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最♡August♂

日期

#Tag

跟小珊通電話

2006年01月03日
公開
10

剛剛跟小珊通電話,她幾次講到梗嚥的哭出聲來, 好朋友的我心就這樣揪著,好難過也生氣自己的不中用, 不想讓他更難過但自己也跟著哭,好想乾脆抱在一起哭個夠, 小珊說昨天坐飛機時自己心想,如果飛機失事她可以跟著不浪走也好 到了北京見過不浪,小珊說他們不準小珊抱不浪摸不浪, 聽到這裡好氣又好難過,不過最後在小珊苦苦哀求下,他們答應讓小珊摸一下,但只是這樣怎麼夠.....真的好無奈,飯店晚上小珊一個人看著窗戶想說乾脆跳下去算了,但是他回頭想到了拿拿,我想這種痛真的很難度過, 我只告訴他走了的人已經走了,我們不能改變,但他還活著不要讓其他活著的人擔心,活著就有希望,她要好起來拿拿才會好..... 有一個以前同事年任今天已經飛往北京跟小珊碰面,我對年任並不熟悉, 不過聽說他跟小珊很好,起碼有他在照顧小珊也讓我們比較放心, 我覺得這時候家人跟朋友都是很重要得依靠,年任真的很有心,這點讓跟小珊認識快十年的我有點愧疚.....也要謝謝年任 跟小珊約好等他1/6(暫定)要去看他跟不浪,但小珊說我們去她可能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想見人,我跟他說沒關係,可是我們想抱著小珊一起哭..... 她回答....嗯。她說他擔心不浪不認識路回家...她說他告訴不浪要記得來找他,可是他沒有,她很擔心的說不浪是路癡.....聽到這裡心頭又揪了起來...

悲働...

2006年01月01日
公開
20

不浪尤幹得年37 烏來演唱成遺作 【TVBS新聞 】 曾經和歌手張惠妹、王力宏和動力火車合作過的貝斯手黃建福,泰雅族的名字,叫做不浪•尤幹,他曾經是金鐘獎和金馬獎音樂獎項的得主,跨年夜在齊秦演唱會上不幸意外身亡,住在烏來的家人接獲消息傷痛欲絕。 這一個高亢清亮的原住民聲音成為絕響,漢名黃建福的不浪•尤幹演唱會上意外身亡,消息傳回他烏來的家裡。 大姐哭泣到無法言語,剛開完刀的老母親也關在房裡哭泣,家人傷心難過,不浪尤幹就只留下回憶。 記者:「會不會擔心母親的狀況?」不浪尤幹二姊:「對,從昨天開始,因為她才剛開完刀,她整個精神上都崩潰了。」 房間裡的擺設依舊,37歲的不浪尤幹當年被喻為美麗的意外,勇奪的雙金獎座還驕傲的站在醒目的地方,妻子已經趕赴大陸處理後事,2歲大的女兒拿起爸爸最愛的麥克風。不浪尤幹女兒:「哥哥爸爸真偉大,名譽照我家。」 顯然小妹妹還不知道爸爸發生了什麼事。不浪尤幹女兒:「爸爸去大陸工作了。」記者:「會不會想爸爸?」不浪尤幹女兒:「有。」 在小女兒的心目中,爸爸只是出去賺錢了,害羞的摀住小臉,不知道爸爸已經在天國的那一邊。 齊秦北京跨年演唱 樂手墬台死亡 【TVBS新聞 】 歌手齊秦在北京的跨年演唱會發生悲劇,跟齊秦同台演唱的一名樂手黃建福,在演唱會尾聲跟齊秦合唱「大約在冬季」這首歌的時候,摔下舞台,送醫之後,不幸死亡。 就是這一首「大約在冬季」,成為樂手黃建福的最後絕唱。 「大約在冬季」歌詞:「前方的路雖然太淒迷,請在笑容裡為我祝福,雖然迎著風,雖然下著雨,親愛的你別為我哭泣...。」 鏡頭上,黃建福一個轉身已經不見身影,舞台上的齊秦目睹這一刻,卻強忍擔憂繼續演唱,不過齊秦還是頻頻回頭,想知道到底怎麼回事。 歌手齊秦:「因為他今天比較開心,本來那個『大約在冬季』,本來應該是我一個人唱的,他很開心就說小哥我跟你一起唱,然後就發生這樣的事,所以比較悲痛一點。」 演唱會一結束,齊秦立刻趕到醫院,沒想到得到的卻是好友已經死亡的噩耗,忍不住雙手合十,這場演唱會,是齊秦在北京的跨年演唱會,當時舞台燈光昏暗,加上有乾冰效果,視線極差,黃建福一腳踩空,雖然舞台只有7、8個台階,卻讓他不幸喪命, 重回這場演唱會,與好友黃建福這最後一個擁抱,真情流露,齊秦將永難忘懷北京這個寒冷的冬季。  

殘酷...

2006年01月01日
公開
15

今早接到電話,沒想到聽到一個讓人不能接受的消息, 好友小珊的先生,他是一位優秀有才華的音樂人, 是一個值得讓我們驕傲的好友,昨天在北京參加齊秦出道20年演唱會, 表演過程中不幸摔下舞台送醫不治,我們1019才見面,當時不浪就告訴我們 要去參加齊秦北京演唱的表演,由言在耳...... 不浪曾經得過金鐘獎跟金馬獎,是一位好baba跟好先生,他的生命裡只有三件事情,音樂、老婆、女兒,每次的見面總會談起音樂,自從二年前拿拿出生後,他開始講起他的拿拿,他一個人支撐家中的經濟重擔,還照顧年邁的母親,他走了我想他有千萬的不捨,小珊暫時不想接電話,今天請貴光幫忙,處裡搭機前往北京的事情,還請貴光傳話給我們,等他一切處裡到一個段落會跟我們聯繫,我們這些好友都知道小珊雖外表堅強但他對不浪是很依賴的, 聽貴光說小珊心情很不平靜,即使沒有台胞證也要請貴光想辦法今天把他送去北京,心繫著人在北京的不浪想趕快去見他,這是難免的,也如願今天小珊搭上12點的班機去看不浪,沒想到這一去就天人永隔了,殘酷...對小珊來說真的 是太殘酷的事了,我們這些好友一下子也無法接受這件事情,至今我的心情還是亂,這時候覺得自己的渺小,命運殘酷的力量打亂了小珊所有安排, 白頭偕老..她們一起劃下的夢想,一切一切都讓殘酷的命運給打亂了, 我睡不著我一閉上眼睛就想起不浪,他樂觀的笑容跟小珊難過的表情, 我感到害怕,害怕命運的殘酷..... 人生總有許多困境要過,但死亡讓人沒有了希望 我又想起強眉、Tata他們這樣離開的事情,我開始對人生感到悲觀, 我祈禱希望身邊的人不要再有災難,都能平平安安! 小珊~要堅強!要堅強.....現在只有你自己的毅力才能幫助你自己!要堅強,要加油!

溫暖ㄉ羊肉爐

2005年12月20日
公開
28

今天科內同事大家約好要在11樓餐廳煮羊肉爐 還自備爐子、鍋子,還在八點多雅婷跟景文跑去買火鍋料跟水果 浩浩蕩蕩約20人12:30下班後,就上去準備,快1點時通知我可以吃了^^ 今天真是有趣,大家沉溺在搶東西ㄉ快感,就是搶、搶、搶 當然這時我完全拋開主管身份,搶東西ㄏㄏㄏ 我不惶多讓, 甲拼下去..... 還沒滾大家就圍住火鍋蓄勢待發,而且誇張ㄉ是,大家動作很一致左手拿碗, 右手拿筷子誰都不肯放下,好笑的是,幫忙準備火鍋ㄉ佳賓只是靠近, 想倄一點湯,就被已經佔好位置ㄉ人敢說直說ㄟㄟㄟ沒位子了啦, 看他一手拿筷子一手拿碗不得其門而入真是覺得好笑(OS:這些人有夠狠的..) 平常文靜ㄉ婷婷被拍到一張照片(手部特寫),看完真是覺得:人有無限潛力, 婷婷ㄉ手就這樣繞過國任跟士其ㄉ手成交錯狀,搶著夾料 那景文更是誇張,吃ㄉ滿臉紅咚咚,在人牆之中殺過重圍,就直接站在椅子上 搶灘成功(OS:他吃最多,活該後來起酒疹) PS:起酒疹ㄉ原因,湯頭加了米酒大家沒能等湯滾帶酒精蒸發,就開搶.... 那外表成熟穩重ㄉ曉秦搶ㄌ個大鍋子當婉就啃ㄌ起來, 麗鈴則站在鍋前,看大家ㄉ樣子大笑加傻笑..... 元新平常很老實樣,冬粉滾ㄌ竟沒通知大家,幾個男生默默開始夾起冬粉, 寫到這裡發現....女生吃起來搶起來,比男生恐怖非常多。 大家搶ㄉ不亦樂呼~沒過30分鐘已經都飽了,這一頓真是吃的開心有趣, 重點是超好吃ㄉ啦.....這真是很難忘ㄉ經驗,真ㄉ很希望,以後每年都有這樣ㄉ機會,只是可能會把佳賓MA累垮,今天能有這種經驗,真是感謝佳賓MA 幫我們熬湯、熬肉還準備料,感謝科內小妹妹靜茹在這些大哥大姐之去理性 下仍辛苦ㄉ幫忙下鍋、清洗←她休假特地來伺候,這些學長姐, 把大家沒有人性ㄉㄧ刻,幫大家把那誇張樣拍照留戀, 也感謝所有參予ㄉ人,讓我有這樣愉快又好笑ㄉ經驗(真ㄉ邊吃邊狂笑) 至於沒到ㄉ人只能SEND照片讓大家,感受一下我們昨天ㄉ瘋狂, 這經驗很棒!謝謝大家~~~

孩子~我愛聽你說話

2005年12月14日
公開
13

若自己還沒有小孩, 可轉寄給有小孩的朋友,好文章與大家分享. 文�汪培珽(文大推廣部「教出好孩子的秘密」)講師 無意間在便利商店的架上,看到一份宣導青少年重視憂鬱症的公益文宣。其中簡明扼要 地提醒青少年,要做自身憂鬱症的檢視,並提供一些諮詢的電話和網站,無疑希望青少 年和家長注意這個文明病的存在。 不多久前,我還認為憂鬱症應該是老年人居多的疾病,殊不知原來憂鬱症的最大族群, 竟然是十二到十七歲,這年齡不是還只是個孩子嗎?孩子不是應該是最無憂無慮的嗎? 怎麼可能是憂鬱症的最大族群呢? 日前聽到朋友提起,一位同事的小學四年級孩子,起初原因不明的常常肚子痛,尤其是 會在上學前發作。聽到這裡,可能有一票子的父母會懷疑:根本沒有肚子痛,只是想逃 避上學的藉口吧。後來情況更令人擔心,他開始在半夜驚醒,認為房間有鬼要抓他,而 且,從他驚恐逼真的表情來看,即使是專業演員,也不見得可以演得出來。父母終於開 始相信自己的孩子,並試著用各種方式安慰孩子,直到情況不見改善,只好求助大醫院 的專業醫生。這時才知道這些名醫不排上一兩個月是無法掛上號的,也可見現在有這些 問題的孩子,不是只是特例而已。後來,這孩子單獨與醫生聊了一個半小時,只得知醫 生當中問了孩子一個問題:「如果現在給你三個願望,你希望 是什麼? 」,孩子天真 地說:「第一不要上學,第二想養一隻小狗,第三希望搬回小時候住的鄉下。」您猜? 醫生給誰開了治療的處方?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醫生要孩子的爸媽「每天晚上 睡前與孩子聊天半小時」。 大女兒從中班開始上幼稚園後,我規定九點熄燈上床,如果她還沒有睡意,我倆就並肩 躺著聊天,天南地北無所不說,別低估孩子,即使是中班年紀,一樣每天有很多話要 說。而且,別小看孩子聊天,也有輕重緩急,如果是高興的事,不加思索地就會與我們 分享。但是,難過不舒服的事呢?孩子不見得會馬上說出來,甚至會選擇永遠不說。為 什麼呢?將心比心的想想自己好了,如果遇到難過、傷心或難堪的事,想要傾吐,我們 是不是也會看人、看時機,尋找最知心的人說呢? 我相信任何年紀的孩子都有他們覺得難過不舒服的事,但是,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沒說 呢?可能是年紀太小不會表達,可能是想表達卻不知道如何開口描述清楚,更可能是根 本沒適當的機會說。對孩子來說,這些需要鼓勵才能開口的問題,如果父母不放下手邊 的全部工作,用眼神告訴他,我願意不做任何事,而且沒有什麼目的,只是想「聽你說 說話」的話,充其量我們能從孩子口中得到的,只是表面,我們可能可 以聽到孩 子說 「我最討厭班上的小明,因為他很暴力」,卻聽不到他說「小明常常欺負我,而且老師 都沒看到,我不想去上學。」 人都有傾吐心事的需要,我們會需要與另一半或好朋友說出心事,那最親愛的孩子呢? 他們要跟誰說呢?我與孩子的睡前聊天時光,持續了許多年,現在大女兒已經小學二年 級了,我們還是常常這樣做。每當孩子知道今天有聊天時間,還是高興的不得了。每每 看見孩子帶著聊天後的滿足模樣睡著,對我和孩子來說,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剛才醫生開給父母的處方,我只說了一半,除了每天晚上陪孩子聊天半小時外,而且要 「多聽少說」。就是盡力當個好聽眾,父母不要太多話。 多聽少說其實知易行難。當孩子興致勃勃地說著各種事情時,父母的角色常常不自覺地 就容易開始「盤古開天」的大道理。聊天嘛!不要潑他冷水,就是給他自信。或許孩子 只是想與人分享他們的心情,其實說不定心理早有自己的定見。其實,光是讓孩子把話 說出來,再加上我們傾聽且閉嘴的模樣,可能就已經在無聲無息中給了孩子安慰了。 我的孩子每天笑口常開,活潑快樂,似乎沒什麼煩惱。其實,孩子會有自己的煩惱和疑 問,或許父母會認為它們都微不足道,但是,問題不在於 事情的大 小,或是嚴重與 否,而在於孩子是否知道如何開口,與最親愛的人,分享心中的事情。就如同婚姻生活 中,需要學習如何與另一半分享或討論生活中的摩擦一般。 不論孩子的個性如何,都需要從小開始認識自己的情緒,學習如何與自己的喜怒哀樂共 處。這絕對是快樂人生的必修課程,也絕對比什麼各式各樣的才藝課來的重要。 每天抽出完全不受打擾的十分鐘,跟孩子聊天,用眼神表達「孩子,我愛聽你說話」。 一天十分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年就相當於整整講了七天七夜的話,我們付出了寶 貴的時間,賺到了什麼?我們和孩子的親密感情,足矣!

父親的慰藉 陳文茜談 馬鶴凌

2005年12月10日
公開
10

父親的慰藉 陳文茜 他最後還是拉了兒子一把,雖然他是無心的。 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走前三年定下遺囑,沒有公祭,不收花籃,只登報告知。 中國人死後講隆重,子孫之孝之錦就看蓋棺那一刻。 那是窮極一生的榮耀,人活著看不開,死了還放不開。 馬英九的父親死前當然知道,以他兒子今日的政治地位與未來潛力, 他可以來一場「國葬」;全世界華人為之動容的葬禮。 他沒有這麼做,生前死後他把所有的心願都給了最心愛的兒子, 一生拉拔,至死不渝。當他長眠那一刻,世人終於明瞭, 馬英九的廉潔品格不是完全與生俱來的,那是一位愛子至深的父親, 給了多麼不平凡的家教與身教。 我過去並沒有太多的機會碰到馬鶴凌,幾次場合即使臨席而坐, 也只是淺嘗性的交談。去年丁守中委員競選時一場募款餐會, 守中安排我坐在馬伯伯身旁。他笑笑地和我打招呼, 低聲說:「我常和英九提起,他該向你學習勇氣與見解。」 我聽了只點頭稱謝,當是客套話。 整場貴賓紛紛前來問候馬鶴凌,我心想馬英九的爸爸現在水漲船高, 大概某種孤性使然,反倒因此沒特別和馬鶴凌先生交談。 父比兒子頂天立地 直至他走了,我看著他的遺囑,想著他面對死亡時的從容與節氣, 並閱讀他86年的一生,才驚訝地發現在馬英九俊美的身軀後, 存在著一位不凡的父親,深深影響著他。 人在低處要拒絕誘惑很難,在高處更難。 沒嘗過鮮食,無了慾念渴望;到了某種地位,不想要的, 不主動要的,都會送上門來。當了部長,想當院長; 當了院長的,還想做總統;當了總統的,更想要富貴延及三代。 沒完沒了的慾望,無止無盡的追求,這是凡人。 馬鶴凌疼兒子的方法,不是凡人做得到的。 兒子當上法務部長,俊秀的外表與完美的學歷已夠鶴立雞群; 「掃黑」,不小心命都沒了,怎麼划得來? 一般平凡膽怯的父母要遇到這種情況多半教兒子,「好官莫惹黑」, 他們今日殺不了你,明日可以整你;你保住了自己,未必保得住家人。 有點是非觀念的父母,頂多支持兒子,但口口聲聲不忘叮嚀, 「要小心啊!對方可是有槍,不要命的。」但馬鶴凌卻支持馬英九, 「文天祥只活39歲,你已多活五年了。」 馬伯伯教兒子「至誠能勝天下至偽,至拙能勝天下至巧」, 不只是書訓,還是關鍵時刻的信念。 這種父親,在這樣膽怯的時代,太難得了。 從某個角度看,馬伯伯應該比馬英九可愛也頂天立地。 他死前,纏繞他的是「親爹爹」式的「緋」聞。 這種不會出現在馬英九身上的事,黏著馬伯伯, 使他的形象與兒子有著重大落差。 他當然是個大馬迷, 一生把願望都給了兒子,世上恐怕沒有幾個人比馬鶴凌更珍惜馬英九。 但是馬迷們不會講的話,他會直言。 他坦白地要馬英九選總統,直率地反對馬英九出任主席。 不管他的政治判斷對或錯,他愛惜馬英九的方法不是一般馬迷式的「馬全對」。 他曾和我提及馬英九應該更有得罪人的勇氣, 要兒子爭就不只爭大位,爭歷史地位。 最動人方式愛兒子 馬鶴凌嚥氣那一刻,或許因他的兒子而奪得了眾人的矚囑目與尊敬。 但是當馬家宣布父親的遺囑時;這位曾經巔沛流離半生的老先生, 輕易地建立起比他的兒子權力地位更高的生命高度。 不發訃聞、不設靈堂、一切簡樸。 從選棺木,到靈骨塔,費用不到十萬。 那一代的老人,一一作古了; 以致於以上的傳奇只能停留於某個年代的名字之中, 于右任、鄧小平……;我們以為它已是絕響, 沒想到傳奇卻因馬鶴凌又重啟於當代。 現代之官,父執兒輩不要太過分的特權,就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怎麼可能比尋常百姓還簡樸,喪禮十萬? 馬鶴凌那一輩的軍人,以國家為己任。 他們有的在自己的信念中,潦倒一生;那是那一代逃難中國人的悲劇。 命運太慘了,以致於他們分不清是信念錯了?還是時代錯了? 幾十年的承平,我們逐漸擁有富裕,也頓生了濁世中共有的妥協之慾。 我們都想要太多平凡的東西,以致於某些不平凡逐漸消失。 一位曾經被連根拔起的軍人,無法忘懷他兒時的信念。 留給他的晚年,也留給他的後代。 人生如果真是一幅動人的作品,就看他如何帶領自己的後半生和他的後代。 馬鶴凌瞌眼那一刻,我們看到了一個父親,愛他兒子最好,也最動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