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ESSIE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脾氣很怪的瑋

2008年04月13日
公開
4

為維持作息正常,周日待在新竹。 早上彰化婆婆就打電話來找瑋瑋,「阿嬤」仍不會叫, 會說成「媽媽」或「阿姨」, 由於剛好碰上MIKY阿姨來訪,並沒有跟阿嬤說太多。 之後快到中午,媽咪就帶瑋出去買便當, 結果路上順便到公園玩, 沒想到剛下過雨的溜滑梯竟然積水, 所以玩了一下子,還得帶瑋去買乖乖才能帶瑋上車。 沒想到買了便當後,瑋上車又不肯乖乖坐在安全座椅, 竟然溜到駕駛座,模彷大人開車,怎麼跟他說都沒用, 後來還是強制讓他坐安全座椅讓瑋很生氣, 可是為了瑋的安全,不得不如此。 瑋的脾氣還真大,不想養成他"海霸王"的個性, 哭到家後,我跟爸比都先不理他, 過陣子好了一點,才喝一點多多,哄他午睡。 午睡二小時後,爸比帶我們出門去透氣, 給瑋補給尿布、奶粉,給車子加油後, 到清大附近吃牛肉麵,飯後到交大遛小孩, 一下車瑋就又跳又跑,他的活動力真是令媽咪傻眼, 看來假日一定要找個廣闊的地方讓他盡情地跑跳。 瑋最近的脾氣真的很怪, 媽咪發現快到午睡時間,特別容易情緒失控, 一生氣失控後就很難收拾,平時可以很準確地判斷媽咪的問題, 卻突然好似神經錯亂地反覆胡亂回答。 例如:問他要不要喝奶?就一會兒說好,一會兒說不要, 反反覆覆這種情況不知道何時才會正常。 ps.半夜還哭哭,莫非媽咪對他太兇了嗎?

孩子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

2008年04月10日
公開
8

孩子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 文�林攸餘•王瀞儀 一開始孩子會因為玩具不是自己獨有而願意分享,一個常常會分享自己手上無所有權玩具的孩子,慢慢能開始分享自己所獨佔的玩具。三歲前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要求三歲前的孩子將玩具分享給其他人,無異是難上加難!雖然也有少部分的孩子願意分享,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卻不願意。 現在我要教大家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喔!無論孩子幾歲大,無論有沒有脫離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就讓孩子願意分享玩具的妙招!大家要趁早來實行。 1.玩具無所有權制度:所有新玩具買回來的時候就告訴孩子:「這不是買給你的,這是我要放在家裡面讓大家一起玩的。」明明家裡就只有一個孩子,不是給他玩是要給誰玩?如果你今後「有可能」讓其他人也玩這個玩具,剛開始就別讓孩子以為:這玩具就是我的! 2.無所有權玩具,誰先拿到誰先玩,不能硬搶:在快樂中心的大部分玩具和書籍,都是實施無所有權制度。當有孩子相中瓜瓜手上的玩具,我們會分辨這玩具是不是專屬物,如果不是,瓜瓜通常都會樂意換人玩;如果屬於瓜瓜的玩具,問一次後不肯出借,我們絕對不會繼續請他分享給別人。勉強孩子割捨掉屬於自己的東西,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負面思考:爸媽不愛我只愛別人,連我的玩具都要給別人!如果不是屬於瓜瓜的玩具,其他人也應該要尊重正在玩的人,絕對不能硬搶。 3.無所有權玩具,必須尊重先玩的人,想玩請排隊或請對方出借:很多家長來快樂中心都對瓜瓜感到抱歉,覺得所有的玩具都是瓜瓜的,自己的孩子卻亂搶。遇到無所有權玩具,我會和對方父母明說:「不!這玩具不是瓜瓜的。是你家寶貝先玩,如果瓜瓜要玩必須先徵求同意。」有時瓜瓜選擇去問對方是否能拿走這玩具,對方不願意瓜瓜便作罷;有時瓜瓜根本不會問,就跑去玩其他玩具,他是看對方父母的態度來決定。 4.讓孩子習慣只擁有少數玩具:還是要有一些玩具必須讓孩子完整擁有,這些玩具通常具有意義性,如「生日禮物、獎勵品、乾媽贈送」等等,藉此順便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有些東西並不會被別人隨意剝奪。安全感可以藉由玩具來獲得,但是不要變成培養安全感的唯一手段;全部藉由物質建立起的安全感,粗淺而易碎。倘若所有的東西都不專屬於孩子,那我們將無從知道,由何時何地開始,孩子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孩子的安全感,又被建立多少?兩種玩具都要在放在孩子生活的環境中,讓他習慣於同樣都是可以玩的東西、都是爸媽買的,但有些屬於自己,有些卻是大家共同分享。 5.由玩具歸屬,慢慢進展到樂於分享:一開始孩子會因為玩具不是自己獨有而願意分享,一個常常會分享自己手上無所有權玩具的孩子,慢慢能開始分享自己所獨佔的玩具。 「越有安全感的孩子越是充滿愛,越充滿愛的孩子才越懂得分享」,一味勉強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時,倒不如積極培養孩子的安全感。以此方法做為引導,讓孩子學習與人分享的想法和做法就沒問題啦! ★教養小提醒1.勉強孩子割捨掉屬於自己的東西,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負面思考。2.安全感可以藉由玩具來獲得,但是不要變成培養安全感的唯一手段;全部藉由物質建立起的安全感,粗淺而易碎。

把握2歲的叛逆

2008年04月09日
公開
6

與其把二歲孩子各種「叛逆」的行徑看作是對長輩權威的挑戰,不如視之為雕塑孩子人格行為的黃金時期。以更樂觀積極的態度來看待二歲的孩子,就會以更理性、更有智慧的方法來處理孩子的各種狀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以「terrible two」來形容二歲的孩子;研究兒童心理的學者也提出,二歲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許多家長更是正在或曾經苦惱該如何面對二歲孩子的左一句「不要」,右一句「不要」。而我,就是正在「奮戰」中的一員。 那天,晚餐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我提醒正在試圖打開抽屜拿餐具出來玩的女兒,那不是玩具,而且也該就定位準備用餐了,可是,女兒對我的提醒毫不在意,依舊進行著她的動作。於是,外子和我很有默契的把最後一道菜端出廚房,同時,順手把燈關掉。 女兒可能沒有料到我們會將她一個人留在已經熄燈的廚房裡,開始放聲大哭。可是因為已經提醒過她了,所以我和外子決定不理會她,繼續我們的晚餐。 大約十多分鐘後,女兒終於了解她的哭聲起不了任何作用,沒有人會「屈服」在她的哭聲之下,於是停止哭泣,走到我的身邊,輕聲的說:「媽咪,抱抱。」我抱了一下她,問她:「要吃飯了嗎?」她點點頭。就這樣,一場「角力戰」圓滿落幕了。 類似的事件,大約從女兒一歲半以後就經常發生。我認為,與其把二歲孩子各種「叛逆」的行徑看作是對長輩權威的挑戰,不如視之為雕塑孩子人格行為的黃金時期。以更樂觀積極的態度來看待二歲的孩子,就會以更理性、更有智慧的方法來處理孩子的各種狀況。 大部分的時候,我和外子都會以堅持的態度及行為來面對孩子,但是有時候,很確定孩子只是想撒嬌時,我們就會順著孩子。例如,孩子明明會自己吃飯,卻賴著要我餵她。因為知道孩子只是想感受被呵護疼愛的溫暖,所以我還是會捧起她的餐具,一口一口的餵她。但是,如果碗裡頭還有些許飯粒,她就想離開座位,我就絕對會堅持要她吃完。 面對孩子各式各樣的問題,大部分的父母都明白一定要堅持到底,但是,許多時候最後都還是屈服了,只因為孩子哭得實在是太大聲或太久了,為了怕引起鄰居的抗議或異樣的眼光,只好退一步。其實我建議有這樣疑慮的父母,如果您認為您的堅持是對的,那就堅持下去,只要向前來關心的鄰居好言解釋一下,並請他們多多忍耐,我想,有智慧的鄰居還是會諒解的。而且一般說來,當孩子知道眼淚哭聲不是讓父母就範的武器之後,他就不會再拿驚天動地的哭聲來要求父母了。 就像為了要捏出完美的陶土,藝術家要不斷的修飾手中未成型的作品一樣,父母希望孩子的行為舉止有什麼樣的表現,也要一次又一次的以智慧、理性、耐心來調整孩子的行為及想法。二歲的孩子,正值學習黃金期的孩子,我對孩子們充滿希望與信心。 本專欄文章每週定期刊載於人間福報家庭版之「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及部分文章摘要轉載於每月功文文教報導第二版給媽媽的貼心話專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 趙文瑜 小姐 現就任中華少年及兒童親職輔導與才能發展協會副理事長與財團法人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獻身親職教育與幼兒教育事業多年有豐富的經驗,並努力推動教育文化不遺餘力。

放手吧!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2008年04月08日
公開
2

今後孩子的教育,必須教導「自制力」 人類的欲望,是以「生活能力」作為基礎,最終仍需要得到滿足,但是切莫一開始便輕易地過度滿足。就像雜草扎根在太鬆軟的土壤裡,看似長得細高,卻是一拉就被拔掉了。太容易得到並滿足欲望,將失去真正的堅強,徹底變成懶散。 一直得到東西的孩子,不知道要珍惜東西;還沒餓肚子,就給吃的孩子,不會知道米飯的美味;一哭就得到抱抱的孩子,認為抱抱是理所當然,一定哭鬧到抱抱為止。在「富裕的社會」潛藏著這樣的危險,忘記要感恩付出的東西與付出的父母。 光擁有富裕是不夠的。 對人類來說,學習的確是極重要的事,但孩子興趣缺缺。因為大人經常強制他們學習,並以此作為評價。更何況評價的人不是外人,而是疼愛自己的媽媽。在某種意義上,過度的幼兒教育,絕對不符合理想。我們必須學習日本先賢智慧,將孩子的教育託付別人。「給予關愛」和「教育、評論」的角色,還是由別人擔任比較好。 這麼做,就能提振孩子「想要」、「想學習」的心情,讓它充分萌芽、伸展。當然,他們就能學習到「生活能力」。 那麼,父母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才能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呢? 那就是要教導孩子「自制力」。 後面各章,將教導孩子有意義的「忍耐」,並深入傳授培養「生活能力」的具體內容。 在「想要但必須自制」的反覆過程中,孩子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M小弟陪媽媽到藥妝店買東西。媽媽一個不注意,他便趁機拿了店裡的棒棒糖,放在嘴裡舔。 「這是店裡的東西,不行自己拿來吃。要吃回家吃。」媽媽說著便當場沒收棒棒糖,付了錢將它收到包包裡。 M小弟大聲喊叫想要吃,並且開始哭泣,但是媽媽不為所動,不打算從包包裡掏出棒棒糖。 於是,店裡有人向媽媽說了: 「小孩都是這樣,別生氣!」 像這樣被勸說:「不過是孩子嘛!」、「不要這樣子嘛!」、「別讓這麼小的孩子哭!」,因而失去自信的媽媽可為數不少啊! 不,像M小弟的媽媽對年幼孩子堅定說「不」的態度非常重要。 I小弟眼巴巴地看著路邊放置的自動販賣機。這個被稱為「卡將卡將」的自動販賣機,只要投入錢幣轉動搖柄,就會跑出封膠包裝的小玩具。 (編按:就是目前台灣年輕人間非常流行的扭蛋。) 一看I小弟手指著想要的東西,原來是他喜愛的卡通玩具正放在裡面。 「爸爸買了一個給我,媽媽也買一個給我嘛!」說著還一邊啪嗒啪嗒地雙腳跺地。 這時I小弟的媽媽突然想起,上禮拜天從外面散步回來的他帶著這個玩具回家。 「媽媽沒有錢,不行買!」媽媽說道。 「可是,媽媽不是可以買東西嗎?」I小弟扁著嘴哭,完全不打算離開那個地方。 當然,媽媽身上帶的錢,玩一次扭蛋不成問題,而且也不會影響家計。可是,媽媽在心裡對自己說:「對孩子言聽計從,會寵壞他。」 因此,堅持從一而終的拒絕態度。 「媽媽的錢是準備用來買飯的,不是用來買你的玩具。快,快走吧!」 「媽媽,小氣鬼!」I小弟嘴裡嘟嚷著,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那個地方。 若當時如I小弟所願,讓他玩扭蛋,那會怎樣呢?他會好好珍惜到手的卡通玩具嗎?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再怎麼哭鬧想要的東西,或許一天或許一小時,時間過了他就會完全忘記。 孩子賴皮想要的東西,大多是瞬間的情緒。倘若是真正想要的東西,不妨到生日或耶誕節時再買給他,在那之前就讓他等等吧!期盼的東西好不容易到手,這時孩子才會倍感貴重、會更加以珍惜。 在「想要但必須自制」的反覆過程中,孩子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從某方面來看,孩子們似乎有小大人般的超齡表現,而因為人際關係方面的教育不完善,使他們不能與同伴融洽相處、遊戲。 最近似乎出現不少這類型的孩子。有的孩子想加入玩耍卻不知如何表達,然後突然搶走同伴正在玩的玩具,不然就是施暴、弄哭同伴;有的孩子,一碰到困難就非常恐慌、歇斯底里地亂吼亂叫:有的孩子,一碰到討厭的事便馬上逃開。以前有些孩子不善於與人相處,可是相對地,也必然出現會照顧那些孩子的「樂於助人」孩子。 現在「樂於助人」孩子已愈來愈少,取而代之是增加了許多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他們便是所謂的「自我中心兒」。這些孩子表現幼稚、任性、愛撒嬌,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老是「我、我的」以自我為中心而思考,當然不能順利融入團體。所以我們必須教導孩子如何與同伴和睦相處———「這個不可以給他,那另一個讓給他吧!」、「雖然自己很想要,但是今天忍忍吧!」 要學會這樣折衷調和的能力,和同世代孩子相處是絕對必要的。但是,想在類似公園育兒的母子關係中培養上述的能力是行不通的。舉例來說,媽媽會讓孩子和公園裡年紀相仿的同伴一起玩耍,可是,一碰到孩子相互搶奪玩具,媽媽就馬上出手干涉禁止,這樣一來,孩子便沒有自我鍛鍊的機會了。 雖然如此,從嬰幼兒期開始,現實生活裡不可能建造個只有孩子的單純世界。現在的時代,不是有幼稚園之類的地方嗎?即便如此,幼稚園的數量也不能滿足所有想入園家長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的情況是,孩子們在類似「公園育兒生活圈」(編按:公園育兒是家中有幼兒的日本家庭主婦重要的人際交際。藉由帶小朋友去社區的公園玩耍,媽媽們就坐在旁邊聊聊八卦,交換育兒心得,有甚者會形成互相支援幫忙的小團體。)的母子關係中成長,發生困難時便由父母解決,他們只經歷過他人一手處理的人際關係。這樣的孩子一旦進入幼稚園,幼教工作者的辛勞可想而知 放手吧!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作者:田中喜美子 譯者:徐秀娥 出版社:新手父母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047397 裝訂:平裝 定價:220元 優惠價:79折174元 內容簡介top 現在孩子最必須要學會的事 ──謹將本書獻給對教養迷失方向的所有媽媽 不行要的東西就不要的這種毅然態度,培育出「忍耐物欲的心」。 失敗經驗,引導出孩子的幹勁。 孩子同儕之間的衝突,形塑出「敢於說不的孩子」 。 「孩子哭了就給奶喝,哭了就給他抱抱」乃大錯特錯。 界線分明的教養,培育出「自由伸展成長的孩子」。   教養孩子讓他學會「生活能力」,從孩子呱呱墜地起就得開始。這麼做絕對不困難,因為它是一種平衡的「正確教養」,既不嬌寵也不嚴厲。能好好學會「五大生活能力」的孩子,可以幫他們快樂跨越即將面臨的狂飆青春期,同時,也支撐他們逐漸成長為自立生活的大人。藉由這本書,作者希望能將這樣的育兒竅門傳遞給大家。 作者簡介 田中喜美子   1959年生,早稻田大學法文科畢業。曾從事翻譯工作,1975年投身主婦的投稿雜誌「妻子」編輯工作,現任編輯長。   她同時兼任付費老人住宅的情報提供組織「老人住宅的情報中心」、以及哺乳幼兒母親為對象的通訊教育「新母親系統研究會」代表;「政策建言女性之會」發起人、女性政治雜誌編輯長。   著有暢銷書「被欺凌的孩子,都是父母惹的!?」(主婦之友社)「讓孩子規規矩矩學忍耐」(PHP研究所)「診斷你的教養方式」(小學館)等書 譯者簡介 徐秀娥   東吳日文系畢業,曾任職雜誌社、報社多年,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教養貓狗嫌的小孩

2008年04月08日
公開
14

彙整如下: 1.獨處時-  平常也不要讓孩子予取予求,讓孩子學習"受挫"學習"物慾不被滿足" 的忍耐力, 利用123方法,採取”忽略”,忽略是在你視線範圍內,對他的哭鬧不動聲色,讓他明白,哭不是解決的方法,切記,不要理他,不要勸他,更不要看他, 要讓他明白,你對他的哭一點反應都沒有。 2.和小朋友相處時,打人- 對2歲多的孩子比較好的處理程序大約是這樣 第一次--立刻制止並馬上教導他該如何表達 讓孩子重覆一次 (請借我<不借就離開>;請等等) 第二次--立刻制止 反問他該怎麼跟人家說 請他重覆一次 並告訴他再一次打人要離開不能玩 第三次--立刻帶走 孩子一定會哭鬧 處理程序如下 1.安撫孩子的情緒--等情緒安定之後在進行下列步驟 2.說理 3.再次約定下回再打人一樣要帶走 下一回再碰到有其他孩子一起玩的場面 在孩子玩之前先提醒孩子之前的約定再一次叮嚀她 打人就帶走 最好跟孩子有打勾勾蓋印章的動作--不是裝可愛是要確定他聽到了 當孩子跟別人有好的互動立刻稱讚他 以上程序媽媽的態度很重要 立場是否堅定 說到做到---非常非常重要 這樣的處理程序有些孩子一次就夠 有些孩子需要多幾次 基本上老師在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都是依循這樣的處理模式 方法很簡單 可是很多家長做不到 大多都是敗在立場不堅定 說到做不到 自己只顧聊天看報忽略孩子跟別人的互動 自己耐性不夠或是隔代教養 ================================================= 參考以下討論: Q:因為我自己的小朋友(目前一歲五個月),自從很早開始就會開始有抓人、打人的動作出現, 可能是剛出現的時候沒有制止,所以幾個月後開始發展到十分令人頭痛的地步… 本來她是只會抓自己人:外婆、外公、媽咪我本人…嗚…家醜不外揚也就算了,但是事情不是這樣而已… 小卉回到奶奶家,因為有個同年齡的表妹對她抓臉,剛開始一天、兩天都呆呆的讓她抓! 直到第三天左右,小卉開始反擊!而且是十分用力、主動的去抓表妹的臉! 更慘的是,自此以後,她只要見到不認識的小朋友,就會主動地伸出她的“魔爪“! 不管何時何地,動作簡直是迅雷不及掩耳!而且有越演越烈的情勢…在搜尋過話題之後, 發現有許多媽咪居然也有相同的困擾,所以決定將之前跟辰辰媽請教的結果與大家分享啦~ 以下是辰辰媽的解答: 抓別人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每個孩子這個時期長短不一以及強度不同. 這跟個性和教養方式有關, 這是每個寶寶都會出現的正常行為, 再文靜再乖的孩子也會出現, 而且他們大多是善意的喔.... 可惜大多數大人不了解....不要罰他啦!他能做的動作很少, 抓捏和伸長手臂是最近最會做的動作, 另外不太會表達(講話, 表情和動作 )又心急, 也是大人要體諒的啦。 其實方法很簡單, 就是輕輕抓著他的手去做正確的動作!現在有空, 先簡單講一下好了 1. 抓臉...因為要練習揉捏...人肉很好抓...給他麵團或軟球吧 2. 不是抓人打人, 是拍人...只是因為不會控制力道,會被誤以為是打人... 高興的時候是表示想跟人玩...那就抓著他的手教他握手或輕摸別人 ~ 脾氣來的時候想發洩情緒, 就給他一個枕頭拍拍。 3. 他急著想認識好奇的物品, 那就趕快給他吧. 有點危險的就教他如何保持安全. 不想給的就別讓他看到...不然就是轉移注意力。 4. 最好的方法是一直跟著他, 在他即將抓下去之前輕輕抓住他的手!預防他再度傷害到旁人~ 一歲多的小孩“ 轉移注意力“是很容易處理的. 要不就是事先說好玩多久, 有心理準備又得到滿足, 他們就會很願意遵守規則 。 “ 處罰是沒用的 “, 他不會連結處罰和對錯的關係, 如果他不做了只表示他怕被處罰但還是不懂為何不能這樣做 ? 三歲(甚至七歲)以下孩子主要是用身體在記憶的, 所以要教他正確的動作, 他會慢慢記得而自行改變自己的動作和行為 。如果光用講的, 他雖然聽得懂, 但不一定做得到...畢竟他最擅長的是抓! 叫他不抓對小孩而言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而且, 聽懂到做出來還要很多神經連結, 但是現在腦部又還沒長好, 正在急著要東西, 還要同時花好幾秒好幾分鐘反應媽媽要他做到的動作, 多困難! 不如直接教他正確的動作或轉移注意力比較快. 如此一來,也不用經過語言消化的過程。 Q:那如果抓了別人小孩的臉,要怎麼處理呢? 一旁媽媽的臉已經呈現烏雲狀了…@@ A:安撫別的小朋友/媽咪的方法, 不是處罰她或打她手...他們看了也不會好過, 反而可能想到自己的媽媽是不是也會打我?! 最好是, 你輕抓著她的手, 撫摸其他孩子被抓的地方(若孩子不肯被摸, 那就握手或什麼都不要動), 你幫她說對不起, 每次都這樣做 !這樣以後她就會知道 “ 為何要說對不起“, “ 要在哪些情況下講“, 而且也會真心誠意地講. 你做好榜樣讓他模仿, 等他有能力講出對不起時他一定會講。但是不要逼他講, 不然以後他講會不誠懇或是不甘願, 並沒有真心的反省。 總之要孩子怎麼做, 我們做給她們看好讓他們模仿學習就是. 不必講也不用處罰喔...孩子很難一下子就改過來, 腦部都還沒發育好呢, 花三個月都不算久啦, 我們大人學事情都要學很久, 要改習慣也很需要時間, 更何況是這麼小的小孩呢. ============================================ 修正媽咪一點,孩子被罵大哭不是嚇得大哭,是一種脫罪的方式 哭了, 大人要修理就比較難下手,哭越大聲就表示越可憐,因為哭了就被饒恕了 有時候慾望不被滿足,哭一哭, 大人馬上屈服,孩子就學起來這妙招囉 說實話,兩歲孩子真的是還不懂物權是怎麼回事, 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拿是本能,強悍點(沒有分享對象可學習)的就會用武力來保護他的物品, 其實這沒什麼錯,我不是說搶人東西或打人是對的,而是這情形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小段,透過導正學習會慢慢改過來 媽咪很有心,不要太自責,但是媽咪可能要想一想,用打的來制止孩子打人或搶東西孩子能明白道理嗎 ? 還是更學習到夠只要夠力夠強大就可以打人? 用勸用哄都不能讓孩子停止哭鬧,那就不要哄不要勸也不要打罵,不要理他,孩子沒人唱和很快就會停止他的把戲, 越是圍繞在他犯錯上不停孩子越覺得得到大人注意,所以就無法抽離這情境,兩歲是可以懂道理的年紀了, 等到事情過後,可以用繪本用故事來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感受,平常也不要讓孩子予取予求,讓孩子學習"受挫"學習"物慾不被滿足" 的忍耐力, 多帶孩子跟別的孩子相處, 不一定要馬上加入,就算靜靜在旁邊看,媽咪還是可以對別人孩子的規矩上給你的孩子機會教育, 要玩之前先叮嚀,若有犯規馬上帶離,甚至剝奪孩子參加的機會,若孩子有好的表現當然要不吝嗇的給予鼓勵,會有用的, 但媽咪的孩子平常是給爺爺奶奶帶,這我就比較沒那樣樂觀,因為老一 輩的人不是那樣懂孩子, 教養方式若不一致效果就會打折扣 兩歲多, 有人照顧,我也覺得沒必要那樣早送去幼稚園 ================================ 版媽有沒有試過〝忽略〞 兩歲多的小孩真的要教,立場更要堅定, 忽略是在你視線範圍內,對他的哭鬧不動聲色, 讓他明白,哭不是解決的方法, 切記,不要?他,不要理他,不要勸他,更不要看他, 要讓他明白,你對他的哭一點反應都沒有, 若你生氣,對他來說,就算有回應,你重視他哭...他得逞囉! 我大女兒小時候很拗,治療師教我的,試試吧∼ ================================== 要採取哪些手段來教育孩子 都要看孩子的特質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用忽略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用說理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用打罵 那到底哪種有效 答案是不一定--這樣說很洩氣對不 精確一點說應該是 不同的情境 事有 搭配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