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Artemis(*☻-☻*)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一位家長對聯絡簿的看法

2014年12月05日
公開
70

聯絡本的章該由誰來蓋?很有討論價值。 可以深入探究的點很多,像是聯絡本的由來,聯絡本的正面成效,聯絡本的負面成效,經營聯絡本制度的時間成本等。這會有助於釐清聯絡本是否有存在的價值,若有同時也能了解經營聯絡本以發揮其最大效用的方法。 在這討論串的主軸,家長的章該由誰來蓋,點出一個反思,那老師的章該由誰來蓋? 如果說是基於信任或是訓練小孩的獨立,那麼家長不蓋章等同是家長不用看聯絡本,因為我信任小孩。老師不蓋章也是因為老師信任學生或是訓練學生獨立。 聯絡本制度取消,全國教師只會因工作量爆減而歡聲雷動! 小弟個人對聯絡本制度的想法: 聯絡本是一種親師生三者的共通管道的選擇之一,能夠發揮多少成效,除了老師的經營策略與批改深度外,也還有許多影響因子的存在,家長每天看的意願與小孩個人的態度等。 對小弟而言,聯絡本是了解學生腦袋想法的一個重要媒介,類似“投書給教師”而發揮參表奏議的功效。教師多認真回應,時間久了,學生就會願意分享多少。當然這是要有些前提,像是我一開始就聲明,我不會在課堂上公開談聯絡本的內容,也不允許學生去看別人的聯絡本,這點是很重要的。 有看過學生在寫傳閱書嗎?就是那種小冊子,小團體每個人傳來傳去寫下東西,團體的每個人都看得到這樣...聯絡本就有點像是學生與老師之間傳閱的小冊子 很多看起來很開心的小孩,其實他沒那麼開心。很多你問他而他不知道該怎麼說的事情,他會用寫的告訴你。很多可能在未來會發生在班上同學間的紛爭,因為以抱怨的形式先寫在聯絡本,所以教師可以預先輔導與處理。 對家長而言,小孩很多事情是不會跟家長講的,這當過小孩的都知道。但是因為聯絡本的關係,他會每天寫下一些願意讓老師知道也不介意讓家長知道卻不會主動說的小事,家長若每天認真閱讀,一定會跟老師一樣,從一些脈絡中更了解小孩。 此外,聯絡本還有很多好處。每天要學生寫下100字左右的東西,內容全然不設限,他如果想每天寫吃飯睡覺刷牙洗臉,他自己不會膩的話也沒關係,時間久了她漸漸的會養成每天檢視自己生活的習慣,寫下的內容也開始會有所變化。然後是文筆能力會提升,這點毋庸置疑,人的大腦寫作區,多用就是會更發達。 種種的一切,家長你只需要看看自己小孩的師生日記,蓋一個章,剩下的回應與評閱就交給老師去血汗就好。 看看這麼好的制度,不用嗎?

英聽採各校自訂

2014年11月26日
公開
53

大學入學採計英聽 擬各系自訂 發稿:2014/11/26 12:05   更新:2014/11/26 12:05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6日電)大學招聯會今天表示,104學年大學入學管道採計高中英聽將維持原案,105學年仍傾向由各校系自行決定,但希望偏鄉英聽設備能100%到位。 104學年開始,大學入學管道可用高中英聽成績做為門檻,約1成大學校系採計英聽做為門檻。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日前舉行記者會,認為英聽成績顯示仍存在城鄉差距,為維護學生權益,呼籲取消英聽門檻, 改為「參採」。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今天召開會議,會中討論英聽事項。 大學招聯會執行秘書、台大教務長莊榮輝表示,104學年大學入學管道採計高中英聽將維持原案,而招聯會仍傾向105學年由各系自訂,例如餐飲科系認為英文很重要,就可自訂英聽檢定標準,但標準若定太高,學校也會擔心收不到學生,因此是否訂定標準和標準為何都由校系自訂。 針對城鄉差距,莊榮輝表示,當初決定採計英聽時,已考慮偏鄉的配套,但可能目前還未100%到位,因此招聯會將進一步去偏鄉瞭解英聽設備狀況,也希望教育部協助,讓所有學校在硬體設備都能站在同樣立足點,才能符合公平正義原則,而未來也應持續提升偏鄉英聽師資和教材。1031126 《成大騎人醫事隨身盒 獲紅點獎          楊泮池:留才比育才更重要》  電腦版 TOP 關於 CNA 中央通訊社c 2014

修辭學重要嗎?

2014年11月15日
公開
49

女兒上了高年級後,發現現在的國語艱深不少,剛好運氣就這麼好,遇到一位偏重體育,但是對於主科(國、數)並不擅長教學的導師,為此,我曾頭痛不已,平時除了帶先生去做復健,還有生活上的打理,現在遇到老師的問題,我曾想過是否要自力救濟?抽空幫她做修辭學演練。 於是,立馬到書局買了一本國語自修,和一本趣味修辭學(初級版),這也打破我從來不買學校自修的習慣(呼呼) 前一陣子爬文,看到有位在國中擔任國文老師,分享一些對國文修辭學的想法,順手節錄供參。 …………………………………………………………………………………………………………………… 我從不認為語文是萬能學問,天下沒有一科是萬能學問,算我溝通不良好了!(我從來不許學生和小孩忽略任何一科) 修辭和語法是本來就存在,後人只是歸納整理成一類學問,本來是要輔助表達和欣賞,拿來當考試題目,實在是焚琴煮鶴,我們國文老師也常被這些題目弄到快瘋了!不過語法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倒是相當重要,在我們要教別人學習中文時,就會發覺容易多了. 學海無涯,術業有專攻,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不過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若問國文老師,文言文重不重修?我眼中只有「語文」,我們現在看到的文言文,其實是古代較雅鍊的白話文而已!邏輯研究很透徹的人,做事未必合邏輯;口才犀利的人,說話也不見得比較有修養.對現在的我來說,數學幾乎只有加減乘除用得上,所以,不讀文言文當然也不會怎樣,只是多讀總是更好。別忘了,今天的白話文,可能是一千年後的文言文了! 學好古文是為了豐富學養內涵,不是用來當今日的表達工具,表達當然還是要仰賴流暢的白話文。但放眼現代文學大家,他們的古典文學根基都相當深厚,因為語文的發展自古至今是一脈相承的,語文的「說」和「寫」表達能力強的人,機會的確比口笨筆拙的人要吃香很多,我也常舉實例勉勵學生,在一輩子當中,語文能力是運用最廣.最長久的! 我覺得最大問題出在考試制度把國文教學和研讀搞得支離破碎!一首很優美的唐詩,放到課本和考卷上,光看到字音.字形.字義.什麼修辭法.什麼詞性...,再美的文章也會被學生視為畏途 語文能力是溝通重要元素之一,雖然不是全部,但卻是最直截的工具,至少不能詞不達意,其次,再求說得精確,說得漂亮!這當然也要佐以其他常識.知識和生活經驗以及道德修養等因素。所謂「言為心聲」,談吐常會成為一個人的第一道門戶,而真正的內涵,自然有待進一步登堂入室. 我所謂的精準是能夠讓別人了解你要傳達的意思,當然要看人說話,這就是胡適在提倡科學和民主時要先提倡白話運動的原因.

(轉)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翻轉

2014年11月09日
公開
51

雖然對於目前五花八門的翻轉教育有點霧煞煞,不過下面這篇頗為公允。 對於身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改善教學品質與提高學習者學習潛能始終是每天都要面對的課題,尤其,制度面上的限制,總有一堆的評鑑一堆的會議和一堆的行政雜事堆積,而多數家長也很難得知,如今的教育環境與少子化壓力已讓人喘不過氣來。更何況,還要多花時間和力氣去瞭解很多教學法的不同,找到屬於自己認為可用的模組。 於是,透過與四位良師益友的相聚,我想擴大影響力讓大家知道『回歸學習者本位』的重要。 而四首聯談講座前後---都有不少人問我:培聆你是要強調翻轉的重要嗎? 不是,我想強調的是【多元教育模式】與知道【如何選擇多元教育模式】,對於教授者很重要~~~而常常保持柔軟身段【調整教學】更是重要!教學法只是一種【媒介】,只要是【學員需要的】甚或【想要的】,經過評估後,透過這樣的媒介達到設定該有的【學習目標】就是一種成長~ 是的,你發現了嗎?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是為了解決教學現場的產生的問題,都是為了讓學習者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應該要有的啓發,所以教學法是一種『載具』在這運輸的過程有很多種『途徑』,重要的是你利用了『載具』是你熟悉的,你走的『途徑』是你至少有經過衡量頻估『不會迷路的』。 一段教學重要的重點核心價值是:心流∼心流包含:我能不能好好班級經營同儕之間成為一種良性的學伴關係,我能不能在課堂上鼓勵孩子們學習與分享,我能不能運用提問讓學習者有更多深度廣度的成長。 而對於教授者而言,反倒需要學習的是:如何透過關心覺察發現每個孩子進步的原動力是什麼?能不能具有引導反思的專業能力? 能不能具有教練引導中支持陪同的專業? 甚至,能不能接受學習落差產生時,如何面對處理的身段與勇氣。 這才是我想表達的,而不是一窩蜂地學習某種教學法!沒有經過評估的放在學習者身上,畢竟每個科目.科系不同,每個地方文化與學習族群都有所差異,身為教授者怎可以想怎樣教就怎樣教。 所以,我從來不會去強調誰的教學法很厲害,又或鼓勵大家去複製教學法,想因為教學法快速地改變學習效能,就必須承受會帶來的反應與反彈,教育和培訓不同---教育需要長時間的養成,長時間的陪伴,長時間的引導。培訓,是一種短期特效藥,針對的是知識技能傳授,又或成人的心態調整與激勵。我們怎能把此混為一談∼∼∼然後,失敗了還怪罪學習者,怎沒跟上進度,怎沒跟著我的教學法一起走! 那怎辦?我該如何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態度與啓發學習者的效能呢? 親愛的第一線教育工作者:你真的不用這麼辛苦,全部改革你的教學模式,你的孩子們也會承受不起這突然的轉變,因為他也還沒準備好,尤其是在各年級換班交接的時候。用你的擅長的方式翻轉吧!保留你的學生反應好的部分,接著多一點引導.鼓勵.在課堂上多一點互動問答,至於要不要分組,各科狀態不同可以各自衡量。 若決定分組,怎麼分組?可以先從人數少到人數多,先讓孩子們習慣學伴,再慢慢的增加討論人數與任務的深度廣度。在此僅以訓練規劃師的角度,提供幾個可以強化自己教學心法的面相參考: 1. 我知道我的學習者目前在哪個學習階段,同時遇到的困境是什麼? (每個班級都不會相同,每各科目也不盡相同) 2. 我能知道引導提問的技巧或我能和同科目的老師彼此討論引導提問的技巧? 甚或參加專業科目的研習營,了解如何科目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 3. 我能放下身段去別人的課堂課室觀課,也願意讓其他校內老師觀課,協助我一同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上的提升。 4. 我願意用更多耐心與毅力去指引進度落後的孩子,也鼓勵程度好的孩子分享自己所得給程度落後的孩子。 5. 我能用心體會觀察,每個孩子在不同科目領域的差異,鼓勵他們多元嘗試與學習,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與興趣。 6. 我知道翻轉有很多模式,我願意傾聽但也保留自己的想法, 透過對學習者的評估/對自己的評估/對環境的評估,內化後實踐自己擅長的翻轉。 最後,還是用個比喻作結尾: 人人都會炒菜,人人也都可以炒出屬於自己的拿手菜,但重點是你要讓饕客要能接受這些菜(教學法),吃得很滿足很開心,而至少也要知道你的饕客----吃葷.吃素.還是不吃牛!(學習者狀態)因為∼∼好的廚師永遠知道變化菜色均衡營養的重要(檢視教學法與調整教學法),好的廚師也能了解食材,選用對的食材讓飲食者有熱量又有營養。(擁有學知與心靈一同成長) PS: 我不是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也許言論上理想了些, 但我一直想說:大家一起努力,台灣的未來再教育,台灣的希望也在教育! 你永遠不孤單∼∼我們一起加油好嗎.......

學測榜首談做筆記(轉)

2014年11月05日
公開
52

人的一生,由多少筆記組成? 英文滿分榜首朱晴,從小即有將筆記內容錄音,並在上學途中播放背誦習慣;第一類組榜首許捷則是善用英文縮寫方式精簡筆記內容,縮短複習時間。 美國詩人愛默生說:「做你害怕的事,害怕就會消失。」第二類組榜首蘇喨言的筆記,寫下各種心戰喊話與考試應戰守則,就是成功者努力找到方法的最佳佐證。 知識流出版與今周刊再度攜手合作推出《榜首滿分筆記術必勝加強版》,希望藉由榜首和滿級分同學超高效率的私房筆記,讓大家掌握讀書的秘訣。 精彩書摘: 我常常想:成功,需要怎樣的特質?當然,很快就可以寫出一堆:堅忍、持之以恆、勤勞、凡事準備、好學、自律、摒除惡習等。沒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詩仙李白最有名的故事是「鐵杵磨成繡花針」,王羲之的蘭亭帖震動古今,他為了練字,光洗筆墨就把家附近的池塘染黑了,創下第一個文創產業污染的惡例;至於發明大王愛迪生,老師宣佈他根本是低能,不放棄的母親用勤勞自教的方式救了他,他也用勤勞的方式成就了自己,光為尋找做燈絲的材料,他燒毀了1000種材質,引起5次火災,最後找到「鎢」。 由天才到低能,幾乎成功的特質都脫離不了「勤勞」+「基本工」。台南一中畢業的2014年全國大學指考第2、3類組雙料榜首、錄取台大醫學系的黃亭文同學,就是一個靠它,獲致成功的典型例子。 來自雲林東勢的鄉村,樸實無華,國中畢業時,基測就考了滿分,看來也是榜首進入南一中;住校3年,偶而假日回家,就在父母的肉攤上幫忙,吆喝找零之間,看來,就像一個樸質靦腆的鄉下少年。 大概是出門在外,能省則省,況且南一中有的是誨人不倦的老師,加上來自各地優秀的同儕,所以,沒考慮到上補習班;就這樣,靠上課認真、專心聽講,不懂就問、回到宿舍作筆記,和同學切磋琢磨、教學相長……,臨陣盡付所學、以平常心應考,居然考了個雙料榜首。 生性低調的他,都還不太適應放榜時國中校長來家門口放鞭炮,以及暑假到父母肉攤上幫忙,耳畔突然爆增的「恭喜!恭喜!」。 榜首中規中矩的筆記術 就是這樣一個簡樸的人,字如其人,連筆記,也如其人。黃亭文同學的筆記術,只能用「中規中矩」來形容,我們看有關太陽常數的這一頁: 因為中規中矩,所以有關太陽的知識,蒐羅殆盡,一應俱全;而且應用到圖形管理、顏色管理,以及線條、流程圖的交叉運用。 很多人不知道為何筆記要實施這麼多圖形和顏色管理?其實原因跟我們的大腦視覺有很大的關係:人類大腦視覺很會合理化看到的影像,因此,一頁沒有實施上述管理的筆記,視覺上看起來平淡無奇,大腦會以為它不重要,因此即便你如何整理它、複習它,無奈何,你的大腦就是會輕忽它、不把它當一回事;這就是所謂『潛意識和你的主觀意願作對』,無論你怎麼用功讀,效率就是差一些。 這也是中國山水畫吸引度低於西洋油畫的原因,不在於兩者藝術成就高低,而僅是因為前者用色黑白,後者斑斕萬千,你的大腦,會自然而然偏向後者。同樣的道理,你不會再看黑白片、默片;那麼攸關升大學,也連帶影響一生的重要學習筆記,你又何必要把它黑白化、默片化,或是變得單調、乏味,形同嚼蠟? 再看看黃亭文同學如何處理他的筆記: 這一頁有關代表性礦物化學成分的筆記,有圖形,因此勾起大腦的興趣,大腦甚至會認為要開始看電影;有不同顏色筆跡,標示出不同重點,大腦因此會認為這很重要,你的潛意識會開始專注;有表格管理,你的大腦會知道這是系統化的知識,因此它自然會提升效率,幫助你記住。 換句話說,不要以為是你在讀書,你真正的學習夥伴是大腦,它喊開動,你才能吃到菜,它真正投入,你才學習有所得。 而大腦要靠潛意識來召喚,你要隨時訓練自己召喚它的能力。 當你開始專心投入一件事情,比如:作筆記;剛開始時,大腦並不以為意,因為它不知道你是玩真的還是說假的?直到你開始畫出圖形,標示出重點,連流程圖、線條、箭頭、方程式都用上了,你的大腦會開始認真起來,比你還認真,因為它知道你在進行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件事情可能攸關生死存亡,而只要有助於生存競爭,大腦都會全力以赴,甚至會分泌腎上腺素幫助你的專注與效率加倍,很多成績優秀的學生都有用功起來欲罷不能的經驗,原因無他:大腦比你還投入,它一直分泌腦內啡、腎上腺素,甚至血清,讓你一直處於學習最佳狀態,確保你在競爭生存上處於優勢。 這是演化的結果,聰明的學習者懂得利用演化的機制來幫助大腦跟自己同步。 國文筆記利用課本空白加註記 佛家講禪定,也是這個原因;你如果不耐心坐個3 小時以上,全身空如放下、不為外物所動,你的大腦豈能相信你是真的想要逍遙物外,來個靈魂出竅的遨遊?然而只要你確實坐了連續5 或6 個小時以上,你的大腦,自然比你還投入,立刻帶你暫離肉體羈絆,魂飛九天、暢遊太虛去了。 黃亭文同學非常認真、中規中矩的作學習筆記,他是玩真的,因此大腦也不跟它開玩笑,幾乎火力全開,陪他走完每一段學習路程: 這樣下筆如刀刻,不厭其煩,從大項分類,到細節描述,一一娓娓道來,不僅當下已獲知識禪定,爾後復習起來亦一針見血,事半功倍,榜首之冠冕,豈是僥倖? 即便是國文筆記,利用課本內頁上的空白所加註記,都一樣讓大腦興奮起來,很快進入狀況: 至於數學和物理,筆記功力亦處處可見琢磨上之用心: 字跡清晰有力、邏輯條陳清楚、應用圖形解說、提醒注意重點,是這2 頁筆記引人入勝之處: ●字跡清晰有力:代表下筆有信心、學習有所得。 ●邏輯條陳清楚:代表思路清楚、了解所學。 ●應用圖形解說:幫助思考,具象化、全方位理解。 ● 提醒注意重點:善意小提醒、破題秘訣。 筆記能作到以上4 點,要忘記或臨時出錯,大概也很難。我作筆記時都作在課本,因為課本字是黑的,所以大部分用藍筆寫,重點換成紅筆,其他像修辭、詞性如v , n , adj 就用綠色的筆寫,看過有人只用鉛筆做筆記,但是我覺得用這3 種顏色做筆記比較美觀,寫完之後會有成就感,卻又不會因為太多顏色以至於很亂。 重點是在複習時一目了然,紅色字當然會多看,綠筆寫的又可以很明顯和段旨等輕易區隔。化學最喜歡畫表格,就算只有2 種東西比較,還是習慣用幾條線區隔開來,感覺比較有系統。背英文單字我覺得背出了興趣,我自己有單字書,完整大本的就早上起來背,口袋書也很好用,隨時可以嚼一個,也會把很實用但背了可能等會忘了的單字特別寫下來。 看英文文章最怕在段落中看到一個關鍵字,知道之前看過卻又一時想不出意思,感覺會很噢,還會影響心情,所以我用一本筆記本把背得不熟的新單字寫起來,除了專有名詞外,幾乎不放過任何一個看過背過的單字。因為寫在筆記本裡面瀏覽多遍了,有過經驗在寫克漏字時,看到一個有點熟悉的單字,因為有寫在筆記本裡,想了大概1 或2 秒後突然想起來,即便其他的選項意思不懂,還是拿到那題的分數,當下很歡暢,感覺賺到了。 因為目標是醫科,我也在生物複習講義的筆記裡寫了蠻多自我惕勵的話,類似警語,每次覺得讀到沒有信心就翻看一下,心中會振奮一下。我覺得抄寫老師課堂上的筆記固然重要,但還是要培養自己整理出筆記的能力,例如我在背沉澱表的時候其實版本有很多種,我當時拿了4、5 本化學參考書對照,然後自己把覺得比較正確的版本自己整理1 遍,然後選可以記得最深的口訣也寫在旁邊用括弧刮起來,把它當作要記到高三以後那樣篤定的背起來。

英文的學習方向(轉)

2014年11月02日
公開
63

自從連小弟會考成績出來後,我便不太想管會考的種種新聞,什麼家長學生心急如焚,要求教育部長代填志願,這我看了都有點覺得太嚴重了吧,如果真的介意學校,便參加特招,家長們自己如果都亂了方寸,那學生豈不更亂呢~~ 李家同︰會考英文太難 全校都拿C 自由時報 – 2014年6月11日 上午6:10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公布後,全國有三成以上、九萬名考生的英數成績是「待加強C」不及格。清大教授李家同昨表示,位於中部的一所國中全校七成考生英文拿C,一所小型國中則是全校考生英文都拿C,甚至有位一直保持全校第一名的學生亦如此;用功三年竟拿C,考題太難,不利偏鄉小孩。 李家同拒透露是哪兩校,只願說明是中部的國中,一所考生六十人左右,另一所人數更少。他說,在會考後幾天,他收到一封「救命啊」的信,並附上英文會考題目;他把題目交給包括大學校長在內的四個博士、兩個碩士看,其中願意作答的兩人「都答錯」。 檢視李家同所指會考英文第五十一到第五十三題題組,題目列出前十名城市,每個城市各有一段敘述,要考生讀懂題目之後回答問題。桃園青溪國中英文老師許綉敏表示,這個題組其實沒有那麼難,只要耐心閱讀題目文章後,稍微推理一下就會回答;考題凸顯的是英文教學要調整,不是只教學生英文和單字,而應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不利偏鄉! 國教署︰要考出鑑別度 以往基測一科總分為八十分、會考則把分數粗分為三大等級(A、B、C)。負責基測及會考組題的台師大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表示,會考英數須補強教學的低分群學生並沒有比往年基測增加,而這個所謂考倒成人的英文題組,在整份試題確屬「稍難」,是做為確保試題鑑別度之用;不過,該題組答對的通過率還是有四成,整份英文試題考四十題,只要答對十三題就可進入基礎級,沒有刁難偏鄉學生。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子騰說,會考的目的是國中學力監測,必須要有效度與鑑別度,考試題目也不可能都是英文字母「這麼簡單的題目」;對於成績是「待加強」的學生,今年暑假或開學後將由高中職進行補救教學。 ∼∼∼∼∼∼∼∼∼∼∼∼∼∼∼∼∼∼∼∼∼∼∼∼∼∼∼∼∼∼ 是啊,我一向敬佩的李家同先生,這回弄錯方向了,這全校英文都考C,都需要加強,代表只是這所學校英文教學不及格,便連全校第一名都撐不了,連個基礎B級都達不到,怎會回頭來講會考英文試題太難?雖然連小弟自己也覺得會考英文是遠比歷屆學測及北北基聯測那回難上許多,但好歹他只錯2題,他們班同學聽說一般也都是A+或A++,只有不到2位,那種平日已經放棄學業的同學才拿到C吧,如果依照李家同的意思,為了讓一些教學較有落後的學生,有信心,寧可讓他們有錯誤印象,認為自己英文還可以,便把會考題目難度降低,考些簡單的,大家都來B級好啦,全國一片歡欣鼓舞,最好是全部的5科,大家都來5A,這樣代表我們臺灣國中教育十分成功,沒有學生需要補救教育,這樣的假象,是我們已經荒謬至極的會考制度,所需要的嗎?這不便是教育部講說,各所高中職絕大部分都是優質的講法,看在我們明眼人裡,也是天大的笑話一樣... 臺灣社會早就兩極化,當偏鄉孩子面對較有挑戰性題目在那裡搔頭苦思不得其解,城巿裡的小孩早早便秋風掃落葉,認為這些都是基本題型,這是兩種不同的現象,會考的目的,本來便只是鑑定學生的學習程度,只是被拿來當作升學的比序項目,這樣也好,國中會考成績出來,教育當局自然可以充分瞭解各個國中端,平日教學的成效,雖然遍鄉學童一定會吃虧點,但如果因此投入偏鄉較多資源,提升其升學品質及求,幾年比較下來,這現象應該可以加善,這也應該是好事,怎會轉向責難會考題目太難??我還想會考應該要再有難度及鑑別度,讓A++更難拿到,這樣便不會有太多阿貓阿狗跟那種不世英才都可同時攀上高峰,便不會有太多家長在那裡慨嘆什麼5科A++上不了第一志願了... 最後要說一下,會考釋放是一般學校名額,雖然傳統名校都有釋放一些名額,但主要都在特招裡,所以如果因為孩子作文沒有很理想,以致刷下來的同學及家長,趕緊謾駡了,此時便要好好定心,趕緊準備特招的考試,恢復正常的溫書複習,目前是狀況,是該要慶幸會考釋放名額不多,都留給特招了,不然會考名額都給作文6級分拿走了,那我們不是更沒機會拼了,人家作文好或對了評分老師的胃口,是他們有本事,但如果沒有國英數3A++以上,第一志願也不容易 註:特招已廢除了!

談虎式教育--日劇「女王的教室」

2014年10月19日
公開
51

自維基百科 本劇在日本播出時,惹來熱烈的爭議,投訴和支持的言論都相當多。在不同地區播放時,亦有類似的情況,例如在香港有教育工作者批評這套劇是鼓吹威權體制教育,但亦有教育同工知道該劇在日本的反響,建議家長與子女一起收看,然後再下結論。另外,本劇在台灣雖有播出但並無像香港和日本那般引起喧然大波反而是很平靜的播完,不過網路上的討論也是非常熱烈。 http://zh.wikipedia.org/....../%E5%A5%B3%E7%8E%8B%E7............ 如果是二三十年以前的打罵教育,影片中老師的方式是可以教出許多抗壓性高的學生,姑且不論優不優秀,但遇到困難時自己會找出解決的辦法。但現在的學生...確實不適合這樣的方式。 女王的教室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女王的教室是日本電視台2005年夏季製作並播放的... ZH.WIKIPEDIA.ORG 我倒覺得影片中老師不是在教什麼知識,而是展現一種對於學生在學校的生活與學習的態度。現在有多少老師願意去談及這一塊? 把這當成對於小孩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有問題,還有討論的空間,影片中老師是屬於嚴厲強人的形象,同時也會傾聽學生的意見。但傾聽不見得是順從,這部劇在這一點有做到一些示範。 引述朋友的讀書整理摘要: 寬容型管教方式的特徵是,對孩子行為表現,父母不刻意訂定規範,對孩子的慾望與要求,父母也不刻意予以限制,在孩子們的能力培養上,父母也不刻意要求標準,而改以接納的態度,讓孩子隨其幸去與個性自由發展。此種管教方式,在三十年前,為一般心理學家所稱許,也是一般開明的家長們樂於接受的。然而,對生長在既需要方向又需要能力的現代社會的人來說,此種只顧眼前而不考慮未來的管教方式,已不合時宜。與前述四個向度核對時,寬容型父母的特徵是,關愛有餘,教導寬鬆,而管束與冀望則顯然不足。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 溝通與要求,兩者都是塑造人格的手段之一,覺得小孩在極度自由自主中會找到出路,那實在是太小看人類的學習模式的多樣性了。

翻轉教育的謬思

2014年10月15日
公開
59

看到討論版有網友大書特書「翻轉教育」的創新和活化 不禁想起我在黑特八校看到一位中山女高的同學大肆抱怨 "我是中山的,我要黑特我們物理老師 陳沛X 老師,不要以為每個人都可以用學思達教育,對我們而言根本是"學死達"。 我們每天放學都要補習,下課需要休息,沒那麼多時間思考物理!! 你這樣一直叫我們討論,老實說根本沒用,就不能直接教嗎?到底在堅持什麼... 物理已經夠爛了,可不可以直接教,已經快受不了了!!!!" 就目前而言 翻轉教育牽涉到學生的先備知識是否足夠? 以及老師事前給的自學材料是否足夠? 教師在課綱的設計和引導,是否提昇學生興趣? 某位現場教師說的好 "這種本來就是很難的,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有人把翻轉教育想成是「做就對了」。 就算是一對一的教學,就算你已經知道學生的先備知識有哪些,要把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想,都要衡量學生的聰明程度。 有的人想得到、有得人想不到,有的人要想比較久。 學生現在是「有找到方向、正在想」還是「沒找到方向」;需不需要在旁邊提點一點,要不要再給他時間。 要是一直沒能自己想出來,會不會沮喪? 還是要讓他再多體驗思考? 這真的是很難拿捏的;到了三十人的班級,就又更複雜了。 分組討論裡面,要是有人想到了、講出來了,那其他的人不就錯失了自己思考的機會嗎? 要是有人先學過了怎麼辦? 要是有人用補習班教的、死背的公式呢? (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教、拿那個時間,講得詳細一點?) 要是都沒有人想出來,要怎麼去引導? 那要是一直都是某些人想出來,會不會讓想得慢的逐漸脫隊? 在今年教改後,班上程度落差變大,那就又更難設計課程了。 現在的翻轉教育,因為才剛起步,所以交流都以「教程、工具」為主。 教學最核心的,屬於「人對人」的那一塊,傳統教法裡分享討論的不多、翻轉教育裡看到的也不多。 會上報、流傳的,很多都是明星高中裡的教師,那又不能放諸全國皆準了。 也許未來在設計這類課程的時候、交流的時候,老師們應該要赤坦以對, 把遇過的問題、處理的方法都拿出來討論。 才能避免這類的問題一再重現。 說一句重一點的話,我覺得不應該去怪學生,畢竟老師明年還會有同樣的課堂,但學生這一輩子,每堂課在學校就上這麼一次,沒把握到,就錯過了。" 另一篇 "當每一科老師都要學生分組討論,但是放學後卻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討論,這時候就很難有一定的成效~ 之前有教過一個學生,他就說美術老師要他們拍片,健康老師也要他們放學後拍片當作業,國文老師要他們分組上台演戲...等,每一科老師的作業都要他們放學後花很多時間,他們根本負擔不了~ 該位學生去國外當過一陣子交換學生,他表示國外在用分組討論教學時,留了很長的時間給他們討論,有時候下午也沒排課,有很多的自由時間,但是台灣排課卻是從早上第一節到第八節,有時候甚至是到第十二節,那學生如何消化、吸收呢?台灣學習國外的教育,是否要整套拿來用,不要用了半套卻要同樣的成效~這樣很奇怪吧~ 再者,他待在私立國中三年了,已經很習慣被動式的學習,學生表示有點難改~~"

網友談數學

2014年10月06日
公開
55

我認為應該不是說要「生活化」;其實數學不是在生活中不實用,而是生活中的數學太艱深,所以都有專家和儀器代勞了。 我認為應該要改革的方向是「生活、職業競爭力」和、「可操作性」 數學不一定要「循歷史脈絡」、「從學理一路推導」。 在國中部份,我認為可以把 程式語言、電路邏輯、生活應用、財經常識 等應用層面放在國中,然後把基礎學理放在國三、高中,再把進階的學理放在讓學生必選的,幾門大學預修課程裡。 但最關鍵的還是師資;對數學教育的改革,如果能「讓學校老師教得好一點」,很多其實是不急於一時的 -- 先讓老師教得好一點,再看看學生是否真的會「什麼也沒獲得,就是套了一堆公式」 而如果要進行,更具開創性的數學教育改革,不論是誰提出來的;那仍逃不過師資這一關。 甚至越是開創性的改革,對師素質的要求,或的新能力師資的要求往往越高。 思考數學教育的人不能忽視了這一點。 「主動推論出結果」遠比「學」還要難。 許多人檢討數學教育,常常會把「更高的境界」當成是「另一個做法」; 基本上一個問題出現,我們要想得到它的解決方法,除了天才,那無論如何必然是我們曾經學過、體驗過、或至少自己想過類似流程的作法。 越是聰明的人,越能觸類旁通;在不同領域上,同樣的作法,甚至只是同樣的概念,他都有可能引用過來。 越是聰明的人,也越能夠「帶著未知往下想、想得更深、也想得更清楚」 未知的條件越多,想得越不清楚,心裡的迷團越大,就像揹著沈重的石頭在走一樣。 而這裡面,又還有語意學,和現實經驗的干擾。 除了智能,還有情緒控管的干擾。 一個越「現實」的問題出來,往往越難想出結果;老師們要避免,總是讓學生感覺到 "反正我想不出來、等別人說吧" 或「反正我想不出來,等一下老師就會講」 「教」、「學」其實是基本功,要不然科展、競試也就不會被視為頂尖了。 包括我之前也聽過網友說,數學應該「讓學生能夠,在現實的問題裡找到可以使用的數學 -- 而不是一直算」 我也是這麼說的:「從現實問題中找到數學模式,那是更高的境界」 我想,如果可以的話,應該許多老師都會希望讓學生有能力「從現實問題中找到數學模式」,或是「從情境中主動推論出結果」 但其實絕大多數的學生,在沒有「學」過的情況下,是很難辦到這點的。 而在學校的課堂中,試著這麼做的老師,也要冒一個風險,就是他會有不少學生「學得不夠」,甚至「沒有學到東西」 因為程度不頂尖的學生,說實在話,不論在怎樣的課堂裡,他就是只能學; 他學的如果不是「老師詳細解說」下「正好適合他學 -- 建基於他先前學過的知識」,而且「有充份的練習以便於內化」 的學問。 他學的如果是那些「感覺很有越」、「但其實很難,只能說,聽老師講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讓自己再使用一次這知識,是沒辦法的」、「但沒關係,因為下一堂課又是新的一個有趣的東西」 那就像看人家變魔術一樣,即便不只是看人家變,而是「看人家講解魔術」,普通人也沒辦法看過一遍就能變得出來。 而這些「情境問題」往往耗時很長,老師通常不會針對同一個知識、類似的情境帶學生練習、又練習。 於是,就像我也很愛看電視上的魔術破解秀一樣,每集看他破解一兩個魔術,但半年下來,究竟讓我學到了什麼呢? 前面才有人提到「精菁就開特別班去教他們」,言下之意,是國高中課堂裡的數學,應該為程度非頂尖的學生們設計。 那麼這些有趣好玩的課程,真的能夠從頭積極參與到尾、偶有突破、有成機感,又因為天賦好所以不需要反覆練習,就能把「學習成果」帶到下一學期的學生,其實反而都是菁英啊……

邱x達背後的勢力

2014年09月23日
公開
58

2014年09月20日13:20 本內容由沃草提供 昨(19)日,立法院繼續進行院會總質詢,食安問題依舊是焦點,但情勢卻有微妙的轉變。立法委員廖正井爆料,指出國民黨黨鞭費鴻泰要求黨籍立委「聽聽衛福部長邱文達的說法」,國民黨籍立委對餿水油風暴的質詢,從要求邱文達應「知所進退」,轉向對屏東縣政府究責。對此,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林淑芬在臉書爆料,點名邱文達背後「有龐大醫院、醫材產業的利益集團,不到最後關頭不會讓邱輕易下臺」、「別小看邱文達在馬友友(指總統馬英九的心腹)身上的影響力」,來解讀為什麼國民黨籍立委的風向球轉變。 相較上週五(12日),立法委員盧秀燕指稱邱文達屢次派遣部屬、請託醫界大老,並親自致電請求質詢時「高抬貴手」,許多立委都以「公務繁忙無暇面談」為由拒見,並告訴邱文達要「知所進退」,邱文達並不鬆口,表示要「一切聽長官指示,階段性任務完成,才言去留」。 昨日國民黨籍立委質詢的態度,出現明顯的反差,除了將砲火集中在檢討屏東縣政府的疏失,立法委員江惠貞甚至稱讚邱文達是「負責任的好學者、好醫生」,並指點邱文達「你要對媒體道歉,往後你要仰賴媒體的部分還多得很呢。」和上星期的態度天差地遠。 邱文達背後勢力攸關兩岸貨貿、自經區 對此,林淑芬在自己的Facebook上爆料,「說邱文達厚顏無恥貪戀官位,不如說他有背後的有力人士撐腰,這些涉及龐大醫院醫材產業利益的集團,不到最後關頭不會讓邱輕易下臺。」 林淑芬點名,邱文達背後有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李祖德的北醫集團,以及掌握醫院「生殺大權」的醫策會董事長張珩所領軍的承業集團。林淑芬指出,「從拿到萬芳醫院的BOT派他(邱文達)擔任院長到北醫副校長,後來又取得雙和醫院經營權擔任院長,甚至擔任北醫校長,才取得擔任衛生署長的入場券,都是李祖德安排的。」林淑芬表示,李祖德將原本只是一校一院,經費新台幣16億元、300床規模的北醫,變成一校三院、經費新台幣160億元3,000床。 李祖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直言,萬芳醫院BOT案經營權到期時,他故意作假帳,把醫院營收做得很差、醫生排班很爛,是為了繼續取得萬芳醫院經營權,事後再把業績作回來。「我質詢要求調查,但邱文達不敢。」林淑芬直言,李祖德與販賣醫療儀器的承業集團合作,邱文達安排馬英九御醫承業股東張珩擔任醫策會董事長,近三年間右手賣儀器給醫院、左手評鑑醫院,同時承業在癌症治療設備的市占率就達到70%,年營收新台幣20億元。 林淑芬更爆料,李祖德擔任過趙少康競選總幹事,去中國認識了上海錦江集團的楊原平、漢鼎亞太創投公司董事長徐大麟,在兩岸關係著墨甚多,「所以別小看邱文達在馬友友身上的影響力,在自經區國際醫療、貨品貿易上,仍需部長幫忙推一把。」這呼應了為什麼行政院長江宜樺不斷強調,現在邱文達階段性任務尚未完成,還不是談下台的時刻。 產業代理人更勝把關食安職責 由於許多人臆測誰是受邱文達之託,打電話給盧秀燕,請她質詢時要「高抬貴手」?林淑芬點名另一位醫界重要人物,也就是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打造成新台幣200億元營收,未來4,000床規模的台南安南醫院落成後,就會躍居全台第二大醫院集團的領導人--中國醫藥大學現任董事長、亞洲大學創辦人蔡長海。 「不管承業、北醫還是蔡長海,都在邱文達精心規劃的自經區國際醫療專區上準備好了!就等條例過關。」林淑芬嘲諷,餿水油、食安根本不是現在政府在意、想認真檢討的問題,「如果邱文達下台,這群產業界人士會再推誰當部長、當他們的產業代理人呢?難怪自古衛生署到現在衛福部,都是重醫藥、輕食安。」 — 沃草(Watchout)希望做一個農夫,提供公民更好的參與時政的平台和工具,在這公民社會的土壤施肥灌溉,讓這個理想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萌芽滋長,建立真正的公民社會。

第一線老師對「翻轉教育」的看法

2014年09月15日
公開
56

1.早上9點到11點 依照學生英語程度分為九組(L1-L9),分成九個教室上課,每間教室除了配置一個AT之外,另外有學校自己招募而來的1-2個IT(International Teachers)協同教學. 課程內容是複習過去一年視訊教學的內容. 2012-2013年,爽中的國二孩子每個禮拜透過skype與這些AT們進行1個小時的遠距對話,這些遠距對話的內容搭配學生這兩周在校內英語課程的教學進度,視訊進行之前會將核心句型及文法MAIL給AT,然後AT們加入當地生活文化及日常用語進行共同備課設計教學活動. 2.早上11點到12點 將所有學生打散分成9個小隊,每個小隊內的學生來自9個不同程度,由各小隊的AT與IT帶領排演全英語話劇,孩子們必須與AT與IT對話討論,設計劇本、製作道具及彩排練習,預備在營隊的最後一天上台演出. 3.下午1點到3點 L1-L3的孩子變身成為老師,指導AT學習爽中藝文領域的三項特色-陶藝、美術、國樂,AT們要在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進行靜態及動態成果發表;L4-L9的孩子則參與由IT們設計的RPG GAMES,整個校園就是戰場,孩子們必須用早上所學的英語句型闖關. 這是2013年爽中英語夏令營的課程. 2014年,考量經費及教學成效: 因為這兩年的英語營隊我們向政府提出的經費申請都被駁回,因為會講英語不等於會教英語,因為網路連線有其效能及時差的侷限性. 於是,我們將英語夏令營師資轉變為台灣熱血大學生們,我在臉書上透過網路號召 ,短短兩周,總共有超過70位台灣大學生以書面表格報名. 經過電話口試及初步篩選,錄取了29位大學生加入英語營,其中1/3來自師範大學體系,1/2是英語本科系,2/3有帶領營隊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幾乎全部都具備了英檢中級以上的水準. 營隊前三天,他們從台灣各個角落來到了爽中聚集,我帶領著他們進行課程架構與設計,營隊開始後,每天晚上有2個小時,我跟大學生們進行課程檢討修正與設計. (這是每晚最累也最美的風景:我在台上分享教學經驗解答班級經營問題,大學生們拿出手機錄音錄影,準備離開營隊之後,可以反覆複習) 營隊的課程與2013年最大的不同在於每天下午有8個社團在進行,孩子自由選擇由大學生們設計的英語生活情境社團,其中一個社團叫做 : 一起去旅行. 選填加入這個社團的孩子們必須使用英語到機場櫃台買機票填表格,上飛機後要使用英語跟空服員進行對話,下飛機後要使用英語到飯店CHECK IN,都過關了,才會有英語導遊以影像介紹旅遊地點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當然,還是使用英語. 這是我們的英語視訊以及英語營隊, 這就是我們嘗試的英語翻轉教學之一. 今年夏天,12年國教會考成績揭曉,完整經歷視訊及營隊的全校這一屆34個畢業生們: 20%的孩子在英語科拿到了A 44%的孩子在英語聽力錯誤題數在2題以內 34個鄉下孩子有8個英聽拿到滿分 我想說的是: 任何教學都必須圍繞在學生的基本能力的學習上, 任何活動都必須以學生的基本能力學習為核心任務, 翻轉教學,更是必須如此, 而且必須比以往任何一種教學想法更是, 因為 錯誤概念比沒有概念更危險; 因為 錯誤翻轉比沒有翻轉更可怕. 沒有翻轉 還有少部分的孩子在傳統制式教學中受益 錯誤翻轉 會讓那少部分的孩子也跟著白忙一場然後一無所獲 我只是實話實說 有太多過去學校或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忘了學生的基本能力學習才是核心 結果一場又一場勞師動眾的活動過去了 或者一堂又一堂師生盡歡的教學過去了 美術課用COSPLAY 國文課用話劇 或者 英語課用嘉年華會 社會課用鄉土走讀 煙花落盡 笑語依稀可聞 問學生:你學到了甚麼? 或曰:就很好玩 再問:然後呢? 或曰:… 我沒有否定任何創新的教學嘗試及設計 更沒有否定任何動態或者跨領域的學習活動 任何教學嘗試 或者設計 或者活動 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都是好嘗試 好設計 或活動 但引起了之後呢? 或者 引起了什麼興趣? 是引起了學習COSPLAY的興趣? 還是引起了學習西洋美術史的興趣? 引起了COSPLAY的興趣也很好, 但西洋美術史去哪裡了? 或者 美術去哪裡了? 翻轉的意義不在於教室氣氛的活化而已 也不在於學生在教室裡的位置改變而已 更不只是師生在教學中的角色改變而已 更重要的是師與生對於學習的意義的認知改變 學探索 學思考 學學習 學解決問題 學對話 學發問 學主動 學為自己學 學圓夢 學合作 學分享 學如何學習 學 基本能力 是的 學基本能力 不是說學逗唱演 而是聽說讀寫算 偏鄉資源已經不足 人不多 錢很少 設備缺 如果搞得人仰馬翻 如果虛擲四方挹注 如果誤用網路便利 這樣的翻轉 就是翻得離教育越遠 轉的離學習更遠 沒有以學生的基本能力為核心的翻轉 比沒有翻轉 更可怕. 後記: 1.這34個畢業生,在畢業之後,有1/3在校內英語老師的鼓勵下去參加了全民英檢,幾乎全數過關. 2.參加2014英語營的台灣大學生,將會是2014年10月之後,爽文國中SKYPE遠距英語教學的線上老師.,

美國教育的反思(2)

2014年09月10日
公開
58

美國精英高中生比中國高中生讀書更辛苦 北京新浪網 07-02 07:18 字級變小 字級加大 本文選自《小火爐的BLOG》的新浪博客,請點擊查看原文。 普天下,不只是中國高中生讀書辛苦,美國許多高中生也很辛苦,辛苦程度和中國高中生有得一拼。 威爾遜高中坐落在洛杉磯的中產階級住宅區,居民包括律師、醫生等。中產階級占美國人口的80%左右,選擇這樣一個區域、這樣一個高中探討美國教育,很有代表性。 威爾遜高中一天7門課,7種課本加必讀書和選讀書,共112磅,約52公斤重。以加州洛杉磯的威爾遜高中12年級IB學生為例,書包裡裝著:20世紀史課本,外加必讀兩本書:基辛格的外交史和耶魯大學歷史教授伯根的當代史,兩本書加起來800多頁。文學課本,必須攜帶精讀的300頁以上的小說1本,另有3本泛讀小說。還有生物、物理、微積分課本和外語課本,外語小說2本,以及心理學課本、哲學課本等等。 每天7門課。早晨6時50分上課,下午3時下課。下課後,還有課外活動、比賽、作業在等待著孩子! 美國高中生如此嘆息:每天能睡6個小時,那是幸福!每天能睡5個小時,那是正常!每天能睡4個小時,那不稀奇! 美國好大學的門決不是敞開的。美國高中畢業很容易,大學的門向每一個學生敞開著,生怕高中生畢業後不讀大學。但是美國的好大學可不是對每一個學生敞開大門的。想要進入美國名牌大學、好大學,一定要辛苦。 美國好大學錄取高中生,看4種成績: 1、高中每一年的平均成績,英文名GPA,General Point ofAverage。如果100名畢業生中,你的成績是第一名到第五名,會搶先被名牌大學錄取,美國名牌大學錄取的85%的學生的成績在高中是10%,即100名畢業生中的前10名。 2、大學統考成績,英文名稱SAT1。一共考3門,英文、數學、寫作。每一門以800分為滿分。如果你的3門SAT1成績平均在750分或750分以上,名牌大學搶先錄取你。 3、專科考試成績,英文名稱SAT2。至少考2門或3門。如果準備學理工科,需考數學,然後再從生物、化學、物理中選1門或2門。如果學文科,考文學,然後再考歐洲史、世界史、美國史、心理學。 4、AP或IB成績。它們是高中的大學預科課考試成績。IB的英文全稱為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這兩種考試的成績對能否進入美國的名牌大學十分重要。 高中生是否盡了最艱苦的努力?美國名牌大學錄取時特別看重學生在高中時是否作了最艱苦的努力——具體地說,是否上了難度最大的課程。難度大的課程就是指AP和IB。根據美國教育部的統計,美國的高中約20%為私立學校,約80%為公立學校。開設AP課程的高中占美國高中的70%,這個比例在私立和公立學校中相等。開設IB課程的高中約占美國高中的30%,這30%的高中同時開設AP課程,換句話說,美國有30%的高中既開設AP課程,也開設IB課程。這類高中,無論私立的還是公立的,都是相當優秀的。這些優秀高中都列在美國好大學錄取的優先名單上。比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和斯坦福大學每年都會搶招優秀高中的前幾名學生。以加州兩個大縣洛杉磯縣和桔縣為例,中產階級和中產階級以上的社區的高中幾乎都開設AP或IB課程,極少數的低收入社區也開設這類課程。這說明,占美國人口比例最大的中產階級的子弟從小孩子起就投入了艱苦競爭。中產階級是美國社會的中堅力量,這股中堅力量並非玩出來的。 如果學校開設了AP或IB課程,你沒有進入此課程,你的平均成績再好,全國大學統考的SAT成績再好,名牌大學也對你打問號:你在高中沒有嘗試最艱難的,你怎麼可能在我們這樣的好大學完成學業?就這樣,AP或IB課程使想進名牌大學的學生有了十分辛苦的高中生活。進入高中時考試,考過了才可以上AP和IB的先前班,英文稱“榮譽班”。從榮譽班到AP,IB課,所學的課程比普通班課程深得多、廣得多,作業也多了很多。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部分高中生背著100多磅的書包上學,每天只能睡四或五個小時。 以美國高中生總數計算,當然是白人學生參加AP和IB課程高於其他族裔的比例,因為美國還是以白人為主體。華裔學生參加AP和IB課程的比例也很高,但在教育導向上有很大不同。白人學生除了學習AP和IB課程,對課外活動格外重視。而華裔學生太重視分數,特別是家長(第一代移民),把孩子的成績看成唯一的進名牌大學的條件。這與東方國家只重視分數的教育傳統有極大關係。所以,華裔學生和美國白人學生學習AP和IB課程的比例差不多,但實際能力會有不同。白人學生更活潑、更獨立有主見。 名牌大學十分看重學生的課外活動。美國名牌大學除了看學生的成績,還十分看重學生的課外活動。在大學申請表上都有一欄:高中期間參加過什麼課外活動,參與了幾年,擔任過什麼職務,得過什麼獎勵或榮譽,獎勵或榮譽是地區級的、州級的、國家級的還是世界級的。 課外活動分三類: 第一類,學術性的。最被美國大學認可的高中學術性課外活動有兩種。A,奧林匹克科學活動,側重科學的高中都有奧林匹克隊。成績好的學生被選入,常常訓練、比賽。B,美國高中十項全能冠軍隊。十項知識競賽包括文學、繪畫、音樂、經濟等等。 第二類,演講,辯論。美國高中的俱樂部多樣多彩。你自己如果有能力、有想法也可以成立俱樂部。在美國最被認可的高中俱樂部有三個:A,演講俱樂部。B,辯論俱樂部。C,模仿法庭辯論隊。 第三類,義務活動。最被認可的義務組織是紅十字會,還有兩三個國際級的慈善會,比如獅子會。很多高中生花很多時間參加義務勞動,到醫院、教堂、公共場所勞動。還有學校和社區服務,比如校報、校刊、校雜誌。擔任主編、專欄編輯都是十分有意義的課外活動。 如果一個學生某項成績中等,但課外活動十分出色,名牌大學也會搶。名牌大學,特別是哈佛極看重一個學生的領導能力,出色的個性、特殊的才能。美國大學宗旨之一,只要聰明就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這使得美國所有階層的青少年都可以進入學費昂貴的名牌私立大學。而美國越好的大學,獎學金和助學金的來源越多。父母收入低於4萬美金一年的學生可以在美國名牌大學拿到全額助學金。父母年薪在4萬至12萬之間,也都會不同程度獲得助學金。越是名牌大學,獎學金的名額越多。對於學習特別優秀、特別有建樹的學生,不分家庭經濟背景,學費一律全免。 美國和中國高中的比較:這裡描述的是美國部分高中生的真實生活。也許他們比中國高中生更辛苦,因為不僅要保持高分數、好分數,而且在課外活動、義務勞動和文體方面也要有出色表現。而中國高中生只需要在一個方面努力,那就是分數。比較而言,美國的高中生比中國的高中生髮展全面,他們視野寬,知識活,思維多元。 即便只在分數方面比較,美國高中生高分數、好分數的成分也與中國高中生不同。美國12年義務教育比較側重文科。小學鼓勵小朋友閱讀,很多小學對閱讀還有獎勵,一個星期看完多少本書可以拿到一張減價的票證,去麥當勞買一個漢堡包才1美元。美國聯邦政府、各州政府和縣市政府肯花財力鼓勵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些課程不是坐在教室的椅子上聽老師講,而是在辯論和編排節目中學習的。 與中國的高中生相比,美國學生學數理化做題目少。美國的教育之所以重視文科,是基於一個觀念:視野的開闊對將來任何一種工作都重要。即便你以後是一個科學家,因為視野開闊,你可能只做了100次實驗,結果就出來了;而一個視野狹隘的科學家,可能要200次實驗結果才出來。所以,閱讀和對文科領域知識的廣泛吸收,對將來從事任何工作都有潛在好處。 中國的教育太側重數理化,學生花大量時間做大量的題。其實有多少學生將來是某一專科的科學家呢?即便是專家,研究的領域十分狹窄,可是也要花費大量精力做與本專業無關的事情。中國的學生如果要減輕學習壓力,首先應減少在數理化做題上花的時間和精力。應該培養學生活潑的個性,獨立的能力。 宇航局頂級實驗室80%科技人員是白人。既然美國大學的校門向全體高中生開放,怎麼也能上個大學,乾什麼要如此辛苦?一句話,競爭。競爭上了好大學,也就是找到了好工作。競爭進了好大學,才會有一個好前途。美國好大學里實用的專業畢業的學生,放心地等著人家追——公司追著你簽約。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大學生和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的工科大學生找工作的機遇是完全不相等的。一個賓夕法尼亞大學會計系畢業出來的大學生,美國四大會計事務所都爭著要,一般大學會計系出來的大學生,自己滿大街去找工作吧。美國一般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要努力去找工作,還有很多改行,或者在薪水上委曲求存。 中國,還有許多國家都對美國的12年教育有不全面的介紹,好像美國的高中生就是天天玩兒,談朋友。這是片面的、錶面的看法,甚至是誤解。以綜合國力而論,美國居於世界第一,這個第一已經持續半個世紀了。它的人才大多是國產的,是美國自己培養的。美國國家宇航局加州帕薩蒂娜噴氣推進實驗室80%多的科技人員是白人,10%左右是亞裔人士。這個數字可以說明本土科學家在美國科學界的比例。他們都是從艱辛的學習過程中奮鬥出來的。

對美國教育的一些反思(1)

2014年09月09日
公開
52

人家沒有升學壓力,不代表他們的青少年時期沒有壓力;美國的學生可以不擔心自己成績差,卻要擔心自己進不了足球隊、棒球隊,約不到人去舞會、說宅又不夠怪咖當不了駭客。 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將來要就業,也會擔心自己沒有職場競爭力、沒有錢。 他們一樣有壓力,只是他們的壓力來源是更上層的「生存」,而台灣的小孩不直接擔心「生存」、而是擔心「課業」 -- 這台灣教育文化的特色,像德國的幼稚園不教任何東西、只是玩一樣,這是他們的特色。 美國家長的確不那麼重視課業,但他們一樣會為小孩子擔心,因為美國一樣競爭、一樣有人能力較差。 各種能力和興趣也一樣有「容易賺到錢」、「很酷」和「賺不到錢」、「很怪」的分別。 美國、歐盟在大經濟體裡面,個人的長處如果出眾一點,也許就有人願意花錢跟你買,像電影「超級8」裡面的男主角,他的志向是當電影特殊化妝師。 但是在台灣呢,你得先要有夠成熟和強盛的電影產業。 美國也有很多人手工製家具、手工製筆;但如果社會上的有錢人沒那麼多,誰能花四五千塊買一隻木頭筆,或是花五六萬買一副木製鏡框? 舉凡表演藝術的工作者、裝製藝術的工作者,他們需要展場、大樓大廳、活動會場或是競賽節目來提供工作;台灣有些在這領域有長才的,後來都出國了,為什麼? 出國,那也是一種成本;那如果你的能力沒有那麼出眾,就出不了國、也沒辦法在國內靠它過活。 不要只是羨慕人家「沒有課業壓力」,大家都有「生存壓力」;只是台灣的就業職缺集中、生涯路線因而受限,使得「課業」之類的特定發展成為顯學罷了。

李家同--- 12年國教�混材施教 弱勢孩子被犧牲

2014年09月04日
公開
57

李家同�清大榮譽講座教授 十二年國教的重要特點,是要將程度不好和程度好的學生一起受教育,但這種混材施教的辦法,對弱勢孩子不利。 我們必須承認,有些學生對於新學問的吸收很容易,有些就比較慢,但假以時日,其實也是可以學到某一個程度的。如果採取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對於不夠聰明的孩子,可以教得比較慢。對他們的要求不要太高,只要他們一有進度就給他們鼓勵,通常這些學生也就有不錯的成就了。 因材施教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就那是同一個年齡的學生,學業程度可能有很大的差異。比方說:國中一年級學生中,有些人對於分數加減乘除就是很弱,如果教他一元一次方程式,就會錯誤百出,非常沮喪。所以好老師一定會先將分數加減乘除教得非常好,勤加練習後,再教一元一次方程式,就水到渠成,學來毫不費功夫。 現在國中是免試升學,政府又嚴令禁止能力分班。結果是班上必定會有M型現象。舉個例子,有一所國中,不在城市裡,也不是最偏遠的,應該是全國非常典型的國中。卅一位同學中,十位數學八十分以上,十一位在卅分以下,其餘的就在八十分和卅分中間。再有一所國中,偏遠一點,廿七位同學中,七位數學及格,廿位不及格。有愛心的老師,都會為這種現象感到難過。我們做老師的人並不是要將聰明的孩子教好就算了,當然希望能夠把所有的孩子都教到某一個程度。可是在現有制度下,老師用同樣的教材,要求同樣的進度,最後犧牲的一定是那些弱勢的孩子。 很多人會說老師的態度要改,老師的教法要改。我實在不了解如何改法。如果一個班上有十幾位同學程度非常落後,老師如果全副精力幫助他們,一定使那些功課好的孩子上課覺得無聊,那些孩子的家長又會抗議。混材施教結果一定是老師被迫放棄弱勢學生。 十二年國教要將混材施教延伸到高中去,這實在是奇怪的想法。高中課程有些相當不容易,如班上學生程度差異很大,程度差的學生上課時一定是鴨子聽雷,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這樣對他們好嗎?現在國中生已有很多放棄了英文、數學和自然,這也使這些同學在往後的學業中吃很大的虧。如果因材施教,雖然不能保證這些現在落後的同學都可以學業成就非常好,但總可以拉拔他們一把,使他們不至於太落後。 我有一個很好的經驗給各位參考,我發現有些學生就是不會背英文單字,也搞不清楚文法。比方說:否定語氣或者是問句,他就永遠寫不對,生字也拼不出來。可是我發現他看見英文字,大多數會唸,也知道它的中文翻譯。對於簡單的英文句子,他們也看得懂。因此,我的教法就是不管文法了。絕對不問他們會不會寫現在完成式的句子,更不用說問句的被動語氣,而只教他們簡單的課文。結果是這些孩子學了不少的英文生字,而且也會看簡單的英文短文。這樣不也很好嗎?這就是我的因材施教。 希望政府知道孩子的天資是不同的,混而教之非良策也。

好文--不想窮,就好好記住的20件事!!!

2014年09月02日
公開
53

1,這是個現實的社會,感情不能當飯吃,貧窮夫妻百事哀。不要相信電影裡的故事情節,那只是個供許多陌生人喧囂情感的場所。只有不理智和不現實的人才相信。 2,給自己定目標,一年,兩年,五年,也許你出生不如別人好,通過努力,往往可以改變70%的命運。破罐子破摔只能和懦弱做朋友。 3,朋友請你吃飯,不要覺得理所當然,請禮尚往來,否則你的名聲會越來越差。 4,好朋友裡面,一定要培養出一個知己,不要以為你有多麼八面玲瓏,到處是朋友,最後真心對你的,只有一個,相信我。 5,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坐在家裡等什麼房子,車子,還不如睡一覺做個好夢。 6,不喜歡的人少接觸,但別在背後說壞話,說是非之人,必定是是非之人,謹記,禍從口出。 7,少玩遊戲,這不是韓國,你打不出房子車子還有資本。可以有愛好,但要把握尺度,少玩農場,牧場,鬥地主等一些高度吸引人思想的晉級遊戲,也許你的級別很高,但不代表你有多麼成功,反而會影響和佔據你成功的時間。 8,是人都有惰性,這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我們後天可以改變這種惰性,因為有很多人正在改變。對於某種事物或是生意不要等別人做到了,我才想到。不要等別人已經賺到錢了,我才想去做。沒有人相信的是市場和機遇,大家都相信的叫做膨脹。 9,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夜深人靜,問問自己,將來的打算,並朝著那個方向去實現。而不是無所事事和做一些無謂的事。 10,出路出路,走出去了,總是會有路的。困難苦難,困在家裡就是難。 11,作為女人,不要以老賣老,認為事業跟自己沒關係,以為自己就是洗衣服,做飯,看孩子,那就是大錯特錯。 12,做人,要做到;萬事孝為先,教童品之道,夫妻和諧美,幸福萬年長。但是這些不是拿來用嘴說說就能辦到的,解放初期年代要做到這些,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辛苦,當今現實的社會需要你付出很大的金錢,聰明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13,閒置時間不要經常上網做無聊的事和玩一些沒有意義的遊戲,讀點文學作品,學習一些經營流程,管理規範,國際時事,法律常識。這能保證你在任何聚會都有談資。 14,寧可錯殺一千次來自各方面的資訊,也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可能成功的機會。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去買後悔藥。 15,要做一件事,成功之前,沒有必要告訴其他人。成功之後不用你說,其他人都會知道的。這就是資訊時代所帶來的效應 16,頭髮,指甲,鬍子,打理好。社會是個排斥性的接受體,這個星球所需要的藝術家極其有限,請不要冒這個險,就算你留長頭髮比較好看,也要儘量給人乾淨的感覺。 17,不要以為你是個男人,就不需要保養。至少飲食方面不能太隨便,多吃番茄,海產品,韭菜,香蕉,都是對男性健康有益處的食物。你要是看不到價值,我可以告訴你。至少你能把看病節約下來的錢給你的女人多買幾個化妝品. 18,力求上進的人,不要總想著靠誰誰,人都是自私的,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 19,面對失敗,不要太計較,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起體膚……但要學會自責,找到原因,且改掉壞習慣。二十歲沒錢,那很正常;三十歲沒錢,可能是沒有好的家境,需要更大的努力;四十歲沒錢,只能自己找原因。窮人變成富人是可能的,而且很可能。窮人能窮一輩子,也是必然的,存在就是理由,只是有所選擇。 20,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就看你給不給自己機會!

轉貼--懶人教學法 國教不能說的秘密

2014年08月29日
公開
57

【季瑋珠、劉仁沛�台大教授(台北市)】 (編按:本文內容為刊登於8月29日《聯合報》民意論壇) 十二年國教問題層出不窮,隨著我們對國高中教育的關心和參與,許多不能說也不能戳的秘密浮現,絕對比當下的政治與社會事件都更動搖國本。 國高中老師的教材、講義、教具、考題,大都由書商免費供應,老師備課容易,段考之外的考題也不必自己出,書局一概準備妥當,老師向家長收取影印費即可,無人過問考題品質。現在願意且能夠自己編講義、抄筆記的老師,已經是鳳毛麟角。本校教育學程的一位教授感嘆,來修課的,根本不會自己編寫教材、考題,也不願動腦筋去嘗試,教授要求時,只一味拿著書商的教材抄寫交差。 因為考題得來不費工夫,學校就考試領導、取代教學,一天七節課,最多加上早自習、第八節和晚自習,可以考十科,特別是早自習或第八節,就一次考好幾科,或好幾個單元,根本沒時間寫完,分數難看,練習效果也差。老師不必改考卷,同學交換改,小老師公告答案、登記分數,認真的老師挑幾題講解,不認真的、講不完的就由學生自己推敲。學不會怎麼辦?去補習。 績效掛帥,很多補習班教得比學校認真、有條理,也逼得緊。可憐的學生,課後還要被關在補習班挑燈夜戰,反覆練習解題的反射動作,回到家裡都已經晚上十點以後。學校也不過問,成績好、升學率高就天下太平。 其實就是大考中心和心測中心,多年來使用這種看似公平,卻偷懶至極的方法選才,使得學校、補習班、書局發現,這樣因應就可有效將學生送入名校,才造成今天的教育困境。只要有人提出一些比較活化的考試法,就斷然被封殺。如此,誰又敢斷言,五A++進名校的學生真比全C的學生優秀呢? 另一個生意,是跨越各個版本的參考書,平常公立學校還多少限制參考書進入校園,到了畢業班,公然進駐成複習教材,書包比平常還要重好幾倍,私立學校平時就用參考書當作補充教材,教育局奈我何? 還有個有趣現象,是一綱多本,版本更換頻繁,更換的理由聽起來很充分,諸如選文不好、編排順序不佳、習作不理想等等,真是這樣嗎?殊不知,換版本才不會讓書商賺不到錢。等過了幾屆,內容也換了,換回來無妨,因為又得買新書了。 老師因循怠惰,家長盲目恐慌,出題單位缺乏膽識,創造書局和補習班的無限商機,卻葬送青少年的幸福,和未來國家的競爭力,讓大家一起向下沉淪。主事者當然都知道,但是不能說,也不能戳。 2014.08.29

轉貼——2013   台灣廉價菁英教育 削弱競爭力

2014年08月27日
公開
58

  台灣廉價菁英教育 削弱競爭力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13.09.02 台北市建國中學,堪稱國內明星高中之最,來自各地的三千八百名菁英學生,齊聚九十二個班。不過,這所最頂尖的高中,每年添購、維修教學設備的預算,只有一○八萬元,所以學生至今還在用美援時代的實驗桌。 前一陣子,建中校長陳偉泓到韓國參訪,看到韓國政府傾全力培植少數菁英高中,故步自封的台灣,遠遠比不上。 南韓菁英教育 人力財力餵飽飽 陳偉泓舉例說,南韓科學技術院(KAIST )附屬高中一年只招收一百四十名學生,預算卻是一般高中的卅倍。校內實驗室多達十九間,有奈米等級顯微鏡、風洞實驗室等先進設備,而且四名高中生就有一位大學教授指導作專題研究,以培育諾貝爾獎得主為目標。 近來台灣因推動十二年國教,建中、北一女等校被迫提高免試入學名額,引發台灣到底需不需要菁英教育的論戰。 台灣廉價教育 添設備捉襟見肘 姑且不論對或錯,但是這一趟韓國行,讓陳偉泓很感嘆,「台灣從高中到大學,都在辦廉價教育,人才培育從高中階段就輸了韓國一大截,將來如何和人家競爭?」 台大前校長陳維昭表示,社會進步雖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但主導社會發展的,往往是少數菁英,光愛迪生一個人,就抵過幾億人的成就。然而台灣社會,卻瀰漫一股反菁英主義,很多人巴不得把建中、台大打成平庸。 台灣對菁英教育,又愛又恨,官方也缺乏明確、有系統的菁英教育方針,「明星高中」的資源,比大家想像的還貧乏。 陳偉泓說,以建中為例,扣除人事費,每年總預算約一千三百萬元,但光水電費就花掉八百萬元,每年分到的設備費只約百萬元,捉襟見肘,連用了幾十年的美援實驗桌,也無法完全汰舊換新。 台灣的菁英高中教育,看似仍有些成效,陳偉泓認為,是因為我們採集中式的教育,將同質性高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容易看見教學成效。 12年國教上路 優質反而沒補助 十二年國教上路後,建中、北一女等校的免試入學名額逐年增加,學生程度的個別差異也跟著加大,加上要推動選修特色課程,需要像大學一樣跑班上課,照理說,應該給更多資源,減少班級人數、增加教室,聘更多教師。 不過,陳偉泓說,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建中至今未收到任何一筆額外經費,連高中優質化補助,也因建中已被視為「優質」,而失去資格。 很多人批評,明星高中的菁英教育偏重智育,陳偉泓喊冤。他以建中資優班為例,除了推動自費的海外學習,也很重視服務學習,要求學生利用周末或假日,到部落、偏鄉國中小學,帶動科普閱讀或教小朋友們做實驗,培養資優學生回饋社會、感恩惜福的品格。 陳維昭說,不只韓國,大陸也早就發展菁英高中,就他所知,位於安徽的中國科技大學,早在一九七八年,就附設「超常班」,招收各地優異學生,施以特別的教材與課程,西安交大後來也跟進設超常班。 只要資源豐富 不一定要列專案 不過,陳維昭指出,大陸輿論對於培育少數超常班學生,看法兩極化,認為並未培育出多了不起的人物。 陳維昭認為,只要政府給頂尖大學豐富的資源和好的環境,不用專案培養,就可培育菁英人才,如同美國的哈佛、耶魯或英國的劍橋、牛津大學,都是政商領袖或諾貝爾獎得主的搖籃。 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彭宗平則以法國為例說,在一般大學之外,又另外設立「高等技術學院」及「高等師範學院」,專門培育工科、理科的頂尖人才,高中生畢業之後,要先讀兩年預科,日夜拚命念書,才能擠進錄取率只有千分之六的高等技術學院,之後接受三年菁英教育,拿到有別大學文憑的工程師學位。 彭宗平說,法國高等技術學院畢業生的起薪高,法國在航空、核能、高鐵、儀器等高科技領域,之所以能領先各國,和重點培育菁英學生,大有關係。 課程多元彈性 必修不必排太滿 大學要如何才能培養出菁英?陳維昭認為,首先,一定要聘到大師級的學者,教大一物理等基礎課程,帶領學生早一點進入學術的殿堂;其次,大學課程也應該更多元化、彈性化,必修課不用排得太滿,讓學生多方探索性向;也應鼓勵學生早點參與研究,並透過社團活動,培養領導、溝通、合作等軟實力。 不過,佛光大學校長、教育部前部長楊朝祥認為,社會由不同人分工組成,所謂的「菁英」,不應只限會念書的人,應該更多元,從政治、創新研發、文化藝術,到擅長動手操作的人,都應發掘天才,讓他們發光發亮。 元智大學校長張進福說,菁英要以菁英教育來培養,還是從普及教育中勝出,見仁見智,但是不管怎麼做,都要讓學生有扎實的核心專業能力、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此外,情緒管理、組織能力、文化適應能力等都很重要,教育這樣的人才,一定要有相當的投資。 企業渴求菁英 也該出錢育新苗 「坦白說,台灣一直在走低成本、地攤式的高等教育,如何生產出高品質的人才?」張進福一語道破台灣的根本問題,在於大學太多、同質性高,加上政府又不願投資,大家最後只好無奈地隨波逐流。 陳維昭說,用人的企業,也應負起培育菁英的責任,最好的方式,是由產學共設研究園區,一起切磋交流,企業可資助師生研究,大學也能協助企業創新研發、解決問題,例如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就有個「世紀園區」,包括IBM等大公司都在此蓋大樓,產學互動密切,形成雙贏。   廣設大學及科技大學,是稀釋高等教育及技職教育資源的最大源頭。 讓許多原本對學術研究(唸書)沒有興趣的人,硬混個大學文憑,不僅僅是國家資源的浪費,更是個人生命的浪費。 社會本來就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從研發設計到製造生產,而我們的教育體制,卻是訓練同一種人(普通高中→一般大學,職業學校→科技大學),看看一般大學與科技大學的課程,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 認清自己,開發自己的潛能,才能成就自己。

另一種思維~《轉貼》

2014年08月26日
公開
63

另一種思維 【聯合報╱王立昇�台大應力所教授(台北市)】 2014.08.25 01:34 am 近日大家為十二年國教特色招生如何辦理而爭論不已,有人認為特色招生是為了明星高中選學生,於是,為了打消「明星高中的迷思」,而主張應取消特色招生。究竟特色招生應如何定位?與明星高中的招生又如何區隔?事實上,明星高中屬於民意的層級,而特色課程是一種教育的方式,兩者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高級中等教育法對於「特色招生」並無嚴格的定義,所以產生了許多解釋的空間。 高中職教育介於國中教育及高等教育之間,扮演著銜接的角色。國中階段屬於基礎教育,大家學的都是一樣的,大學的科系則分得很細,可以說是全面的適性分流,那是否中繼階段的高中職也可以有一些適性發展的空間呢? 從適性教育角度看,適性分流就是要提供已找到興趣、性向、能力發展方向的學生適合的學習管道,如果還沒有找到特定方向,就繼續探索。據調查,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學生進入大學後覺得志趣不合。如果能在高中職階段進行部分的大方向分流,或許可早一點啟發孩子的潛能,如果發現不適合,還可以早一點調整方向。 那要如何分流呢?高級中等教育法中提到的多元智能也許可以參照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的分類做解釋:每一個人都有語文、邏輯數學、音樂、空間、肢體動覺、內省、人際、自然等八大智能,只是強弱各有不同。因此,如果特色課程可依此方向規畫,提供智能發展方向已明確的學生最適合的學習環境,才能真正達到「適性揚才」的目標。 至於何為明星高中?能吸引多數學生想去讀的學校就是明星學校,這個觀念是約定俗成的,也是「民心」的表現。明星學校如果辦學不力自然會被學生及家長換掉,但如果強力打消,是不符合民意的。 台大政法中心曾於去年三月針對十二年國教的入學方式,就北北基國中家長進行抽樣調查,在全體一一一三位家長樣本中,高達六十六%贊成公立傳統名校繼續存在。其他民調也有相近結果,顯示多數國人認同公立明星高中的存在。 選擇最佳的學習環境是天賦與法定的教育選擇權,必須受到尊重。明星高中是民意的展現,而特色班是一種教育的機制,兩者存在本質的差異,因此,「特色招生」與「明星高中招生」是不同的。以大學電機系為例,全國可能有數十所大學都設有電機系,但不是每所學校都是明星大學。同樣地,很多高中都可開出語文方面的特色班,不同學校可依照學生程度提供適合教學方式。 建構各種不同智能發展需求的學習環境是特招存在的意義,也是十二年國教的核心價值。特色招生並不是為了明星高中的招生而設的,我們要先做好「特色招生」的定位,才不致因為「打消明星高中」的迷思,而耽誤了孩子多元發展的機會。

轉貼「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自由評論 紐約市特殊高中 ( Specialized High Schools ) 入學制度簡介

2014年08月24日
公開
76

http://l.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www.ater.url.tw%2F%25E6%2595%2599%25E8%25A9%2595%25E6%259C%2588%25E5%2588%258A%2F%25E7%25AC%25AC%25E4%25B8%2580%25E5%258D%25B7%25E7%25AC%25AC%25E5%259B%259B%25E6%259C%259F%25E7%25B6%25B2%25E8%25B7%25AF%25E5%2585%25AC%25E5%2591%258A%25E7%2589%2588%2F%25E7%25B4%2590%25E7%25B4%2584%25E5%25B8%2582%25E7%2589%25B9%25E6%25AE%258A%25E9%25AB%2598%25E4%25B8%25AD%2520%28%2520Specialized%2520High%2520Schools%2520%29%25E5%2585%25A5%25E5%25AD%25B8%25E5%2588%25B6%25E5%25BA%25A6%25E7%25B0%25A1%25E4%25BB%258B%25E8%2588%2587%25E5%2585%25B6%25E5%25B0%258D12%25E5%25B9%25B4%25E5%259C%258B%25E6%2595%2599%25E4%25B9%258B%25E5%2595%259F%25E7%25A4%25BA.pdf&h=OAQEMoUuE&enc=AZOuIAHQ1gyXTF9dmQ-d0zA8BJAeg6yatMB2QpR8xUirfeLUqyG0WOBtzlNSZdn6Gt6DS4kp30kB1CFmUmqRkL1-amk9hWdjXx59a2oDTHdI_2W4q04fcGQsK3q8jOyJ2ltGN-cFxVrMFqrjVzrp5nPY&s=1 一、前言 大多數人以為,強調自由平等實 施十二年義務教育的美國,理論上是 採取學區制,不會有考試入學的資優 高中存在;但是事實上紐約市的八所 「公立」特殊高中( Specialized High School ),完全採取考試作為入學篩選 依據,其入學競爭之激烈比起國內升 學狀況不遑多讓。除此之外,已經連 續數年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評選為全美 最佳公立資優高中--維吉尼亞州的湯 馬士傑弗遜技術高中 (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也是以入學考試及過去學 校成績做為篩選學生的依據。這種教 育現象顯現出精英人才培育思維是每 個國家或地區都無法避免的課題。本 文簡介紐約市特殊高中考試入學方 式,期對國內正在推動的 12 年國教所 謂特色招生學校的定位與招生方式, 提供借鏡之處。 經濟、文化、時尚和娛樂潮流的都市 中,吸引著無數學子奮力拚搏,以獲 取進入「菁英搖籃」的一張入場券。 紐約州的教育法(New York State Education Law)第 2590 條第 9 部份明 文規定,凡是要進入這九所特殊高中 的學生,第一必須要是紐約市的居 民,第二必須要參加特殊高中入學測 驗 ( Specialized High Schools Admissions Test,簡稱 SHSAT)或作品 的展示和表演的評審,才能在成績達 到錄取的標準下進入這些特殊高中。 紐約市每年有 10 多萬名初中畢業 生,70%多的畢業生選擇免試就近入 學,15%左右選擇私立高中,有 3 萬名 左右學生報考這 9 所特殊高中。其中 除拉瓜地亞藝術高中係以展演或作品 來選擇學生外,其餘 8 所學術性高中 的入學方式就是單一的透過 SHSAT 考 試,然後按選填志願與考試分數高低 來分發。2011 年紐約市特殊學校競爭 激烈,錄取總數為 6366 人,平均錄取 率僅 2 %,最熱門的前三所學校分別是 史岱文生高中、布魯克林技術高中、 布朗士科學高中。九所特殊高中的名 稱、課程特色與 2011 年 SHSAT 的各 校錄取情況詳如表一。 張碧娟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會考0分上成功解析

2014年08月20日
公開
51

某網友言之有理: 我們不是針對成功, 我們就事論事, 官方要求的會考成績有三結構: 1. 多元學習……30分 2. 志願序……….30分 3. 教育會考……30分 而且這三結構缺一不可, 一免時就有人因為志願序扣分制度, 把自己辛苦拼到會考30分全扣光而落榜, 因此有人跳樓,有人痛哭,有人轉特招, 但現在有人可以用「景仰」取代會考, 輕輕鬆鬆「登記」上成功, 而且還動用到校長來為他來說項, 他錯失會考時機, 可以轉攻特招呀! 沒有會考成績就是結構不完整, 就算當初豬頭們沒有設想週到, 也不能為一個特例賞其他人這麼大的耳光吧?! ----—— 另一種解釋似乎比較接近”真相” A:國外工作回台的子女 的確 都有免考試入學的"免死"金牌 不信仔細去看你們錄取學校報到的編號 一定有一組是 國外工作回台的子女 這些人入學後只要考性向測驗就可以過關 !! Q:那幹嘛來參加二免? A:二免才有缺呀 .. Q:特招也有吧? A:對 A:只要他們想念 政府隨時都開著大門 學校任選... A:這就是特殊管道呀 大家不要再羨慕或者不平嘞 Q:優秀又努力的學生=>還會等到二免嗎?都考上特招去啦∼ A:北一的也有特招免試進的唷 = = A:假如 丁肇中的女兒回國念書 在國外成績很優秀 妳是教育部的人會怎樣安排 A:當然是安排北一不是嗎 A:那 遜一點的沒啥顯赫功績的 當然是有缺額才補進呀

心測中心:會考有鑑別度 不必再辦特招

2014年07月14日
公開
64

2014/07/13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首屆高中職特色招生今考完,明年是否繼續辦、還是成為絕響,基北區堅持明年還是要辦特招考試,且要求改為「先特後免」。負責研發國中會考和特色招生試題的台師大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表示,明年各校提出的特色課程若仍是學術特色,他認為國中會考就足以滿足特色招生需求,沒必要再辦特招考試。 宋曜廷指出,特招考試是為了高中的特色課程選才,如果明年各校仍是學術傾向的特色課程,他建議明年試務應朝 「簡化,但滿足招生功能」的方向研議。 宋曜廷認為,國中會考成績已足以鑑別學術傾向的學生,各招生區實在沒必要再辦特招考試,這樣明年招生流程才能縮短,讓國三畢業生趕快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至於會考成績如何滿足特色學校選才之用,宋曜廷表示,國中會考作為國中學力鑑定的功能必須堅持,「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等級的評分標準不會改變。但三等級成績評定,不足以滿特色招生選才需要,但技術上可轉化成類似PR值的成績,這樣考生只要考一次會考就能同事滿足特招、免試分發,減輕考生負擔。 過去國中薦送或甄選入學可採在校成績,十二年國教實施後,甄選入學不能採國中在校成績,宋曜廷說,可改採會考成績取代在校成績。會考成績一試多用的想法,他跟多位國高中校長討論過,大家有高度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