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初心:+: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碧麗絲Blythe。

2007年01月27日
公開
19

*頭很大、眼睛很大、衣服很美、配件夠多 是小布的特點 要是我克服了她眼睛給我的害怕 我想∼ 小布!我還真喜歡妳吶∼∼ 找了知識+ 搜尋到小布網 存起來慢慢看! Blythe是一隻頭很大的娃 不僅頭大,眼睛也大,眼睛還會換四個顏色。 只要拉動娃頭後面的小拉環,卡拉卡拉,眼睛就換色了。 Blythe是大小孩玩的娃,因為有點貴。 但是心智年齡太大的大人也不好意思玩,因為Blythe太可愛了。 Blythe雖然只是娃,但是她現在越來越走紅。 穿名牌參加慈善拍賣,代言產品拍廣告,還走服裝秀呢!! 關於Blythe: ●Blythe在1972年誕生,由Kenner公司設計製造,身著連身花色洋裝,眼睛瞳孔有四種可變化。 ●美國影片製作人Gina Garen經由介紹在1997年發現Blythe,開始在旅行時拍攝Blythe。 ●Gina Garen的第一本Blythe攝影集《This is Blythe》在2000年出版,Blythe開始出現在日本的電視廣告中,日本玩具製造商CWC和Parco百貨合 作,在Parco的聖誕活動中讓Blythe登場。 ●Blythe 在2001年春夏,成為PARCO百貨的形象娃娃。並舉行「Blythe by Gina Garan」展覽,第一款新Blythe上市造成熱賣,Blythe風再度吹起。 ●官方網站:http://www.blythedoll.com Blythe大眼娃娃將可愛的J1相機帶在身上,不僅服裝配飾樣樣都走在時尚尖端,成為女生包包裡不可或缺的飾品喲!Blythe還有摩托車、公園椅、路燈、海灘椅等各種場景及假髮、清潔面膜等美容用品,不管休閒旅行還是參加Party,Blythe將以最卡哇依的造型現身,小布在發表會當天還會帶你一起來參觀她的Sweet之家喲~讓Blythe和Sanyo J1呈現出多變面貌和豐富的數位生活喲! Blythe大眼娃娃超卡哇依的眼睛是娃娃整體的精髓,她的眼睛還可以換4個顏色。只要輕輕拉動娃頭後拉環,眼睛就換藍、綠、橘、粉四種不同顏色與方向。更有趣的是你可以隨時幫打扮成不同主題設計的Blythe服裝配件和場景道具,另外,還有Blythe大眼娃娃相關包包、寫真集、T 恤、筆記本等個性商品,還有許許多多的寫真網站,妳可以隨時隨地虛擬Blythe的生活。 其實是 Takara 公司炒做得當, 娃娃本身的質感不錯, 正常版應該在 2500 左右是賣商有利潤價格. 還有些限量版和獨家發售的價位更高, 要 8000~10000, 如果是第一代 Kenner 公司出的古董 Blythe 要價要十幾二十萬呢. 因為量少難求 讓blythe不僅僅是娃娃而已 也具有其收藏價值。 *小布網: http://www.blythe.com.tw/bbs/portal.php 小布社群:http://groups.msn.com/GroovyBlythe/giasblythe.msnw?action=get_threads&all_topics=0 【真的好可愛又有點怕啊∼∼∼】 *趕快來去收集訊息∼∼天啊 我要瘋了 怎麼這麼可愛啊??

分享:許多不快樂不是別人造成的 。

2006年04月23日
公開
8

最近我聽到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位先生養了一隻吉娃娃狗,小狗溫馴乖巧,但有天這隻被鄰居的大狗咬傷了, 鄰居立刻將牠抱來歸還主人,當主人心疼的伸出雙手要將小狗接過來的時候,沒想到牠竟突然攻擊主人,緊緊的一口咬住主人的手。 主人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對鄰居說:「牠咬我是因為牠受傷了。」 這是小狗在受傷時的本能反應,不是因為牠恨主人,而是為了自我防衛, 以免再次受傷,此時主人若誤以為小狗是蓄意攻擊他,必會生氣,而使事情越弄越糟。 遷怒-餘怒未消的跡象: 有位父親下班回家,一進門就看到十多歲的女兒正在用他的工具修理東西, 而工具散落一 地,使客廳凌亂不堪,他便不禁開始破口大罵, 聰明的女兒在收拾乾淨後跑來擁抱他, 然後問:「爸爸,你今天在辦公室裏一定遇到不愉快的事,是嗎?」 這位懂事的女孩瞭解老爸的怒氣不完全是針對她, 而是他心裏面可能因為別的事受傷了,因此她沒有情緒反應, 反而能安慰爸爸,這是極大的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也常遇到類似的狀況? 例如: 孩子放學回來重重的把書包一摔,問他發生了甚麼事, 他卻不禮貌的說: 「你好煩喔!」 太太問先生晚餐想吃甚麼,先生竟不客氣的說:「跟妳結婚這麼久了, 我愛吃甚麼妳還不知道嗎?」 先生下班回來看到太太抱著孩子沮喪的坐在客廳裏,便過去關心的問: 「心情不好嗎?」沒想到太太卻生氣的說:「你怎麼到現在才回來?」 關懷-療傷的最佳良藥 在這些情況中,若當事人都認為對方針對你在發脾氣,一定與迴避來拒絕對方。 因為我們也受傷了,需要自我防衛。但如果我們能看到:他對我兇, 是因為他受傷了, 事情就能比較正確的解決。 我們怎麼去面對一個心靈受傷的人呢?首先,他需要被瞭,被接納。 媽媽可以對孩子說:「你今天在學校受委屈了,來,告訴我發生了甚麼事。」 太太可以對發脾氣的先生說:「你心情不好,除了我之外,還有誰惹你生氣啊?」 而另外那位先生可以對沮喪的太太說:「一整天在家帶孩子真辛苦, 妳希望我現在為妳做甚麼嗎?」 如此對方的情緒一定很快的能穩定下來,在感受到被瞭解與接納後, 他甚至可能因剛才失禮的表現覺得內疚。 省思-突破的開始 羅馬書十二章廿節說:「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 因為你這樣的行為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 何況我們的親人,絕非仇敵,我們豈不更應如此善待他們。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當我們自己成為那個敏感、易怒、無理、情緒失控的人的時候, 我們也應意識到其原因很可能是我們曾經受傷,而傷口尚未復原。 就像有次我的腳趾受傷,家人從我身邊經過碰到了它, 我痛得本能的大叫:「你為甚麼踩我?很痛唉!」把對方嚇了一跳, 他是故意踩我嗎?絕不是。其實他只是碰了一下,也不是故意要傷害我。 但若沒有傷口,就算他踩到了,我都不會生氣。 我又痛又叫是因為有個未復原的傷口存在,每當別人去碰它一下, 或自己不小心踢到,就痛得生氣,也使對方不敢接近我。 心靈的傷口也是一樣,有位姊妹在電話中啜泣著對我說: 「我覺得我快把我的孩子毀了,他們一點小小的錯誤,就會讓我氣得對他們怒吼,我知道我不該說那些難聽的話,但就是沒辦法控制......」 我對她說:「那是因為妳自己曾經受過很深的傷害,沒有完全被醫治, 而他們碰到了妳的傷口。」 這位姊妹的傷口是自卑感,不確定自己的價值,以致於當孩子表現不佳, 她就覺得被否定了,憤怒只是被否定之後的本能反應。 若我們能瞭解自己裏面尚待醫治或解決的問題,再正確的對症下藥, 必能成為情緒穩定、別人喜歡接近的人。 我們也更能看清其實許多不快樂不是別人造成的,乃是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