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手牽手我們一起走

日期

#Tag

水到渠成,孩子會自然地吸收與學習

2010年02月03日
公開
16

最近報上有一篇有關幼兒數字概念發展的報導,引起了許多父母的注意,紛紛寫信來問,要多早教孩子數字才不會輸在起跑點上。 大腦成熟快慢不同,不必與人比較   首先,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回事,人是終身學習,同時每個孩子大腦成熟的快慢不同,不可一概而論。每個人雖然都有四個腦葉(額葉、頂葉、顳葉和枕葉),但是每個人這四個腦葉成熟的時間和順序不同,數的概念是在大腦的頂葉的intraparietal sulcus地方處理,當大腦在做「量」的判斷時,這塊地方會活化。既然每個人大腦成熟的快慢不同,請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孩子準備好,就會自然吸收與學習   人自出生以後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幼兒學習的方式是觀察和模仿,訊息進來時,如果他已「準備好」了,就會吸收進去,變成他知識網的一部分,如果尚未,訊息無處可歸檔,就會流失,不過沒有關係,時候到了自然會吸收。    許多孩子坐在祖父懷裡看著大人下棋,每天看,看久了便會伸出小手幫祖父挪棋子了。我們語言的學習也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大人講的話大部分幼兒是聽不懂 的,但是聽著聽著,有一天就突然懂大人在講什麼了。這種隱的學習是漸進的,急不得的,現在的父母太過憂心,太執著於教什麼、內學多少,反而把原本很自然的 學習弄得莫測高深。其實大可不必,大腦的發展是水到渠成,學習慢不代表笨,只是時候未到,所以才有「大器晚成」的話。 *摘自洪蘭老師的教育觀點

唱唱手指謠 玩出邏輯智慧

2010年01月28日
公開
16

唱唱手指謠 玩出邏輯智慧 專家 / 藍麗珠 幼教專家 教授 幼兒期的學習能力,往往是在「淺移默化」中增長,如果要他們專心地乖乖坐在位子上學習某樣事物,則常常會坐不住,每每東張西望,注意力無法集中;但如果能以趣味、互動的方式來帶動學習,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無形中培養數的概念 相信大家在上幼稚園時,大部分的時間,老師都在教授有韻律節奏的歌謠,有時還會輔以手勢來唱和,而這些歌謠大多具有一個特性,即是具體數位概念。如我們常聽到的歌謠:「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裏,在這裏在這裏,我的朋友在這裏」、「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幾隻,讓我數一數,一二三四五,五隻小松鼠」、「一角兩角三角形,四角五角六角半,七角八角手插腰,九角十角打電話……」、「一拍手、二拍胸、三搓繩子、四拉弓,五摸頭頂、六咚咚、七吹喇叭、八叭叭」等等。而藉由這些歌曲的哼唱,可使幼兒在無形之間便產生數的概念。 或許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那只是一種簡單的數字歌謠,不具任何意義,但可別忘了,數的概念並非局限於我們印象中的算術、線條、幾何、時間、空間的紙寫筆算而已,也可以另一種方式來啟發孩子,在幼兒時期對數字的好奇與興趣;雖然此一時期的唱數,並不代表孩子真正懂得何謂是「數」,但在無形中,孩子已學到數的順序和念法。幼兒時期的學習興趣,對其以後的成長學習過程中,具有實際的影響力,因此如果能在幼兒時期,培養其對數的敏感與興趣,相信對其以後學習過程中之思考、邏輯能力,一定有相當的幫助。 選擇幼兒歌曲兩原則 要如何挑選手指謠的歌曲呢?建議家長不妨從以下幾個方向去選擇: 第一,藉由腦力激盪的方式,與小朋友們共同想出手指像什麼,如「一根手指頭像毛毛蟲、兩根手指像剪刀……」等,最後再與小朋友統整出最合適的答案,並輔以手勢的擺動,配合歌曲的哼唱來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此方法除了可使小朋友富有想像力外,同時在討論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小朋友對他人不同意見的尊重與欣賞,逐漸養成其民主的素養。 第二,運用現有的手指歌謠或歌曲,但在挑選歌曲方面,盡量與生活環境、課程有關,如此將使得幼兒的歌曲學得更熟練,且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更加迅速,彼此之間能達到相輔相乘的效果。 幼兒時期的學習,並不是要學會高深的學問,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孩子對學習的事物產生興趣與根基,使其在遊戲、歌曲的遊玩哼唱中,便能達到教育的效果。正如前面所描述的,幼兒的學習具有潛移默化作用,如能運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去教導幼兒,快樂學習所產生的效果,絕對與強迫上課所獲得的成效,對於未來的學習具有極大的影響差異,前者是因興趣主動學習,後者則是強迫被動學習,久而久之,其學習效果當然會有分別。因此,幼教老師們若能善加運用手指謠或類似的趣味教學方法,相信對幼兒教育的效應,不只在幼稚園時會顯現出來,在將來升上小學以後,對其學習的樂趣與效果,也會有相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