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楷晴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怎樣培養寶寶的耐性

2007年08月10日
公開
10

現在的孩子沒有耐性是眾所周知的,動不動就耍脾氣,同小朋友們打架,缺乏耐性時,遇到很小的困難就會放棄。 判斷孩子的耐性指數 1.做事不能有始有終。 2.任性。 3.經常容易哭。 4.情緒易激動,很難預測他們會幹什麼。 5.吃飯時愛動。 6.看電視時一會坐著,一會站著。 7.不能堅持玩一個玩具,而是拿拿這個,碰碰那個。 8.自私,只關心自己。 9.咬手指甲。 10.神經敏感、神經質或經常感到不安。 11.情緒不穩定,變化無常。 12.所做的事與年齡不相稱。 13.經常爭吵。 14.坐立不安,多動。 15.經常打碎朋友或家裏的物品。 16.不能同朋友和諧相處。 17.經常打架。 18.衝動,做事前不思考。 19.飲食調節不好。 20.發火時罵人或說一些傷人的話。 21.不能如自己的願望時就打滾耍賴。 22.經常哭哭啼啼地鬧。 缺乏耐性寶寶的特徵 缺乏耐性的孩子會出現三種傾向:過度的暴力性、依賴性及散慢性。 暴力性 這是缺乏耐性兒童的最大特徵。不管是誰讓自己做不願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失控地尖叫、罵人或打小朋友等。剛開始自己還會自責,不過一旦形成習慣,自責感就會消失,連父母的勸導都聽不進去,反而會使性子、發火。 依賴性 碰到稍陌生或困難的問題,便喪失了獨自解決問題的意志,轉而向別人求助,這種依賴性會使寶寶漸漸變得意志薄弱。 注意力低下 沒有耐性的寶寶做事肯定沒有持久性,因而會顯得注意力低下、散漫。玩玩具時,看看這個拿拿那個;參加鋼琴、美術、書法等學習班,沒有一個能堅持下去。 培養寶寶耐性的招數 為了培養寶寶獨立做事的意志和耐性,爸媽應掌握如下的招數。 1.爸媽言傳身教 父母首先要學會忍耐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忍耐。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2.勿包辦代替 對於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愛一切包辦,這樣一來孩子如果不喜歡時,父母便全權代勞,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3.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無論是誰都不喜歡困難的問題和費力的事情,看到孩子做題慢或不能做出來而將答案告訴孩子的辦法是錯誤的。應當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4.重過程甚於重結果 剛會走的孩子是不可能會跑的,初學鋼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動人的樂曲。孩子要經過爬、走的過程後才能學會跑;學習鋼琴必須有一個反復熟悉琴鍵的過程。即使孩子著急,做父母的也不應當著急,應抱著相信孩子的態度,耐心等待。 5.別對孩子過分期望 孩子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父母應當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對孩子給予關注和鼓勵。 6.堅持有規則的運動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心理。運動有無與倫比的功效。讓孩子確立可行的目標,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運動鍛鍊,孩子會逐步具備自我調整的能力。 7.玩益智玩具 讓孩子玩一些具有開發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積木類。一個個小木塊堆積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紙同樣也是一種培養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著畫好的線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鍛鍊了孩子的耐性。 8.多玩團體遊戲 與單獨玩相比,多玩一些團體遊戲可以使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在遊戲等待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和團結協作精神。 9.因材施教 看到別人的孩子學鋼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學琴班;看到別人的孩子學圍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圍棋班。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當孩子對某種學習確實有興趣時,給孩子創造機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10.從容易的教材入手 對於沒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開始就接觸較難的教材,會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如果從簡單的教材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時再稍增加難度,這樣一來,孩子在一點點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便逐漸提高了耐性。 11.說出自己的目標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他們確定目標,並幫助他們最終實現。此時,孩子最好要反復用嘴說出自己的目標,因為透過這一方式,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堅守承諾,從而產生堅強的意志。(完)

-2

2007年08月10日
公開
10

一、自信心 1.定義:「自信心」是每個人的自我正面評估、一種認為自己可以做到某件事或獲取某程度成就的信念。 2.會傷害孩子自信心的父母類型: 軍令如山型: 過度照顧型: 期望過高型: 完全否定型: 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樹立榜樣: 鼓勵讚賞: 成功經驗: 發掘潛能: 適當期望: 擴闊圈子: 二責任心 責任心:不能硬植入一個人裡,而必須讓它從內心中生長來,並靠家庭和社會來灌溉和指引。 父母的“3不政策:” 不要覺得對不起孩子 1不要威嚇 2不要有始無終、一暴而寒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有責任感 建立好榜樣 學會自理 承擔簡單的家務勞動 3委託孩子做一些能力所及的事 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 允許孩子做錯事,讓他們自行處理就好;若非教不可,最好遵守以下原則: 孩子的事孩子自己做 訂定訓練的時間 以詢問和請求取代命令和強求 三獨立自主、自動自發 1理論:艾瑞克將人生全程成為八個時期,可簡稱為人生八段。 第三期:年齡:3∼6歲 心理危機(發展關鍵):自動自發←→退縮內疚期 2缺乏的原因: 家庭的子女數甚少。 父母平常給孩子太多照顧與服務。 父母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意,常多批評而少鼓勵。 處理方式: 免長期陪睡 哺乳期不能太長 給予孩子適當的自主權 跌倒自己爬起來 4建議方式: 和祖父母溝通方面,期盼祖父母不要過份地寵愛孩子。 設計『我長大了』的活動,讓幼兒體會長大了是會做很多事情。 幫助幼兒學習獨立 多給幼兒機會(依據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二歲大的孩子就可以做些簡單的家事,且放手去做可以做得更好。) 勵幼兒說出心中感受 多與幼兒討論 循序漸進的啟發。 重視言語上的支持與鼓勵 四愛心與同情心 1前言: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所付出的愛? 2建議方式: 愛在心裡口常開 直接請教孩子你的愛有沒有到 以孩子感受得到的方式付出你的愛 3父母可以怎麼做: 不用負面字眼。 信任及尊重子女。 付出更多的耐性及愛心。 欣賞子女所付出的努力。 建立子女的自尊感和自信。 對子女關懷、愛護,但不過份溺愛。 讓子女在愉快溫馨的家庭生活中成長。 多聆聽孩子的說話,並作出回應。 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遷怒孩子。 多溝通,多傾談,多讚賞,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好品德。 培養子女感恩的心。 4什麼是同情心與同理心? 5適合的活動: 五情緒管理 1情緒是什麼? 愉快的經驗: 不愉快的經驗又可分為合理的和不合理的情緒: a.合理的情緒: b.不合理的情緒: 2.父母管教方式對幼兒情緒管理的影響: 忽視型: 反對型: 放任型: 情緒輔導型: 3.情緒輔導的五個步驟: 覺察情緒: 認知情緒產生的時刻是親近及教導的一個機會: 以同理心去傾聽並肯定孩子的感受: 幫助孩子描述他們的情緒: 設立規範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4更多的技巧: 避免過度吹毛求疵、侮辱或嘲弄 使用「鷹架」技巧來讚許及輔導 避免「支持敵人」 建立同理心,不要火上加油 分享孩子的願望和幻想 以誠實對待孩子 過程要有耐心

美育第三次

2007年08月07日
公開
3

晴今天一樣上半場還滿認真的,老師也撐讚晴二次說晴今天表現的很好,但後半場又開始了,一直拉馬麻去放包包的地方坐,不知要幹嘛,大家都站著,晴就坐著做動作,一會又坐著自已旋轉180度,自已覺得好玩還要馬麻跟她一樣這樣做,不然就是趴在地上,然後一直往後退,但課後老師又講一次晴今天進步很多,但馬麻很疑惑的問老師說但後半場很狀況外也,老師說這時期的小朋友專注力晴已表現的很好囉,馬麻給晴掌聲鼓勵鼓勵囉,但排隊狀況還是要加油,一樣總是排在最後一個 上課內容:(哎…馬麻一天比一天更想不起來上課內容了) -大泡泡小泡泡 -找朋友打招呼(二手重疊say hello) -母雞歌(用egg玩遊戲-轉轉egg) -學母雞、鴨子、稻草人、學…(忘了) -颱風歌(用彩帶學風吹、垃圾袋用墊子拍) -小貓組表演(晴已狀況外,沒下去跳)-(婯綺表現的很棒,跳的很好哦,最後還有點頭謝謝) -墊腳往前、往後 真的想不起來了,馬麻不知回家該如何與晴互動,因為全忘光了 補註: -課後突然對著婯綺媽媽問:把拔在哪裡(奇怪,又去問,阿姨哪知道去哪了,上次與馬麻的朋友聚餐也是一直把拔去哪裡,真這麼想把拔哦) -課快結速要寫東西時,馬麻又忘了帶筆,結果晴又大聲嚷嚷著:楷晴忘記帶筆了,金歹勢,是馬麻忘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