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真媽咪~

日期

#Tag

2007年05月13日
公開
3

母親節

母親節

2007年05月05日
公開
2

寶寶為什麼會便秘

寶寶為什麼會便秘? 1. 腸子蠕動慢 2. 水分攝取不足 3. 膳食纖維不足 4. 病理性原因如巨腸症、先天性膽道閉鎖症、先天性肥厚幽門狹窄症、甲狀腺機能低下。 5. 調奶濃度不當或乳汁攝取不足。 6. 奶粉不適應如牛奶蛋白過敏 7. 高蛋白、高鈣,高鐵食品吃太多 如何判斷是否真的便秘? 所謂便秘是指大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越久,而水分被吸收的越多,故大便的形狀呈現異常的硬且粗。嚴重時會出現肛裂、排便出血的狀況。相反來說,即使寶寶三、四天才一次排便,但解出來是大便鬆軟正常,也不必擔心,這就不算便秘了。    如何預防便秘 1.請以正確的方式泡奶   ●正確沖泡方法: 先加水再加奶粉到奶瓶沖泡。 ●沖泡比例: 沖泡前要看一下奶粉罐上沖泡方法和比例,如兩種奶粉混合或換奶時,最好的方法是各用各的湯匙去沖泡,這樣濃度才會正確。 2.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 正常寶寶水分攝取是每天每公斤約120~150cc。如三個月寶寶體重6公斤,其每天所需之水分為6×120~160cc=720~960cc,此水分為包括寶寶一天喝奶的總量加上寶寶一天喝水的總量。 3.怎麼樣的配方奶不會造成寶寶便秘? ●乳糖含量與母乳相同: 乳糖可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是寶寶體內益生菌的食物,會讓寶寶便便漂亮。 ●脂肪中添加植物油: 因為植物油(例如葵花油、菜籽油),其中的飽和脂肪酸(SFA)不會過多。讓寶寶便便恰恰好。 ●含適量鈣質和鐵質: 配方奶的鈣質和鐵質含量必須符合中國國家標準(CNS),鈣質是55~180mg�100kcal,鐵質是0.2~2.5mg�100kcal,讓寶寶的便便不會太硬。 4.以按摩及運動增進腸胃蠕動: ● 每次更換尿布時或洗澡後擦乾身體,用嬰兒油或潤膚乳以畫圓圈來按摩腹部,以促進腸的蠕動。 ● 白天盡量讓寶寶多活動,如果還不會步行的話,也要讓他多在地上爬行,以促進腸的蠕動。 ● 若已經兩三天沒有排便,建議媽媽以按摩及棉花棒刺激法,用手掌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或以棉花棒、肛溫計塗凡士林或嬰兒油,在換尿布時,將寶寶的小屁屁抬起,在肛門口以順時針鐘方向轉動,刺激寶寶排便。建議在喝完牛奶之後的30分鐘效果最好。 寶寶便秘該怎麼辦? 0~4個月大的寶寶 可加葡萄糖到水中給寶寶喝,濃度是5%~10%,幫助寶寶排便。 4~12個月的寶寶 剛加副食品時可喝些加水稀釋過的果汁,如柳丁汁或黑棗汁,奶粉中可加入水果麥精,5、6個月以上可吃稀飯時可加入蔬菜或胡蘿蔔泥。 1歲以上的幼兒 可餵食蜂蜜水或優酪乳,另外多給予蔬菜、水果。 2、3歲以上寶寶 這個時候的寶寶大多不愛吃蔬菜,其中最大的因是為青菜不易咬碎,所以媽媽可以將青菜剝碎做成青菜水餃,讓寶寶可以輕易地將青菜吃進去。而寶寶再吃水果時,也要連果肉一起吃,可增加纖維質的量,不吃蔬果的偏食小孩可吃一些含水溶性纖維的洋菜凍、蒟蒻或愛玉,可幫助腸子蠕動。不要吃太精製的食品,如吃全麥土司比白土司好,糙米飯比白米飯好,連果肉的新鮮水果比蜜餞或果汁好。   寶寶便秘時飲食注意事項 寶寶生病時請勿換奶 生病吃藥的寶寶,因為腸道的好菌壞菌都被殺光了,腸道的復原需要一段時間。 慎選營養添加物 若要額外添加鈣粉,不一定加在牛奶裡面沖泡,可在兩餐之間加在開水裡面給予,可提高鈣的消化吸收率。免疫球蛋白或DHA等營養補充品,建議適量添加,不要天天加或餐餐加。   寶寶為什麼會腹瀉 ● 腸胃感染引致乳糖不耐性。 ● 奶粉沖泡過濃、換奶過快。 ● 果汁、葡萄糖喝太多。 ● 4-8個月或長牙齒期間,寶寶喜歡舔手手或玩具,容易吃到髒東西或污染物,寶寶腸胃抵抗力差,便會拉肚子。 ● 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腸胃炎:如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輪狀病毒、腸病毒等等、腸套疊。 ● 食物過敏引起的腹瀉。 寶寶腹瀉的處理方法 1.輕微腹瀉時: 可以把配方奶粉沖泡稀釋,並多補充開水,或是在開水中加上電解質補充液,如寶寶3.5~4個月,可吃點米湯補充。 2.腹瀉比較嚴重: 最好先禁食半天,這時先以電解質補充液補充流失的水份及電解質,並維持人體所需要的基本能量,如果有改善,則可以試喝稀釋牛奶或不含乳糖的特殊奶粉,四個月以上寶寶可補充米湯,稀飯,如果仍持續進步,再逐漸改回原來的飲食。 3.腹瀉非常嚴重: 例如併發有高燒、腹脹、腹痛、大便中帶血、昏睡、請立即就醫。 4.不可吃的食物: 如柑橘類果汁、冰淇淋及脂肪過多的食物、如在恢復期的5個月以上寶寶、可吃蘋果泥、這對腸黏膜的恢復十分有效。 5.因副食品而造成的過敏性腹瀉: 要注意從嬰兒時期即容易長溼疹的過敏體質的小孩,有可能因副食品而導致腹瀉,從開始使用食品以來,雖然沒有任何感冒症狀,但卻常發生腹瀉情況,請檢查每種食物引起過敏的狀況,添加副食品時每次只限一種,如發現導致過敏的食物,製作副食品時應盡量避免。 PS. 從低過敏奶粉、止瀉奶粉等特殊奶粉轉奶時,應注意之事項?一般特殊奶粉,因為其中所含的乳糖量很低,或甚至不含乳糖,此時換奶的速度就必須要比一般正常奶粉轉奶的速度要慢,才能讓寶寶腸道有足夠時間來適應含有乳糖的配方食品。 6.腹瀉時屁屁的照顧: 用脫脂棉浸溫熱水輕輕拭臀部或會陰部,或讓臀部浸泡溫水,用手來清洗肛門附近的腹股溝,用柔軟的毛巾及尿布將水份吸,待臀部全乾後再幫他穿尿布,如殘流濕氣,則容易引起發炎。 便便的顏色 正常便便顏色 其實寶寶的大便顏色從黃色、土黃色、咖啡色、棕色、綠色,或者是前一段綠色,後一段黃色,或前段黃,後一段綠色都是有可能的,請不用擔心,只要寶寶的便便不是太硬或太乾,有沒水瀉狀就沒有問題了。 綠便就是不好嗎? ●胎便: 剛出生的寶寶在24~48小時內會解出粘稠墨綠色的便稱胎便,成分包括有:子宮內的碎屑、膽色素、上皮細胞、脂肪酸、血液及羊水等。 ●膽汁: 大便中的色素是由於膽汁中的膽紅素所造成的,這個色素本來就是綠色的,在成人體內腸道中慢慢轉變成黃棕色而排出,但因嬰兒消化道較短及尚未熟,所以排出去的便便是綠色的。 ●鐵質較高: 含鐵較高的配方奶粉大便的顏色會比較綠,寶寶會按著身體的需要,調整體內鐵質的吸收率,媽媽不用擔心。 ●食用綠色副食品: 寶寶在添加副食品中有綠色蔬菜或果汁,會使大便變綠色。 奇怪的便便顏色 黑色便 ● 若寶寶有吃香蕉、蘋果則寶寶的便便會出現黑色斑點,是正常的。 ● 如果大便整體變為黑色,看起來像黑色的紫菜時,就要懷疑是否胃或十二指腸等消化器官出血,要帶去給醫生檢查。 白色便 ● 若寶寶有黃疸症狀且大便一日數次,或呈非常淡的黃色,要懷疑是否膽道閉鎖症等疾病,要帶去給醫生檢查。 灰白便 ● 注意是不是有餵食過量的脂肪,導致消化不良,水樣軟便狀。 ● 有可能是胰臟、肝臟疾病,要帶去醫生檢查。 血便 (紅色便) ● 吃過蕃茄、西瓜、橘紅色果汁後,也會在大便中間夾雜紅色物質,不用擔心。 ● 維他命K缺乏,先天性疾病,導致血液無法凝血,而有出血的情形。 ● 細菌感染、腸炎、或腹瀉大嚴重而導致的,需儘快就醫。 白色的 (顆粒) 大便中帶有白色顆粒,這是因為剛出生的寶寶由於消化系統尚未發育良好,營養成分消化不完整,這些白色顆粒可能是鈣質和脂肪固化形成的,不用擔心,寶寶長大一點,便沒有問題了。

2007年05月05日
公開
2

寶寶囟門裡的秘密

寶寶囟門裡的秘密 更新日期:2007-04-09 記者:林口長庚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林光麟 許多新手父母,第一次小心翼翼的幫小baby洗澡時,突然摸到頭頂一塊軟軟的地方,經常嚇得六神無主,驚慌失措,不是趕緊打電話向經驗老道的阿嬤求救,就是上網貼部落格尋求答案。事實上,這塊軟軟的地方就是所謂的「囟門」。「囟」門語音唸「ㄒㄧㄣˋ」,不僅多數父母唸成「ㄘㄨㄥ」,連不少醫護人員也念錯。 曾有一位兩個月大的小嬰兒因為突然喪失意識,抽搐發作被送到醫院,經過初步檢查,既沒有發燒也沒有電解質異常,但是發現前囟門有異常突出的狀況,超音波發現腦部靠近腦皮質的地方有一線狀的不明影像,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後,確定診斷為一根細針。醫師百思不解為何會有一根細針被插入如此幼小的腦袋中,經過詳細詢問,原來是患有精神分裂的母親所為,而前囟門就是最脆弱的地方。上帝創造人類,為何會留下如此的缺陷呢?這麼複雜而幼嫩的腦袋瓜為何不用厚實而堅固的頭骨將它緊緊包住呢?事實上,這是有其巧妙的道理的。 囟門─寶寶的脆弱部位 新生兒的頭顱是由幾片大小不等的頭骨組合而成,而骨與骨之間都有明顯的接縫,在寶寶的頭部前後各可摸到一扁平、柔軟有彈性的頭皮組織,此部位為顱骨交接處的區域,稱為囟門(fontanel),是一個沒有骨頭的部位,外表可以看到跳動。也就是頭皮組織下面即是腦部結構,也是新生兒脆弱的部位。「前囟門」呈現菱形,它的位置就介於兩頂骨與額骨之間,約於額頭微微上方一些的地方;而位於頂骨與枕骨交接處,呈現三角形,沿正中線由前囟門往後可以摸到的為「後囟門」。通常前囟門較大,而且個別差異很大,一般而言長約3到4公分,寬約2到3公分。而後囟門比較小,有時候幾乎要關閉或是不易摸得清楚。這些顱骨交接處的縫隙,是預備留給嬰兒頭顱長大發育的空間用的,頭的後囟門約在第6到8週時關閉,前囟門則在第16到18個月關閉,但時間有可能提前或延後。 「顱骨縫」癒合時間影響頭部生長 幼兒的頭之所以可以在出生後的頭兩年快速的成長又能維持漂亮的形狀,主要是因為頭蓋骨是由5塊骨頭所組成,2塊成對且對稱的額骨(frontal bone),2塊成對又對稱的頂骨(parietal bones)及1塊枕骨(occipital bone)所構成,這幾塊骨頭彼此間都留存有縫隙,稱顱骨縫(cranial suture)。也因為這個特性,胎兒頭部經過產道時,可以受擠壓而致改變形狀,等出生後再慢慢恢復形狀。為什麼骨縫過早癒合會造成頭圍過小或是頭形改變呢?主要的原因是嬰兒在兩歲前,腦部快速成長,頭圍隨著擴大,在這個時期骨縫過早癒合會限制並減緩腦部在該方向的成長,所以頭骨朝另ㄧ方向生長,最後造成頭顱畸形或過小。而所有的頭骨縫合在6到8個月即可察覺其關閉,但真正的成熟鈣化則必須由X光檢查之。 新生的頭蓋骨是多塊組成而各自分開的,當寶寶從陰道分娩而出時,因為頭部在生產的過程中,受到產道的擠壓,有可能造成頭骨重疊現象,也就是一塊頭蓋骨的邊緣疊在另一塊頭蓋骨上。所以,很多新生兒剛出生時,頭通常是長卵圓形的,而且表面有凹凸不平的地方,父母親第一眼看到小嬰兒時,有時會大失所望,怎麼頭顱長成這樣子?但這種現象在出生1週後,自然會恢復正常。 囟門蘊含寶寶的健康資訊 觀察囟門的正確姿勢,是將寶寶抱起而呈現直立的狀態,最適當的時候是寶寶安靜的時候,睡覺或是吃奶時都可以。寶寶的囟門在正常的情況下,呈現稍微凹陷的狀態,而且常常可以在囟門看到如同脈搏般搏動的情形。仔細觀察前後囟門,可以提供我們許多有關寶寶是否健康的資訊。首先,在我們瞭解到囟門正常的大小與關閉時間後,如果寶寶的囟門與正常情況不同時,應該請小兒專科醫師審慎評估小寶寶是否生病了。一般而言,在出生時,前囟門很小或是摸不到,就要小心是不是頭骨過早癒合。當囟門膨起時,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腦壓升高的可能,而腦壓升高的原因就非常多了。包括:腦炎、腦膜炎、顱內出血、腦瘤、水腦等。如果囟門過度凹陷,也可能代表的是脫水的現象,通常兒科醫師在觀察1歲以前的小嬰兒時,囟門可以提供很重要的資訊。囟門太早關閉或是太晚關閉,也都是異常的現象,各種情形詳述如下: 1.囟門突出:表示可能顱內壓升高,出問題的地方包括腦組織、腦脊髓液、腦血塊。醫師需要注意小孩是否可能有水腦症、 腦瘤、 硬腦膜下血腫 、腦炎、或是腦膜炎。 2.囟門凹陷:表示可能腦脊髓液、腦血液循環出問題,醫師需要注意小孩是否可 能有脫水現象。 3.囟門關閉時間過早:可能是頭蓋骨顱縫過早癒合症,也有可能是家族性小頭症。 4.囟門關閉時間過晚: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軟骨發育不全,或染色體異常。 宇宙浩瀚,萬物生生不息,會生存下來的,必定有其道理。小小的頭蓋骨為何要留有縫隙,自然有其原因。人與人相處也是一樣,彼此之間互相留個距離,才能確保持續成長的空間。

2007年05月04日
公開
2

點閱器

2007年05月04日
公開
5

點閱器

點閱:

2007年05月04日
公開
6

點閱器

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