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愛~~欣Ο呈 ╭♡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有關坐月子

2006年09月09日
公開
56

月子沒做好將毛病纏身?是每個婆婆媽媽都會有的疑問!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 蔡沛芳中醫師 如何坐好月子?是每個婆婆媽媽都會有的疑問。然而坊間說法甚多,往往讓民眾無所適從,只好寧可信其有,能遵守的全都乖乖做到。然而,要吃什麼?要怎麼補才對?哪些坐月子禁忌一定要遵守?才不會留下後遺症呢?月子坐的好,產婦健康,奶水充足,心情愉快,寶寶也跟著健康起來。月子沒坐好,就可能毛病纏身沒完沒了。 【生化湯怎麼吃?一定要吃嗎?】 生化湯最早源於隋朝的錢氏生化湯,組成只有五味藥:川芎、當歸、黑薑、炙草、桃仁。其目的為養血活血,產後補血、袪惡露。之後有其它版本,但組成多為這五味再加上其它藥物,這時就要看體質適不適合吃加味的生化湯了。西醫不論自然產剖腹產,在產後頭3天左右會視子宮收縮好壞給予幫助子宮收縮藥及子宮按摩。故生化湯在產後無血崩或傷口感染情況下,西藥停用後,開始服用。 ■自然產者第2∼3天可開始喝,一天一帖,喝5∼7天。 ■剖腹生產者,一般在產後第5∼7天開始,喝7∼12天。 服生化湯應隨個人體質調整,惡露之中沒有血塊,且小腹不痛,只剩少量褐色出血,就可停服生化湯,開始依個人狀況選用不同的補藥。切記的是,生化湯並不是吃得愈多愈好,常聽到有人吃了三十天的生化湯,不但惡露總是沒完,還造成失血貧血,真是得不償失。有的人不想吃生化湯也不用勉強,但一定要好好休養,注重飲食均衡。 【為什麼要坐月子】 從一懷孕開始,母體的各系統就為了營養適應逐漸長大的胎兒不斷的在變化。這些變化正常來說是在40週內一步步慢慢出現的,卻在一個短時間的分娩把整體的平衡改變了,加上分娩時出血多,又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損體力,氣血、筋骨都很虛弱,母體若沒趁剛生完的一兩個月內好好的調養使身體狀態恢復,等過了這段時間才發現毛病一大堆,要再處理就很麻煩了。而這段恢復期即是中國俗稱的坐月子。(在西醫稱為產褥期:指的是胎兒及胎盤娩出後,到產婦的身體及生殖器官復原的一段時期,一般需要6∼8周。) 在古代由於環境差,吃的也不好,又是男尊女卑的社會,老祖宗為了產婦的健康復元著想,定了許多規矩,而有坐月子的習俗出現。出發點都是為了產婦可以趁這一兩個月內吃的好一點,好好歇息,不要勞心勞力,這樣才恢復的快。不過在科技發達生活舒適的現在,有的規矩則要稍做調整,以適應時代。 【坐月子常見問題】 ▲真的不能洗頭、洗澡、不碰生水、不觸風寒嗎? 以現在觀點來看,要一個月不洗頭不洗澡,真的困難又不衛生。尤其在台灣這亞熱帶島嶼氣候。古人因為沒有現在不漏風的水泥房子,也沒電熱水器、吹風機,又都留長髮,一洗頭洗澡便很容易受風寒,而產後氣血筋脈俱虛不宜再受涼,且怕剛生完會陰的傷口受到感染,所以才會訂出這條規矩。 現代環境舒適便利,且陰部傷口在生產時經過縫合,且醫院也會教導如廁後用乾淨的溫開水沖洗,一樣要注意不要碰冷水,連洗手也要注意。剛生完前兩天可以擦澡方式,待體力較好時可沐浴但一定要有人陪同,以免不適時無人幫助。洗澡時間不宜太長。一週後可以洗頭,注意都要在浴室內擦乾,吹乾頭髮,穿好衣服才可出來。絕對不可以受涼。 ▲不能吃溫度冷的跟冰的食物、冷性食物、堅硬食物嗎? 前兩樣食物不能吃的理由如同上述:產後氣血筋脈俱虛不宜再受涼,而不要吃堅硬食物是因為生小孩鈣質母親容易不足,怕吃了硬的東西容易掉牙齒。 ▲不能吃鹽巴嗎? 因為懷孕食每個孕婦或多或少會有水腫的現象,怕吃多鹽巴會加重產後水腫的情形,並不是一點鹽都吃不得只要飲食清淡、營養均橫、不太鹹、不要吃刺激性強如辛辣燥熱、太酸的食物即可。 ▲真的不能喝水嗎?料理一定要加酒嗎? 產婦是可以喝水的,但要喝溫熱的水,不要喝冷開水。古代為了怕產婦喝到沒煮過的不潔生水生病故有此一說。要注意:對酒精過敏、B型肝炎、C型肝炎、腎疾、心臟病、高血壓、乳腺炎、子宮炎、痔瘡出血、有發炎感染狀態及熱性體質的產婦,則不要吃酒。 ▲麻油雞酒何時吃? 喝完生化湯之後,才是開始吃麻油雞酒的時機,此時子宮內膜已經重建,而傷口(自然生產的會陰傷口,剖腹生產的傷口)也大多癒合完全;麻油、酒才可以開始使用。而不吃生化湯者,也請這時候才開始吃麻油雞酒。 ▲生乳通乳食物有哪些? 豬蹄、豬腸、雞蛋、鴨蛋、羊肉、牛肉、羊奶、牛奶、絲瓜、金針菜、蔥、白豆類、豆腐、豆漿、芝麻、花生、核桃、紅蕃薯、魚類、蝦子、牡蠣、花枝、海參、枸杞、桂圓…等。 ▲退奶要吃什麼? 避免生乳食物,以麥芽湯為主,多吃韭菜、人參茶、人參鬚…等。 ▲乳腺炎怎麼辦? 生化湯要暫停,食物要清淡不燥熱為原則,少吃酒類、胡麻油、生薑、大蒜、辣椒…等食物。用炒麥芽1∼2兩為主,加上清熱消炎的中藥材,加水3~4碗,小火煮20-30分鐘,早晚各煮一次喝,3-5天乳房不痛即可停止。 ▲其它注意事項? 慎寒溫;適勞逸;勤清潔;調飲食;保持愉快心情。 新聞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文--新生兒15種異常狀況不是病

2006年09月09日
公開
42

新生兒15種異常狀況不是病 . ....想無微不至照顧新生寶寶的同時,新手媽媽們一定要先了解寶寶的身體狀況,即使是健康的新生寶寶,也會出現一些不同於成人的生理狀況是讓爸爸媽媽擔心害怕的,本單元即介紹15種新生兒不是病的異常狀況,讓新手爸媽們更了解寶寶的生理機制。 文�楊文玉 指導�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內科部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朱世民 插畫�愛瞇 參考資料�《現代育兒小百科》、《初次育兒的12個月》、《0∼1歲寶寶成長樂園》 肢體蜷曲 出生前由於在子宮內的空間限制,胎兒的動作大都是頭向胸,雙手緊抱於胸前,腿蜷曲、手掌緊握的姿勢,出生後頭、頸、軀幹及四肢會自然逐漸伸展開來,所以寶寶出生後常有小腿輕度彎曲、雙足內翻、兩臂輕度外轉、雙手握拳,或四肢呈屈曲等狀態。 注意:除非寶寶的大腦或神經發育有問題,否則只要等神經系統的控制逐漸由粗動作進展到細緻動作後,這些狀態都會自然矯正。 驚跳 新生兒常在入睡之後局部的肌肉會有抽動的現象,尤其手指或腳趾頭會輕輕的顫動,或是受到輕微的刺激如強光、聲音或震動等,會表現出雙手向上張開,很快又收回,有時還會伴隨啼哭的「驚跳」反應。這是由於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成熟所致,此時,只要媽媽用手輕輕按住寶寶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靜下來。 注意:如果寶寶出現了兩眼凝視、震顫,或不斷眨眼,口部反覆地作咀嚼、吸吮動作、吸呼不規則、皮膚青紫,面部肌肉抽動等症狀時,應及時送醫診斷。 體重減輕 新生兒在出生一週後往往會有體重減輕的情形,這是因為寶寶的進食量還沒有上軌道,加上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膚排出肉眼看不出的水分等,使體內暫時性的失去平衡,造成體重在出生後前3、4天會減輕。減輕的量可能多達出生時體重的10%,不過隨著寶寶漸漸的適應,到了第8、9天這些喪失的體重就會補回來。 注意:若10天後仍未恢復的話,就應該就醫另尋原因。 打噴嚏 新生兒偶爾打噴涕並不是感冒的現象,因為新生兒鼻腔血液的運行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質如綿絮、絨毛或塵埃等便會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噴嚏,這也可以說是寶寶代替用手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種方式。 注意:突然遇到冷空氣也會有打噴嚏的狀況,除非寶寶已經流鼻水了,否則家長可以不用擔心,也不用讓寶寶動輒服用感冒藥。 打嗝 新生兒打嗝是極為常見的現象,由於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因此打嗝、放屁的次數都較成人來得多。 注意:若家中的寶寶持續的打嗝一段時間,可以餵寶寶喝一些溫開水,以止住打嗝的情況。 下巴抖動 由於新生兒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抑制功能較差,常有下巴不自主抖動的情況,家長可以不要擔心。 注意:但若為寒冷季節,則需要注意寶寶的下巴抖動是否為保暖不足的原因;另外,若有伴隨其他的症狀,則可能是病徵之一。 眼睛斜視 斜視也就是兩眼眼球移動不能協調,一般而言,新生兒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來有點鬥雞眼,而且眼部肌肉的調節不良,常有短暫性的斜視,屬於一種生理現象,也稱為假性斜視。尤其好發於臉型寬闊、鼻樑扁平的寶寶,爸媽可以在家裡自行觀察。 注意:若受到光照時,寶寶兩眼的瞳孔反光點位置是一致的,即為假性斜視,並不需要治療處理;否則,便需要透過醫師診斷後手術矯治。 馬牙 新生兒的齒齦邊緣或在上顎中線附近,常會有一點一點的乳白色顆粒,表面光滑,為數不一。少的話可能1∼2顆,多的話可能有數十顆,這是由於當胚胎發育6週時,口腔黏膜上皮細胞開始增質變厚形成牙板,為牙齒發育最原始的組織。在牙板上細胞繼續增生,每隔一段距離形成一個牙蕾並發育成牙胚,以便將來能夠形成牙齒;當牙胚發育到一個階段就會破碎斷裂並被推到牙床的表面,即我們俗稱的「馬牙」或「板牙」。 注意:一般在2週左右就可以自行吸收,不能用針去挑或用布擦,以免損傷黏膜,引起感染。 溢奶 寶寶在出生3個月間,賁門肌肉仍未發育健全,此時的賁門就像是一個還不能很好控制收縮的瓶口,而且新生兒的胃容量也較小,所以容易引起胃內的奶汁倒流,因此,在出生後幾個月內,部分的寶寶都會溢出或多或少的奶,尤其是在餵奶後、哭鬧多動或輕拍寶寶背部的時候;因此當媽媽餵食完寶寶後,可以用手輕拍他的背部2∼3分鐘,待寶寶打嗝;避免寶寶過度哭鬧或是睡姿採右側臥位也可以減少溢奶的情況。 注意:溢出的奶水通常是白色的,且是從嘴巴慢慢的流出,若奶水是強力噴射出來的、吐出量很多,或是吐出帶有膽汁的物質時就不是正常的現象了。 女嬰陰道出血 女寶寶在出生後一個禮拜內,經常可以見到陰道有些許的血性分泌物或黏液,就像白帶和月經一樣,事實上,那是由於胎兒時期在母體內受到雌激素的影響,而出生後寶寶體內的雌激素便大幅下降,使子宮及陰道上皮組織脫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乳房增大 母親懷孕後體內助孕激素與催乳素等含量逐漸增多,到分娩前達最高峰,這些激素的功能在於促進母體的乳腺發育和乳汁分泌,而胎兒在母體內透過胎盤也受到這些激素的影響,因此不論男寶寶或女寶寶的胸部都會稍微突起,有些甚至會分泌少許乳汁,俗稱「新生兒乳」。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不需任何的治療。在胎兒離開母體後,來自母體激素的刺激消失,胸部也會自然的平坦。 注意:父母不用刻意的去擠壓寶寶乳頭,以免引起感染。 膚色變化頻繁 新生兒的血管伸縮功能和末梢循環尚未健全,因此膚色的變化非常頻繁。天冷時手腳會稍稍有點發紫,而哭泣時則會滿臉通紅;有時甚至會因為睡眠的姿勢關係,身體兩側或上下半身也會出現不同的膚色,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現象。若新生兒出生後2∼3天皮膚變黃,但過7∼10天後就逐漸減退,則為生理性黃疸,父母不用太過擔心。 注意:若為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皮膚發黃,且迅速的加重,則可能是病理性的黃疸,需要送醫就診。 脫皮 幾乎所有的新生寶寶都會有脫皮的現象,不論是輕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樣的脫皮,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問題就是正常現象。脫皮是因為新生兒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此外,新生兒連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並不發達,使表皮和真皮的連接不夠緊密,造成表皮脫落的機會增多。這種脫皮的現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會出現,但以四肢、耳後較為明顯,只要於洗澡時使其自然脫落即可,無須特別的採取保護措施或強行將脫皮撕下。 注意:若脫皮合併紅腫或水泡等其他症狀,則可能為病徵,須送醫就診。 體溫波動 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得像成人如此完善,因此調節功能不好,體溫的波動也較大。感受到涼意時,新生兒不會像成人一樣的顫抖,他只能依賴一種稱為棕色脂肪的物質來產生熱能,且新生兒的體表面積較大(按照體重比例計算),皮下脂肪又薄,所以衣物穿少了可能體溫過低,穿多了還可能引起暫時性的輕微發燒;因此,要保持新生兒體溫正常,應讓新生兒處於通風及溫度適中的環境內。 注意:若有輕微的發燒,可以讓寶寶多喝點水、注意衣物寬鬆舒適,過1個小時再測量寶寶的體溫。一般以測量肛溫最為準確。 呼吸不規律 新生兒的呼吸運動很表淺,沒有規律,呼吸頻率較快,在出生後前2週一分鐘大約在40次以上,有的新生兒也可能多達80次,這些都屬正常。這是由於新生兒肋間肌較為柔軟,鼻咽部及氣管狹小,肺泡順應性差,由於呼吸運動主要是靠橫隔肌肉的升降,所以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為主,胸式呼吸較弱。又因為新生兒每次呼氣與吸氣量均小,不足以因應身體的需求,所以呼吸頻率較快,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注意:若是早產兒或肺部發育較差的寶寶因缺氧而臉色發青時,可以刺激寶寶哭泣,促使肺泡張開,增加換氣量。 文章轉載自 討論區–送子鳥敲我家門

預產期

2006年09月05日
公開
53

分娩的徵兆: 這是分娩的先兆,但並不代表會立刻分娩。每個孕婦出現這些現象的時間都不一樣。 要記著,只有百分之四的孕婦會在預產期日分娩。如果你是頭一次懷孕,就算有跡象分娩,或感到痛的話,除非羊水穿了,否則你還要等待12小時或以上才到達真正分娩的一刻。請不要慌忙失措,你可以選擇留在家中一段時間先進行洗澡,洗頭,或完成聯絡親友的名單才入院,這可能會令你感到舒服一點。 見紅─從分娩前數日至數星期前,你會發現有一些粉紅色或血紅色的黏液狀物體會從陰道流出來。這是因為子宮頸的栓塞已逐漸脫落,這表示子宮頸正在慢慢張開。 穿羊水─當包著羊水的黏膜瓦解後,你一是會感到有少許羊水浸出來,只要用一張衛生墊便可以吸收這些水份﹔或是一下子有大量的羊水像排尿般湧出來。當穿羊水時你並不會感到痛楚或嗅到任何強烈的味道。每3個小時羊水便會補充一次,直至分娩為止,因此羊水可能會繼續流出來,要視乎你移動的幅度和胎兒頭部的位置而定。 當你的羊水穿破了,應該通知你的醫生,並且要立刻到醫院去。因為當羊水穿破後胎兒已不再處於一個密封的環境內,有受細菌感染的危險。如果你發現有羊水呈啡色的,可能是類似胎糞的物質隨著羊水流出來,也需要告訴醫生。 如果你擔心在公眾場所穿羊水的話,你可以保持站著或坐著的姿勢,因為胎兒的頭部能阻止羊水大量流出。但當你在晚間躺下來時,羊水便會很容易大量流出來。 到懷孕最後幾個星期時,最好在床褥下放置一張防水膠墊來阻隔突然流出的羊水浸入床褥內,因為乾了的羊水帶有魚腥味,並且很難除掉。 陣痛 ─早期的陣痛跟假宮縮非常相似。但真正的陣痛會令你的背部赤痛而並非假宮縮時的肚子疼痛。如果你轉換位置也不能停止這種感覺,並且會越加強烈和頻密的話,這便可能是真正的陣痛,你最好記下一小時內的陣痛次數以及其維持的長度。 如果每一次的陣痛都較前一次長而頻密的話,那麼這便是真正的陣痛了。如果陣痛長達40秒或以上,而兩次陣痛相隔只有5分鐘或以下的話,即使陣痛沒有明顯的規律,你也應該立即通知醫生或入院了。 孩子出世了 一個剛出生足月的嬰兒大約有3.4千克(7 1/2磅)重而身長約有51厘米(20吋)。 男嬰平均會比女嬰較大碼。 但個別嬰兒可以有很大的差異。 無論他是大碼還是細碼,不要期望他的樣子很好看。 他�她全身可能呈現微藍色的或者帶有污點的。全身好像塗上了一層芝士狀的胎脂及黏著血跡,頭型有點怪怪的,這是因為他在經過產道出生時曾被迫壓過所致。 有些孕婦的面上會出現一些疙瘩或斑點,通常稱為妊娠面斑或黃褐斑。只要避免直接曬太陽或利用帽子和雨傘等隔阻太陽光,情況便可以改善。不用擔心,這些黑斑通常會在分娩後自動消失。 --------------------------------------------------------------------------------

文 -善用媽咪智商的十大訣竅

2006年09月05日
公開
18

許多女性當了媽媽之後,卻未發現自己轉型後的潛能,如果你從前面一直讀到此,那麼,你已經在這份寶物的使用上跨出第一步。 還記得嗎?澳洲神經科學家史尼德曾把新手媽媽比喻成像愛因斯坦那樣,腦袋裡需要專注很多極重要的事情。要知道,媽咪腦袋有時就和嬰兒腦袋一樣,是一架超級勤奮的學習機器,它不僅忙著生死一線的工作,且正學習可以用上好幾年的技術。 重整調整優先順序 大腦可塑性專家莫山尼奇指出,隨著媽咪智商而來的一大好處是,腦神經變得可以全神貫注在某個焦點上,但這種新的焦點一開始會是集中在你的嬰兒身上。當你出外工作時,你也許能夠把這種新的專注能力發揮在職場上,但是,你可能需要特意花點心思,才能專注在工作上。首先你可以做的是,當你去工作時,確保你的嬰兒安全且受到妥善的照顧。如果負擔得起,你或許還想減輕些許工作量,特別是在孩子成長的前三年,使你有較多時間專心、安心當媽媽。 記住,一開始就付出大量的母愛和關注,將使你和寶寶為未來將面臨的挑戰打好基礎。心理學家佛萊明指出,一開始就和寶寶培養良性互動的媽媽,有較高的自尊心。不過,就算早期經驗不甚理想的人,還是有希望的。赫爾森說,她發現那些向專家請教親職技巧的母親,可以改善她們和孩子的關係,也提升自己的勝任感。 不要低估睡眠的力量 如果媽咪腦袋中有什麼是經科學證實會擾亂你心智的東西,那便是睡眠不足。的確,嚴重的睡眠缺失在當媽媽的前幾週到幾個月內,是免不了的。這也是為什麼在眾多對媽媽的建言中,我最愛的是「和你的配偶分攤工作量」。這件事很可能成為考驗夫妻關係的第一件大事。如果你有了好的開始,那麼,往後十八年將順暢許多。平均分攤睡眠的重擔,可以充分顯示夫妻對彼此的承諾,也幫助兩人建立與嬰兒的關係。 最好一開始就規定清楚,然後確實奉守遵行。康乃爾大學的睡眠專家馬斯建議父母,晚上輪三個班,根據實驗,這種方式可以讓父母在孩子出生的頭幾週都盡可能獲得充分的休眠。這種辦法似乎比常聽的建議還好:就是讓爸爸換尿布後,再把寶寶交給媽媽,這表示兩個人都一起累。餵母乳的媽媽不妨在床頭準備個奶瓶。(我們在巴西時的小兒科醫生這樣建議:把一湯匙的嬰兒米粉摻入牛奶中,增加寶寶的飽感,幸運的話,這樣可以讓你睡久一點。) 改善你的扭轉控制力 如果你只想從這本書中學到一件事,我建議你不妨記住這句真言:「當媽媽是一個學習的大好時機。」與其把你的大腦視為處於壓力的折磨中,不如把它看作正在接受良好的刺激。你的五歲孩子會因為你不幫他租卡通影帶,而躺在店裡的地板上哭鬧嗎?這時,你並不需要恨不得鑽個地洞消失掉,不妨把這種情境視為一種挑戰,把自己想成是學習的受益者,而不是孩子的受害者。這時,你可以把心智理論派上用場,去思考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當然,他看準了媽媽時間緊迫,且擔心眾目睽睽之下的困窘,在那裡撒野。你不妨輕鬆地在他身旁坐下,靜靜地告訴他,你會等他哭鬧完再走,並向周圍的陌生人揮手示意。記住,在這種情形下,後設認知不僅紓解你的壓力,也教你如何更有技巧地處理成人的鬧脾氣場面。 社會化、交朋友 母職可能使最孤僻的人找到與人溝通交往的新方法。但你要是整天都待在家裡照顧寶寶,也可能使你與外界隔絕。不論是嚴重的產後憂鬱症(每十人中有一人罹患此症)或輕微的憂鬱,都會因寂寞而加重。良好的社交關係對你和孩子都有莫大的助益。 科羅拉多大學的小兒科教授歐德斯(David Olds)針對數百名低收入母親,所做的一項為期二十五年的研究顯示,社交關係的力量非同小可。在歐德斯的研究中,有一組隨機指定的媽媽在懷孕期間,每週只接受一次護士的拜訪,一直到孩子出生後的六週都是如此,隨後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二年,護士到府拜訪的頻率愈來愈少。在每次九十分鐘的拜訪中,護士刻意把注意力傾向在母親身上,和討論她的感受、家人和朋友給予怎樣的支持、媽媽該怎樣改善人際關係。後續研究發現,這些拜訪大為改善孩子日後的生活,這些孩子比較沒有受到虐童事件及受忽略的傷害,較少出現青少女懷孕事件,也較少依賴政府的福利補助。 做運動 雖然運動對你來說可能是一件奢侈的事,但是,運動真的是保養大腦的上策,可以使你通體舒暢、思路敏捷,這對所有需要依賴你的人來說,也比較有利。哈佛大學的精神病學家拉提表示,身體的運動可以增加血液循環到腦部,甚至可以增加運動皮質和小腦的血管數量與密度。那三種與心情、認知及行為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也會因為運動而增加,許多研究也顯示,充沛的體能活動有助於避免憂鬱症。最近的研究也表示,那些涉及學習複雜動作的運動,例如舞蹈或瑜珈,可以普遍提升記憶力與學習能力。另外,集體運動也是讓你與其他媽媽交流的好方式。 當自己的媽媽 職場及家庭的責任中,即使是短暫的休息,就像給自己一個小禮物那樣,將使你神清氣爽,煥然一新。從給自己一次未被中斷的電話聊天,到提早下班溜去看場電影,都是讓自己小歇片刻的機會,即使你可能需要運用一些技巧來達成。 就在你嘗試當自己的媽媽時,別忘了你自己的媽媽常常告誡你的話:注意你的飲食。均衡的飲食對大腦有益。研究發現,水果蔬菜中的抗氧化劑,有助於防止腦功能因老化而減退,葉菜類及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綠花椰菜、白花菜、長葉萵苣、波菜)對年紀較大婦女的記憶力特別有幫助。你媽媽應該也告訴過你,魚是補腦的食物,有些研究建議,一週吃一次魚,可以大幅減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在有限能力中多頭忙 當你熟練了多頭忙的本事,你可能會上癮,因而給自己增添額外的挑戰,就像站在繩索上雜耍的馬戲團小丑。多頭忙對母親而言是很管用的方式,密西根大學認知專家麥耶爾(David Meyer)所進行的研究顯示,人可以經由訓練,達到同時做多件事情的能力。不過他提醒大家,多頭忙的程度是有上限,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改變這世界--從改變你的世界出發 心理學家發現,媽媽的情緒與心智發展,有很大程度要視她當媽媽之後的整體情況而定,而媽媽本身往往又是這整體情況的主要決定者。如果你計畫生小孩,在你選擇配偶及老闆時,就要謹慎挑選。一旦有了孩子,你要鼓勵他們幫助爸爸做雜事。這樣會減輕你自己的工作負擔與壓力,並培養出體貼懂事的下一代。如果你的孩子裹足不前,你可以舉一些研究案例告訴他們,和爸爸一起做家事的孩子,比較可能交到多一點的朋友;如果你的丈夫裹足不前,你可以舉一些研究案例告訴他,會做家事的丈夫比較性感。多注意新聞報導,尤其是關於政府支持的一些家庭方案的政策發展,要是你不滿意,就挺身去開創吧!

產兆認知與生產準備

2006年08月29日
公開
52

產兆認知與生產準備 02/01 文�台北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有利 需求單 對妊娠期的婦女而言,自從確認懷孕的第一天開始, 就一直期待胎兒的誕生,而隨著預產期的接近, 產婦的心情也跟著更加複雜,一方面期待胎兒誕生, 另一方面又緊張害怕面對生產可能碰到的一些狀況…… 接近生產的徵象 一般我們所謂的預產期是以妊娠四十週來計算, 但並不表示胎兒一定會在預產期當天誕生。 一般而言,從預產期的前三週到後兩週 (妊娠三十七週到四十二週)都算正常的生產期。 在這段時期,產婦可能會有一些接近生產的徵象出現。 若能瞭解這些產兆,可事先有所準備減少擔心,幫助準媽咪安心待產。 1.有輕鬆的感覺 隨著預產期的接近,胎兒的頭部下降至骨盆腔內, 會有輕鬆的感覺,此時孕婦通常會感覺呼吸較順暢, 胃口也會比較好,但可能容易有頻尿、下腹部或陰部沈重等感覺。 多數的初產婦約在生產二週發生,經產婦則不一定, 往往須等到規則陣痛才發生。 2.落紅或現紅 在子宮開始收縮前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 通常產婦就可能會發現有混雜些許黏稠液的血絲狀分泌物由陰道流出, 顏色呈粉紅色或暗紅色。這是因為子宮頸黏液塞流出所致。 這雖是即將分娩的徵兆,但並不代表立刻生產, 若現血的量不多,還不需要入院。 3.假痛 生產前幾週或幾天,下腹部就可能會有不規的子宮收縮, 有時二十至三十分鐘一次,有時間隔又漸漸拉長至三十分鐘或更長; 子宮收縮時腹部會硬起來,下腹部感覺無痛或輕微酸痛, 通常可藉由按摩、走動、休息使症狀減輕。 這種子宮收縮並不會造成子宮頸擴張, 也並非分娩的真正陣痛,又稱為假痛。 此時,可在家中休息尚不需入院。 4.陣痛或腰酸 伴隨子宮收縮而產生,會造成子宮頸變薄及擴張,它有下列特性: .陣痛時腹部整個變得很硬,不痛時漸漸變軟。 .陣痛由開始的不規則漸漸變得規則, 起初可能是每十五分鐘收縮一次,持續十五至三十秒, 隨著產程進展,收縮愈來愈密,持續時間和強度逐漸增加。 這種陣痛不會因為按摩走動而減輕疼痛。 5.破水 破水是因為包圍著胎兒及羊水的羊膜破裂所致, 此時羊水可能會像尿液般自陰道流出,孕婦會感覺無法控制它的流出。 而羊水本身是無色、清澈、有腥味的液體。 破水本身也是正常的產兆之一,但因破水後就可能有感染的風險, 且少數病患也可能發生臍帶脫出情形, 因此,此時準媽咪需減少走動且儘快到達醫院, 最好能平躺休息,接受醫護人員的照顧是保障安全的最佳做法。 6.出現便意感 肛門不自主想用力,有排便的感覺,尤其在陣痛時更加強烈。 此時應儘速就醫,並且深呼吸或作哈氣動作,不要用力。 何時該到產方待產 若預產期已接近,且預定自然生產, 當出現落紅、假痛等情形,表示可能這幾天就將要生產了。 此時,準媽咪應該在家等候入院時機的到來, 同時注意下列事項: .備妥住院用物,待在離醫院近的住所,勿遠行。 .最好有人在家陪伴,和陪產者保持連繫,有任何狀況可立即趕到。 .可做家事、散步、蹲下等運動,且以不太累為原則。 爬樓梯則因有跌倒的可能並不適宜。 .需有充分休息,有時假痛會影響睡眠,但仍應把握時間睡覺以儲備體力。 .仍需進食且以少量、少餐、易消化的食物為宜。 .若預產期己接近,且預定自然生產,當有下列任何一種情形時, 則需要到產房檢查。 7.破水或懷疑破水。 初產婦每隔五分鐘規則收縮;經產婦開始有規則子宮收縮。 .有便意感或不自主想用力。 .胎動減少、陰道出血量多、鮮紅,或任何異常狀況。 .產檢時醫師視產婦狀況特別交代囑咐須住院的狀況。 .若是預定剖腹生產,於預定開刀日之前就有落紅、破水、 規則子宮收縮、有便意感或不自主想用力、 胎動減少或其他任何異常狀況,則應先禁食任何食物和水, 立刻到產房檢查。 自然生產過程及自我照顧 整個生產的過程從子宮開始規則收縮、產生陣痛或腰酸開始進入產程, 直到胎兒及胎盤娩出為止,每個人生產所需時間有個別差異。 一般而言,生產的過程分為三個時期。 生產第一期 指規則陣痛開始至子宮頸口全開的時期,一般而言, 初產婦約為十二至二十四小時,經產婦約為六到十二小時。 此時產婦應儘量放鬆身體,保存體力。在自我照顧方面則應注意以下幾點: .有宮縮時作胸式呼吸運動。 .練習宮縮時儘量全身放鬆。 .吃易消化的食物及水份以維持體力。 .常解小便,約二至四小時解一次。 .隨子宮頸擴張,若有便意感而不自主想用力時,應通知醫護人員檢查。 .若醫護人員告知還不能用力但想用力時,請做張口淺呼吸運動。 生產第二期 指子宮頸全開到寶寶娩出的時期。 此時期需把握陣痛時正確用力以利寶寶娩出。 一般而言,此時期初產婦約一至二小時, 經產婦則約三十分鐘至一小時。在自我照顧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把握有宮縮時做閉氣用力運動。 .宮縮間歇時放鬆身體。 .若醫護人員告知還不能用力時,請做張口淺呼吸運動。 .寶寶的頭娩出剎那間,張口哈氣。 生產第三期 指寶寶娩出至胎盤胎膜完全娩出,平均約五至三十分鐘。 此時期醫師會為產婦縫合傷口,請放鬆心情, 與醫護人員配合。至於產後自我照顧則應注意以下幾點: .產後可立刻進食。但請勿食用酒及人參,以影響子宮收縮,造成產後出血。 .應按摩子宮,促進子宮收縮,預防產後大出血。 .產後應儘早小便,一般而言不應超過八小時還未解,若小解有困難,應即通知護理人員。 .產後第一次宜漸進下床,且需有人陪伴以防暈眩。 待產及自然生產過程遇到的問題 一般而言,產婦自住院待產到寶寶娩出, 可能會碰到一些產婦從沒有經歷過的處理措施。 如待產過程中會於產婦的肚子上裝上胎兒心跳及子宮收縮監測器, 其目的是為了了解整個待產過程中,寶寶的健康狀況, 以避免發生胎兒窘迫或子宮過度收縮等不利於胎兒的狀況發生。 此外也會因產婦的個別狀況而打點滴、通腸……等,這些措施產婦或其家屬若有疑問,皆可請醫護人員加以解釋,至於生產時是否須作會陰切開,醫師亦會根據每個產婦的個別狀況來決定,以便使生產的傷害 降至最低。 結語 懷孕是女人一生中最溫馨的經驗,而生個健康可愛、頭好壯壯的小寶寶, 更是每一位父母親所期盼的,經過了漫長的懷孕及產檢過程, 終於到了生產的時刻。生產的過程對媽媽而言, 更是一個全新的經驗,每個妊娠中的婦女, 都因事先對生產過程及可能面對的狀況有所了解, 若有任何疑問,也應隨時和醫護人員討論溝通, 如此,相信大部分的準媽媽們都能有個全新且充滿甘苦的生產經驗, 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

Ma " 住院待產

2006年08月29日
公開
29

本來早上還在想 儒弟怎麼還不想出來 晚上產檢 問醫生能不能催生好了 趕快生一生 不然媽咪越來越累了 @@ 沒想到 一去產檢 醫生一內診 又和生欣儒情形一樣 我又開指了三公分 還是一樣沒感覺 沒有落紅 破水 陣痛 ~.~ 所以醫生為了怕我 "急產" 又叫我住院待產了 哈.......... 終於 儒弟要出來了吧~~~ 馬上回家 洗澡洗頭 和儒爸拿了待產包 往醫院出發 九點鐘入院........... 灌腸 打點滴 .... 沒多久 醫生就來看我囉 一檢查變成開四公分囉 @@ 媽咪心想 哇 怎麼這麼快 不過 我還是沒感覺 醫生問媽咪 你要快點生 還是等它自然開指........ 我當然回答 我要快點生 ^^"""" 醫生就幫媽咪破水 大概半小時之後 就會開始陣痛 很快喔 大概半夜就會生了 醫生這麼說著..... 於是我和儒爸 邊看電視邊聊天...... 等著陣痛的開始.......... 接下來的二個多小時 陣痛開始越來越強烈...... 一直到了 快十二點.... 媽咪痛到受不了啦 因為己經開指到九公分了 好啦 護士阿姨推媽咪進產房了 這時媽咪開始緊張了 真正的痛 要來了 儒弟你要乖 別讓媽咪痛太久...............@@ 聽著護士阿姨 叫我吸氣吐氣 先不要用力 一堆人在旁邊 忙來忙去 我越來越緊張 呼吸越來越急促.................... 肚子的痛 也越來越令人難以忍受....... 媽咪己經忘記怎麼用力了 就在護士阿姨教我怎麼用力時 醫生來了 接下來的過程可以想見 就是.......... 媽咪我呼天搶地的唉叫聲..... 醫生和護士的加油聲........ 沒想到 這胎這麼痛 痛到我覺得我快要昏死過去了......... 儒弟的頭才出來一半...........吼 my god 還好........用盡我所有的力氣 噗.........我感覺到儒弟從下面滑出 醫生說 娃娃出來囉..... 好啦好啦 你做到了.........恭喜 接下來 我只有聽到 儒弟哇哇哇的哭聲 完全眼前一片空白............. 醫生清傷口 縫傷口 也沒感覺......... 直到護士把儒弟抱到我眼前................ 出生時間:8/30 凌晨12:17分 出生體重:3120公克 出生身高:51公分 哈 一個小小的人 在懷裡蠕動.... 全身皺皺的.......咦 怎麼那麼像欣儒..................... 仔細看 還真的很像耶.........@@ 真的是不能偷生..... 呼 終於我的重責大任結束了 可以好好休息了 回到病房 儒爸也跟我說 怎麼和欣儒小時候那麼像..................@@ 哈 果然.....二個人想的是一樣的

孕期變化:第35至36週

2006年08月28日
公開
14

第35至36週:胎兒身上的小梨窩 你胎兒的進展: 胎兒身上開始有脂肪及梨窩 它現在約有2.5千克(5 1/2磅)的重量,有44至45厘米(18吋)的長度,是它胚胎時的一千倍左右。 它的中央神經系統仍在逐步成長當中,但它的肺部卻很強壯了,如果現在出生也足以應付。 雖然現在出生還未是時機,但胎兒有足夠條件在子宮以外而生存,而不需要任何輔助。 胎兒的皮膚變得光滑了不少,在手肘,膝蓋的肌肉上出現小凹窩,而頸部及手腕出現皺摺。 它的脂肪還不斷增加,將為出生後的身軀起保護作用。 當一個嬰兒出生時,身體的脂肪約佔百分之十五,而其中百分之八十在皮膚之下,另外百分之二十在身體其它主要器官附近。 胎兒的骨骼正在不停加強,頭髮也在生長著,手指及腳趾甲的長度已足以抓傷自己。 你身體的變化: 由現在開始,你的身體正為著分娩而作好最後準備,你也開始每星期覆診一次了。 你的肚臍會隨著肚子不斷脹大而向外突出。 你的體重增加幅度將開始逐步減少,有些孕婦在懷孕最後幾週甚至會減少2至3磅。 餵母乳用的胸圍 如果你打算餵母乳,你需要購買兩至三個餵哺用的胸圍。 除了乳房變得漲大外,你的上圍亦同時較從前胖,購買時需留意杯位及胸圍帶的尺寸是否適合。 一個良好的餵哺用的胸圍該有兩條闊身的肩帶使穿著的時候較舒適及在餵哺時提供足夠的承托力。一些較佳的設計是可以令你用單手來打開胸圍前幅來餵哺嬰兒,亦應有足夠的空間來讓你的手容易地打開而不需要壓向你的胸脯。 你最好購買一些可以調較的胸圍能夠同時適合你現在的及在分娩後的上圍變化。  胎兒進入盤骨位 一般來說,臨分娩前約二至三星期前,胎兒的位置會向下移,先露出母體的部份(一般是頭部)會進入你的盤骨位置內。 如果是第二胎或以後的懷孕,胎兒會在較後時間才進入盤骨位置。 有趣的是,你會看見肚子向下墜。 你會感覺輕鬆得多了,因為胎兒不再壓向你的肺部和胃部,騰出多些空間來。 但相反地,你的膀胱、直腸及整個盤骨會受到較大的壓力。 監察胎兒活動 醫生會著你多留意胎兒的活動情況,這種方法看來雖然很簡單,但卻對了解最後幾週的懷孕期十分有幫助,尤其是當胎兒過了預產期仍未有分娩跡象時,胎兒的活動情況變得十分重要。 如果胎兒的活動頻度減少至每12個小時內低於十次的話,你應該立即通知醫生,這可能是胎兒出現問題的一種訊號。 聯絡名單 是時候想想那些親友們你希望一旦分娩便立即通知他們有關的喜訊。入院時不要忘記攜帶此名單﹗

新聞~~產檢漏洞 B型鏈球菌偷襲新生兒!

2006年08月25日
公開
23

四分之一的育齡婦女帶有B型鏈球菌,雖然媽媽沒有任何症狀,但新生兒卻會遭感染。除了急性感染外,小孩可能在學齡期出現聽力、視力問題,甚至變成腦性麻痺兒。美國已經全面要求孕婦產前檢查。醫師建議,因檢驗費用低廉,孕婦可考慮自費檢查、治療。 台北市聯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胡逸然今天指出,前幾天才剛接到一名三個月大的小女娃,發燒、活動力降低、喝奶量減少、哭鬧不安、小便量減少、左側腿部肌肉張力變低,經檢查發現小女娃遭B型鏈球菌感染。 胡逸然說,四分之一的育齡婦女身上帶有B型鏈球菌,媽媽本身沒有症狀,但生產過程中,新生兒經過產道時,會遭到感染,盛行率約千分之一。 遭感染的小寶寶出生後七天,就會出現呼吸費力、喝奶量減少、嘔吐、嗜睡、不安、體溫異常等,嚴重者會出現呼吸窘迫、肺炎、腦膜炎、敗血症,致死率達二到四成。存活的寶寶也有一半會出現神經學後遺症,聽力、視力都出現問題。國內就曾報告過健康新生兒變成腦麻兒的個案。 出生時健健康康的小娃娃,卻突然出現嚴重感染,還埋下後遺症的隱憂,讓許多父母無法接受。胡逸然說,美國疾病管制局已經建議所有孕婦,在懷孕35到37周時,接受陰道和肛門直腸的B型鏈球菌篩檢。 胡逸然說,篩檢非常簡單,約花幾百元即可,發現帶菌的孕婦,只要在待產時,給予簡單的抗生素就可以減少新生兒被感染的機會。雖然國內健保不予給付,但是新生兒科醫學會建議,孕婦在產檢時,應該詢問產科醫師,並接受B型鏈球菌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