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保奇媽咪

飛魚媽咪就是我 愛笑愛玩愛小孩 育兒經驗有一套 歡迎大家來聊

飛魚媽咪就是我 愛笑愛玩愛小孩 育兒經驗有一套 歡迎大家來聊

日期

#Tag

爸爸一天10分鐘就能讓孩子的學習成績變好

2010年12月29日
公開
2

首頁 > 好書試讀 爸爸一天10分鐘就能讓孩子的學習成績變好 作者:李相和(이상화) 譯者:葛增娜 叢書系列: 奧林【親子•生活•教養】 ISBN:978-957-0391-72-5 168 頁� 平裝 � 21.5 cm × 16 cm 出版日期:2007 年 07 月 26 日 定價:190 元 �優惠價:171 元 第一章 第1章 忙碌的爸爸們,每天只要十分鐘,孩子的未來就會不一樣   天下父母心,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光憑愛心,不一定能養好小孩。養育小孩,最重要的就是要將愛心付諸行動,將頭腦中的教育理念身體力行。本章節裡,有很多筆者在生活中教育小孩的親身經驗及成功案例。 爸爸的胎教,可以改變孩子天生的頭腦   自從我的兒子在赫上電視之後,聰明伶俐廣為人知,許多人問我各式各樣的教養問題。最多人問的是,「做了什麼樣的胎夢?」及「怎麼做胎教?」。   我們夫妻倆並沒有做任何胎夢,倒是奶奶和小姑夢到了。我母親夢到金黃色的大蟒,小姑夢到桃子。這樣的胎夢其實很普通,但我們對在赫說:「你是金黃色的大蟒,爬過牆壁到來的,表示你會成為很特別的人,很帥吧?」這樣告訴孩子,會讓他覺得自己很特別,自然就會產生自信。   比起一晚的胎夢,十個月的胎教可重要多了。有句話說,「在腹中一年,重要性等同於出生後的十年」,由這句話可以看出胎教對孩子有多麼重要。我自己也非常努力實行胎教。胎教並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也可以做很好的胎教。   和大部分的爸爸一樣,我也對胎教一無所知。一聽到太太懷孕,除了緊張與興奮,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後來,多次和主修幼兒教育的太太溝通後,我瞭解到胎教不單只是媽媽的責任,爸爸也應該一起做。於是,我二話不說,立刻實行胎教。   實行胎教,最重要的是整頓心情。聽好音樂,安定情緒;吃有益的食物,照顧身體,這些固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正面的思想及善良的心。   不論是懷孕的太太,還是即將成為爸爸的我,一想到自己即將為人父母,就不禁更加小心自己的言行舉止。孩子在媽媽的肚子裡,可能什麼都看不到,但我們深信孩子會透過媽媽的眼睛、耳朵或臍帶,把外面的世界全部看在眼裡。   心理健康,身體才會健康;同樣的,身體健康,心理也才會健康。如果不安好心,毀謗別人,貪戀別人的東西,對人不友善,怎麼能期待生出健康的孩子?但也不是說我做了什麼了不起的善行,從此就脫胎換骨。為了孩子,我所做的只是更加尊敬長輩,說話也更小心。透過這樣的行為,無形中讓自己更有所長進。 爸爸參與教育的重點是「付諸行動的愛」   太太懷孕後,我為了當個稱職的爸爸,做了不少努力。一部分原因,是太太持續不斷的對我洗腦,教育我「爸爸參與子女的教育,才能好好教養小孩」,我自己也觀察到一些很棒的小孩,通常他們的爸爸都非常積極參與子女的教育。   不斷閱讀幼兒相關書籍、閱覽幼兒教育專欄電子報,甚至每天花一兩個小時搜尋幼兒相關的網站。我熱衷的程度,還被太太揶揄說,「你想獲頒子女教育博士嗎?」現在想想,也不太瞭解當時為什麼要一直找尋及研讀幼兒卅子女教育相關的情報。可能就是基於大部分父母都有的,對子女教育的不安吧!   做了這麼多功課後,我得到的結論是,子女教育的基本及核心就是「愛」。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論遇到什麼困難或挫折,因為有愛,才能產生力量、耐心,以及克服難關的智慧。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非常重要。感受到父母的愛,比任何一件事(衣、食、住)更重要。父母的愛,可以讓孩子正面、快樂的成長。感受到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非常有自信,能肯定的發展自我。這種自信,讓他們在未來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都能鼓起勇氣去面對。   孩子對父母的愛非常敏感。所以,如果想好好養育小孩,如果期盼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採取的最佳戰略,就是愛。 孩子很清楚過去十個月爸爸做了什麼   太太在幼稚園當老師十多年,見過各式各樣的父母。她告訴我,大部分的爸爸雖然愛小孩,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參與教養孩子;也有一些是對子女教育完全不關心,對如何教養子女一無所知。這種不關心和一無所知的爸爸,是媽媽們最大的不滿和壓力來源。   胎教方面也是一樣。常常聽到媽媽們抱怨:老公聽到懷孕的消息時,只會感到高興,都不會為懷孕的太太和胎兒做任何事。   人受到壓力時,會反應在身體上。當孕婦受到壓力,胎兒就會直接受到影響。孕婦的壓力,會造成體內的血液流量減少,胎兒組織生長所必須的氧氣就會降低,導致生出瘦弱的孩子,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畸形。   懷孕中的太太,大部分的情緒都受老公的影響。所以,老公應該要讓太太精神上穩定,這就是爸爸最基本要實行的胎教。   如果想要孩子安穩的在媽媽的肚子裡成長,首先要讓媽媽感到幸福。要如何做才能讓太太感到平安和幸福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盡可能聽太太的要求,還有小心說話,免去不必要的口角。   為了幫太太舒緩因為胎動而造成的疲累,每天幫她按摩成了我必做的功課。她說想要吃水果時,就算是半夜,我也會立刻趕去買。   我把讓太太感到舒適,當成胎教的一部分,不論什麼要求都不曾拒絕過(但是,太太有時候還是會提及當年讓她難過的事,可能是因為那個時期真的很敏感吧。)。我們夫妻在面對事情時,都盡量以肯定的心態接受,凡事感恩。   我常常看到很多夫妻因為生活上的瑣事,彼此不瞭解對方的辛苦,而在懷孕期間時常吵架。不先為對方著想,一昧的只想滿足自己的私慾,最後有可能會失去最重要的東西。老公們試著先懷有感謝的心,感謝太太為你辛苦的懷育下一代吧!   老公如果以感謝的心生活,太太自然會感到幸福,自然的,胎兒也會感到幸福。幸福感於是在這個家擴散開來。 給忙碌的好爸爸簡單的十分鐘祕訣 解除媽媽的疲勞,會打開胎兒的感官   媽媽懷孕的時候,體重平均會增加十三公斤,行動當然會不太方便,容易浮腫,身體也會有很多地方痠痛。但是,又不能吃藥。這時候,媽媽們就很需要老公的幫助。試著幫太太按摩肩膀、小腿或腳,尤其腳底按摩可以消水腫,對消除疲勞也很有效。手上倒點精油,在太太的腳背、腳踝、腳底、腳趾間按摩五∼十分鐘。太太心情好,胎兒的心情也會變好。 爸爸和媽媽的「愛情模式」可以提高孩子的IQ和EQ   家庭教育對於培養孩子正面的思考模式、養成健全的人格,具有很關鍵的影響力。比起權威式的教育方式,家人之間的溫暖互動與愛,對小孩的人格養成,其實是更有益的。   有一天,電腦家教的學生珍秀的母親打電話給我,說家裡有點事,要暫停一週。隔了一週,我到珍秀家上課,看到珍秀的母親在家裡戴著太陽眼鏡,她本來就是個愛漂亮的人,我也不以為意。   國一的珍秀,雖然原本就是個不太專心的孩子,但那天的情況比以往更加嚴重,完全不能集中精神上課。我問她原因,珍秀一臉不安的回答說:「爸爸、媽媽吵架,媽媽的臉上有瘀青,上週也是因為吵架才沒能上課。」   珍秀爸爸的工作很不錯,為人也很好。他會在孩子面前使用暴力,老實說,我很訝異。夫妻間免不了意見爭執,但是,應該要在孩子看不見的地方,安靜的討論及交換意見,使用暴力,是無法挽回的錯誤。   夫妻間互信的基礎被打破,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信任,還能再談什麼呢?我那時才瞭解到珍秀為什麼散渙、不容易專注的真正原因。   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哪怕是住在地下室,勒緊褲頭過日子,只要家人之間有愛,小孩還是會開朗的長大,貧窮並不會變成人格上的陰影。相反的,不管生活有多富裕,爸爸、媽媽吵架,家裡的氣氛冰冷,孩子的表情自然就會陰暗、情緒不穩定。情緒不穩時,專注力就會下降,書也唸不好。如果希望孩子健康的長大、好好唸書,夫妻之間一定要彼此尊重、相愛,為孩子營造一個和樂的家庭。 給忙碌的好爸爸簡單的十分鐘祕訣 接龍式的洗腳   加深家人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起吃、一起睡、一起洗澡,讓身體有所接觸。如果你是一大早看著孩子的睡容出門,很晚回到家、孩子又已經睡了的爸爸,建議你一個禮拜幫家人洗一次腳吧! 這是個很有趣的家人互動遊戲。找一個大盆子,全家人都把腳放進盆子裡,媽媽洗孩子的、孩子洗爸爸的、爸爸洗媽媽的腳。這個方法肯定可以滋長家人彼此間的感情。 好爸爸該做的事、不該做的事   我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事典;是為了教育孩子,把自己要遵守的規則寫下來的「好爸爸事典」。如果我做了跟事典裡記載的相違背的事,就會深切的自我反省,並且下定決心絕不再犯。   我的「好爸爸事典」裡,第一個守則是「正直」。謊話會帶來更多的謊話,一個小謊,最後也有可能變成大謊。養成隨口撒謊的習慣,隨時都有可能遇到困境,因為日子久了,就沒有人想要聽一個說謊者說話了。   我時常看到很多爸爸輕易的對孩子說謊。不論是故意,還是為了應付當時的狀況,不經意的就說了謊。只要讓孩子覺得爸爸只會說謊,孩子漸漸就會失去對爸爸的信任。總是看著爸爸說謊的孩子,自然而然會覺得自己也可以說謊。如果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正直的人,首要任務就是爸爸要正直。   事典裡第二個守則是「過沒有羞愧的人生」。這一點雖然實行起來沒有那麼容易,但是,我也正在努力實踐中。未來我希望可以對孩子說,爸爸的人生是如此的光明磊落。   事典裡第三個守則是「遵守約定」。不論是和孩子的約定,對自己的、對太太的,還是對社會的約定,都要下定決心遵守。尤其是和孩子的約定,無論是多小的事情,一定要遵守。請各位爸爸們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時常對孩子說一些拖延式的約定呢?像是「今天沒空,下次一定帶你去遊樂園玩……」、「現在不行,過幾天再買那個玩具給你。」。這些拖延式的約定,爸爸們通常說過就忘,很少遵守。這種情況反覆發生時,孩子就會漸漸不相信爸爸說的話。如果不能遵守的約定,不如不要許下承諾。   但是,人生活在世界上,難免會有無法遵守的時候。這時就要對孩子充分說明不能遵守約定的原因,並且道歉。不要單方面的取消約定,也不要覺得和孩子的約定不一定要遵守。就是因為孩子還小,思慮單純,他們認為說過的話就該守信用,所以跟孩子有約定,請一定要遵守。   此外,我的事典裡還有「和孩子成為人生的朋友」、「遵守夫妻間的禮儀」、「孝順父母」、「偶爾和朋友聯絡」、「為了心愛的家人,抽空打掃房間、洗碗、洗衣服」等等。   在我的事典裡,絕對不做的是「成為權威的爸爸」、「和別人吵架」、「不參與孩子的遊戲」、「罵人」、「對孩子用命令的口氣」等等。   你也試著寫寫看自己的子女教育事典。希望你的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子?希望孩子養成什麼樣的習慣?把這些寫到「好爸爸事典」裡。爸爸依事典裡的內容,先以身示範給孩子看,孩子就會看著這樣的爸爸模仿學習。 學習別人很好的教養方式   我之前任職的公司是首屈一指的大企業,卻向很多一流公司或競爭對手「標竿學習」(benchmarking)。標竿學習,簡單的說,就是向優秀的對象學習對方的優點。當我們沒有好的想法時,就會到其他公司「標竿學習」,這樣一來,便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針對問題點有效的改善。標竿學習的概念,我覺得同樣適用於家庭教育。   我原本沒有生小孩的打算,也和大多數的爸爸一樣,對幼兒教育不甚關心。但是,自從做了電腦家教的工作後,長久接觸孩子下來,我的想法完全改變了。當然一部分原因歸功於太太努力說服我生小孩,並且灌輸大量的幼兒教育觀念,但是,改變我的關鍵性主因,還是因為我有機會造訪了很多其他的家庭。   我造訪過無以計數的家庭,凡是家庭氣氛和睦的,通常孩子也都很聰明伶俐。我有一個學生善喜,她的父母不用嚴肅或權威的方式,對待子女就像朋友一樣,子女也和父母無話不談,和樂融融得令人稱羨。我看著這樣的家庭,心裡也暗自下決定,「我也要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養育我的小孩」、「我也想成為這種父母」。   看著個性開朗、書唸得好的孩子,我漸漸學習到該怎麼對待孩子才好。至今我造訪過的家庭已經有一萬五千多次,得到的啟示是──有充滿愛心的父母,孩子才會開朗、有自信。另一方面,看著不和睦的家庭、不幸福的孩子時,也相對得到許多教訓,體認到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父母,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會隨時警惕自己不要跟他們一樣。盡可能的和其他家庭交流,相互學習很有幫助。   有一位朋友參加了四天五夜的「成為好爸爸教育訓練」,得到了很多寶貴的教養資訊。這也是標竿學習的一種。我這位朋友原先也覺得子女教育都是媽媽的責任,但透過這次的活動,發現事實並不是他想的那樣。   他說在接受「成為好爸爸教育訓練」時,反省了很多,也流了很多淚。之後那位朋友生了老二,他自豪的說,老二在爸爸滿滿的關愛之下長大,他和老大的關係也改善了很多。聽他說祕訣就在於老大睡覺前,幫孩子按摩,彼此感受體溫。   成為好爸爸、經營好家庭的相關書籍非常多。爸爸對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子宮對話、唸書給孩子聽有助於孩子的大腦發展等,都是透過書籍就可以吸收到的知識。不過,更重要的當然還是身體力行。   自古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令人稱羨的家庭,一定有他的祕訣。將祕訣當成標竿學習吧。 要不得的遺傳,爸爸不好的生活習慣會害了孩子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時時努力讓自己有正面的思考和做好的榜樣;在長輩面前永遠謙恭有禮,被交辦的事情毫不遲疑的立即去做;和孩子的約定,無論是多小的事情,都盡量遵守。但是,這些事情做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   有一次我和孩子開車一起去大型賣場。賣場位於地下一樓和一樓,二樓以上是停車場。二樓是女性和障礙者專用的停車場。那天二樓停車場非常空,我急著想停車,所以打算要停在二樓。孩子阻攔了我。   「爸爸,你是女生嗎?這裡的二樓是女生和障礙者專用的,你沒看到標示嗎?」   在沒有人的地方,闖紅燈;看到不太會開車的人,就破口大罵;沒有垃圾桶,就隨地丟垃圾……你一定也有過這種經驗吧?老實說,我也有過這種衝動。好爸爸?模範父母?一次而已,有什麼關係!這樣的想法,每每讓我想要放棄堅持做好榜樣,想要妥協。但是,經過一番掙扎,我終究還是知道身為爸爸,要在孩子面前做好的示範,不能因為我的方便,而隨便行動。   感覺身為爸爸很辛苦時,我就會想起電影「美麗人生」中的最後一個場景。猶太人爸爸和兒子一起被強行帶到收容所,在收容所中遭遇各種苦難和虐待,爸爸卻為了讓兒子安心,處心積慮的安排、設計,讓兒子以為這場不幸是遊戲。為了不讓孩子不安,即使自己面臨死亡,也還是面帶微笑。即將要赴死前,為了逗孩子笑,還做出滑稽的動作,那一幕讓我深受感動。每當我感到辛苦時,心裡就想起那位猶太人爸爸,也就可以再次得到力量。   「到底像誰了,這麼不聽話?」、「我家小孩怎麼只會惹事生非?」、「不愛唸書,就愛打電動!」、「怎麼這麼沒禮貌?」……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有過這種煩惱。不過,孩子能像誰呢?想一下,是不是爸爸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這種樣子?如果希望孩子能好好的成長,應該先以身示範。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是你的鏡子   孩子會依照基因,遺傳父母的體質或長相。但是,比遺傳基因更具影響力的,是孩子每天所見所聞的父母的行為。   到睡覺的時間了,兒子在赫問我:「爸爸,你要穿睡衣睡,還是直接睡?」   「穿睡衣,怎麼了?」   「我要學爸爸,我很喜歡爸爸,所以我要什麼都跟你一樣。」   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想模仿父母的行為,不會分辨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看著孩子模仿我,有時會很感動,但有時也感到很擔憂。   總是自問:「我會不會做了錯誤的示範呢?」然後就會更加警惕自己,一定要做好的示範。   為了提醒自己,我時常在心裡唸著這篇文章:   像我的眼睛時時看著我。   不論白天、晚上,都一直看著我。   他聽我說的每一句話。   他一起想我的每一件事。   他想學習我替別人著想的心。   他想跟著我做所有的事。   夢想著成為我而入眠。   孩子學習我的智慧。   孩子相信我不對的行為。   我對孩子來說形同宇宙。   孩子透過我學習世界。   孩子想快點成為大人,跟隨我的腳步走。   於是孩子是我造成的。               ──作者不詳 爸爸和媽媽永遠都是同一陣線,心態和行為都要一致   為了喝牛奶打開冰箱門,站在一旁的在赫,看到打開冰箱會亮燈而感到好奇,於是問我:「爸爸,打開冰箱為什麼燈會亮?」   我在大學時主修電子工程,所以可以輕易的回答這個問題,但是,為了培養他自我探索答案的能力,我沒有立刻回答而反問他:「如果關上門,燈還亮著,一定很耗電,該怎麼辦呢?」   我很喜歡反問孩子問題,藉以培養他的思考能力。   「對,這樣的話,電費會很貴。」   「為了不讓電費很貴,冰箱門關上的時候,燈就要熄滅,你想冰箱內會不會有燈的開關呢?」   聽我這麼一說,孩子就開始仔細觀察冰箱的內部。然後我才說明,冰箱有自動感應的裝置,每次冰箱的門打開、關上,這個感應裝置就會隨著開關門自動開燈或關燈。在赫覺得非常神奇,反覆開關冰箱門這個動作好一陣子。   此時,去超市的太太回來了。我就對太太解釋,現在我們在實驗冰箱裡開燈和關燈的裝置。太太馬上意會過來,並且積極的一同參與實驗。   如果那時太太嘮叨說:「很浪費電,為什麼要這樣開開關關的?」會有什麼結果呢?這時候,孩子一定會感到混亂,爸爸叫他做,媽媽卻叫他不要做,不知道要聽誰的,當然會不知所措。   每次我和孩子一起玩或唸書時,家裡就會搞得亂七八糟。雖然每次我們玩完都會整理乾淨,但看到凌亂的家裡,太太的內心一定覺得很不舒服。不過,太太永遠都尊重我的意見,支持我的教育方法,尤其在孩子面前,她更是積極的一同參與。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立場一定要一致。如果爸爸、媽媽對待孩子的態度不同,孩子的情緒一定會不安,嚴重的話,有可能會不信任父母。態度一致的父母會讓孩子的情緒穩定,這是讓孩子有好人品最基本的條件。   如果想要有父母的威嚴(我認為即使是像朋友的父母,也必須要有威嚴),兩個人的態度或想法更需要一致。媽媽在罵人,爸爸卻哄他,兩個人表現出不同的立場時,孩子馬上就會失去哪個是對、哪個是錯的判斷基準。   爸爸、媽媽如果堅持各自的教育方法,一定會因為堅持己見而爭吵。夫妻間感情要和睦,才能讓孩子有穩定的情緒,也才能養成孩子正面的思考方式和個性。

給忙碌的好爸爸簡單的十分鐘祕訣

2010年12月29日
公開
2

閱讀可以刺激好奇心   對孩子來說,閱讀就像是有魔法的城堡,會不斷引發好奇心。每當在赫唸完一本書,就會增加許多問題──   「白雪公主裡面的小矮人為什麼是七個?」   「地球會轉,為什麼我們不會頭暈?」   「要怎麼樣才能去月球?」   ……   閱讀會增加孩子的疑問,而孩子為了找到答案一定會開始去思考。   好奇心是學習事物最基本的要素。不好奇就不會思考、不會想要去找尋答案,當然也就不會想要閱讀。想要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大人沒有提供適當的素材,只讓孩子憑空思考,孩子可能不知道該想什麼。要有能引起孩子好奇的素材和思考的主題,閱讀是最好的方法。   為了找尋答案而去思考,頭腦自然也受到鍛鍊,這種透過閱讀獲得的思考能力,是無法靠外力得到的。 閱讀可以提高創造力   創造力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   最近的大學生程度普遍低落到連聽課都有問題,為了瞭解上課內容,甚至還要找家教惡補。追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孩子一直都是以死背為主要唸書方式,其他有待加強的部分則依賴補習班老師,於是導致缺乏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在赫來說,他從小大量閱讀書籍,已經習慣用自己獨特的思考模式來解決問題、找尋答案。   孩子能獨自閱讀,代表他已經蓄積了自我獨立的能力。 閱讀可以增加語彙能力、培養理解能力   語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越快學會說話的孩子,在學習方面越快有好的表現。懂越多語彙,相對的也能獲得較多的知識;也就是透過閱讀,可以同時累積語彙和知識,這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理解力和表達能力。 閱讀可以增廣經驗   孩子可以透過閱讀看到世界。他們可以在書中,遇見李舜臣將軍或安重根義士;可以在想像的世界中,遇到哈利波特及人魚公主。閱讀能讓孩子進入現實世界中體驗不到的未知世界,間接的累積經驗。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書是我們的「指引者」 爸爸要唸書給孩子聽的理由:爸爸唸一次的效果是媽媽的十倍   波士頓醫大小兒科教授佩利克.拉斯教授指出:「小孩若沒有在閱讀中長大,就如同被剝奪了一件非常重要的東西。沒有閱讀的孩子,在人生中失敗的機率很高,因此,大人要盡可能讓孩子閱讀,而且越早越好。」就算不提知名專家說的話,大家一定也都知道,唸書給孩子聽、讓孩子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非常重要。   尤其是零∼三歲的孩子,父母更要唸書給他聽。因為,頭腦好不好取決於腦神經細胞的迴路是否細密,而零∼三歲正是腦神經細胞的迴路活躍發展的時期,所以,這時期唸書給孩子聽,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腦部發展。   其實,孩子並不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也不會自己買書來看,因此才需要父母從旁協助,讓孩子喜歡上閱讀。   很多爸爸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也知道爸爸參與子女的教育有多重要,但是還是會用各種理由把唸書給孩子聽的責任推給媽媽。   唸一本童書不過只要二、三分鐘,而十分鐘就可以唸好幾本。像這樣每天持續唸書給孩子聽,一天唸二本,一年就有七百三十本。   每天唸、持續三年,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唸了二千一百九十本書。「爸爸的一句話,會比媽媽的十句更有效」我相信爸爸唸二千一百九十本書給孩子聽,對孩子有二萬一千九百本的效果。   在我教導的孩子中,有個孩子明年初(譯注:韓國的新學期是三月)就要上小學卻還不識字。這個小孩的爸爸對我說他非常擔心這一點。我建議他,每天早上花十分鐘和孩子一起閱讀,對識字非常有幫助。不過,他聽了之後卻面有難色的說:「我很忙,從沒陪孩子唸過書,更何況那是媽媽該負責的事。」   我不斷告訴他爸爸陪孩子唸書有多少好處,最後,他開始每天花十分鐘唸書給孩子聽,持續了三個月後,他的小孩竟然識字了,上學當然也不成問題了。   「我知道閱讀很重要……」卻不唸書給孩子聽,或是沒有營造可以看書的環境,就好像「我知道要讓孩子攝取均衡的飲食……」卻讓孩子偏食、造成營養不良的荒謬一樣。   要讓自己的寶貝養成一生都受用的閱讀習慣,一天只不過需要花五∼十分鐘。希望爸爸們以後再也不要用沒時間來當藉口了。 因時因地,找出適合孩子的書唸給他聽   寶寶出生兩個月後,開始會不斷左動右動、對眼前的事物伸出手來想要撫摸、會發出各種聲音,這是他語言發展的基礎。   我在孩子的這個階段,就開始把繪本放在他身邊,指著繪本上的圖畫,看著他的眼睛說給他聽。雖然孩子對我說的內容或圖畫還不能真正瞭解,但是他對我說的話或圖畫是有反應的。   對著兩個月大的寶寶唸書,只要能聽到他對著書呢喃就夠了;只要他能每天看看書、漸漸熟悉書這個東西,他就能和書愈來愈親近。 開始「聽」書   孩子六個月大時,已漸漸發展出和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叫他的名字會有反應,也會用自己的方式找尋媽媽、爸爸,並逐漸懂得分辨媽媽和爸爸的聲音。父母的聲音能讓孩子的情緒穩定,所以,父母應該常常唸書給孩子聽。這就是孩子「聽」書的開始。 開始「看」書   十個月大的孩子是開始學走路的時候,會展現出他旺盛的活動力。雖然他還不能發出正確的音,但是已經可以說出媽媽、爸爸的字彙,認知能力的發展也提升了他的專注力,開始對繪本裡的圖畫產生好奇。   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唸書給孩子聽時,最好能搭配有趣的肢體動作。還有,不一定每次都要唸不同的書,你可以挑選幾本,反覆的唸給他聽,加深他的記憶。 孩子想聽多少,就唸多少   二歲大的孩子,好奇心非常旺盛,也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活習慣,所以,一定要教導他正確的禮貌觀念,未來才能擁有好的人品。   已經習慣聽書的孩子,不管多晚,也會要你唸書給他聽,即使是已經聽過好幾遍,還是會要求你反覆的唸。請不要放棄這個機會,只要孩子想聽,就一直唸給他聽。其實,孩子只偶爾會這樣,不會每天要求你這麼做,所以就算有點辛苦,還是好好把握機會,讓孩子和書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 閱讀後讓孩子發表感想   五歲,是培養綜合思考能力的階段。綜合思考能力是指針對一件事,可以從各種角度思考的能力。為了培養這種能力,你可以在閱讀後,以對話方式和孩子一起分享閱讀後的感想。反覆這樣訓練,就可以培養孩子分辨和批判的能力。   這個時期可以讓孩子閱讀與他實際生活有關的繪本,這樣孩子才能感同身受,產生更大的興趣。 給忙碌的好爸爸簡單的十分鐘祕訣 唸孩子有興趣的書   即使是小孩子,也有他感興趣的事物。有的小孩特別喜歡和恐龍有關的書,有的小孩則喜歡有穿著漂亮衣服的娃娃的書,也有的小孩是看到裡面有怪獸的書就害怕得發抖。   站在爸爸的立場,當然希望孩子可以讀到各式各樣主題的書,但是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還是應該先以孩子喜歡的角色或圖畫的書為主。切記,不要因為貪心,選擇字數很多的書,或是覺得孩子很會認字了,就選擇超出他的程度的書。   爸爸從旁陪伴孩子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知識水準,而是要先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

【分享】生氣時請不打小孩

2010年12月27日
公開
2

【分享】生氣時請不打小孩 (一) 在遠方轉角處,我又看到她。在醫院一直看到同一個人,一再出現來複診,這實在不是一件好事。她這次 來是因為泌尿道感染,來泌尿科看診,我問她:「臀部還好吧?有沒有怎樣?」 「臀部沒事。」她很高興的回答。一見面就問候一個女生的臀部,好像令人難以接受。還 好這裡是醫院, 到處都充滿著令人難以接受的事,自然也就見怪不怪了。她今年25歲,進出醫院已經19年。 19年前,她6歲,有一天,媽媽不知為了什麼原因大發脾氣,於是打她出氣,竟然打到脊椎都打斷了。後 來經過多次開刀治療,放釘子內固定器;如果不放釘子,身體會垮下來;從此下半身癱瘓,開始坐輪椅。 19 年過去了,她的臉已經從6歲長到25歲,但是,她的身高還是6歲。媽媽也是很後悔,非 常後悔,現在也 是媽媽在照顧她,照顧脊椎損傷病人是很辛苦的。 因果,是很可怕的,如果19年前媽媽不打她,她現在早就在上班,回饋媽媽,媽媽經濟上也有來源,生活也 可以好過一點,說不定她還結婚生子,媽媽也可以含飴弄孫,享樂天倫;這一切,都因為媽媽一怒之下而成泡影了。 脊椎損傷的她造成臀部壓瘡,很難再開刀,群醫絞盡腦汁,想盡辦法把她的傷口關起來。 我開始接手之後,發現她的傷口極度惡臭,無法以言語形容的臭,根本無法站她旁邊。 我跟泌尿科郭主任研究了半天,問他:「膀胱是否有廔管與傷口相通?」郭主任說:「沒 有,確定找不到廔管。」 可是傷口一直冒水,是尿嗎?顏色不像;是膿嗎?濁度不像,非常難處理。那時靠非常傳統的方式換藥,先縮小 傷口,最後好不容易關起來。 可是第2年,傷口又迸裂了,這次似乎更加棘手,因為能用的皮瓣組織幾乎都被用過了,於是又開始另一階段的傷 腦筋。後來好不容易,我想到用雙葉形的皮瓣,加上植皮手術,終於把這極困難的傷口解決掉了,3年之內都沒有復發。 3年之後的某一天她也曾經出現在我門診,笑著跟我說:「我沒事了,最近很好,只是路過看看你,打個招呼罷了,你依舊很忙。」 傷口關起來之後,她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學校,繼續念高中。這是26歲的她第2次進高中。她上一次進高中是22歲,那時她以為傷口控制得不錯,高高興興去學校。 才去了一天,第二天老師就對她說:「妳的讀書精神我們很敬佩,妳的遭遇我們也很同 情,可是學校還有其他同學, 妳身體這樣發出味道,學生、家長都來跟學校反應,我們實在不願意說這樣的話,但是請妳先處理好身體的問題再來學校。」 她最大的心願是到學校上課,但是因為身體發出味道,她的心願受到最嚴厲的考驗。味道來自她臀部。 她臀部破了一個好大的洞,雖然當初我把傷口整個切乾淨,轉皮瓣、再植皮,傷口是好 了,? 脊椎損傷病人有兩大困難要 克服:一是褥瘡,一是泌尿道感染,因為膀胱無力,擠不乾淨,尿液沉積,容易感染,所以進出泌尿科成為日常生活一部份。 因此當我在泌尿科遇到她,當然要先問候她的臀部,她也很高興跟我說臀部沒事,因為只要身上沒有味道,她就可以去她 最喜歡的地方,學校;做她最喜歡的事,唸書。 她真的很喜歡上學,有一次我在火車站遇到她,她把行李放在輪椅後面,在月台等火車進 站,跟一般旅客沒什麼兩樣。她看到我,很高興,因為終於看到一個認識的人,她用力揮手,「嗨!鄭醫師!」我有點驚 訝:「妳要去哪?」 「我要去彰化。」「妳這樣一個人可以去彰化?」「對啊,就這樣。」「那…妳怎麼過月台?」「台鐵有服務人員幫我, 這裡的服務人員也已經跟彰化那邊的說好,我一下火車, 就會有人幫我,而且火車上有殘障座位。」「妳去彰化做什麼 呢?」「上學啊!」她越說越開心。「我在彰化讀高中,一所特教學校,寒暑假回花蓮, 因為要動手術,我手術一定要在這邊做,我這輩子跟醫院是脫不掉關係了。」 她就這樣開開心心,如果我是她,我不知怎麼活下去。她還一個人去彰化,我好手好腳, 要去彰化好遠,要繞過半個台灣 ,但是她完全不怕路遠,不怕麻煩。 她還告訴我,現在有領救濟金,快快樂樂在做著她最想做的事。我看著她,覺得快樂原來 這麼簡單,卻又是這麼的難。一般人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嗎?如果是,能夠很愉快的做嗎? 人生大概是這樣: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又覺得很煩,那是痛苦;可以用快樂的心做不想做 的事,那是智慧;做自己想做的事,卻很無奈,那是不夠知足;可以用快樂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叫幸福。 原來幸福這麼簡單,她臉上看不到任何恨,看不到恨已經很了不起,看不到任何憂鬱,人群之中也不管別人的眼光、不管別 人的冷漠、不管別人的雙腳可以站立,她還是那麼輕鬆、那麼自在,我遠遠看去,雖然坐在輪椅上的她矮了別人半截,站立 的人群幾乎遮住了她;但是,她的形象在我眼中卻越來越巨大起來,大到我幾乎看不見月台上其他的人,只看到她一個人。 我偶爾和朋友聚會,朋友之中,有些也已經是當爸爸的,孩子也都高中、國中那麼大了, 我有時聽他們說,孩子是令他們怎樣生氣,我都會勸他們。當然,平時勸別人很容易,什麼「別跟孩子計較」、「沒有解不 開的心結」、又是什麼「大方一點」、「心胸開闊一點」、還有什麼「用愛管理」、「父子哪有隔夜仇」。一旦我自己那兩位 讀國中的小孩惹我生氣,我真想發飆,但是又不能;可是又怒氣難平,平時還勸別人「用講的、好好講」,可是自己在生氣 的時候,根本不能好好講。氣都快氣瘋了,怎麼好好講?實在很難。 我有時也是很氣,但絕不能打小孩,我只好打棉被,或打牆壁。有小孩的人,自己一定曉得:怒氣一來,很難控制。 這位媽媽一怒之下把小孩脊椎打斷,造成下半身癱瘓,誰來照顧女兒?還不是自己。家暴問題層出不窮,在社會的角落裡, 還有太多太多的受虐兒童需要我們關懷。 因果,是很可怕的。你可以生小孩,但不一定有資格當父母。話說重了,請容我再幫所有 小孩說一次:「愛我,不要打我。」 發脾氣前請先深呼吸,在心中默數1、2、3! (二) 有一個爸爸在洗車,他五歲的小女兒拿了一條鐵絲,很高興的也說要幫爸爸洗車,等他爸發現女兒用鐵絲把車子的烤漆都給弄花了,這個爸爸很生氣,就拿他女兒手中的鐵絲,把女兒的右手給綁在一旁的欄杆上,氣衝衝的就跑回家去問修車廠該怎麼處理…就這樣過了一、兩個小時,爸爸發現自己女兒的右手已經發黑了,馬上送醫,也免不了要截肢的命運… 過了兩個月,送去保養廠的車回來了,女兒還天真的說"哇,爸爸你的車變得好新喔,那爸爸我的新手手哪時候會回來呢?"

快樂童軍團1:30

2010年12月19日
公開
2

稚齡"狼寶寶"5~7歲 幼稚園大班~小二(家長一律須陪同參加) 幼童軍 8~12歲(國小階段) 童軍 11~15(國中階段) 行義童軍 14~18歲(高中階段 羅浮童軍 17~26歲(大專院校階段) 服務員 凡年滿21歲以上.品行端正.且願意參與童軍活動並且接受 服務員訓練及自願服務者.均可擔任服務員 第 12 次團集會活動表設計 日 期 99年12月19日 時 間 自13時30分至15時30分共120分 地 點 民族國小 團集會 主 題 親子互動—深度表達 器 材 準 備 歌本、筆記本 活動過程 時間 項 目 內容 器材 主持人 (一)會前活動 點名、收幼童軍手冊 1330~1345 (二)小隊角 檢查,練習團呼、隊呼 1345~1350 (三)開始儀式 吼聲,諾言及規律 1350~1410 (四)遊戲 黑白花馬 1410~1500 (五)親子互動 深度表達 投影 1500~1520 (六)歌唱 歌曲教唱 歌本 1520~1525 (七)結束 集合 1525~1530 (八)全團時間 報告下次集會時間 稚齡童軍 飛魚媽咪帶繪畫燈籠 燈籠是亞洲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點燃蠟燭成為照明工具。在亞洲的廟宇中,燈籠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現在社會中,燈籠的作用已經變成了一種收藏欣賞的傳統工藝品,佳節慶典中都要使用燈籠,特別是元宵節和中秋節。此外,有許多燈籠也改用了燈泡,而非蠟燭。除了慶典或廟宇使用外,在許多街頭小吃攤也有掛紅燈籠取代招牌,以吸引食客的目光。在中國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可看到傳統燈籠的使用和形式。 紙燈籠種類很多,有走馬燈、羊燈、氣死風燈、提燈等等。 四川有一道名菜也叫「燈籠」,是指羊眼睛。 傳說 傳說姜子牙封完神後,自已卻沒有什麼司職,只有某位神仙出遊時給打替班。大年三十眾神都歸位,姜子牙卻沒有地方可去,百姓見他可憐,就在高桿頭點一個盞燈,讓他在燈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點燈籠的習俗。 燈籠與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裡,處處都有燈籠。 仔細推算,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 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種象徵,吳敦厚說,他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 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簷下和客廳中。今天迎神賽會上,神明的陣頭前仍有兩盞大燈籠,就是這種習俗的延續。 不過,燈籠最讓人遐思、期盼恐怕還是元宵節的花燈了。 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乃紮結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至此廣為流行。 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時,更於秦淮河上燃放水燈萬支;永樂朝在午門大立虌山燈柱,又在華門外設「燈市」,使得北平尚有「燈市口」街道。 民國後,花燈之舉雖仍在,但平淡了許多,幸虧如今因著中國熱 ,燈籠又逐漸在居家裝飾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燈籠的材料,有 的由紙、竹子,變成布、塑膠、鐵線,而且燈籠的形狀和顏色與傳統也大不相同。 傳統中寺廟是以黃色為主,個人則以白底為主,如今全亂了,燈籠的大小、顏色全以個人喜好變化,無所謂一定的象徵意義啦。 二、燈籠的意義 除了照明以外,燈籠還有其他意義。 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學校)開學時,家長會為子女準備一盞燈籠,由老師點亮,象徵學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稱為「開燈」。 後來就由此演變成元宵節提燈籠的習俗。 由於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祈求生子。到了日據時代,愛國志士們在燈籠上繪製民間故事,教導子孫認識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傳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