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凱捷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7招讓孩子遠離電視

2007年02月18日
公開
31

即將放暑假,孩子長時間「掛」在電視機前,搞壞眼睛、體能、智力、腦力 與性情的噩夢又要開始。 《康健》提出7招,幫助爸媽不再煩惱。 盼盼最愛看電視了,她可以整天盯著電視看,她喜愛的電視節目大概有三百個。她可以用右手快閃無敵的大姆指按遙控器,轉台速度無人能比。 有一天,電視居然壞了。狗兒吠吠帶盼盼出門修理電視,結果他們經歷一連串的驚奇與冒險:跳繩、躲貓貓、游泳、釣魚、在街上兜風畫畫、上圖書館唸書給對方聽、以及躺在草地上看雲。 如果不是電視壞了,盼盼不會有機會到外頭玩耍,連晚上所做的夢都不一樣。 ∼摘自《盼盼愛看電視》 作者: 葛連.麥寇伊 其實很多小孩跟盼盼一樣,每天只會盯著電視機看,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好玩,大人拖也拖不動,電視怎麼也關不掉。 事實的確如此。兒童福利聯盟在2003年的調查發現,小孩不上學時最常做的事就是看電視。 美國的研究發現,孩子一天最少在電視機前待上2小時,週末更多。台灣也現象相同,政大傳播學院的研究發現,兒童從放學到晚上十點,家庭開機時間平均是3小時20分鐘,兒童每天看2小時電視,週末更高達5小時。 孩子看電視時間過長所造成的傷害與影響,相關研究層出不窮。例如,容易過胖、變笨變傻、懶散被動、注意力降低、扼殺想像力。因為電視強烈的聲光畫面,讓孩子的腦部只維持在原始區域運作,無法刺激他們思考區域的發展。 看太多電視也會增加孩子的霸凌行為,因為他們從四方型的銀幕看到太多的言語暴力與攻擊行為。 因此,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別讓兩歲以下的小孩看電視,至於大小孩,建議只看優質節目,且一天不超過兩小時。 如何能幫助孩子不黏在電視機前: 1 先跟孩子訂好看電視規則,包括看的時間和次數。 「先說好規則,可減少爭執和賴皮的機會,」史丹佛大學兒童學教授羅賓森建議。比如說,週末就和孩子討論下週可看哪些節目。 其他基本規則,像吃飯時不能看電視、功課沒做好不能看或是看到幾點就要去做功課,都要事先跟孩子說好,也要讓照顧他們的祖父母或保姆知道,培養他們信守承諾的習慣。 節目看完了,一定要關掉電視,而不是讓孩子「掛」在電視機前,隨意瀏覽,增加戀棧的機會。 2 陪孩子一起看電視,解釋討論內容。 政大廣電系副教授吳翠珍解釋,家長如果能介入電視節目的詮釋過程,將會加深或扭轉兒童看電視的角度,如果和孩子有充份的討論,也會減弱電視的影響力。 此外,也別忘了廣告。美國的研究發現,小孩一年會看到4萬個廣告,其中包藏著許多高卡路里與油膩垃圾食物的宣傳,不斷引誘孩子消費購買。因此別認為廣告時間就可起身做別的事,還是要留意孩子看了什麼廣告。 3 以優質的DVD取代不好的電視節目。 其實已有愈來愈多的家長發現電視節目並不能提供孩子有益的內容,願意花錢購買或租借優質的DVD當孩子的教學工具。 例如很多孩子都喜歡看的巧連智,幾乎已成為他們的共同話題,不看還無法跟其他小朋友分享聊天。現為全職媽媽的小婷是虔誠的基督徒,除了購買益智性的教學DVD,她還為孩子準備優質的教會兒童節目,介紹耶穌和聖經的教導,「孩子看習慣了,也不會吵著要打開電視,」她分享她長期堅持的結果。 4 把電視機放在不顯眼的角落,也把遙控器收起來。 自從1960年代人類有了電視機,它似乎就霸佔了客廳最重要的角落,但現在最新的潮流卻要把電視機推到最不起眼的角落,以減少它的誘惑。 美國關機聯盟(TV Turnoff Network)就不斷倡導,「把你們家的電視機藏起來,連遙控器都一起收起來。」 如果害怕或不習慣家裏突然沒有電視機的聲音,不妨打開收音機,利用音樂和有趣的廣播節目當家裏的背景音樂。 5 別在小孩的房間放電視機。 美國關機聯盟也提醒家長,別在孩子房間放電視機。現代人的家裏都會有一台以上的電視機,理由是讓家中不同成員各取所需。但如果在孩子房裏也放電視機,只會讓孩子和家中其他成員更疏遠,也會影響他們做功課和睡覺的時間,更糟的是父母看不到孩子是否看了不健康或不該看的節目。 6 別把電視當褓姆。 別因為無暇陪伴,就把孩子丟給電視。相反的,可請孩子來分擔一部份家事。 像職業婦女王曉清很早就注意到家裏唯一的孩子一放學就趴在電視機前,叫也叫不動,而她又要忙著準備晚餐,沒辦法陪她。後來她想出一個好方法,就是找女兒一起準備晚餐。所以女兒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會在一旁洗菜整理菜葉,慢慢的還可以炒菜。她也利用這段時間和女兒聊天談心,了解她一整天發生了什麼事。 多年後王曉清開心地說,沒想到是一舉數得,一開始只是不想讓她看太多電視,後來卻教會她做菜,母女倆還因此變得很親近,讓爸爸都有點嫉妒。但她也說,一開始的確有點困難,因為孩子想看電視,會排斥她的提議,但經過她的堅持及鼓勵讚美,女兒才慢慢接受。 她也建議每個父母都要花心思想一下,如果沒辦法陪小孩,又不想用電視當保姆,就該找事給他們做。 當然,也別把電視當處罰或獎賞工具,因為那將增添電視的價值與神奇魅力。 7 大人也要以身作則,關掉電視,花心思創造更多有趣的家庭活動。 「如果不想讓孩子看電視,大人以身做則,和小孩溝通會更有用,」苗栗縣社區大學企劃組組長林咨伶建議。 苗栗縣社區大學連著三年舉辦「關機運動」,鼓勵社區里鄰關掉電視,出走參加藝文活動,或是運動健身,更重要的是,增加與家人互動相處的時間。 參與活動的吳太太笑著說:「關掉電視,家庭時間真的多很多。」但一開始的確有點恐慌,不知道要做什麼,後來他們去參加社區大學所舉辦的寶貝讀書會、親子布袋戲和戶外活動,發現外面的世界真好玩。 如同盼盼因為電視壞了才走到外頭,卻意外發現不看電視,還可以做很多事,而且更有趣,更有收穫。 康健雜誌 91期 文.吳若女  攝影.邱瑞金 . . . . . . . 此篇日記點閱人數:

孩子零用錢怎麼給?

2007年02月17日
公開
37

【家庭智囊團1】抽屜裡的現金卡◎左拉(彰化縣) 我親身見過一種成功的自我管理方式,適用於自制力較強的孩子,對親子關係及孩子日後理財觀念都有加分效果。 伯父有兩個懂事負責的兒子,在他們兄弟倆分別上國小五,六年級時,父親把他們叫到跟前,指著書桌抽屜說:這裡面有爸爸放的錢和一本筆記簿,你們可以自由來這個抽屜取用零用錢,但是一定要誠實登記日期和錢的用處,每次拿錢都不忘登記後簽名, 爸爸信任你們,也希望你們不負爸爸對你們的信任!十幾年來,每次他心血來潮檢視紀錄部和剩餘的錢,他都深感欣慰,不管兒子花的錢多寡都會清楚交代,父子之間的信任感日益深厚,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不過他也建議:給小孩零用錢的方式要視孩子的個別差異而定,用心觀察,嘗試錯誤,在錯誤中找到平衡點。 【家庭智囊團2】打零工,不影響課業為原則 ◎周明泉(南縣) 一般家長常面臨零用錢的三大困擾: 1.該給小朋友零用錢嗎? 2.父母究竟該給子女多少零用錢? 3.父母該如何善用零用錢的教育功能? 我覺得零用錢是親子關係的橋樑,運用不當,則會導致親子疏離、對立,有的更演變到嚴重的傷害事件,正確的作法是,家長可藉由零用錢來教育子女如何妥善運用,以培養節約儲蓄的好習慣。 給零用錢的原則,我的經驗是:依孩子實際需要(如年齡、家庭收入…)給與,金額可與孩子商量,國小每月400﹣500元、國中每月800﹣1000元、高中每月2000﹣3000元…,而分散應比集中好(如一星期一次),如此較可提升孩子等待的功能,至於以打工來賺零用錢(如洗車、做家事…等),應考量以不影響課業為原則。 【家庭智囊團3】檯面從容 檯下關切 ◎鮮媽(屏東) 孩子讀中學時,我也是一週或一個月給一次零用錢,訓練孩子的理財能力,但這法子似乎讓孩子不懂得感謝,甚至錢花到那兒都不知道! 後來,我將錢(有大小鈔和零錢共兩千元)置於透明盒子內,任由孩子自行取用,每天花用多少,一目了然。表面上我把孩子當大人看,給予絕對的尊重,只告訴他省點用;暗地裡我天天查看、記帳並做補充。 沒想到一向花錢無度的孩子,竟然有了令人驚喜的表現,需花大錢時也會主動問我的意見,至於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轉變,我想是因為得到了尊重,而表現出的自制行為吧! 【家庭智囊團4】有限度給予自主權 ◎楊富閔(台北市) 我給孩子零用錢,是在每學期開學前發給5000元,零用錢發給之初就與孩子約定支出的範圍,並要求她要學習記帳。 支出項目包含學校每月餐費、文具用品、零食等,為教導孩子正確支用零用錢,每周會看一下支出內容,平日要孩子購買東西時索取發票或收據;可了解支出項目,讓她養成隨手要發票的習慣,說不定還能中個小獎。萬一學期中即用罄可憑帳簿來要求補足,否則待下學期開學前才結算。 如此一來,讓她有支配金錢的自主性,父母又能了解孩子的金錢流向,可謂皆大歡喜。 【家庭智囊團5】從小養成良好金錢觀 ◎楊明哲(中縣) 如果沒有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金錢觀,長大了,受苦最多的絕對是父母。 1.從小就為他們開立金融機構戶頭,將壓歲錢等給他們的錢通通存進去,讓他慢慢體會自己財富增加的感覺,這種無形的成就感,是很難得的! 2.以壽險或定期定額基金的方式,善用時間的力量,累積成一筆可觀的財富後再來運用。 3.家長付錢的時候要讓孩子看見,甚至由他完成交易。這類要花錢的事,都是全家一起分享的,就算需要零用錢,也不能只獨善其身。 4.問清楚用途再給,至於其他的消耗、奢侈品,或是零食等,容後再議。 【家庭智囊團6】交易方式,學不得! ◎陳玉華(屏東縣) 七、八年前姊姊的女兒寄住家裏,每次叫她吃點心或水果她都推遲,我以為她胃口不佳,結果是姊姊給她一筆零用錢,所以她就自己去買喜歡吃的垃圾食品,甚至每天都去文具店或雜貨店買東西,買到老闆娘都成了她的朋友,後來我要姊姊收回零用錢,才將孩子愛亂買東西的壞習慣改掉。 其實給孩子零用錢並非壞事,但千萬不要以交易方式給與,這樣孩子會不懂感恩,會不珍惜。不妨觀察孩子喜歡甚麼,鼓勵孩子存錢去購買,這樣得來不易的東西才會珍惜。 中國時報 . . . . . . . 此篇日記點閱人數:

孩子的功課問題...粗心大意又錯漏百出 怎好???

2007年02月16日
公開
38

孩子的功課問題,為很多家長帶來不少的煩惱。 她七歲的孩子大明,在做功課時時常不專心,而且更十分粗心大意 ,功課中錯漏百出。「丙」、「C-」、20-30分的成績,已是司空見慣。 陳太向我訴說:「在上次家長會中,老師要求我多督促大明的功課 ,其實我已盡了力,但他卻仍是這麼不對勁,教我怎麼辦?」 可見陳太實在有苦難言,感到老師極不體諒。 深切明白,很多家長都十分關心子女的功課,只是不得其法。 將孩子的問題完全歸咎家長,實在有點不公平! 我安排了一次機會,觀察陳太如何督促大明做功課。 原來她十分緊張,每見孩子字體不端正,或計數出錯,便立刻直言指正。 而大明則每每感到無奈,唯命是從地將錯處擦去,然後更正。 陳太說:「他就是這樣,總是要我看管著他,才可避免錯誤。 我一旦不在旁督促他,功課便會一塌糊塗。」 我明白陳太的苦況,也明白大明的功課為何會這樣不濟! 要孩子的功課做得好,信心和興趣是最重要的。 沒有信心,便會處處猶疑;沒有興趣,便不能專心致志。 父母過份干預,不單打擊孩子的信心和興趣,更會造成滋擾。 我向陳太提出這樣的建議: 父母為孩子訂立明確的功課時間表,讓他們在指定時間內自行完成功課,是最恰當的做法。 在預訂做功課的五分鐘前,提醒孩子開始要停止其他活動, 收拾心情做功課。 在做功課期間,不要太多干預;但若然孩子有不明白, 父母便給予引導。 孩子的功課中,有些地方會做得工整和正確,而有些則有錯漏。 這是自然的事。父母在糾正孩子時,應先指出他們做得較好的地方 ,給予稱讚,然後才提醒他出錯之處。 在一個晚上,陳太對大明說:「媽媽從今天開始,嘗試由你自己 做功課。如果你有不明之處,你當然可以問我,否則我只會 間中看看你的情況,不會下下督促著你。你告訴我,每天甚麼時間 做功課,是最為適當的?」他同意每天下午二時三十分開始做功課。 陳太大致能按照計劃行事。在二時二十五分,她便要大明停止活動 ,準備在五分鐘後做功課。當大明在做功課時,她不會太多干預, 只是間中到他身旁,說些鼓勵的話,例如:「這處寫得不錯。」 「這題數做得正確,很好!」 陳太向我說,最困難的是要避免說些批評的話。 以往「你看,這些字多難看」和「你真大意,這處又做錯了」 的話,是她常掛在口邊的,但現在,她?」, 要學習欣賞孩子, 說鼓勵的話,建立他的信心。 陳太也有她的疑問:「難道孩子做錯了,也不要求他改正?」 這當然不是。但父母最好在孩子完成一項功課後,才要求他自行檢查。 在他們檢查後,父母可以問:「你認為那處寫得不好?」 「你看看這題數有沒有問題?」, 要讓孩子動腦筋,要讓他發現問題 ,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再者,檢查功課更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再者,父母也不應要求孩子大幅度重寫一些文字。 父母應向孩子說:「這部份寫得頗好,如果你其他部份也寫得像這處一樣,那就很好了!」 多讚賞孩子,只要求他們重寫一些太難看的地方,已是足夠了。 「如果不要求孩子重寫那些不端正的地方,功課便會很低分!」 這也是很多父母的擔心。 我提出疑問:「孩子的平時分,對他們的名次有沒有影響? 在他的成績表內,有沒有登記他們平日的功課成績?」 這是很多父母的盲點。 孩子的平時分,對他們的名次其實只有輕微的影響。 父母不用為此而過心憂心。當然,這並非容許孩子馬虎地做功課 ,而是要指出,孩子在做功課的過程中,是否感到自信和有趣 ,是否能重溫課堂所學習到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分數不高,也不會有災難性的後果! 這也是做功課的意義:孩子,做功課,不是為了顯示他的能力, 而是要藉此消化老師講授的內容。他們從中是否能重溫和鞏固知識 ,才是最重要的。 做功課過程中的學習得益,遠較所獲得的成績為重要! 陳太的計劃,並非立竿見影。但過了一個學期,她興高采烈地對我說:「大明這學期的成績進步了。 我明白到,做功課,可以慢慢來 ,最重要的,是要他回想老師在課堂上教過的東西, 將學習內容應用到功課中。做功課,其實是一個溫習的機會。」 她的頓悟,我希望你也能體會到! 作者: 張兆球 . . . . . . . 此篇日記點閱人數:

糾正孩子的握筆姿勢

2007年02月15日
公開
45

橡皮筋 糾正握筆姿勢 小朋友在學寫字的時候,總是姿勢不正確,正確的握筆姿勢四指要併攏,掌心要空,筆與桌面呈現50度角,利用橡皮筋在輔助這些姿勢,約兩個禮拜之後就會有顯著的功效。 揮別歪七扭八的字體 文�腦神經訓練師 王秀園 「明亮」是一個有書寫困擾的孩子,他寫字時字體會歪七扭八、忽大忽小。 針對有這類困難的孩子,美國特殊教育學家藍那(J. W. Lerner)研發了一些基礎教學策略,讓家長和老師可以運用在教學上,這些方法也可以用來幫助剛開始學習書寫的孩子,做好暖身的工作。 接下來我們就概略的轉述藍那教授研發的教學策略。 (一)寫字姿勢  現代父母(包括爺爺奶奶)對孩子教育的關心,已到過度緊張焦慮的地步,像明亮的祖父母這樣任由孩子在不適宜的環境裡做功課的情形很少見。不過,一般家長常會記得提醒孩子寫字時要坐姿端正,不要坐得歪歪斜斜的,卻忘了選擇適合孩子身高,合乎人體工學的書桌椅子。 評斷寫字的書桌椅是否適合孩子,除了舒適、耐用之外,還要注意當孩子坐下來時,雙腳的腳底是否可以輕鬆的放在地板上,兩手的手臂是否可以舒適自在的放在桌面上扶住寫字的紙張。 當然也別忘了,寫字的簿子和紙張要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才不會養成歪著身體寫字的壞習慣。 (二)握筆  許多孩子在學習寫字時,精細肌肉還沒有發展成熟,所以無法掌握正確握筆的方法。家長和老師除了教導孩子正確握筆的手部姿態,引導他們多做練習之外,還可以運用特殊的橡皮套,或在筆上貼上標籤,來幫助孩子握住筆的正確位置。 如果孩子的大小肌肉還沒辦法應付書寫這麼艱鉅的工作,父母和老師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來加強補足。 (三)運用不同材料練習寫字動作  準備淺底的烤盤,在裡面分別盛上觸感不同的材料,例如細沙、綠豆、米粒,或是廣告顏料、水彩,讓孩子用手指或筷子來練習寫字的動作;也可以廢物利用媽媽用舊的化妝海綿,沾一點水在白板或黑板上自由書寫、繪畫,鍛練手臂、手和手指等大肌肉的活動,做好握筆寫字前的暖身運動。 (四)臨摹描繪  當孩子的大小肌肉已能應付握筆寫字的工作要求時,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做一些運筆練習。老師或家長可以充分運用鮮豔的色彩,在厚紙板上畫出幾何線條、圖形、數字或是筆畫簡易的國字,在製作好的紙板上覆蓋透明的玻璃紙或透明的塑膠片。 然後引導孩子運手手指或粗蠟筆、麥克筆,在透明紙上臨摹描繪紙板上的圖形或國字,讓孩子熟悉書寫文字時手腕、手指與筆和紙張接觸的感覺。在做這個運筆練習時,要注意先後次序,必須由線條清晰、簡易的幾何線條開始著手,再進入圖形、數字、國字,讓孩子由淺入深的練習運筆技巧。 (五)虛線寫字法  當孩子對運筆、塗鴉可以輕易上手,沒有排斥、恐懼感時,老師和家長終於可以引導孩子由塗鴉階段進入正式握筆寫字的新境界。老師和家長可以依孩子生理和認知的發展,選擇市面上現成的連連看習字簿,讓孩子練習書寫注音符號、英文字母、數字和國字。 當孩子學習一個新的數字、字母、國字已有一陣子時,如果希望增加習字臨摹的挑戰性,提升孩子的識字能力,可以利用自己製作的習字卡,逐步減少學習字彙的部分筆畫,到最後讓孩子可以完全憑自己的識字能力書寫文字。 (六)填格子寫字法  等到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懂得如何握筆、運筆,也能清楚記住生字的筆畫時,我們就可以開始要求歪七扭八先生寫出來的字要端正一點。這時,學習書法用的填格子寫字法,就可以派上用場。 引導孩子用心寫出一筆一畫,讓字跡平平穩穩、端端正正的坐在格子的正中央,不再東倒西歪,扭曲變形。 經過大家這麼多的努力,歪七扭八先生可能還無法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字體漂亮有形的書法家,可是應該可以成為字跡清晰可辨的「端正先生」。至於要怎樣讓文句不通的辭不達意先生,能夠在紙上暢所欲言呢?我們下星期再繼續這個改造工程吧!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04/08/17 家庭版 . . . . . . . 此篇日記點閱人數:

同學變惡霸,爸媽怎麼救?

2007年02月14日
公開
30

誰來救救孩子?排擠、拳頭、恐嚇,一種新的校園暴力正在蔓延,讓你的孩子變成戰慄的羔羊,不敢上學。校園霸凌(bully)在世界各地愈來愈嚴重,台灣也有六成五的孩童被欺負。如何還給孩子純真快樂的成長環境?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所做的校園霸凌現象調查,台灣的學童有六成五曾在學校裏被欺負,但四成以上會採取忍耐的態度。實際上,不只是台灣,歐美其他國家的調查也發現,受到欺負的孩子多默默承受,隱忍不說。 因為對孩子來說,承認自己在學校被欺負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如果碰到嚴厲的父母,也許還會受到一頓責罵,更顯出自己的無能與挫折。此外,跟大人說,似乎是打小報告、告密,背叛同學的行徑,向大人求救有可能和同儕更疏遠。 但許多研究都發現,當孩子無法面對外在欺凌時,大人的協助是最好的解決之道。如何在孩子不願意說,但家長仍然能察覺孩子的變化,主動協助他們?當孩子受欺時,怎麼處理比較好? 注意孩子的異狀與抱怨 當孩子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時,別嫌煩或輕易忽略,而是停下忙碌的腳步,進一步深究。 像忙碌的職業婦女晴芳,有一陣子讓她最頭痛的不是辦公室的事,而是唸國一的女兒早上不肯上學,總推說頭痛、肚子痛,甚至經痛,她感覺女兒好像藉故偷懶,卻又不知道為什麼。 直到有一天,學校老師跟他連絡,才知道女兒在學校受到排斥,幾乎沒有人願意跟她在一起。甚至把她傳來的本子當成是細菌病毒,不願意接手。或是經過她時,嫌她臭故意做出掩面而過的動作。最後是班上同學看不下去,主動寫連絡簿告訴老師,老師才找家長一起幫助小孩。 知情後,晴芳和先生難過得流下眼淚,因為女兒竟然在學校受到這種待遇,也責怪自己太疏忽女兒的變化,不知道在她拒學的背後竟有這麼大的心理壓力。 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曾在臨床上看過許多個案,發現在學校受欺負、人際關係受阻的孩子,很多都不想上課,表現出拒學的症狀,也會衍生出其他生理不適,或成績滑落的現象。 因此,當父母看到自己孩子成績滑落或什麼事不對勁時,千萬別先責罵,而是試著去了解背後的原因,葉啟斌提醒《康健雜誌》讀者。 比如說,除了問孩子哪裏不舒服之外,還可以主動聊聊:「今天在學校好不好?」、「和同學朋友相處得怎麼樣?」、「最近有沒有什麼事困擾你?」而不是只有問成績好不好,孩子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與關懷。 而父母的態度與反應,也會決定孩子要不要說、敢不敢說。 一個常被同學推倒在地的8歲男孩,怎麼也不敢跟自己的父親傾訴,因為他曾說過一次,卻換回父親嚴厲的指責:「你怎麼那麼懦弱、沒有用,把他推回來就是了。」但父親卻不曉得,是好幾個大個兒同時推他,他毫無招架之力。 「父母如果是比較支持、包容的,孩子會比較願意說,」葉啟斌多年的門診經驗發現。 給孩子正向肯定與關懷 如果孩子已主動提到出某些困擾,父母則不能等閒視之,要用心傾聽,在孩子哭泣時給予擁抱與支持,肯定他的正向優點。也和孩子討論被欺負的情況,問他需要什麼樣的協助,如此一來,也能幫助孩子愈來愈獨立堅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分區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林亮吟建議。 比如說,他都是在什麼情況下被欺負,一個人落單或是在學校隱密處,那麼就教他減少落單的機會,或少去惡霸聚集之處。再如,是不是因為有一口爛牙或特徵,引起別人的嘲笑,那麼家長可以適度改善孩子的情況,讓他不至於在其他孩子面前受窘,看起來不是那麼好欺負。 美國現在許多反霸凌專案,也教家長和自己的小孩玩角色扮演(或稱為角色互換)的遊戲。 模擬孩子會碰到的情況,問孩子「如果我現在是欺負你的同學,你要怎麼跟我說?」 也幫孩子想接下來還能說什麼,擬定更好的因應策略,這樣也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自信與能力。 也能教孩子以堅定的眼神與態度,面對惡霸的挑釁。 如果是碰到人際關係上的孤立與排擠,則要慢慢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與人交往的能力。 像女兒在學校受到排擠的晴芳,後來就很注意女兒的交往對象與方式。很幸運地,是學校老師在班上主動安排一、兩位比較有正義感的同學和她做朋友,突破全面被孤立的情況。另一方面,晴芳也安排女兒參加不同的校外活動,認識不同的朋友,獲得接納與肯定。 「和學校老師合作很重要,」晴芳事後很有感觸,因為孩子只有在學校和家裏都知情的狀況下才能得到最好的協助。 《康健雜誌》提醒你,千萬別直接去找霸凌者的家長,因為可能他們本身也是惡霸,或不知道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行為,有所護短,兩方家長吵起來,不見得能解決問題。 透過老師處理霸凌還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導師不願正視或處理,可進一步尋求行政單位的協助,如校長、學務處和輔導室,或是利用一些電話專線反映,只要鍥而不捨,總能為孩子找到最好的協助。 康健雜誌 84期 文�吳若女 . . . . . . . 此篇日記點閱人數:

養兒育女不能照書養 ..... 要讓孩子敬愛妳...

2007年02月13日
公開
14

家教很重要, 關係孩子的人緣好不好.. 我總是相信 人際關係好壞 重於 學業成績. 以前 炒好菜 讓孩子們先吃, 等我忙好上桌, 氣壞了.. 原因是 孩子們把喜歡的菜吃光光, 孩子愛吃 我氣什麼?? 氣他們 不懂分享 不懂為別人著想, 為了這事 開了家庭檢討會 晚上桌的人 換做是你 心情如何?? 很想多吃些 能怎樣達到希望?? 一次檢討會 我把我的感想都說出, 也讓孩子想出 以後處理方法.. 1.把菜均分 4 等份 2.問媽咪可否多吃些 3.請媽咪再煮一份 我讓孩子懂的分享和体貼的重要性, 只想到自己是不行的... 孩子了解後 從此 有好吃的 都會問媽咪要不要吃 不會獨吞.. 晚餐也會互相提醒 這份是你的 那份是... 我去朋友家吃飯,看見她念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在飯桌上大聲的說 :「媽媽,你笨死了,你炒的菜有夠難吃,我不要吃。」 我很驚訝一個孩子怎麼可以這樣對媽媽說話,我更驚訝的是, 朋友竟然沒有生氣,反而說:「哪一道菜?你說的是哪一道菜?」   我看到孩子跋扈的樣子實在忍不住,趁洗碗時告訴朋友, 孩子不能縱容,想不到,她一肚子苦水,她也不願意如此, 她是照書在教,有一本親子教養的書中說:「當父母被子女批評時 ,不能覺得面子掛不住,甚至,覺得不被尊重而生氣, 導致親子之間不愉快的情緒,要了解孩子是表達心情, 父母要耐心聆聽,寬心對待,不能露出憤怒的表情, 不然會造成孩子的畏懼與不安。」 我看了真是哭笑不得,我問朋友,她的普通常識到哪裡去了? 怎麼會全盤接受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   孩子第一需要知道不可以出口傷人,不可以用自己是 「直話直說不懂得修飾」做藉口而傷害到別人, 上面那句話其實不是「孩子表達心情」,而是嚴重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 這種話連跟同學都不能如此說,更何況是跟自己的媽媽。 孩子應該對父母敬愛而不是友愛;有敬,父母的教誨才會聽得進去。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是主,孩子是從,主從的觀念連低等動物都有,動物是有領域觀念的,在馬戲團中,馴獸師一定是先進入場地, 動物再帶進來,因此動物會聽馴獸師的話,因為先來後到,客對主要讓三分。假如孩子認為父母是平輩,就難怪父母講的話孩子不聽了。     第二,孩子並沒有那麼脆弱,父母一生氣,孩子就崩潰, 佛洛伊德所謂的「童年創傷」,其實是指如性侵害或虐待等嚴重傷害,一般父母的教誨是不會留下人格的烙印的,反而是不教他、溺愛他 ,以後出社會會吃大虧,父母賞罰要分明,改正要及時。 很小的孩子做錯事被處罰,他可以接受,孩子不能接受的是被冤枉 ,挫折對孩子來說不見得不好,挫折有時是品格的鍛鍊. 人生原本就充滿了挫折;孩子必須懂得如何把危機變轉機, 將逆境扭轉過來,父母不可能跟著孩子一輩子,永遠保護著他。 如果能藉各種機會訓練出孩子不屈不撓、再接再厲的人格, 對他人生旅途上的幫助恐怕還更大。   第三,不是所有正向的回饋都對孩子好,孩子固然需要鼓勵, 但是做不對時更需要告誡. 孩子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學會待人接物的方法,這種學習是個內隱的學習,這種記憶直接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即使將來得了失憶症, 他的人格特質、生活習慣都沒有丟掉。 孩子的安全感不來自父母無所不在的呵護,而是當他需要父母時, 父母能適時給他指引。   看到現在的孩子沒有禮貌,在電梯裡見到長輩不打招呼, 在公車上不讓座,跟父母講話沒大沒小,真是很感慨。 家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教養與風度是打開社交場合大門的鑰匙。 「盡信書不如無書」,因為坊間有不少的「親子教養」之類的書,品質令人擔心,做父母不必戰戰兢兢,每天捧著書看,當作「教戰手冊」。養育兒女不是要照食譜炒菜,因為每個孩子不一樣,不可以一板一眼照書教,請相信你自己的普通常識,如果孩子快樂,別人也快樂,你就做對了。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 . . . . . 此篇日記點閱人數:

讚美日記

2007年02月12日
公開
2

有個太太管教兒子的過程中深感挫折。她說,兒子一向表現正常、聽話,可是到了國中,不知道為什麼處處和她作對。她先生工作太忙,無法提供任何協助,還長潑冷水,說是她太緊張、太嘮叨,認為孩子長大就會變好。 「可是,當我發現孩子留連網咖,手機上有許多來路不明的電話號碼,我擔心死了。因為,認為功課念不下去,可以不用勉強;但是品德馬虎不得。」 沒想到,她越管,孩子反彈越大,開始在外住宿,不去上課。「當我找到他,他竟當場發飆,讓我難堪。我真不知道是管教太嚴?還是寵太多?」 就在媽媽痛苦不堪,求助無門之際,她問自己:這個兒子我還要不要?如果不要,那就讓他自生自滅;如果要,那一定要改變和他相處的方式。 這個媽媽苦思許久,終於想到一個效果慢、但卻有可能感動兒子的方法,那就是寫「讚美日記」。她說:「剛開始哪裡找的到兒子的優點!每天早上賴床耍脾氣,喊他就鬧身體不舒服,上了飯桌又嫌東西難吃,有時還不吭一聲拿起書包掉頭就走;回家的時間不一定,總是行蹤不明,唉!」 後來,這個用心良苦的媽媽忍住自己的失望,從記憶深處去尋找,從平日相處去觀察,終於寫下了:「記得你五歲過農曆年,阿媽拿許多小點心放在你手上,你居然拿了就轉身拿給媽媽,當時,我……」又如:「今天你放學回家,沒有臭一張臉,還笑嘻嘻地說:『肚子餓了!』媽媽聽了很高興,知道你今天心情不錯。」 媽媽每天一點一滴的擠出來,三年來已寫出十多本筆記本。媽媽和我分享時,神情閒逸。她說:「兒子從叛逆的國中生到現在念專科學校,脾氣、態度已經改變太多了;讚美日記的本子至今仍垂掛在冰箱上,兒子有時會偷偷拿起來看……。」 作者:吳娟瑜 . . . . . . . 此篇日記點閱人數:

愛的小語簿

2007年02月11日
公開
16

很忙嗎?? 忙的 沒耐心傾聽孩子慢慢說?? 老公也很忙嗎?? 忙的早出晚歸 見不到幾次面? 想說的話 總是找不到適合的時間 適當的時機??? 覺得家庭氣氛低落.... 記得試看看 設個愛的小語簿...溝通彼此的生活點滴... 為感情加溫~~^^~~ -------------------------- 強強昨天晚上被媽媽罵,他想要跟媽媽解釋,媽媽卻忙著洗衣服,收拾家裡,都不肯停下來聽強強說,強強只好委屈的含淚上床睡覺;早上一起床,強強又想要趕快去跟媽媽解釋昨天的事:「媽媽……媽媽……」 只聽到媽媽頭也不回的在廚房忙進忙出,大聲的說著:「快點去換衣服,刷牙洗臉,媽媽上班快來不及了。」媽媽實在沒有時間停下來聽強強說話,強強只好臭著臉去上學了,這真是很不開心的一天。 強強有話想說,卻沒有機會跟媽媽說清楚,一直覺得自己很委屈,可是媽媽真的非常忙碌,連察覺強強有心事的時間都沒有。強強越來越覺得自己很孤單,媽媽和強強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國軍桃園總醫院護理長劉碧芳有好方法呵!她說:「如果強強家裡也有一本跟我們家一樣的『愛的小語簿』,那強強就不會把委屈往肚子裡吞了,媽媽和強強的感情也會變得更好喲!」 劉碧芳的「愛的小語簿」究竟是什麼樣的簿子,可以有這麼大的神力,能幫強強把委屈說清楚呢? 原來,「愛的小語簿」是一本留言本。劉碧芳建議,每個家庭不妨準備一本愛的小語簿,把它掛在冰箱旁邊,或任何方便家人取用的地方,讓家裡每一個成員都可以在本子裡留下自己想說的話,不管是甜甜蜜蜜的感謝語,還是受了什麼委屈想要申訴,或是有什麼誤解要澄清,都可以把它寫在愛的小語簿裡。 這樣強強就可以在睡覺前把他想說的話寫下來,媽媽也可以在忙完家事之後,再來看看強強的留言,然後也可以寫下自己想說的話來回覆,就不會覺得委屈了。 人與人的溝通,常常是因為沒有講清楚而造成誤會,如果誤會的是好朋友、好同事,可能會把造成誤會不舒服的情境和感覺留在心裡一輩子,除了讓自己在未來每每想到就感到很不愉快外,也可能因而影響到自己未來的人際關係。 所以孩子們如果從小就能了解把話說清楚的重要性,學會好好的澄清自己想說的事情,好的溝通技巧一定會在未來的人際互動上有更完美的表現。 善用「愛的小語簿」,可以讓家人間的感情更快樂融洽。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06/01/09 家庭版 愛的小語簿 文�張馨文 . . . . . . . 此篇日記點閱人數:

緊抱發怒的他..... 對孩子的好方法喔!

2007年02月09日
公開
20

老二的個性像爸爸,暴躁易怒,對於別人的玩笑總會暴跳如雷,哭吼的聲音可以震破屋頂,一雙拳頭握得能夠捏碎石頭,一直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很擔心他有情緒上的困擾,老是在生氣,也一直找不出方法改善,常有小朋友跟我告狀,說他打人。 有一天,我看到一則關於處理孩子情緒困擾的文章,其中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我能夠馬上做到,就是當兒子生氣的時候,用力抱著他,跟他說說話,逗他笑,不罵他也不說教。 因此,每當他的拳頭又握緊時,我就趕快站起來,很用力的把他抱在懷裏。 剛開始他會掙扎,叫我閃,可是我不放手,久而久之他會慢慢的把拳頭放下;逐漸地,生氣的次數愈來愈少,時間也愈短,往往脾氣還沒發作,眼淚還在眼眶裏打轉時,他就笑出來了,他一笑當然問題就化解了。 現在他每天都笑口常開,連老師都說他現在較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也利用他心情平靜的時候,跟他說處理問題不能這麼衝動,不要別人一激就生氣,如果真的沒辦法處理,就報告老師,讓老師來處理。孩子都聽進去了。 現在,即使他不生氣的時候,我也會抱抱他,拍拍他的屁股,孩子也會回拍我的屁股,然後全家哈哈大笑。 【沐雨(高縣讀者)】 . . . . . . . 此篇日記點閱人數:

如 何 解 決 衝 突

2007年02月08日
公開
23

如 何 解 決 衝 突     陳秀芬老師演講 劉宗慧整理 衝 突 實 例 人物:小皮(四歲)、小皮的媽媽;小華(四歲)、小華的奶奶,兩家互不相識 時間:週日午餐時間 場地:麥當勞遊戲間內 經過: 1. 在遊戲間內,有許多小朋友一起追逐玩耍,混亂間小皮打了小華的背部,造成小華大哭起來。 2. 接著小華跑去找奶奶,奶奶問他怎麼了?他說被人打了,好痛。奶奶一邊幫他揉揉背部,一邊說不痛、不痛。 3. 奶奶又問他是誰打的?小華指著斜對面的小皮,奶奶嘆了一口氣,又幫他揉揉背部,說不痛、不痛,只見小華還是照樣哭得很大聲。 4. 這時忽然聽到小皮的媽媽口氣很兇地問小皮:「是不是你打人的?」一邊問還一邊打小皮的屁股,小皮哭了。 5. 沒多久小皮的媽媽帶著小皮走了,只剩下小華在低聲啜泣。 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在我們身邊的人中間,彷彿也常常看到類似的經歷。我們看到兩個孩子吵架,甚至打起來了,其中被打的人很委屈地哭了,可是奶奶卻說:「不痛、不痛!」讓他一直哭個不停;而打人者的家長,只是打孩子出氣,然後又很沒面子似的拖著孩子離開現場,讓我們這些旁觀者留下一個疑團,到底事情解決了沒有? 問 題 的 歸 屬(Problem Ownership) 談到解決衝突這個主題,必須要先釐清問題屬誰?誰需要出面來解決問題? 我們知道,通常打人的孩子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他搶到玩具很得意,哪裡會覺得有問題。他沒有問題意識,所以他並未擁有問題;擁有問題的人顯然是被打者,因為他哭了、受了委屈,感到心理不平衡,所以他覺得有問題,他必須出面解決這問題。這不像我們一般所想的那麼簡單,以為打人的小孩有問題,他應該出面解決。 由上面這個衝突的例子,我們來看可能會有三種反應,因此就有不同的問題歸屬: 1. 小皮和小華都覺得無所謂,他們在一起打打鬧鬧地很平常,那就無問題歸屬可言。 2. 被打的小華覺得有問題,他哭得很傷心,那他要學習出面解決他的問題。 3. 第三者─可能是其他的小孩或大人─覺得有問題,想要伸張正義、主持公道。例如,小華的奶奶看到孫子被欺負了,很不忍心,出面處理;或是小皮的媽媽看到兒子打人,老毛病又犯了,出面主持公道。 有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們玩笑開得太過火,如拿掉別人的椅子,害別人跌倒;或罵不好聽的話,如「大便、屁股…」等,我們也會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因為我們覺得有問題,這就是第三者的問題歸屬。 小女一年級時,學校放學後,有兩位小學生久等不到父母來接,在地下道入口處玩耍推擠,沒想到發生意外,其中有一位被推下樓梯,當場死亡。如果在場有其他家長發揮「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及時勸阻,也許可以避免這種不幸。所以第三者遇到問題時,的確有義務要介入,以免事態擴大。只是第三者介入要有智慧,不可以用濫罵或打架的方式,以免轉變成另外兩個人的衝突。 解 決 衝 突 的 方 式 分清楚問題的歸屬之後,我們就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如何正確地解決衝突。 一、行 動 ○ 面對問題,自己解決。 ╳ 坐著哭或跑去告狀。 在行動方面,我們鼓勵孩子自己面對問題,自己解決,也就是教導孩子去應付各式各樣的狀況,遠比我們幫他處理好。因為我們無法永遠陪在孩子身邊,做他的仲裁者,他遲早要學習面對問題,自己解決。 同時,我們不鼓勵孩子告狀、或坐著哭等人來幫忙。愛告狀的孩子通常人際關係較差,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較不受歡迎,這種情況在成人的社會也一樣。除非孩子已經在行動上有所處理了,情況依舊無法改善,此時請求大人幫忙,大人就必須介入。畢竟不是所有事情孩子都可以處理,有時連大人出面可能都無法解決。 所以,原則上是由大人先教導孩子解決衝突的方式,若孩子自行處理無效,大人再出面了解狀況。我家有個小故事,可以補充說明:小女五歲時,全家一起到她的乾爹、乾媽家玩,他們家充滿了高級的古董及家具,什麼都不能碰,實在讓他們姊弟很無聊,沒多久,兩個人就打起架來了,姊姊被弟弟打,哭著跟在場的乾媽告狀,乾媽說:「你去跟媽媽講。」結果女兒真的跑來跟我說弟弟打她。我揉一揉她被打的部位,安慰她一下,然後跟她說:「媽媽沒有打你,是弟弟打你,你應該要去跟弟弟說才對!」她想了一想,也對,就又跑去跟弟弟理論去了。因為女兒已經學過如何處理衝突,所以她跟弟弟說:「我不是給人家打的,你這樣打我,我很痛耶!」只是這樣陳述,也不用弟弟道歉,她就覺得好過多了。 二、表達感覺 ○ 你打到我的手,我好痛喔! ╳ 以牙還牙,打回去。 知道被打的人應該面對問題,自己解決後,首先要義正嚴詞的告訴打人者,你打到我的哪一個地方,我產生什麼後果。譬如說:「你剛剛打到了我的手臂,我好痛喔!手臂都紅起來了。」或者是:「你用腳踢到了我的背部,我很痛耶!」單純的表達自己受到了什麼傷害,有何感覺,簡單明瞭,三歲的孩子都能說出來。切忌使用報復的手段,讓打人者嚐嚐被打的滋味,兩人打來打去,沒完沒了。 三、表達思想 ○ 我不是給人打的。 ╳ 你是個壞小孩,亂打人。 表達完了感覺,如果覺得還不夠,可以再加上表達思想,嚴肅的跟打人者說:「我不是給人打的。」或是:「手是用來工作的,不是用來打人的。」以及「腳是用來走路的,不是用來踢人的。」這樣的表達思想方式,屬於真理的表達,沒有指控的意味,適用於任何人。反之,如果用罵人的方式,說:「你是壞小孩,亂打人!」這樣的表達方式會增加對立和衝突,應該避免。我們大人也要小心,不要亂罵人,以免發生孩子打架,大人也吵架的狀況。 接下來,我舉一個真實的例子,來說明父母應該如何教導孩子,解決衝突。小女三歲時,我被邀請去幼稚園的班上觀察她的上課狀況,我站在門外,隔著單面鏡看她在教室裡的情形,那時剛好是團體時間,大家圍坐在地上一圈,聽老師說故事,沒想到我的女兒被旁邊的大男生推擠了好幾下,當場委屈地掉下眼淚來,老師沒看到這種狀況,所以沒有任何處理,我身在門外,實在非常心疼。 中午放學回家後,我問她早上發生的事,她說旁邊的男生Ben(化名)推她,所以她才哭了。我告訴女兒,Ben推妳,妳應該趕快跟他說:「我不是給人家推的。」沒想到,女兒拒絕這樣說。我勸了她好久,她都不肯說。 我仔細想想,女兒不說的原因可能是:害怕對方、害羞、或不熟悉英語的表達。因此,我決定跟她來個角色扮演的遊戲,我扮演小女Mimi,她扮演Ben,Ben推了Mimi一下,Mimi義正嚴詞的跟Ben說:「I am not for pushing.」然後Ben很不好意思的說:「I am sorry.」表演完了,女兒仍然興致勃勃地要求再來一次,就這樣,我們玩了好多次,她也聽到我說了好多次I am not for pushing.後來我要求角色交換,女兒演她自己,我演Ben,結果女兒可以很自在地把這句話說出來,以後在學校碰到同樣狀況,她就知道如何處理了。 幾天以後,我和幼稚園老師進行親師座談會,老師解釋這個男孩Ben的自制力很差,常常欺負人,因此要不要把他的位置換掉?我想了一想,說不必了,因為躲避不是辦法,讓女兒在這個幼稚園的小環境,就學習如何面對問題,將來她進入社會,才有適應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果,女兒果真適應得很好,Ben再也不會隨便欺負她了。 最後,如果你的衝突對象不是經常會碰到的人,「保持距離」也是一種避免衝突的辦法,讓孩子在環境上盡量避開可能發生的衝突。例如在公園或遊樂場裡,避開說髒話或暴力傾向的孩子,以免自己的孩子模仿或被欺負,同時適當的機會教育,教導孩子不宜的行為有哪些?哪些人不受歡迎?孩子自然會有自己的判斷。 小皮和小華的衝突解決之道 從這個衝突實例中,我們看到問題的歸屬有三個:第一個是小華,他被打得很痛,傷心的哭了,所以他可以義正嚴詞的對小皮說:「你打到我的背部,我很痛。我不是給人家打的。」第二個是小華的奶奶,她看到小華被打了,應該要安慰小華說:「好痛喔!是不是?奶奶幫你揉一揉。」然後再鼓勵小華自己去跟小皮談一談,若小華不敢去,就陪著小華去跟小皮說;第三個是小皮的媽媽,她意識到自己孩子打人了,應該要讓小皮去跟小華道歉,並且強調:「如果你再打人,除了道歉之外,我們必須馬上回家,因為你沒辦法跟小朋友好好玩。」 三 種 衝 突 處 理 狀 況 狀況一、自己的孩子打人 大人應先了解前因後果,讓孩子有申訴的機會,或許別人使用言語暴力刺激他,或者他有什麼委屈,要讓他先講出來,安慰處理過後,才帶他向對方道歉。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對不起,表示他還有不服氣的地方,試著講道理說服他,如果他還是堅持不肯道歉,就必須使出父母的法寶—拿走他的權利,使他有所損失,讓他自己衡量要道歉還是要權利。例如,孩子很喜歡在麥當勞玩,但他在那裡打人,又不肯道歉,我們就可以說:「如果你不去說對不起,我們就必須離開這裡了,因為你沒辦法好好跟小朋友玩。」或者更嚴重一點的說:「我們從此以後不再來麥當勞了。」看準孩子重視的是什麼,跟孩子鬥智,當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而且衡量過損失之後,比較會傾向道歉。 有些孩子的自制力及吸收經驗能力較差,會在行為上一犯再犯,例如一、二歲的孩子咬人,告訴過他不可以,他也知道不可以,但是如果別人拿走了他的玩具,他無法表達時,仍然會用咬人的方式。所以孩子一方面需要學習自制能力;一方面需要學習怎麼解決問題。這些都需要時間,不是一、二次教導就學會的。我們要不斷孩子教導什麼是對的,還要他付出一點代價。久而久之,他漸漸會改變。 如果孩子固執犯錯,老是在打人後,無所謂的說一句:「對不起。」沒有一點誠意,這時我們必須教導孩子如何說對不起。請孩子眼睛看著對方,語氣溫柔的說:「對不起,請你原諒我!」如果你覺得這樣還不夠,再加上警告:以後再犯這個錯誤的話,將會有何後果(拿走他的一些權利),然後確實執行。 最後我們可以強調:「你是好孩子,不做這樣的事。」肯定孩子良善的本質,但是打人是不對的行為,勸勉他不做這樣的事。 狀況二、自己的孩子被打 第一時間要處理的是給孩子同理心,讓他知道大人了解他的感受。如果孩子被打,哭著找奶奶說:「好痛、好痛。」奶奶卻回答說:「不痛、不痛。」孩子會感到不被了解,只有哭得更大聲。嬰兒時期的哭聲,代表他發出訊號說他哪裡不舒服;孩童時期的哭聲,則是需要人了解他的問題,需要得到安慰,所以我們必須站在孩子的立場,先去了解他的感受,說:「你被別人打了,很痛也很生氣,是不是呢?讓我來幫你揉一揉。」察看傷處,減輕傷痛感之後,再帶領孩子面對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請注意,當被打者向打人者表達自身的感覺及思想的時候,不必要求對方道歉,只需表達自己即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背景、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同,我們沒辦法要求別人有同樣的回應。但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打人,我們應該勸導他去跟別人道歉。或許有的孩子會覺得這樣不公平,為什麼我打人要跟他道歉,他打人就不必跟我道歉?其實,簡單的跟孩子說明,他不道歉是他的事,這是不對的行為。這個社會上有人搶劫、殺人、說謊,我們不必因為別人做錯事,也要跟著做。 尊重別人的親權 我年輕尚未有孩子之前,曾經犯過一個錯誤,要求別人的小孩道歉,結果卻造成大人之間的爭吵。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多年前,我與親戚一起用餐,一個五歲的小男孩打翻麵碗,湯汁留出來,弄濕了他爸爸的整條褲管和我的衣角,我擦好了衣服,就對孩子說:「你弄髒了爸爸的褲子,要跟爸爸說對不起。」小男生不說話,頭低低的,我正想進一步勸說,卻聽到他媽媽說話了:「你不要勉強他,他又不是故意的。」我覺得他媽媽的說法不對,做錯事就要道歉,不管是不是故意的,後來我跟他媽媽就吵起來了,我們各有各的道理,相持不下。事後,我回想爭執的經過,雖然我站在「理」上,卻少了「情」。 每個人的家庭都有不同的管教方式,我顯然侵犯了別人的親權,也許他媽媽了解孩子害羞,需要私下處理,不在公共場合給他難堪,所以我不應該越界去管別人的孩子,尤其是他父母在場的時候。 學習饒恕的功課 當孩子受到欺負,心裡十分委屈時,縱使別人立刻道歉,卻仍會有不肯接受道歉的情況發生,這時就是學習饒恕的最佳時機。首先要安慰孩子,給他同理心,讓他知道我們了解他的感受;其次讓他直接和打人者溝通,表達「我不是給人家打的」以及「你打我,我很痛耶!」等等,說出內心積存的委屈,然後再慢慢消化內心的怒氣。 真實例子:教會一位姊妹帶著不到四歲的強強(化名),到會友家參加小孩子的聚會。他們跟著許多人一起進門,強強看見小浪(化名)拿起主人家的火車正要玩,強強就說:「等一下,你應該問阿姨可不可以玩?」小浪不服氣,忽然間打了強強一個耳光,大家在旁看了都很意外。小浪的媽媽把他帶走,私下教導一番,再回來向強強道歉,但是強強說:「我不要原諒你。」強強不僅耳光痛,還有心裡的委屈和羞辱,無法立即原諒對方。 回家後,強強的媽媽對他說:「當我們不能原諒別人時,心裡會很不快樂,以後也不想跟對方玩或說話。上帝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和睦相處,如果你不肯原諒別人,只有撒但最高興!」強強聽進去媽媽說的話,打電話跟小浪和好。 沒想到,下週日在教會主日學教室遇到小浪時,強強忽然又想起打耳光的羞辱,不肯進教室。媽媽為孩子禱告,並再一次解釋饒恕的意義,孩子終於放下心結,走進了教室,而且也願意跟小浪一起玩了。之後,強強的媽媽告訴我們,強強常常帶玩具去跟小浪玩,心中再無芥蒂,兩人也成為好朋友。這不是一件極美好的事嗎?! 狀況三、別人的孩子打架 如果是在公共場所,看到兩個孩子打架,我們可以介入說:「不要打架。」如果是在幼稚園裡,或是小朋友的聚會裡,雙方的家長都不在,我們可以請兩個孩子坐下來,給他們機會分別講出真實狀況。大人在旁傾聽,偶爾轉述事實(例如:「某某說你剛剛先打他的,是不是呢?」不作仲裁,不加任何判斷,只作協調。因為我們大人往往只看到事情的一部分,沒看到全部,若因此加以仲裁,會產生委屈與冤枉。若讓孩子們自己說,兩個人都心知肚明誰在說真話,誰在說謊話。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談清楚,引導理虧的孩子道歉,若雙方都有錯,兩個人都必須就自己不對的地方向對方道歉,重歸於好。 孩子們的衝突狀況很多,我們不見得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處理,但是把握住原則,就事論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就對了!其實當父母沒有那麼難的,不是嗎? . . . . . . . 此篇日記點閱人數:

6--12歲 孩子生活能力測驗區

2007年02月06日
公開
18

妳沒有太寵孩子?? 真的嗎?? 你確定?? 用想的沒用啦~~~ 來做個測驗~~~ 分數如果太低..妳真的要好好檢討..別讓孩子沒有生活能力喔. 生活大能力,你的孩子得幾分?                                 答題方式:請根據孩子的真實狀況快速給分,               依照符合程度,分數各異:                 偏高2分、一般1分、偏低0分,做完24題後,累計總分                               檢測對象:此量表針對6歲至12歲的父母設計的。                         題目 : 1、 大部分時間,自己整理書包、準備上學用品---1 2、 受挫或被拒絕時,不會一直吵鬧,或與父母交換條件---2 3、 很想要超市、百貨公司的某樣東西,未經同意,能等待或放棄---2 4、 借東西前,會先向物主說一聲---2 5、 做錯事不會一直說是別人的錯,會想下次怎麼做更好---1 6、 會時常關心家庭其他成員---2 7、 客人來家裡,會分享所有物或玩具,或給大家留愛吃的東西---1 8、 規定、約定打電動或看電視時間,或上床睡覺時間,可以遵守---2 9、 需要做決定時,知道自己要什麼,不會不知所措---1 10、 對於分配到的打掃、洗碗家事或功課,大多能負責---2 11、 清楚表達想法或需要,不需父母猜測、詢問半天---1 12、 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不會馬上喊父母來協助---1 13、 能自然的對別人招呼,如鄰居、管理員---0 14、 被指出錯誤,會反省,會思考別人說的,不是只有「我對」---1 15、 生氣適可而止,能說出為何讓他生氣的事---2 16、 當父母稱讚別的孩子,也能學習欣賞別人---1 17、 知道父母為他做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的,會表達感謝---1 18、 在家與在校,態度、表現一樣---1 19、 在零用錢的額度內適當使用,不超支、不預支--- (目前沒固定零用錢,也還不會自己拿錢買東西,有錢會直接存起來) 20、 喜歡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有自信的---1 21、 容易親近,大方和善,或樂於與人合作---1 22、 喜歡動手幫忙做家事,不懶散---2 23、 在大熱天,雖會煩躁、抱怨,也能去做該做的事---2 24、 不會一直比較物質的貴賤,或覺得高人一等---2 檢測結果: 32 分 37分以上: 你不會太寵愛孩子,你的孩子已具備很好的社會化能力,能應付變遷快速的社會 36-25分: 你有一點寵愛你孩子,現在你要幫助他建立較欠缺的能力 24-12分: 你蠻寵愛孩子,有時過度保護,有時又太放任,阻礙他發展相關能力的意願與標準 11分以下: 你已經過度寵愛你孩子,使他無法建立許多能力,你應該要檢視他欠缺這些能力的原因,謹記「停收等慢」4口訣 . . . . . . . 此篇日記點閱人數:

媽媽,我怕妳丟臉....來幫孩子 找優點

2007年02月05日
公開
25

多數的孩子都是平凡的孩子.. 少有機會 接受讚美 也好像 沒什特別的優點. 好像功課好 就 樣樣完美.又有人緣 也是班級幹部 來幫孩子找優點 找回自信..功課好 只是其中 一小部份. 希望ㄚ...大家動腦想一想, 能把孩子的優點 增加到100個. 讓孩子們了解 除了考試之外. 自己也有很多優點..^^ 轉貼【李枝桃(國中校長)】報紙文章 朋友告訴我,上周日她朋友的女兒結婚,因為她朋友正好是兒子的學校老師,因此她問兒子要不要一起參加喜宴,兒子開心的嚷嚷要去看老師的女兒,但沒多久卻表示不想參加了。 朋友以為兒子怕那場合有太多老師,會覺得尷尬,所以不想參加,沒想到兒子搖搖頭:「我在學校成績太爛了,我是怕妳丟臉。」 「你兒子這麼說,妳作何表示?」我急著問,心裡期待她的答案是堅持帶他去,但沒想到她聳聳肩:「他不去就算了,反正他也怕人家笑他。」天啊,她這樣的決定,等於宣判孩子的爛成績真的會讓她沒面子。 其實當孩子為成績差而洩氣時,他需要的不一定是鼓勵──「你很棒的,再接再厲,一定可以拿到好成績」,他可能需要有人讓他明白──「成績只是你眾多表現中的一小部分」,也可能更需要家人肯定的告訴他「我不會因你成績差而丟臉」。 當我分析這些道理給朋友聽時,她頻頻點頭,如夢初醒:「那我該怎麼做?」我玩笑著告訴她:「回去找出兒子的一百個優點啊,然後一樣樣告訴兒子,讓他知道他是妳的驕傲。」 朋友說我給她出難題:「妳不知道愈親近的人愈看不到優點嗎?顯然妳要考驗我這個母親的功力,好吧,我就找兩百個優點給妳瞧瞧!」 我一邊說要盯緊她做到,一邊卻在心裡告訴自己:我也要回家找孩子的優點。你找到孩子的優點了嗎?你找到幾個優點了? 平凡的孩子也需要找優點找自信 多數的孩子都是平凡的孩子.. 少有機會 接受讚美 也好像 沒什特別的優點. 好像功課好 就 樣樣完美.又有人緣 也是班級幹部 來幫孩子找優點 找回自信..功課好 只是其中 一小部份. 希望ㄚ...大家動腦想一想, 能把孩子的優點 增加到100個. 讓孩子們了解 除了考試之外. 自己也有很多優點..^^ 下面的 優點表 有做到 就把 前面的號碼圈起來.... 1. 好孩子要惜福,把飯吃光光。( 我拿多少 飯菜 就 吃完多少飯菜 ) 2. 垃圾不亂丟,書本馬上收。( 垃圾我會丟進 垃圾桶 ) 3. 遊玩要小心,師長才放心。 ( 出去玩 的地點 我會告訴 爸媽 ) 4. 花木長滿地,不折才美麗。( 我不傷害 植物 ) 5. 髒話不好聽,土話沒品行。 ( 我不說 髒話 ) 6. 青菜最營養,多吃保健康。 ( 我不挑食 多吃青菜 ) 7. 躺著看電視,不雅觀,會近視。( 我都坐著看電視) 8. 輕聲細語,不發脾氣。 ( 我說話 小聲 脾氣好 ) 9. 接電話時的言談要得體 ( 我會接電話的 禮貌 ) 10. ( 我會幫忙做家事 ) 11.課堂上發言或起身,有規矩 有舉手 12. 取笑別人不禮貌,別人笑我不計較。 ( 我不會嘲笑別人 ) 13. 別人罵我沒關係,我是菩薩原諒他。( 我會原諒 別人 ) 14. 作業用心寫 寫字有端正, 15. 誠實是個好習慣,模範寶寶人人讚。 ( 我是 誠實的孩子 ) 16. 玩弄小蟲和螞蟻,換成是你可願意。 ( 我不傷害 小生命) 17.見人一定打招呼,禮貌周到我在乎。( 遇到老師 長輩我會打招呼) 18.常笑笑,人緣好,愛哭哭,惹人跑。 ( 我 常常微笑 ) 19.糖果餅乾吃太多,蛀牙疼痛不好過。 ( 我天天刷牙 ) 20.我們要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 我有做到 ) 21.生活有規矩,自己收玩具。 ( 我自己收玩具 和書包 ) 22.零嘴浪費錢,挑嘴不健康。 ( 我不吵著買零食 ) 23.常常洗小手,細菌遠離我。 ( 我都 記得 要常洗手 ) 24.列隊行進時不要說話 25.勇於認錯就沒錯,承認說謊心不慌。 ( 做錯事 我會承認 ) 26.說一句好話,如口吐蓮花,說一句壞話,如口吐毒蛇。 ( 我常常說 讚美 好話 ) 27.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 我是君子 ) 28.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我嘴巴很好不罵人) 29.看別人不順眼,就是自己修養不夠。 ( 我看別人都順眼 ) 30. 我愛看書 增加見識. 31 :打噴嚏、咳嗽都說對不起 , 手有遮嘴巴 32 :別人送你任何東西,都有說謝謝 33 :不要主動 跟爸媽 長輩討獎品 34:坐公車 或 轎車,都要坐好,別打擾到司機 或爸媽 35:見到每個老師,都有說某某老師好 36:同學受罰的時候,不要看著他 37 :吃完飯,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 ( 在家會收碗盤 ) 38 :別人碰撞到你,不管你有沒有錯,都要說對不起 39 :別人掉東西,會彎身去幫他撿 40 :自己有什麼好表現,不要炫耀,輸給別人也不要生氣 41 :進行校外教學時,無論是到哪一個公共場所,都要安安靜靜 42 :接電話時的言談要得體 ( 我會接電話的 禮貌 ) 43:列隊行進時不要說話 44 :不可以插隊;但看到別人插隊不可以大呼小叫,讓老師知道就好 45 : 我每天親親媽咪說我愛妳... . . . . . . . 此篇日記點閱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