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昱珩媽咪

日期

#Tag

給予選擇權,並尊重孩子的願望

2006年12月07日
公開
5

給予選擇權,並尊重孩子的願望 成人很容易忘記孩子會感到多麼無助;但你若透過他們的視野來看世界,就會發現社會是如何強調要他們服從合作。通常這種態度不會以惡劣的方式來表現,而是會發生在父母受壓過度或匆忙趕時間的時刻。 孩子需要練習衡量自己的選擇、並找出答案。他們必須瞭解,當他們根據家中的價值觀做出選擇後會有什麼結果;而當他們不理會家中的價值觀按照己意行事,又會是怎麼樣。雖然這有時會帶來慘痛的教訓,但就情緒輔導的觀點來看,卻也是父母提供指引的大好機會。 父母可以放心相信的是:孩子能愈早學會表達喜好並做出明智選擇,對孩子本身就愈好。一旦小孩進入青春期,有了更多自由、也面臨著更多伴隨而來的風險,此時他們若做了不負責任的決定,就會造成更大的危機。除了責任感之外,給予孩子選擇權,也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自尊。 分享孩子的夢想與幻想 大多數的孩子似乎都有很敏銳的第六感,可以知道父母-尤其是父親-是否在說真話。所以,情緒輔導不只是重複說著某些句子,像是「我明白」或「我也一樣氣炸了」。你可以說些「恰當」的話,但假使你口是心非,這樣是無法增進親子關係的。事實上,謊言只會讓孩子對你失去信任,也會在你們的關係之間造成裂痕。 因此,在你說自己瞭解孩子之前,要先確定真的是如此。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否瞭解,就只要反映出你的所見所聞即可。你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努力敞開溝通的空間,但絕對不要說謊或偽裝。 一起閱讀兒童文學作品 從幼兒期到青春期,優質童書對親子而言,都是學習情緒課題的理想管道。故事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談論情緒的語彙,並闡示人們處理憤怒、恐懼和悲傷的各種方式。 精心挑選的適齡童書,也能幫助父母向孩子解釋一些難以啟齒的話題或觀念-像是「嬰兒是怎麼生出來的?」或是「爺爺死了之後會怎樣」。雖然電視節目和電影也可以作為這類家庭對話的補充材料,但我認為書本的效果會比較好,因為讀者和聽者可以隨時暫停下來討論故事的內容。而大聲朗讀的做法,則讓孩子更能意識到家人也在參與這個說故事的過程,因而對故事的情節與角色有更深刻的投入感。 很遺憾的是,許多家長在孩子可以自己讀書時,就停止了讀書給孩子聽的習慣;但有些家長則能一直持續到孩子的青少年時期,並且逐步換讀內容愈見高深的書籍。就像全家固定一起用餐一樣,這種習慣可以讓父母與孩子在分享某種樂趣的共同基礎上,聯繫彼此的感情。

文章分享∼我們在乎小孩會綁鞋帶嗎?

2006年10月24日
公開
9

我們在乎小孩會綁鞋帶嗎? 2005.04.07  中國時報 元寶(寄自溫哥華) ------------------------------------------------------------ 住在加拿大的華裔媽媽聚在一起討論的,總是哪家補習班好? 何時開始學才藝等等,好像沒有人在乎孩子是否會自己繫鞋帶、扣扣子、拉拉鍊, 這和加拿大人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 幼稚園放學了,偉偉又是最後出來的孩子,原因是他不會繫鞋帶, 他來自大陸的奶奶想要進去幫忙卻被老師制止,老師對奶奶說:「放心吧!偉偉做得到的,讓他自己來。」 果然費了很大的功夫及很長的時間,偉偉終於帶著微笑滿意地出來了。 為了室內清潔,學校希望每個學生一進門就換上父母準備的室內球鞋, 下課及放學再換上室外便鞋,這項新規定卻苦了許多華裔孩子。 我的女兒也不會繫鞋帶,我自以為聰明又好心的幫他選了自黏性的球鞋,卻從來沒想過教她如何繫鞋帶, 總覺得大了就會了,我也以為像他們這些五歲的孩子應該沒幾個會繫鞋帶, 沒想到有幾個加拿大孩子已繫得很好了。 我想起在書局看過教孩子繫鞋帶的書,當時還納悶覺得浪費錢, 以為沒幾個華裔父母會花錢買那種非知識性的書。 又想起當初幼稚園的說明會時,老師也只提醒父母希望在入學前教導孩子自己會扣扣子、拉拉鍊、繫鞋帶, 我頓時恍然大悟,原來不只華裔留學生被批評為生活白痴, 只重視知識不注重生活教育的華裔媽媽,當然也會養出生活白痴的孩子。 常聽許多華裔媽媽聚在一起討論的是哪家補習班好或不好, 談孩子時只在乎課業及是否開始學才藝,沒有人在乎孩子是否會自己繫鞋帶、扣扣子、拉拉鍊。 當加拿大當地的孩子在草地上學騎腳踏車時,我們的孩子可能在家練琴或寫ㄅㄆㄇ; 當加拿大當地的孩子在草地上踢足球時,我們的孩子可能在各才藝教室趕場, 華裔媽媽總喜歡為孩子早做準備,還沒入學就先教會ABC、123,永遠趕在各年級學習課程的前頭。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老外卻相反,覺得這些知識孩子大了自然就學會了, 不需要趕在前頭,反倒是生活教育才須從小扎根。如果你也看過「優秀是教出來的」這本書, 你會發現那裡面每一條規則其實都是生活教育,都是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 到加拿大已三年了,很驚訝我所遇到的加拿大孩子總是大方又有禮貌,很少看到父母大聲斥責孩子, 總是用堅定的語氣耐心地對孩子好好說,相反地也很汗顏地常看到華裔的孩子在麥當勞前哭鬧, 父母急起來口氣就不好,說的話更難聽,例如:「你再不乖我就把你從這丟出去!」等等。 一個不會尊重孩子的媽媽如何教出乖巧的孩子?行為乖張的小孩考第一名又如何呢? 太注重智育的結果,只會教出生活白痴的書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