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蓁 女馬

日期

#Tag

好文分享

2007年09月30日
公開
34

最近去拜訪了朋友, 當我們都坐在朋友家的後院吃東西聊天時, 他們的大女兒回家了。 大女兒今年 18 歲, 已經不住在家裡了。 她跟著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進來,兩個人手上都各有一枝煙。 穿著很新潮,露著小肚子,後面露出腰的部份還有一個刺青。 那個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 。 兩個人互相竊竊私語,有說有笑,但對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這讓我蠻感慨的, 我突然領悟到一件事, 那就是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限」的 我第一次見到這女孩時,她才8歲,跟我老大一樣大 ,10年前我去她家時, 她可以在短短時間內,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圖,都一模一樣的畫出來。 一個外國小女孩,居然可以把「日本清泉清酒」和酒牌上的櫻花,三兩下就輕鬆的描繪出來。 我好驚訝,自從那次以後,我經常慫恿她的父母帶她去拜師學藝。 但他們永遠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來搪塞我。 奇怪的是她的父母一面搪塞我,卻又可以一面的跟我炫耀她女兒最近又畫了甚麼。 突然驚覺10年過的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現在已經是 10 年後了。 我不認為她的父母現在有資格去批評他們的女兒, 因為一直以來,她的父母只顧著自己,從沒重視過她的教育問題。 現在才想教育已經不可能了,理由很簡單, 那就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經「過期」了。 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限期」內也沒努力過。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 父母的「有效限期」就快到了。 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 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 「過期」 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十年前來的有效了。 要認知「收手」和「承受」的事實 。 我突然很感嘆,我告訴我自己, 我必須要在黃金時期 內幫我的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 因為時間真的過的很快,一轉眼就過了。 我不想將來只有嘆氣,搖頭的份。 是呀!父母都是有「有效限期」的。 目送....龍應台 華安上小學的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 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 大小的果子, 枝枒因為負重而沈沈 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 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 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 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 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裡, 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 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 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 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 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 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 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 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乎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 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 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我的車。 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 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 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 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 一會兒公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 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只郵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 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 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 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 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 頭伸出來 說: 「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 直到車子 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 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 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 垂到胸口。 有一次 ,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 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 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沈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 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 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 深深、深深 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 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 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正確幫寶寶戒尿布-----轉貼分享

2007年09月29日
公開
17

訓練寶寶如廁,絕非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務,除了要考慮寶寶的發展是否適合之外,照顧者也要提供一個舒適愉快的如廁環境,當然,適度的鼓勵與讚美也是如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謝雅蕙 指導老師�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 參考資料�《跟尿布說拜拜.幼兒的大小便訓練》台灣麥克出版.《新手父母的2歲孩子》.信誼出版 寶寶ready.訓練才開始 美國小兒科醫師貝瑞布列茲頓,曾觀察2,000名小朋友發現,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等待寶寶具備足夠的條件之後,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則寶寶抗拒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 6大徵兆,寶寶ready go! 徵兆1:寶寶一天當中至少有2個鐘頭以上尿片是乾的。 徵兆2: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有發現,寶寶在玩的時候會突然停下來大小便, 這就表示寶寶已察覺自己的身體正準備要大便或小便了。 徵兆3:當寶寶能瞭解並遵守簡單的命令時,或者是有時候寶寶會表現給妳, 尿片濕了的訊息。 徵兆4:當寶寶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如:想要刷牙或使用刀叉……)。 徵兆5:寶寶可以持續3∼5分鐘的時間乖乖坐在小椅子上聽妳講話或說故事。 徵兆6:寶寶情緒平穩,不是處於情緒大幅起伏的階段。 破解迷思.如廁延後有原因! 1997年,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醫學院針對健康的學步兒進行一項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寶寶學會上廁所的年紀有延後的現象。這個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以下3點會導致寶寶如廁成功的年齡隨之延後。 如廁延後的3因子 1.紙尿片的發明:幫助照顧者在換洗尿片與清洗大小便的麻煩減到最低。 2.如廁地點不固定:雙薪家庭的增加,使得現在的寶寶,白天當父母親上班時就是由保母或長輩照顧,到了晚上才由父母親接回,寶寶可能不是一整天在家,就沒有一個固定且熟悉的地方,可以讓寶寶學習如廁。 3.家庭人數減少: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使得寶寶缺乏可模仿與學習的兄姊,如此一來,寶寶缺乏可模仿的對象,也就會延後寶寶如廁的時間。 開始訓練的第1階段 當妳發現,寶寶有以上6個徵兆占了大部分時,就代表著妳將可以開始準備訓練寶寶如廁。不過,當寶寶準備好時,妳也應該確定至少可以有幾個星期穩定又規律的生活,可以訓練寶寶如廁,這樣將可提高效果。 1.選對穩定時機.增進學習效果 盡量避免在家庭生活會出現大變動時訓練寶寶如廁。由於如廁訓練期間,寶寶必須學習並且習慣新的生活模式,所以當他可以不必一再調整自己,以適應不同的環境、不規律的時間、不一樣的人時,他的學習效果會比較好。 【tips】:對於平常忙於工作的父母親而言,可以把握度長假的時光,訓練寶寶如廁,因為此時大家都處於輕鬆的心情,寶寶如廁成功的機率也將會增加。 2.訓練坐小馬桶 小馬桶寶寶坐起來是否舒服,可以觀察寶寶坐下去之後雙腳是否能踩到地板。小馬桶坐得是否舒適,對於寶寶如廁的成功率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tips】: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認為,因為有便意,帶著寶寶坐在馬桶上,可以幫助寶寶將大小便與馬桶輕易地做連結,讓寶寶知道,有便意時就可以蹲坐在馬桶上。 開始訓練的第2階段 如廁訓練是一項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計畫,特別著重於親子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如廁訓練並不求「快」,目的是要訓練寶寶獨立,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 1.固定時間坐馬桶 盡量選擇輕鬆的時段(如:用餐後、上午10點多、午睡起來或是洗澡前……),無論選擇哪一個時段,都應要讓寶寶感覺到坐在小馬桶上是很自在、愉快的。 【tips】:若寶寶對於每天蹲坐小馬桶沒有多大的興趣時,照顧者或父母親可以先暫定1、2個星期,每一次坐小馬桶的時間也不要太長,而且最好也避開寶寶正專心於一項遊戲的時候。 2.把握如廁的絕佳時機 抓住寶寶想要大小便的時機,對於訓練寶寶如廁可是一大助力。例如:當寶寶早晨起床或是午睡起來時,尿片是乾的,這就是帶寶寶去坐小馬桶的絕佳時機。 【tips】:在如廁訓練中,父母親的鼓勵與讚美相當重要,可以讓寶寶有自信心與成就感。 3.不包尿片訓練法 為了讓寶寶可以迅速坐在小馬桶大小便,不包尿片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不過,要讓寶寶穿著方便穿脫的衣褲。一旦不包尿片,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約2個鐘頭)提醒寶寶去坐小馬桶,提醒寶寶如廁的目的,是要幫助寶寶建立成就感。 【tips】:如果妳必須常常催促寶寶蹲坐小馬桶,或是寶寶拒絕聽從一切的提醒,這個時候,不妨就先暫停如廁訓練,就先順應寶寶的發展,待寶寶有意願時再開始。 4.適度的讚美 讚美對於寶寶學習如廁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適度的讚美可以讓寶寶覺得,他會坐馬桶是一件很棒、很能幹的事。鄭世儀所長指出,充分的讚美,對培養寶寶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是有相當大的助益。 【tips】: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以緩慢穩定的步伐一步步地幫助寶寶學會自己上廁所,是一件比較省事又省時間,又可以培養寶寶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如廁小幫手 上班族父母如何訓練寶寶如廁 1.保持生活的規律:寶寶若是知道每天的生活節奏都是一樣的,並且都在他的預期之內的話,對於寶寶如廁的訓練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2.訓練寶寶一早先如廁:當如廁訓練正式展開後,第一次練習坐馬桶最理想的時間,就是早晨起床解開尿片之後。當寶寶了解早晨起床後要先上完廁所,才能開始一整天的活動時,如廁訓練的成功率也會因此提高。 3.把握晚上重聚的時間:接回寶寶後,可以先陪伴寶寶15分鐘,安撫好寶寶的情緒,再找出適當的時間讓寶寶蹲坐馬桶。 4.週末也是訓練如廁的好時機:週末假期是大家身心較為輕鬆的時光,假如寶寶發現,週末在家蹲坐馬桶能贏得父母更多正面且沒有壓力的關注,就能更早幫助寶寶達到如廁成功的目標。 【專家開講】 訓練如廁.父母應知道的4件事 鄭世儀所長根據多年的實務經驗以及理論基礎,認為當父母親與照顧者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有以下5點,是需要知道的。 1.「大便」對寶寶的意義: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幫助寶寶將馬桶與大便之間做個連結,也就是當寶寶有大小便的需要時,就可以帶著寶寶坐上馬桶,讓寶寶瞭解,馬桶與大便之間的關聯性。 2.家長應陪伴孩子成長:鄭世儀所長強調,在寶寶如廁訓練的過程中,家長應要懂得陪伴孩子走過這段訓練的過程,並且與寶寶一同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當寶寶已經學會如廁,但是偶爾還是會尿濕褲子或尿床,家長就應帶著寶寶一起收拾,並且去深入瞭解原因(如:正專注於一個有趣的遊戲、寶寶2歲前的括約肌還沒發展成熟的生理因素……)。 3.馬桶的選擇:鄭世儀所長指出,根據經驗,大多數父母親使用寶寶便盆的時間較短,當寶寶長大,隨著自主力的增強,很快就會不想使用小馬桶,因此,可以利用坊間販售的小型馬桶蓋或是在馬桶前擺放凳子,不但具實用性也省了一筆花費。 4.大寶寶的退化問題:當家有新生兒來臨時,較年長的寶寶會以尿濕褲子或是發脾氣的方式來引起父母親的注意。這個時候,父母親應讓寶寶了解父母親仍然很愛他、重視他,以解決寶寶的退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