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石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如何胖小孩不要胖媽媽

2010年07月12日
公開
64

目前為止28週胖6公斤 小石的size也在正常範圍內(雖然一直被蔣醫師嫌胖) 體重和身材都還沒失控 作個筆記 給想生小石2號的自己 1.不要吃甜食 快樂六月天去北海道玩耍 因為任性什麼都不忌口 每天吃冰淇淋和buffet(胃不大也要給她吃到撐) 結果整個六月胖了2.5公斤 平均每週>0.5公斤 這樣太快了 要想想看小石那麼小,怎麼可以給他吃糖果餅乾咧 一定要忍住 2.不要吃太多補品 這是蔣醫師給我的觀念 經過時間證明 我覺得還蠻合理的 我們現在吃的食物其實很豐富很多樣化 沒什麼好忌口(不過我還是有忌咖啡因飲料、海鮮、薏仁) 也沒什麼好補的 就跟一般一樣 每樣東西都可以吃,都不要過量 因為胃被卡住,可以少量多餐 原則很簡單 3.不要怕勞動 本來我應該算活力十足的女孩(羞) 但我發現懷孕以後真的很容易累 事實上是應該要多休息 不要讓自己有累的感覺才對 可是因為常常特別去感覺自己到底有沒有累 反而大部分時間都會覺得自己好累 就會偷懶 不想走樓梯、不想動 確實應該要大量休息的 但是在體力可接受範圍內 就盡量多勞動 切水果啊、洗碗啊、洗衣服啊、整理房間啊(這些都是我結婚後的運動) 孕婦瑜珈其實只是拉拉筋 沒有真的很有勞動到的感覺 不過可以讓整個身子變的很舒服 所以也很好 應該就這樣吧 希望後期和下一胎我還可以控制住

不存臍帶血了

2010年07月06日
公開
66

今天看了幾篇報導 決定不存臍帶血 好快就決定囉∼我真是果決呀∼ 先說明原因 1. 臍帶血自體使用率極低,甚至全球並無病例 2. 如果是遺傳性疾病,自體臍帶血也無法使用,還是得去配對 3. 如果是癌症中風,相關的幹細胞醫療方式尚在研發中,當然沒有成功案例 所以雖然抱著買保險的心情 可是發現這個保險並不是那麼保險 與其自存,不如公捐 看到的報導如下: 報導一 臍帶血廣告打得如火如荼,有第一家庭金孫加持,有小S鎮日在廣告中扭腰擺臀代言,讓準爸媽們似乎覺得「不存,對不起孩子」。但醫師指出,使用自己的臍帶血的機率只有二萬分之一,全世界至今仍查不到使用自己臍帶血的病例,真想存臍血也應優先捐給公庫。 衛生署核准儲存臍帶血儲存的銀行共有11家,台灣的彈丸之地,臍帶血銀行密度竟然居世界之冠。業者的廣告強打「三個寶都存」、「為生命未來努力」、「機會一生只有一次」,並強調臍帶血中含有幹細胞,是一種萬能細胞,但是臍帶血究竟能作什麼?多數人恐怕霧煞煞。 國內移植臍帶血成功案例最多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江東和說,臍帶血目前可治療再生不良貧血、地中海型貧血、血友病、免疫不全的大理石寶寶,但是並非什麼病都能治。長庚醫院已經陸續完成37 多例臍帶血移植個案,成功率約九成。 江東和指出,雖然骨髓移植也可治療上述疾病,但是臍帶血移植配對較寬鬆,骨髓配對成功機會只有四萬分之一,臍帶血卻有400分之一的機會,骨髓細胞配對約需4到5個月,臍帶血約3周即可,以爭取時效茖央A臍帶血確實較有優勢。 但是最矛盾之處在於,經業者刻意宣傳,國人臍帶血竟多是自存自用。馬偕醫院小兒遺傳及基因治療科主治醫師林達雄說,如果小孩帶有先天血液疾病,臍帶血就會帶有疾病基因,將帶病的臍帶血移植回體內,還是一樣會發病,因此必須使用其他人捐贈健康臍帶血。 長期研究幹細胞的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明義指出,根據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估計,新生兒將來需要用到自己臍帶血的機率是二萬分之一,到目前,查不到廣告中所宣稱的「自體臍帶血移植」的例子。 至於何時才有機會用到自己的臍帶血,林達雄說,除非是脊柱損傷、腦中風等非基因的疾病才有可能,但是目前沒有成功案例,而且中老年之後才會發生的疾病,而甫出生就冰存的臍帶血,是否還具有活性,也必須思考。 此外,吳明義強調,儲存細胞並非「冰」起來即可,冰晶、解凍過程,都會影響臍帶血中細胞的活性,活性越低,移植成功的機率當然越低,但是民眾恐怕無法判斷冰凍技術的優劣。 醫師們咸認為,既然自己用不到自己的臍帶血,為何不將臍帶血捐出,就像捐血一樣,讓適合的人使用,有一日需要使用臍帶血時,也可以提領別人健康的臍帶血。醫生多建議民眾可將臍帶血捐至公庫,將臍帶血視為公共財,由於血液基金會已經停收,可考慮捐到 慈濟、和信醫院等公用臍帶血庫。 一名不願具名的醫師表示,「存臍帶血,不如存錢。」與其購買不切實際的機率,不如多存點錢,當孩子生病時,拿錢去治病還比較實際。 報導二 最近對於台灣市場上的臍帶血廣告很感冒,根本就是用FUD策略,也就是(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恐懼、不確定、懷疑)的行銷手法嘛。 臍帶血的用途 絕大部分人(99.999%)是不需要存臍帶血的,除非你真的很擔心小孩有遺傳性疾病,是可以選擇存在私人臍帶血銀行。小孩出生時,由醫生把臍帶血保留下來,冰到臍帶血銀行,待未來萬一發生遺傳性疾病時,可以就原本存放的臍帶血中,取得重要的幹細胞,進行相關的治療。這是因為,臍帶血中的幹細胞可以造血,比方說給血癌患者使用,讓自己的幹細胞造血補充。理論上,幹細胞是可以分化成為人體中的任何組織和器官,修補器官或移植到人體的組織中,但目前人類的技術還無法做到。 原本對於血癌或其他類似的遺傳疾病,人類已經有用骨髓移植的方式取得幹細胞來利用,但身體排斥,以及符合資格配對不易,取得成本相對也高。臍帶血則是更新、更好的方式,胚胎的幹細胞可利用之潛力是最大的,比成人的幹細胞還好用,也因此臍帶血的熱潮近年被炒作而生。 美國、日本鼓勵公捐血庫 我們在美國生產時,也有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到底要不要存是個疑問。結果多方研究後發現,美國本身就有不少公捐臍帶血的血庫,雖然不是每個州都有,但整體而言,美國並不像台灣那麼流行私人臍帶血銀行。換言之,反正有公捐,萬一因為嚴重遺傳性疾病需要幹細胞,也可以使用公捐血庫中的資源,藉由HLA配對尋找適合的來用。 不過要注意的是,配對使用血庫來移植治療小孩或自己的疾病,同樣是需要支付費用。美國和日本都擁有龐大、良好的公捐血庫,嬰兒免費捐獻臍帶血進入公捐血庫後,都會匿名保存與列號管理。患者需要用的時候,是自動配對適合的臍帶血來用。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自己付費存在私人臍帶血銀行,是給自己或血親使用,公捐的話,是公共財,適合的人就可以使用,個人認為後者是比較好,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 故除非你的家族中有血癌這類的病史,不然根據美國的研究,新生兒會用到自己臍帶血的機率是2萬分之1,機率非常地低,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多花錢去存臍帶血。 而且,未來的醫學會進步,真的得了不治之症,除了使用公捐血庫外,也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試試看,使用到自己臍帶血的機率微乎其微。 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小孩長大了,青少年的身體體重是比兒童要多許多,當初誕生時存下的臍帶血,是不夠患者自己用的,還是得用到其他人的臍帶血。 儘管已經有技術可以增生自己存下臍帶血中的幹細胞,但這項技術已經日益成熟,換言之,全球公捐臍帶血庫一樣是受益的,也並不一定需要自己花大錢來存臍帶血。我在前面提過,未來人類的科學、醫療技術會進步,一定還有更多、更新的方法會誕生。 當然,如果你想要安心一點自己花錢存臍帶血也行,但前述理由也值得參考,何不考慮公捐? 故真的要存臍帶血,直接公捐即可,在美國也很鼓勵公捐,真的不需要自己存,不然大多數存放的人只是幫營利業者抬轎,畢竟很多業者自己都說是「買保險」了,這還不夠明顯嗎?:P 報導三 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我到底要不要幫寶寶存臍帶血,現在不存,將來會不會後悔?」在明星名人加持下,國內臍帶血市場強強滾,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準媽媽有意願為胎兒保存臍帶血,越年輕族群接受度越高。醫師提醒,自存臍帶血使用率極低,約僅十萬至廿萬分之一;若有遺傳性疾病,也無法使用自己的臍帶血。 業者進行「臍帶血產業大調查」,針對一六六八位準媽媽進行網路調查,昨天公布結果,超過九成準媽媽有意願為胎兒保存臍帶血,可能與近來藝人名人頻頻為臍帶血公司代言有關,生寶請陶晶瑩,訊聯先後由小S、台灣之光王建民代言,市場競爭激烈。 但即使名人代言,也不能一窩蜂跟進,消費者最好先了解儲存臍帶血的價格和運用功能。 據了解,臍帶血銀行自費儲存項目包括臍帶血、臍帶,近年新增乳牙,一般儲存年限廿年。儲存臍帶血約十萬元;臍帶視長短及處理過程,從十幾萬到廿幾萬元;乳牙保存費約十萬,儲存年限期滿,還須再付一筆保存費。 除了自費儲存的臍帶血庫,目前慈濟醫院、和信醫院、血液基金會和生寶均設有臍帶血公庫,以慈濟擁有一萬二千筆最多,其他均數千筆。但公庫臍帶血已滿額,不再受理外界捐贈,生寶仍開放收案。 民眾捐出臍帶血供各界免費配對,配對成功的使用者須付費,慈濟系統一袋臍帶血約卅萬元,國際行情若包括手術等約二、三萬美元。 慈濟臍帶血庫主任楊國梁表示,自費儲存臍帶血的使用率極低,美國曾有一家臍帶血銀行存了十八萬筆,只用了二例。況且,出生時儲存的臍帶血量有限,頂多五十至一百西西,當人的體重超過廿公斤,必須搭配用別人的臍帶血,否則量不夠。若本身有遺傳疾病,也無法使用自己預存的臍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