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桑妮|Sunny

用「正向教養」的方式踏入新手父母的行列。

用「正向教養」的方式踏入新手父母的行列。

日期

#Tag

2023年02月16日
公開
82

▋ 遇到和孩子僵持不下時,你該順著他的意 還是 堅持父母想要的?

近期接孩子回到家樓下,孩子都會要求媽媽抱抱。 平時若東西不多,我就當重訓般的扛娃扛包拿東西的上3樓。 但東西真的很多,無法再承載17kg的娃時,親子的拉鋸戰來了。 󠀠 我:「喆喆,媽媽知道你很想抱抱,但是你看 (秀出滿身東西) 媽媽真的沒辦法抱你。」 喆:「放著。(手指地上)」 (真聰明阿,知道東西放著就可以抱他了。) 我:「可是放著我們就沒有飯飯吃了耶,怎麼辦?」 喆:「抱抱!(帶點生氣的奶聲,直接躺地上) 」 󠀠 我靜靜的看著他,首先「#連結自己的內在」,發現自己完全可以接受他的躺地行為而沒有任何情緒,所以我就開始關心他:「地上涼涼的還髒髒的耶,怎麼辦? 」 喆:「抱抱!」 我:「你想抱抱是嗎? 媽媽知道了」 (表示理解,但是沒打算抱上樓) 󠀠󠀠 同樣對話大概重複了2次後, 我:「好吧,媽媽抱抱。」 (但是是原地擁抱,不是抱起來的抱) 我:「(抱住) 你今天是不是在學校玩的累累了? 不管你是生氣還是哭哭,媽媽都是愛你的噢~」 󠀠 深深的擁抱後,他就往樓梯走了2格,接著停下來說:「坐著。(直接坐在樓梯間,然後看著我) 」 我:「你是要休息嗎?」 喆:「抱抱!」 󠀠 好的,我們又重複了上述對話及動作2次。 期間又抱抱了2次,整個動作和對話經過了15分鐘。 孩子大概發現我是真的無法抱抱,就自己心甘情願的往上走,還回頭看我說:「好重喔~」、「媽媽,走!」 󠀠 如果你遇到同樣的狀況會想怎麼做呢? 我覺得是看當下情況。 󠀠 假設有很緊急不得不立刻處理的事情,必須要立刻回到家 (例如:尿急、倒垃圾、線上會議等),那我就會二話不說堅定的抱了直接上樓,東西很多怎麼辦? 就看是爺回家時拿上來還是我分第二趟下樓拿。 󠀠 但在沒有趕時間的情況下,我會陪著他一起度過這個歷程, 讓孩子知道不是每次都能「得逞」,雖然如此 媽媽還是很愛他。 󠀠 所以,事事沒有絕對的處理方式,端看每個家庭遇到的狀況和適合採取的行動。 每個家庭生長出來的圓,也會不一樣。   FB粉絲團:賴桑有隻魚 IG:laisun.talk 

2023年01月12日
公開
110

▋ 我們家摸索出來的育兒方式

我一開始也是各種教養焦慮,但慢慢的也收斂出我想要、我期待的孩子樣貌。 我是抱有期待的,但也會提醒自己不要將自己的期待套用在孩子身上。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要做好「導師引導」和「朋友陪伴」的角色。   就像我買了拼圖、買了一堆繪本回來,我期待孩子是個愛看書的孩子。 但事與願違,2歲的孩子不但挑書,還在你打開書本時就跑掉,讓你連說的機會都沒有。 我超級難過的,心想我在圖書館唸故事給別人家的小孩,結果自己的孩子連聽都沒有。   但後來我發現孩子對於音樂很敏感,也喜歡找找自己認識的事物, 所以我開始用唱的方式或帶有音效的方式說故事, 果然孩子慢慢坐的住了,甚至在講了2~3次後,孩子還會用你說故事的方式說給你聽。   這時我明白了「因材施教」,孩子喜歡帶動唱的方式聽故事,那就唱吧! 故事內容是什麼?  現在不懂沒關係,你先喜歡上翻書,認識故事主角長得是老虎還是老鼠。 󠀠平時他也不是聽不懂,而是時機還沒有到,等累積到一定程度,他就會爆發出來。 音樂聽了兩遍就可以哼唱出來,雖然咬字不清楚但沒關係,他在用自己的方式進步。   慢慢的,「父母接納性的眼光,會看到孩子不一樣的亮點。」 󠀠這不是什麼順著孩子什麼都不管的樂觀教養,而是根據孩子成長的軌跡,給予適合他的方式。 󠀠對的地方給予鼓勵,不對的地方還是要溫和堅定的說不。 󠀠 這是我們家摸索出來的教養方式,每個家庭都會摸索出自己的育兒方式。 不需要比較,因為那一定是你們跌跌撞撞後,找出最適合你們的方式。   FB粉絲團:賴桑有隻魚 IG:laisun.talk 

2022年03月28日
公開
295

▋ 父母先安定,再做教養。

昨天參加了羅寶鴻老師的「安定教養工作坊」,老師上課的方式很幽默風趣。   【這裡整理了三個我覺得重要的點】 ▲父母先安定再做教養:如果父母一直呈現隨時就被引爆的狀態,孩子可能會沒有歸屬感和價值感。 ▲溫和堅定的態度:親子間有無法溝通的情境時,父母直接決定要做的事情並堅定的執行;切記不要過度溫和,過度溫和的方式只會溺愛、討好孩子,讓孩子沒大沒小,為下下策的方式。 ▲讓孩子保有歸屬感與價值感:「歸屬感」是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在乎,覺得自己被關愛;「價值感」是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好棒棒,覺得自己是好小孩。缺乏這兩者的孩子容易產生偏態行為(過度關注、報復行為等等)。 但全部的教養中,最最重要的是: ▲安定(內心)在教養之前。 ▲先連結自己(父母)才能連結孩子。 分享給在這條路上的父母。 -----------對我的影響------------- 昨天很謝謝老師帶領我們一起覺察內在小孩,從懷孕接觸正向教養到現在近2年的時間,透過學習我一直都知道「有安定的父母才會有穩定的孩子」。 所以我認為自己對待孩子還算是淡定的旁觀, 平時也能覺察自己的情緒,雖然覺察到的情緒都算是表層情緒。 但,昨天透過老師的引導覺察自己的內在小孩才發現,原來我一直以為的淡定,只是我下意識地忽略它、隱藏它、沒有與自己產生連結,我只做到了「覺察」。昨天的練習讓我看到了那個被忽略被隱藏的自己。 所以要時常透過「靜心練習」、「正念同在」,連結自己、陪伴自己。 我們都知道要跟孩子、老公窩窩心(睡前三件事),怎麼就忘記了要跟自己窩窩心呢? FB粉絲團:賴桑有隻魚 IG:laisun.talk  #吻仔魚1Y10M #賴桑有隻魚 #羅寶鴻 #阿德勒 #薩提爾 #蒙特梭利 #親子關係 #親子教養 #正向教養 #育兒日常

2021年12月13日
公開
68

▋學習蒙特梭利_吸收性心智

我報名了羅寶鴻老師的課程,此次講的是「吸收性心智」。   【吸收性心智為0~6歲】 「印象」不只是進入孩子的內心,印象還形成了孩子的心智。它們在孩子身上內身化,創造出屬於他自己的心智肌肉,讓孩子所有細微的印象都能夠全盤接受。我們將這種心智稱為 「吸收性心智」。   上完課,整理了我覺得重要的來分享。 1.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像是吸塵器】 你放在空曠的客廳沒有使用,他就只是一直吸空氣 (沒有吸進任何東西)。你要拿來東吸吸西吸吸,才會吸進東西。 ▲父母帶著他探索和體驗是重要的 2. 【環境很重要】 父母給予什麼環境,他就會吸進什麼。 父母的相處、言語、互動,是什麼樣子的,他就會吸進什麼。 ▲身教大於言教_身體力行實踐就是最好的教材 3. 【對於吸收性心智階段的孩子,有3點重要的事情】 也是避免孩子產生偏態的關鍵。 ★幫助孩子發展語言:大人就是最好的語言教具。 ★幫助孩子發展動作:對日常生活用品給予「適齡」的示範,示範時要記得「有語言時沒動作,有動作時沒語言」 ★幫助孩子發展獨立:沒有立即危險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適時的放手_適齡的引導很重要   每次上課完都有不一樣的收穫, 期許自己持續、堅持走在育兒這條路上, 也分享給跟我一樣在這條路上的爸媽們。     FB粉絲團:賴桑有隻魚 IG:laisun.talk  #吻仔魚1Y7M #賴桑有隻魚 #親子關係 #親子教養 #正向教養 #育兒日常    

2021年11月06日
公開
71

▋蒙特梭利中四個發展階段

今天下午是育兒界的郭富城_羅寶鴻老師的線上課, 老師的聲音真的很具有安撫人心的作用。   ◤蒙特梭利的四個發展階段如下 第一階段:0~6歲要獲得「生活機能上的獨立」 第二階段:6~12歲要獲得「智能上的獨立」 第三階段:12~18歲要獲得「情緒/社會上的獨立」 第四階段:18~24歲要獲得「經濟上的獨立」   因為吻仔魚目前1Y6M, 所以我對於第一階段比較印象深刻,其中兩個重點是 ∥大人對孩子說話 停頓多一些 感受多一些 節奏慢一些 孩子還在建立自我意識,追求建立自我發展;所以若是家長沒有過多的耐心陪伴、時常催促,可能會導致孩子也會沒耐心、缺乏專注力。 所以要時常停下、傾聽、慢慢說。   ∥Follow the child 跟隨孩子的內在發展需求 ◆教我如何自己做 ◆我聽到我會忘記、我看到我會知道、我動手做我就會了解 ◆任何不必要的協助、干涉,會障礙孩子的各種發展 ◆循序漸進的示範,成為耐心的傾聽者;在沒有立即危險的情況下,允許孩子可以練習;對現階段的孩子來說:「雙手」是用來發展智能發展的重要"工具"。   分享給也在教養這條路上的父母。   ▲FB粉絲團:賴桑有隻魚 ▲IG:laisun.talk    #吻仔魚1Y6M  #羅寶鴻 #蒙特梭利 #FollowTheChild #賴桑有隻魚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親子教養 #育兒日常

2021年10月05日
公開
56

▋賦予孩子作主的權利

媽媽每日日常:送孩子上學→媽媽上班,基本上時間是有點緊迫的。 這天,幫吻仔魚穿好維尼鞋子後,吻仔魚拿了另一雙哆啦A夢不放,還一直拿著想要遞給我。 我說:「你已經穿好鞋鞋不用穿了,把鞋鞋放好,我們要出門了,媽媽送你上學後還要上班。」   因為要趕著出門,所以我有點焦慮, 不懂他拿著鞋子不放的行為是什麼,經過幾次催促到我想發脾氣的時候。 突然茅塞顿開,吻仔魚是不是想要穿這雙鞋(多拉A夢)而不是維尼鞋呢?   我就蹲下來問他:「你是想要穿多拉A夢是嗎?那媽媽幫你換哆啦A夢的鞋鞋好嗎?」 吻仔魚就直接把哆啦A夢遞給我,然後坐下。 媽媽懂了後,幫他換上哆啦A夢,吻仔魚就先我一步踏出家門了。   #賦予孩子作主的權利 爸媽時常會以我們認為孩子需要的角度,去幫孩子準備我們認為需要的事物,但殊不知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   【賦予孩子作主的權利】 是在爸媽可以接受的範圍、規範內,讓孩子可以自行決定,並承受產生的結果, 培養孩子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起責任。   EX:孩子決定不想要把飯吃完,爸媽尊重孩子的決定,假設孩子沒有吃飽餓肚子了,那孩子需要承受餓肚子的結果。   說起來容易,但要做起來是需要經過練習。 我有時候也會有自動駕駛的時候,但經過事後覺察、調整再嘗試,總會有成功的時候。 我相信我可以,我也相信你們也可以。   FB粉絲團:賴桑有隻魚 IG:laisun.talk  #吻仔魚1Y5M #賴桑有隻魚  #正向教養 #親子關係 #親子教養 #育兒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