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碧馬麻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造成我們痛苦的,並非事情本身, 而是對問題的想法。』

好文~孩子什麼時候變壞

2013年12月13日
好文~孩子什麼時候變壞_img_1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沒有人天生就想變壞,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認定『我就是壞小孩』?
應該是從『沒有人記得他的好』和『不再期待他可以變好』。」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只親眼看過老師打學生的例子。師生互毆,只在國
中聽過隔壁班有發生這樣的事,沒親眼看過,或者,曾在網路上看過類
似影片。

不過,我能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不完全跟我的輔導經驗有關,
那是我曾經短暫地,到偏鄉代英文課的經驗。

上課的時候,國小的孩子互相聊天,完全不想上課,只想閒扯,三字經
掛嘴邊。東西在天空中飛來飛去,還會順手摸走我的隨身文具,完全沒
把老師放在眼裡。我的身分,短暫代課,也沒所謂建立關係可言,又怕
趕不上進度,於是在慌亂中草草下課,當時我研究所。

孩子們別說不聽話,別說不把我當老師,連基本對人的尊重都沒有!

我猜測,如果關係沒建立,那在這樣的班級上課,師生之間的「肢體互
動」,恐怕不是奇怪的事。因為聽其他老師說起,在那裡的家庭,放棄
孩子,幾天一次大打罵,都不是奇怪的事情。

然而,我能理解,但無法諒解。

因為孩子們的遭遇,我曾經花了不少功夫,研究幾個嚴重體罰的例子。
說到底,就是一時情緒失控,如同這篇文章所提到的狀況。

我曾經在演講的時候,跟老師們報告,情緒管理,可以保護自己。制度
逼人,社會環境艱困,讓一些老師失去了熱情,甚至因為學生的狀況,
而傷了身體與心理。我曾聽某些老師提起,學校幾大天王的惡行惡狀,
語氣聽起來像有深仇大恨一樣。

我在軍隊裡面,輔導有重大犯行的弟兄,最後我都不能肯定,哪一句是
真話。我幫助的孩子,有些會一直來碰我上課的東西,甚至關掉我正在
上課的電腦。

我當然沒老師們那麼多的教學時間,但是我的經驗告訴我,用情緒碰撞
情緒,那是種角力的過程,而不是幫助人、輔導人的過程。就算在情緒
角力賽中勝出,或許有小小的成就感,但長久如此,會換來身心俱疲。

在碰到對方非常頑劣、難以教化的時候,肯定他的努力,保持對他的正
面期待,會比指責、矯正、處罰,還要能建立關係,還要能產生效果。
困擾行為背後的成因,常常錯綜複雜,要撼動需要大費力氣。但良好行
為的建立,就是一件一件慢慢累積,良好行為多了,孩子的困難就相對
少了。這時候,想要根本解決困擾行為,也容易些。

從正面看人,除了建立關係,和諧人際,還能修養自己的情緒。正向情
緒能鼓動動機,讓自己更容易保持熱情。

很多時候,我們沒辦法代替家長的角色,去讓孩子翻轉改變。很多時候,
我們自己也得到了過多的批評指責,少了許多珍惜感謝。很多時候,制
度給我們的,是壓力而不是支持。很多時候,我們也深感無奈,自己也
需要被輔導、被體諒…

把界線設定好,先求保護好自己的情緒,那不是放棄,而是在我們能力
所及的範圍,付出熱情。然後,我們才能預防自己,不會情緒一下子失
控,而做出讓大家都遺憾的事情。

感謝楊老師的文章,讓我們共同學習。



-------------------------------------------

【中時電子報 楊傳峰】

師生互毆

實習時,曾發生一件讓我記憶深刻的事情。

有一個班級時常鬧事,有次送公文路過,看到他們的上課情況,只有教
室前面的同學是專心的,中間的睡覺,後面的打鬧,甚至有走動的情況。
雖然只是匆匆一瞥,這一幕卻讓我難過許久。終於,我有機會到他們班
上課,上課後十分鐘左右學生開始蠢蠢欲動,而且在我轉身板書時,居
然有人動起干戈。

教務組長把肇事的學生叫到教室外,一陣慌亂之後,學生竟然回到教室
抓起椅子要砸組長,我連忙把他抱住,不讓他有機會將手中的椅子甩出
去。組長一時火冒三丈,失去理智,與學生拳腳相向。學生掙脫跑出教
室,揚言要去找棍子之類的東西,這時我也追了出去,把他拉住,同時
要求組長別再靠近。

這件事情在隔天泛起更大的漣漪,因為家長堅持要告組長,他們不甘心
學生在學校受到傷害。學校為了平息家長的怒火,帶著組長去學生家裡
致歉,好不容易才讓這件衝突事件落幕。

風波過後,其實沒有人是贏家,老師低聲下氣免去了一場官司,家長贏
得道歉卻失去了一個願意用熱血獻身教育的老師。那位組長跟我說:
「明年一定要調離這個學校。」他抽著菸,口氣十分堅決,帶著些許無
奈,我不知該說什麼,但知道他受了很重的傷。

如果家長只願意在發生大事後才配合學校,那麼最後的輸家一定是孩子
和家長。這次事件老師固然有錯,但學生怎麼可以全身而退?難道不該
為自己的暴力行為負起責任嗎?

這個學生又是什麼時候變成令人頭疼的人物?孩子不是突然說放棄自己
就放棄,行為偏差是一段時間的醞釀,但家長注意到了嗎?

沒有人天生就想變壞,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認定「我就是壞小孩」?
應該是從「沒有人記得他的好」和「不再期待他可以變好」。




***************************


『用情緒碰撞情緒,那是種角力的過程,
而不是幫助人、輔導人的過程。』
洪老師的這段話...我認同的不能再多了!!

昨天下午孩子們上直排輪課時
在時間快結束前...有了突發狀況...
聽其他在場家長們轉述..
說是有位家長帶著孩子要打籃球..
教練和他們商量..是否可以遲些再打..
要不孩子們在場上練習...
雙方都容易受傷及被影響....

家長不願配合..還說了學校是公共場所..
每個人都有使用的權利和自由...
旁邊另一位在等著接孩子下課的家長聽了
很不高興的..也上前理論..
結果,兩人一言不合...
竟然當場大打出手~~(?�皿�)

帶我們班的男教練見狀..
趕緊前往斡旋..協調處理....
女教練則負責讓孩子們整隊..脫卸裝備下課
沒多久...便見著警員前往瞭解及處置...

一旁的家長及孩子們聽聞這樣的狀況...
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

「都快下課了...要打球也不差這一點時間呀..
不能先配合一下嘛!?」家長們說

「導護老師有在升旗時宣佈過啊...
禮拜四3:40~5:30..是直排輪上課時間
不准在籃球場打球的...」孩子們說

「你們知道...是誰和他爸爸要打籃球的嗎?? 」
有孩子好奇的追問

馬麻我心中不禁想著....
這位父親在孩子面前..真是做了壞示範哪~~(>﹏<)

或許..這是他們珍貴..難得的親子時間
先是因為對學校作息的不了解..
後又因為自己情緒控管不佳..惹了是非

原本或許是想捍衛自己和孩子的權利
最後卻反讓孩子成為其他人議論的對象...

別看孩子們小....是非道理....
他們懂得的可不比大人還少
在他們小小的心裡..也很明白清楚的知道
不是講話大聲...拳頭硬就是贏家~~(ˇ�ˇ)

末了..當我們要離開學校時..
有孩子跑來交相報告..
唸了那打籃球男孩的名字...

衝動的父親..以為能幫孩子爭來公理正義..
卻沒料到...
此舉反而可能陷孩子成”眾矢之的”~~(ˇ�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