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Jacky媽

日期

#Tag

免疫力15 招

2006年10月26日
公開
49

------------------------------------------------------------------ 身體的照顧 ------------------------------------------------------------------ 1. 好好睡一覺 睡眠不良和免疫系統功能降低有關。體內的 T細胞,負責對付病毒和腫瘤,數目會減少,生病機率隨之增加。 不過一定要睡 8小時才夠嗎?這倒未必,只要早上醒來覺得精神舒暢就可以。 2. 每天運動 30分鐘 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有三項研究指出,每天運動 30到 45分鐘,每週 5天,持續運動 12週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相對增加。 運動只要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後散步就很適合。太過激烈或時間超過 1小時,身體反而會製造一些荷爾蒙,抑制免疫系統的活動。 3. 按摩 按摩使身體放鬆,減少壓力荷爾蒙,例如腎上腺皮質素,對免疫系統造成傷害。 邁阿密大學研究發現,每天接受 45分鐘的按摩, 1個月後免疫細胞數目增加,免疫功能有明顯改善。 4. 吃些人參 人參含有人參甘,可以強化免疫功能,美國普渡大學藥學系教授指出。不過專家建議每天服用兩粒 100毫克,含有 4%人參甘的膠囊,而不是直接吃人參片。 5. 維他命 C,每天200 毫克 每天攝取200 到 500毫克的維他命 C,有助於身體發揮抵抗力。紐約州立大學教授指出,身體抵抗外來侵害的武器,包括干擾素及各類免疫細胞,數量和活力都和維他命 C有關。 6. 維他命 E,每天200 國際單位 每天只要吃200 國際單位的維他命 E,就可以加強對抗傳染病原的能力。 美國塔夫茨大學老化研究顯示,超過 65歲的人,服用維他命 E八個月後,免疫反應明顯改善,回復到相當於 40歲上下的狀況。 7. 每天喝酒不要超過一杯 酒精會抑制製造抗體的 B細胞,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因此專家建議,即使喝葡萄酒可能降低膽固醇,每天還是不要超過 1杯。 8. 抗生素不要濫用 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服用抗生素不但無效,根據《過敏、氣喘與免疫學期刊》報導,甚至會減少有些病人體內的 cytokines(負責協調免疫系統的荷爾蒙)。 除非確定遭到細菌感染(通常痰或鼻涕會變黃或綠),不要服用抗生素。 ---------------------------------------------------------------------- 心靈的照顧 ---------------------------------------------------------------------- 9 關係親密 朋友多的人,不但不容易感冒,免疫功能也比內向的人好20%。 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人員認為,良好的社交關係,有助於對抗壓力,減少壓力荷爾蒙,影響免疫細胞功能。 但是與太多人往來,也可能變成一種壓力。不要勉強自己,三五知心好友比一堆泛泛之交來的重要。 10. 開懷大笑 笑可以減少壓力荷爾蒙。另外美國洛馬林達大學研究,指出笑使干擾素明顯增加,刺激免疫功能,免疫細胞因此變得更活躍。 如果自認缺乏幽默感,可以多看喜劇片、好笑的漫畫,緊張時想想其中的情節,學習樂觀的面對眼前的狀況。 11. 每天花 5分鐘做白日夢 每天5分鐘,一邊深呼吸,一邊做做白日夢,讓愉快的畫面從腦中飄過,可以增加免疫細胞的數目,甚至加強細胞的活動。 美國德州大學的教授指出,從事這類活動的人,因為壓力減少,所以免疫系統的損耗也降低。 12. 相信自己 樂觀的態度讓免疫系統維持最佳戰況,在面對壓力大的情形時特別重要。 美國加州大學對法律系學生的研究,發現樂觀的學生,體內擴大免疫反應的T細胞,比悲觀的學生多,負責消滅病毒的T細胞也較活潑。 13. 每天花20分鐘寫日記 寫出心靈的不快,可以讓體內對付細菌、病毒的抗體更有力。 根據美國德州大學的研究,每天花20分鐘,每週寫3到5次的人,看醫生的次數比沒寫的人少一半。 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也指出,寫作可以讓人看清問題,壓力隨之減輕,身體就不會製造壓力荷爾蒙。 14. 信仰 信仰讓身體更健康。根據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每週至少參加1次宗教聚會的人,免疫系統蛋白質interleukin-6,比不參加的人少,可以減少罹患癌症和心臟病的機率。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指出,教友比較健康,可能因為社交活動及禱告,都可以讓身體放鬆,壓力減輕。 15. 參加藝文活動 音樂可以增加對抗感染及癌症的抗體,克利夫蘭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指出。不管喜歡哪一種音樂,聆聽時都能刺激健康的生理反應。 瑞典的研究也顯示,經常參加藝文活動的人(如音樂會、博物館展覽、球賽),比起待在家裡的同儕,壽命通常較長。 這些維持健康的方法,輕鬆愉快又不需要花大錢,新的一年,和家人朋友一起行動吧!

10種食物減重吃到撐(有蒟蒻喔)

2006年10月24日
公開
33

◎許多人肚子一圈,嘴裡雖嚷著減肥,但是又不想過天天餓肚、體力差,甚至精神不濟影響生活。其實許多針對肥胖者的飲食研究重點已經導向「飽足感」與減肥效果之間的探討,如何運用低卡高飽足感的食物進行瘦身,你一定要知道! ◎高飽足感的飲食重點就在於「一方面使胃容量逐漸變小,一方面以低熱量且體積大的食物,來代替高熱量而體積小的食物,滿足口慾及飽足感,進而降低總熱量的攝取」,餐後持續感到滿足的感覺,對於繼續堅持減肥計畫有所幫助。 ◎食物的飽足感和食物的體積及重量有關,因此體積愈大的食物愈能產生飽足感;食物的纖維素、蛋白質含量及水分含量多者也較有飽足感。若以飽足感之高低順序排名,則澱粉類>蛋白質類>水果>脂肪類。  在這裡推薦10種低卡且具有充分飽足感的食物。 1.糙米  中國人以米食為主,許多米食一族一餐不吃飯就受不了,但是餐餐無限量的米飯也會讓你「瘦不了」,這時候可以用糙米飯代替白米飯,糙米纖維量多、體積也大,並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非常適合做為現代人的營養補充,當然也絕對讓你吃飽飽。 2.麥片  這裡指的是傳統的大燕麥片。麥片加水之後會膨脹,飽足感十足;又因甜鹹口味皆宜,正餐點心可以隨時變化,且富含纖維質幫助排便,可說是減肥者必備的祕技。 3.冬粉  在正餐時將飯麵類主食置換成冬粉,不但熱量可以少掉1/3,同時可以達到餐後延長飽足的功效。但是冬粉容易吸水,一定要注意湯底本身的熱量,避免吸附到勾欠,或是坊間滷味的湯汁。 4.蔬菜  減肥要多吃蔬菜絕對是老生常談,但是真正身體力行的人卻不多,許多老外在減肥時最喜歡像兔子一樣,狂啃蔬菜棒跟胡蘿蔔條,當然不是沒有道理,蔬菜體積大、熱量低、纖維多,完全符合飽足感飲食的條件。最後要注意烹煮的方法,高溫熱炒可是會使營養流失,還會將一堆油吃下肚喔。 5.芭樂、蘋果、大番茄  不是每種水果都適合減肥時食用,一些含有高糖分的水果甚至比白飯熱量更高。以上三種水果都具有高飽足感的特性,糖分低,升醣指數也低,每天可以代替一餐正餐,也可以在下午或想吃消夜時填肚子。 6.馬鈴薯  馬鈴薯的飽足指數是各種食物中最高的,地瓜雖然也很有飽足感,但是糖分含量就比較高。要特別注意的是它的烹煮方法,油炸,或是添加奶油、沙拉這一類的做法就不必考慮了。 7.蛋(早餐食用)  看見蛋出現在菜單上,先別訝異,因為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早餐吃蛋的人,會產生較多的飽足感,並且使午餐的熱量攝取減少29%;蛋早餐比起早餐吃喜瑞爾穀片或是麵包的飽足感多50%。 8.蒟蒻  蒟蒻類製品其實已經無所不在,正餐可以用蒟蒻麵代換,還有蒟蒻乾、蒟蒻條可以當零食閒喀牙用;吃甜湯的時候可以加蒟蒻,吃火鍋或滷味時也可以選擇加入蒟蒻填胃,這種蒟蒻類製品的熱量幾乎為零喔! 9.豆漿+香蕉  1杯香蕉豆漿約140卡,飽足感十足且營養豐富,大豆特有的臭味碰上香蕉就消失無蹤了,討厭豆漿的人也能接受。最適合肚子餓的時候飲用,讓你不用強忍空腹感,而累積過多減肥壓力。做法只要將香蕉去皮切塊和豆漿放入果汁機攪拌即可。 10.啤酒酵母優格  啤酒酵母粉富含維生素B群,具有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可使熱量燃燒更順暢、完全,此外還含有胺基酸、多種維他命、礦物質。至於優格除了有益腸道的乳酸菌之外,鈣、蛋白質、維生素B2的含量也很豐富,當正餐點心皆宜喔! ◎〈減重秘笈〉◎ 不吃不見得會瘦 ◎在懂得選擇具有飽足感的食物之後,用餐的訣竅也決定你能否革命成功。 ◎ 許多人減肥一天吃兩餐,嚴重的甚至一天只吃一餐,和專家建議的少量多餐相違背。其實少量多餐的用意在於隨時維持飽足感,避免因飢餓而「破功」,或是心情沮喪;同時,用餐的時候產生食物熱效應,因此一天吃越多餐,新陳代謝速率就會越高。不吃早餐或是熬夜不睡的人,一整天都會容易處於飢餓狀態,導致過量飲食。 ◎每個人的體質和生活條件都不同,與其一味地人云亦云,不如學習綜合各方面的客觀知識,試著幫自己設計一套「高飽足感、低熱量」的減肥菜單! 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謝謝粉紅果凍媽咪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