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哲哲和安安的媽咪

日期

#Tag

孩子怎麼看父母?

2009年02月10日
公開
24

媽咪覺得寫得很好!要常常提醒自己注意^^ 是一篇很棒的備忘錄,每個父母都要看看喔~ 1.--別溺愛我。我很清楚的知道,不應該得到每一樣我所要求的東西。我只是在試探你。 2.--別害怕對我保持公正的態度。它反倒讓我有安全感。 3.--別讓我養成壞習慣。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來分辨它。 4.--別讓我覺得我比實際的我還要渺小。它只會讓我愚蠢的裝出超出我實際年齡的傻模樣。 5.--如果能夠,請別再人前糾正我的錯誤。你私下的提醒,會讓我更加的注意自己的行為。 6.--別讓我覺得我犯的錯誤是一種罪。它會降低我的人生價值觀。 7.--當我說「我恨你」的時候別太沮喪。我恨的絕不是你,而是那降生在我身上的壓力。 8.--別過度的保護我,怕我無法接受一些「後果」。有的時候,我需要經由痛苦的方式! 來學習。 9.--別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時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 10.-別嘮叨不休,否則有時候我會裝聾作啞。 11.-別再倉促或無意中做下允諾。請記住,當你不能信守諾言時,我會是多麼的難過。 12.-別忘了我還不能把事情解釋的很清楚,雖然有時候我看起來是有能力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能事事正確無誤的緣故。 13.-別太指望我的誠實,我很容易因為害怕而撒謊。 14.-請別在管教原則上前後不連貫、不持續。它會使我疑惑,而對你失去了信任。 15.-當我問問題的時候,別敷衍我或拒絕我。否則你會發現我終將停止對你發問,而向它處尋求答案。 16.-別告訴我說,我的害怕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試著去了解,便會發現它對我是多麼的真實。 17.-別暗示或讓我感覺到你是完美、無懈可擊的。當我發現你並非如此的時候,對我將是一項多麼大的打擊。 18.-別認為向我道歉是沒有尊嚴的事。一個誠實的道歉,會讓我對你更接近,對你感覺更溫暖。 19.-別忘記我最愛做實驗,幾乎每天生活中都離不開它,請容忍。 20.-別忘了我很快便會長大。對你來說,要和我一起成長是多麼不易的事,但請嘗試。 21 -別忘了沒有那許多的了解和愛,我是不能成長茁壯的,但是,我並不需對你說出這點,對不? 有時候,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它的成長過程。 有句話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快樂瑪麗安內湖校區week23親子文章

2009年02月06日
公開
13

讓孩子的禮貌,自然而然地展現! 文章分享 讓孩子的禮貌,自然而然地展現! 「康淑雲」老師 2008-05-09 05:33:18 各位親愛的同學~~~~ 禮貌,其實也包括了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父母往往在意『當下』孩子的禮貌,但是教孩子如何面對自己不禮貌的行為而造成的後果,有時候更重要喔!與大家分享古淑薰的『讓孩子的禮貌,自然而然地展現』一文~~ 讓孩子的禮貌,自然而然地展現 住家附近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有個五歲的小女孩。每當媽媽帶著小女孩在樓梯間或是附近商家遇到同一棟公寓的人,總會對小女孩說:「跟阿姨(伯母�叔叔�伯伯)問好」,而小女孩會馬上展開笑容說:「阿姨(伯母�叔叔�伯伯)好」,女孩的態度令附近鄰居誇讚她是個有禮貌的孩子。但只要媽媽不在身邊,或是媽媽正忙,沒有特別提醒,小女孩看到了鄰居常常是面無表情,不發一語。 許多家長都跟這位媽媽一樣,期待孩子擁有好的品格,對人有禮貌。因此,許多爸媽很用心地在教孩子應對進退要有禮貌,就如同前面那位年輕媽媽一樣,時常耳提面命地提醒小女孩要對人打招呼。然而,為什麼只要媽媽不在身邊,小女孩就不會跟人打招呼了呢? 兩個孩子的媽媽,新竹市家長聯合會理事 魯柏 君表示,她很能體會小女孩的心情,因為小時候她也常常被爸媽要求要跟一些陌生人問好。面對爸媽這些突如其來的要求, 魯柏 君往往會感到有點莫名其妙,心裡更是扭捏不安。因為小時候的她並不明白為什麼要突然跟一個陌生人問好,她也搞不清楚,跟一個陌生人問好為什麼就是有禮貌的表現。每次當她想向媽媽問清楚什麼是有禮貌的行為,媽媽總是跟她說:「小孩子有嘴無耳,大人說什麼,做什麼就對了。」 這,直指我們品格教育的問題所在。 品格教育是細緻的過程 台灣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協會親職講師周玉筍表示,許多大人並不了解這些品格的真正意涵,誤以為品格所彰顯的價值有一個標準模式可以依循。例如,前面所提到的媽媽以為有禮貌就是要對長輩打招呼,卻忽略了打招呼行為背後的核心價值是內心對他人的關懷與尊重。因此,當小女孩的媽媽不在身邊提醒她,小女孩就不知道要怎麼跟他人互動了。 更糟的是,有的大人不僅對禮貌的認知模糊,還常常採取魯莽的方式,或是用上一代的權威方式來教養下一代,誤以為下了一個口號,一個指令,孩子遵守了就是「有禮貌」。 「教育是細緻的過程,品格教育尤其是。」周玉筍以堅定的語氣指出,品格是一種內在能力,不是透過命令要求,或是外在行為的糾舉、調整就能具備的。她強調:「品格的養成需要被細緻地教導,必須讓孩子瞭解這些品格所內涵的價值意義,孩子才能因應生活中不同場合而表現得體。」 禮貌是發自內心對人的友善態度 那麼,品格是什麼呢?不斷在思索品格是什麼的 魯柏 君表示,品格是一種自己跟自己,以及自己跟別人互動之間的態度與能力。換句話說,好的品格,是一種會讓自己與別人相處起來感到舒服的能力;如果在行為表現上讓人有不舒服的感覺,自己也有能力去調整。 在品格中,禮貌是人與人相處最基本的態度。 魯柏 君簡單解釋,「禮貌是發自內心對人的友善態度」。周玉筍則提到,「禮貌是建立在尊重之上,而尊重必須出自內心對別人的體貼,而能在不同的場合做出合宜的行為。」 因此,希望孩子有禮貌,就必須先培養孩子內心對人的感受能力,他才能對別人的感覺感同身受,產生體貼別人、尊重別人的想法,之後才能形之於外,表現出合乎禮節(也就是大多數人認同並感到舒服)的行為。 怎麼樣可以培養孩子內心對人的感受能力,進而體貼、尊重別人呢?曾經在幼稚園任教十多年,注重孩子生活教育的周玉筍表示,首先,爸媽以身作則,讓小孩時時生活在一個體貼與尊重的環境裡,就是教導小孩學會有禮貌的最好教材。 另外,爸媽還要跟孩子解釋禮貌的意涵,透過跟孩子真誠的對話過程,讓他瞭解禮貌是建立在尊重別人的基礎上。並且,提供環境與機會讓他去實踐與體驗。透過親身體驗,孩子自然會覺察到怎麼做是對自己與對別人最好的方式。這時,父母適時的讚美,給予孩子正向的經驗,自然形成他對品格的認知與實踐。 學習禮貌的過程 專家也提醒,在孩子品格養成的過程裡,當面批評與指責孩子的錯誤是最不好的方式。因為,當人被指責時,心裡的第一個念頭是自我保護,孩子往往是先思考他要怎麼做才能避免被指責,以後如果遇到沒有人要指責他的場合,他就無法理解為什麼要有禮貌。這樣一來,父母是給自己製造一個困境,因為孩子非但不會去想怎麼讓自己更好,反而離這些品格越來越遠。 當孩子有不禮貌的行為發生時,爸媽可以把孩子拉到一旁,再跟孩子說清楚剛剛哪裡不對。這樣做,是因為大人要指正小孩了,但是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在其他人面前當面被指正(甚或責罵),都是個讓人不舒服、甚至會想逃避問題的狀況。 周玉筍記得,有一次他到朋友家玩,看到兩個朋友的孩子一起在玩,忽然啪的一聲,小男孩推了小女孩一下,眼看兩個人就要扭打起來了。這時候,男孩的媽媽並沒有馬上責罵他,而是先把孩子帶開,問清楚剛剛事情的發生經過,再好好跟孩子說剛剛那樣推人的作法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維護孩子的尊嚴,同理他,孩子就能夠理解大人的教導。 後來,小男孩跑去跟小女孩說:「我跟你說對不起,可是妳以後要拿我的東西應該要先問我一下」。小男孩道歉了之後,媽媽把他抱起來,跟他說,「你是一個有禮貌的小孩,表現得很棒。」

哲哲上學啦~

2009年02月02日
公開
9

今天是哲哲到快樂瑪麗安上學的第一天. 爸爸+媽咪+妹妹陪著哲哲一起去學校. 哲哲很棒!一到學校就很有禮貌的和老師和同學打招呼! 也可以很開心的和我們再見~ 中午時.Sarita主動來電.告知哲哲在學校的情況~ 哲哲上課時.很認真.主動學習.吃飯動作稍慢.說想念媽咪.有稍微哭.老師詢問哲哲需不需要老師餵他.哲哲很堅強的說~不用!他可以自己吃!午睡時.很乖的躺著休息.不過沒有睡著. 下午.媽咪帶著安安坐公車.接哲哲下課.哲哲看到我們很開心! 媽咪看哲哲和老師的互動不錯!心裡放心許多^^ 媽咪問哲哲~上課快樂嗎? 哲哲說~很快樂!只是有哭一下下. 媽咪問~怎麼哭哭啦?? 哲哲說~我想念我的家人.爸爸.媽媽.妹妹啊! 媽咪的小可愛哲小寶.我們也想你. 畢竟之前媽咪和妹妹是時時刻刻都和你在一起. 安安就很羨慕你可以上學.還吵著媽咪要快點去接哥哥啦~ 回家路上.哲哲和安安還看叔叔抹水泥.看得入神.不想回家捏^^" 哲哲!下課要快點回家啦.... 準備等公車回家囉~ 等公車!準備回家囉^^ 興奮的兄妹倆.一直跟公車司機說~哈囉!害媽咪很不好意思! 兄妹倆一直跟司機說~哈囉!哈囉..^^ 哲哲下課後.想到就一直哼著在學校學的英文歌.也會跟媽咪說學校發生的事.像和外國老師聊天.老師很爆笑等等. 媽咪想今天的學習經驗對哲哲來說應該是愉快的. 媽咪希望哲哲可以一直開心上學!哲哲加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