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蓁 女馬

日期

#Tag

蓁爸好辛苦唷 ~~

2007年02月10日
公開
30

為什麼說是蓁爸好辛苦呢!原因有2個: 原因1:小蓁被蓁丫媽傳染感冒,所以前一晚又吵得我們沒有睡好覺 原因2:蓁爸打算利用六、日回去高樹好好大掃除一番,我就負責照顧小蓁就好嚕 ^^ 計劃原本進行得還不錯,2樓已經被蓁爸解決了,晚上休息時 突然聽到一個消息,蓁爸的堂哥的女兒已經哭了4.5個鐘頭了 ps: 這個女兒是在北城醫院出生的,後來檢查出有生天性心臟病,眼睛也有問題,一隻腳有點變型...牛奶也沒辦法自己喝,要從鼻子灌進去 蓁爸有看過一次,說好小一個 回高樹已經1個多月有了,我趕快走過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得上忙的 那天是第一次看到小妹妹,真得是難過到不行,出生時才2500公克,現在已經快4個月了 竟然還不到3公斤 >"< ....說是在哭.......還不如說是在呻吟,又一直在喘 蓁爸的伯母說她回高樹到現在,今天是第一次這樣,又聊到她心臟病方面(堂嫂已經在一旁流眼淚了) 因為我一個叔叔的小女兒也是一出生心臟就動刀,我馬上打電話聯絡,可是叔叔一直沒有接電話,只好先回家等電話 晚上跟公婆一起帶小蓁去逛夜市,順便幫小妹妹買了一瓶漲氣膏 回到家,幫她們送過去時,伯母說小妹妹在發燒了,燒到39度 我問她要不要蓁爸開車載她們去看醫生呢? 堂嫂說再看看好了,剛好我有帶散熱貼布回來,希望可以發揮功效 看她喘成那樣,真得好難過 QQ 我回去就先洗澡,洗出來時,看到蓁爸要去開車,原來是伯母跑來說要去長庚掛急診 蓁爸火速將她們3個載去長庚,我留在高樹將小蓁騙睡後,非常不安的等蓁爸回家 凌晨1點多將近2點,蓁爸終於回來了,我心急的問他後續情形,他講出了令我非常驚訝的事實 難怪堂嫂一付不想去醫院的樣子,難怪她一直不急著讓小妹妹開刀 原來小妹妹不只是心臟有問題,長庚調出病歷,才知道原來小妹妹實際病因是 基因突變 幾乎所有器官都有問題,就算開刀救回來了,也養不大 這就是為什麼4個月了,她還不到3公斤的原因 頭腦也有智力方面的問題 ...... 堂哥堂嫂已經在台北馬偕簽了放棄同意書 不忍心跟老媽媽講,才騙她說是心臟方面有問題,又因為太小了所以才無法動刀 帶回來高樹跟本是在讓她等時間離開而已...天丫!聽了好無力感哦 我聽完後腦袋一片空白 .... 難過到不知道要講什麼才好 看著熟睡中的小蓁,突然好感謝老天爺....祂給了我這麼可愛又健康的女兒..... 希望我的蓁弟弟也要健健康康的 >"

我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2007年01月26日
公開
47

( 一篇很感人的真實報導 ) 如果你覺得人生灰暗,請看看武陵高中楊士賢 當議論今日青少年物欲橫流的聲音甚囂塵上時 您可曾想過,就在台灣,有一個孩子 他因為還有錢夠買下一餐的便當而慶幸自己並不窮? 當滿街青少年為奔放的青春狂歡上色時 您可能體會一個早已深深見識過生死幽暗,人世斑駁的孩子 內心那份孤寂的素淡? 桃園武陵高中一年級的楊士賢,只有一隻神經正在萎縮中的左手臂 父母雙亡,目前與輟學就業的弟弟相依為命 四月之前,老師、同學對他身世知道的就這麼多 因為他從不訴苦,也積極參與社團及勞動服務,表現和一般同學沒什麼差異 甚至有回校方要幫他申請清寒獎學金時,他還婉謝說: 「我還過得去,可能有人比我更需要。」 四月間,學校邀請一位殘障人士來做朝會演講 請幾位殘障同學上台談激勵,楊士賢是其中一位 訓導主任顏弘洺回憶當時情景說: 「他只是平靜敘述,連哽咽都沒有,但卻讓師長同學們都掉淚了。」 原來,十八歲的楊士賢有段遠超過老師、同學們想像的坎坷故事 楊士賢的右臂斷送於五歲那年的一場意外 當時攀吊在電捲門上玩的他,不慎誤觸遙控器,整隻右手因此被夾捲壞死 龐大的醫療費已使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境更加困窘 沒想到過幾年開計程車的爸爸又因帕金森氏症倒下 從此媽媽開始日夜在電子廠做工養家的日子 升國一那年暑假,爸爸去世 不久,媽媽發現罹患大腸癌,次年,便因癌細胞擴散相繼去世 「媽媽曾動過一次切除手術,醫生囑咐她要長期休養 但她出院第三天就趕去工廠上班 因為她怕請太多假被開除,我們家就沒收入 了 楊士賢很心疼媽媽消瘦得只剩皮包骨和一個鼓脹的肚子 他曾想代媽媽去做工,但媽媽認為他身體殘障 只有用功讀書,將來「用頭腦賺吃」才有活路 他說他高中聯考要拚六百分以上, 請媽媽放心時,媽媽安慰他: 盡力就好,身體第一, 我只要你帶著弟弟倆好好活下去,不要像媽媽一樣生病 這話讓楊士賢警覺到,媽媽就要離開了 果然不久,楊士賢在學校接到醫院的緊急通知 趕到時, 看到醫院正為媽媽做電擊 醫生要他們兄弟倆高聲喊媽媽, 也許有助媽媽從昏迷中醒來 但楊士賢並沒喊,他說: 我看到媽媽全身都放鬆了,臉上有種她在生時我從沒看過的平和安詳 我想,媽媽,就走吧,不要再回來受苦了! 媽媽去世後,楊士賢幾度想「跟媽媽走」 但後來一轉念,決定依媽媽的心願, 發憤圖強活下去 我想雖然我卑微得像一粒沙子 但只要活著, 就有改變的機會,要是死了,就什麼都沒了 楊士賢說,與媽媽分離的打擊 將從小自卑封閉、 對什麼都不敢懷抱希望的他,一寸寸地敲醒了 不僅課業開始進步,連在校的人際關係都慢慢寬闊起來 從小同學們嫌我髒臭,笑我吃便當笨拙的模樣像狗, 我很怕與人接觸 加上家庭背景的因素, 同學們談笑的內容我幾乎都插不上嘴 因此,我非常孤單,有時功課不懂, 鼓起最大的勇氣問同學 人家只要有一點點不耐煩, 我就退縮,很難過自己為什麼那麼差勁 楊士賢回想過往,覺得自己實在太傻了 因為他現在知道逃避只是浪費時間 實實在在面對問題才是解決之道 另外, 他也明白了 朋友關係是相對的 一定要先主動打開自己、關心別人 楊士賢談到這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了 尤其是國中的國文老師常雲惠,和同學謝志傑 有一次作文課,老師要同學們用比喻描寫自己, 楊士賢寫道: 「我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常老師誇讚他能表達內在感受,還送他一本「小王子」 那是他擁有的第一本課外書,也是他至今最愛的一本書 這個鼓勵也讓他首次感受到自我肯定的喜悅 ! 小王子裡面提到,小王子的朋友狐狸說, 牠喜歡看金色的麥子 因為每次看到金色麥子, 就會想起有一樣金色頭髮的朋友小王子 我明白這種友情的感覺真是幸福美好 謝志傑綽號猴子,因為生命中有了這個朋友 所以, 香蕉對我來說就不只是香蕉了 它總讓我想念起我的朋友, 和我們共有的時光 「猴子」有一次上籃球課時,故意說他不想打 陪楊士賢蹲在場外看,雖然猴子什麼也沒說 但那一刻楊士賢好感動自己終於有了一位朋友 樂觀進取的「猴子」常鼓勵楊士賢積極思考, 對他大有啟發 楊士賢說,國中時有次公民課出了一題是非題: 接近孤獨的同學是一種仁愛的表現 檢討考卷時, 有位同學舉手問老師為什麼? 楊士賢當時覺得那位同學真是太幸福了 幸福到不懂接近孤獨的同學為什麼是一種仁愛的表現 他說:「但我寧願自己是不懂這句話的人。」 楊士賢說話有一種這個年紀少見的篤實靜定 他曾怨恨自己的身世及欺負他的人 但現在他感謝斷臂讓他更容易看清人性 ! 感謝窮苦讓他更禁得起磨練 同時,他了解到每個人有不同的成長環境、發展方向 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評斷別人是錯的 楊士賢希望自己是個「思想成熟深刻, 但心很「單純」的人 他把考上師大、 將來成為一個很能鼓舞學生的好老師當成目前奮鬥的目標 至於現實生活上的種種困難,他倒是看開了, 也習慣了 唯一不放心的是「比我聰明、健壯的弟弟卻沒繼續升學」 武陵高中的十多位老師, 每月固定捐款作他的生活學雜費基金 聽了他的故事以後,全校同學更紛紛主動發起一項項溫馨的活動 楊士賢 說,他唯有更用功讀書,以報答武陵的恩惠 穿著武陵的黃襯衫走在街頭時 我常想要是媽媽能看到, 一定很高興、很驕傲 思念媽媽時,楊士賢仍有萬般心痛不捨 但他告訴自己不能再哭了,哭是沒有用的 只要想到媽媽曾那樣愛他、為他奉獻一生 他就永遠有勇氣抬頭挺胸向前走 每個人都會有失意,心情低落的時候 . 顏回雖居陋巷, 但卻能自得其樂 日子怎麼過. 日子過得快不快樂 . 都在於你對自己的際遇怎麼去看,由哪個角度去看.不是嗎? 身為一個母親 , 在製作這篇文章時 真的是心疼到不能抑止淚水. 一隻勇敢揮著殘翼的小鷹 如此孤單的飛翔在舉目無親的紅塵中 想必他天上的母親 正心疼地期待著孤雛的振翅高飛 一個母親最深的無奈 就是無法陪伴孩子的成長 我深切為他祈禱著 但願坎坷之後會是一條光明大道 也但願人間有著更多的溫情伴他成長

愛撒嬌的小跟屁蟲!

2007年01月25日
公開
51

A Gentle Heart to Your Lovely Child 了解1歲至2歲幼兒成長心理 摘錄自《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 平井信義◎著 世茂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你家也有個令人又愛又頭痛的頑皮小孩嗎? 1歲至2歲的孩子,正值小小心靈探索世界的重要階段,想知道他們小小的腦袋瓜裡在想些什麼?以下內文將幫助父母們更深入體會小孩任性哭鬧背後的可愛撒嬌心態喔! 回應孩子撒嬌的需求 一歲~兩歲之間的孩子,非常期盼和爸爸媽媽一起相處的時光,因此在家中營造一種快樂的生活氣氛將有助於安定孩子的情緒,所以爸媽不妨儘量增加與孩子一起快樂遊玩的機會。玩耍之間,孩子經常會出現一些撒嬌的行為,也請爸媽給予孩子溫暖的回應,如果怕會因此寵壞孩子而拒絕孩子的話,將會導致孩子情緒上的不安。 至於「寵壞」的情況,通常是指照著孩子的任何意思給予吃的、喝的或者玩具之類的物質需求,像這樣的要求應該明白地給予回絕;但是身體上的撒嬌需求,就不妨充分地回應滿足孩子。反過來說,如果孩子很少依偎爸媽,向爸媽撒嬌的話,那麼這種沒有身體撒嬌需求的孩子,和爸媽之間會缺乏親子的感情聯繫,因此父母一定要儘量抽空和孩子一起玩、陪孩子一起入睡。 另一方面,生活習慣的訓練在這個年齡層也是急不得的事,如果過於急著訓練孩子,通常不會獲得孩子的服從遵守,所以父母責罵孩子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使得親子之間的感情出現裂痕。而在嚴格的管教下,或許某些孩子會確實地遵守父母的指示,但這充其量只是害怕被父母責罵所裝出來的樣子罷了,這樣的孩子,心靈會逐漸變得冷漠。 此外,管教的教育方式往往會把孩子框入某個固定的類型,而這樣的類型一旦被父母稱讚為「好孩子」之後,孩子從此將付出許多心力只為了達到父母心中「好孩子」的樣子。但是,非常遵守規矩禮貌的孩子,心底其實深處暗藏著抗拒的情緒,因為生活中行駛原本內在活力的意願早已受到扼殺。進入青春期,當他開始思索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之後,所有的情緒就此爆發開來,甚至會出現家庭暴力的行為。 像個跟屁蟲般的孩子心 像個跟屁蟲一樣,媽媽走到哪裡就跟到哪裡的行為,也是這個年齡的特徵。尤其是孩子曾經有看丟媽媽的經驗時,想必會更緊緊地跟著媽媽的行動吧!例如當媽媽和孩子一起在房間裡面,孩子正在聚精會神玩玩具,而媽媽也在一旁織毛線或做其他的事情,所以沒有注意到媽媽突然去上廁所或到外面丟垃圾,等到孩子發覺剛剛明明在身邊的媽媽已經不見蹤影時,他的不安將會升到最高點。有了這種經驗之後,孩子的心中會常常擔心媽媽是不是又會突然不見,於是就會「媽媽!媽媽!」地到處喊個不停。 如果媽媽以「吵死了」來責備孩子的話,等於漠視孩子的情緒,因此媽媽不妨輕聲安撫孩子,也要記得經常給予孩子親密的擁抱,在不斷的安撫和擁抱中,相信孩子這種跟屁蟲的行為將會逐漸緩和。其實,這種緊跟媽媽的行為,正是一種與媽媽之間有著緊密情感聯繫的證明,如果妳的孩子看不到媽媽的蹤影也沒有什麼反應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那是孩子學會獨立的緣故;相反的,妳應該思考與孩子之間的心靈聯繫是否出了問題,而且也必須重新檢討之前的養育方式。因此,請儘量多陪伴孩子一起入睡和玩耍,如此一來,便可以期待一個怕生又可愛的跟屁蟲了。 一歲到一歲半孩子的特徵 ◆靜不下來總是到處亂跑

媽媽不要我了?5招輕鬆化解老大情結

2007年01月24日
公開
43

第二個孩子出生,往往造成爸爸媽媽把注意力集中在新生兒,而忽略了老大也需要被關愛的事實,使他產生嫉妒的心理。面對這種狀況,爸爸媽媽應如何做適當的處理? 文�施名玥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 面對老大對新生兒出現的「老大情結」,有些爸爸媽媽會選擇置之不理!但惡性循環的結果,可能會加重老大的情緒,出現傷害新生兒,或退化的行為(與新生兒同齡的舉止表現),更嚴重的,也可能使他罹患憂鬱症!其實,孩子要的不多,只有大人的關愛。 大寶貝吃醋為哪樁? 1∼2歲的寶寶,認知發展還在自我的階段,因此,當他看到媽媽在照顧別人時,就覺得媽媽被佔有,就會不照顧我了!他可能會吸吮大拇指,玩弄頭髮到大哭大喊,希望媽媽注意他;在他的小小世界裡甚至連結到絕望的想法:「我要被拋棄,不再被愛了!」,所以爸爸媽媽要不斷地向他保證:「雖然弟弟(妹妹)出生了,但是我們還是很愛你!」 雖然嫉妒是正常的情緒,但是大人還是要善用方法,將此負面情緒導向正面,否則可能不良的影響會愈來愈深。 嫉妒的4種負面影響: 1.缺乏同理和分享能力,影響人際關係。 2.自尊心和虛榮心日漸高漲。 3.易有強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心胸,處於競爭與比較的心態學習成長。 4.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周遭事物的關心。 避免寶寶嫉妒 現代的優質教育,並非只講究智能的提升,還有更重要的,情緒高EQ的養成,爸爸媽媽注意孩子的情緒,以同理心做溝通,才能使孩子快樂地成長。 招式1.懷孕時期 運用認知的方式,告訴寶寶:「弟弟(妹妹)要來臨囉!」媽媽可以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內容關於一個哥哥或姐姐,如何迎接新生兒的到來。這是投射性的測試,幫助寶寶迎接弟弟(妹妹)的來臨。 【你可以怎麼做】 1. 媽媽可以問寶寶開放式的問題:「你覺得故事中的哥哥(姐姐),對於弟弟(妹妹)要出生的感覺是什麼呢?」讓寶寶自由地談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了解他的內心世界。 2. 如果寶寶出現負面的情緒:「喔!那這樣哥哥(姐姐)以後會很辛苦,因為媽媽就會變成弟弟(妹妹)的了!」此時可以對寶寶表達同理及了解的感覺,適時地溝通、處理及開導。 招式2.新生兒彌月 很多親朋好友會來探視和祝賀,並且帶一些禮物給媽媽和新生兒,這時很重要的是,不要忘記也送哥哥(姐姐)一份禮物喔!否則他會感覺到明顯地落差、被忽略,而產生重重的失落感! 招式3.新生兒出生之後 爸爸媽媽忙於照顧新生兒,很容易將哥哥(姐姐)忽略了喔! 【你可以怎麼做】 爸爸媽媽可以請哥哥(姐姐)也來照顧弟弟(妹妹),派給他簡單、可達成的小任務,如:幫忙拿或丟尿片等,讓他也進入照顧弟弟(妹妹)的過程中,覺得自己是個被肯定的小幫手,可緩解他被競爭的感覺。 招式4.撥出特別時光 如果妳發現寶寶的「老大情結」較為嚴重,也許需要特別花時間單獨陪他,因為爸爸媽媽可能將許多時間投注在新生兒的照顧上,較忽略照顧大的,使他感到難過、不被關愛。 【你可以怎麼做】 1. 可以每天花十分鐘的時間,當作是親子間的特別時光,告訴他:「媽媽之前花很多時間照顧弟弟(妹妹),但是這十分鐘是完全屬於你的,你要做什麼事,媽媽都會陪你做。」 2. 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妳可以發現,孩子的情緒會比較穩定,他會覺得雖然媽媽平時很忙,但自己還是擁有特別的時間,享受爸爸媽媽的愛。 招式5.禁用比較法與責備 「你已經是哥哥(姐姐)了,怎麼還會嫉妒弟弟(妹妹)?你好丟臉喔!」爸爸媽媽對寶寶說出這句話時,表面看來效果不錯,但其實背後的衝擊是很大的,不但會讓寶寶感到難過和反感(因不被人喜歡),嫉妒心依然存在,使他心中不滿、不平的情緒更盛。 【你可以怎麼做】 1. 當爸爸媽媽發現寶寶有嫉妒的情緒時,不要急於責備,應先同理他的感受,安慰他:「我們知道你很難過!」畢竟嫉妒是人類正常的情緒;再與他一起討論該怎麼去面對和處理。 2. 另外,爸爸媽媽平時就要盡量做到公平性,一般大人都會認為哥哥(姐姐)一定要禮讓弟弟(妹妹),這會讓哥哥(姐姐)感到委屈,沒有被同理。爸爸媽媽還是要適時地注意哥哥(姐姐)的感受,多注意他的情緒變化,不要以大人的方式和想法,去要求一個小孩。

寶寶好體質 換季期少罹病

2007年01月23日
公開
47

本文作者/李建勳小兒科院長 李建勳醫師 前台北榮總兒童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兒科專科醫師 本文出處/健康物語月刊2005年3月號 把握1-3歲幼兒免疫力養成期 每到換季時節,小兒科診所往往排滿攜兒抱子的憂心家長,尤其是春季初期,因天氣變化莫測,冷熱落差劇烈,體質弱的嬰幼兒往往不堪其負荷而大小病不斷。嬰幼兒在五、六個月大時,體內多保有來自母體的天然抗體,這些抗體就像是防病護罩一樣,為他們抵擋了不少外來的汙染與感染。不過五個月至一歲之間,因嬰幼兒體內的母體抗體已逐漸耗盡,而自身的免疫系統又尚未成熟,所以媽媽們會發現,寶寶越長大,可能反而越容易生病,這種對氣候變化及流行疾病的敏感將持續到三歲,直到免疫系統發育成熟為止,換句話說,這段「免疫力養成期」亦是嬰幼兒最佳的體質養成時期,只要媽媽們多投注心思與照顧,寶寶就能比別人更頭好壯壯! 健康腸胃是好體質的關鍵 寶寶的腸胃功能是否健康良好,是影響體質的首要關鍵。經常性腹瀉或便秘的小孩,多半會因腸胃無法吸收完整營養,而顯得面色不佳,沒有健康孩童該有的飽滿紅潤,在發育上也會不全,如個頭比同齡嬌小且偏瘦。吃母乳長大的寶寶,之所以能少病又健壯,主要來自母乳中多種珍貴的益生菌,這些存在人體內的天然益菌,對於身體免疫力的調節及營養素的吸收非常有幫助,其中又以「比菲德氏益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Bb12)在寶寶的腸道內最具優勢,能通過消化道的嚴格考驗,有效調整消化道之酸鹼值,改變寶寶體內的菌叢生態,讓體內的環境更適於益菌之發展,維持消化道機能,讓寶寶對於營養的吸收更進一步。斷乳後幼兒若無法從他處補充有益菌,則原本健康的腸道易被壞菌佔據,從而破 壞寶寶消化吸收的機能。 挑選補充活性益菌的奶粉較佳 目前已有相關研究,針對嬰幼兒食用添加益生菌之配方奶粉及無添加之配方奶粉做比照。結果發現,富含比菲德氏益菌酸性配方的嬰幼兒奶粉,雖不能讓寶寶完全免於腹瀉,卻能減少腹瀉再次發生的機率,寶寶平均腹瀉的天數大為減少。另一項實驗結果則發現,有喝比菲德氏益菌和乳酸菌配方補充配方的寶寶,輪狀病毒的出現降低了四倍。因此持續吸收活性益菌配方,有助於預防小兒腹瀉疾病和濾過性病毒的發生,並且降低腹瀉發生率,並刺激腸道的IgA抗輪狀病毒的產生,形成身體的天然保護屏障,讓寶寶消化吸收更好,自然擁有強健好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