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瓜瓜樂

日期

#Tag

好文分享--度過怕生期 自然與人打成一片!

2006年05月08日
公開
5

人是群體的動物,但是對於初生的嬰兒來說,這種「社會化」的能力是需要透過後天慢慢學習而來的,藉由對於環境的熟悉,寶寶會開始找到與社會互動的方式,懂得如何與人溝通、和人相處,甚至學習到社會的規範等等,而成長為社會中的一份子。而當寶寶出現「認生」的行為時,正是社會化過程的一種表現,只要父母多給予關注,耐心地陪他度過認生期,寶寶的人際關係、社會化能力,就能發展的更加順利! 寶寶的怕生期 由於寶寶在六至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可以分辨出週遭的人是照顧他的父母、家人,或者是不認識的陌生人,因此當寶寶面對未曾見過的生面孔,或者是被抱離親近的家人時,就會因適應環境的被改變,心生恐慌,而有所謂「怕生」的行為產生,甚至對生人表現出敵對的態度。而年齡較大的孩子,到了新的環境,面對新的事物時,也會表現的怯生生,但只要等到寶寶的社會經驗增加,懂得如何應對時,就會慢慢減少怕生的情緒,甚至很快就能跟剛認識的朋友玩成一片呢! 你知道寶寶為什麼怕生嗎? 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如果寶寶曾有與父母分離而感到不愉快的經驗,甚至父母關係惡劣,寶寶無法感覺到親人的關心,也容易封閉自我,較難接納陌生人;或者受到傳播媒介影響,把陌生人的角色定位為具有威脅性的,因此面對新的人事物無法產生安全感,而出現排拒的態度。 可能是…家庭因素 家庭是寶寶第一個接觸的環境,因此父母及家人與寶寶良好的互動、情感交流,可建立寶寶對於人的信賴;獨生的寶寶,或者是被父母過於呵護的孩子,則會由於缺乏和親人以外的人互相接觸的機會,在面對陌生的環境時,就會顯得拘謹、羞怯,也不知道如何適應或者應對外在的新事物,自然會表現出恐慌的態度。 可能是…天生的氣質 有的寶寶天生氣質較害羞,可能需要比別人更長的時間去熟悉陌生的環境,因此也比活潑的寶寶容易表現出怕生的情緒。 幫助寶寶克服怕生的階段 一、消除孩子對陌生人的恐懼 孩子為什麼會怕生呢?除了父母應多給予關懷與安慰之外,如果孩子已經可以清楚表達時,可試著問問孩子害怕的原因,並且多引導他與陌生人間的互動,進而讓他慢慢熟悉與學習,良好的互動經驗,可消除小寶貝對於陌生人的不安全感。 二、讓孩子慢慢適應 如果寶寶天性害羞,在接觸新的環境前,先讓他有心理準備,不要一下子就強迫他與陌生的人群打成一片,即使孩子無法和陌生人親近、相處,不妨就尊重他的意願,讓他待在親近的家人身旁慢慢適應,若他有主動向陌生人打招呼、表達禮貌的表現時,可多給予口頭鼓勵,漸進式地培養他的應對能力與自信心,避免孩子因需承擔超越他能力範圍的事情,而害怕遭到責罵或表現不佳而更加自卑、退縮。 三、讓寶寶多接觸新的人事物 不要讓「家庭」成為寶寶唯一的活動範圍,可多帶寶寶熟悉附近的住家環境、認識男女老少、各式各樣的面孔,或是一同拜訪友人、參加團體活動,都可以漸漸減少寶寶對外人的陌生感,並且藉由新事物、新技能的學習,也可以增加寶寶的自信心,更能順利地應付環境的狀況。 叮嚀 小寶貝的怕生,是他正在習慣這個世界的開始,有很多不同的面孔會陸陸續續加入他的生命中,豐富他的人生,讓他的經歷更加多采多姿;父母及家人,不妨想像一下孩子的心情,不要一下子就讓太多現實的情境嚇壞了正在探索、觀察世界的寶寶,給寶寶退一步的空間,多用鼓勵代替責難,之後再給予他正面的輔助,就能讓他往前邁進一大步!

好文共享--叫不動的孩子 是沒被愛注滿的孩子

2006年05月01日
公開
4

我們家裡有三個小孩,老三出生時,我們常常叫她「小寶貝」。為了不使另外兩個人 傷心,老二就叫「中寶貝」,老大叫「大寶貝」,還有一個是「老寶貝」,他們都叫我「媽咪」,並且他們給我一個封號-「超級大寶貝」! 四年前,當時九歲的老大對我說:「媽咪,妳可以再和我一起做蛋糕,像小時候一樣嗎?說不定等勻勻長到我這麼大,你就不會太忙,就可以了吧?」那時我聽了很難過,為他的懂事,為他的耐心(他本是心急的孩子)而心疼。常常,孩子們一直在等,等哪一天父母親不忙了,可以重溫小時候記憶中,和父母一起的溫馨時光。    寒假中,我們花了幾個早上買齊了做蛋糕的各種材料,終於又像他小時候一樣,你加一匙糖,我加一杓麵粉地,合力做了一個蛋糕,等烤好了,他吃不多,喜歡的只是過程。    有一個孩子,常常問父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 說:「週末吧。」到了週末,孩子早早起床,卻看到父親正要出門,還把高爾夫球具放進了車子。孩子一直等,等到了傍晚,父親回來了,孩子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我加了一天班,太累了,明天再說。」但是,明天又明天,這明天一直沒有來。孩子長大了,老父親說:「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去釣魚吧?」孩子說:「對不起,爸爸,我現在很忙,要加班、要照管一家大小,還得去學校開家長會。」    現在世界上的觀念,說時間的質比量重要,就是所謂的優質時間(Quality time),就是不在乎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而在乎和他一起做什麼。其實這是 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   道生博士(Dr. James Dobson)舉了一個例子(他是在美國提倡注重 家庭的基督教領袖,著有『管與教』等書,銷售超過一百萬本。)有一個人去吃牛排,等了半天,餓極了,終於侍者端上來一塊小小的牛排。    「怎麼這麼小?」    「這是最上等的一種牛排。」    「可是我吃不飽。」    我們的孩子需要品質好的食物,但固定、足夠的三餐更重要。    我們不能整天不在家,然後給孩子十分鐘的優質時間,就認為他會滿足了。    優質時間-------是他興沖沖放學時,你在那裡聽他說得興高采烈。    優質時間--------是他心情沮喪地回家時,你在那裡傾聽、安慰、鼓勵。    如果錯過了,等我們有空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只會說「還好!」。    寫了許多詩歌的作者Gloria Gaither說,她父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在 場」。你知道一個孩子做錯事,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嗎?就是沒有被抓到。當我們常常 在孩子生命中「缺席」時,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家有好幾年實行的一項「優良傳統」,就是和孩子「單獨約會」。每個孩 子每三個月有一天是屬於他的特別日子,和爸爸或媽媽做他選擇的事。譬如老大和爸 爸去清華吃飯,然後下盤棋;老二和我買張月台票,在火車站看火車,他會不捨地 說:「再看一列自強號、一列復興號、一列莒光號就走!」老三可能是爸爸帶去吃個 冰淇淋。雖然有三個孩子,我們希望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眼中《獨一的嬌兒》。   這些是親子間的優質時間,但每天看似平淡的時光,「量」的累積更重要。偶而 的一餐牛排不能取代每日三餐。    每過一日,孩子就像一塊磚一塊磚地被建造起來,我們讓誰來做這樣的工作? 當建造不好,要拆是很痛苦的事。有一個人發現孩子學了保母說話不誠實的毛病,要 改掉這習慣是很不容易的。有人說,養成一個好習慣,須要六個月;也有人說,一個 行為造成一個習慣,一個習慣造成一個個性,一個個性造成一個人生。每一日都何等 重要。我們所花的時間,構成我們的生活,也為孩子的人生奠基。    有一位教育家說,要一天四次擁抱你的孩子。我盡量提醒自己,孩子說話時專 心聽,也注視他們的眼睛。常常,就在這專注的時刻,心中湧起對他們的愛,就會自 然地抱抱他們。擁抱、親吻、稱讚、鼓勵,這些永遠不嫌太多。一個孩子心中的愛槽 注滿了的時候,他只會把愛流露出去,而不是成為一個「give me, give me」(給 我,給我)不滿的孩子。    四年級的老二上學期得了五育獎及模範生,但最讓我們欣慰的是,老師給的評 語:「謝謝韡函對 xx同學的包容和幫助。」   前美國總統布希夫人,在衛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典禮上致詞:「等妳們到了我這個 年紀,你不會因為失去一筆生意,或少了一個客戶而後悔,但妳若沒有花時間在丈 夫、孩子身上,妳會悔恨不已。」   有一個母親在孩子的房間,一直說:「我還有好多話要告訴你,對不起,我一直 都那麼忙。」她一直說,一直抱歉,最後,孩子放下收好的皮箱說:「媽,何必再說 什麼呢,我明天就要去念大學了。」   一個孩子在我們身邊差不多有十八年,日子很快會過去,我們也有一天要交出成 績單。放棄作父母的責任,就會失去作父母的權柄。一個叫不動的孩子,常常也是個 心中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願我們趁還有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時,作盡職的選擇。

好文共享--幸福總在憤怒中失去

2006年04月28日
公開
3

有一個男人為了參加第二天的小學同學會,特地上街買一條新長褲。他回家穿上後,卻發覺長度多了十公分。於是請求媽媽替他改。媽媽說,身體不 舒服,想早一點休息,今晚不想改。 於是改請求太太替他改。太太說,還有許多家事要做,今晚沒有時間改。於是改請求女兒替他改。 女兒說,今晚跟男朋友約好去跳舞,沒有時間改。 他想想,既然如此,明天穿舊的長褲去同學會也可以! 當天晚上,他媽媽心想:「兒子平時對我很孝順,他開口要求總不好拒絕他。」於是,起來替兒子改長褲,剪短了十公分。 他太太稍晚做完家事心想:「老公平時很有耐心,今天他是不會縫針線才開口要求,總不好拒絕他。」於是替先生改長褲,剪短了十公分。 他女兒晚上回來:「爸爸不阻止我去跳舞,實在是開明的老爸,今天實在應該替他修改長褲。」於是替爸爸改長褲,剪短了十公分。 第二天早上,三個女人分別告訴男主人此事。 他一試長褲,已經變成吊腳褲了。他的反應是哈哈一笑,說:「我一定要穿去給同學看,告訴他們,我的媽媽、太太、和女兒對我多好。」 結果,老同學們一致稱讚他家庭經營成功。他的媽媽、太太、和女兒也都 很高興。如果您是故事中的男人或女人,當下您會做何反應?「哈哈一笑」 抑或「破口大罵」? 人,面對外人時,總是可以表現得雍容大肚、心平氣和,但面對自己最親近的家人,卻往往一點小事就足以皺起眉頭,甚至出言相傷。如果形容人類 是一種「出門高EQ,回家低EQ」的動物,我想一點兒也不誇張,多拿出一點耐心與幽默感給家人吧!否則您自己也不會快樂,不是嗎?

面對異物入侵不心慌!

2006年04月21日
公開
6

面對異物入侵不心慌! 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總不乏一些小意外的發生,因此父母應懂得意外發生時的緊急應對措施,才不至於在寶寶的人生中留下遺憾! 鈕釦、花生米、小巧克力球…,這些容易被寶寶一手掌握的細小物品,其實可能潛藏了意外的傷害,其中最常見的便是阻塞咽喉所造成的窒息事故;然而其他時候,眼睛、耳道、鼻腔等具開放性入口的器官,亦容易是蚊蟲、灰塵、細小日常用品誤入的管道,為了避免傷及寶寶脆弱的器官,懂得正確的處理方式,才能儘快讓寶寶脫離異物入侵的危機。 進了異物怎麼辦? 當異物留置體內而未清除時,很可能引起該部位發炎、化膿的情形,甚至引起其他病症的發生,因此異物入侵的當下若無法以簡單的護理方式取出,則應儘快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當「它」進入了靈魂之窗… 眼睛受到刺激時會分泌淚水,因此當有異物進入眼睛時,可讓寶寶閉眼並轉動眼球,讓異物隨著眼淚一同流出;另外也可直接用水沖洗眼睛將異物沖出,不過水量不宜過大,可用湯匙舀水輕輕沖洗5分鐘。若異物可直接進行清除時,應輕輕翻開寶寶的上下眼瞼,用乾淨的手帕、紗布或者棉花棒沾濕擦去,避免徒手進行清除,以免因力道拿捏不當誤傷寶寶,或者因不潔的雙手而使寶寶感染,也要禁止寶寶用手揉眼睛而損傷眼球或黏膜。 當「它」誤入耳道… 耳道中最常見的侵入者為各類小蟲,當小蟲進入耳道時,不可拉扯、拍打耳朵,以免小蟲更深入耳道或耳膜,可用手電筒照射耳內,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將小蟲引出,或者滴入潔淨的食用油液以隔絕空氣,使昆蟲死亡後再用棉花棒擦拭或用鑷子取出。若是光滑的豆狀物誤入耳道時,可將頭部略為傾斜,輕輕搖頭,或者加入幾滴甘油以順利讓異物滑出。而未清楚異物位置時,不可一開始就以挖耳杓等尖銳物質掏耳朵,反而使異物更深入耳道或者傷害耳部。 當「它」佔領鼻腔… 先讓孩子在床上平躺,或使用手電筒看清是否真的有異物入侵,若有,可試著用手堵住未被阻塞的鼻腔,並讓寶寶的嘴巴緊閉,讓寶寶像擤鼻涕般用力用鼻子出氣將異物排出。若異物只有部分進入鼻腔而可挑出時,就可直接取出;無法取出時則勿勉強,避免將異物更推入鼻腔內部。 日常預防,讓孩子更安全! 教育孩子的行為 首先要告訴孩子正確的遊戲方式,不要隨意將細小的玩具或物件放入耳道或鼻腔,並告訴他這些行為的危險性,而平時孩子若有這種習慣性的行為出現,一定要予以糾正。對於年紀尚小的寶寶,則要避免讓他有接觸到細小物品的機會,鈕釦等瑣碎、細小的物品,應統一置放在高處或上鎖的抽屜中,不要四處散落在寶寶活動的區域範圍內。 注意居家環境衛生 維持居家的乾淨與整潔,是避免蚊蟲、螞蟻、蟑螂等滋生的基本條件,平時不要在床上吃東西以免遺落食物碎屑引來昆蟲,並應勤加打掃屋內環境;進行野外露宿的活動時,更要注意防護及驅蟲的措施,以免招來不速之客的入侵。 叮嚀 意外的發生都是可以避免的,照護者的細心與關心,是降低意外發生最可掌握的因素,因此父母們在忙碌之餘,也要時時注意小寶貝的舉動,環境的佈置更要去除所有可能導致危險的成分;有時寶寶無法表達異物入侵的狀況,因此當寶寶出現眼、耳、鼻的發炎、紅腫、化膿等症狀時,更要細心觀察是否為外物所引起,因為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才能避免更嚴重的併發症產生!

幾家歡樂幾家愁

2006年04月18日
公開
21

因為農曆和國曆生日差了快兩個禮拜 所以 小西瓜的生日快樂歌 也就持續唱了快兩個禮拜 直到正港的破蛋日來臨前 對西瓜媽而言 都沉浸在對小西瓜的祝賀心情中 可卻在昨天 接到西瓜姨的電話 因為子宮外孕 敲定今天要開刀 所以Q媽跟公司請了假 到醫院陪西瓜姨 雖然自己也當媽了 可當西瓜姨簡述醫生跟他說的開刀概況時 Q媽還是聽得渾身起雞皮疙瘩 心理免不了跟著替西瓜姨擔心 正如西瓜姨說的 本來不清楚也就算了 直到昨晚跟醫生討論過後 知道越多擔心的越多 在手術房外等待的時刻 還真是度秒如時 Q媽不停滴望著顯示板 看著西瓜姨的狀況 手術房外 還有其他的家屬 也都在旁等候著 隨著時間分秒滴過去 顯示板上的人名狀況也因著--手術中-恢復室-回病房-的狀況來來去去 Q媽的思緒突然飄的粉遠 想到當初懷小西瓜時從產檢到分娩當下的點點滴滴 突然懷疑自己 當初哪來的勇氣 去忍受那段時期所有的擔心/害怕/不安(雖然整個過程中也是滿懷期待) 手術進行了兩小時 因為全身麻醉 退麻藥又退了兩小時 從手術室回病房 西瓜姨的臉色雖然甚是疲累 但是手術成功 讓眾親友終於可以放下心中的大石 西瓜姨的床友是位老婆婆 聲音粉爽朗 可聽說是在做化療 在醫院 真的是可以看到人生百態-- 迎接新生命的喜悅---生命開始凋謝的無奈--真的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呀 健康真的粉重要 還是要多愛自己一些 才有更多的力量去愛自己想愛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