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跑馬燈文案>>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張無忌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新聞》特偵組發言人陳雲南:史上最牛發言人

2008年11月28日
公開
17

特偵組發言人陳雲南:史上最牛發言人 更新日期:2008/11/27 09:05 每天以標準的短袖中山裝,早上九點準時在特偵組大門應付媒體的特偵組發言人陳雲南,由於發言簡單惜字如金,也被稱為「史上最牛發言人」,陳雲南在擔任新竹地檢署任內時,就是以簡樸著稱,就連家中有急事,他還以公用電話打回家,也讓地檢署同仁印象深刻。(彭清仁報導) 特偵組發言人陳雲南調離新竹地檢署已經三年,但是隨著前總統陳水扁洗錢案,陳雲南曝光率大增,不少民眾對陳雲南的印象是準時上午九點出現在電視機前,而且身上永遠是短袖的中山裝,最令媒體頭痛的是,經常記者問的問題比陳雲南的回答的答案還要長,惜字如金的陳雲南,也稱得上是「史上最牛的發言人」。 事實上,特偵組發言人在擔任新竹地檢署檢察長任內,一年四季都是短袖的中山裝,而且辦公室從來不開冷氣,頂多開個電扇,每天清晨六點就進地檢署,因此開地檢署大門、拿報紙的工作,幾乎都是陳雲南一手包辦,陳雲南每天加班到深夜十二點以後,所有檢察官的書類,儘管各組主任檢察官已看過,但陳雲南一定會再看一遍。令地檢署同仁印象深刻除了陳雲南嚴以律己的個性之外,就是簡樸到不行。家中有急事,陳雲南會拿著電話卡到地檢署對門的超商旁打公用電話;而地檢署同仁或是和媒體聚餐時,陳雲南座位旁並不好坐,因為所有的盤子收走時,一定是空的,只要有任何的剩菜,陳雲南一定會分完,邊分菜還回憶九二一大地震時,災民都沒有東西吃,當然坐在陳雲南旁的客人,不到三道菜就已吃飽。新竹地檢署同仁說:「這就是特偵組發言人陳雲南」。

《轉貼新聞》樂觀 vs. 悲觀

2008年11月28日
公開
14

樂觀的 《盤後解析》台股站上4400!專家:利空鈍化,Q4提前見底 2008/11/27 14:02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游瓊華台北報導】儘管今日行政院未如預期宣布開放陸資QDII來台措施,但在市場預期心理下,加上美國費城半導體漲幅飆高帶動,台北股市今天開高走高,一舉站上4400點大關,終場指數收在4453點,大漲181點,專家認為,利空已有鈍化跡象,台股可望於今年第四季提前見底。 政府繼消費券政策之後,今日再度釋出大型就業方案之利多,專家表示,儘管國內外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皆不好看,但各國推出紛紛祭出振興經濟措施,已經有效激勵股市反彈,顯示市場有對利空鈍化的跡象,預估台股有機會在明年第一季,甚至提前在今年第四季觸底,中長線投資人選股仍建議以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低、現金周轉能力強為準,短線選股則建議以資金相對簇擁的內需消費龍頭族群為主。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王培臻表示,10月以來台股反應市場利空連續急跌,11月下旬甚至一度失守4000點,預料跌深股價評價已低,加上各國振興政策利多不斷,市場利空消息已逐漸鈍化,台股短線有初步止跌跡象,預估全球若不再有類似信用市場惡化等預期外的事件發生,台股現階段應有機會以類股輪彈方式試圖築底,不過也提醒若對照2000年網路泡沫的指數波段低點經驗,預估當台股企業獲利年成長率觸底的當季,或許可能才是台股指數的真正底部,而在近期產業快速下修景氣預測的過程中,或許企業獲利的成長率低點有機會提早至2008年第四季發生。 王培臻指出,統計台股過去20年指數表現,當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當年跌幅超過20%的狀況下,在五次歷史經驗中隔年台股皆呈現上漲,平均空頭後隔一年漲幅達32.82%,雖然2009年指數走勢尚難預測,不過歷史經驗顯示在台股面臨空頭市場表現受到極度壓縮的狀況下,或許應相對有較大機會反彈回升。 此外,由於10月份外銷訂單創下2002年1月以來首次衰退,其中以精密儀器與化學品產業訂單衰退幅度較大,反應其相關產業未來1季的營收表現應較為不佳,同時也表示現階段投資產業與持股比例相對十分重要,建議中長線投資人選股仍應以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低、現金周轉能力強為準,短線選股則建議以中國擴大內需方案刺激、國內發放消費券等資金相對簇擁的內需消費龍頭族群為主。 $$$$$$$$$$$$$$$$$$$$$$$$$$$$$$$$$$$$$$$$$$$$$$$$$$$$$$$$$$$ 悲觀的 明年春夏第2波金融海嘯更慘烈 引爆點: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券 上一則 下一則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 2008 / 11 / 20 星期四 10:55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從美國一擲7000億美元,到中國祭出 4兆人民幣救市;從西方 8國(G8)峰會,到20國 (G20)首腦協商,全球掀起一場「經濟保衛戰」。金融海嘯,是否會就此退潮?暢銷書《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預言:「金融海嘯會有 4波,最嚴重的時刻還沒到來,明年春夏第 2波會更強烈,引爆點是企業債和地方政府債券。 宋鴻兵是曾經提前預警「二房」災難和金融海嘯的經濟學者,他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再次預言:金融海嘯將在明年4至9月間升級為第二波,屆時將湧現對沖基金和保險公司的倒閉潮,美國商業銀行系統更會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多家商業銀行巨頭或會在此波海嘯中倒下…… 宋鴻兵在書中指出,有美國政府背景的「二房」機構將因不合理操作而引致災難,並預言「二房」危機恐將在今年6至8月間爆發。今年 6月,宋鴻兵再次預言次貸危機將演變成金融海嘯。 1個月後,「二房」股價腰斬、美國政府宣佈接管,進而雷曼等投資銀行陷入困境,危機正朝著宋鴻兵的預言發展。 宋鴻兵再三強調今年不會是危機最嚴重的一年。他說,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將有 4個階段,而現在僅是金融海嘯的第1波。明年4-9月間,還會有第2波襲來,衝擊力度將甚於現在。而第 2波海嘯的引爆點將從目前的房屋抵押抵押市場轉向「企業債和地方政府債券」,尤其是企業債中的垃圾債。因為歷史規律是:美國經濟一旦步入衰退,首當其衝受衝擊的就是垃圾債。 到明年,美國經濟正式確認步入衰退,在實體經濟下滑的衝擊下,垃圾債券的違約率將急速爬升,預計到9月底違約率將急升500%,從目前的2.68%飆升至12%以上。在62兆美元的信用掉期市場中,有20兆多美元在對賭垃圾債券,垃圾債違約率大幅飆升的直接後果是這種對賭行為將大規模失敗。 宋鴻兵對第二波金融海嘯慘景的描述是:「在垃圾債違約率飆升過程中,將有多至上百家對沖基金、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血本無歸、最終倒閉;而原本被信用掉期工具保護著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問題也將暴露無遺,直接衝擊美國商業銀行系統,美國 5大商業銀行倒掉幾家是有可能的。」 第 2波衝擊要比現在這波海嘯要厲害。宋鴻兵分析,首先危機已從投資銀行轉向商業銀行領域,直接對美國商銀系統造成衝擊;第 2在規模上,美國僅企業債規模就高達22.5兆美元,幾乎是第 1波海嘯衝擊的房屋抵押貸款市場的2倍,其中垃圾債佔整個企業債市場的30%,6.6兆美元垃圾債的規模比次貸規模要大;第3,這次美國經濟衰退要比1991年和2000年衰退嚴重得多,垃圾債違約率勢將超過前兩次。 如今全球正在聯手阻止金融危機的擴散,中國也出手 4兆元投資工程拉動內需,試圖為全球經濟穩定貢獻力量。不過在宋鴻兵看來,美國經濟步入衰退後,實體經濟下滑、垃圾債違約率急升都將成為必然,並不是注入流動性或改變貨幣政策可以扭轉的,因而第 2波金融海嘯也不可避免。 宋鴻兵認為,明年,美國經濟會出現比較嚴重的衰退。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中國經濟在今年第 4季或明年初可能出現轉折點,明年上半年實體經濟也恐怕會出現較大危機。同樣,歐洲也面臨衰退。上述因素相加,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嚴重程度將超過2008年,實體經濟也現危機,所產生的合力衝擊力要遠大過2008年。 不過,宋鴻兵說,從現在到明年第 2季可能會出現短暫的「退潮」,與今年上半年次按危機的短暫平息相似。「彷彿一切風平浪靜了,股票市場穩定了,金融市場穩定了,人心安定了,但更大的海嘯正在集聚力量。」 宋鴻兵擔憂,直到現在有關方面仍沒有對下一波金融海嘯給予足夠重視。雖然現在 2.68%的垃圾債違約率仍屬偏低水平,但與2007年 8月1.4%的歷史最低點相比,在過去1年中已上漲了將近1倍。

《轉貼新聞》景氣衰退, 竹科人的3大痛苦

2008年11月27日
公開
18

景氣衰退 竹科人的3大痛苦 【聯合晚報╱記者彭芸芳、鄭文正、謝進盛/連線報導】2008.11.21 03:12 pm 1. 裁員減薪 強迫去休假 2. 人事整頓 紀律變嚴格 3. 股票基金 全都去了了 景氣衰退,北中南三大科學園區也難倖免,以往令人艷羨的科技新貴不再吃香,一名工程師說收入銳減,加上房貸、車貸, 每個月入不敷出,他自嘲說,以前被外界稱為科技新貴,現在恐得改名為科技新「跪」了。 一名竹科人表示,目前有三大痛苦夾擊著竹科人,一是裁員、減薪、強迫休假,這些都直接威脅到薪水,荷包越來越小,房貸 付不出,不上班在家又難以面對家人,朝不夕保的心情非常忐忑不安;二是公司內部開始人事整頓,所有作業都緊縮,風氣、 紀律、上下班是否準時等都查得很嚴,高層把改革放嘴邊,就是意在整頓人事。 第三大痛苦是被這波金融風暴捲入,無論股票、基金、債券,全都一塌糊塗,以前大家將年薪百萬者稱為「百萬俱樂部會員」, 現在則是虧一百萬以上才稱得上百萬俱樂部會員,有些人閒聊到心痛賠了70萬元殺出,同事們手一揮,「沒有虧一百萬的, 談都不要談,沒資格啦!」 許多人事部門的竹科人私下說,照情況推估,明年第二季都還看不到榮景,這樣不斷資遣,最擔心的已經不是勞資糾紛問題了, 而是搶劫潮和自殺潮,大家的心情和經濟一樣冰凍。 一位在南科某光電廠的黃姓工程師說,公司這個月起開始要員工周休4日,產能線減少,工作量減少後,線上不用這麼多人當班, 所以「希望」員工多請年假去度假,但這樣的情況要實施多久,公司並沒明講。 他說,工程師的薪水還好,作業員的影響比較大,因為額外休假是採無薪,所以一個月可能要少賺5000至8000元。 「周休3日早就實施了!」一位在中科茂德上班的工程師,2 個月才離職,他說,工程師平時要日夜輪班,但景氣差,很多員工 配股價格僅剩個位數,公司內部調整,他曾轉到其他部門上班,但工作不適應,毅然離職。 沒想到這兩個多月來景氣更差,他到其他家科技業「丟」履歷,也上網找工作,就是沒下文,原因是多數科技廠的人事幾乎早已 凍結。 @@@@@@@@@@@@@@@@@@@@@@@@@@@@@@@@@@@@@@@@@@@@@@@@@@@@@@@@@@@@@@@ 電子業大減產能 倒閉潮恐引爆景氣衰退 【聯合晚報╱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2008.11.21 03:12 pm 景氣不佳衝擊廠商大減產能的效應正在電子產業中蔓延。 據了解,目前台系各產業龍頭紛紛紛紛採行縮減工作天數的作法以撙節成本,如台積電做三休二、華映做六休三、主機板大廠 做四休三等,使得產業瀰漫一片愁苦的氛圍,業界預期,此一趨勢恐將引爆一波年關前中小廠倒閉的危機。 根據知名市調機構的預測,明年電子產業的兩大區塊資訊以及通訊業的成長率均將降至個位數,使得在對明年謹慎保守的前提 下,台系電子大廠紛紛採取相關因應措施,除了產線臨時雇員大量裁撤外,縮減工作天數則是普遍慣用的方式。 根據業界的訊息指出,目前半導體大廠台積電已要求作業員從做二休二改成做二休三,並停止對外招募,凍結人事以因應不景 氣;面板廠如華映也採取做六休三的措施,奇美電高階主管減薪10%,部份員工被迫輪休無薪假;主機板大廠除了減產管控庫 存外,也實施做四休三等措施。 除了大廠情況不佳外,電子上游廠自第四季開始也明顯感受到景氣的降溫,因而紛紛採取相關因應措施,如居全球玻纖紗、 玻纖布龍頭的南亞,大陸玻纖布廠大幅減產達67%,台灣玻纖布廠也減產25%,所屬廠區員工被迫休放無薪假。此一狀況也讓 業界為之震驚。 而隨著電子大廠紛紛減產,相關中小型協力廠商所受的衝擊因而更為明顯,連帶影響整體電子產業鏈的供貨秩序,如近期業界 傳出大陸華南地區繼MP3廠倒閉潮後,又出現新的一波電子中小企業經營困境,並由華南向華東地區蔓延。業界預期,此一 趨勢將使歲末年關前中小廠倒閉潮的危機正式浮現。 @@@@@@@@@@@@@@@@@@@@@@@@@@@@@@@@@@@@@@@@@@@@@@@@@@@@@@@@@@@@@@@ 強迫休假風 襲捲3大科學園區 【聯合晚報╱記者彭芸芳、鄭文正、謝進盛/連線報導】2008.11.21 03:12 pm 新竹、台中、台南 園區空盪 氣氛低迷 「咦!光復路怎麼不塞車了?」「早上8點半了,竟然園區裡還到處有停車位?」 失業潮和強迫休假風襲捲新竹、台中、台南三大科學園區,近來園區內空盪盪,氣氛低迷。廠商因應不景氣,無薪休假、 只給半薪、甚至做二休五都出現了,每年此時最熱門的年終獎金話題,今年已無人再提,「有工作就偷笑了」,科技新貴 早已不貴。 見面苦笑 互問:「你也在強迫休假啊」 最近新竹縣市許多風景區大白天都可看到很多年輕人在騎自行車、拍照、喝下午茶、逛街,大家見面互相問「你也在強迫 休假啊」?彼此心照不宣,互相報以苦笑。 他們透露,竹科一家大型半導體廠昨天傳出將給員工「三個月的留職給半薪」,員工們可趁此期間另找工作,三個月後回來 上班嗎?未必!要等公司通知才知道是否繼續雇用。 員工得知後唉唉叫,但其他公司的員工聽到後都說,已經算很好的了,有多家面板廠甚至要員工簽「無薪休假同意書」, 先要求把特休假全部休完,然後每個月的休假天數都會調整,有的做二休五、有的做三休四、有的做四休三,「不然怎麼辦! 生產線都關掉了,國外訂單都沒下來。」 被迫一周休3天「總比裁員或失業好」 中科的半導體及面板業也受景氣牽累。友達中科廠人事凍結,產能減少,部分人員做部門之間的調度;茂德也已實施減產因應, 降低產能利用率,並鼓勵員工多休一天假,屬無薪假,變成周休3日,員工感嘆之餘,也只能無奈接受,「總比被裁員或失業好!」 中科管理局指出,目前科技廠以調節產能、人事凍結、休無薪假的情況,來因應現況,但至今還沒接到有員工來投訴公司有 不合理的情況。 台南科學園區「龍頭」產業奇美電子,目前產能利用率降到6成以下;在南科的7座廠,每座廠至少有10條生產線隨訂單停線, 但尚未有任何1座廠關掉,不過基層員工私下透露,與景氣熱絡得頻頻加班相較,現在跟過去確實「差很多!」 奇美福委會最近也主動提出尾牙停辦、減少員工福利等措施,希望對抗不景氣。 園區景氣大大受挫 鄰近鄉鎮也被波及 園區景氣受挫,鄰近鄉鎮也受波及;緊鄰南科的善化鎮尤其明顯;中山路鬧區的小吃攤、麵館老闆說,除了生意變差了,顧客 消費也趨於保守,光復路上的多家餐廳月來生意冷清,老闆大嘆,再這樣下去得喝西北風了。

《轉貼文章》 張鈞甯 人生不該是一座孤島

2008年11月27日
公開
17

張鈞甯 人生不該是一座孤島 作者:李雪莉  出處:天下雜誌 410期 2008/11 一直走在正常座標裡的女孩,轉進當演員的岔路,面對置身孤島般的挫折混亂,她才發現,放手跳出框框,反而能夠看見更美的風景。 認識張鈞甯 源自白色巨塔 那時覺得他的氣質和一般演員不太一樣 無論氣質長相 都是我喜歡的類型 巧的是 我有一堆同學都曾和他是同學 兩個研究所同學分別是她的小學和高中同學 一個大學同學是她的研究所同學 所有他們對張鈞甯的評價都是正面好的 一個非常漂亮、氣質出眾、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可就如同它所說的 走在看似正常座標框框裡的 卻也容易迷失了自我 很多人 對她的成長過程應該會產生很大的共嗚吧 生命是一連串長期的累積過程 無論過程是甜蜜是痛苦 能夠得到自我成長就是最大的收獲 白晝漸漸褪去,華山藝文特區的中一館裡,燈火通明;《天下》記者正等著張鈞甯前來赴這場專訪邀約。 遲到了一會兒,她紅著臉連說了幾次「抱歉」,解釋前一個行程延長時間;然後立刻在簡陋昏暗的教室裡,一把捉起衣服換裝,簡單的T-shirt把她托襯得更年輕。 這位二十三歲就擔綱《白色巨塔》女主角而竄紅,接演《我在墾丁人,天氣晴》,以《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入圍四十四屆金馬獎女配角的張鈞甯,才二十六歲,已是受矚目的新生代演員。 但她給人的感覺很清新,一種好學生,獨有的清新。 張鈞甯的母親是童書創作家、台藝大講師,父親是台大教授。她的求學路也十分順遂:景美女中、台北大學法律系、目前是中央大學產經法研究所三年級學生。 和張鈞甯深談她的成長歷程時,會有種很熟悉的共鳴,是一種台灣孩子特有的生命與學習經驗。 她是典型台灣升學體制下長大的孩子,那種拚了命,也達到老師要求的好學生。 小時候,數學老師在B4紙上出了密密麻麻的一百題,不少同學直接放棄,但她是一題題寫到半夜兩點;就讀景美女中時,因為身高夠高,被挑進儀隊,她雖然沒有強烈的興趣,卻因學姐要求練習而跟隨著,同學有些蹺練或退隊,無心插柳的張鈞甯反而被選為隊長。 活在框框和規範裡 張鈞甯直率、亳無虛矯地解釋,「我不是很聰明、也沒太多想法,只是有個權威和規範在我心中,沒做到就良心不安。」 考聯考時,她和台北市多數的高中生一樣,進南陽街補習班,從早上八點待到晚十點。 其實她父母的教育哲學頗為自由,尊重孩子的選擇;張鈞甯的姐姐張瀛,從小喜歡美術,父母一樣尊重她就讀復興美工,之後又插班考進台大農業推廣系畢業,目前在英國進修美術設計。 但張鈞甯從小沒有明顯的興趣,加上本性害羞,不夠叛逆,規範一下來,沒太多懷疑就接受。 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鈞甯說她小時候常感覺到跟世界沒有連結,「好像死掉也沒關係,沒什麼貢獻,世界多一個少一個我,也沒人知道。」 就像是活在一座孤島,她生存的方式,就得仰賴浮木(書本與課業)的搭載,從一個島嶼到另一個島嶼(升學)。 她謹慎地沿著社會規範,跟著那條升學的、傳統價值的路線走,不敢逾越。踩在這條清晰的路上,她走得很好。 但自從她半腳踏進社會、當了演員,卻發現畫好的路線行不通了。 就以《白色巨塔》裡女主角關欣,那位大她十歲、受到愛人背叛、在現實與理想間掙扎的女醫師角色為例。張鈞甯第一次發現,原來劇本裡不會告訴妳,如何詮釋角色。 張鈞甯原本以為劇本就是答案,但戲一演,觀眾反應出來,她意識到,「花再多時間背書、把劇本看完,不見得考得好、表現得好。」她形容,這就像「大海裡沒有浮木可以捉,頓時失去方向。」 演完關欣像是被重挫了一回。她會在台大PTT留言版上,看到觀眾對她演技不佳、口齒不清的批評。她頭一次遭遇到這種挫折。 過去她太依賴學校、老師給她的框架與指引,但偉大的演員卻是看到空間而興奮、用力揮灑與詮釋。她慢慢理解,角色的生命力要由演員來給予。 她O型、處女座硬梆梆、太在乎的性格,也讓她的演藝之路走來顛簸。帶著她多年的經紀人林宗邦形容,過去的張鈞甯不懂得變通,對別人要求嚴格,常讓跟她合作的人很辛苦。 在演《我在墾丁,天氣晴》時,曾因為錯誤的影劇新聞,幾乎沒掉過淚的她,卻蹲坐在無人的空間裡,痛哭了好幾個小時。 演戲這個事業,不只要有演技、要與團隊合作、還要有很好的EQ;張鈞甯才意識到,台灣教育是如何把她教成一個孤單的、只會理性思考的個體。 提早進入社會,讓這位大女孩看到自己的侷限,想用各種方法激發潛能,讓自己更完整。 蛻變後的人生風景 她在演完《白色巨塔》後,才研一的她,曾報名參加《天下雜誌》舉辦的「傳播領袖營」,原因是營隊裡有來自各界的知名講師,她希望能吸收表演的能量。 她還記得那時自己一身輕裝、脂粉未施,和另外三位穿著西裝、套裝的大學生一起面試;被主考者問到「人生最大膽的一件事」,有人回答遊學或交換學生等,但她回答「高空彈跳」時,其他三人立刻轉頭看她。結果,她被錄取,而且每天準時八點半上課。 她身旁的人的確看到這個大女孩的改變。 她變得柔軟、帶點感性,開始能夠包容生命的各種可能。 飾演《我在墾丁,天氣晴》女主角「雨不停」的角色時,為了揣摩她憂鬱和躁鬱的性格,她習慣尋求以往的方式──讀書。她閱讀十幾本書相關的書籍、小說;她也請教朋友,試著理解患者內心的惶恐、不確定、自我否定、沒安全感。 漸漸地,她跳脫框架,開始越界、放開,甚至,當聽到別人對她在《白色巨塔》裡的批評,她也能心平氣和地回應,「是我的演技不夠成熟,關欣雖然不討喜,但是,我沒讓人理解關欣為何這樣抉擇,是我沒有救活她的角色。」 更大的蛻變是,她不再是個與世界沒有聯結的孤島。 她喜歡做公益,也認養蒙古小孩;不久前,她接到一封來自粉絲的信,那位女孩有輕微憂鬱,對生命沮喪,但卻因為《白色巨塔》認識鈞甯,知道她重視公益,粉絲也開始做公益,而且因此得到能量。 「那封信寫來時,正好是我工作的低潮,我會想,我真的沒有要靠這一行吃飯,為什麼要過得這麼不開心?但那封信讓我知道,原來我做的事情可以影響一個人這麼大,那是一種感動,」張鈞甯發現,原來做的事情不只為了自己,還可以讓另一個人勇敢活下去。 演戲讓她發現未曾發現的潛能,也讓她在書本外,透過角色扮演、與人的互動,找回存在的感動、看到與世界聯結的可能。 因為勇於嘗試,她不再是那個在教育體系給定的座標上,不敢逾矩的女孩;儘管跳脫框框會帶來挫折與混亂,她卻意外欣賞更多美麗的風景。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馬勒交響之夜

2008年11月21日
公開
20

http://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hx0fZA09nGek42prWTAG5w 海角七號的感動 友子的想念 [1945]管弦樂版Live呈現 2008年的夏天,南國的海風吹撫整個台灣,大家都沉浸在海角七號信裡的溫柔以及國境之南的搖滾熱。媒體不斷的放送,在紛擾的政經新聞裡聽見撫慰人心的聲音,這是主題曲1945送給台灣人的禮物。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也同樣感動於這段音樂,於是邀請了十月底即將受邀國際重量級指揮Maestro Andreas Delfs聽聽這段感動人心的音樂,指揮也當下感性的理解[1945]的動人之處,允諾願意在十一月下旬於國家音樂廳音樂會[Breaking the Dawn破曉]演出,擔任本首作品的管弦樂首演發表指揮,並與享譽國際的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合作,將[1945]這首作品能夠原音重現,也讓迴旋於作曲家駱集益先生腦海裡的旋律,真實重現,這將是讓所有喜歡海角七號的人,感動於友子深刻的思念,最貼近音樂深沉的連結,在音符飛躍的那一刻,我們將彷彿看見那屬於我們內心的記憶長線,在國家音樂廳裡連結,讓我們共同期待超越時空的聽覺饗宴! Andreas Delfs(前德國漢諾威歌劇院及現任美國密爾瓦基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與台北愛樂合作默契十足,他最近剛屆滿Milwaukee Symphony Orchestra音樂總監11年,返回歐洲任Edo de Waart 擔任藝術總監。 今年Delfs欣然接受台北愛樂再次的邀請,帶著馬勒的經典作品【巨人】及莫札特的交響曲《哈夫納》,將以精湛的詮釋及親和風格.與台北愛樂激盪出全新音樂感受! 指揮/安德列斯.德爾弗斯(Andreas Delfs) Delfs在北美與歐洲被喻為當代重要的年輕指揮家之一,亦是當代音樂的提倡者。1997年起接掌密爾瓦基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接任以來帶領樂團達到新的藝術極緻,創造了許多令人驚奇的因子,這種令人愉悅的氛圍漸漸從樂團內慢慢感染到整個社群。 1995-2000年擔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及交響樂團首席音樂總監,並常駐瑞士伯恩歌劇院及管弦樂團、瑞士青年管弦樂團、匹玆堡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德爾弗斯曾帶領費城管弦樂團於卡內基音樂廳演出,也跟舊金山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於好萊塢露天劇場演出。合作過的樂團還包括:休士頓交響樂團、匹玆堡交響樂團、辛辛那提交響樂團、達拉斯交響樂團、明尼蘇達管弦樂團、亞特蘭大交響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倫敦愛樂、丹麥國家交響樂團、荷蘭愛樂…等。2001-2004擔任世界頂尖樂團—聖保羅室內樂團音樂總監一職,目前則為該團之藝術顧問。 德爾弗斯也與國際著名的獨奏家合作,包括鋼琴家艾克斯(Emanuel Ax)、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小提琴聖手約夏貝爾(Joshua Bell)、潘蜜拉•法蘭克(Pamela Frank)、伊札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特次拉夫(Christian Tetz);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馬友友;聲樂家絲塔德(Frederica von Stade)、弗萊明(Renee Flemming)等。 演出者: 指揮�Andreas Delfs 安德列斯.德爾弗斯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曲目: 駱集益:海角七號,1945 莫札特:D大調第35號交響曲《哈夫納》,KV. 385 馬 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 MOZART:Symphony No.35 in D major, KV. 385 Haffner MAHLER:Symphony No. 1 Titan

《轉貼新聞》進口賓士滯銷 加州港口塞車

2008年11月21日
公開
16

進口賓士滯銷 加州港口塞車 更新日期:2008/11/20 07:30 編譯廖玉玲�加州長堤港十九日電 一輛輛全新卻覆蓋厚灰的賓士進口車,並排在加州長堤港邊。這些原本該運往美國各經銷處的汽車,隨著買氣急凍,使全美第二大港儼然變成一座超大停車場。這幅景象無疑是現今美國車業和經濟日漸凋蔽的縮影。 賓士、豐田和日產等車廠,近來破例向長堤港區管理單位租借十多萬平方公尺的土地,停放這些滯銷的「孤兒車」。港區發言人說,從這裡可看出經濟現況的一景,「真的會嚇死你」。 這些車還只是美國滯銷車的一部分。美國商務部統計,9月汽車庫存比去年同期增加5.5%。 但在長堤港動彈不得的貨物,不只有進口車,再生硬紙板和廢金屬等物品,也因需求急墜而塞爆港區。紙製品是長堤港最大的單一出口商品,主要銷往中國大陸,供電子等產品包裝使用。 較資深的港區工人表示,長堤港的貨運量從10月中旬起開始銳減,衰退的程度是他們生平第一次見到。 美國去年近20%的進口貨櫃經長堤進入美國,運輸量直逼第一大貨櫃港洛杉磯。但長堤今年的貨運量比去年減少10% ,其他港口的情況也不會比較好。 Allied系統公司員工高樂吉在長堤負責裝卸進口車輛,他這個月已有八個同事遭資遣,因為汽車經銷商不需要那麼多車。他有預感,這大概是他最後一趟工作。 加州長堤港區停滿進口車的畫面或許很罕見,但在美國汽車業重鎮底特律,卻已司空見慣。這兩年成千上萬部滯銷的美國車,早就停滿密西根州州立停車場和許多機場。 在停滿進口賓士車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堆堆的金屬、紙板和塑膠,堆滿Corridor回收公司的用地。先前該公司每天出口25個貨櫃到大陸。但北京奧運結束後,大陸對回收金屬的需求開始減少,上個月起則是對每樣回收物的需求都銳減,這兩周Corridor連一個貨櫃也沒出口。 今年稍早前,Corridor每噸回收物要花120美元買進,如今只要21美元,但每天還是有一車車的回收物進來,只是乏人問津,所以該公司也打算像賓士車廠一樣,向長堤港區多借一些地方,才擺得下這些回收物。

《轉貼文章》《海角七號》為何叫我哭?

2008年11月21日
公開
19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20/today-article1.htm 2008-11-20 《海角七號》為何叫我哭? 「海角七番地」如真似幻的地址,暗示日本早已從台灣現實退場?(果子�提供) 《海角七號》呈現了南台灣的美麗。(果子�提供) 文◎新井一二三 《海角七號》教我哭了至少七次,而且開始的三次在還沒看電影之前。最初是在網路上看愛情篇預告片的時候。在1945年底的碼頭上,全身白衣裳的女生拚命尋找著同路人。那個男人卻在甲板上躲藏。畫面轉換,輪船已在航行,看起來像大海上的孤島(如台灣)。男人用日語旁白道:「友子,你還呆站在那兒等我嗎?」跟著出現大字幕:「六十年前寄不出的七封情書」。看到那兒,我已在嚎啕了。 過去二十多年跟許多台灣朋友的來往中,我都注意到,他們似乎下意識地在我這個日本人身上要尋找什麼。1950、60年代出生的台灣本省人好像在成長的過程中,心裡產生了一道共同的謎,猶如單身媽媽帶的孩子自然會有的疑問:我父母為何離了婚?父親在哪裡做什麼?他們看我的眼光有點像我是他們離了婚的父親跟另一個女人生的孩子。那預告片讓我預知到他們終於找到了謎底。 新台灣人形象 匆匆找台北電影節的頒獎場面看,我禁不住第二次哭起來了。魏德聖長的樣子,跟之前台灣電影界的大師們,如侯孝賢、楊德昌,真不一樣。可以說是一副標準本省人模樣吧?矮個子、小眼睛、大鼻子,卻顯得那麼地瀟灑、帥氣、自在。1969年出生在台南,工業中專畢業等經歷也跟科班出身或者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大師們不同。基層出身的本省人在過去的台灣,無不像後殖民理論家史碧娃克(Gayatri Spivak)所說的the Subaltern,不可能擁有表象自己之途徑。如今魏德聖上台致謝詞,清楚地表示,台灣本省人的subaltern時代過去了。頒獎的侯孝賢也特有氣度,很誠懇地說:「我一直期待這樣的台灣電影,已經等了很久很久。」以那一句話簡直把台灣電影界的領導地位禪讓給本省人了。你們都太棒了! 還嗚咽著找日本方面的資料,發現有幕張海洋電影節記者招待會的紀錄。看著,我的視界又開始模糊了。魏導被問來日感想時說:「能夠在千繪的家鄉上映作品,我最感到高興。」使田中熱淚盈眶。跟著,他也向在場的田中父母說:「在台灣,我們會好好照顧您們千金。請放心。」教她再也忍不住嚎啕了。可見小個子魏德聖真是個大人物。以往在日台文化交流中,日方常霸占男性角色,台灣方面則扮演女性角色。如今帶《海》片來日本獲得了電影節大獎的魏德聖,卻泰然自若地表現出來了既很男性又很父性的新台灣人形象。多麼厲害! 魏德聖究竟是什麼人?進行著調查,我忽然發覺:台灣媒體都不把他稱為本省人。部落格上也很少有用省籍來討論《海》片的。問問台灣朋友,人家也說:「最近很少說外省人、本省人了。只有結婚的時候,還會被提起來成為父母反對的理由。」這果然是1990年代開始的政治環境變化所致。如今外省人不再用「本省人」這個subaltern式名詞稱呼社會上的多數人,本省人自己則更不會用了。也應該如此,「本省人」跟日治時期的「本島人」相應,隱藏著奪取真名的目的。今天他們已恢復了真名,光明正大地自稱為台灣人。在部落格上有一個台灣人當討論《海》片之際,為了慷慨地表示並不意圖排除外省人,特地註明:「眷村文化也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從前「眷村」居民跟貴族一般驕傲,把外面的本省人叫做「老百姓」。由今天的台灣人說來,眷村卻好比是大陸難民收容所。時代真變了。 了結歷史的亡靈 最後,我終於有了機會從頭到尾看《海》片,驚訝地發覺,原來這是一部搞笑片!不過,我馬上想通了,就因為採取了人人都會喜歡的通俗商業片形式,票房才能超過所有華語影片的紀錄。看著看著,我對21世紀台灣社會的真面目大開眼界。影片裡的台語台詞和國語一樣多,而且每個台灣人角色都會講這兩種語言,有些人另外還講客家話、原住民語言、日語。顯而易見,經過了殖民、後殖民時期的苦難,如今各族群和藹共處的多語言、多文化社會已經在台灣島上健全地運作了。 年輕友子的形象,可以說夠真。包括老情書的敘述,影片裡的日語都相當自然,跟台灣新電影時期的作品相比略高一等。至於1945年別離的情人之故事,導演好像故意描寫得跟夢想一般模糊。「海角七番地」這個地址,只有「七番地」三個字是日文,「海角」則百分之百是中文了。天涯海角的涵義,對懂中文的人來說再清楚不過:無邊無際的大海遠處,彩虹端兒達海面,或許有此岸和彼岸相鄰接的地方,於是對片名特別容易認同。但是對日本人「海角」兩個字不會引起任何想像,連這個詞兒的日語念法該如何都沒人搞得清楚。還有,裝著老情書的包裹,一看就不是從日本寄來的,郵票也不是日本的。敢負三千萬新台幣借債,請來日本演員、名歌手的魏導,若要用真正從日本寄到台灣舊地址來的包裹,應該不難吧?那他為什麼故意製造虛幻包裹寄到虛幻地址來呢?茂伯看著收信人的名字歪著頭自問道:「她沒有比我大幾歲的,我為什麼不記得有此人呢?」似乎為我們提供線索。 我愈看愈明白《海》片根本不是台日苦戀故事,也不是台灣某評論員所說那樣表現出「被殖民欲望」的作品。日本早已從台灣現實退場了,現在要了結的是有關苦戀的傳說,或者說歷史的亡靈。還藏在衣櫃裡的時候,老信件也許仍保留著舊情,可是一旦拿出來在南台灣的豔陽下看,馬上變成一堆廢紙都說不定。就像在日本童話《浦島太郎》裡,主人翁一打開海底龍宮的乙姬奉送的寶盒,冒出來的白煙頓時使他變成白頭老人一樣。《海》片猶如乙姬的禮物,其實是告別信,也並不發自日本,而發自台灣的。電影接近末尾,老情書裡的一句話又觸動了我:「在眾人熟睡的甲板上,我反覆低喃,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後來看台灣部落格上的評論,我發現了許多許多「終於」,如:終於看到了跟好萊塢片一樣好看的台灣電影;終於有了台灣導演比國際電影節審判團還重視本地觀眾;終於出現了一部電影真正反映台灣現實等等。那麼多台灣人衷心支持《海》片讓我深受感動(而又流淚)。當史碧娃克提問「Can the Subaltern Speak?」時,她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不能說話就是被壓迫族群的特徵。現在,台灣人有了屬於自己的導演,終於能夠說話了,而且說得那麼動人。 當第二次看《海》片的時候,我已經相當冷靜,甚至心裡稍微害怕:對它一時火熱的感情是否已經退燒了?但那果然是杞人憂天。冷靜地鑒賞該片,我的評價竟比第一次還高了。主要是登場人物的塑造非常精采。一個個鄉下小人物,導演描繪得都特別可愛。把他們的弱點、黑暗面特寫大寫,還表現出善良的本質來,應是魏導深愛同胞的緣故。尤其阿嘉,客觀看來是個十足的流氓。然而,到了最後,沒有一個觀眾會不喜歡阿嘉。一個原因是他在愛情方面不膽怯,敢抱住友子說:「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一點也不像六十年前那懦弱的男教師。另一個原因是他替大家唱出自己的歌兒來了。恆春樂隊七零八落的成員裡,本來沒有一個是英雄、明星的材料,但是六個成員加上友子的七個人,綜合起來倒會發揮很大的力量。影片裡代表期待和希望的彩虹,能夠連接相隔很遠的兩個地方、兩個時代,於是會起和解的作用。當他們最後上舞台,以恆春海灘的夕陽為背景,演出阿嘉創作的歌曲,實在好看、好聽極了。〈無樂不作〉挺不錯,〈國境之南〉則更棒:「當陽光再次回到那飄著雨的國境之南,你會不會把你曾帶走的愛,在告別前用微笑全歸還?」陽光已回到了國境之南,愛也全歸還了,並不由懦弱的殖民者,而由台灣人自己。(我還能不哭嗎?) 未唱完的野玫瑰 唱完自己的歌兒,當聽眾拍手叫好要求重演時,他們開始演奏〈野玫瑰〉。這場面的涵義特別深奧了。曲子是茂伯帶頭彈起的。他是在主要人物中唯一經歷過日本統治的人,始終最愛用日語唱這首歌。是否小時候學會的歌兒到了晚年都很難忘記?還是旋律歌詞之美永遠感動他?無論如何,過去六十多年,他用日語唱這首歌,肯定被別人冷嘲熱諷過很多次了。其實,在影片裡之前幾次出現過他彈著月琴唱這首歌的場面,給觀眾留下的印象也不外是:陳舊、跟時代脫節。然而,在大家面前承認過對友子之愛,並精采地唱出了自己的歌曲之後,代表台灣年輕一代的阿嘉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給茂伯,即台灣本土的老一輩,唱他們多年來一直忘不了、卻不被社會接受的歌兒。茂伯開始彈前奏後,其他人陸續加入。最後阿嘉也勇敢地承擔歷史給他的使命。 聽到他們演奏的〈野玫瑰〉,中孝介也上舞台,開始用日語陪唱。他在影片裡的角色跟現實中一樣是「日本著名歌手」。這人選也耐人尋味。他出身於奄美大島,琉球大學畢業後,至今生活在奄美。他特殊的發聲是當地傳統的歌唱法。對2006年的第一張單曲CD《各自遠颺》,華人地區的反應比日本更加強烈,於是他第一張專輯《觸動心弦》在兩岸三地同一天領先發行,在日本則第二年才問世了他的第一張專輯(日文版《花間道》)。在日本看來,中孝介代表南方,甚至國境之南,但是在台灣,他卻代表北方。正如男教師的一封信寫道:「你是南方豔陽下成長的學生,我是從飄雪的北方渡海越洋來的教師。」 中日雙語的〈野玫瑰〉重複地只唱第一段而已,也沒什麼不自然,很多人只曉得天真無邪的第一段。不過,歌德寫的歌詞到了第二段,卻變得特別悽慘:男孩要折斷野玫瑰,花兒則說那我就刺你,為了不讓你忘記我,也不讓我被傷害。阿嘉唱的中文歌詞和中孝介唱的日文歌詞都留在無罪的第一段。恐怕只有茂伯(當然也包括魏導)清楚地意識到,他們沒唱的部分才反映出老一輩台灣人心中的滋味。 跟著在畫面上再次出現1945年的碼頭場面,和那女孩六十多年後收到老情書時候的背影。旁白是男教師的女兒寫的信件:「友子?,很抱歉讓你等了這麼久。」果然那懦弱的男人到死為止都沒勇氣面對自己曾傷害過的純真少女。由他女兒寄出的信件,經台灣年輕一代傳遞,才到了收信人手裡的。銀幕上,我們看不見已上了年紀的她讀了老情書以後的表情,更聽不到她的聲音,恰如六十多年前在碼頭上,她只能拚命地用眼神表達心情,卻始終無法開口說話。她被男教師拋棄,一個人提著笨重的皮箱回到家鄉,一定遭到了周圍人的譴責和輕蔑。關於她後來過的日子,唯一的線索是明珠對友子的臭罵:「日本人哪裡懂愛情?」 電影的最後一個場面跟開頭一樣是1945年耶誕節的基隆碼頭,全身穿著白衣裳的台灣友子拚命尋找情人。天氣都多雲,象徵著她的命運。故事剛結束時的背景音樂是充滿悲情的鋼琴曲。然而,一秒鐘以後,銀幕上出現人員表,背景音樂馬上換成歡樂的女歌聲,而且在畫面一角還看得見被陽光照亮的南台灣,美麗極了。所以,當觀眾站起來離開戲院之際,最後留下的印象是正面的。雖然有過痛苦的歷史,而且許多創傷永遠無法治好,但是現在的台灣是這麼可愛的地方。我又一次深受感動而流淚(第七次了吧?)。 笑中帶淚的《海》片所起的勵志作用看來特別大。我注意到10月底,世界股市大動亂的時候,有份台灣週刊的專題竟然是「生活在台灣驕傲10理由」。對我來說,它起的療傷效果也非常大;看一部電影哭這麼多次,經驗如此徹底的感情凈化,畢竟都是平生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