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荳荳123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9年05月10日
公開
46

美蓮滿月

美蓮滿月

2009年05月10日
公開
48

焦糖綠豆湯....

焦糖綠豆湯....

2009年05月10日
公開
55

幫老公作臉....

幫老公作臉....

2009年05月07日
公開
35

余光中的一段詩

分享~~~余光中的一段詩~~(轉貼) 感恩的季節 祝您 平安喜樂 幸福美滿 余光中的詩.--「母難」***(母親節前一定看)*** 《余光中的一段詩》 母難日,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在妳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 是聽妳說的, 第二次妳不會曉得 我說也沒用 , 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 一遍一遍又一遍,迴盪了整整三十年, 妳都曉得 我都記得。 余光中的這首詩 令人感動 !!! ***************************************** 原來一直幫我扛著頭上那片天的巨人,人也會變老.... 夫妻是要共同照顧 雙方父母的 ******************************************* 不管男或女,都該好好照顧自己的父母。 女人因出嫁 而離家,但那不表示跟父母的關係從此畫上句號。 男人娶了一個老婆,也不表示照顧父母的責任從此落到 老婆 頭上。 夫妻 是要共同照顧 雙方父母的, 年老是 每個人都必須經歷 的一段人生, 做 媳婦 的孝順公婆是應該的,做 女婿 的體貼岳父母也是應該的。 ***************************************** 有一個女生,因為遠嫁外地,所以很少回家。 後來有一次回家,發現年老的母親走路一跛一跛的, 不經意的看了母親的腳一眼,才發現母親的腳指甲太長, 而長到肉裡面造成流血、流膿。 這時,她認真的看著已經很久沒有正眼看過的母親, 她才發現在她眼前的母親已經年老, 老到已經沒有辦法彎下身來自己剪指甲, 所以才會讓雙腳的指甲傷到肉,她哭了! 從此她變每個禮拜回家, 用一盆溫水先幫母親泡腳再幫她剪指甲, 泡溫水讓腳指甲變軟,才不會因為這樣不好剪而傷到母親的腳。 希冀諸君切莫讓父母衣食不缺就好 , 其實應注意父母生活上的小細節 ,實為極重要之一環! ***************************************** 一直以為父母也應該跟我們一樣能適應這個變化的世界, 新的科技、新的資訊,新的理財觀 … 直到最近幾年才知道他們追的蠻辛苦的, 遙控器太多太複雜、聽不懂的專業術語、完全陌生的理財工具 … 直到最近幾年才知道怕我們不耐煩,父母偶爾忍住了想說的話, 想做的事,或許是自己太多愁善感,也或許擔心自己的父母狀況, 只是自己一直沒發覺, 才驚覺原來老爸老媽也變老了 , 不再是以前那「強壯的臂膀」、「溫暖的避風港」, 原來一直幫我扛著頭上那片天的巨人,人也會變老....

2009年05月06日
公開
42

宇君滿月...

宇君滿月...

2009年05月06日
公開
38

沒有口德,就沒有品德

最難聽的聲音是嘲諷、譏笑;最好聽的聲音是讚美、鼓掌! 過去,我班上有一個女生,交了一個外系的男朋友。一天,男友用機車送她回家後,在路上遇到另一男同學,就一起到夜市吃宵夜。等男友回到家,女孩打電話過來,一開口就大罵:「你死到哪裡去啦?我打電話到處找你,打了十幾通都找不到,我還以為你出車禍被撞死了!」 「妳幹嘛?我又沒去哪裡,只是在路上碰到小郭,一起去吃個宵夜而已嘛!」男友委屈地說。 「你是豬啊!吃宵夜?那你不會打電話跟我講啊?害我急得要命,家裡電話一響,就以為是你出車禍死了,警察叫我去認屍!」女生生氣地咆哮著。 這是真實的例子。人在不順心、生氣時,自我控制力較差,就常「口無遮攔」。而且,人在生氣失控時,就喜歡用「負面特質」的形容詞,加諸到對方身上,例如:「你豬啊,笨啦,蠢啦,你去死啦...」 有時,我們覺得,「是他激怒我」、「是他惹我生氣」、「我也是為他好」,所以,我有權生氣、有權「罵一罵來發洩」。可是,我們發洩情緒的話,會刺痛別人,會使人承受不了啊!一個人被語言深深傷害,其傷痕會永遠留下,而且時常「隱隱作痛」啊! 我們都去參加過許多宴會,想想看,最後一道佳餚,是不是都是「甜點」?好像大部分的宴會,最後上桌的,都是使人覺得「香甜可口的點心」。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主人希望客人離去時,嘴上都留著「甜甜好吃」的印象! 人際關係雖然不像宴會,時間一到,就需離開;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口德」、「口無遮攔」而刺傷別人,則這令人難以下嚥的菜,就很可能成為雙方關係的「最後一道菜」。當我們的客人離去時,嘴裡留著的,不是「香甜可口」的滋味,而是「苦辣想吐」的痛恨啊! 所以,班上這女生與男友分手了,而男友說:「我沒有悲傷,只有慶幸!」 溝通小箴言 「體驗,是體諒的開始!」當我們被人侮辱、歧視、瞧不起時,我們才知道,自己是多麼不願意「受侮辱、受歧視、被看輕」;然而,這也是我們學習到的功課——以後,我們絕不能像那些「沒口德」的人一樣,去無情地傷害別人。 愛迪生說過:「用刀解剖關鍵性的字,它會流血!」 真的,聽到別人刺傷我們、沒口德、或刻薄的話,我們的心真的會「流血」。也因此,「會讓別人的心流血」的話,絕不要從我們的口中說出;因為,沒「口德」的人,就沒有「品德」啊! 猶太人說:「天下最好的東西是舌頭,最壞的東西也是舌頭。」 有些話,未經思考即脫口而出,它對別人的殺傷力,比砍對方一刀還痛,痛不欲生。 所以,最難聽的聲音是嘲諷、譏笑;最好聽的聲音是讚美、鼓掌! 美善的溝通,是具有極大魔力的!它能融化人際厚厚的冰牆,也會帶給人們快樂與溫暖! 溝通小箴言 西洋哲人羅丹說:「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在愁煩苦悶、解不開心結時,不妨「腦袋拐個彎」,多發現別人的優點、多品嚐他人的好,則一切憤怒和不悅,就會煙消雲散了! 也因此,「人的愁煩、計較,使人蒼老!」相反地,「用心待人,就會遇見天使!」 因為,存著一顆善良的心來接待別人,說不定就會接待到一位令我們歡喜的「貴人」和「天使」!

2009年05月05日
公開
46

人生最大的資本財富「品行」

30年前,美國華盛頓一個商人的妻子,在一個冬天的晚上,不慎把一個皮包丟在一家醫院裡。 商人焦急萬分,連夜去找。因為皮包內不僅有 10 萬美金,還有一份十分機密的市場信息。 當商人趕到那家醫院時,他一眼就看到,清冷的醫院走廊裡,靠牆蹲著一個凍得瑟瑟發抖的瘦弱女孩,在她懷中緊緊抱著的正是妻子丟的那個皮包。 這個叫希亞達的女孩,是來這家醫院陪病重的媽媽治病的。 相依為命的娘兒倆家裡很窮,賣了所有能賣的東西,湊來的錢還是僅夠一個晚上的醫療費。沒有錢明天就得被趕出醫院。 晚上,無能為力的希亞達在醫院走廊裡徘徊,她天真地想求上帝保佑,能碰上一個好心的人救救她的媽媽。突然,一個從樓上下來的婦人經過走廊時,腋下的一個皮包掉在地上,可能是她腋下還有別的東西,皮包掉了竟毫無知覺。當時走廊裡只有希亞達一個人。她走過去撿起皮包,急忙追出門外,但 那位女士卻上了一輛轎車揚長而去。 希亞達回到病房,當她打開那個皮包時,娘倆都被裡面成疊的鈔票驚呆了。那一刻,她們心裡明白,用這些錢可能治好媽媽的病。媽媽卻讓希亞達把皮包送回走廊去,等丟皮包的人回來領取。雖然商人盡了最大的努力,希亞達的媽媽還是拋下了孤苦伶仃的女兒。 後來商人就領養這個失怙的女孩。她們母女不僅幫商人挽回了 10 萬美元的損失,更主要的是那份失而復得的市場信息,使商人的生意如日中天,不久就成了大富翁。 被商人領養的希亞達,讀完大學就協助富翁料理商務。雖然富翁一直沒委任她任何實際職務,但在長期的歷練中,富翁的智慧和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她,使她成了一個成熟的商業人才,到富翁晚年時,他的很多想法都要徵求希亞達的意見。 富翁臨危之際,留下這樣的一份遺囑:「在我認識希亞達母女之前我就已經很有錢了。可是當我站在貧病交加卻拾巨款而不昧的母女面前時,我發現她們最富有,因為她們恪守著至高無上的人生準則,這正是我作為商人最缺少的。我的錢幾乎都是爾虞我詐、明爭暗鬥得來的,是她們使我領悟到人生最大的資本是「品行」。 我收養希亞達既不為知恩圖報,也不是出於同情,而是請了一個「做人」的楷模。有她在我的身邊,生意場上我會時刻銘記,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什麼錢該賺,什麼錢不該賺。這就是我後來的業績興旺發達的根本原因,我成了億萬富翁。我死後,我的億萬資產全部留給希亞達繼承。這不是饋贈,而是為了我的事業能更加輝煌昌盛。我深信,我聰明的兒子能夠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 富翁在國外的兒子回來,仔細看完父親的遺囑後,立刻毫不猶豫地在財產繼承協議書上簽了字:「我同意希亞達繼承父親的全部資產。只請求希亞達能做我的妻子。」希亞達看完富翁兒子的簽字,略一沉思,也提筆簽了字:「我願接受先輩留下的全部財產──包括他的兒子。

2009年05月04日
公開
50

其實遺忘是必要的~洪蘭..

台灣現在很注重孩子的記憶,忽略了孩子的紀律,這其實很危險。就將來成功的條件來說,紀律遠比記憶重要…… 【作者:洪蘭】 我去朋友家,發現她的女兒才兩歲就很會幫忙做事,她坐在客廳跟我聊天,需要筆寫東西時就跟女兒說:「妹妹,去書房幫媽媽拿枝筆來。」女兒就快快的拿來,等一下又說:「妹妹,去臥房把媽媽的皮包拿來。」女兒又快快的拿來,用完了,自己會放回去。看得我目瞪口呆,她笑著說:「你忘記『心理學』裡『學習』那一章了嗎?學習就是個連結呀!只要所有東西都有固定地方放,很小的小孩都可以使喚去做事。」的確,一個孩子如果聽得懂那個物件的名稱,又知道那個物件放置的地點,就可以輕鬆地拿到那個東西。如果從小養成孩子物歸原位的習慣,他以後就不必浪費時間找東西,紀律是成功的要件之一,有紀律才有毅力,才會成功。 我們平常會找不到東西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好,東西亂放,增加回憶時提取線索的干擾(老太太出門時,把金子換了三個地方藏,回來後就找不到了),如果剪刀永遠放在廚房的第一個抽屜,那麼,剪刀和抽屜就形成強壯連結,一想到剪刀,就想到抽屜,就不會找不到了。也就是說,如果每樣東西都有固定的地方放置,就不必花大腦資源去記哪樣東西放在哪哩,大腦資源就可以釋放出來去記別的事,生活就會有效率。所以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成功的第一步。 東西有固定地方放的另一個重要性是別人不會誤拿,前幾年台灣有個醫院把放鬆肌肉的藥物跟三合一疫苗放在一起,結果護士誤替嬰兒注射放鬆肌肉的針,導致嬰兒死亡,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比教導知識還更重要。 很多人一找東西就以為是自己記憶不好,以為記憶好,一切都美好,其實遺忘是必要的,如果一個人什麼都不遺忘,那麼他無法成大事,因為細節塞滿了他的注意力系統,所謂「拘小節者不能成大事」。俄國的心理學家盧瑞亞(Aleksandar Luria)曾經研究一個完美記憶的人,這個人在看一眼很長的數學公式之後,經過十五年,仍然可以一字不誤的背誦出來,但是他的生活痛苦極了,不相干的訊息一直湧出來,干擾他處理現在的訊息,使他最後一事無成,潦倒終身。所以很多時候,遺忘是個福氣,很多事不必記掛在心頭,過去的就算了,遺忘和選擇性記憶是大自然使人可以繼續活下去的一個重要機制,我們選擇對我們重要的東西去注意,忘記使自己痛苦的事。 台灣現在很注重孩子的記憶,忽略了孩子的紀律,這其實很危險。就將來成功的條件來說,紀律遠比記憶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花時間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比送他去補習班更有幫助,因為紀律會使他以後一生受用不盡。

2009年05月04日
公開
49

分享〃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2009 / 5 / 4 (3 歲) 聽說人一輩子看到一個人一眼只有1/61的機率,今天能與大家見面,希望大家 把緣分放在心上,我們好「有緣」,好「惜緣」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 我 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 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 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 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 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 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 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 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 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 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 變, 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 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麻? 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 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 記 得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 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 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 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 爬山、溯溪的好朋友。 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 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 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 力; 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 會 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 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佈分子,也對社會無 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 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 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 他 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 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 (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 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 力 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 休), 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 來 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 (擁 有 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 手 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 唸 醫科,38歲畢業。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 家, 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 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 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 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 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 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 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 星 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 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 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前,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 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 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 他才會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 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 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 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 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 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 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 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 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 想 ,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 出 來, 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 倍 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 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 小湖泊。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 織 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 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後來老 師 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 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 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 會, 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 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 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 己 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 校,還原成一個人,馬上就要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 力, 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2009年05月03日
公開
50

騎單車去內灣....

騎單車去內灣....

2009年05月03日
公開
45

卡到陰...

卡到陰...

2009年05月01日
公開
44

幫思媛搬東西...

幫思媛搬東西...

2009年05月01日
公開
51

曬棉被..

曬棉被..

2009年04月27日
公開
40

是什麼決定有人得到青睞,有人卻只留下嘆息?

是什麼決定有人得到青睞,有人卻只留下嘆息? 是「禮貌」。 它是企業家看人、用人的線索,它在第一時間決定留給對方的關鍵印象。 在美國銷售超過百萬冊、掀起討論風潮的《優秀是教出來的》(The Essential 55)一書作者隆.克拉克(Ron Clark),是唯一被美國總統接見過3次的小學老師。他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不論本來成績、操行如何,他都能讓學生脫胎換骨,從問題小孩變成優等生。 克拉克的55條規則中, 第1條是「遇到人要主動稱呼」; 第2條是「當別人說話,看著他的眼睛」; 第3條是「如果別人有出色表現,不要吝嗇鼓掌恭喜他,應該持續3秒,角度要剛好」......。 瞧,這些原則放在職場上,不是一樣適用? 沒有人不期待伯樂跟貴人出現。是什麼決定有人得到青睞,有人卻只留下嘆息?是「禮貌」。它是企業家看人、用人的線索,它在第一時間決定留給對方的關鍵印象。什麼樣的禮貌只有50分,什麼樣的禮貌卻有120分?職場上,如何透過好禮貌種下機會與成功的種子? 沒有人否認專業與內涵是職場最重要的通行證,但問題是,往往還來不及亮出來,對方已「砰!」地一聲將大門關上。沒有人不渴望遇見伯樂或貴人,但事實可能不是他不來,而是明明已走到跟前,卻被你自己擋駕。 有一張無形的網,比學歷、能力更早橫跨在機會之前,它決定你是廣結善緣,四處播下好運的種子;或是連舞台出現都渾然不覺,還把它拒之門外。 這是讓人意外的兩個字、記憶中久違的兩個字、有些「八股」的兩個字,但卻是威力驚人、效果神奇無比的兩個字。它是小學教的第一課,卻也是最多老闆抱怨員工不及格的科目--它的名字叫做:「禮貌」。 今年8月,《Cheers》雜誌針對超過4千位上班族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禮貌」高居主管眼中「七年級表現最需加強的部份」第2名(49.0%),僅次於「抗壓性」(58.1%),甚至遠超過「執行力」(21.1%)、「應變能力」(16.5%)與「國際觀與外語能力」(6.7%)。 沒有「不拘小節」這回事 耐人尋味的是,七年級生自己也同意這項觀察。在他們自我評估「有待改進」的特質上,「沒禮貌」同樣排名第2。 禮貌的影響力有多大?在關鍵時刻,它造成的結局差異,可能遠超過你的想像。 去年勞委會職訓局調查492家企業,其中33%表示,即使條件再好,都不會把「自以為是狂妄自傲」的求職者列入任用考慮;27%與20%的企業更明白表示,不會錄用「表達遲鈍不知所云」及「不懂禮貌」的人。 美國人力資源顧問公司Vault剛完成今年度的面試禮儀調查,數字也顯示:70%的企業主管只要對方遲到超過15分鐘,就會自動將他貼上「不合格」標籤。同樣高的比例還包括面試中撥打手機、突然離席超過10分鐘等等。 反過來說, 禮貌與成就間的正向關係,則愈發明確。去年底,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 引述佐格比國際公司(Zogby International)對7,590位美國人的統計說,年薪超過10萬美元的高收入者與人爭執或犯錯後,道歉的比率是年薪2萬5千美元者的兩倍。 這不是風格至上、特色當道的年代嗎?為什麼「小節」突然又變得如此重要? 當每個人每天見面的人愈來愈多、平均一人被分配到的時間愈來愈短;當愈來愈多企業家體會用才決策中,「人品」更甚於能力時,禮貌好壞自然成為底定第一印象的要素,是能夠最快「見微知著」,判別人才的線索。 沒禮貌比沒專業更糟 例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不同場合都談過「收訊力」──傾聽的力量: 「常常有人問我成功的原因為何,我想我『收訊』的能力已培養了很多年,」他歸納成功之道時指出。 10年前,張忠謀在交通大學對高階經理人授課時,特別提到他與人對話時進行的「收訊力測驗」:「第一個看我講話時,他會不會打斷我?」張忠謀說:「打斷話的人既不禮貌也對自己不利,因為他打斷我,以為知道我接著要講什麼,可是90%他都猜錯。」 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是另一個善於從小處識人品的例子。統一企業內部文化非常講究守時,過去擔任董事長的台南幫大老吳修齊在世時,即使90高齡,出席任何場合仍必定準時到場。就算因為突發狀況晚到,也一定會事前通知對方,細心致歉。 以他為表率,包括高清愿、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在企業界都以準時知名。「守時就是人與人相處的一種信用,代表的是言而有信、說話算話」,高清愿曾這麼說,「慣常遲到的人,行事風格也可能較為懶散、馬虎,個人的信用,一定常被人打折」。 正因為可以「由小窺大」,一個人禮貌好,經常比刻意演出的成績更容易讓人記住。 台灣聯想總經理歐明哲今年8月上任後,外界多以「科技界最年輕的總經理」看他。但低調的歐明哲很少對外透露,為了重新塑造台灣聯想的企業形象,他實際上下了不少功夫,從同仁的禮貌著手,正是其中一環。 他讓總機接待徐婕瑜從公司伺服器後台,直接進入總經理電腦看到每天行程,因此訪客一到,門口的LCD螢幕已經出現歡迎字樣,細心的徐婕瑜還會自動更新來客頭銜。這麼做,無非是讓對方從踏入門口第一刻,就出現「你怎麼知道?!」的驚訝,進而重新認識台灣聯想。 反過來說,「禮貌差」透露給人的負面訊息,殺傷力也遠超過「專業不夠」。 曾任新聞主播、目前是電台節目主持人、美食作家的吳恩文自己開設了一家顧問公司,他選人時,禮貌權重甚至排到第一。因為站在老闆的立場,「我可以教你技能,沒辦法教你教養」吳恩文指出,一句話道破許多企業主共同的心聲。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會誤沾「沒禮貌」的標籤,未必真是人格本質不好,有時是不小心,有時是輕忽,認為「沒有也無所謂」,有時則根本是因為「不知道」。 永遠不會有「下一次」 暢銷書作家吳若權最近到南部一家企業授課,每次到高鐵站接他的都是同一個小夥子,臉色愛理不理、態度冷淡。這反而激起吳若權的好奇,因此總會刻意和他攀談幾句,看看他有什麼反應。 前兩次,吳若權都覺得「碰到釘子」,直到第3次,這個年輕人才突然冒出一句:「吳老師,我覺得你人很好。」 對年輕的世代,吳若權發現他們普遍不習慣主動與人互動、不擅長「察言觀色」,反正「有事你來問我就好」。另一個心理因素則是認為「第1次不熟、不需要」。「但職場上很多事是沒有第2次、第3次的,」吳若權語重心長地說。 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莊財安也有類似經驗。開車載下屬出去,「他們不管你,上車直接坐上後座,突然間我就變司機了。」或是面談時大剌剌癱在沙發裡、吃飯時用叉子插起麵包就啃,新生代不知道、也不覺得這樣做失禮,受到提醒時還會非常驚訝。 有個故事,莊財安整整記了30年,一直讓他自我惕勵。當年他從台灣師範大學畢業時,校長對所有應屆畢業生說:「有同學寫信給我,請我幫他介紹工作,我看到信就不想幫他了,因為信上寫著『某某某校長敬啟』。哪有人叫別人看信,還得恭恭敬敬?」 從這個故事出發,莊財安分析,建立禮貌得經過3個階段:第1、先「知道」,具備通用禮儀的知識,才不會誤用鬧笑話;再來是「觀察」,注意別人、尤其是前輩如何待人接物;最後才是「練習」,透過生活具體實踐。 只要有心,學會「禮儀」並不難,至少可以做到「不失禮」,但一個人會被認為「有禮」、「好禮」,甚至成為一種個人魅力與人際競爭力,絕對是來自更高的境界。簡單地說,就是5個字:「心中有別人」。 有趣的是,這層含意早默默藏在英文字「禮節:etiquette」的字源由來裡。"etiquette"出自法文,原意是「牌子」。為了保護凡爾賽宮美麗 的花園,法國人特別立牌提醒民眾不要隨意破壞。久而久之,本來的「請勿進入」開始擴大內涵,除了指稱「合宜的應對進退」外,更進一步解釋為「不要輕率踐踏人們內心的花園、「舉止言行讓人感受親切與溫暖」。 頭銜愈高,愈有禮 確實,愈成功的企業家,在禮貌上嚴以律己的程度,反而愈讓人吃驚。 像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他寫紙條交辦部屬工作,從來都用「請您」開頭,平時極少疾言厲色。即使訓斥,語氣都非常和緩。從擔任嚴長壽特助開始,已共事12年的亞都麗緻大飯店營運副總經理范希平由衷說:「非常佩服他的修養。」 說是「修養」,因為嚴長壽待人接物的細節裡,處處可以見到對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范希平剛當上嚴長壽特助時,與另外兩位助理在辦公室裡接電話,總習慣先說「請問您哪裡找?」先確認來人身分後,再轉接給嚴長壽。 有一天嚴長壽聽到,突然慎重交代:「不要問對方『哪裡找』,不管是誰,都先說我不在。」 「知道你是誰,再告訴你總裁不在,你會怎麼想?」范希平頓時學到一課:就算說話再客氣,多了這個「打量身分地位」的動作,都等於在傷害對方。 長期在嚴長壽身邊耳濡目染,後來甚至因此左右范希平的生涯抉擇。 曾經有位企業家大老想來挖角,約范希平吃飯,整個過程都非常禮遇客氣,卻在最後對方叫司機到車上拿資料時,不經意破口大罵:「你這腦袋裝大便啊!跟你講放在裡面,怎麼會找不到?比豬還笨!」 「要是我為你做事,你罵我不也這樣罵?」這一念讓范希平決定繼續留下,如今這位大老的企業王國已然崩塌,范希平卻在亞都麗緻一路歷練到獨當一面,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以小窺大」! 在嚴長壽帶領下,禮貌早已成為亞都麗緻的DNA,但他要求的不僅止於「顧客至上」,更是「客人至上」:「即使沒光顧,只要踏進亞都麗緻,就是客人。」即使明知道他只是進來借廁所、吹冷氣,仍然必須以禮相待。 我們經常問:「有禮」跟「虛偽」有什麼不同?答案並不複雜,禮貌的「動機」與「一致性」,就是檢驗的準則。 有禮,貴人自動上門來 大家都知道對大人物要有禮貌,但是面對跟業務不相關、看來不起眼的小人物呢?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都知道:「山水有相逢」。今天再微不足道的某人,都有可能在未來某個時刻變成你的「貴人」,扮演「臨門一腳」的角色。 在東方,最傳神的詮釋莫過於兩千多年前,張良為「圯下老人」黃石公撿鞋的故事。若不是張良三番兩次、耐著性子忍受黃石公的無理喝斥為他服務,又怎會贏得青睞,得到《姜太公兵法》,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 在西方,一樣因此出現戲劇性的歷史轉折。 19世紀,有一對老夫婦專程到哈佛大學拜訪校長,兩人衣著樸素廉價,祕書馬上判定不可能帶給哈佛什麼「好處」,當下冷冷回答:「校長很忙。」 「我們可以等,」老婦人回答。幾小時過後,校長總算不耐煩地出現。老婦人說:「我們的兒子曾在哈佛讀過一年,很喜歡哈佛。但他去年因為意外過世,因此我們想在校園中為他留下紀念。我們想捐棟大樓給哈佛。」 「你們不知道建棟大樓要多少錢嗎?我們學校的建築物超過750萬美元,」校長輕蔑地說。同時心想,這樣應該可以把兩人打發走了吧? 「只要這麼多?那我們為什麼不乾脆自己蓋棟學校?」只見老婦人轉頭對老先生說。老先生正是當時著名的鐵路大亨史丹福,而後來這個學校,就是孕育無數人才、成為矽谷創新引擎的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誰說貴人、機會不來敲門?當你這樣抱怨的時候,不妨想想,是不是哪天因為自己的粗魯無禮,不知不覺把他們趕走? 低標要比別人高 在美國銷售超過百萬冊、掀起討論風潮的《優秀是教出來的》(The Essential 55)一書作者隆.克拉克(Ron Clark),是唯一被美國總統接見過3次的小學老師。他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不論本來成績、操行如何,他都能讓學生脫胎換骨,從問題小孩變成優等生。 克拉克的55條規則中,第1條是「遇到人要主動稱呼」;第2條是「當別人說話,看著他的眼睛」;第3條是「如果別人有出色表現,不要吝嗇鼓掌恭喜他,應該持續3秒,角度要剛好」......。瞧,這些原則放在職場上,不是一樣適用? 禮貌的極致回歸到的是做人態度與價值觀,「高標」自然沒有盡頭,不過,一般人至少可以自我要求:「『低標』要比別人高,」吳恩文認為。 「很多生意是來自於信任,很多信任是來自於尊重,」吳恩文說。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人緣好、運勢佳?說穿了,無非是透過這些點點滴滴。 用心當個「好禮人」,讓身邊多點貼心的感激,少點「你那什麼態度啊!」的抱怨,受用無窮的絕不是別人,最終還是你自己! 假如我有一塊錢,把它給了你,那一塊錢就變成你的了,但假如我給你的是一種觀念,那我們兩人便同時擁有它了 ~彼得.林區強調投資觀念的重要性

2009年04月27日
公開
52

有人有被害妄想

有人有被害妄想