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毅怡安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上元 中元 下元的由來

2008年11月14日
公開
12

謝謝好友水草的朋友媽咪提供喔! 今天是農曆10月15日,很多人在謝平安,同時也是下元節, 對下元感到好奇,所以找了一下資料, 才知道原來堯、舜、禹就是我們俗稱的三界公!!! ******************************** 三界公俗稱三官大帝 以中國的中教來說, 玉皇大帝示眾神之王,其次是天官, 地官, 水官 , 他們監督哪些人做好是, 哪些人做壞事. 天官是堯帝, 因為堯帝愛護老百姓就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般又把帝位讓給賢明的舜, 因此他的仁德感動了玉皇大帝, 所以命堯為天官. 地官是舜帝, 因為舜平常對父母分常孝順 ,又帶領民間開墾土地有功, 玉皇大帝便受他為地官. 水官是禹帝, 大禹教人們以疏導的 方法,又帶領人民開墾土有功, 玉皇大帝便受他為水官從前每逢下元節來臨, 水官下降凡間巡查人間得善惡, 為人們解除災難.家家戶戶張燈三夜, 在正廳上掛著一對提燈, 並在燈下供奉魚肉,水果等.   三官就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的合稱,全名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在道教中地位僅次於玉皇上帝的神祇。道教宣稱三官能為人祈福、赦罪、解厄。   民間,三官大帝俗稱的「三界公」,即掌管天、地、水三界的神明,其本上是從自然崇拜而來的,後來被人格化,才成為一種類似於靈魂崇拜的神明。在道教的神格中,其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不過民間專廟供奉的並不多,一般只是在各道觀中,懸掛錫爐禱祭,而這錫爐便是善男信女口中的「三界公爐」。   民眾對於三官大帝的崇敬,乃源自於古代人對天、地、水自然界的崇拜,而至於「三官」的叫法,主要則是開始於東漢時期張角所創立的「五斗米教」。相傳其可為民眾消除災難,治療疾病,而方法則是將生病或想懺悔罪行的人,將其姓名及罪過悔意,寫在三張紙上,一張放置於高山,或是燒成煙升上天,一張則埋入地下,最後一張,放沈入水中,這可能是對天、地、水,這「三官」最早的淵源。   「三官」,其實是三位合稱一體的,主要就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在遠古時代,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等禮儀。《儀禮》的《覲禮》篇有:「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是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則為道教為信徒治病的經典;「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則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天官賜福:正月十五日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管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七月十五日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管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十月十五日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合而成,總管水中的所有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人們對於自然神的崇拜,非常容易將其人格化,因而衍生出多種民間傳說。有一種民間的說法,相傳三官大地,是古代的堯、舜、禹三帝,由於這三人,對天下有莫大的貢獻,因此死後就被封為天、地、水三帝,分別掌管三界,並治理民間,保護人民。   一說:三官起源於金、水、土三氣。認為天地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而將金、土、水配以天、地、水三氣,而為三官。   另有傳說,三官是元始天尊有三個兒子,其神通非常廣大,長子封為「紫微大帝」,次子則為「清虛大帝」,三子則為「洞陰大帝」,各掌管人間天、地、水各司之神。   又有一種傳說是,此三子乃陳子禱與龍王三女所生,法力無邊,故為元始天尊所封。   民間一般相信三界公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反映出民眾對於自然界中的天、地、水之崇高地位,且家家戶戶於三元節皆會準備豐盛的祭品,祈求三官大帝賜福消災解厄,及感謝其保佑平安順遂。三官大帝的誕辰,分別是上元正月十五誕辰的天官大帝,中元七月十五日誕辰的地官大帝,下元十月十五日誕辰的水官大帝。奉命於民間治理民眾,分別接受信眾祈求賜福、赦罪及解厄。   而每逢「三元節」,即是祭祀三官大帝的重要日子,三元節即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三官大帝的誕辰日,不管哪個節日,一般皆以三界公祭拜,祈求三官大帝賜予福氣安康,解去厄運,免除災難。而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金籙、黃籙道場,以祈福消災。三尊神像在廟的排列:天官一品紫微大帝祀於神龕內中央,地官二品清虛大帝祀於神龕內右側,水官三品洞虛大帝,祀於神龕內左側。   民間通常於上元時祭祀而中元和下元則不再祭祀。三官和玉皇上帝一樣很少供奉神像,普通都只準備一座爐祭祀,稱為「三界公爐」。有供奉三官大帝者,以合祀為多,很少有三官分開來供奉的。

轉貼~母親的態度,是造就孩 子最大因素

2008年11月04日
公開
10

母親的態度,是造就孩 子最大因素 誰最能左右孩子的智商? 2004.05.26 中國時報 洪蘭專欄 不論環境怎麼辛苦,母親的正向樂觀態度,是造就孩子擁有信心與信任的最大因素 在捷運上聽到一個媽媽在訓兒子,雖然是下班時間,車廂擁擠,但是母親聲音很大,大家都聽得見,大意不外是:「我這麼辛苦賺錢,你不好好讀書,花了這麼多錢補習,怎麼還是補出這個爛分數!」 大概分數實在太爛了,母親動了氣,就罵孩子:「你實在笨得跟豬一樣。」 想不到原來低頭挨罵悶不吭聲的孩子突然爆出一句:「如果我是豬,那你就是豬母。」 大家哄堂大笑,孩子一看闖了禍,一溜煙逃到別車廂去,留下母親楞在那裡。 看到這一幕,使我想起美國有一份長期追蹤幼兒發展的報告,它最後的結論是「母親的個性,不管是與生俱來還是居家環境所造成的,對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影響力超越早期的介入計劃」。 這個計畫是美國在1970年代初期找了107個低收入家庭針對孩子做特別的,從四個月大起到小學三年級為止,提供語言發展及拼音識字技巧的訓練,然後追蹤這些孩子到21歲時的表現。 結果發現一開始時,有經過輔導的孩子表現優於對照組,越早參加這個「介入」計畫的孩子在學業、智力上的表現越優越,例如到十二歲時,有參加的孩子平均智商為94分而未參加的平均只有88分。 但是隨著年齡增加,介入的效果開始減少,到十五歲時,介入組只比對照組多4.1分。 當實驗者把別的因素都分離掉後,發現母親的智商因素居然比參加計畫的長短更能解釋孩童的表現,母親的智商可以解釋十二歲時介入組和對照組兒童學業差異的百分之二十五,而參與介入計畫的早晚只能解釋百分之三到六的差異。 其實沒有這個研究,我們本來也知道「母親的態度」對孩子的成就非常重要。 美國太空總署的總工程師希坎姆在他退休以後寫了一本自傳《十月的天空》。 在這本書中,他說他之所以能夠從貧窮的煤礦小鎮學校脫穎而出,拿到西維琴尼亞州科學展覽的第一名跟他的母親有關。 他當年為了研發比較有效的炸藥使火箭飛得高一點,曾經把他們家的熱水爐給炸掉了,他當時非常緊張,以為一頓「竹筍炒肉絲」跑不掉了,害怕得不敢回家,當他餓得受不了,硬著頭皮回家時,想不到他的媽媽居然沒有罵他,只跟他說:「我早就告訴你父親這個熱水爐要換了,他都不聽,現在他必須要買一個新的了。」 他聽了非常感動,決定一定要將火箭發射成功來報答他媽媽,他母親的態度改變了他的一生。 美國布希總統身旁最紅的萊斯女士也說她小學五年級時,有一天放學回家看到她家的東西都堆在馬路邊,原來她母親付不出房租,被房東趕出來了,她當場決定輟學去做工賺錢,她母親不肯,對她說:「沒有房子住一樣可以讀書,但是不讀書一定不會有房子住,你要改善我們的生活只有讀書,讀了書以後一定會有房子住。」 她一路靠獎學金念書,最後當了總統的特別顧問,她母親果然盼到了一棟房子。 所以不論環境怎麼辛苦,母親的正向樂觀態度,是造就孩子擁有信心與信任的最大因素,我們一向都說每個成功的人背後有個偉大的女人,這個研究只是更肯定這個看法而已,父母不要妄自菲薄,小看你的孩子,找出他的長處,肯定他,他以後會十倍來報答你。

給孩子跌倒的機會 ~轉貼

2008年10月15日
公開
28

這是媽媽的好友"龍醬"寄給媽媽的文章 給孩子跌倒的機會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我以前教書的學校有個附設幼稚園,我常帶學生去觀察,幼稚園中有個沙坑,內有一些玩具,如小鏟子、空瓶子及漏斗,小孩子很喜歡把沙裝在漏斗中再裝到瓶子裡。 因為學校很大,各種國籍的人都有,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外國的小孩子用小鏟子把沙裝在漏斗中,因漏斗會漏,沙裝不滿,小孩子便把手指頭塞到漏斗底去堵住漏口,當沙裝滿時便把它移到瓶子旁邊,把手指放開將沙漏放進瓶子中,但是沙漏的速度很快,從手指拿開到對準瓶口,沙便漏的差不多了,這時孩子會鍥而不捨,一點一點累積,手指移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突然之間,孩子開竅了,他把漏斗口直接對準瓶口再倒沙,瓶子很快的就滿了,這時孩子會發出勝利的笑聲,高興的回頭看媽媽,媽媽會拍手以示鼓勵。 中國的母親便不一樣了,當孩子拿起漏斗,沙從底部流失時,中國的媽媽便立刻蹲下去說:「來,媽教你,把漏斗對準瓶口,再把沙從這裡灌下去。」 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早學會用漏斗,但他很快的便不玩漏斗了,爬出沙坑要媽媽抱。 在這裡我看到了中西教育方法的不同, 我們什麼都願意為孩子做,多替他做一些,孩子少辛苦一些。 我們忘記了冤枉路其實也是學習的方式之一, 有些發現是要在走了冤枉路之後才會出現的, 而且自己辛苦後的成果特別甜美, 它帶給孩子「知」的喜悅「Eureka!我知道了」這個喜悅會使前面的挫折感一掃而空。 反觀我們的父母,剝奪孩子從失敗中求經驗的機會,也剝奪讓他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別人告訴你的解答,不及你自己作出來的解答有意義,所以孩子很快就沒興趣了。這種動不動就找大人幫忙,輕易就放棄挑戰的現象在上學後非常明顯,中國的孩子碰到不會的問題時,常停下來等大人幫忙,不會自己想辦法。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但是可以教他保護自己之道,我記得在美國時,老師說人生免不了會被人騙,美國父母教導孩子:第一次被人騙是shame on you,但是第二次再被人騙就是 shame on me,自己的錯了,因為我怎麼沒有從上一次的經驗中學到教訓,會繼續被你騙,因此是shame on me。 人生很多經驗是要付代價的,但是也使我們了解這個錯誤,痛定思痛,以後永遠不再犯它。 適量的挫折也培養孩子的忍受力與同理心,以後容易與人相處。 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伴著孩子,及早在遊戲中訓練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是很重要,鼓勵孩子去試新奇的做事方法,不必事事都依你的想法來做,孩子們自發性的創造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