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亞利安寶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學字的最佳年齡

2008年10月15日
公開
20

幾歲開始教孩子識字是最適合?—相信這是每個家庭都關心的問題。從生理學上講,兒童時期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記憶力特別強的時期。 一些教學研究和實驗證明,3歲是自然記憶能力和整體模式識別能力的最高峰,孩子能像認識其他物品一樣自然接觸和認識國字;4-5歲的孩子普遍可以學認字,而且識字速度不比6-7歲的孩子慢。研究還顯示,5歲多的孩子能學會漢字的大部分筆畫,並且能運用筆劃分析字形和書寫。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從孩子有圖案識別能力開始,就可以教他們識字了。也就是說,識字教育,在寶寶1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 及早識字,利多?弊多? 有些父母會擔心,這麼早就讓孩子識字讀書,會不會影響孩子的發育?會不會讓孩子小小年紀就負擔過重? 事實上,4歲左右是孩子求知欲最強烈的時期,在這段時間為兒童提供知識資訊,促使他們主動學習,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能促進孩子求知興趣的發展。其次,從出生到6歲是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科學實驗證明,在幼兒時期進行學習會促進孩子大腦皮層的發育,培養出腦細胞質量高、頭腦聰明的人來。因此,3歲左右開始讀書識字並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學習識字的關鍵在於應該引導得法,量力而行,不要過分強求,操之過急。強迫孩子學習或是學的過多、時間過長,都不利於他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的發育。 學漢字有利於提高孩子智慧 漢字大多是從象形文字演化而來的,很多字與實物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形似或神似,有利於孩子辨別、認記。同時漢字具有神奇的組詞能力。將漢字的辭彙拆開來看,很多字本身就是詞。這樣,孩子們雖然只認識一些有限的「熟字」,但卻可以發現許多變化無窮的新詞來。由於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有機聯繫的符號刺激物,孩子學習了有利於右腦開發,而右腦的開發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日本的石井勳教授在《幼兒智力開發法》一書中說:他多次反覆測試的結果是,日本孩子如果從5歲開始學漢字,到入學前一年,智商能達到110;要是從4歲開始學起,學兩年,智商能達120;若從3歲開始學習三年,智商能達到125至130。 識字方法有多少? 當孩子有認字需要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儘量滿足。孩子是好奇的。他看見了環境中的字,想知道是什麼意思。這時,他需要認識這些字。在孩子有自己的需要時,他心情舒暢,學習效果也比較好。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想要識字的時機「趁機而教」。 教法多種多樣,以下一些辦法,供爸爸媽媽們參考: ◎為孩子創造一個識字的環境 環境對於孩子識字快慢非常重要。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書面文字:電視裏的廣告文字、食品包裝袋上的彩色文字、速食店的店招、路邊的路牌……這些,都構成了孩子識字現成而良好的環境。 爸爸媽媽完全可以看到什麼就讓孩子學什麼,如看到來來往往的汽車就學「車」(汽車、火車、卡車、警車……);看到樹就學「樹」(楊樹、柳樹、松樹、大樹……)。這樣,一方面可以利用這些漢字的環境效應,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受來加深對漢字的理解;一方面,還能培養孩子愛觀察、愛提問的好習慣。 此外,父母也可以自己在創造出適合孩子認字的環境,如在冰箱上、電視上貼上寫著「冰箱」、「電視」這些漢語和拼音的紙片等。這些有意識的動作會讓孩子對每天接觸到的東西?生字面的理解,從而加深了印象。 ◎利用圖畫故事書來教寶寶識字 不放過每一個給孩子讀故事書、看圖畫書的機會。媽媽可以邊指著書邊唸給寶寶聽;也可以把圖畫上、書本上的故事情節講給孩子聽,同時出示字卡,讓他們在理解情節的同時記住漢字。 有時,也可以採取先背書後認字的方法。先給孩子反覆說他喜歡聽的故事,直到寶寶能夠獨立覆述出來。這時再一起來看書,對號入座,找到字音所對應的字形。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文字的順序,手指指準那個字,眼睛就要看那個字,並且此時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 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後,爸爸媽媽也可以用提字的方法。如,故事書中說到了小牛,就把「牛」拿出來,問寶寶「牛吃什麼呀?」寶寶說:「吃草!」那就再讓寶寶認識「草」這個字。 ◎識字卡片很重要 有心的父母可以自己製作許多圖文並茂的識字卡片,或收集一些教孩子識字的圖片。在日常生活中,時不時地通過卡片,以遊戲的方法來教孩子認識漢字。孩子學得輕鬆,父母教得也輕鬆,更重要的是,能加深孩子對漢字的印象。 ◎動作法 父母可以透過做動作來讓孩子認識字。父母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就可以拿出寫著「穿」字的卡片,然後做「穿」的動作,並讓孩子也來做做「穿」的動作,達到讓孩子既動手又動腦的效果。 ◎兒歌學漢字 朗朗上口的兒歌、詩歌,是孩子喜歡並容易接受的。父母可以先教孩子念兒歌,讓孩子把他喜歡的兒歌背出來,再慢慢地一個一個把兒歌裏的漢字教給寶寶。比如,兒歌「一隻小豬去市場,一隻小豬在家裏……」,父母可以先教孩子認識「豬」,再認識「家」,直到教孩子認得整首兒歌。 ◎「找朋友」法 這是個利用認識的字來認識字的辦法,適合於已經認識不少漢字的孩子。如果孩子認識了「青草」的「青」,再遇到「清水」的「清」,也許就能很容易讀出來了。在此基礎上,父母接著讓他理解「清」是什麼意思,是用在哪裡的等等,就比較容易了。 科學學漢字,三要三不要 三要 1.要靈活機動,充滿趣味。孩子有好奇、好動、好問、好強的心理特點。因此,教孩子識字最好寓教於樂,做一些識字遊戲,讓孩子在最興奮時自然識字,這可是識字教育的關鍵所在。 2.要注意手法的花樣變化。孩子學漢字的形式和途徑多種多樣,有看圖識字、講故事識字、字卡識字。爸爸媽媽不要墨守某一種方式不變,否則會引起孩子的厭學情緒。 3.要重視復習鞏固。孩子的年齡小,遺忘性大。所以,即使是學過的字,爸爸媽媽也要不斷地加深孩子的印象。當路過商店招牌、超市標價或者電視廣告中有孩子認識的字的時候,不要放過,問問孩子,這是什麼字,有些什麼相關詞語等。一個漢字,必須反覆出現、經常接觸、多次認讀,孩子才能認得準、記得牢。 三不要 1.不要急於求成、過於嚴肅。爸爸媽媽不能要求孩子認識多少字以後才能吃飯或睡覺,否則會對孩子形成壓力,挫傷他的積極性。孩子不喜歡嚴肅、規範的教學方式,父母以遊戲的輕鬆方式來教孩子,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不要相互比較。父母可別對孩子說這樣的話:「怎麼亮亮可以認識500個字,你就記不住呢?」孩子的自信心會在這樣的話中逐漸消失。 3.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時父母會對孩子的漢字教育時斷時續,工作閒了,情緒好了,就教孩子識兩個字,工作忙了,又長時間不聞不問。這樣不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遊戲幫助寶寶學漢字 ◎謎語遊戲 給孩子猜個謎語:「小小年齡鬍子翹,看見小魚咪咪叫,愛洗臉、愛理毛、老鼠見它嚇得逃。」孩子回答是「貓」以後,再拿出字卡「貓」,那麼貓最愛吃什麼呢?接著拿出寫著「魚」的卡片。依此類推,但注意不要一次讓孩子認識太多的字。 ◎超市卡片遊戲 平時收集一些超市和百貨公司的宣傳單,把單樣物品剪下來,在背後貼上白紙寫上該物品的名稱,做成卡片。請孩子對著卡片一一說出每一個物品的名稱和用途,再看看這樣物品的漢字。逛超市的時候,請孩子來認認看,哪些物品的漢字是他學過的。 ◎太陽、月亮 準備一些白紙,寫上「太陽」、「月亮」等字,後面畫上表現該字的圖畫。讓孩子看著圖畫,學習文字。看熟了以後,再給孩子看漢字,讓他以肢體語言來告訴媽媽,他看到的是什麼字。

教養優質小孩的訣竅

2008年10月15日
公開
43

教養優質小孩的訣竅 2005 / 9 / 15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等,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用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想到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寶寶學習自我控制 5 計可施

2008年10月15日
公開
48

寶寶學習自我控制 5 計可施 文�柯寶絢 學前雜誌採訪編輯 相同的行為,爸媽有時很難在短時間內說服孩子:為什麼在家裡可以這麼做、出門在外卻不行?更讓人困擾的是:孩子常常點頭表示他懂了,不一會兒卻又故態復萌。 孩子從會說「不」開始,雖然喜歡練習跟爸媽唱反調,但還不至於天生反骨,表面說「懂」卻又故意做相反的事。台大心理系副教授雷庚玲從兒童發展的角度,指出孩子不是故意違背爸媽的教導,而是因為他自我控制能力不好,所以才做不到。 學步兒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5原因 1.沒時間感 學步兒還沒有時間感,所以無法等待。當孩子坐在餐椅上、覺得無聊想到處溜達時,縱使媽媽對他說:「等一下再帶你去哦。」他並沒有辦法理解「等一下」到底是多久,因此還是繼續哭鬧。這時有些大人會覺得他「講不聽」,而發起脾氣。 2.沒生活腳本 同樣是都是從涼涼的冰箱把喜歡的東西拿出來吃,為什麼在家裡OK,在超商就不行?因為在孩子小小的腦袋裡,沒有屬於「購物」的腳本,所以他不明白一旦走進超商,就要照著「把東西從架上拿下來以後,要先付錢才能吃」這個劇情走。而生活中的各種腳本,需要隨著孩子的理解和生活經歷才能建立。 3.能力不足 孩子年紀小,受限於身高、肌肉等各項發展未成熟,很多他想做的事情、想拿的東西,都要靠別人才能完成,因此生活中遭遇了許多挫折。於是當平日可望不可及的糖果、玩具,在超市突然唾手可及時,他會立即伸手拿,滿足自己。 4.沒延宕策略 孩子有時候跟朝四暮三的猴子一樣,同樣給他7根香蕉,他卻會為了你先給他4根而比較雀躍,因為他只看得到立即的利益。就算你告訴他:「如果你現在不要拿這顆糖果,等一下我會給你2顆,可是你如果拿了這顆糖,我就不會再給你。」他依舊選擇先吃掉眼前的糖果,因為他還學不會延宕滿足。所以,當小小孩在餐廳喧嘩時,即使你誘惑他:「安靜一點,等會兒帶你去吃冰淇淋。」還是徒勞無功,因為他沒有讓自己靜下來的策略。 5.沒角色替取能力 2歲孩子還沒辦法從他人角度看事情,所以他不明白自己占著捷運的位置卻又爬上爬下,會讓疲累卻又沒位置坐的人覺得不舒服,也不懂自己站在電梯前玩耍或發呆,會影響別人出入。通常3歲以上的孩子,比較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 5計策幫助孩子學習自我控制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陳若琳表示,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有個別差異存在,端賴家長的教養和啟發。父母應該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而不是等到出門了、孩子鬧得一發不可收拾了,才氣急敗壞地「修理」孩子。 雷庚玲認為,自我控制學習是學齡前兒童的重要發展任務,根據研究顯示,延宕滿足的能力已經可以預期青少年時期的衝動性格,所以父母應該好好協助孩子學習自我控制。 策略1.主動出擊 基於對孩子的瞭解,爸媽通常可以預期孩子可能會有的表現;如果孩子從未逛過超市,很顯然地他就不會有「購物」的腳本,這時,爸媽就可以事先在家裡跟孩子演練:擺幾樣東西在沙發,讓孩子學習多用眼睛看、少用手摸;看到計畫要買的東西,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挑選,並請他將不買的東西放回原位;在動線的終點,還可以擺個箱子當作結帳處,讓孩子把錢拿給扮成結帳員的大人。不過,只練習一次是不夠的,而且模擬的狀況和臨場會有些許差異,還是需要父母不斷提醒,雷庚玲說,這種主動出擊型的教養方式(Pro-active Parenting),會讓父母比較累,但是效果很好。 策略2.良好身教示範 陳若琳認為,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再帶出門,孩子自然會有好表現。比方說,家中如果維持著吃飯一定要坐在椅子上的好習慣,外出用餐時孩子就比較坐得住,爸媽也不用追逐著孩子餵飯;爸媽在家如果總是輕聲細語說話,孩子當然不需要為了壓過大人的聲量提高嗓門,因而養成大聲說話的習慣。如果孩子年紀小到無法克制自己,那就不要帶他去限制多的地方,像是高級餐廳。 策略3.轉移注意力 孩子會在公共場所搗蛋,通常是因為無聊,因為大人可能忙著聊天、購物,而忽略了孩子。這時,光說「安靜坐5分鐘,我給你一張貼紙」是沒有用的,爸媽還要想點辦法讓他有事做,幫助他嚐到延宕滿足的甜頭,孩子也會因而慢慢發展出自己的延宕策略。 最常見的就是轉移注意力:爸媽可以放幾個玩具在孩子的小背包裡,孩子覺得無聊時自己拿出來玩;也可以跟他玩一種「小聲講話」的遊戲,爸媽和孩子互相交換小秘密,但是不可以給其他人聽到喔! 給孩子一些任務也是個好方法,諸如:「幫爸爸找找看,養樂多在哪裡?」「你覺得媽媽穿哪一件衣服比較漂亮?」這不但能解除孩子的無聊,他也會因為幫上了忙產生成就感。 策略4.教養態度一致 想避免「父母施高壓、孩子反彈、父母妥協」的惡性循環,雷庚玲認為,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維持前後一致的教養態度。想想看:如果孩子發現在大庭廣眾之下耍賴、哭鬧,就可以做些平常不能做的事情、得到想了很久的禮物時,他當然要把握住每個外出的機會好好「表演」一番囉!若平時父母態度一致,就能建立孩子是非概念,即使孩子在公共場所哭鬧,爸媽只要平和地對孩子說明原則,甚至簡單一句:「本來就不可以啊!」孩子都能懂。 策略5.同理他人的心情感受 著名的密西根大學研究員霍夫曼(Martin Hoffman)以具有同理心和無私的孩子為研究目標,發現非常體貼的孩子,父母最常用的管教技巧,就是講理勸說——用講道理的方式,幫助孩子體會他人感受,並瞭解自身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 比方坐捷運時,我們可以試著用言語闡釋別人的感覺:「那個阿公看起來很累,讓個位置給他坐好不好?」或者試著將心比心:「寶貝好累好累的時候,也會希望坐在椅子上,對不對?」接著把孩子抱到自己腿上,讓出一個位置,邀請對方入座。對方綻露的笑容,會讓孩子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對的!

教寶寶語言的五大禁忌

2008年10月15日
公開
48

教寶寶語言的五大禁忌 ★ 一、認為寶寶聽不懂 剛出生的孩子,對成人的話確實聽不懂,但嬰兒的學習能力很強,當媽媽總是沖他微笑,對他說:“寶寶,我是媽媽”。“寶寶,這是奶,你餓了吧!”時間一長,這種語言資訊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里。隨著他的智力發育,再經過幾十次的語言重復,他就明白,原來總抱著我的人就是媽媽。到了1歲的時候,他可能會叫“爸爸,媽媽”了;當有人對他說:“寶寶,你的球呢?”他會轉身去找,說明他已經明白了話的意思。 ★ 二、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 當寶寶已經明白成人的話還不會從口中說出,若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把水瓶遞給他,這種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圖,並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當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瓶,他拿著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時,會努力去說“水”,僅僅說一個字,你就應該鼓勵他,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 三、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兒童語言發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一般都是經曆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了解這一規律,但又不能遷就他,而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 1歲左右的寶寶,語言處於單詞句階段,寶寶經常發出一些重疊的音,如“抱抱”、“飯飯”、“打打”,結合身體動作、表情來表達他的願望。如說抱抱時,就張開雙臂面向媽媽,表示要媽媽抱。 到了1歲6個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個詞組合在一起,表達意思,這就進入了多詞句時期。開始時能把兩個詞重疊在一起,如“吃飯飯”、“媽媽抱”。快到2歲時,出現簡單句,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說出“媽媽抱寶寶”,“寶寶吃飯飯”等。在這些發展階段中,孩子用小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長因此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 四、重復寶寶的錯誤語音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雖然基本上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寶寶還存在著發音不準的現象,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這是因為小兒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還不能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不會運用發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發“吃”、“獅”的音時,舌向上卷,呈勺狀,有種懸空感,而小寶寶不會做這種動作,把舌頭放平了,於是錯音就出來了。對於這種情況,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發音就會逐漸正確。 ★ 五、語言環境復雜 有些家庭中父母、爺爺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語言環境復雜,多種方言並存,這會使正處於模仿成人學習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其結果是導致說話晚。因此在0.5~2歲這個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他正確的語言。

兒童衣服尺寸標示對照表

2008年10月14日
公開
60

兒童衣服尺寸標示對照表 尺寸 身高(cm) 尺寸7 身高100 ∼ 105cm 尺寸9 身高110 ∼ 115cm 尺寸11 身高120 ∼ 125cm 尺寸13 身高130 ∼ 135cm baby尺寸對照表: 尺 寸 身 高 體重 早 產 兒 46cm. 3kg. 0-3 月 46-56cm. 3-5kg 3-6 月 56-64cm. 5-7 kg. 6-9 月 64 to 69cm. 7-8kg. 9-12 月 69-74cm. 8-10kg. 12-18 月 74-79cm. 10-12kg. 18-24 月 79-86cm. 12-13kg. 24-36月 86-94cm. 13-14kg. 36-48月 94-102cm. 14-16kg. 兒童尺寸對照表 年紀 身高 腰部尺寸 尺寸 3-4 99-107cm 21 - 21 1/2 4 XS 19 - 19 1/2 23 - 23 1/2 22 1/2 - 23 4-5 107-114cm 21 1/2 - 22" 19 1/2 - 20 23 1/2 - 24 23 1/2 - 24 5 S 日系兒童衣服尺寸標示對照表 尺寸 身高(cm) 100 95 ∼ 105 110 105 ∼ 115 120 115 ∼ 125 130 125 ∼ 135 港韓兒童衣服尺寸標示對照表 尺寸 身高(cm) 3 80以下 5 80 ∼ 90 7 90 ∼ 100 9 100 ∼ 110 11 110 ∼ 120 13 120 ∼ 130 15 130 ∼ 140 17 140 ∼ 150 19 150 ∼ 160 21 160 ∼ 170 23 170 ∼ 180 25 180以上 嬰幼兒(3歲以下)衣服尺寸標示對照表 尺寸 身高(cm) 參考月齡 50 50 新生(3個月內) 60 60 3個月 70 70 6個月 75 75 12個月 80 80 18個月 85 85 21個月 90 90 24個月 95 95 36個月 [長褲] 尺寸 3 5 7 9 11 13 腰圍 19.5 21 22 23.5 24 24.5 褲襠 23 24.5 26 28 29 30 全長 54 58 63 70 74 78 [上衣]-1 尺寸 肩寬 袖長 衣長 80 23cm 27cm 32cm 90 24.5cm 28cm 34.5cm 100 26.5cm 30.5cm 36.5cm 110 27cm 33cm 39.5cm 120 28cm 35.5cm 41.5cm 130 30.5cm 38cm 45.5cm 60cm [上衣]-2 尺碼 年齡 腋寬 衣長 袖長 2T-2* 1.5-2歲 37cm 37cm 38cm 3T-2 2 -3歲 37cm 38cm 40cm 4T-2* 3 -4歲 38cm 41cm 44cm 5T-2* 4 -5歲 38cm 42cm 47cm 6T-2* 5 -6 歲 39cm 45cm 50cm 7T-2 6 -7歲 43cm 47cm 53cm 5-17號尺碼對照表 5號(1~2歲) 7號(2~3歲) 9號(3~4歲) 11號(4~5歲) 13號(5~6歲) 15號(6~7歲) 17號(7~8歲) 身高~ 1歲~75-80cm 2歲~80-85cm 3歲~85-90cm 4歲~90-95cm 5歲~95-100cm 6歲100-110cm 7歲110-120cm 8歲120-130cm 另一種是針對Baby款的尺碼~如下~ 1號約6~8個月~55-60cm 2號約8-9個月~60-65cm 3號約9-12個月65-70cm 童 鞋 尺 寸 對 照 表 日本 歐洲 適穿足長/cm 年 齡   2 3 14.8 1歲 15 2 4 15.5 1.5歲   2 5 16.2 2歲 16 2 6 16.8 2.5歲 17 2 7 17.5 3歲   2 8 18.2 4歲 18 2 9 18.8 5歲 19 3 0 19.5 6歲   3 1 20.2 7歲 20 3 2 20.8 7.5歲 21 3 3 21.5 8歲 22 3 4 22.2 9歲 22.5 3 5 22.8 10歲 23 3 6 23.5 11歲 23.5 3 7 24.2 11.5歲 24 3 8 24.8 12歲 24.5 3 9 25.5 12.5歲 25 4 0 26.2 13歲

錢鼠寶寶報到~~姓名學禁忌!!~

2008年10月13日
公開
48

錢鼠寶寶報到~~姓名學禁忌!!~ 老鼠在十二生肖中排行老大,為什麼是他為首呢?主要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以動物出沒活動的時間來分,因為在地支為子,子時為深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鐘,此時老鼠最為活躍。第二種說法則以十二生肖之足趾奇數或偶數來排列,但老鼠在眾生肖中又特別奇特,因為其他生肖非單即雙,唯獨老鼠前足四趾後足五趾腳踏陰陽,可代表昨夜之陰與今日之陽,故子時連著昨日與今日,於是就將它置於首位。第三種說法則為社會大眾孰知的典故,相傳玉皇大帝慶祝生日,下令所有動物在正月初九那天以報到之先後順序選出十二生肖,故事的結局老鼠以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方法搶先報到,受封為十二生肖之首,獨占鰲頭卻與貓結下生生世世不解之仇,造成現今的貓看到老鼠就咬。 說到老鼠,除了近年來流行的米奇受到男女老少瘋狂的喜愛外,大部份的人都皺眉頭,因為老鼠「固人怨」,以前的農業社會,老鼠最喜歡偷吃農人辛苦種植的五榖雜糧,且老鼠的破壞力甚大,繁殖力甚強,還造成人類歷史上幾次毀滅性的大鼠疫,但是我們卻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民間有二句俗語:『飼老鼠咬布袋』、『老鼠看倉,看到精光』。因為偷吃糧食,所以『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因此老鼠逢人有性命危險,生肖屬鼠者姓名中禁用單人字旁之字根。如:什、仁、今、仆、仄、介、仍、仔、仕、他、仗、付、仙、代、令、以、仰、任、伯、伶、作、仲、件、份、企、伊、伍、伸、似、伽、佃、但、佈、位、低、佇、住、佐、侑、佑、何、佗、余、佛、倍、信、佘、佣、佩、佯、佳、佻、佾、使、侃、佶、來、侈、侍、供、依、佼、侖、侮、侵、侶、便、係、促、俄、俊、俏、俑、俗、保、俠、俐、俞、俯、修、俱、俸、倉、倖、候、倚、倜、借、值、倦、倩、倪、俶、倡、們、倏、倢、倣、偃、假、偉、偏、停、健、偵、偶、偷、偎、偓、偎、做、傅、傳、傍、傑、備、傢、催、傭、傲、傳、傷、債、僅、像、僑、僕、偽、價、億、儒、優、儲、儷、倫、儀、佯等。 禁用雙人字旁之字根。如:行、役、彼、彷、征、彿、往、待、很、徇、徉、徊、律、後、徐、徒、得、徘、徙、從、徜、徠、御、復、循、微、徵、德、徹、徽、徼等。 相反的,文字中有五穀雜糧之字根為生肖屬鼠者姓名喜用之文字。如:禾、利、秀、麥、麵、黍、和、科、秉、秦、稟、種、登、程、稼、積、蓁、臻、稷、穎、穗、濃、穠、禮、豐、精、粹、鼓、彭、粉等。 『老鼠怕天亮』,老鼠為夜行動物,晚上才是他的天下,不但可以自由活動,還可以偷吃人類的五穀雜糧。俗語說:『鼠無隔夜糧』。故生肖屬鼠姓名中禁用與日、白天有關之字根。文字如:日、旨、旦、早、旱、昂、旬、旺、易、昌、光、明、昀、時、昇、昃、昉、昊、昕、旭、昭、昏、昔、昒、春、晴、昧、昨、是、映、星、晨、晶、晉、普、書。昆、暉、輝、照、耀、曜、晏、昱、暝、旻、旼、晃、昴、晁、智、暄、曉、曙、曦、晰、晷、暈、暑、暌、暐、暴、暖、昵、暱、暘等。因為老鼠見光死,逢日隨時準備要逃命,反之老鼠喜夜間活動,字根喜有【夕】字根,代表晚上。如:名、多、外、夜、夠、夥、夢等。 『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所以說無孔不入也是老鼠的特色之一,洞穴不僅提供老鼠藏身之所,也代表安全、安定、不受人畜追逐。俗語說:『老鼠專撿窟窿鑽』。因為敵人進不來,故生肖屬鼠者姓名喜用洞穴字根。如:台、可、回、右、田、吾、宇、古、名、安、宜、向、同、宏、宗、定、室、家、呈、君、寄、寬、哲、宮、喬、和、因、固、品、單、容、宙、宸、周、圓、富、寶、哲、唐、圜、圖、嚴、圃、國等。 民間年畫有老鼠娶親的畫面,大紅燈籠高高掛,一隊鼠役敲鑼打鼓熱鬧,中間擁護者一隻身披紅衣的鼠大王,好不威風。所以文字中屬披彩衣有華麗其身、增顯威儀之意,故具備主格。所以生肖屬鼠者姓名喜用彩衣之字根。如:衣、采、表、素、衫、彥、彭、組、紅、彤、形、絲、彩、結、絹、紹、珍、裳、紫、綠、綵、潔、禮、繡、綸、紳、綾、縱、綜、綿、統、紀、緒、維、緻、緯、綈、緹、績、織、繼、續、經等。反之為相、為士、為臣、為卿則有志難伸,受委屈之意,禁用之文字字根如:士、吉、臣、小、少、亞、志、喜、嘉、卿等。 三合力量壯大,十二生肖中龍、猴與鼠走三合。地支則為申、子、辰三合北方水局,代表貴人運極旺,磁場相當穩定,不易受外力干擾,三合字根如:園、種、紳、吾、袁、暢、珅、雷、宸、雲、晨、環、濃、瀧、龍、寵、瓏、龔等。 三會富甲一方,十二生肖中豬、牛與鼠走三會,地支則為亥子丑三會北方水,三會方雖不如三合方之力量強大,但對於一般人而言卻是如魚得水。畢竟大格局需有大成就者,否則易患眼高手低、大頭病,所謂「恰如其分」。一個薪水階級您叫他住一、二千坪的豪華別墅,對他而言,不是快樂享受,而是負擔與痛苦。就像小孩穿大衣,礙手礙腳。三會字根文字如:生、孩、象、產、甦、特、家、物、紐、鈕、緣、豪、豫、毅等。 相衝為午馬,十二生肖中馬與鼠對立,即稱六沖。以地支來說子水剋午火,水火不相容,相害尤大,字根如:火、紅、赤、杰、南、炎、夏、馬、馭、駝、駁、駐、駘、駙、馮、馳、駒、駕、驅、駛、駟、騁、騂、騛、騑、騫、騭、騵、騶、騮、駿、騁、驤、驪、驕、驛、驍、許、騎、為、炳、丙、騏、篤、離、騰、驃、騾、駱、驊、驗、驚、驥、驟、驢、驦等。 六害為未羊,所謂『羊鼠相逢一旦休』。羊在地支為未,土中藏火,不論五行為土或土中帶火皆與子水相剋,生肖屬鼠者應避之。字根文字如:未。幸、羊、姜、珠、妹、美、洋、祥、義、羲、善、詳、羚、遠、群、翔等。

如何和小小孩說話

2008年10月09日
公開
52

當孩子開始學說話,你跟他的溝通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跟孩子聊天,是引導他發展 的第一步,如果你是一個懂得跟孩子聊天的父母,那麼,你不但擁有開啟他心房的鑰 匙,也是跟他做朋友的開始。   研究顯示,如果孩子聽到的詞彙愈多,他學習語言的速度也就愈快,專家發現, 常對孩子說話的父母通常會使用較多的形容詞、提出較多的問題,並說明事情的原 委,而不是只對孩子說「不行」、「停」、「吃下去」等這些單調的詞彙。很多父母 可能會覺得「他又聽不懂、說那麼多也沒有用」,不過孩子其實從大人的說話中會漸 漸了解意思,因此你不需要一直問孩子問題或期待他回答,而是要幫助他發展理解能 力,進而奠定未來的表達能力。當然每個階段的孩子都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陪他說 話聊天,才能讓他的語言世界多采多姿。 ★陪一歲以下的寶寶聊天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他也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有時候咿咿呀呀,有時候會大聲吼 叫,他們開始逐漸喜歡說話,父母記得這時候起,就要多和寶寶說話。 1.配合寶寶表情和他說話   例如看見寶寶打哈欠,可以說「你累了嗎?今天玩了好多遊戲一定很累了 吧!」。聽見寶寶在發出ㄜㄜ的聲音,也可以學他發出一樣的聲音,順便問他說「你 是不是肚子餓了呢?為什麼ㄜㄜ叫啊!媽媽沖奶粉給你喝好不好?」 2.幫寶寶熟悉自己的名字   例如「這是小奇的書」「小奇該起床了」,讓寶寶對名字熟悉,不過不要使用太 多的名字,有的父母會取別名、英文名、阿公阿媽慣稱的小名等,這時候用得太複 雜,他可能會搞混。 3.搭配肢體語言帶領寶寶說話   可以舉起寶寶的手說,「寶寶的手舉得很高喲」;或者看到寶寶的雙手揮舞,可 以說「寶寶很開心對不對」。如果他指著電視,你就說「那是電視,看太多電視不 好」。 4.從遊戲中陪他聊天   例如陪寶寶玩球,球在滾動時就說「球是圓的、所以會滾動」。或者突然把臉藏 在一塊布後說「媽媽不見囉!寶寶看不見媽媽了!」這時候的寶寶對於會移動的物體 或是突然消失的東西都會感到很有興趣,透過遊戲激發他的好奇,也會讓他慢慢學習 這些詞彙的意思。 ★陪一到兩歲的寶寶聊天   一歲之後的寶寶開始逐漸會說單字了,漸漸地一個詞也會跑出來,到了18個月之 後,詞彙可能突然會爆發出來,甚至會將幾個詞彙組合在一起。這時候的父母和孩子 聊天時,要多培養他的理解能力。 1.帶孩子邊做家事邊聊天   這時候的孩子模仿力能強,可以讓他學著拿小掃把來掃地,父母可以順便告訴他 「這是掃把、畚箕,把地掃乾淨,寶寶就不會弄髒身體了」。也可以讓他陪著你澆 花,一邊陪他說「澆花就好像是給花兒喝水一樣,如果它都沒有喝水,就好像寶寶一 樣會覺得很渴、會不舒服」。 2.順著寶寶的問題來陪孩子說話   如果寶寶拿起電話問這是什麼?除了回答他「這是電話」之外,也可以順著說明 「電話就是可以講話的工具,如果媽媽出去買東西,寶寶有事要找媽媽,可以打電話 給媽媽」。如果寶寶看著圖卡上的魚充滿好奇,媽媽也可以解釋「魚是住在水裡的, 它在水中會游來游去,下一次媽媽帶寶寶去河邊玩,一起去看魚住的地方」。 3.多引導寶寶將東西從A處拿到B處。   媽媽可以說「飛機、拿飛機給媽媽」。當寶寶順利完成任務時,媽媽除了拍手讚 美之外,可以多說一些關於飛機的常識,例如說「飛機?在天空飛的,可以飛好高好 遠…..」也可以拉著寶寶的手一起玩飛機,讓寶寶對這個物品有深刻的記憶。 ★陪兩到三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寶寶喜歡模仿、對什麼事物都充滿高度興趣,因此他們還會常常問問 題,最喜歡問的就是「那是什麼」「他們是誰」「要去哪裡」。他們會用幾個字詞來 表達心中的感受,因此父母與他們聊天時要特別重視引導他們說出內心感覺。 1.鼓勵孩子說出感受   如果因為不能帶他出去玩,看見他嘟著嘴,就問他「心情不好嗎?怎麼嘟著 嘴?」也許寶寶還不太能完整表達出心中感受,父母不妨替他陳述「你不能去公園 玩,所以心情不好對不對?」「媽媽知道你今天很不開心,因為今天不能帶你出去 玩」,透過這樣的親子聊天,可以讓寶寶知道你是明白他的感受的,也可以趁機說明 你今天不能帶他出去玩耍的理由,讓寶寶理解事情的原由。 2.透過遊戲讓寶寶學習顏色、數字、大小和空間等概念   例如陪著寶寶一起玩積木時,可以告訴他「這個積木是黃色的」「你把藍色的積 木拿給媽媽」「這個積木比較大、那個積木比較小」。 3.重複讓寶寶說同樣的句子,他才會印象深刻   例如坐上大型玩具車,父母和寶寶一起坐車去玩耍,教孩子說「叭叭,要開車 了」父母也回答「我們要去動物園了」,再引導孩子說「車子要開了、叭叭開車 了」,多重複一些相同的語句概念,讓孩子記得牢、也讓這樣的遊戲聊天充滿樂趣。 ★陪三到四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小孩語句增加、詞彙愈來愈豐富,可以說一個完整的句子,只不過有時 因為表達有誤差,或是因為創造力強,句子的產生也常常令父母一頭霧水。例如他會 說「今天學校很花」,可能是學校開滿了花,也可能是老師帶著他去看花。這時,千 萬不要指責孩子說不清楚,應該慢慢引導他形容說出今天看到的一切,反而會充滿驚 喜。 1.多談談學校生活   這時候孩子花在上幼稚園的時間愈來愈多,對於學校中老師教的東西、以及他與 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每天都不同。所以家長看見孩子可以說「今天看起來好開心,是不 是吃了好吃的東西?」如果父母本來就知道今天是冬至,學校有安排搓湯圓的活動, 一定要問「搓湯圓好不好玩?你搓了幾個湯圓?好不好吃呢?」讓孩子覺得他今天的 點點滴滴都有人可以一起分享。 2.帶孩子一起閱讀   其實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還可以啟發孩子的情感認知 的世界。不妨每天抽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習慣那是「故事書時間」,每天念一段 故事給他聽,其中可以穿插問一些問題,聽聽孩子的反應。 ★陪四至六歲的寶寶聊天   四、五歲的寶寶喜歡吹牛。他會說「我爸爸的車子是全世界最大的」「我爸爸的 車子能坐一千萬個人、比你的大」。他們也喜歡大吼大叫,不過也愛講悄悄話,他們 還能清楚表達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概念。由於他們能言善道,因此父母應該多提升他 們口語表達的清晰和流利程度。至於六歲的寶寶已經充滿創造力,他們很愛想像、勇 於創造、樂於表達自己,甚至開始有自己的心事,這時候的父母和他們聊天時,要重 視他們的創造性,更要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真感情。 1.分享秘密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秘密心情,也認為媽媽會有心中秘密,不妨讓秘密 成為一種遊戲。媽媽可以說:「有個秘密讓你猜猜,如果猜對了,你也得分享一個心 中的小秘密。」因此可能他會說「我覺得老師好兇」「我覺得同學小玲很漂亮」……, 透過秘密的分享,可以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2.陪他玩扮家家酒   角色扮演可以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生活、也會開拓他的想法。他會變成「媽媽」, 學習照顧你,你也會從中發現他對媽媽這個角色的認知為何;他會成為「牙醫生」, 要你張開嘴看牙齒,你可能才會發現他原來有多害怕看牙,為什麼怕看牙?不同的角 色轉換,你可以順便告訴他每個角色、每件事情的意義。 BOX 陪孩子聊天的注意原則 1.不管他聽不聽得懂,父母要學習自言自語。 2.和他說話時,記得多觀察他的表情眼神。 3.做個好聽眾,千萬不要忽視寶寶的說話,逕自地表達意見。 4.不要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儘管他的說法很無厘頭,也要有參與感。 5.順著孩子關心的事陪他聊天,不要他明明在看魚缸,你硬要他數積木,反而讓他覺 得很無聊。 6.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要他話說得不清楚就指責,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一直比 較。 7.讚美、讚美再讚美。只有鼓勵讚美不斷,才會讓孩子和你的話題源源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