常容易。這是因為在上臺之前我進行了非常非常刻苦的練習。 4、 練琴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個人,不能強迫自己去長時間練習,練了一段時間必須休息一下。 5、練琴對我來講就是把兩件去事情結合在一起的過程,首先,研究這首樂曲,我把它稱為腦力勞動,然後練習它,我把這稱為體力勞動。 6、就技巧而言,沒有人能夠天生獲得這種能力,必須練習它,保持它,並使它更完善。練習的最佳狀態就是:小提琴演奏成為你的一種本能。 7、學習音樂是個逐漸積累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 8、音樂演奏要保持放鬆的狀態,用自己的方式緩解緊張情緒。 9、 我練習過所有小提琴家都練的那些東西,我想我幾乎拉過所有的東西,我練的十分刻苦,(在小提琴演奏家中)是不是最刻苦的那我就不知道了。 10、要培養自己的正確的學習能力。 11、老師對我的幫助很大,奧爾教授所教的弓法是很特殊的,它使你的運弓變的更方便,更優美而不僵硬。 12、有的時候,在我最沒有料到的時刻這種技巧突然地出現了,在我十多歲第一次學習連頓弓的時候,我感到演奏好這種弓法似乎非常困難,但是有一天早上,我正在演奏維尼奧夫斯基#f小調協奏曲第一樂章華彩樂段,這裏面到處都是連頓弓和雙音,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特別是奧爾教了我他演奏連頓弓的方法以後,我突然的就會演奏這個弓法了。 13、掌握小提琴就意味著能十全十美地控制小提琴的能力,在演奏者的技巧與智慧的指導下,使小提琴能對演奏者的每一個意圖作出反映。演奏者永遠要高於他的樂器,而樂器這是他的一個僕人,而且是很聽話的僕人。 14、 掌握小提琴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是個腦力勞動,科學家們可能解釋清楚我們的頭腦是如何指揮我們的手指,手臂去取得千變萬化的效果的。 15、小提琴演奏者是以小提琴的琴弦作為他的歌喉,而他所演奏的一切,如音質,旋律,連奏,八度,顫音,泛音,都帶有他的個性。 16、當小提琴家練習泛音的時候,他應當有耐心,而不能強求它的音質和音準。他應當採取誘導的態度,不斷的進行試驗,同也要不斷尋求好的弓法和指法。 17、我非常願意向我的音樂同行講清楚學習小提琴技巧的“秘密”,但是我認為之所以能把這些技巧演奏好,是因為人身上存在著一種頭腦的能量,而不是機械的動作。 18、教師應該因材施教,我並不想貶低偉大教師們的作用,他們在音樂家的成長過程中是個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你聽一下,一位優秀的教師所培養出來的大量學生,他們所拉出來的跳過、八度、連弓和頓弓又有多麼的不同。 19、為了成功的掌握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每個演奏者都應當仔細研究自己的具體情況,把注意力放在所要發出的聲音上,這樣遲早會找到表現自己的方法。 20、音樂不只是在手指手肘之中,而是在演奏者神秘的自我之中,是在他的靈魂之中,他的身體就像他的小提琴一樣。 21、通過純粹的模仿永遠也不會成為偉大的藝術家,只是採取別人演奏方法的人永遠也不會獲得最好的效果。 22、藝術的微妙之處在於,那種區分好的小提琴家與偉大的小提琴家之間的不同點,一定是來自人的內心。你可以教出一個小提琴家,但你不能叫出一個藝術家來。 23、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從技巧和音樂方面來講都和其他的小提琴作品有很大不同。這首協奏曲從技術角度來講並不像帕格尼尼協奏曲那麼難,但從音樂表現的角度來講要複雜的多。 24、 我感到貝多芬協奏曲有一種純樸性,有一種清澈的美,它比其他許多技術上難的多的作品更難演奏好。有一點毛病,音稍微有一點不准,這部作品的美就受到了損傷。不要只演奏協奏曲,雖然選擇曲目是件很困難的事,演奏者們也只是喜歡那些最好的音樂,但是聽眾則要求要有變化。換言之聽眾的口味也是各式各樣的。

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

2015年02月10日
公開
10

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 多少人在異地工作, 忍受著孤獨寂寞, 下雨沒人送傘, 開心沒人可以分享, 難過沒人可以傾訴…… 人生就是這樣,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 有些事情, 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 而是堅持了才有希望。加油! 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 越長大, 越知道,做事不容易, 越知道,每個人都有難處, 也就越不再隨隨便便發表評論, 或者瞧不起誰。 這不是虛偽, 而是懂得體諒, 溫柔地和這個世界相處。 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 很多東西, 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比如快樂,你不快樂, 誰會同情你的悲傷; 比如堅強,你不堅強, 誰會憐憫你的懦弱; 比如努力,你不努力, 誰會陪你原地停留。 只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才能尋找到生命的閃光。 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 從今天起要努力, 即使看不到希望, 也要相信自己。 壓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 而是比你牛幾倍的人, 依然在努力。 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 工作遇到挫折,你退縮,說難; 生活遇到困難,你抱怨,說苦; 總怨天尤人,唉聲嘆氣, 不過是成全別人的成就, 悲觀了自己的路。 即使今天不如意, 但你年輕,努力便有未來。 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 最終你相信什麼, 就能成為什麼。 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 一個叫執著,一個叫認真, 認真的人改變自己, 執著的人改變命運。 只要在路上,就沒有到不了的地方。 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 自己想要的樣子, 但每個人,都可以努力, 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相信自己, 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且聽聽南老如何開示學佛之路。

2015年01月01日
公開
12

如今社會,許多人學佛卻反而學的一身「佛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真正的大乘道是不用裝成學道的樣子的。且聽聽南老如何開示學佛之路。 ------------------------   就像我說許多學佛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有同學講電話,跟對方說要「供養」什麼東西,我在一旁聽了就罵,講什麼「供養」,講把東西給了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養」,為什麼滿口佛話。學佛久了以後,講起話來就用另外一套術語,這就是學佛不通。   大乘菩薩學通了的,嘴裡沒有這些術語。什麼「般若」、「供養」、「佈施」、「因緣」都是術語,你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這套,要用普通的話來講。很多朋友對我說,來這裡跟你聊聊很好玩,可是你那些學生不正常。我說,對 ! 這些學生不正常,滿口佛話,一身佛氣,非要作個莊嚴的樣子出來不可,多討厭 ! 所以社會常看我們這一群人是瘋子。   學了佛法容易被法困住的,任何一行幹久了就有職業病。像我當老師當久了,就愛罵人了,看人都不對勁。我一出去到外面就隨和得很,像前一次,人家一定要請我吃飯,還請了教育部的次長作陪。吃完了飯,這位次長對我說,「老師啊 ! 我學了個東西,你終席沒有喝過一杯酒,沒有吃過一點東西,沒有說過一句話。」人家敬酒我也要舉杯作個樣子,每一道菜我也沾一點就放下了,人家說什麼我就說「好,好,是啊,是呀,謝謝」。我絕不會像你們一樣,擺個道貌岸然的死相,犯職業病。人家恭維我世界聞名,我就說沒這回事。說我學問好,我就說我是跑江湖的。說我懂禪,我就說「我只懂饞,來來來,快吃,快吃」。   我一再說,學佛是學解脫,學道是學逍遙,結果很多學佛的人既不解脫又不逍遙。維摩居士告訴我們要解脫要逍遙,怕你被法困住了,所以他跟著說,「此法想者,亦是顛倒,顛倒者,即是大患,我應離之」,你學佛學得滿嘴佛話,滿臉佛氣,那就是眾生顛倒。本來好好一個人,又油漆上這麼多東西。人生已經被很多繩子捆起來了,結果想解脫這些繩子,又到解脫繩店裡買了些繩子,菠菜 ( 般若 ) 啊,金菇 ( 真如 ) 啊,再往自己身上捆。所以說:法想也不對,法想也是顛倒。一念顛倒就是大毛病,還是要丟離。 真正的大乘道不用裝學道的樣子——《維摩詰和花雨滿天》   像有些年輕人一來就要行跪拜禮,你有恭敬心一進門就看出來了,打個招呼就好了嘛 ! 不需要來這個,害我還得跪著還禮。你規規矩矩學佛,好過跟我磕頭。你成了佛我還來拜你。我一輩子不受人跪拜,因為我受八關齋戒,不坐高廣大床,這都是沙彌戒、比丘戒的基本,不坐上位。我講經白衣升座已是不應該了,所以我一定擺個佛像在前面。你們是拜佛不是拜我,這樣一來有人來磕頭我也不在乎了。   《維摩詰經》沒有一點形式主義的味道,真正大乘道不用裝起那個學道的樣子,有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一身佛氣,進了房間把空氣都染污了,我最怕這種人。當然不只佛教徒如此,我看到這樣的基督徒同樣害怕。有一次有輛基督教的宣傳車開到我家門口,講了兩個鐘頭還不停,我已經忍辱波羅蜜吃了好幾個了,只好寫張條子遞出去,上面說:上帝曰不要騷擾別人的安寧。他看了只好把車開走了。人家問我遞了什麼條子,我說是道教張天師畫的符,只有他懂我懂。所以,不要搞這麼多形式,反而引人反感。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老子他說》   「其無正」,不要太正了,正到了極點,豈不就歪了嗎 ? 這也就是不要矯枉過正的意思。過正就是過分,就是會歪了。為什麼做人不要做得太正呢 ?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一個東西偏了,要把它扶正,扶得過分了,又偏向了另一邊。   假如一定說打坐、學佛、學道,清淨無為就是好的,可是許多年輕人,一天到晚跑寺廟,學佛打坐,而事實上,他們一點也不清淨,一點也不無為,更談不到空。那是自找麻煩,把腿子也搞壞了,不但佛沒有學好,道沒有學好,連做人也沒有做好,學得稀奇古怪。這就是「正復為奇」,學正道學成了神經,就糟了。   「善復為妖」,人相信宗教本來是好事,信得過度了,反而是問題。所以我的老師、禪宗大師鹽亭老人袁煥仙先生就說過,世間任何魔都不可怕,只有一個魔最可怕,就是「佛魔」。有的人看起來一臉的佛樣,一身的佛氣,一開口就是佛言佛語,這最可怕,所以不要輕易去碰這些人。   袁老師說這些話是什麼道理 ? 意思就是「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凡事太過就錯了。過與不及都是毛病。不聰明固然不好,而聰明太過的人,那屬於「善復為妖」,就變成妖怪了。 空是非常灑脫,非常自在,是大自在——《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   沒有分別心,不管是上座還是下座,隨時都在一念清淨中。在這個三摩地的境界,就連定境都是空的。所謂空,沒有一個空相,一切無相。在這樣的境界中,智慧進步當然很快。但是,人人曉得講,個個做不到。哎呀,老師啊,我就是空不了。這一句話,已經著空相了。   一般人以為,「空」就是把那些雜念分 別都去掉,另外有一個空出現。那還是空嗎 ? 那是一塌糊塗的有 ! 所以我常講,我最討厭一般學佛的人,一臉的「佛相」,滿身的「佛氣」,滿嘴的「佛話」,聽了就討厭。本來給你講空嘛,你這樣擺一副修行的樣子,早就空不了了。空是非常灑脫,非常自在,是大自在。 人都沒做好,不要談佛了——《準提法開示》   大家學佛要注意: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很平凡、很平常,不要做怪,不要一臉佛氣、滿口佛話,一身都是佛油子的味道。我叫這種人是「油子」,變成老油條,何苦呢 ?   所以,和許多同學見面,我說:「不要來這一套」,見面打一聲招呼已經很好了,非要這個樣子幹什麼呢 ? 這個「合掌」就是手印,你真正進了道場就應該這樣。進了佛堂,你說:「喂,菩薩你好呀 ! 」 那又不對了,要規規矩矩合個掌。你到了普通的場合,例如正在馬路上或者高速公路上駕車,在很急的時候你還一邊「阿彌陀佛」一邊合掌,砰 ! 撞到了,何必合掌呢 ?   所以真正學佛先要學做人,人都沒做好,不要談佛了。人是很平凡的,不要奇特。 真正的佛法不在「文詮」——《宗鏡錄略講》   禪宗丟開一切名詞,那麼要怎麼辦到 ? 佛法叫「內證」,迴轉來反照自己。「內證之法,豈在文詮」,文字上找不到的,文字語言只是表達了「這個」給你看,你懂了文字,要丟開文字。   我經常說一般人學佛,別的沒學到,滿口佛話,一臉佛氣。唉呀 ! 那個味道真難受,變得每一根神經、肌肉都跳出來的佛法,你看那怎麼受得了 ! 搞久了變成什麼 ? 佛油子,把佛法當口頭禪就完了 ! 真正的佛法不在「文詮」。 什麼叫法性之所拘執 ? ——《如何修證佛法》   什麼叫法性之所拘執 ? 禪宗的書,密宗的書,這些佛學的書看多了,那些理論就把你抓住了,滿腦子佛學,滿口佛活,一身的佛油氣,佛魔,就是彌勒菩薩的這句話,法性之所拘執。   結果心念專一做不到,靜不下來,根本達不到心一境性,這些不屬於善,不能調和心境。諸如此類等等,必須自己作研究。 平實就是道,平實就是佛法 ——《圓覺經略說》   「覺礙為礙而不自在」,自己總覺得自己覺悟了,看別人總覺得不對勁。等於剛剛學佛的人。一看到人就合掌了,然後滿口佛話,見人就問你吃不吃素呀 ? 沒有吃素 ! 唉唷 ! 阿彌陀佛 ! 好像不吃素就罪大惡極似的,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我平常最怕碰到這種人,令我毛骨悚然。   什麼叫解脫 ? 不要以覺礙為礙,那就得自在了。學道而沒有道的味道,覺得自己非常平凡,即使成了佛也很平實,你看在《金剛經》裡,釋迦牟尼佛也跟大家一起去化緣吃飯,吃完飯,收衣缽,自己還去洗碗,把衣服摺疊好,然後洗洗腳,敷座而坐,把座位上的灰塵擦一擦,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行徑,多平實。   千萬記住,平實就是道,平實就是佛法,千萬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氣,怪裡怪氣的,弄得與平常人不一樣,那就不平實,那就有點入魔了。

【死後我們會經歷什麼】

2015年01月01日
公開
39

人死後去陰間的全過程,為大家解析一下我們死後會去哪裡、會經歷什麼、又是如何投胎的。本期文章不恐怖亦非迷信,相信的朋友可以瞭解,不相信的朋友也可當做看了一個傳說。 【死後我們會經歷什麼】 根據道教文化理論概述有關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相傳人命終死亡之後,會有陰間的捕快,也就是黑無常和白無常前去勾出人的魂魄帶進鬼門關,再由陰間的四大使者,也就是牛頭馬面,把亡靈帶到陰曹地府接受陰間大法官十殿閻羅們的審判,最後再決定亡靈是可以進哪一道繼續輪迴,或是上天去享福,或是再次投胎為人或者某種動物,或是被打入傳說中的十八層地獄去受苦。另有關人轉世的過程可參閱《揭秘從死亡至投胎轉世過程》。 相傳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中第一關過了鬼門關,便要踏上一條叫黃泉的必經之路,路的兩邊盛開著一種極其艷麗的花,這種花只見花開不見綠葉,地球人稱它為彼岸花,這條路要走很久很久,到了路的盡頭便有一條叫忘川河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叫奈何橋的石橋,橋的對岸有一個叫望鄉台的土台,望鄉台邊有個叫孟婆亭的小亭子,有個叫孟婆的女人在那裡守候並遞給每個經過的路人一碗孟婆湯,喝下孟婆湯讓人忘了一切。忘川河畔還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它記載了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和來世。過了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然後進入陰曹地府。 【圖解人死後在陰間的行走的路線】 【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第一關:鬼門關】 相傳人去世後,先由陰間快捕黑白無常帶走三魂六魄,交由牛頭馬面帶至鬼門關----是也就鬼國的必經關卡。諺云:「鬼門關,十人去,九人還。」 鬼門關前有十六大鬼,傳說閻羅王專門挑選了一批惡鬼來此鎮山把關,他們對劣跡斑斑、惡性未改的亡魂野鬼盤查得格外苛刻、嚴格,不使一個矇混過關。生前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誰來到這裡都必須接受檢查,看看是否持有鬼國通行證---路引,這是人死後到鬼國報到的依據。路引長3尺,寬2尺,是用黃色的軟紙印做的,上書「為豐都天予閻羅大帝發給路引和普天下人必備此引,方能到地府轉世升天」。同時,路引上面蓋有「陰司城隍、豐都縣府」三個印章。凡是人死後入殮或火化時燒掉它,就會隨靈魂來到地府。 【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第二關:黃泉路】 過了鬼門關,接下來就是一條長長的黃泉路。人的魂魄到陰間報到要走很長一段路,過很多的關,因此,黃泉路可以是對這些關和路程的總稱,也可以單指這條名叫黃泉路的路。 在黃泉路上有火紅的彼岸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人的陽壽到了就會死,這是正常的死亡,正常死亡的人首先要過鬼門關,過了這一關人的魂魄就變成了鬼,另外,黃泉路上還有很多孤魂野鬼,他們是那些陽壽未盡而非正常死亡的,他們即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更不能到陰間,只能再黃泉路上遊盪,等待陽壽到了後才能到陰間報到,聽候閻羅王的發落。 【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第三關:三生石】 奈何橋邊有塊青石叫三生石,石身上的字鮮紅如血,最上面刻著四個大字「早登彼岸」 傳說它記載著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和來世,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迴,緣起緣滅,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芸芸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該了的債,該還的情,三生石前,一筆勾銷。 【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第四關:望鄉台】 望鄉台,也就是孟婆和石頭所在的土高台,是在橋以前的,而不是在橋之後。望鄉台又稱「思鄉嶺」,在這裡,可登台眺望陽世家中情況,於是這裡成了鬼魂遙望陽間的窗口和活人與死人聯絡感情的聖地。 傳說人死後,「一天不吃人間飯,兩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台,望見親人哭哀哀。」鬼魂去地府報到前,對陽世親人十分掛念,儘管鬼卒嚴催怒斥,還是強登望鄉台,最後遙望家鄉,大哭一聲,才死心塌地前往「陰曹地府」。正是「望鄉台上鬼倉皇,望眼睜睜淚兩行。妻兒老小偎柩側,親朋濟濟聚靈堂。」 望鄉台被傳說這亡魂最後一次向陽世親人告別的地方。又傳說陰間望鄉台建造甚奇,上寬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條石級小路外,其餘儘是刀山劍樹,十分險峻。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見。最初望鄉台設在第一殿,因包老閻羅原執掌第一殿,由於他過於慈悲,憐憫屈死,屢放還陽伸雪,被降調第五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 世上有一種藥叫「龍蜒草」,它能使垂死之人不死,但卻不能活人。 【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第五關:忘川河】 又名「三途河」,橫在黃泉路和冥府之間,河水呈血黃色,裡面儘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佈,腥風撲面。 當然,為了來生再見今生最愛,你可以不喝孟婆湯,那便須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千年之中,或會看到橋上走過今生最愛的人,但是言語不能相通,你看得他,他看不得你;千年之中,你看得他一遍又一遍的走過奈何橋,喝過一碗又一碗孟婆湯,雖盼他不喝孟婆湯,卻怕他受不得忘川河中的千年煎熬之苦;千年之後,若你心念不減,還能記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間,尋找前生最愛的人。 【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第六關:孟婆湯】 孟婆湯又稱忘情水或忘憂散,一喝便忘前世今生。孟婆一般在奈何橋頭髮放孟婆湯,而不是橋上給人發湯的。每個人都要走過奈何橋,孟婆都要問是否喝碗孟婆湯,要過奈何橋,就要喝孟婆湯,不喝孟婆湯,就過不得奈何橋,過不得奈何橋,就不得投生轉世。 一生愛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隨這碗孟婆湯遺忘得乾乾淨淨。今生牽掛之人,痛恨之人,來生都形同陌路,相見不識。陽間的每個人在這裡都有自己的一隻碗,碗裡的孟婆湯,其實就是活著的人一生所流的淚,因為每個人活著的時候,都會落淚:或喜,或悲,或痛,或恨,或愁,或愛......孟婆將他們一滴一滴的淚收集起來,煎熬成湯,在他們離開人間,走上奈何橋頭的時候,讓他們喝下去,忘卻活著時的愛恨情愁,乾乾淨淨,重新進入六道,或為仙,或為人,或為畜。 不是每個人都會心甘情願地喝下孟婆湯。因為這一生,總會有愛過的人不想忘卻。孟婆會告訴他:你為她一生所流的淚都熬成了這碗湯,喝下它,就是喝下了你對她的愛。來的人眼中最後的一抹記憶便是他今生摯愛的人,喝下湯,眼裡的人影慢慢淡去,眸子如初生嬰兒般清徹。 喝過孟婆湯,能忘掉塵世間的苦與愁,哀與樂,只要喝了她的湯藥,前世今生的宿怨便會忘得乾乾淨淨,來世重新為人,牽掛之人,痛恨之人,來生都將形同陌路,這種讓人相見不識這湯就叫做孟婆湯。 【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第七關:奈何橋】 關於此橋,存在兩種流行的說法,一種叫做奈河橋,另一種叫做奈何橋。「過奈河橋頭,一去不回頭」。橋分三層,上層紅,中層玄黃,最下層乃黑色,愈下層愈窄愈加兇險無比,生時行善事的走上層,善惡兼半的人走中層,行惡的人就走下層。 河裡面儘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那些溺水而死的鬼魂,總是在橋樑上下或左右橋頭,為自己尋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夠托生而轉世。走下層的人就會被鬼魂攔住,拖入污濁的波濤之中,為銅蛇鐵狗咬噬,受盡折磨不得解脫。 過完奈何橋便可通往六個去處,即是進入六道輪迴:天人道、修羅道、人道、畜生道(也叫旁生道)、惡鬼道,地獄道。其中,天人、阿修羅、人道屬於上三道,而畜生、惡鬼、地獄則屬於下三道。至於去哪個道,是根據亡靈生前所做善惡的業績來分門別類。善業多的往往會被分配到上三道,惡業多的往往被分配到下三道。 這裡要注意的是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並不通用於所有人,因佛教中修行之人如果功德圓滿的,命終後會跳過陰間這一過程,直接蒙佛接引去西方極樂世界;而作惡多端的大惡之人可能也會跳過陰間這一過程,因業力牽引往往會直接被打入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