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elvave

日期

#Tag

認識口腔癌(一)(轉貼)

2006年10月21日
公開
37

口腔癌 張正雄醫師指導 葉淑慧、楊玉美、林秋燕、吳素金、林癸里、黃月春、朱麗鈴共同摘譯 Posted: 03/04/1999, Updated:12/01/2003 口腔的構造 癌症是什麼? 口腔癌的早期偵測 口腔癌的症狀 口腔癌的診斷及分期 口腔癌的治療 臨床試驗 治療的副作用 復健 追蹤之重要性 未來展望 口腔癌的誘因與預防 字彙 口腔的構造 口腔癌包括口腔及口咽部(前以口腔、下以喉咽為界線)任何一部份發生癌症。口腔包括的部位有唇、頰黏膜(唇和臉頰的內襯)、牙齒、舌頭下方的口腔底部、前三分之二的舌頭、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硬顎)、牙齦及智齒後方的小區域。口咽部則包含了後三分之一的舌頭、軟顎、扁桃腺及喉嚨後壁。另外,唾液腺則遍布口腔並製造唾液,以保持口腔的濕潤及幫助消化食物。 癌症是什麼? 癌症是一群超過100種不同的疾病且有某些相同的特性。它們影響身體的基本單位-細胞。當細胞變成異常且不受控制的自行分裂形成更多的細胞時就產生癌症。了解正常細胞及它們是如何變成癌症,將可以幫助認識各種不同類型的癌症,例如膀胱癌。 身體是由許多種類的細胞所組成。正常情況,細胞是當我們身體需要時它才會分裂產生更多的細胞。這種有規律的分裂過程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健康。當我們身體不需要新的細胞而細胞卻持續的分裂即形成了一團額外的組織。這組織就稱為新生物或腫瘤,它可以是良性或是惡性的。 良性腫瘤不是癌症。它通常是可以被移除的,而且大多數不會再發生。最重要的是良性腫瘤不會擴散到身體其它的部位,也很少威脅到我們的生命。 惡性腫瘤是癌症。惡性腫瘤的細胞會有異常且未受控制的分裂。癌細胞會侵犯、損害周圍組織和器官,同時癌細胞也會從惡性腫瘤破壞周邊組織或器官而進入血液或淋巴系統。這就是癌細胞如何從原發性腫瘤擴散到身體其它部位的方法,這種癌症就叫做轉移癌。 口腔癌的早期偵測 定期的身體檢查需包括全口腔檢查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你的醫師或牙醫師會為你檢查口腔內的組織。 口腔癌的症狀 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且以男性居多。下列是必須小心的幾種症狀: 嘴唇或口腔有慢性不癒合的潰瘍。 嘴唇或口腔內部有腫塊。 口腔黏膜有白斑或紅班出現。 口腔內任何一部份發生不明原因的出血、疼痛或麻木感。 喉嚨感到有異物,久不瘉的咽喉疼痛。 吞嚥、咀嚼時感困難或疼痛。 聲音改變。 耳朵疼痛。 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 以上症狀可以因癌症或其他較不嚴重的問題而產生,但是儘早尋求醫師或牙醫師的診斷及治療是;相當重要的。   口腔癌的診斷及分期 當你發現口腔有異常變化時,只有切片檢查可以區分良性或惡性病變。你可以尋求耳鼻喉科或口腔外科醫師的幫忙。醫師會取一部份看起來異常的組織,再由病理科醫師以顯微鏡來檢驗是否有癌細胞的存在。 口腔癌大部分是由口腔內襯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化所形成的腫瘤。當病理檢查確定為癌症後,醫師需依疾病的期別及侵犯程度去決定治療計劃。因此,所做的檢查及檢驗,就是要找出是否癌症已擴散及究竟身體那個部位受影響。 當患者需要作切片檢查時,他可能會詢問醫師下列問題: 切片範圍多大? 切片時間多長?我是清醒的嗎?會痛嗎? 切片後我應該如何照顧我的傷口? 何時我可以知道結果? 如果我得癌症,誰會告訴我要如何治療?什麼時候? 口腔癌的臨床分期檢查一般包括牙齒、頭及胸部X光檢查。醫師也會安排電腦斷層(即是一種將X光檢查與電腦相結合,取得體內一系列影像的檢查)、超音波(將人類無法聽到的音波,打入人體,收集回波呈像之檢查)、磁核攝影(將磁場與電腦結合,界已呈現體內影像之檢查)。醫師也會藉著觸診頸部去發現是否有淋巴腺腫大及其他變化。在治療之前,患者也必須接受完整的理學檢查。   口腔癌的治療 在確定診斷及分期後,醫師會依每位患者的病情決定適合的治療計劃,口腔癌的治療會依腫瘤的部位、大小、侵犯的範圍、疾病的期別、患者的年齡、一般健康狀況和其他因素而定,治療方式包括有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或者有許多患者是兩種合併治療。有些患者則必需接受抗癌藥物作化學治療。 很重要的是大部分的患者,在治療前要作完整的牙齒檢查。因為癌症治療可能會使口腔較為敏感及容易受感染,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在治療前完成所有和牙齒相關的治療工作。 很多患者想要知道有關他們自己本身的疾病及治療的選擇,如此他們能夠參與討論及決定自身的醫療計劃。醫師是回答他們問題最適當的人選。有時患者會想要和醫師討論參與新治療方法的相關研究,這類的研究稱為「臨床試驗」,是設計用來改進癌症治療的方法。 有許多患者會發現想要詢問醫師的問題,事先寫起來相當有益。有做筆記將有助於記下醫師的回答。有些患者也會邀請家人或朋友參與討論、做筆記,或只是傾廳也有幫助的。 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可能會想要詢問醫師下列幾個問題: 治療的選擇有哪些?你有什麼建議?為什麼? 每一種治療的危險性及可能的副作用有哪些? 每一種治療的預期效果如何? 副作用產生時有那些處理方法? 有適合我的臨床試驗嗎?治療所需花費是多少? 關於口腔癌及其治療方法是需要了解的。但患者並不需要在一時間詢問所有的問題或了解所有的答案。因為他們以後還是有很多機會可以讓醫師解釋這些不清楚和詢問更多的訊息。 治療計畫 治療方式的決定是複雜的。治療開始前,患者可能會去看另一位醫師再尋求相關診斷及治療計劃的第二意見。而且短時間的延誤並不會減少治療成功的機會。有幾個途徑可以找到可提供「第二意見」的醫師: 患者的醫師或牙醫師或許能夠建議一位口腔癌治療專家。 彰基腫瘤中心設有癌症諮詢服務。 患者可從當地醫師、牙醫師學會,附近的醫院或牙醫學院獲得這些專家的姓名。 也可在公共圖書館或網路上取得醫學專家的名單,列有醫師姓名與專長及背景的名單。 治療的方法 口腔癌治療需要一組專業人員。包括口腔外科醫師、耳鼻喉外科醫師、內科腫瘤醫師、放射腫瘤科醫師、補綴專科醫師、一般醫師、整形外科醫師、營養師、社工師、護理師及語言治療師。 外科手術 手術是口腔癌常見的治療方法。假如癌症有明顯的擴散,外科醫師將會把頸部的淋巴結一併切除。假如已侵犯到肌肉及頸部其他組織,手術的範圍可能會更大。 下列一些問題是患者在手術之前會想詢問醫師的問題: 這是什麼樣的手術? 手術後會有什麼感覺?假如有疼痛,你會如何幫助我? 會有進食困難嗎? 手術後傷痕會在何處?外觀看起來如何? 手術是否會有長期副作用? 我的身體外觀會永久的改變嗎? 牙齒會掉落嗎?是否能修補?需多久時間? 假如需要整形外科手術,何時能做? 我需要語言治療師的幫助嗎? 何時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 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是使用高能量的放射線來破壞癌細胞並阻止其繼續生長,像手術一樣,它是屬於局部治療,它僅影響到治療部位的細胞,這放射線可能來自一台機器(體外放射線)。它也可能來自放射性物質直接置入腫瘤內或腫瘤的附近治療(體內放射線)。對於口腔內的小腫瘤,通常使用放射線治療來代替手術。較大腫瘤則需要同時使用手術及放射線療法。 放射線療法可能在手術之前或之後進行,放射線療法在手術前施行可以縮小腫瘤以利開刀去除,在手術後則可摧毀殘存的癌細胞。 接受體外放射線治療,患者需每天到醫院門診進行治療,通常是一星期五天,持續五至六星期。這種治療過程的目的是將所需要的放射線量,分成每次小劑量的照射,以保護健康的組織。 接受植入式放射線治療,是直接在腫瘤內或腫瘤附近的組織內置含有放射性的微小種子。大致上,從植入到移除需要很多天,這幾天病人需要住在醫院的個人房,這段期間內,護士、照顧者及訪客將被限制陪伴病人的時間。病人出院前要先移除植入物。 下列一些問題是患者在開始放射線治療之前會詢問醫師的問題: 這治療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治療期間我會感覺如何? 治療期間我如何自我照顧? 我能夠繼續我的正常活動嗎? 以後我的嘴巴及臉看起來會是如何? 我需要特殊的飲食嗎?要多久? 假如我的嘴巴變乾,我要如何做? 化學治療 學治療是使用藥物去殺死癌細胞,研究者先積極尋找治療口腔癌的有效藥物或組合式藥物,他們也有研究出合併化學治療和其他癌症治療方式,以幫助破壞腫瘤及防止疾病擴散。 臨床試驗 研究者正積極發展更有效對抗口腔癌的治療方法及降低治療所引起副作用的方法。當實驗室研究顯示新的方法值得使用時,醫師們用之於治療癌症患者即稱為臨床試驗。臨床試驗是在解答一些科學實驗所發現的新治療方法是否安全且有效。參加臨床試驗的病人對醫學是有很大的貢獻,同時也是最先接受新的治療,而得到其中利益的人。 全國有許多大醫院,在進行各種口腔癌的新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有些試驗在找尋縮小或摧毀原發腫瘤的方法。其他的研究試驗則是研究防止口腔癌復發或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的方法。也有研究是希望使那些已經轉移的口腔癌藉其他治療方法減緩或停止它生長。 研究者正在研究治療的時機及如何合併各種型式的新治療方法。例如,他們嘗試增加現行中的放射線治療,以一天兩次替代一天一次希望可以提高療效。他們也以高體溫(熱)治療,並且使用促進放射線敏感性的藥物以使癌細胞對放射線更敏感。研究者也使用藥物來保護正常細胞以預防放射線傷害。另外,他們試驗各種新抗癌藥物及新的藥物組合。 罹患口腔癌的人,會有較高再患新的口腔腫瘤或其他頭、頸部腫瘤的可能性。醫師們正嘗試研究防止這些新腫瘤發生的方法。已有部分研究顯示已治療成功的口腔癌患者,吃含有維他命A的物質可防止新腫瘤的生長。 有興趣參加臨床試驗的口腔癌患者,可告知您的醫師。這些患者可以至彰基腫瘤中心閱讀參與臨床試驗的癌症患者須知,它是一本說明什麼是研究治療及有那些可能的利益及危險性的小冊子。 治療的副作用 癌症治療很難將作用只侷限在移除或破壞癌細胞,因此也會破壞健康的細胞及組織,而引起副作用。 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因治療的型式、範圍及不同的區域而有所不同,並且每一位患者的反應也不同。某些副作用是暫時性的,有些則是永久性的。醫師在為計劃患者擬定治療計劃時,會設法將副作用減到最低,且密切觀察並協助處理任何因此發生的問題。 手術治療:經由手術切除口腔小腫瘤,通常不會造成永久性的問題。對於較大的腫瘤,外科醫師因可能需切除部分上顎、舌頭或嘴巴,所以可能影響患者咀嚼、說話功能及造成外觀的改變。 外科手術後,患者的臉部可能會腫脹,但通常在數週後會改善。然而,因為淋巴結的切除,造成淋巴循環變慢而聚樍在組織中,可能使腫脹的情形持續一段時間。 放射線治療:開始接受放射治療治療前,患者必須先會診牙科醫師,做一次完善的口腔保健及治療。放射線治療可能引起口腔潰瘍,也會破壞唾液腺,使得唾液減少造成吞嚥困難及咀嚼困難,口腔乾燥也會使牙齒容易敗壞,因為正常的唾液可以保護牙齒。良好的口腔衛生可以維持牙齒及牙齦的健康。醫療團隊可能會建議患者使用特殊的牙刷或刷牙的方法。牙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特殊的氟化物來保持牙齒的健康。有時則會建議患者使用人工唾液或其他方法來保持牙腔的滋潤,減輕口腔乾燥。放射線治療後某些患者的口腔乾燥會消失,有些則可能永久存在。 口腔癌患者因接受治療而口腔潰瘍及疼痛,造成進食困難,導致體重減輕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醫師會協助提供維持健康飲食的方法。在多數案例,此種方法可以協助患者進食微量的食物及飲料。許多患者發現少量多餐遠較三餐大量進食來得好。通常軟質溫和滋潤的食物較易進食,包括使用調味料或肉湯、羹湯、布丁及高蛋白奶昔,兼具營養並且容易吞嚥。對於吞嚥困難的患者可使用攪拌器準備其他的食物,醫師也會提供特殊流質飲食。飲用大量的液體,可以保持口腔滋潤,幫助較容易進食。 有些患者在放射治療期間還能戴假牙,然而,很多患者在治療時會有一年左右無法使用假牙。因為放射治療後或期間可能改變支撐假牙的口腔組織,假牙會變得不太合適。因此治療結束後,患者需要整修或重新更換假牙。 放射線治療可能引起口腔潰瘍、聲音沙啞、嘴唇破皮,這些症狀可以在治療後數週完全復原。通常良好的口腔衛生可以預防口腔潰瘍的發生。假牙必須等到口腔潰瘍癒合後再使用。 放射線治療期間患者可能感到非常疲倦,尤其在治療的最後幾週,休息是很重要的。但是醫師會鼓勵患者試著依自己本身體能狀況做適度的活動。放射線治療會造成照射部位皮膚發紅、乾燥、壓痛或癢的情形。至放射治療後期皮膚可能變得潮濕且有滲液。放射線治療照射部位的皮膚可能會永久性呈黑色或紅銅色。此區域的皮膚儘可能保持通風及避免日曬。良好的皮膚照顧是重要的,非經醫師指示不要使用任何的乳液或冷霜。男性患者的鬍子會部份或全部脫落,治療期間應預防刮傷,最好用電鬍刀,以防感染。大部分放射治療引起的皮膚反應是暫時的,治療結束後會慢慢復原。 化學治療:化學治療引起的副作用視使用的藥物而定。通常抗癌藥物會影響快速生長的細胞,例如,抵抗感染的白血球、口腔黏膜細胞、消化道細胞及毛囊細胞。因此,患者可能會有抵抗力減弱、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口腔潰瘍等副作用,也可能喪失體力或毛髮脫落。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因人而異,且因不同的療程也有所不同,醫師、護理人員、營養師會為你詳細說明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及提供因應措施。   復健 口腔癌患者治療後的復健是很重要的。復健治療的目標是依患者治療的程度及方式而定。健康照顧團隊是促進患者舒適,儘可能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復健包括營養師的飲食調配指導、外科、牙科修補術、語言治療及其他服務。 有些時候,患者需要藉助外科手術重建或整形口腔的骨頭或組織。如果無法恢復則需要製造一個人工的假牙或人工的顏面修補。患者治療後說話有困難,可以請語言治療師給予語言治療。通常在患者住院期間,即開始給予治療計劃與教導他們語言的練習,並且持續到出院返家後。 追蹤之重要性 每一個做完口腔癌治療的患者,定期追蹤檢查是非常重要的。醫師及牙醫師會藉此密切觀察患者復原的過程及注意癌症的復發。因為放射治療會造成口乾,所以,患者最好一年有三次的口腔檢查。 患者如果持續體重減輕或一直有進食困難,則可能需要營養師的指導。許多醫師會勸告患者戒煙、酒及檳榔,以降低新發生癌症的危險。 未來展望 口腔癌患者及其家屬關心他們未來是很自然的。有時患者會使用一些統計數據去勾勒出痊癒的機率及未來的存活期長短。然而,需謹記的是這些統計數據是來自許多患者的平均數字,無法用於預測單一患者的未來,因為每位患者有個別性,治療及結果可能也有極大的差異。醫師最了解患者的病情,因此,才是討論患者預後的最佳人選。患者應該自在的和醫師討論自己的預後,但是,他們必須記住的是甚至醫師都不能預測患者的病情將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醫師談論癌症的存活率時,通常會告知患者治療的結果是緩解而不是痊癒,因為縱使有許多罹患癌症的患者已被完全治癒,但是仍有可能會在數年後復發。因此口腔癌的患者可能希望和醫師們討論復發的可能性。 口腔癌的誘因與預防 各醫院及醫學中心的醫師及研究人員,常進行跨國性的癌症研究,試著了解更多造成癌症的原因及預防方法。至今,癌症發生的原因仍未被完全了解。然而,可以確信的是癌症不會傳染,沒有人會從另外一個人得到癌症。三個已知的口腔癌致癌的因子是抽煙、喝酒及嚼檳榔。 抽煙/抽香煙、雪茄或煙斗、嚼煙草或吸二手煙:造成80~90﹪的口腔癌。研究人員表示抽雪茄、煙斗得到口腔癌的機會和抽香煙是相同的。研究指出使用無煙草者特別容易發生口腔癌,而且使用越久危險越高,因此年輕人使用鼻煙及嚼煙草者特別值得注意。 人們停止吸煙甚至吸煙多年後戒煙,都可以大大的降低得口腔癌的危險性。特別的輔導或一些自救團體對於那些嘗試想戒煙的人會有很大的幫助。有些醫院設有戒煙治療或團體。想戒煙者,可洽彰基戒煙班。 對於那些不抽煙的人,長期或大量酗酒也會提高罹患口腔癌的危險性。然而同時抽煙又喝酒的人,罹患口腔癌的危險性更大。科學家相信這些物質會增加每一個人的傷害。 長期暴露在陽光下會導致唇癌的發生。避免這些危險因子可以使用含有防曬成分的化妝水乳液或脣膏;帶有帽緣的帽子,也可以阻隔太陽的輻射傷害;抽煙斗的人也容易罹患唇癌。 一些研究已經指出許多口腔癌是由黏膜白斑發展而來的。黏膜白斑是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點,它發生的原因不清楚,但通常和大量抽煙、喝酒及嚼檳榔有相關性。這情形常發生在受刺激的部位,例如,嚼檳榔和抽煙者的口腔內側。 其他情形如紅班,即口腔內出現紅色斑點。紅色斑點多數發生在60~70歲時。紅斑及黏膜白斑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很重要的,因為,癌症可能是在那些斑點出現時就開始發展。 人們認為對於口腔癌形成的可能危險因子,應該和醫師或牙醫師一起討論,他們可以提供一些減少危險因子的方法和適當的檢查計劃。 字彙 良性的:不是癌;不會侵犯到附近組織,或擴散到身體其它部位。 切片檢查:切除一組織樣本,用顯微鏡檢查是否有癌細胞。只單純將組織切除稱之為切片或核心活組織切片檢查法;若將整個腫瘤細胞移除則稱為切除性活組織切片檢查法;以針頭移除組織標本或體液則稱之為針刺活組織切片檢查法或細針抽吸法。 頰黏膜:臉頰及嘴唇的內部裡層。 癌症:一種異常細胞分裂未受控制的疾病。癌細胞可侵犯到附近組織或隨著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到身體其它部位。 化學治療:使用抗癌藥物之療法。 臨床試驗:關於病人的研究計劃。每個計劃被設計以發現更好的方法去預防、偵測、診斷或治療癌症及解答科學問題。 電腦斷層掃描:體內一系列詳細的圖片;這些圖片是經由電腦連接X光機器照相設計而成的。 消化道:進食後食物所經過的器官。這些器官包括嘴巴、食道、胃、小腸、大腸及直腸。 紅斑瘤:口腔內柔軟光滑如天鵝絨的紅色斑點。 體外放射線:使用來自機器的高能量放射線,在身體外部進行照射。 毛囊:頭皮上泡囊,頭髮由此長出。 高熱療法:一種將身體組織暴露在較高的溫度中,以破壞或殺死癌細胞,或使癌細胞對放射線或特定的抗癌藥物更為敏感的治療方法。 體內放射線:將一個內含放射性物質的小容器直接置入腫瘤內或附近的放射線治療。 黏膜白斑:出現於臉頰、牙齦或舌頭黏膜的白斑,有時會癌化。 局部治療:僅影響腫瘤或其附近細胞的治療。 淋巴:在淋巴系統中循環的且幾乎為無色的液體,同時攜帶對抗感染和疾病的細胞。 淋巴結:小的、豆狀外形器官。沿著淋巴系統的淋巴管分布。淋巴結儲存一種可抓住體內淋巴流中的細菌或癌細胞的特殊細胞。成群的淋巴結位於腋下、鼠蹊部、頸部、胸部、和腹部。也稱為淋巴腺。 淋巴系統:這種組織和器官可製造、儲存、攜帶能對抗感染和疾病的白血球。這個系統包括骨髓、脾、胸腺及淋巴結和提供淋巴液及白血球流動之網狀管路系統,這些管子像血管一樣分布在身體中各組織之內。 惡性:即癌症;會侵犯及破壞附近組織和擴散到身體其它部位。 內科腫瘤專科醫師:專長於診斷癌症並使用化學治療、賀爾蒙及生物製劑療法治療癌症的專科醫師;通常在腫瘤團隊理扮演協調及主要照顧者的角色。 轉移:是指癌細胞由身體中一個部位擴散到另一個部位。轉移的腫瘤內之細胞和最初的腫瘤細胞相似。 磁振造影:使用磁場連接電腦之檢查方法,藉以產生身體內某一部位影像。 口腔外科醫師:專長於口腔或顎骨手術的牙科醫師。 口咽:咽喉的中間部分,包括軟顎、舌根及扁桃腺。 顎:口腔的頂部,前半部為骨頭構成稱為硬顎,後半部由肌肉構成稱為軟顎。 病理學家: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或組織來鑑定疾病的醫師。 整形外科醫師:經特殊訓練專門矯正因意外、天先缺陷或疾病治療所產生的疤痕或變形的外科醫師。 癌前的:一種術語,用來描述可能會變成癌症的狀態。 預後:疾病可能的結果或過程;復原的機會。 人工植入物:取代部分身體的人造物品。 補牙醫師:經特殊訓練,專門於補充脫落的牙齒或口腔的其它部分,以維持個人外觀,舒適及(或)健康的醫師。 放射腫瘤科醫師:專長於使用放射線治療癌症的專科醫師。 放射線治療:放射線治療使用X光、中子或其它來源之高能量輻射線來殺死癌細胞或使腫瘤萎縮。放射線可由放置於體外的機器(體外放射線治療)而來,或將會產生放射線物質(放射性同位素)放置於發現癌細胞的腫瘤內部或附近(體內放射線治療、植入性放射線治療或近接治療)。全身性的放射線治療包含給予具放射線活性的物質,如放射線標示之單株抗體,使其隨血液循環至全身。 放射線敏感劑:用來使腫瘤細胞對放射線更加敏感的藥物。 復發:一再發生;癌細胞一再地於同一處或其它部位出現。 緩解:疾病之病徵消失,它可以是短暫或永久性的。 唾液腺:嘴巴內分泌唾液的腺體。 鱗狀上皮細胞癌:由鱗狀細胞發生的癌症,細胞型態薄且平,類似魚鱗。鱗狀細胞通常是構成皮膚表面、體內中空器官、呼吸及消化系統的通道內層。 分期:經由一連串的檢驗與檢查去獲知癌症的侵犯程度,尤其是它是否有由原發器官擴散到身體其它部分。 手術:去修補或切除身體某部位或去發現是否有疾病的過程。 組織:一群或很多具有相同功能的細胞聚集去完成特定之功能。 扁桃腺:位於咽喉兩側小的淋巴組織塊。 腫瘤:過度細胞分裂所產生之異常腫塊。腫瘤對身體正常功能無益。它們可以是良性或惡性(癌症)的。 超音波攝影:將聲波彈撞組織,然後將回音以圖像顯現(音波圖)的研究。 X光:是一種高能量放射線。使用低劑量時用於診斷疾病,而在治療癌症時是使用高劑量。

認識口腔癌(二)(轉貼)

2006年10月21日
公開
24

標 題:口腔癌的預防與檢查 點閱率:3183次 前言: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隨著檳榔的消耗量越來越多,估計每年新的口腔癌病患有一千五百人以上。口腔易於直接診視,口腔癌是可以早期診斷的,只要早期 (第一、二期) 接受正規適當的治療,3年的存活率可達72%,5年的存活率可有60%,若是晚期 (第三、四期),則存活率將分別降為61%及30%。晚期口腔癌的復發大都發生在3年內,其中有80%出現於局部或頸部,20%發生遠隔轉移。 病因: 口腔包括唇、頰黏膜、下齒齦、上齒齦、臼齒後三角區、口腔底、硬顎、舌前三分之二。口腔癌絕大部分是由黏膜上皮細胞惡化所形成的腫瘤,少部分是由小唾液腺體惡化所形成的腺癌。臺灣地區之口腔癌以頰黏膜癌和舌癌佔大多數。其發生和嚼檳榔、抽煙、喝酒息息相關,可由口腔白斑或紅斑惡化成口腔癌,也可在口腔內的不同位置,出現多處癌瘤。 症狀: 不痛的潰瘍或突出硬塊才可怕,常有人因不痛而忽略早期癌症的存在,錯失早期診斷、正確治療的良機。因此只要發現帶有血液的唾液或痰,張開嘴巴看到兩星期以.上不易癒合的潰瘍或不明腫塊,便要尋求耳鼻喉科、頭頸外科、口腔顎面外科或整型外科醫師的幫忙診察。 1.口腔白斑、紅斑: 如果變厚、變成突起不透明白色的斑塊,便是口腔白斑;如果有變薄或略為潰爛的紅色斑塊,便是紅斑,兩者可能是癌前病變,可惡化成口腔癌。 2.難癒合的潰瘍或突出的潰爛硬塊: 癌的臨床表徵是口腔有難癒合的潰瘍或突出的潰爛硬塊,且常伴有轉移的頸部淋巴腫塊。 3.早期常不覺疼痛,偶而出現帶血的唾液。 診斷: 最重要的診斷方法便是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切片檢查可以區分良性或惡性病變。不同的診斷,其治療方式大不相同。 分期: 口腔癌的臨床分期除了靠視診、觸診外,有時需要藉助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才得以完整。口腔癌分期的主要目的在確立治療方式的選擇,評估預後及比較不同治療方式的結果。目前口腔癌的分期是依據原發腫瘤大小 (T)、頸部淋巴結轉移與否 (N)、是否有遠隔轉移 (M) 的TNM系統來決定。 1.零 期: 即原位癌腫瘤細胞局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 2.第一期: 腫瘤的最長徑小於或等於2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隔)轉移。 3.第二期: 腫瘤的最長徑大於2公分但不大於4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隔)轉移。 4.第三期: 腫瘤的最長徑大於4公分或已轉移到同側頸部一個淋巴結,此淋巴結之最長徑不超過3公分。 5.第四期: 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包括: (1) 腫瘤侵犯鄰近的組織 (如:穿過骨外層,深入深層肌肉、上頜竇、皮膚)。 (2) 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 (不論是在原發病灶的同側、對側或兩側都有)、或是淋 巴結的最大徑已超過3公分。 (3) 已發生遠隔轉移。 治療: 1.外科治療:   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依期數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切除: *原位癌: 只做病變處切除。 *第一期: 只做病變處切除,視病情需要,加做頸部淋巴結切除。 *第二期: 病變處及上頸部淋巴結切除。 *第三期: 廣泛病變處切除及頸部廓清術。 *第四期: 大範圍切除病變處及頸部廓清術,可能包括臉部皮膚,或部分上、下顎骨。 2.放射治療適應症 除了少數例外,放射治療可用於不同大小的口腔癌,對於小的局限性腫瘤,手術切除及放射治療都是一有效的療法,但需要考慮到病人的年齡,對於手術或放射治療的意願及容忍性。對於第三及第四期的病人,則視情形可能需要合併手術及放射治療。手術後如有危險因素,如:手術切口邊緣仍有殘存腫瘤細胞、淋巴結轉移 (二粒以上)、淋巴結膜外侵犯、神經周圍或淋巴血管侵犯者,需行手術後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技術 放射治療時需要利用面具及模具或其它輔助固定病人頭頸部,製作鉛塊及驗證片。 3.化學藥物治療: 綜合多個研究系列顯示:手術前或手術後的化學治療可能可以減少部分遠隔轉移,增加少許病人的存活。但是對於頭頸癌而言,局部控制是最重要的;目前有研究發現放射合併化學治療對於晚期頭頸癌 (第三、四期),可增加局部控制率、顯著增加病人的存活率。不適或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應考慮放射合併化學治療。至於原本可以完全手術切除的腫瘤,手術前的化學治療並不能改善局部控制或增加病人的存活率。因此可以手術切除的腫瘤不建議給手術前的化學治療。

巧連智真好用

2006年10月16日
公開
1

這個月的巧連智幼幼版在播我不怕看醫生, 其中的內容就是巧虎感冒不僅乖乖的看醫生也乖乖的自己吃藥, 這對本來就很怕看醫生且吃藥總是要二個人抓的小宇而言超有效的, 話說, 小宇二天前就有點庫庫少的現象, 今天變得更嚴重了, 於是小宇媽準備帶小宇看醫生前, 給了小宇心理建設, 跟每天至少看一次巧連智的小宇說:你看,巧虎不怕看醫生,巧虎都乖乖的把嘴巴張開給醫生伯伯看,你也要跟巧虎一樣棒喔 小宇想了想似乎考慮了很久, 對小宇媽重重的點了一下頭,表示同意了 來到診所, 醫生問了小宇媽症狀後, 醫生先是看看小宇的鼻子, 小宇有小動一下不過算是過關了, 接下來醫生吸了小宇的鼻涕, 此時小宇本來想掙扎的, 但在小宇媽的提醒下小宇又安靜了, 這關也過了, 再來醫生又在小宇的鼻子裡噴藥, 小宇也乖乖的讓醫生噴, 看嘴巴時, 小宇也乖乖的張嘴了, 哇∼∼小宇媽不禁大力的讚美小宇一番, 接下來吃藥的難題又出現了, 小宇媽:小宇,你剛剛好棒喔,都乖乖的給醫生伯伯看耶, 小宇媽又說:等一下回家要吃藥藥了,你也要像巧虎一樣自己吃藥藥喔,不可以哭哭喔 小宇很開心的說:我要吃藥藥 果然回到家後小宇媽幫小宇把藥和好藥水, 小宇自己拿了張小板凳坐在小宇媽旁邊, 自己拿著滴管吸起藥水, 一口一口的把藥水喝下去, 喝得一滴不剩喔, 連小宇嬤看了都嘖嘖稱奇, 這一切都感謝功連智的功勞, 小宇實在太吃這一套了, 一個花個400元真是太值得了

小宇陪小宇媽上班

2006年10月11日
公開
2

今天小宇嬤有事要去台中, 小宇媽臨時找不到人幫忙帶小宇, 於是把小宇帶到公司上班, 小宇剛來公司先是乖乖的坐在椅子上玩小宇媽為他準備的玩具, 過了一個小時, 這小子還算乖巧, 但一切在小宇媽的老闆出現後開始變調了, 小宇媽小聲的對小宇說:要叫阿北喔, (因為老闆有禿頭,看起來比較老,怕小宇叫錯了,老闆會尷尬) 小宇真的在老闆放下電話後很乖的叫了聲:阿公 哇∼此時小宇媽大叫不妙, 於是指著老闆後面的白髮客人說:他是在叫後面的客人啦, 但老闆卻是很開心的大笑了幾聲, 完全沒有怪小宇的意思, 小宇媽也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小宇沒有因為小宇媽的更正而改口, 還拿著印有老闆照片的紙杯說:阿公在上面耶∼阿公耶∼∼ 小宇媽當作沒聽到, 小宇還不死心的在老闆身邊晃呀晃的, 邊晃還邊說:阿公在上面耶, 還把水倒在地上, 對著老闆說:我的水倒掉了 老闆:沒關係 小宇還特別喜歡陪客人, 老闆和客人坐在圓桌邊討論事情, 小宇便插一腳坐在其中一個椅子上, 不然就是在椅子上跳呀跳, 打擾老闆和客人的對話, 不知道是小宇天生人緣好, 還是真的太可愛, 竟然在小宇媽責罵小宇的同時, 大家都替小宇護航, 今天小宇在公司的表現不算太好, 但小宇媽卻很喜歡小宇來公司陪小宇媽, 這樣小宇媽就不會無聊了, 有空再帶小宇來公司搗蛋好了 PS:為什麼小宇媽都說”來公司”,因為小宇媽都是在公司完成日記的

小宇二歲一個月∼優兒_線上評量結果(兒童發展)

2006年10月01日
公開
36

孩子生產史- 1. 自然生產 2. 足月 3. 沒有黃疸 4. 沒有照光 5. 出生體重 2960 公克 有無下列疾病: ::: 孩子發展史- 1.可以填寫幾個月或填寫0代表尚未發展 7 個月會坐 8 個月會爬  14 個月會走  12 個月會叫爸媽  16 個月會說字詞 19 個月會講句子   2.不一定要填寫的資料 現在上什麼學校: 最喜歡吃什麼東西:紅蘿蔔 最喜歡誰: 奶奶或媽媽 最怕什麼東西或誰: 3.一定要填寫的資料 由誰照顧: 奶奶 孩子是否使用學步車:有 時 間:20060929-130158 ================評量過程========================== 評估之年齡層: 2歲到2歲11個月 評 量 尺 度: 從 不 ←─ 有 時 ─→ 總 是 1.在家的活動量大,總喜歡爬上爬下---->5 2.玩溜滑梯時動作總是十分小心---->2 3.偏食、挑食,不太會咬食東西---->3 4.可以配合聽從簡單的指令---->5 5.可以分辨東西的大小、長短---->5 6.會自己穿脫鞋子---->5 7.可以用簡單的句子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4 8.喜歡在床上或椅子上跳躍---->3 9.不喜歡站在高處,坐手扶梯時容易緊張---->1 10.不喜歡陌生人或其他小朋友身體的接觸---->2 11.喜歡重覆聽同樣的故事,有固執的傾向?---->3 12.可以專心的看圖畫或卡片達5分鐘以上---->3 13.會畫出線條代表不同的物品---->3 14.開始學習形容詞的應用(如:大小,長短,高低等等)---->5 15.常有丟擲東西的動作出現,常有打人或破壞的行為---->5 16.對於公園的搖搖馬或蹺蹺板等玩具缺乏與趣---->1 17.情緒容易緊張,不喜歡人太多的地方---->2 18.對時常聽到的音樂可以很快的哼出節拍和旋律---->3 19.喜歡運用不同顏色的蠟筆塗鴉---->3 20.可以自己使用湯匙吃飯,並維持桌面整潔---->3 21.常常喜歡問「為什麼?」和「這是什麼?」---->5 22.語言發展比同齡的孩子慢---->2 23.上下樓梯時一定要大人牽著手,並手扶牆壁---->2 24.容易怕生,在不熟悉的環境會顯得緊張---->2 25.對於聲音反應很敏感,可以分辨出不同東西發出的聲音---->3 26.能夠正確的分辨三種以上的形狀(○、□、 Δ)---->4 27.玩具使用後會自己收放到玩具箱或架子上放好---->3 28.會說唱兒歌,唱數從1到10---->5 29.常常喜歡在原地轉圈圈或繞著東西轉---->5 30.不喜歡坐車子,容易暈車暈船---->1 31.特別怕熱怕癢,對於一點小傷口也很在意---->2 32.聽覺記憶能力良好,可以很快的熟背兒歌或三字經---->3 33.可以分辨三種以上基本顏色並分辨相同和不同---->3 34.可以自己玩遊戲,開始會提出想法要求太人配合進行角色扮演---->4 35.可以運用200至300個字彙,能成句子嗎?---->4 ================評量結果========================== --------------------------------- ★孩子的活動量較大,注意提供孩子足夠的前庭刺激,避免孩子尋求刺激而影響靜態學習效果。 ==>促進嬰幼兒身體動作發展的遊戲 採訪�陳姵樺 攝影�于魯光 遊戲提供�長庚護專幼保科專任講師 張翠娥 促進基本動作發展的遊戲 長庚護專幼保科專任講師張翠娥張翠娥表示,嬰兒出生的頭一年,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動作能力的建立,包括抬頭、翻身、扶坐、獨坐、爬、站、走。第二年從走到跑、簡單的跳躍動作,第三年可以雙腳跳、騎三輪腳踏車、投擲球……等。基本動作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每一個動作發展的里程,就帶領孩子向寬廣的世界更邁進一步。 遊戲1 包春捲 適用年齡︰0個月∼3歲。 環境準備︰床單、被單或毛巾被擇一。 遊戲目的︰提供身體觸覺刺激,經歷翻滾經驗。 遊戲方式︰ 讓寶寶躺在床單或毛巾被上,只露出頭在外面。 像包春捲一樣滾捲起來。 拉住被子的一邊,讓寶寶滾出被單外。 觀察重點︰觀察嬰幼兒是否喜歡此活動,觀察嬰幼兒是否能順勢自行翻滾。 注意事項︰最好選在通舖式的床上或在地板上鋪上軟墊。可利用睡前或睡醒時做。孩子若是早上不肯起床,就可以和他玩這個遊戲。 遊戲2 不倒翁 適用年齡︰3個月∼3歲。 環境準備︰木板地或軟墊地板。 遊戲目的︰提供前庭平衡覺刺激,提供身體觸覺刺激,提升頸肌耐力,促進親子感情。 遊戲方式︰ 把嬰兒抱坐在腹部,雙手抱住嬰兒。 大人做仰臥起坐,孩子隨著大人如不倒翁般前後擺動。 (做此遊戲時,家長可隨口唸唱不倒翁的兒歌︰「說你呆,你很呆,鬍子一把像個小小孩。說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來」) 觀察重點︰先讓嬰幼兒俯臥地板上,觀察其是否會自己抬舉頭來。能夠獨立抬頭的孩子,可以抓住孩子的雙手做此遊戲。 注意事項︰還不會獨立仰頭的嬰兒要特別注意保護其頭部安全。嬰兒趴臥大人胸膛時,大人腳彎曲,等坐起後,讓嬰兒頭靠著成人的腳,慢慢滑躺下去。做此遊戲次數隨意,視個人體力而定。 遊戲3 彎彎路 適用年齡︰10個月∼3歲 環境準備︰拖鞋數雙或雙色腳印。 遊戲目的︰增進走、跑、跳的動作機能。促進敏捷反應力。 遊戲方式︰ 牽手走彎路──當寶寶會站,能牽著媽媽的手走路時,可在家裡客廳無物的地面上擺拖鞋,由媽媽帶著跨步走。 獨自走彎路──等寶寶能獨立走穩後,可讓寶寶學走彎彎路。等寶寶會雙腳跳後,可改用雙腳跳,更大後,還可用單腳跳。 圓圈圈──也可將拖鞋擺成圓圈,繞著走、跳、蛇行都可以。 觀察重點︰觀察寶寶走、跑、跳時會不會動作不穩或絆倒。 注意事項︰注意不要讓寶寶拿拖鞋放入口中當咀嚼的玩具。 幫助身體認知的遊戲 初生嬰兒對自己身體形象的知覺是模糊的,要透過摸索、接觸才會慢慢知覺到,例如︰嬰兒透過接觸會知道原來這是我的手,它可以抓東西、取食物;這是我的眼睛,它可以看到其他物體。這些身體形象認知的形成,是藉由大人不斷的伸出手告訴嬰兒︰眼睛看媽媽這邊、用你的小手抓抓看……,這種不斷用語言、身體探觸與實物探索的聯結,來建構嬰幼兒對自我身體形象的認知。 遊戲1 親子蹺蹺板 適用年齡︰2歲∼3歲。 遊戲目的︰增進肢體運用計劃能力。促進動作模仿力。 遊戲方式︰ 媽媽與小孩面對面、手牽手,當一方站著時,另一方就要蹲下去,像個蹺蹺板一樣,可以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 兩人對坐,媽媽的腳將小孩的腳套在內層,雙手拉好,一個往後躺,另一個就往前傾,這樣一來一往就像蹺蹺板一樣。 兩人面對面,做蹺蹺板動作,也可當小飛機,一邊高一邊低。(可配合兒歌音樂做上述的動作)。 觀察重點︰觀察寶寶是否能配合動作,做出高低姿勢。面對面模仿時,是否有左右相反的動作。 注意事項︰注意兩人之間的距離,不要拉傷幼兒。 遊戲2 萬能強力膠 適用年齡︰1歲6個月以上。 遊戲目的︰認識身體各部位的名稱。知覺身體各部位的功能。 遊戲方式︰ 媽媽把手伸出來,放在寶寶頭上說︰「哇!黏住你的頭了!」可故意裝著拔不起來說︰「唉呀!怎麼拔不起來!」然後再黏其他的部位。 與寶寶對坐,媽媽示範各種轉頭動作,最後故意不小心,頭與寶寶的頭黏住了。(可換身體不同的部位重複上述的步驟) 讓寶寶主動出擊,去黏媽媽的腳或肚子等部位,並讓寶寶說出身體各部位名稱。(可以同時黏住二至三個部位) 觀察重點︰觀察寶寶是否會模仿說出身體部位名稱。觀察寶寶能不能主動出擊。 注意事項︰先由大人示範說出身體部位名稱,再鼓勵寶寶說出。 遊戲3 磨豆漿 適用年齡︰3個月∼3歲。 遊戲目的︰促進身體協調運用能力。提供身體觸覺刺激。 遊戲方式︰ 嬰兒仰躺,或由大人抱坐在膝上。大人用手抓住嬰兒的雙腳,讓雙腳的腳掌相對。 使嬰兒雙腳掌如磨豆漿狀,口唸︰「磨豆漿呀!磨豆漿呀!豆漿一碗多少錢?」當唸到錢時,就把嬰兒的雙腳往外翻。 媽媽握住嬰兒的腳左右搖擺,一邊唸︰一塊錢、兩塊錢、三塊錢……。 最後媽媽抱著嬰兒躺下。 觀察重點︰一歲以上的幼兒可無意間問問他說︰「磨豆漿!」觀察寶寶是否會自行抬舉起雙腳,準備做動作。 注意事項︰抓握寶寶手腳時,請注意手腕力道、姿勢,不要傷及幼兒。 增進感覺發展的遊戲 視覺辨識、聽覺辨識、視覺追視、觸知覺、視聽動協調以及記憶能力等是建構嬰幼兒感官和感覺的基礎,這些能力發展的好,寶寶的感官、感覺才會有好的發展。 遊戲1 今夜星辰 適用年齡︰10個月∼2歲6個月。 環境準備︰手電筒或是鏡子。 遊戲目的︰加強視覺追視能力。經驗光線的變化。觀察光與影的關係。促進視動協調能力。 遊戲方式︰ 媽媽先把家中的燈都關掉,並打開手電筒,讓幼兒不會害怕,和幼兒說要去找星星在哪裡。 請幼兒找一找手電筒的光影(即星星)在哪裡,媽媽可以隨時晃動手電筒,移動光影的位置。也可以打開一盞燈,用鏡子反射光影,讓幼兒找光影在哪裡?並隨時移動,看幼兒視線的變化。可讓幼兒用手去抓光影。 觀察重點︰觀察幼兒的視線是否會隨著光影移動而移動,或是固定在同一個方向。 注意事項︰光影移動的速度不可以太快,以免幼兒跟不上而喪失興趣。 遊戲2 胖子、瘦子、捏鼻子 適用年齡︰2歲∼3歲。 遊戲目的︰促進幼兒聽覺與視覺的協調性。刺激幼兒反應力的發展。 遊戲方式︰ 請幼兒跟著動作唸︰「胖子、瘦子、捏鼻子」。胖子的動作是學大胖子走路的樣子,瘦子的動作是學瘦子走路的樣子。 等幼兒熟悉上述的動作後,再變化做相反的動作,如︰媽媽說胖子,並做胖子的動作,但小朋友必須說瘦子,並做出瘦子的動作。 可以想像更多相對的動作,如︰高個子對矮個子,大巨人對小矮人。 觀察重點︰觀察幼兒的反應力,以及幼兒是否了解相反詞的意義。 注意事項︰先從具體可做動作的相反詞開始做。 刺激運動平衡的遊戲 張翠娥講師指出,身體的平衡需要適量的前庭刺激,過與不及均對身體平衡的發展有不良的影響。現在的家庭空間較小,提供孩子的跑跳空間不足,所以現代孩子普遍有前庭刺激量不足的情況。前庭刺激量不足,會影響身體的平衡感和空間的位置判斷,若至發展精細動作的年齡仍未改善,則會使精細的視動協調動作發展不良,而導致讀寫的困難,所以適度的前庭刺激活動,可說是平衡動作的重要糧食。但要注意的是,前庭活動多為加速、減速、旋轉的動作,不宜在剛吃完奶、吃完飯或吃過東西後進行,否則易有嘔吐現象,飯後一小時至三小時是最適當的時間。 遊戲1 坐飛機旅行 適用年齡︰1個月∼3歲。 遊戲目的︰提供前庭發展刺激。讓嬰幼兒感受搖晃與速度。提供身體觸覺刺激。促進親子感情。 遊戲方式︰ 媽媽或爸爸仰躺在地,腳彎曲,抱嬰幼兒趴臥在小腿上。先上下左右輕晃幾下,讓小孩感受一下坐飛機的快樂。 口唸「飛機飛呀飛」,腳配合上下或左右較大幅度的晃動。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問他要飛到哪裡,地點由寶寶講,此時媽媽把腳緊靠胸膛,讓寶寶與自己更貼近。可重複此動作,次數不限,視大人體力與幼兒興致而定。 觀察重點︰大部份的嬰幼兒都非常喜歡這個動作,會玩得很開心。 注意事項︰當嬰兒頭已可以獨立撐起時,可讓嬰兒的頭懸空(不靠在腳上),以增強其頸肌的耐力。 遊戲2 升降機 適用年齡︰0歲1個月∼3歲 遊戲目的︰提供前庭發展的刺激。促進四肢的抓握力。 遊戲方式︰ 坐電梯──爸爸媽媽將雙手放在寶寶的腋下,將寶寶撐起,慢慢輕輕上下晃動,問寶寶要上幾樓?地球儀──同上動作,大人自己轉圈圈,讓寶寶享受旋轉的樂趣。 升降梯——媽媽伸出手臂讓寶寶抓吊掛在媽媽的手臂上,媽媽手臂輕輕上下移動。擺渡過江——方法同上,媽媽手臂朝左右方向搖動。 觀察重點︰觀察寶寶的表情是快樂、驚慌、還是痛苦。注意寶寶的抓握力是否會自行鬆落。 注意事項︰切記不能太快速上下劇烈搖晃。 ---------------------------------- ★屬於精力充沛型的孩子,對於遊樂設施等遊戲充滿自信與活力,可以觀察孩子對不同遊戲的偏好,依孩子體能發展情況,適時的提供足夠的活動,才不會使孩子總覺得無聊。 ---------------------------------- ★對這個年齡的孩子講道理,絕對比不上孩子自己的感覺更能影響孩子的行為。所以我們應該設法讓孩子正確的感受到對外界的變化,並做出適當的反應,這就是為什麼感覺統合能夠影響孩子的原因。 ==>漫談感覺統合 復健醫學系 汪宜霈 講師(88年2月) 在學齡前,小朋友的大腦,可以說是一部處理感覺的機器。在這段時期,小朋友都是直接藉由各種感覺,來認識自己的身體和他周遭的環境。他會學習在空間中如何對抗地心引力、做出適當的肢體活動、並且要學習不同的感覺刺激,所代表不同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在這些過程中,小朋友可以學習如何去主宰環境、能夠因應環境的要求,扮演適當的角色,例如做一個好的遊戲者、學習者,並適當的與他人相處。 小朋友的大腦,在正常狀態下,是一個組織良好的系統。我們雖然無法透視小朋友的大腦,但是,小朋友外顯的行為表現,就是大腦活動的反射。當小朋友表現出來的行為,與一般兒童不太一樣,或是沒有依循著發展程序發展時,我們便可以猜想,小朋友的大腦,是否有組織整合不佳的問題。感覺統合(SensoryIntegration)是大腦組織整合感覺訊息,為應付環境需求,做出適應性反應的一個過程。所以,這樣一個理論架構的提出,可以提供我們在治療上某種程度的幫助。但由於大腦中感覺整合的過程,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而且臨床上,小朋友表現出來的情形,也會不太相同,因此,感覺統合理論也同其他治療性的理論一樣,都有被不斷修正研究的必要。 感覺統合的創始者珍•艾爾絲博士,在一九五○年代初,開始致力於感覺統合理論的研究與發展,一開始,她利用此理論治療介入的對象,大部份為學習障礙的小朋友,她發現有許多智力正常的小朋友,但是一直學不會綁鞋帶、動作很笨拙,或是在課業上的學習上,會有學習不佳的情形。後來,這個理論被延伸到其他有神經行為發展問題的小朋友身上,包括智能障礙、自閉症、情緒困擾、不同形式的行為異常,及其他神經感覺基礎的問題。 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系統: (一)觸覺系統: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可以讓小朋友避開或抵抗危險,同時,它對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非常的重要。小朋友經由觸覺,在早期,可以和媽媽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在以後,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另外,在手部動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可以促進小朋友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是往後認知發展重要的基礎。 (二)前庭系統:它能使小朋友去感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及身體各種形式的移動及運動。而前庭系統在腦幹部的前庭神經核,能夠經由上行或下行神經通路及腦幹本身的功能,影響其他的感覺系統。它與眼外肌也有密切的關連,所以對於小朋友視覺-動作的協調,也有很大的幫助,而前庭系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對肌肉張力的影響,使小朋友能發展出正常的肌肉張力(尤其是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維持姿勢、產生動作及發展出正確的身體空間概念。此外,它會告訴我們個體在環境中的空間關係,使人在身體與情緒上有安全感,也有助於小朋友的心理發展。 (三)本體感覺: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受器而來的訊息,而其對感覺統合最大的功用,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動,因為動作是促進感覺統合發展最主要的途徑。它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另外,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覺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響個體計畫活動的能力。同時,因為本體覺本身有抑制性作用,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本體覺活動,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而感覺統合的治療原則,就是利用臨床觀察及各種評估工具,去分析小朋友在那些方面產生了問題,而針對上述所提三大系統,直接給予小朋友各種適合的感覺刺激,或者利用特別設計的活動,間接的給予刺激,感覺與動作之間有密切的關連,利用經過設計的活動,來控制各種感覺刺激的輸入,小朋友為了達成既定的目標,自然會整合各種輸入的刺激,做出適當的動作反應。感覺統合理論的提出,使人們不再只著重於運動功能的訓練,而進一步注意到感覺與動作之間的重要關連,而評估的進行、治療活動的設計,都必須經由合格的職能治療師來進行,才能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 ---------------------------------- ★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和價值觀,不要以為孩子小而隨便應付孩子的問題,因為家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所謂『三歲定終身』,孩子的教育要從現在開始。 ---------------------------------- ★利用玩具或家中的東西,鼓勵孩子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並告訴孩子體驗這些東西的不同,這些活動都是孩子從生活中去學習最方便、好玩而容易的遊戲,如果您想提升寶寶的資優能力,每天持續的親子遊戲才更有效果。 ---------------------------------- ★請給孩子自己做的機會吧!雖然開始做不好,但請千萬忍住為孩子動手的衝動,以免抹煞了孩子自我挑戰的動機。孩子必須透過不斷的操作來思考事情的解決方法,請提早準備的時間讓孩子練習長大。 ---------------------------------- ★您的寶寶已進入了語言學習的爆發期,除了讓孩子多聽、多說之外,良好的視聽整合練習和口腔控制能力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父母若能提升孩子的興趣可以讓孩子的語言進步更快。 ----------------------------------

老街巡禮

2006年09月30日
公開
22

今天放假的小宇爸開心的帶著我們一家四口出去玩囉, 小宇爸:要不要去台中買雞腳凍呀, 小宇媽:好遠喔 小宇爸:那去新竹吃小吃吧, 小宇媽:今天倒扁的人群好像在新竹耶,會不會很多人呀 小宇爸:也對,那我們開北二高往南下再邊想要去哪好了 小宇媽:好呀 於是我們便起程囉, 才上交流道, 小宇媽:我們去北埔好了,可以吃客家菜又可以逛 小宇爸:好呀 之後,小宇媽和小宇就開始睡得不醒人事, 小宇媽一直到目的地準備停車時突然醒了過來 帶著小宇到二年多前小宇還在小宇媽肚子裡時和小宇爸去吃飯的那家店, 裝潢還是一樣古色古香, 只是生意似乎比以前差多了, 不過東西還是蠻不錯吃的, 我們吃完飯稍微逛一下就準備上車了, 這時才下午2:00左右, 小宇媽:還早耶,我們再去別地方逛逛吧 小宇爸:不然去內灣好囉, 小宇媽:會不會很遠 小宇爸:就在前面而已 於是我們來到內灣 但這次我們沒有逛老街, 我們帶小宇去溪邊泡水, 小宇很開心的拿石頭往水裡丟, 玩得褲子都溼了, 沒有準備褲子的小宇媽只好逛去老街買褲子, 誤打誤撞之下在一家只有賣兒童內褲的店裡買到了兒童四腳褲, 看起來很像睡褲, 沒辦法之下也只好將就啦, 不過小宇倒是挺喜歡那條內褲的, 因為上面印有小宇最愛的各式球類, 之後便在小宇爸的帶領下玩起賽車, 小宇爸載著小宇二人上路, 剛開始小宇很開心的坐在一旁手抓方向盤, 沒多久開始不說話且一臉呆滯, 接著一副快睡著的樣子, 於是小宇爸趕緊把小宇放下來, 小宇媽還真怕小宇吐了咧, 不過看小宇爸興奮的樣子更確定車子是小宇爸的第二生命, 看來小宇也遺傳了小宇爸這點囉 雖然今天沒有特別計劃行程, 但我們一家四口難得一起出去玩, 讓我們更愛彼此, 更增進彼此的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