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onnie&Phoebe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爬得好才能走得好

2007年08月13日
公開
22

爬得好才能走得好 文�張振芬 採訪諮詢�邱南昌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 8個月大的萱萱很喜歡到處爬,還會抓起地上的東西就吃,連忙把她抱進學步車內是奶奶的緊急處理方式,但是限制孩子爬,對以後走路的發展並不好,媽媽想趕緊找個方法告訴婆婆。 發展小百科 匐匍前進→學會手腳交互向前→維持身體平衡→順利爬行 6、7個月的寶寶開始會用肚子貼地,像毛毛蟲似地匍匐前進,有的寶寶還會以手肘頂地拖著身體前進。剛開始爬行時,常會倒退爬,或在原地打轉,那是因為寶寶還未能掌握腦和肌肉的協調性,也還沒有方向感。但慢慢地就學會手腳交互向前,以維持身體平衡,大約9∼10個月的寶寶就可以熟練的在家裡四處亂爬了。 學步車影響大動作發展 許多家長擔心地板髒,怕孩子抓地上的東西吃,於是讓寶寶坐在學步車或遊戲床裡,既安心又可以做些家事,但是這樣對孩子的發展好嗎? 邱南昌醫師指出,有些家長為了方便,將還不會坐的寶寶放在學步車裡,結果寶寶整個身體縮彎成「一坨」在車內,沒有機會運用身體的力量學習坐穩,以及減少孩子學習爬行的機會與訓練,嚴重影響孩子的大動作發展。 此外,有些家長還怕地上髒,調高學步車,讓寶寶的雙腳不沾到髒東西,而孩子則會以踮腳的方式來搆著地板、四處走動,影響腳跟與小腿之間的阿奇里斯肌腱的發育,造成踮腳走路的姿勢。家長切勿貪圖方便,而讓寶寶坐螃蟹車,只要將地板清潔乾淨,設一個安全的區域,孩子就能安全自在的學習爬,奠定良好的大動作發展。 爬,奠定走路的基礎 看著萱萱自由自在的在地板上爬,還不時抬起頭來跟媽媽笑,媽媽也跟著心情開朗了起來。雖然初學爬的時候,萱萱的動作很笨拙,手腳僵硬、協調能力也很差,常常小臉啪噠著地,小身子貼倒在地上,但是這些挫折都不會阻擋她爬行的樂趣。 爬行不僅可以加強寶寶頭部、軀幹、腰部、手臂、腿部的力量,奠定以後走路的良好基礎,寶寶的手掌也可因爬行四處探索時,增加觸覺辨別能力,提升精細動作的協調能力,並能增加寶寶的學習能力和成就感。 不要小看幼兒的爬行動作,這可是需要大腦皮質對手和腳上許多肌肉做複雜的協調和控制,這個歷程是漸進式的,由肩膀、手臂到腿和腳,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發展里程碑。 跳過爬行階段的孩子 孩子跳過爬行階段,對發展有什麼害處? 美國研究發現,墨西哥因為天氣炎熱、經濟落後,一般家庭沒有適當的地方讓幼兒爬行,當地的小孩大多在吊床上度過幼兒期,導致他們的大動作發展,比美國孩子落後許多。 這些沒有經過爬行階段的孩子,雖然後來還是會走路,但是主掌走路的基礎神經肌肉,沒有經過爬行的磨練,肢體大動作無法純熟,容易造成日後平衡不良、走路不穩或容易摔倒的情形。 給寶寶一個優質的爬行空間 寶寶開始會爬時,提供一個乾淨、安全的空間是非常重要的,爸媽需先檢視家中的環境,才能讓寶寶爬得更安心。 Step1 先蹲下來,用寶寶的角度來檢查家中的環境和家具、裝潢布置,是否乾淨、安全。 Step2 幫電線插座套上安全防護蓋,妥善收拾好雜亂的電線,不要讓幼兒拉扯玩弄。 Step3 徹底檢查地板上、低矮櫃上,是否有可能被寶寶撿食的物品?例如:小釦子、小物件要隨時撿起。藥品、殺蟲劑、清潔劑都要放在寶寶拿不到的高處,並將櫃子上鎖,樓梯口也需設置柵欄,以免發生危險。 爬行遊戲好好玩3 Tips 當寶寶熱衷於爬行時,爸媽可以適時引導,提升練習爬行的興趣。雖然說爬行是幼兒重要的發展階段,但每個幼兒發展的順序和快慢都不相同,大多數的幼兒先會爬才會站,但也有的寶寶是先學會站,再回過來學爬,寶寶想站,就表示他手臂和膝蓋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壯,可以靠自己的四肢扶著東西站起來,爸媽不要因此而過度擔心。 Tips1 當寶寶還只會坐著或趴著時,可以用他喜歡的玩具吸引他改變姿勢、向前移動身體。 Tips2 當他開始向前爬行時,誘導他向後轉身爬回來。 Tips3 到寬闊的沙灘、或在軟軟草地鋪上墊毯,讓他爬一段遠距離,可訓練他爬行的能力。 (轉載自PChome ePaper 電子報)

♥╮爬行好處多多╭♥

2007年08月12日
公開
23

♥╮爬行好處多多╭♥ 物理治療師 江長奇 爬行在寶寶的動作與知能發展占著蠻重要的地位,在爬行的過程中除了手腳接觸地面得到不同地面給予四肢不同的觸覺刺激,同時四肢與軀幹亦需有足夠的肌力發展對抗寶寶自身的體重。對認知而言,爬行是寶寶身體有能力自主且準確移動的第一種方式,也是寶寶開拓視野的第一步,對於寶寶的認知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寶寶的爬行中,由於需要手腳合作才能將身體往前移動,藉此大量練習手腳協調運動,而在爬行時的心肺消耗是翻滾時所需消耗一倍以上,可以增加心肺耐受力,以期達到未來站立及快走時所需的心肺需求。 寶寶七個月時會先學會獨立坐在地上,對周遭物體有興趣時會將身體轉為移向物體,因為手支撐力量不足會轉成趴在地上抬頭直視物體,以手抓地的方式企圖將身體移向物體這是寶寶開始學爬的第一步,但是因為手腳力氣不足,因此會看到寶寶空晃手腳身體卻無法前進,到七個月半時開始發展爬行,通常一開始因為是大腿貼地,所以大腿收縮時身體會後退,加上手臂伸直的力氣發展較早,因此一開始爬行通常會先向後爬,之後等到手腳有足夠的推力時再往前爬。早期寶寶爬的方式是肚子貼地採匍匐前進,等到身體軀幹有足夠的力氣支撐身體重量且手腳可以一同將身體撐起時才開始採取肚子離地的爬行方式。 每個寶寶開始爬行的時間不一致,有的比較早有的比較晚,通常六到十個月開始爬行是可以接受時間範圍,有些寶寶在學習站立之前並不經過爬行的階段,而選擇直接站立,這也是容許的生長歷程,有些家長認為寶寶不經過爬行會對未來造成不良的影響,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這兩者有相關性,但是不否認的爬行對寶寶的感覺動作與認知發展有助益,如果寶寶不排斥爬行的動作是可以多鼓勵寶寶在站之前多爬行。 在此提供幾點原則讓家長鼓勵寶寶進行爬行運動: 不要太急迫讓寶寶進行爬行運動,先觀察寶寶的頭部控制是否成熟趴著時是否會以手肘撐地觀察周圍,對好奇的物體是否會想以雙手擺動企圖前進。 不要強迫性押著寶寶趴下,並推他向前進,這樣會令寶寶引起不舒服的感覺,應多以玩具誘導,將玩具漸漸遠離寶寶身邊,讓寶寶企圖以手腳擺動接近物體。 剛開始學爬行運動時,寶寶因為腳的力氣較為不足,因此爸媽可以將手掌貼近寶寶的手掌,跟著寶寶出力的節奏在寶寶腳一蹬時跟著出力輕輕從出力的腳推寶寶一把,讓寶寶瞭解這樣的出力方式是可以讓身體前進。 在寶寶願意爬行時進行爬行運動,當寶寶感覺累時就給予休息,不要勉強,尤其在剛學習爬行運動時。 可以分段跟寶寶進行爬行訓練,每次10~20分鐘,每天進行四次,一邊玩遊戲一邊進行。 爬行運動可以給予寶寶感覺刺激、肢體動作學習與增進認知發展,但是不是每一個寶寶都必須經過爬行才會站立,家長不可著急或急迫,每個寶寶都有其獨特性,務必在寶寶願意的情形

給「愛」的方式

2007年08月10日
公開
23

我先申明ㄛ,我不是不識好歹啦∼∼ 我真的知道我媽是真的很愛我唷∼∼∼∼ 小時候,因為我媽要工作,所以把我託給外婆帶。 這沒什麼,很多小孩都是給阿公阿媽 不然就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呀∼∼ 一直到我國中畢業,才真正跟我媽生活在一起… 不知道是不是有彌補的心理, 總覺得我媽給我的愛是氾濫的, 知道我愛吃壽司和炸蝦, 家裡的餐桌永遠都會出現壽司+炸蝦, 一直到我吃到想吐, 才趕緊向我媽反應… 跟她逛街說想買一個包包, 過幾天她給了我快十個包包, (我很想說的是:她選的不一定是我喜歡的!!)  我媽好像很愛這種給愛的方式, 一直到我嫁人還是一樣… 心血來潮的訂了一盒香腸,不然就是一箱水梨, 就送來了! 其實我們家加小Bonnie只有三口人, 來不及吃就… 常常放到爛掉…最後丟掉… 我們真的不是故意的, 真的是吃不完呀… 有時三、四個人慶祝生日, 買了十吋的蛋糕, 我知道她的心態, 就是寧願太多也不要讓我不夠吃! 但~~~~吃不完又要丟掉… 讓我想起非洲難民, 都沒得吃了,我們卻一直丟掉食物, 會不會怎麼樣咧… 我真的知道我媽很愛我, 但是… 不用給我這麼多, 我常感到負擔, 又不知如何說出口… 因為我知道她是充滿愛心的心態來對我的… 唉… 只能醬一直接受下去了,誰叫我是她的寶貝女兒呢? 我會給小Bonnie醬的感覺嗎? 希望不要! 還好我可以從小Bonnie Baby時期就帶她, 可以好好觀察她的喜好, 我要隨時警惕自己, 只要給她最適當的愛, 不要給她有負擔的愛才行呀~~~

態度

2007年08月09日
公開
26

因為黑人陳建州為台啤職籃宣傳創造出「態度」這兩個字, 他的宣傳台詞便是: 「沒有態度 等於沒有運動精神 球技再好也沒有用 今年把"態度"印在台啤的專屬t-shirt上面 為的就是要提醒球員自己以及大家 無論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 都要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 「態度」這兩個字頓時變成最ㄏㄤ的新名詞! 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態度」的問題, 是因為去一家常去的店家買東西, 老板娘跟我很熟, 因為她的孩子跟小Bonnie的年紀相仿, 所以每次去不免會多聊幾句, 但這次去那家店, 看到很多有趣的新商品, 我照例問老板娘, 這個跟這個加起來多少錢呢? 沒想到老板娘卻冷冷的回答: 上面有標價呀~~妳自己看! ㄟ∼∼有陣冷風吹過, 把我想買東西的熱情也澆熄啦∼∼ 可能我已把老板娘當作朋友一般, 所以希望她也能跟我一樣熱情的打招呼∼ 也或許她那天心情不好, 因此沒法子用好的態度面對客人, 嗯∼∼我想我還是會再觀察她一陣子, 雖然別的地方也有賣, 但也不是這麼急切的東西, 畢竟跟有博過感情的商店買東西, 心理也比較踏實, 這就是我的「態度」。 但∼∼ 如果還是這麼冷, 我想我會跟別的商家博感情去囉∼∼∼ 態度是一件奇妙的東西,它會產生神奇的力量。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實驗,證實了態度的魔力。 若干年前,羅伯特博士在哈佛大學主持一項為期六週老鼠通過迷陣吃乾酪的實驗,其對象是三組學生與三組老鼠。 他對第一組學生說:「你們太幸運了,因為你們將跟一群天才老鼠在一起。這群聰明的老鼠將迅速通過迷陣抵達終點,然後吃許多乾酪,所以你們必須多準備些乾酪放在終站。」 他對第二組學生說:「你們將跟一群普通的老鼠在一起。這群平庸的老鼠最後還是會通過迷障抵達終點,然後吃一些乾酪。因為牠們智能平平,所以期望不要太高。」 他對第三組學生說:「很抱歉,你們將跟一群笨老鼠在一起。這群笨老鼠的表現會很差,不太可能通過迷障到達終點,因此你們根本不用準備乾酪。」 六個星期之後,實驗結果出來了。天才老鼠迅速通過迷陣,很快就抵達終點;普通老鼠也到達終點,不過速度很慢;至於愚笨的老鼠,只有一隻通過迷障抵達終點。 有趣的是,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天才老鼠與笨老鼠,她們全都是同一窩的普通老鼠。這些老鼠之所以表現有天壤之別,完全是因為實驗的學生受了羅伯特博士的影響,對他們態度不同所產生的結果,學生們當然不懂老鼠的語言,然而老鼠知道學生對牠們的態度。 此一實驗證明了「態度」的神奇力量。 你用什麼態度去面對你的人生,你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感統問題�螃蟹車橫著走? 小心成感覺統合失調元兇 

2007年08月07日
公開
20

感統問題�螃蟹車橫著走? 小心成感覺統合失調元兇  2005/11/30 11:26 記者蔣文宜�專題報導 許多三代同堂,或是父母雙薪家庭,由於白日無法照顧小孩,因此多半會交由阿嬤等長輩照顧,一來為自己親人、二來又比較放心,不過卻時有所聞,老一輩阿嬤常會將孫仔放在螃蟹車,任其四處横走,也許只為圖個照顧方便,然而,小兒復健科醫師卻指出,在提早利用雙腳力量、缺少爬行的訓練之下,恐為造成日後感覺統合失調的元兇之一。 先來看看,為什麼螃蟹車壞處多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楊佩瑜說,雖然醫學上並沒有真正做過醫學實驗對照組研究,但是,不難想像當幾個月的小孩正興高采烈的進入探索期,如果卻受限於只能動手敲敲、用腳滑行的小空間裡,對小孩的發展絕對沒有好處可言。她並指出,有5成以上感覺統合異常的小孩,多半是爬得少的結果。 不過,職能治療師張旭鎧則指出,坐螃蟹車未必百分百的壞處,不過,要看家長動機正確與否,比如許多長輩動機在於讓幼兒提早學走路,可能會使得幼小身軀過早承受身體重量,加上雙腳骨骼尚未發育健全,則容易導致O型腿。 所以,張旭鎧提出若以「七坐八爬」作為成長判斷標準,那麼8個半月到9個月大,才比較適合坐螃蟹車,甚至也有骨科醫師認為,10個月之後再坐螃蟹車更好。張旭鎧提出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若寶寶雙腳碰觸地面時,有反抗力出現時,就表示已有足夠力氣,再坐螃蟹車會比較適當。 但是要坐螃蟹車也有前提喔!他說,對於已經在學走路的小孩,1次最好坐不超過半小時,也就是螃蟹車只是輔助學走路的工具,其他時間,則必須讓小孩多爬行,或坐著自己動手玩,訓練其爬高爬低等,至於,若是將小孩成天放置於螃蟹車或嬰兒床內,常常在狹窄空間活動,則會對其感覺統合發展造成扼殺可能。 愈來愈多人知道,爬行對於寶寶感統發展的重要性。張旭鎧說,醫學界也普遍肯定爬行的好處,他舉例而言,爬行是所有學習的基礎,手撐地的觸覺刺激,能夠建立手的肌耐力,有助於將來拿筆寫字的穩定度、不致容易喊手痠。 此外,爬高爬低也是種與環境互動的學習,爬行過程中視覺開始進行空間觀察,能提升未來學習上的專注力;匍匐前進的動作,鍛鍊到腹肌力量足夠,長大也較能坐得住椅子,不會出現有些媽媽常說自己的小孩好動、扭來扭去坐不住的情況。 不過,若是有些幼兒走得早且快,爬行時間不長,醫師則建議,還是可以從玩過山洞的遊戲當中,或是藉由安全的遊戲設備,爬行玩溜滑梯等彌補,因為這些過程皆有助於訓練前庭平衡與感覺統合協調的發展。 http://www.ettoday.com/2005/11/30/327-1875802.htm (轉載自ETtoday.com東森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