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哲哲和安安的媽咪

日期

#Tag

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2009年03月13日
公開
34

現代的父母常有不知如何與孩子溝通的困擾,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也會隨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日新加劇。其實只要稍稍改變一下與孩子溝通的態度,要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也並非難事。 通常在與孩子溝通時,只有大人在說:「你該如何如何」「你犯了什麼錯」,可是事實上,在這同時你或許忽略了孩子正以他們的眼光在看大人,他們正無聲的批評著。例如:晚上十一點多,孩子尚未入睡,而你也毫無要上床的跡象,這時你趕孩子快快上床,他或許會說聲「哦」然後乖乖入睡,然而這時在他心裡卻藏了未說出的疑惑:「大人都好,不用早睡,希望我是大人就好。」如果妳的孩子是藏著這份疑惑上床,那你們的溝通就不完全,因為你讓他帶著不甘心入睡。 其實我們仔細思量:孩子要心裡有這種感受是的,而這份不公平也是真的。在小孩的眼中,大人也一樣有瑕疵的,只是他不敢說出來。我們不得不承認:大人的問題、大人的矛盾,遠比孩子多得真多的。 曾經有孩子天真的說:「大人真好,可以打小孩。」這也是個深植我們思量的問題,為什麼大人可以罵小孩呢?或許有人會回答:「他不知危險所在」「他不知我對他好」「他不知好歹,不知分寸」但我們仔細考量,這所謂的分寸在那?你教過他沒?在你生氣的同時是否想過要趕緊負起教育的責任呢?事實上所有思考邏輯真正出的問題的是大人呢!所以我們談如何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時,希望大家能以自我的檢討開始,必須大人先改變,而讓妳孩子能察覺到你的改變。 大人首先要學會盡量跟孩子接近,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或許有人會擔心:「我是長輩,怎能以平等態度和孩子相處?」其實這所謂平等是無損尊嚴的,因為明的妳是他的長輩,有義務責任照顧他,除了養他外,更要教育他;而在精神上千萬別忽略了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也需要別人尊重。大人在跟孩子接觸時會有挫折感,也常抱怨孩子的不聽話,然而這聽話的標準又何在呢? 夫妻之間偶爾都會因不了解彼此的價值觀而有所爭吵,況且是個未受完整教育的小孩呢?所以要小孩去猜大人的價值標準是很難的,因為他永遠跟不上你的步伐,所以這聽話的內容如果沒有翻譯成他所能了解的語言,你所下的命令要求都是白說的,他並非不想聽話,而是聽不清楚。所以在與孩子溝通時,首先就是要把話說清楚。 父母常會跟孩子:「你不要亂花錢」這「亂」字的標準每人不同,當然你孩子的亂字和妳的亂字標準也不一,妳是否曾轉換到他的態度來看?還是以二十年前的標準衡量他呢?妳是否該轉變口氣改口說:「我們家沒有這麼多預算,所以你的零用錢要省著用。」這樣孩子懂了,知道自己的零用錢要有計畫,如此彼此才能得到真正的溝通,也不會再為零用錢傷腦筋,這語意不詳的「亂」字是阻斷彼此溝通的一大鴻溝。另外大人也常跟孩子說:「你要認真一點。」但在孩子心裡也有著疑惑:「我拚命的讀書,你交待我的事我都做了,怎麼還說我不認真呢?」這之間的差異就在於你正在用大人的標準衡量他。其實每個人回顧小時候,誰不喜歡偶爾偷懶一下,或者自己處理一些大人不知道的事呢?既然如此,我們就該還給孩子同樣的空間。因為要他完全踏著你為他安排好的步伐走,就等於在剝奪他生存的適應力,應該讓他試著去體驗處理事情的經驗,而大人只站在陪伴的立場。要他念書,你也該利用這時間陪他,就算處理公事也罷,至少讓他了解這段時間大夥可靜下來做自己的事,在要求孩子時,要先反觀自己生活方式,因為生活方式是一代傳一代的,即所謂的身教。說孩子不孝順時,也要想想:孩子對自己的態度是否正是自己對父母的態度?就算把二十四孝放在孩子的床前也是無用的,重要的是身教,所以若不喜歡孩子的某些行為時,要先看看是否正是自己做的示範。 孩子更期待的是父母丟開權威,毫無條件的真愛,做父母的常會感嘆:「我對孩子如此關心為何他毫無感覺?」這時大家要好好思量一下,這份關愛有無條件含在其中,而在你誤會孩子時,你可曾放下權威向他道歉?其實孩子無時無刻不在等著父母放下權威以對待朋友的方式來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的心靈之門並不難打開,只要能真正了解他的需求: 一、公平的對待:跟孩子溝通 不要用命令、要求的方式,要容許他們有提出方案,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式,而透過家庭會議做成共同約定的結論,父母不再是個霸王君主,孩子也是參事的一份子,如此彼此對家將會更有強烈的歸屬感。 二、無條件的真愛:父母要先完全的接受自己的子女,不要讓他成為你展示面子的工具,也不要視子女為自己的影子,要他達成你未完成的心願,而是真心的陪在他身旁,肯定他、多看他的優點,多給他讚美,千萬不要用權威來保障你的尊嚴,放下權威,分享彼此的酸甜苦辣,這份關懷油然而生。 三、視之為獨立自主的個體:不要剝奪孩子學習磨練的機會,不要替他做選擇、做決定,做父母的只需提供一張安全、空間大的網,讓孩子能在其中自由約跑、快樂的跳。試著讓孩子培養自己承擔後果的能力,如此也更能健全他求生存的機能。 四、期待被了解:要能解讀孩子的心思,並且將領會到的意念說出來,當解讀到孩子的快樂、傷心或懊惱時,能適時的把你的感受說出來,讓孩子明瞭他是被了解的,這份相知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久了,孩子也能夠解讀父母的心思,彼此真心了解,當然就無需掩飾、隱藏,也就不會有誤解的產生。 五、被看重: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被看重的,如果做父母的,能每天聽孩子講十分鐘的話,而不插嘴,讓他盡情的表達他的意見,且能以專注的眼神聆聽,孩子這份被重視的感覺也會接近彼此的距離。 當明瞭了孩子真正的內心需求後,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就要注意到一些生活上的原則: 一、身教:父母的行為是孩子最大的示範看板,所以不得不注意:1、當有誤解產生時,父母能做到道歉的示範,讓孩子也能從中學習誤解的化解。2、放下權威,用朋友的態度平等的對待子女,在家中無所謂的一等公民、次等公民。3、尊重孩子們的選擇,父母只列於協助地位,讓他學習承擔行為的後果。 二、愛的傳達:無條件的愛他、陪他。不去記恨他昨日的錯誤,用語言或行動來傳達你對他的關愛,讓他能真正感受到你對他的愛,不要吝惜表達妳的關愛。 三、寬恕:每一個小孩犯錯時,都會自省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比外人更加寬恕自己的小孩,完全的接納他,用真愛寬恕他,包容他。讓他對自己能重生信心,一個大人犯了錯,都會希望得到別人的原諒,更何況是個未接受完整教育的小孩? 四、快樂:面對家人時要隨時保持快樂的心境,不要讓昨天的不愉快堆積到今天,有任何的不愉快在睡前一定將之消除,不要帶著感傷、批評入睡。在家中要能製造快樂,盡量看杯中有水的部份,主動照照鏡子找出不快的原因,並將之拋除,不要讓之成為沈積的負擔。 對於前面所談如何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也可將之整理成簡單的要點陳述於後。 一次說明白:跟孩子說話,切忌拐彎抹角,避重就輕應該將你所要陳述的話一次說清楚。 二話不說:跟孩子溝通時切忌一句話翻來覆去,重複很多次,這是很容易引起孩子反感。 三思而後言:對於越親近的人,其缺點了解越深,當有心要傷害時往往能一針見血、一刀斃命,所以批評、傷害的話切忌出口。 四面觀看:當孩子有缺點時,別忘了換個角度看看,看看他有好的部份,給他重新好好表現的機會。 五在後面:放下權威,將自我放到最後,以「家」為最大,讓家裡所有人對家都有一份責任感,歸屬感。 六六肯談:每週六天,每天撥一小時,能讓全家相聚無任何敵意的互相懇談、說笑。 七情六慾說出來:能在家中說出真話,讓家人真正分享這些感受、情緒。 八成不猜:有話要絕對說清楚,不要在心裡頭做猜測,不要替人定罪貼標籤。 九命怪貓不死心:要成為家中希望的泉源,不怕挫敗,給予家人無盡 的機會。 十分快樂:要珍惜和家人所處的時光,切記:家中有人不開心時,妳是唯一先開心的人。 其實只要真正「用心」要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是絕非難難事的。

陶子寫給黎礎寧的一封信

2009年03月10日
公開
8

礎寧: 自從妳走了以後,我們的心裡都不大舒服;談起妳的事,莫不哀聲歎氣、或是紅了眼眶。很想和妳好好聊聊,在一切都還來得及的時候;現在,有些遲了,但或許,我心裡想對妳講的話,仍能給和妳一樣徬徨的人做參考。 首先想和妳聊的是愛情的部份。 愛情是和權力相斥的。有時候,我們一頭栽入愛情,便失去了掌控的權力。我們的生活作息、身心靈、喜怒哀樂,幾乎都不歸自己管了。如果碰到的是一個懂得同等回應、愛妳疼妳的人,那麼妳便會置身天堂;反之,便如同在煉獄爬行,他偶爾的略施小惠,是妳心甘情願的原因,我想,妳是碰到了後者。除了少數「幸運」的人(事實上,我不覺得那叫做幸運!)沒在愛情路上受過折磨、遇到壞人之外,大部分的人多多少少都吃過些虧。 我和我的女性友人們,都曾遭遇過。騙錢的、背叛的、撒漫天大謊的、有家室的、有秘密的、有病的??,多到怪到妳欲振乏力,欲哭無淚;當然,不瞞妳說,在那當下,我們也想要死過─但當我們抱著朋友哭、抱著馬桶吐、抱著酒瓶睡,行屍走肉 一兩 個月後,突然就好像被雷打到一樣:我在幹嘛?那個人哪裡好?一點都不值得我頹廢!而且,看多了爛咖,妳就能免疫,然後能一眼看到好男人,找到幸福。為一個不珍惜妳的人而死,不但不值得,他們也不會有太多感覺。 其次,我想和妳聊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這兩週,台北陰雨連綿,我的女兒荳荳異位性皮膚炎便發作了。小小的屁股、雙腿、手肘和腕部,充滿了小小的顆粒。一天兩次,她爸爸拿著藥膏細細擦遍全身;但臨睡前,發病的部位更是奇癢難耐,於是,我和她爸便得擔任「搔癢大隊」,用搓、用擦,而不可用抓的,才能暫時止癢而不會抓破皮導致惡化擴大。這樣搓搓擦擦,總要兩三個小時,她才能好好入睡。 每天早上,她要上學。她已經很有主見地選擇要穿什麼;外面 32℃ ,她吵著要穿羽絨衣;低溫 15℃ ,她說要穿衝浪褲配拖鞋(學她爸)??,每天光為了出門,我們得勸說她好久。餵她吃飯更是難上加難。她已經夠瘦了,卻不喜歡吃東西。往往一頓飯要恩威並施地搞個兩個小時,才勉強吃完一碗;我們追著餵、哄著餵、嚇著餵,腰也痠了、嗓子也啞了。 她如果提起班上男生的名字,我們便躡手躡腳地明查暗訪那男孩的樣子,她爸還會忍不住暗喊:「×××,給我小心一點!」 她如果開心地笑了,我們覺得一天真美好。她如果鬧鬧的,我們會比較不開心,但還是千方百計地想讓她開心。 她才不到三歲,我們已經愛她愛到不能自己。礎寧,妳二十四歲,妳知道妳的父母愛妳愛得有多深嗎? 每當我想起在星光大道觀眾席裡,妳那對開心又驕傲的父母,我就覺得,妳太狠心。 孩子,是曾與母親共生的一塊心頭肉,也是父母一輩子最甘願的擔憂。 妳現在了解了嗎?希望妳想通了,也要在天上好好看顧妳的父母家人。 陶子姊

從作品中窺看孩子的內心

2009年03月06日
公開
20

繪畫尤其是治療工作者用來了解兒童所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一張圖畫有時正是解答問題的主要關鍵,或是一種治療性(therapeutic)互動的開始。 在二十世紀初期,心理學家們注意到兒童繪畫能力與其身心發展有密切的關聯:兩者皆有一定的發展順序,而每個兒童都將依循相同的路徑發展,只是快慢不一。我們可藉由這樣的觀念,概略地了解孩子的動作發展、自信心、個性、情緒以及人際關係等發展階段的重要指標。動作發展、自信心、個性、情緒以及人際關係等。 兒童的繪畫,是兒童行為和語言的表達,心智和思想的流露。不同的年齡層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和情感,表現在畫面上的是不同的色彩、造形和內容。兒童在什麼時期該有怎樣的畫作,是隨兒童成長的環境和接觸自然的感受有所不同。當你鼓勵兒童創作或思考的時候,等於為他們插上一雙翅膀,帶領著他們到更遠更寬闊的領域去飛翔,發覺新奇的、創新的事物、作品。如果成人對兒童有超乎他能力的要求或過度訓練時,往往會用一種無形的框框箝制兒童的思維,導致兒童永遠失去興趣,和自我的表達能力。 從兒童開始接觸紙筆,其一舉一動皆是臨床觀察的重要線索: [線條控制、下筆輕重和流暢度] 可用來觀察其精細動作、控制能力及注意力; [物體的位置及大小比例] 可告訴我們兒童對自己的信心; [用色選擇和塗色品質] 則跟孩子的情緒、專注力、衝動控制有著很大的關係。 [繪畫內容] 則除了表達出兒童的情緒狀態之外,更可以告訴我們兒童關心的話題。 看兒童的畫、了解兒童,更別忘了用心聆聽「作者」本身的詮釋:耐心耹聽他們解釋作此畫的原因和畫中的內容細節、不做過度的批判,或是不符合心智發展的期待和指導、也不作過度的讚美、不介入協助,讓兒童自由地發揮創造與想像力。 我們要認真「看」畫,也要認真的聽「畫」,因為這是個最好了解自己孩子的有效方法﹗

Albert's academic report, J1 class, T-Jordan week1-3

2009年03月06日
公開
10

Class Participation 1.Participates in class activities:Above average 2.Follows instructions promptly:Above average 3.Listens when others speak:Above average 4.Albe to focus and maintain eye contact:Above average 5.Is able to complete set tasks:Above average 6.Demonstrates leadership, takes on responsibilities:Above average Social/Emotioinal Development 1.Knows and Practices school routines and rules:Satisfactory 2.Appears happy and cooperative at school:Above average 3.Plays with others, shares and takes turns:Satisfactory 4.Is able to calmly ask for help when needed:Satisfactory 5.Postive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and classmates:Above average 6.Shows overall maturity:Satisfactory Cognitive Development 1.Classifies objects by comparing likeness and differences:Satisfactory 2.Demonstrates concentration, attention skills:Above average 3.Follows 2-3 part instructions:Satisfactory 4.Demonstrates spatial awareness:Satisfactory 5.Demonstrates one to one correspondence:Above average 6.Demonstrates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Satisfactory English/Language Arts 1.Recognizes and recalls main idea of story:Satisfactory 2.Users a variety of words to express feelings and ideas:Satisfactory 3.Learns new vocabulary and phrases quickly:Above average 4.Recognizes own name, peers' names, common words:Satisfactory 5.Matches sounds to letters or phonemes:Satisfactory Health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1.Knows and practives safety rules:Satisfactory 2.Demonstrates hand-eye coordination:Satisfactory 3.Demonstrates pencil control, correct grip:Satisfactory 4.Likes to join in physical activites:Above average 5.Albe to jump, hop, skip, gallop crawl, run:Above average 5.Knows and practices good daily health habits:Satisfactory Additional Comments: Albert has great pronunciation and he always sits nicely and listens well in 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