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昕昕馬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提高EQ六絕招 創造小孩好人緣

2006年11月27日
公開
48

「老師,對不起,我想知道我們家小明在班上的人緣怎麼樣?因為他說同學都排擠他,讓他很難過。」 在台北縣某國中的親師座談會上,一名家長憂心忡忡地向老師探聽兒子的人緣好不好,「這已是第五個家長這麼問我了。」該名老師無奈地說。 由於台灣少子化現象愈來愈明顯,一個家庭只需照顧一個或是兩個小孩,所以父母對孩子更寵愛有加,盡所能給予孩子最優渥的生活環境,但礙於工作過於忙碌,沒有充足的時間陪伴孩子,加上缺少兄弟姊妹一起玩耍,所以小朋友獨處的機會很多。 根據美國學者研究,這類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個性上容易有自私、敏感、任性、戀物、嫉妒、浮躁以及孤僻七項缺點,都是造成孩子在同儕間人緣不佳的重要因素。 如何讓家中的小霸王變成大家眼中的好寶寶,已成為所有父母最關切的話題。 帶著孩子做家事 缺少「分享」的概念是造成孩子自私的主要因素。新一代家庭裡的小寶貝,根本不需要與其他人共享,很容易會養成「凡事只想到自己」的壞習慣,而且自認為是家裡的核心人物,過於膨脹自己。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江文慈表示,要消除孩子自私的不良行為,就是讓孩子學會回饋與付出。讓孩子幫忙做家事,是個不錯的方法,像孩子在學校用完餐,爸媽可要求小寶貝自己動手清洗帶回家的便當盒。這年齡層的孩子,雖然無法真正幫上什麼大忙,但就算只是摺衣服、擦桌子或是整理玩具這些小動作,都可以讓孩子學習到回饋的意義。住在永和的誠誠,今年就讀幼稚園大班,平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便當盒拿到廚房清洗。「誠誠身高不夠高,每次都要拿板凳墊高,才碰觸得到水槽。」誠誠母親林媽媽說。雖然每次誠誠洗完便當盒,衣服常弄得濕答答的,不過,讓孩子學著做家事,才不會變成只知道在家裡享受的小皇帝。 另外,父母也應教導孩子關心別人,以培養付出的概念。比如說,親朋好友生病,可讓小寶貝親手製作小卡片慰問他們。製作過程中,爸媽可一邊在旁告訴孩子,收到卡片的人會多麼開心。 培養同理心 住在高雄的小恩恩今年三歲,是家中的獨生女,家境頗為富裕,平日父母親忙於生意,沒有時間照顧她,就把恩恩寄放在保母林媽媽家裡。與恩恩朝夕相處相處的保母說:「恩恩的嫉妒心很強,每次我女兒想要抱抱我,恩恩就會很生氣地把她推開,並且大聲哭鬧。」 利用與同儕相處的時間,乘機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多站在別人的立場著想,是避免嫉妒的重要關鍵。例如:幼稚園考試,如果其他孩子的成績優於小寶貝時,爸媽要藉此教育孩子,別人因為努力,才有好成績,應該多向他學習,不可因此嫉妒別人。遇到恩恩這類例子,媽媽可以跟寶寶說:「妳喜歡媽媽抱妳,姊姊也喜歡啊,如果媽媽不抱姊姊,姊姊會難過的。」試著讓孩子感受其他人的感覺。 江文慈表示,幼兒的嫉妒情結如果不加以改善,容易產生孤僻、自閉的性格,嚴重的話,甚至演變成自閉症或是躁鬱症。這類孩子也時常會有「與人較勁」的心態,往好的方面想,孩子將來在學業等方面,會多加把勁,更努力認真,但萬一行為走偏了,甚至可能會有傷害別人的行為產生。 此外,父母親通常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因此應該以身作則,不要論人長短,以免給孩子不良示範。 適度的拒絕 孩子有任性的行為,大部分是父母親慣出來的。通常孩子任性的行為,都是孩子在日常互動中觀察父母反應的累積心得,因為他們知道,只要哭鬧、哀求、死纏爛打或是賭氣,爸媽都會投降,滿足自己的欲望。其實,只要爸媽懂得適度拒絕孩子,就不會養成孩子這種壞習慣。 江文慈說,所謂適度的拒絕,是針對假如孩子要求的不是必須品,而只是單純「我想要」的情況。此時,父母應該對孩子說「不」。適度的拒絕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因為愛與規範並不互相衝突。但若在拒絕孩子之後,他仍然不肯罷休,非得到不可,此時父母可以退而求其次,改採取溫和式的做法,跟孩子「談條件」。比如說,帶孩子逛百貨公司時,小寶貝不斷跟爸媽吵著要買玩具,但明明家裡已經一堆玩具,爸媽可以與小寶貝約法三章,如果兩個禮拜表現乖巧的話才可以買。 對孩子說了不之後,孩子或許感到挫折難過,或是埋怨父母不通情理,所以爸媽要有耐心向小寶貝解釋拒絕的原因,並且藉機約定,下次不可再有這種任性的行為出現。 消除戀物情結 最常看到孩子「戀物」的動作,不外乎就是整天抱著一張毛毯,或是一隻大玩偶,就算外出遊玩也整天不離手,這種特殊的行為會對人際關係造成不良影響,除了會因而缺乏與他人相處溝通的動力,其他小朋友也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引起同儕排擠。張老師研究員林聯章表示,會有這種行為產生,是因為從家庭中得不到親密的安全感。但隨著孩子年齡漸長,當他將注意力從家庭轉移到學校之後,戀物的習慣將逐漸消除。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了幼稚園,甚至小學,戀物的情況仍然嚴重,你可以試著消除孩子所迷戀的物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明白,這種行為是不妥當的,告訴他抱著毛毯或玩偶去上學會妨礙學習,並且強制孩子將迷戀之物丟掉;此外,如果有別的孩子到家中作客時,爸媽不妨說服孩子,表示對方真的很需要這項物品,乘機將所依戀之物轉送給他人。 如果你擔心小寶貝因而心理受傷,也可採取漸進式的態度。比如說,於孩子睡前,坐在床邊跟他輕聲談心,不但可迅速增進親子間的感情,更可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關心。或是一邊播放輕柔的音樂,一邊講故事給他聽,讓孩子放鬆情緒、充實心靈,這些都有助於降低孩子對物品的依戀。 參加才藝班 當孩子缺乏爸媽或是同儕陪伴時,獨自面對自己的機會相對增加,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個性容易變得敏感,對於外界的一動一靜,感受力總是比別人深。 小恩恩的保母說:「每次只要我和她媽媽通電話,恩恩就會睜大眼睛,一直問是不是媽媽要來載她。」江文慈說,個性敏感的孩子,容易將訊息與自己產生連結。比如說,當媽媽處於生氣的狀態時,小寶貝會認為是自己做錯事,「所以媽媽是在生我的氣。」 引導孩子培養興趣,將注意力轉移到新事物上,可避免孩子個性過於敏感。比如說,讓孩子參加才藝班,一來可以讓他減少獨處的時間,二來對腦力發展也有幫助。讓孩子參加珠心算班,還可以乘機動動頭腦。學彈琴也有助於平衡左右腦的發展。或是參加美語幼幼班,這個年紀的孩子可以學得又快又好。 玩拼圖遊戲 江文慈表示,小時候在家裡沒有競爭對手,對自己的能力認知不客觀,長大後很可能禁不起環境的挑戰。想讓孩子有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父母可以帶著他玩拼圖,藉以增強他的抗壓性。玩拼圖時若一直無法拼成完整的圖形,爸媽可以積極地鼓勵他想辦法完成,成功後並予以嘉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拼圖遊戲能讓孩子從錯中學習,並以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失敗,重新再來。 七歲的小妤,從懂事開始,爸媽最常給她玩的益智遊戲就是拼圖。小妤的母親林媽媽表示,剛開始給小妤玩拼圖,純粹只是訓練腦力,後來才發現這遊戲還能培養突破困境的能力。當孩子拼不出完整的圖形時,雖然會很沮喪,但經由父母引導後,小妤現在已經有信心獨自完成,並願意挑戰更複雜的圖形。 台北教育大學教授王珮玲表示,幫助孩子解決浮躁的缺點,可先排除外界的干擾,進而鼓勵孩子,就算有干擾也應該集中精神將事情做完再離開。王珮玲舉了個例子:當孩子做功課時聽到電視聲就會離開座位,好奇地跑去瞧瞧發生什麼事,此時,父母就該將電視機關掉,如果孩子可以持續集中精神做完功課,爸媽應該特別給予嘉獎。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個性的培養過程學齡前最具成效,所以家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為了讓你家的小寶貝有好人緣,好好使用這六個方法,讓你的孩子不會在起跑線上就討人厭。 高EQ=好人緣 高情緒智商是孩子在同儕間贏得好人緣的重要因素,也是成功者必備的條件。根據美國專家研究,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為此,推出成就方程式:20%IQ+80%EQ=100%的成功。它包括了:同理心、控制脾氣、適應力、解決人際問題的能力、友善、尊重、了解並表達感受、獨立、受人喜愛、毅力以及仁慈。 堅定紀律4步驟 1.用文字寫下行為規範,並嚴格要求孩子做到。 2.一旦孩子違規,剛開始予以警告。如果再犯,就要有適當的懲罰。 3.嘉獎孩子良好的行為。 4.讓孩子清楚明白父母的期許,例如:讓孩子知道爸媽的價值觀。 情緒輔導5步驟 1.察覺情緒。 2.認可情緒是親近及教導的一個機會。 3.孩子口頭描述情緒。 4.以同理心去傾聽並肯定孩子的感受。 5.幫助孩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