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peach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琹其實也很貼心

2014年07月06日
公開
23

相較於哥哥姐姐,琹年紀小不懂事,又比較有自己意見、顯得霸道的情形下,總覺得她較難帶,但最近越來越覺得琹漸漸長大、懂事了........ #1 那天娘家阿公做檢查昏倒,媽媽一接到消息,臨時決定半夜趕回台中,Papa雖然很支持我,但臨時狀況下,他有學校的事一堆要做,一人要處理三隻小孩恐怕有困難,媽媽決定帶最小的琹回去,琹一聽只有她,不是全家行動,開始哭鬧不願意跟媽媽去,半哄半騙下跟媽媽搭車回去,媽媽在車上跟琹說明狀況,告訴她等回到台中,媽媽得趕去醫院照顧阿公,媽媽請阿嬤回來,她要跟阿嬤待在台中家裡,跟阿嬤一起睡覺,阿嬤會照顧她,琹也是嘟著嘴說不要,要跟媽媽一起去醫院,媽媽說了很久,她還是說不要,搭高鐵回到台中已經深夜,又轉搭計程車回到家裡,短暫跟阿嬤交代一下,媽媽急著趕去醫院,此時,琹不吵了,居然悠悠地跟媽媽說:媽媽,你自己要小心一點喔.......(聽得媽媽心裡很暖和,這麼深的夜要出門,媽媽也會怕,但是為了父母還是要堅強,但孩子懂事會讓我有勇氣去面對一切)。 #2 老早就答應帶琹去看巧虎表演,她也期待很久,那天帶她搭捷運、又轉公車去看表演,琹超開心,整場表演不僅很專心、還很投入,等看完表演出來,琹突然抬頭跟牽著她的媽媽說:媽媽,謝謝你帶我來看巧虎表演...........爸爸媽媽不奢求孩子們多會讀書,但求孩子們有顆感恩的心,看來琹在哥哥姊姊耳濡目下,越來越懂事了........

好文分享:台灣的企業,不能相信年輕人?

2014年07月04日
公開
44

這篇文章會讓我更加堅定那樣的初衷:將來三個孩子們注定是要到國外去闖一闖,看一看............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9151 二○○七年,龔南葳放棄聯電獎學金與竹科的誘惑,直奔MIT媒體實驗室(Media Lab)攻讀學位。七年過了,她順利取得博士學位,還拿下麻州政府給的創業獎金和MIT的$100K獎金。上過《華爾街日報》與《紐約時報》,經歷過美式創業文化的洗禮,已經一身是膽。從清華材料所畢業,從小接受台灣教育,再到美國學習,她看到兩地社會對年輕人不同的對待。 就像典型的矽谷印象,美國鼓勵年輕人創業。過去一年我接受了大筆的資金與媒體關注,這個文化對我的衝擊很大,也讓我更小心思考,如何不讓資本主義改變我的初衷。 創業是很不穩定的工作,需要十足的勇氣,我每天早上起床都會對自己說:一切會順利的! 我現在在美國創業,發覺兩地創業環境差別太大了。我很難想像在台灣能獲得多少創業的支持? 在這裡,我寫信聯絡大公司的科技長或執行長,就算素不相識,人家都會想要幫助你。在台灣,如果有個好的idea,能見得到張忠謀嗎?我懷疑! 為什麼在美國大家都想幫助年輕人成功?有一個可能是,大家都想看到新東西。另一個是希望有好的創業生態。再來就是大家想投資你。 台灣的企業家能不能相信年輕人,讓他們用十張投影片提案,然後企業願意投資,讓人才執行? 我念清華大學時沒有感覺被訓練。學校課程或學生聰明程度不是關鍵,而是整體環境缺少不斷刺激和支持青年做夢。 台灣教育和社會,對年輕人的期待是模糊不清的,我們很少問:你的專長是什麼?什麼最適合你的個性?大家多半想要找尋安全的樣板,進竹科、當處長。 我畢業前,三星花錢請我去面試,連中國的TCL也出機票請我去面試,但卻沒有任何台灣公司這樣做。這些外國企業在學生畢業前很久,就開始找人才。 以前沒想過會對中國公司印象好,但現在我感受到中國開始注重人才。和企業合作是這樣,感覺對了,錢不那麼重要。 在MIT的就業博覽會上,我只看過台積電,很少看見台灣企業。 台灣人才真的很優秀,年輕人不一定要出國,但社會氛圍要鼓勵人才勇敢和別人不一樣、年長者要想辦法給年輕人舞台。這個國家才會讓人感到有希望。

阿里山隙頂龍雲農場

2014年06月28日
公開
38

因為家裡整修正如火如荼進行,一樓像個工地,所以這一陣子,我們家幾乎每到周末就趴趴走,到處遊山玩水,哈哈,正合媽媽心意..........這一周因為天氣好熱,臨時決定上山避暑去,本來想上阿里山,但是據說滿滿的大陸客讓人卻步,於是改找附近的石桌民宿,因為臨時起意,房間都滿了,問了好久,問到龍雲農場,還不錯,不過價位不便宜,房間卻偏舊,感覺比較沒有價值感,週六等穎和儒鋼琴下課,我們就直接殺上山,來到很深山的龍雲農場,才想起這裡好像是幾年前和XC CLUB幾位好友家庭到訪過的地方,沒想到會舊地重遊耶,check in 完,我們就去農場後面的森林步道爬山,真的是超超超美的地方,雲霧繚繞,還有參天樹木,一整個森林只有我們一家享受,超棒的,三個孩子真的很棒,全程自己走,就這樣邊走邊聊,好舒服的地方,繞了一大片森林,等走出森林時,卻下起了雨,糊塗的爸爸媽媽卻忘了帶傘,又前不著村、後不著落,完全沒有遮蔽處,就這樣我們一家五口硬著頭皮,在雨中走了近二十分鐘,孩子們雖然有點害怕,但和爸爸媽媽牽著手互相鼓勵,爸爸跟孩子們說,難得有這種淋成落湯雞的機會,超好玩的耶,反正都淋濕了,就是回飯店換衣服罷啦,後來孩子們還一起相視大笑起來,面對這樣的窘境,反而自在起來。媽媽看著孩子們,真的覺得這幾年他們跟著爸爸媽媽世界各地自助旅行、或是台灣跑透透,遇到的突發狀況多了,似乎也都學會去轉念和接受當下,學會山不轉路轉的自在心境......在雨中漫步近二十分鐘後,終於看到一間民宿,趕緊進去求助,老闆好心地讓我們躲雨,還借了我們毛巾先擦乾頭髮,然後爸爸硬著頭皮撥電話給龍雲的老闆請他來接落難的一家子,老闆也是二話不說,飛車趕來接我們回去換衣服,這些雪中送炭的溫暖,讓孩子們直呼好幸運,完全忘了剛剛一開始遇到傾盆大雨的沮喪,只是一直說大家好好心幫助我們,媽媽想這樣的溫暖會讓孩子們將來遇到別人有難時,也會義不容辭伸出援手吧.......回到農場,換完衣服,暖暖身體,孩子們又開心地去學做竹風車,晚餐,有孩子們超愛的竹筍,老闆很大方,讓我們這一家五口不斷續碗,吃到心滿意足才停止,晚上還有洗愛玉和搗麻糬等餘興節目,除了房間比較舊,還算有趣........隔天,我們一家又去走步道,這次改走茶園,結果我們邊走邊聊天,又錯過了原先要走的步道,但卻剛好遇到一群平均年齡約七八十歲的阿嬤阿公級採茶大隊,阿嬤阿公看我們帶三隻在散步,大方地邀請我們跟他們一起去茶園體驗採茶,結果因為錯過,孩子們意外體驗了採茶,聽阿公阿嬤述說茶葉的故事,多了更多樂趣.......這次臨時造訪石桌,發現這個人不多的世外桃源,三不五時就雲霧繚繞的氛圍好舒服,爸爸說下次還要再來..........

好文分享:人生的選擇,不只有唯一

2014年06月26日
公開
32

"良好的態度與對生活的熱情,才是創造平順與美好人生的關鍵。" 寫得真好的文章,Papa,我們一起加油! ........................................................ 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放榜了,幾家歡樂幾家愁,各種傳媒不斷放送著考生、家長與教師的疑異、批評與反彈,周遭親友提起這個問題,憤慨與無奈多於其它。 周日出門爬山,在車程中聽著廣播,同樣的問題吵得沸沸揚揚,我跟先生也順口聊起各自的看法。先生認為無論是哪一種制度都有利有弊,沒有辦法讓所有人滿意,在變革過程中,初次的嘗試總是有更多問題,只要方向正確,即使自己對現況不滿意,仍必須用正向的心態來看待這些改變。 我和先生的看法差異不大,但我認為大環境的改變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扭轉,我比較在意用什麼心態去應對。單一的評估模式也許顧及了某種齊頭式公平,但換個角度來看,若沒有明星學校的迷思,根本沒有區分高低的問題,學習的重點不是學校,是心態,只要有良好的態度,在任何時間與任何地方都能有收穫。 在普遍性認定裡,我和先生都算是舊日升學主義至上年代的「順利組」,上明星學校、有漂亮的學歷,事過境遷再回首,無論是在職場或生活裡最受用的,都不是來自於明星學校與畢業證書,良好的態度與對生活的熱情,才是創造平順與美好人生的關鍵。 這陣子的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餘波也吹進了小學校園,硯硯曾跟我提到:同學認為他們學校小,即使現在成績不錯,上國中後一樣沒有競爭力,影響進入好高中。我反問他的看法,他想了想說:「能力提升不是為了和他人比較,而是希望自己可以更好,如果一直以讓自己更進步為目標,進步就不會停止,那麼即使要與其他人相較,也不會落後。」我再問他,就算落後他人有關係嗎?他思索了一會兒,說:「也沒關係,每個人的未來都不一樣,過程中的相互比較沒有意義,重點是我有做好自己。」我點點頭,稱讚了他。我想讓硯硯了解:釐清自己的目標,了解自己努力的意義,比想著如何勝過他人重要。這如同上什麼學校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為何而學習、是否理解學習的真諦? 好友孩子是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第一屆考生,會考後,她的煩惱就不曾停止,孩子很優秀,但對於明星學校沒有渴求,爸媽很尊重,但囿於對升學的刻版印象,心裡有拉扯。我們談了幾次,她問我如果處於她的立場,我如何想?我認真思索了這問題。 硯硯堯堯是特質殊異的孩子,硯硯在學業成績為主的制度裡如魚得水,但堯堯則不然,刻板的學習模式他可以適應,學業表現雖不差卻也不特別突出,他喜歡變化,熱愛思索,有創造力,會把心思放在課業外很多地方。以同樣的學業考評方式,兩個孩子高下立判,但實質上,我並不覺得兩人的能力有太大差異。我認為在傳統升學制度底下,沒有選擇,兩個孩子走一樣的路,但遭遇的挫折與困難會有極大差異,但在十二年國教後,升學不再是殊死戰,孩子有更多時間可以探索興趣、廣泛學習,除了可以強化自己的優勢能力,對於良好態度培養、完善人格陶冶也有助益。 人生的選擇,不只有唯一,求學之路亦如是。 身為父母,如果我們可以拋開刻板印象,單純去正視孩子的特質,思考他的適性發展,無論制度如何改變,都不會因焦慮而失去信心;如果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釐清學習的真諦、鼓勵他們思索成長路途上,要達到什麼目標?如何去努力?那麼,孩子回饋給我們的驚喜,也許會是意料外的多樣而精彩。

好文分享

2014年06月24日
公開
98

http://www.udn.com/2014/6/16/NEWS/OPINION/X1/8742934.shtml?ch=fb_share 國教風波�會考過後 別讓六級分變災難 【聯合報╱李枝桃�國中校長(南投市)】 2014.06.16 03:08 am 朋友說,她女兒這次會考,作文得到六級分,我誇說好厲害呀!她卻一臉難過,要我「別說了」。 她的女兒接到成績單時,原本是喜悅的,因為有四科A++,一科A+,再加上作文六級分,可穩上第一志願,但因媒體一直報導基北區家長抗議,以作文決定第一志願;女兒被問到作文分數時,人家馬上說:喔!你很幸運喔!只要五A就可以,不像人家考到五A++,因為作文五級分,上不了第一志願。她心裡可嘔得很,就因為作文分數六級分,竟然被質疑成績不佳。 「作文也是一個重要能力,校長,你看你常寫文章,人家才知道你的教育理念,你也能將你的思想很清楚地表達出來,也是要有作文的能力不是嗎?」朋友既心疼又憤怒的心情;我告訴她:沒有人否認作文也是個重要能力,只是抗議以它為決定上第一志願的條件,那些父母的心疼難過,我們不難理解,「換作是你,你也會生氣吧!」朋友嘆了一口氣,不再言語。 「校長,以後你退休了,可以去教作文。」聽到朋友的話,我忍不住噗哧笑出來,她卻一臉正經告訴我,現在補作文有多夯,「為了六級分,家長絕對肯花錢」,朋友說完換我嘆氣:有多少貧窮家長是花不起錢的?而花錢就一定能幫孩子達到任何目標嗎? 「每個爸媽都知道,未來成功關鍵,在孩子自身,而不在成績單,但就是放不下」,我了解朋友的感慨,因為我也是母親,我也曾為女兒的低成就而擔憂;即使女兒樂觀地說:能維持最後一名,也很不容易;即使女兒說,同學的媽媽知道孩子成績勝過她,而不苛責孩子,她覺得是在做功德。即使我說,考幾分無所謂,考二十分就把不懂的八十分搞懂,百分之百懂才是重要;但內心仍交戰,因為我需面對同事的眼光、公婆家人的眼光,大家面對我想安慰我的尷尬。 最後,我了解需面對的,其實是自己的挫敗,該甩掉的是自己的驕傲;因此我一次次地與自己對話:我要孩子將來有甚麼大能力? 感恩、體諒、忍受挫折、人際關係、認真努力、追求目標、處理生活的能力等等,是我對孩子的教育目標,如今我的孩子懂得為自己的目標努力不懈,也知道用甚麼心態,面對現實環境不公平的地方,更明白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知足常樂絕對勝於怨天尤人。 昔日成績不佳的女兒,如今朝目標前進,遇到挫敗都能與我們探討其原因,遇到喜悅也第一時間與我們分享,我漸漸從引導的角色變成聽眾。 最讓我欣慰的,是女兒懂得人情世故。從台北回家,一定帶二份禮物,一份給爸媽,一份給外公外婆;回家也會立刻幫忙做家事,同事羨慕我的幸福;我內心只有慶幸,慶幸我的教育方向正確,最重要的,慶幸昔日沒被自己的驕傲害慘孩子。 我告訴朋友,今天畢業典禮時,我要告訴孩子們,我的大女兒在基測時,也因制度未及完善,而無法上第一志願,但我告訴她人生有太多場考試,你必須面對各種不是很完善的制度,即使未來就職,也可能面對你認為的不公不義,抱怨無法改變,只能積累實力來面對。 六級分是一種肯定也罷!是一種質疑也罷!絕不能因這分數減損努力的態度;絕不能因這分數質疑努力的對錯。 我還要告訴孩子們,不管幾科ABC,都只代表國中學習的結果,五科A++,不代表人生就是永遠的五A++,要有A++的人生,亦不是學科考好就可以得到的,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面對挫敗或放下驕傲,朝著目標繼續向前吧!」這是我最想告訴孩子的話,也是我最想告訴家長們的話呢! 【2014/06/16 聯合報】@ http://udn.com/

好文分享:2014會考有感

2014年06月20日
公開
80

http://anyichen.pixnet.net/blog/post/30140415 "受教育,是為了讓我們找到自己的長才,有機會成為更棒的人,能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受教育,應當使人與人之間更美好、社會更進步。 受教育,讓每個人能享受知識的殿堂,懂得享受世界的美好,活得更快樂。" ---------------------------------------------------------------------- 第一屆12年國教免試入學的會考考完, 最前端同級距的學生,要以作文比序, 因此,幾乎每天都有電視台、雜誌、報紙的記者來訪問我關於會考作文的相關話題, 即便我在頭城,宜蘭駐地記者來找我也是挺方便的。 我的作文班今年暑假也因此大爆滿, 但我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只覺得心頭異常沈重。 其實,我最希望的是把「入學考試」都拿掉,只需要有簡單鑒別測驗即可; 其實,我最希望教育不再是考試引導教學,以免什麼要考,小孩就要補什麼; 其實,我最然希望高中職可以按照戶籍、志願,或是申請入學就好, 其實,我真的覺得在哪裡都可以當一流的學生,只要找到自己的優勢發展。 這就是為什麼我把小孩轉離體制內學校的緣故。 很多人對我罵:你的小孩今年沒考,所以你不懂! 我想說的是,我的小孩無論考不考,我不想懂,我也根本不在乎! 因為, 只要大家搶進明星學校, 只要大家迷信菁英教育, 只要大家要求「絕對公平」,「分分計較」, 我們就沒有辦法實行真正五育並進、適性楊才的「教育」。 新聞吵鬧「以作文比序」不公。 請問,要以什麼比序才公平呢? 數學?英文?社會?自然?還是體育?操行?抽籤? 還是回到分分計較、一次定終身的聯考最公平? 請問,用學科考試決定不擅長唸書小孩的命運,又公平嗎? 教育,應當尋求「適性」,何必尋求「公平」? 每個人天生資質不等、性向不等,如何公平? 媒體的報導都集中在這前端成績最優秀的學生, 但沒有人在乎,作文0分的人有多少? 英文、數學最後一級別的人有多少? 有沒有人發現,經過三年,有好多小孩根本等於未曾受過教育? 有個國中生留言給我:那些不念書的同學吵死了, 他們浪費了我的生命,害我像花苞一般枯萎在教室裡。 是誰浪費了誰的生命?唸書的目的到底在哪裡? 怎麼樣叫做真正的「唸書」? 我們的孩子如果這樣去看待教育,看待學校,看待同學, 大家覺得下一代的社會,會是怎麼樣的情形? 不比序,不進前三志願,那又如何? 第一級距的學生如果都念其他中學,建北還會好嗎? 明星學校沒有明星學生,明星在哪兒呢? 此外,念完明星學校,就一定考上好大學嗎? 我家,我中山女中,第一年落榜。 我妹妹念北一女,上了淡江。 我弟弟念附中,上大同。 但我重考一年,考上臺大, 我妹妹在淡江記取教訓,拼命讀書,最終申請上了U-PEN。 我弟弟出國換過兩所學校,最後於喬治亞大學博士畢。 真正想要唸書、喜歡唸書、願意唸書的人, 人生何止一間學校?一間高中? 我弟說,許多念博士的人,其實後來都後悔了。 因為當初並不清楚自己人生要追求的理想, 有時候並不在學歷上。 進一個不是自己理想的學校「不會」是世界末日。 硬把自己滿分的孩子送進滿分的學校比較好嗎?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大池小魚理論已經証明, 傳統菁英教育只是讓很多原本的「菁英」變得「平凡」。 我國一時,隨便念都是班上前三名。 國三到了升學班,怎麼念就是十來名。 進了中山,永遠都是倒數。果然第一年落榜。 在補習班重考,我又恢復人中之龍,信心大增,一年內數學多考了50分! 念區域高中,一樣可以當一流學生,何必為比序逼小孩? 一個朋友的小孩,會考沒考好,免試可上中山,但是北一女沒望。 校長知道了,把她叫去,「諄諄教誨」她不要去報到,要準備特招。 因為特招名額多,以她的成績,一定可以上北一女。 孩子哭了兩小時,十分懊惱。 這是我們的學校老師、校長,扭曲的期待。 成績優秀的孩子一定要進建北? 不要再說是孩子有自己的期望了! 這種期望都是家長造成的!學校造成的!老師造成的! 當學生的高中錄取率,成了老師和學校的「業績」, 孩子當然要為作文比序哭泣! 什麼才應該是孩子對自己正確明智的期望? 在扭曲的國中教育下,誰教過孩子? 只要考試還在,我們的教育永遠正常不了。 中國幾千年的科舉遺毒,影響大半個亞洲。 考試不是不能考,但是只為了考試的教育,真的是會出問題..... 坦白說,現在因為要考作文,我們的小孩還有閱讀課外書的機會, (家長都認為閱讀可以讓寫作變好----又是為了考試。) 如果拿掉作文不考,小孩大概會退化到只寫ABCD和1234, 每天考測驗卷,學校、家長也不會再讓小孩閱讀其他書籍了。 沒有大量而廣泛的閱讀,我們哪兒來的判斷、思考、邏輯推理、鑒別驗證的能力? 我們每天背同一本社會,怎麼看得到歷史的評價、世界局勢的轉變? 我們每天背同一本自然,怎麼知道世界最新的發明或研究? 我們每天背同一本國文,怎麼去培養、欣賞文學浩瀚之美? 我今天問女兒:妳覺得我們人為什麼要受教育?為什麼要讀書? 她說:為了要有品格。 我問:那沒受教育的人就沒有品格了嗎? 她傻傻的看著我。 我說,媽媽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你也可以想一想,告訴媽媽。 受教育,是為了讓我們找到自己的長才,有機會成為更棒的人,能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受教育,應當使人與人之間更美好、社會更進步。 受教育,讓每個人能享受知識的殿堂,懂得享受世界的美好,活得更快樂。 我一點也不想爭論會考公不公、作文該不該考、哪個該比序哪個不該、志願序該不該扣分。 如果教育已經變成另類的「人生識字憂患始」, 那就真的要重新思考我們教育的方向了。

好文分享:爸媽必知!12歲前小孩該「玩」運動,不是拚練技

2014年06月19日
公開
70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8977 緊鑼密鼓的世足賽,除了精采的賽事,欣賞各國好手的球技,球員之間的EQ展現與團體合作精神,是就算不精通足球術語的父母,也能拿來好好和孩子聊聊的話題。 在不久前,德國以4比0大勝葡萄牙的賽事裡,雖然葡萄牙有全球最頂尖的球員之一C羅(C. Ronaldo)領銜,但足球絕不是一枝獨秀的「一人運動」,在上半場都還沒結束以前,葡萄牙球員佩佩(Pepe)就因為情緒失控,故意用頭去頂撞德國隊球員的頭,而被判紅牌出場,讓自己的隊友陷入以10人應對11人的苦戰,最後以0比4慘敗。 而在這場賽事中,上演「帽子戲法」成功進球三次,也是上屆金靴獎得主的德國前鋒穆勒(T. Muller),不僅球技精湛,在隊友心目中,他也扮演著提升隊上士氣、定心丸的角色。穆勒在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不畏懼壓力」,而在精進運動技巧的同時,如何讓孩子享受運動,不害怕比賽帶來的壓力,也是熱中運動,對賽事狂熱的美國正頭痛的問題。 小孩應該玩運動,不是拚練技 上週紐約時報的時事評論,針對美國兒童運動高壓、高競爭的風氣提出警告,認為運動在兒童階段,不應該只著重於「練技」與「競技」,而是應該回歸成孩子樂在其中的遊戲。 報導指出,美國兒童專業運動日趨走火入魔,紐約市某家足球隊甚至很自豪,球隊有為6歲以下的幼兒提供一套專業發展路徑,簡稱「U6」,為孩子將來打進職業隊、領體育獎學金做準備。有志於此的家長也不惜為此付出昂貴的私人教練費用、四處比賽的旅費。 但美國很多專家擔心,在挖掘、追逐運動童星的狂熱下,現代美國小孩太早就開始「用成人的規格」在參與嚴謹的制式運動。譬如,在成人規格的足球場上練習足球技巧,對小孩來說吃力不討好,不利於兒童的技巧發展。美國冰上曲棍球協會甚至邀請球員在放大版的冰場上比賽,體驗8歲小孩在正規冰場上比賽的感覺。球員意外發現:「動線拉長浪費時間」「球員間溝通十分不易」。 專精一種運動,更容易受傷 專家也擔心,這些孩子在單一運動上所花的時煎過長,反而容易造成嚴重的運動傷害。愈來愈多的運動科學研究也證實,長遠來看,對未來想走職業選手路線的小孩,這反而會阻礙他們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 因此報導建議,在小孩12以前,應儘量不要讓孩子專精於一種運動,而是嘗試探索多元的運動。研究發現,那些花很長時間專練某一運動的小孩,有高達36%的機率因過度使用身體某一部位而更容易受傷。而同時在玩好幾種可以練習進攻運動——如籃球、曲棍球——的小孩,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解讀肢體動作,並把這些技能轉移到其他運動上。當他們年紀更大,選擇專精某項運動的時機成熟時,反而比那些從小接受單一專業訓練的小孩,花更少的時間,精於那項運動。 晚一點開始,路走得更長 好幾項針對頂尖運動員的研究也顯示,像高爾夫球明星老虎.伍茲(Tiger Woods)那樣從2歲就嶄露頭角的天才球員其實相當稀有罕見,只佔極少數。能夠在專業領域上稱霸長紅的明星運動員,多半是從青少年中期、晚期才開始專精於自己的專業。而那些小時了了,最後卻無法躋身於頂級運動員行列的人,往往都是因為「太早開始」專精於單一運動。 瑞典研究職業網球選手的研究也發現,「次精英等級」中的頂尖選手大約都是在11歲左右放棄其他運動,專攻網球;而那些打進世界前五強的精英級選手,至少在14歲以前,都是在氣氛和樂、不強調輸贏、得分,同時玩好幾種運動的環境下成長。 因此科學研究提供給家長、教練的參考,是讓在孩子12歲以前,多元嘗試各種運動,而且不要用成人的運動規格與標準來要求孩子。比方說,讓孩子在小一點的草坪上玩五人制的迷你版足球(futsal),不僅能減少小孩浪費在球場上漫無目的奔跑的時間,也能幫助他們更精準的練習運球與傳球。不過分強調輸贏、分數,更重視團體的互助,才有可能讓孩子培養出像足球明星穆勒的心態:有自信不害怕比賽與失敗。

攜兒加油吶喊!瘋球賽、學勝負

2014年06月18日
公開
25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795 平時,我絕非死忠的足球迷,並沒有最喜歡的球隊與球星,唯獨世界杯足球冠軍賽,燃起我的世足Fever每四年就會發作一次。婚前看球賽說白就是在看「帥哥踢球」,哪有明星帥哥我就替哪隊加油搖旗,球技好不好並不重要,贏球了,場上英姿煥發,更擄獲全世界無數的少女心,但就算是輸了球,連哭起來還是一樣帥死人,更惹人憐愛,與其說是在看世足賽,不如說是在看各國帥球星一覽表,卡實在! 2006年夏天我在荷蘭的第一次世足賽,Rory剛出生約4個月,家裡的前院正在大整頓,裡裡外外都忙得不亦樂乎,但是精彩賽事可沒錯過一次,只要有荷蘭隊開戰,就算是前院零亂不堪也無暇處理,大夥紛紛進屋內看球賽,屋內吶喊聲強滾滾,屋外卻靜悄悄,一個人影都沒有,原來足球賽在歐洲是如此重要,無法錯過。 2010年夏天的世足賽,Rory4歲,Ethan剛學步階段,這是一場令荷蘭人心情大洗三溫暖的球賽,從一開始過關斬將、場場獲勝終於打進久違的冠亞軍賽,全國人心高漲的氣勢讓橘色彩帶越掛越多,家家戶戶國旗飄揚,幾乎冠軍金杯鐵定在握,就連開場的國歌都讓人格外感動萬分,90分鐘後還是分不了盛負,最後加場對手的致命一球,徹底踢碎荷蘭隊摘冠的美夢,是的,我們輸了,冠軍沒了、獎杯飛了。全國老少跟著場上球員一起痛哭流涕,一起萬分不捨,直到現在,這失望的情緒我依然清晰記得。 球賽激情落幕後,荷蘭國家代表隊回國,受到全國上下英雄式的熱烈歡迎,遊運河、開Party,他們所受到得矚目絕對比荷蘭國王更加熱烈,Rory看著電視轉播盛況空前,直問我,哇~好多人阿,馬麻我們是不是贏了拿冠軍?沒有喔,Rory我們沒有拿冠軍,但是他們的運動精神與堅持到底,就是冠軍隊伍應有的風範,我們讚賞的不是第二名,而是努力不懈的奮鬥精神,荷蘭隊輸得榮耀,我們永遠支持下去。 2014今夏世足賽,Rory8歲,Ethan5歲,小朋友已經都知道球賽來臨,又是一陣足球場上廝殺的熱潮,若你問他們支持哪一隊阿?當然通通都是荷蘭隊,前天的荷蘭首戰就是狹路相逢遇上上屆冠軍隊伍~西班牙,憑良心說,全世界幾乎都押寶西班牙勝券在握,我們(球迷)期待有1:1的平手戰況就算是扳回一城、重振士氣。我們全家大小守候電視機前齊心加油吶喊,親眼看見奇蹟般的射門奪分,一個接著一個,停不下來,Rory和我相擁尖叫跳躍,Ethan看見和平時不一樣的瘋狂馬麻,有點嚇到躲進把拔懷裡,此時,全國上下熱血沸騰,沒人冷靜的下來。 Ethan一直問我,馬麻我們是不是得冠軍了,妳為何尖叫連連?還沒喔,Ethan這只是旗開得勝,第一次的戰役,想要獲得最後的勝利就是不斷的練習在練習,每一場比賽都把自己從0看起,每一個隊伍都是強勁對手,要對自己有絕對的信心,別人才會信得了你,結果不論成功失敗,也都要勇於承受,因為情緒都是一時的,比賽過程震撼人心的未知戰況才是經典永流傳!

學會共體時艱、和忍耐一時的不便

2014年06月17日
公開
31

從有整理一樓的念頭開始,孩子們就在旁看著爸爸媽媽如何討論折衝、如何盡量在預算內完成夢想,看爸爸媽媽錙銖必較,一點一滴在累積能量,朝理想前進.......總算簽了約,開始繁忙的收拾工作,孩子們都跳下來幫忙收拾、搬運和取捨,斷捨離是那段時間孩子們在學習的功課.....然後動工了,面對的是更為不便的生活,因為施工,全家開始外食,每天早上全家一起早早起床,出門到早餐店用餐,穎總會在起床時提醒媽媽要先電話預訂昨晚調查過的早餐選項。下班回家,我和Papa分頭接完孩子們回家會合,大家討論的就是晚餐該吃甚麼?用完餐, 就在餐廳吃媽媽白天在學校空檔清好切塊的水果,因為家裡沒冰箱、也沒適當地方吃,所有食物都以在外解決為原則,一回到家,像工地般的一樓,孩子們各自揹著書包,小心翼翼的彼此扶持上樓,洗澡、到四樓書房寫功課讀書,爸爸媽媽則是忙著清理、擦拭白天揚起的灰塵,真的很累、很不便,拆除工程那幾天,甚至一度因為樓梯拆除,我們全家得互相幫忙爬工程梯進出、或是到處外宿......真的很不方便,但是媽媽卻覺得在這過程中,一家人的感情似乎更緊密了,有衝突、有抱怨,但全家人都很清楚這是為了之後更舒適的生活環境而努力著..........有時候回到家已經七八點了,工人叔叔還在挑燈夜戰、甚至連晚餐都沒吃,孩子們好奇地去看叔叔們施工,看到那些叔叔認真的工作態度和精湛的工藝技術,除了佩服和學習到一枝草一點露的道理,我想在他們心中一定也會有顆感恩的種子在發芽,孩子們會更清楚知道每一個工作的辛苦,知道我們舒適的環境得來不易.......媽媽想這樣的過程,對孩子們真的是很棒的學習過程.......

電視不會是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2014年06月15日
公開
14

電視對我們家而言,是一個娛樂工具,但僅限於周末,全家一起看個電影、旅遊節目、或沒營養的綜藝節目笑一笑,平常weekdays對我們而言,家裡電視幾乎就是裝飾品......平常全家吃完飯的活動,就是我和Papa各自看書、study papaers、看網路,孩子們各據一角看書、或抱一堆玩具一起玩.......好像也習慣了,孩子們知道爸爸媽媽對影音設備的原則:可以看,但不沉迷,不看太久.....所以每次看一下子,說要關掉,他們好像也不會抱怨或抗議,更不會因為沒有電視就喊無聊,至於3C產品,我家幾乎是絕緣體,電腦則是我和Papa工作、獲取資訊"工具",孩子們應該都看在眼裡.......這兩天回台中,阿公阿嬤疼孫都會開電視讓他們看,媽媽我都睜一眼閉一隻眼,反正就一兩天的福利,也不想讓阿公阿嬤難做人,倒是孩子們也沒有因此而逾矩了.....中午去外面玩回來,阿公開了卡通給孩子們,然後阿公就去休息了,過了一下,因為沒有阿公在旁邊,媽媽就喊說該休息了,便關掉電視,三隻沒有抗議,沉默了幾秒鐘,然後穎提議來玩住飯店的遊戲,三隻開始去張羅紙張、道具,分別扮演櫃台人員、旅客、房務人員,開心地玩起遊戲,把平常出去玩的情境帶入遊戲中,沒有因為沒電視看就高喊無聊,而是自在地自己找樂子.........媽媽在旁邊靜靜地看著,想著這或許就是還沒有被3C產品制約的孩子們,雖然我也很清楚知道,等孩子們漸大,我們一定會慢慢面臨到孩子們想要玩3C產品這樣的問題,但媽媽期待在孩子正在培養他們內在能量的階段,我們能帶領他們累積智慧,學習去判斷、去選擇,一旦孩子們大到有自己的自主意識、不再事事聽命於爸爸媽媽時,他們能有判斷的智慧去做自己,自由但不放縱、不會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