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荳荳123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嬰幼兒變成小小愛書人

2006年03月03日
公開
48

柯倩華�童書工作者、評論家】 1992年,英國一位中學校長溫蒂•庫玲(Wendy Cooling)在小學新生入學時,目睹令她非常震驚的景象:有個五歲小男孩從老師手中領到書後,拿起書來又咬又甩,滿臉迷惑。顯然,這個小男孩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書。「在英國這樣進步的國家,還有這樣的孩子,上學第一天,就在書本前遭受可怕的挫折。」 庫玲因此結合民間力量發起「Bookstart」運動,贈書給三百位七至九個月大的嬰兒,鼓勵親子共讀。活動經追蹤證實對小孩與父母都成效卓著,去年獲得英國政府支持,預計未來三年將發出四百五十萬份圖書禮袋,送給全英國四歲以下幼兒。 今年二月七日,庫玲將這個享譽國際的閱讀運動帶到第十四屆台北國際書展。台灣以信誼基金會為代表,正式成為「Bookstart閱讀•起步走」運動聯盟的成員,是華文地區第一個加入的國家。書展結束,以推廣嬰幼兒與父母共讀為主旨的贈書活動,也在台北市及台中縣展開。 嬰幼兒怎麼會閱讀? 書到嬰幼兒手裡,不是亂咬就是亂撕? 「嬰幼兒怎麼會閱讀?」很多大人很疑惑。嬰幼兒不識字又不懂事,書落到他們手裡不是亂咬就是亂撕,跟他們共讀不是對牛彈琴嗎? 「為什麼要孩子這麼早承受讀書的壓力?」很多大人很反感。深受升學壓力之苦、從未體驗閱讀樂趣的大人,當然要捍衛孩子的快樂童年。 「該怎麼做?我怎麼知道做得對不對?」很多大人很煩惱。工作生活壓力大,每天忙孩子吃喝拉撒睡還不夠?還得看書或上課嗎?「和孩子一起讀書」這種增加父母負擔的新鮮事,光想到就頭痛。 這些反應顯示,「親子共讀」運動首要的挑戰是閱讀觀念的釐清,提醒社會大眾重新定義閱讀的目的和方式。美國緬因州有幾個公立及社區圖書館,便邀請父母帶著嬰幼兒到館內參加共讀活動,讓成人在實際操作中,瞭解如何與嬰幼兒共讀,體驗快樂美好的新奇感受。 美國經驗:「嬰幼兒手指謠」 小傢伙在家裡唱做出圖書館學來的歌謠動作 例如波特蘭公立圖書館的「嬰幼兒手指謠」(Finger Fun for Babies)活動,館員帶領親子重複唱或朗讀簡單的歌謠和韻文,配上簡單的擊掌或手指動作。大唱大叫、動手動腳的嬰幼兒,在父母親懷中快樂度過「共讀」時光。剛學步的小娃兒坐不住,在地毯上走來走去,似乎完全在狀況外。但是,父母親回家後驚訝地發現:這些小傢伙竟然在家裡自己重複唱做活動學來的歌謠動作,「原來他們有在學!」圖書館將換尿布的設施放在兒童洗手間而非女廁所,鼓勵父親參與。家長們交換共讀經驗和資訊,彼此打氣;小孩們爬來爬去,對放在小水桶裡的圖書好奇探索。 美國經驗:「小而美」計畫 館員主動打電話邀請家長帶小嬰兒到圖書館 威爾斯圖書館的「小而美」(Small is Beautiful)計畫非常積極。館員搜集新生兒訊息,主動打電話邀請家長帶小嬰兒到圖書館,由館方致贈圖書禮袋,並和家長面談溝通。很多家長以前從未進過圖書館,更多人沒想過嬰幼兒也可以一起帶進圖書館,許多家庭因此獲得親子共讀的資源。館方表示,計畫成功的要件之一,是讓父母瞭解輕鬆自然是共讀最好的方式。 另一個關鍵是選書。庫玲在台北演講中也提到,嬰幼兒書應精簡,注重語音效果或重複的句子,最好能引發互動,如《蹦蹦跳跳》、《躲貓貓》和《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皆上誼出版)。許多成人在參與活動之後才明白這類簡單易讀的娃娃書有何優點,學會為孩子選書。 台灣經驗:新樹幼兒圖書館 民間默默為嬰幼兒打造幸福的閱讀空間 台灣也有一些有心人,在民間默默為嬰幼兒打造幸福的閱讀空間。例如耕耘近四年的台北縣新樹幼兒圖書館,入館不限年齡,每周有一次親子讀書會,包括館員念故事書、親子一對一共讀,最小的孩子才四個月大,形成喝奶、包尿布、讀書三者並存的有趣畫面。館內人員對於不見容於一般圖書館的聲音氣味都習以為常,「嬰幼兒就是這樣啊!」 「新樹」不常辦熱鬧的活動,因為大部分的心力、時間和資源都用在維持良好閱讀空間及服務讀者的館務上。嬰幼兒書籍折損率很高,為了鼓勵小孩閱讀,要經常擦拭和汰換。榻榻米地板要一直保持清潔,讓大小讀者安心舒適地在這裡享受閱讀。「新樹」採取持久、扎根、生活化的方式培養大人和小孩的閱讀習慣,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下學會靜靜坐著、專注聆聽、一頁一頁翻書。 台灣經驗:貓頭鷹圖書館 義工縫製可愛布書 供小嬰兒觸摸把玩 貓頭鷹圖書館自去年十一月也開始類似的幼幼親子讀書會,小孩年齡從七個月到三歲不等。整體環境與操作方式很彈性,配合嬰幼兒的特質和個別需求,對參與共讀的親子非常友善。館內義工還親手縫製顏色鮮艷、質地柔軟的可愛布書,主題分別是形狀和數字,供小嬰兒觸摸把玩。 庫玲一再強調,「Bookstart」的目的不在認知學習,而是讓嬰幼兒和父母親藉著書一起歡笑,情感交流,體驗和共享閱讀的樂趣。我們希望小孩都能在共讀中感受到父母的愛與書的魅力,讓閱讀的起點成為幸福的起點。

如何教好男孩子

2006年03月03日
公開
60

如何教好男孩子 康健27期 文/胡蔓莉 廣受全球樂迷喜愛的馬友友15歲時,也曾經酗酒頹廢、拒絕練琴。男孩子成長為男人的旅程,充滿各種誘惑、迷思的考驗。《康健雜誌》特別企劃,告訴你男孩子從0歲開始,父母可以怎麼做。  在電影「黑洞頻率(原名是無線電波)」裡,消防隊員法蘭克教6歲兒子約翰騎腳踏車,他跑了兩步就說:「要勇敢,你沒問題的,」就鬆開手,約翰跌倒。  30年後,36歲的兒子居然與理論上已救火殉職的父親在無線電通訊裡通上話。他說:「爸爸我愛你,30年來都好想你。」父子二人隔著時空,卻都熱淚盈眶。  通話後的法蘭克在他的時空裡再度教兒子騎車,他說:「孩子,你放心,『我們』一起學,我會一直在你後面,你說『好』時我才放。」他扶著跑跑跑,直到約翰說,「好了,爸爸我可以了,」法蘭克放手,約翰繼續踏板前行,爸爸快樂地大喊,「你會了,你學會了。」 *   *   *  中國社會因為繼承香火觀念而一向重男輕女,即使21世紀的今天仍然強調「早生貴子」,教養上卻不見有任何前進的作法。  傳統以來,男孩常被期待比別人強、不能輸,壓抑情感、不能訴苦抱怨,另一方面獨子現象使得男孩被縱容得無法承擔壓力、不會處理感情問題。  相較女孩,因為1960年代以後受教育的人數日增,以及社會上愈來愈多女性學業順利、事業傑出,愈來愈有自信;男孩子卻問題層出,而顯得徬徨失措。  台中入夜後男孩拿著西瓜刀飆車砍人,高雄2名員警路檢被男性青少年撞傷,男性情殺、自殺、犯竊盜、搶劫等刑事犯罪事件層出不窮。  根據法務部87年犯罪統計分析:男性犯罪率是女性的4.4倍(每萬人男107.8人比女25.8人),而屬於暴力行為較嚴重之過失殺人、重傷害、強盜、搶奪、盜匪、恐嚇及擄人勒贖等罪,男性犯罪率更是女性的22倍。  而內政部民國88年資料也顯示,男性青少年偏差行為是女性青少年的1.8倍。  美國司法部統計,1987∼1997年男性青少年犯謀殺罪更是女性青少年的10倍以上。  男孩比女孩容易出狀況其實可以藉教育、環境來協助改變,而且從小就要開始,父母雙方責任一個不能少。 了解生理特質,適才適性教養  教養男孩應該要先了解男孩生理及成長特質。美國家庭關係治療師葛理安就指出,了解男孩、女孩的差異,才能適才適性教養。男、女生理先天上就有差異,大多數男孩好動、語言表達能力不如女孩,較難適應學校的規矩與課業活動要求。父母要先了解這些特質,理解必須因材施教,才能包容地、有耐心地教養。  科學家發現:男孩是因為胚胎發育第7週有足夠的男性荷爾蒙產生,而出現男性性徵,大腦也因此以男性的網路方式設定。  男性荷爾蒙讓男孩動不停,他們的世界充滿動作,喜歡探索新奇,對物體、東西、動物有興趣,不像女孩感興趣的是「人」。所以大多數男生東摸摸、西拆拆,喜歡動態、競爭性的遊戲,喜歡新玩具、不喜歡新玩伴,而且動不動想把東西拆開來研究。  男人用右腦處理情緒,用左腦處理語言,左右腦彼此聯繫的纖維束比女性小,不似女性左右腦都有語言和視覺空間能力,所以語言表達能力較差。  理解男孩生理特質就比較不會輕易視他們為「壞孩子」,反而需要更費心地把他們教養成這個世界較好的一半人口。  隨著科技發展,知識主導經濟的趨勢使未來的世界走向團隊合作,社會需要善於溝通、懂得表達感情與思想的人,大不同於傳統要求男孩要競爭逞英雄、有淚不輕彈、單打獨鬥、爭霸稱王。 教他愛、做家事、懂得休閒、承受失敗  因而,教養男孩首先要教他懂得如何表達感情,當他懂得愛、知道向自己的父母表達感情,日後對異性、妻子、兒女才比較會順暢表達愛,對其他人顯示關心,懂得同理他人、欣賞別人的優點,能接受自己犯錯,在這個講求團隊合作的時代,才較能避免盲目競爭,也較能容忍別人犯錯。  此外,由於經濟型態轉變,女性經濟獨立、婚姻型態丕變,男人需自理生活或與另一半合作經營生活,取代了過去只要依賴別人(媽媽、太太)處理,所以男孩有必要學做家事、基本生活技能,才會照顧自己。  台北龍安國小一年級班導師呼籲家長教孩子做家事時曾說了個故事:一個沒做過家事的六年級男孩,父母不在家時,竟然仿造「泡」麵給自己「泡」水餃吃,還不知道吃了生食物。  現在,有些幼稚園就讓孩子練習飯後擦桌子、午睡後整理自己的寢具,小學低年級幫忙準備及收拾餐具,大一點,應可以在父母指導之下做烹飪的前處理、煮飯、煮麵等簡單東西、學些修理東西的技巧。  更大一點,需要訓練他們當家中負責任的男人。陽明大學教授洪蘭當丈夫不在家時,就請兒子睡前把家裡門窗巡視一遍,讓他對家有責任感。現在,兒子看她做研究忙,都會主動煮飯、洗衣、擦地板,分擔家務。  動態的休閒活動有助好動的男孩活動,在學校籃球場上,常會見到一群男孩只要有球就可以湊起來打個半場球。美國男孩打棒球、歐洲踢足球的風氣從小就開始,大一點打籃球、登山騎越野腳踏車等,除了可以有正當休閒嗜好、又能健身學習團隊合作、結交朋友,成為健康有趣的人。  男孩還應該學自制、能夠接受失敗。一個懂得自制的男孩才會保護自己、也能避免傷害別人。能夠接受失敗,才能走更遠的路。某大學教授求學過程一路順利,留學歐洲時,因為和原來所受美國系統訓練作法不同,畫出來的圖被助教打了回票,從來沒有失敗經驗、也沒有學過如何面對失敗的他幾乎崩潰,幸虧女友支持而順利完成學業。 如何教養  男孩子成長之路充滿試煉,父母如何才能將他教養成身心均衡、快樂的男性呢? ◎及早參與  教養首重及早參與。前教育部長吳京有3個兒子,他從妻子懷孕、孩子出生換尿布、洗澡就和他們一起成長。他教兒子籃球,兒子教他足球,他帶孩子玩,也讓孩子規劃旅遊帶他去玩。就在這樣一起玩、一起打球、一起生活中建立了親密的父子關係,所謂「教養」自然形成。  直到現在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仍然經常和住在美國的太太、孩子通電話,「因為我們都把對方看成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份,」吳京說。 ◎誰都不能缺席  不僅要及早開始,而且教養過程「誰都不能缺席,」和平醫院精神科醫師李慧玟認為,父母要從跟孩子生活中教育孩子。  「是從生活中教育,不是坐下來教他生活,」李慧玟說。父母要跟孩子一起生活、談話,才知道他們想什麼、關心什麼。  然而,根據內政部民國85年台灣地區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家長在養育兒童時最感困擾的問題卻是「時間不夠」,及「不知如何培養孩子的才能」。  前教育部長吳京為此特別提醒為人父母者,「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不要成天忙於工作,空閒只和他們談功課。」  然而許多父親卻以為先打拚事業賺夠錢,才能喘口氣接近孩子;還有些父親認為照顧孩子是媽媽的工作,或者以為教育是學校、安親班、才藝教室的事,結果與孩子身心相隔、父親的圖像留白。  而事實上,大多數孩子更重視被愛、被關心,「孩子要的是『不孤單』,」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李慧玟嚴肅地指出。  許多企業高階主管年紀大了都有共同體認:孩子成長「錯過就永遠錯過了,再大的事業成就也換不回」,遺憾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參與不多的中鋼集團董事長王鍾渝,最近接受媒體訪問時就這樣表示。  達一廣告總監徐一鳴也曾為打拚事業基礎而忙碌,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孩子長大了,我怎麼都沒注意到。」懊悔之餘,他重新修改生活模式,儘量推掉應酬回家跟孩子在一起。  「大家都不能缺席才是完整的家,」李慧玟說。 ◎不同階段、不同參與  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指出,男孩成長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出生至6歲、6歲至青春期之前,以及青春期至成人。父母教養男孩應該依照他們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而有不同的角色和參與比例。 出生∼6歲,跟母親學愛  根據畢德福的理論認為,男孩從出生到6歲小學入學前,是「學習愛的階段」,他需要充分的關愛和安全感,這段時間母親扮演的角色較重要。母親的擁抱、親切解說與對話,讓他感受到愛,學會親密溝通,愉快地認識周遭世界、樂於學習和互動,因而發展語言和社交能力。  母親是男孩第一個接觸的親人,一個母親會將自己對男性所有的印象和感覺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也從母親的態度與認知中感受男性的角色。  因為母親是男孩碰到的第一個異性,西方國家甚至把母親稱為男孩的「初戀」。每個母親幾乎都有這樣甜美的回憶:小男孩都愛他們的媽咪,「我要跟媽咪結婚」,「媽咪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有的大男孩還會說「媽媽是我date(約會)最久的女生」。  母親是否溫柔、尊重他、願意陪他玩、給他自主,都影響一個男孩對異性的認知。當兒子開始對異性感興趣,媽媽能跟他談談女孩子的想法、感覺,告訴他女孩子喜歡什麼樣的男孩。從媽媽那兒男孩可以學到如何和異性相處、知道女生的脾氣、社會上也會有壞女孩等等。 6歲∼青春期,跟父親學當男孩  等到6歲左右,男孩很自然的想要當男孩,他會想要知道男孩子應是什麼樣子。這時候,男孩會觀察父親的一舉一動、或模仿周遭男性,這個時期父親對兒子影響最大,他可以幫助兒子學習一些生活能力和技巧,讓兒子對自己有信心而樂於認同男孩的角色。  如果孩子的父親時間不多,做母親的就應該尋求外援。畢竟男孩的世界和想法,並不是身為女性的母親完全能了解,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分析,男孩喜歡父親擁抱他們,和父親做肢體活動,比腕力、探險。男孩子需要和爸爸在一起活動,例如一起出去散步聊天、釣魚露營,聽爸爸講他小時候的故事,一起動手做美勞、工藝、運動,培養休閒嗜好等。  不幸的是,現實中,不論中外,大多數人對父親的印象卻被迫仍停留在保守嚴肅、很少在家。  資深電視兒童節目製作兼主持人陶大偉的父親是個將軍,「都是別人向他敬禮,而且那個年代沒有男人抱小孩,」陶大偉回憶,他從來不確定威嚴的父親是不是要跟自己親近,幸好他受溫和、藝術天賦很高的母親影響,所以他花心思、花時間教養自己的獨子陶(吉吉),「愛他要有方式、要表現出來」,因而一路和兒子玩在一起、笑在一塊。  男孩喜歡聽爸爸講故事,認識他的朋友、了解他的工作。  「小胖(陶(吉吉))小的時候我就是天天回家吃飯,每天在飯桌上我都跟他說很多天方夜譚般有趣的故事,」陶大偉認為兒子創意十足,後來唸戲劇想往導演的路發展,應該是跟他從孩子小的時候說了很多故事、啟發他自由思想有關。  陶(吉吉)5∼6歲時與陶大偉一起唱和聲,就被陶大偉發現他有音樂細胞,這麼小的孩子居然唱半音都不會走音。同樣都熱愛音樂的父子更加玩在一起,以後陶(吉吉)走上音樂創作的路,還常會問問爸爸的看法。  男孩在很多方面會模仿父親,他會觀察父親對母親的態度、對事物的看法,甚至喜怒哀樂。  如果父親不關心他,兒子往往會用一些行為來引起他注意。這個階段男孩子尿床、拿別人的東西、在幼稚園裡打人闖禍,很可能都是渴望父親關心的緣故。  研究顯示父親缺席的男孩較容易有暴力行為、情感受傷、參加幫派,在學校不能專注影響成績表現。  前教育部長吳京就對國內父親陪孩子成長的比例不高感到憂心。「孩子在家裡感受的關愛不夠,會向外尋求其他刺激,稍不留意,很容易交到壞朋友而走偏,」他指出。  吳京強調,有爸爸陪伴成長的孩子因為家庭較完整、也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發展比較好。  對於很多爸爸忙於事業而缺席,吳京認為,「只要有心,很多事是能克服的。」  和平醫院醫師李慧玟也強調,「參與可以安排,量不足可以重質,」  長年巡迴全球演奏的國際知名音樂家馬友友,曾因忙得只能和兒女在機場匆匆相會,而一度讓孩子以為爸爸是機場雇的工人。  想到家人需要他時,自己卻在3千里外,馬友友為之內疚不已,近年來除了每年兩個月休假在家,有時也特別為陪伴孩子而推拒一些演出。他從父親的角色體會出人生不同的樂趣,「沒有什麼比看著孩子健康長大更讓我快樂,」馬友友說。  母親的參與在男孩上小學後只是退居副位,但仍然要持續給他愛。孩子從小學開始交友,但是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分辨是非,母親就可以鼓勵他多交朋友,請朋友到家裡來,「從小學就開始關心孩子交友,多關心是讓自己放心,」青少年心理門診醫師李慧玟說。  澳洲親子專家莎朗則建議母親藉肯定男孩的外貌、稱讚他做家事的能力、說話幽默有趣,來建立他的自信,當媒體上充滿男性暴力犯罪的報導時,溫柔地解說犯罪的事實,將有助男孩排除不必要的罪惡感。  而當男孩與父親相處「量」不足的情況下,母親可以協助掌握「質」的水平,為男孩找可信賴的其他男性模仿對象,例如叔叔、舅舅、姨丈、老師等,為他的成長把關。 青春期需要心靈導師  13∼14歲進入青春期,青春期初期的男孩身心尚未發展成熟,卻開始想往外探索認識寬廣的世界,這時如有一位關懷他的男性心靈導師帶領他從男孩蛻變為男人,會對他極有幫助,專家畢德福分析。 美國的心理醫生杜蒙特也說,此時的青少年生理朝大人成長,但心理卻停留在幼年期。而大環境的壓力包括家庭瓦解、學業沈重、酒精毒品誘惑、媒體訊息誤導等,又遠比他們父母的年代嚴重得多,讓青少年更難以承受,因而對自我懷疑、恐懼、缺乏自尊與安全感。  他們被迫加速成長,但不知如何處理壓力,由於見識到的「世界」比過去大,開始不屑父母的建議,而急著想找其他「重要的人」依靠,因而同儕的影響力加大,朋友的價值觀與喜好,往往比父母的告誡較具吸引力。  男性荷爾蒙量激增更使得男孩子變得容易衝動,一群血氣方剛的同儕相互影響下,情緒混亂的青少年容易傾向用暴力解決衝突、毀滅性的方式逃避壓力時有所聞,不少政經企業界聞人家中都有教養兒子大不易的難言之隱。  生理發育也讓他想要不一樣,嚮往光榮感、當英雄。因為要當男人、大人,男孩會做「大男人的事」。以耍「酷」、叛逆的行為宣示「我不再是孩子了」。他會模仿大人抽菸、喝酒以示獨立自主,追求速度所以飆摩托車、開快車,要用新型、酷炫的大哥大顯示有「地位」,甚至把性經驗也當成長大的標誌。  一旦需求增加但資源卻不足時,青少年很容易控制不住慾望去偷,由偷而搶,由搶而發生暴力犯罪。

愛情,男人, 女人, 單身, 婚姻

2006年03月03日
公開
38

(文章分享) 主題: 愛情,男人, 女人, 單身, 婚姻 愛情是享受,婚姻是忍受 十個男人九個風流, 十個女人,只有一個能讓男人風流 當男人喜歡一個女人的時候,他就會表現出風度; 當女人知道那個男人喜歡自己的時候,她就索求無度 女人先表現自己大方,男人就不敢小氣 人生的三大悲劇:美人會老、愛情會冷、婚姻會舊 聰明女人定律:越多男人喜歡妳,越不需要妳做決定; 越少男人喜歡妳,越需要妳提早結婚 最完美的老婆是一個不說話的女人; 最完美的情人是一個不需要固定見面的女人 男人越不了解一個女人,就越喜歡那個女人; 男人越了解那個女人,就越喜歡另一個女人 情人之間的第三者是另外一個情人; 夫妻的第三者則是電視 要想聽好話就去戀愛; 要想聽實話就去結婚 老婆永遠是這世界上鼻子最靈敏的動物 女朋友和狐狸精的差別,就在於有沒有被那個男人的老婆抓住 男人談十次戀愛就被認為是情場高手; 女人談十次戀愛就被認為是狐狸精 ============================================================================ 結婚真好?? 如果你仍是未婚的身份,你應該會發現 大部分的時候,總是旁邊的人比你還急 自己開始急的時候,總是發現得太晚 但為什麼要急著結婚 除了你在「婚姻市場中的價值隨年歲增高而遞減」之外 好像也沒有人列舉出具體的原因 結婚真好,試證明之: 冬天睡覺很溫暖兩個人睡覺比一個人睡覺溫暖,不一定? 我們從好萊塢電影學來的 女主角枕在男主角肩膀上的甜蜜睡姿,大概一個月內就告吹 因為男人的肩膀也是肉做的,壓久了也會麻 久了就要看醫生 所以,大家就開始比較實際得各睡各的 但是側睡的兩個人中間一定有一條縫,冷空氣會從中間鑽進來 這還不算 如果你的另一半會搶被子的恐怖狀況 一起旅行很甜蜜 是的,如果你想像是每晚上還要「嘿咻」的旅行 大概不到第三天,照片上就會出現兩隻大雄貓黑著眼圈的樣子 但是,如果不「嘿咻」那不是和一般同學 同事、表姊妹旅行差不多嗎? 是的,而且你還可以比較開心的Shopping 不必爭執到底是要去博物館、景點拍照,還是Shopping Mall 可以有自己的家 這可能是結婚非常致命的吸引力, 能有一筆預算,佈置自己的空間從選傢俱開始 你可能就開始懷疑你這位愛人同志的品味, 接下來就是不斷的討論和協調 通常幾經協調的結果並不樂觀 你們可能會有一套英國鄉村的沙發,配上正在打折的IKEA鋼管茶几 再加上他媽媽送的退休電視櫃,活像是住在家俱量販店的展示店 兩個人看電視比一個人有趣 你瘋了嗎?根據我的非正式調查 大部分的男人看電視都集中在新聞或體育頻道 (他們看運動比做運動認真) 所以,除非你喜歡小鳥依人的「陪看」電視 或是心甘情願放棄你的日劇或HBO 最好不要和你的男人共享一部電視 安全的固定性伴侶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目前在台灣罹患愛滋病的患者 已婚異性戀者的比例,已經超過一般印象中同性戀的比例 也就是說,有許多的女性的愛滋病患者, 是從她們先生那裡傳染而來 安全?未必 但是「固定性伴侶」的想法,可能還讓許多魅力男子開始懷疑 經濟上,兩個人比一個人有安全感 樂觀來說,兩個人付房貸,比一個人輕鬆 兩個人同住一個公寓,也比一個人省下不少 這是經濟學上的理論 不過,男人很容易「忘了」繳房貸 「忘了」水電轉帳, 或是「忘了」繳信用卡帳款 所以經濟上的安全感,不見得對增加存款數字有幫助 兩人分擔家事 如果你找到願意和你一起分擔家事的男人,恭喜你 但真實的情況是,原來一個人照顧自己生活起居的家事份量 在結婚後變成了三倍,但你只有兩個人的人力 (有時後甚至還是只有一個人在做, 有誰忍心責怪一個認真工作但沒空做家事的 男人) 所以就微笑著在別人的羨慕眼神中,繼續努力的做家事吧 婚姻中的悔與不悔 有人問:「結婚,到底好不好?」 其實,蘇格拉底很早以前就回答過相同的問題: 「結不結婚,你都會後悔」 婚姻確實不自由── 特別是偵測到帥哥或美女,打著陽光般的微笑,向你熱情放電時。    婚姻確實是束縛── 特別是想抽空做些什麼,卻因為擔心另一半顧家太辛苦只好放棄時。 婚姻是令人懊惱── 特別是有孩子後想儘情玩耍,卻老得掛念家中有誰需要照顧或幫忙時 婚姻確實很折磨── 特別是家裡一人病了全家病,醫藥費、病痛、壓力和沮喪一起瘋狂飆長時。 婚姻確實有恐怖── 特別是女人面對某些要命的婆家,再怎麼努力也只配當個「次等家庭成員」; 或是男人為了養家不得不努力擠進工作的黑洞,而且挖不到錢還不敢爬出來時。 婚姻是讓人灰心── 特別是夫妻意見不合,抗議無效、對罵無力, 卻明明覺得被對方虧待時。 婚姻讓人厭煩── 特別是日復一日努力、協調,也只能勉強維持家人生活品質時。 婚姻也讓人無助── 特別是窮到只能花費精簡夠用, 對家人的心疼與未來的疑懼只能默默承受時。 這種聽起來穩賠不賺的行業,要它做什麼? 1)婚姻讓你看清外貌的魔咒── 就算是帥哥美女,只要不懂得珍惜你: 一個平實的配偶,猶勝過十個漂亮的臭包裹。 2)婚姻讓你有被需要的感覺 ── 你溫暖的懷抱永遠是家人最終渴望的處所: 完全被信賴的感受,足以讓你忘卻所有煩憂。 3)婚姻讓你知道生命的豐富── 它讓你在回家的路上知道有誰在等待你, 迫不及待地想和你分享今天的學習,和成長的快樂。 4)婚姻讓你看到真正的犧牲── 當全家人大病一場開始痊癒後,最後那一直沒病的人才會抱病倒下: 婚姻讓你清楚看到誰曾無怨無悔的付出過。  5)婚姻讓你知道自己的無價── 如果人永遠只需在父母蔽蔭下成長,就不會驚覺自己其實也有套價值觀和理想: 當婚姻讓你害怕失去自我時,它也同時加速你的成長,推動你打造未來。  6)婚姻讓你知道貧窮的祝福── 白手起家的辛苦讓人看到不管是貧是富, 那背後真正溫暖人心的愛與親情,遠勝過所有物質的力量。 7)婚姻教你爭吵不是辦法 ── 夫妻間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誰高誰下都不是最重要的事, 夫妻終于發現:「彼此相愛」才是克服一切困難的法寶。 8)婚姻讓你知道穩定的代價── 日復一日的例行公事,看似枯燥無味,比起大風大浪後的死寂, 還是略勝一籌:穩定,幫助你學習尋找並珍惜當下的快樂。    婚姻給人單身沒有的麻煩,也給人單身沒有的喜悅。 當然某些單身的自由自在,在婚姻中難能擁有; 婚姻中的豐富深刻,單身也難以想像。 婚或不婚是很私人的決定,任何人都能給你意見, 卻不一定有誰的意見會適合你。 如果你能在以上所列出的清單中找到你渴望從婚姻中得到的事物, 也許該做的不是刻意逃避婚姻以免受傷害, 而是花更多心思準備自己,儘可能做好萬全準備 以便面對各種成長的挑戰。 是的,結不結婚,你都會後悔 只是,沒有人能向你證明婚姻會不會為你帶來幸福, 你得自己向自己證明:你有能力學習創造幸福。

寵壞孩子的十一種方法

2006年03月01日
公開
34

轉貼---寵壞孩子的十一種方法 小女從學校帶回一篇「寵壞孩子的十一種方法」文章,老師希望家長都看一看。 哪十一種?我看了一下:1.有求必應。2.他出口成髒,你一笑置之。3.從不訓練他獨立。4.從不告訴他「你錯了」。5.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6.毫不限制他的讀物。7.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8.當他的搖錢樹。9.滿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欲。10.永遠站在他這邊。11.就是拿他沒辦法。 怎麼辦?裡面有一半以上都在我家發生過,我好不安。身為父母,當然有義務把小孩教養好,問題是有些時候卻身不由己,好比除了父母以外,家中其他長輩對小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樣。 我常跟孩子的爸說,我花十分力氣去糾正、規範孩子所犯的錯誤,一下子爸爸說沒關係,這樣就把我的十分削弱三分;一下子阿公阿嬤說孩子還小,以後長大就懂了,又扣了三分;再加上孩子本身左耳進右耳出的個性使然,再減掉三分,結果最後真正留在孩子心上的只剩一分,而這微小的一分,幾乎讓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等到孩子慢慢長大,脫離了天真無邪的階段,所有大人才突然發現,她怎麼這麼不聽話?怎麼一點都沒有八歲小孩該有的行為舉止? 我心裡想,你要怎麼去奢望一個從小就放縱她、不好好教導她的孩子,長大後成為你心目中循規蹈矩的甜心寶貝?這太難了,小孩子不會「突然」懂事、「突然」聽話,是要靠長輩慢慢引導,日積月累,才有機會守規矩、懂禮貌。 現在,女兒會因為犯了一個錯誤,而受到大人們加倍的指責,讓我覺得無奈又不忍,但這又是誰造成的呢?只能在內心暗自盼望,這一切還不遲啊!

優酪乳、四物湯的療效

2006年02月23日
公開
55

強調一下....生理期絕對不可以喝優酪乳..會產生血塊使的生理痛加劇喔.... ●生理期前喝優酪乳,可治療生理痛還有防骨質疏鬆!  各位姊妹們........愛美又可以顧健康,不錯ㄛ!! 不論有沒有用,喝優酪乳都是健康的,不妨多喝,只是女生不要在它很冰的時候 就喝喔,切記切記! 男生請把這消息告訴你關心的女生們喔!(媽媽、姊姊、妹妹..!)   祝大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優酪乳因為可以有效調節體內的酸鹼值" 對婦女衛生(就是陰道內的酸鹼值)有很有幫助。中醫說〝十女九帶〞,優酪乳可理 療帶下症!喝優酪乳,可治療生理痛! 證言1: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生理痛的困擾, 我昨天在自由時報(89.1.5)看到一篇讀者寫的文章,內容說道:她原本也有經 痛的困擾,常常痛到每個月都要請兩天的例假,後來她聽朋友告訴她說,喝優酪乳可 治療經痛,她就試了這個方法:每個月生理期來之前約一個星期,即開始每天喝 200g的優酪乳,喝到生理期來時即不要再喝(因為生理期來時,不要喝冰的), 她說她喝第一個月即有效,那一次生理期都不會痛。喝到現在大約半年,只有其中一 個月因為沒有喝,又發作之外,每個月生理期都不會痛呢! 另一個朋友的證言: 事實上,喝牛奶會更有效,原因是牛奶中的有鈣,而鈣有鎮定的作用,這就是為 什麼有些人睡前要喝牛奶的原因,所以如果妳有經痛的毛病,可以在平時每天攝取 800MG的鈣(鈣片4顆或牛奶350裝4盒),經期來前一星期每天1200MG, 從此便不再有經痛的問題,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現在她有時忘了補充鈣片,也不會 有任何經痛或腰酸背痛的現象。而她母親長年的背痛(更年期過骨質大量流失後更嚴重 了),也因吃了鈣片後,從此不藥而癒。 ●四物湯 大家都知道四物湯是女性朋友必備的藥補方之一,但多數人對四物湯的認識,仍有 片面之識,有人月經前吃,有人月經後吃,有人一星期吃一次,有人天天吃,到底如何 服用才最有效呢?現在我們就來徹底的認識四物湯吧! 四物湯的成份 四物湯最早記載於宋朝醫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被稱為婦人病的聖藥,是補 血、行血、活血的主方;方中由當歸、熟地黃、川芎及芍藥組成。 當歸:可減輕經前症候群的疼痛、腹脹、陰道乾澀及憂鬱。 川芎:可抗菌消炎,調節子宮收縮,並抗維他命E缺乏症    (維他命E是抗氧化劑,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可減輕乳房不適、焦慮及沮喪等    症狀)提升細胞吞病原體的作用; 熟地黃:則可補血強心,幫助滋養。 綜觀全方,不但可滋補血氣,紅潤臉色,更可幫助肌膚光滑,防止老化。 另外,坊間有四物湯方中添加人參及杜仲之產品(參仲四物湯),不但具備四物湯傳統 功效,更可幫助抵抗疲勞及消除經常性的腰酸背痛。 四物湯的療效 1.調經止痛、養血疏筋不少女性因月經來潮而無法正常工作,四物湯可幫助活血化瘀   ,排除血塊,並減輕腹脹腹痛,使經血排出順暢。此外,四物湯更可補充鐵劑,減   少月經來潮時的貧血、頭暈目眩及經血不出的狀況。 2.滋潤肌膚、防止老化四物湯的方中組成多為溫補的行血劑,若養成從年輕就服用的   習慣,有助於氣血通順,不易手腳冰冷,並使臉色紅潤及肌膚光滑,減緩生理機能   老化,看起來更為年輕。 四物湯最佳的服用時機及使用方法 醫師建議,女性最好養成從年輕時就開始服用四物湯的習慣,每次在經期乾淨後, 就連續服用六天份的四物湯;不但可以減少經痛、經血不出、腹脹等症候群,到老年時 生理機能及皮膚也較不易老化,通體順暢自然能遠離癌症入侵。   因此,別忘了,生理期後才是最佳使用時機;且除非某些疾病,否則行經期間並不 適合進補,以及服用任何藥物。   另外,平日也可將四物湯與雞、豬肚或鰻魚一起燉煮,是一道對發育中少女及婦女 極為有益的美味食補,適合全家人一起食用。 此外,也有人問,男性也可服用四物湯嗎?答案是可以的。 中醫醫師表示,四物湯的組成成份並不含女性荷爾蒙,因此男人可安心服用,對生理並 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對於男性具有血色素低、臉色蒼白、容易疲勞、指甲或手掌魚際部 位發白等血氣不足的情況,都可以每日服一次四物湯,直至症狀明顯減緩為止,再改為 偶爾服用。所以服用四物湯並不只是女生的專利哦! 生理期宜食:生理期剛來幾天可以多吃點麻油豬肝,幫助廢血排出。   後幾天可以吃麻油腰花。此外麻油炒蛋加九層塔也是不錯的生理期食品。   紅豆湯、桂圓湯、八寶粥都是好點心喔,還有酒釀煮蛋也很好。   生理期後期,可以考慮喝一點生化湯(經期喝的,不是坐月子喝的生化湯,問中藥房就知   道),可以讓身體髒血徹底排乾淨。身體裡髒血若不排出乾淨,長期累積很容易造成子宮   內膜炎、肝病、紅斑性狼瘡等疾病。   為什麼女生比男生不容易得肝病呢?   據說就是因為每月的經血將身體中的毒素洩乾淨了,所以比較不容易得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